2025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五部分教材梳理学案17红楼梦课件_第1页
2025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五部分教材梳理学案17红楼梦课件_第2页
2025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五部分教材梳理学案17红楼梦课件_第3页
2025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五部分教材梳理学案17红楼梦课件_第4页
2025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五部分教材梳理学案17红楼梦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十三

整本书阅读学案17

《红楼梦》考情分析

高考命题对《红楼梦》的考查较多。2022年全国甲卷作文,以“大观园试才题对额”情节为命题材料,创设写作情境。2022年全国乙卷在信息类文本阅读中,以《红楼梦》为例设选项(第3题D项),印证文章的观点。解答该题,需要考生熟悉“林黛玉进贾府”这一情节的相关内容。2023年新课标Ⅱ卷在文学类文本阅读中,设置了与《红楼梦》写作手法相关的选项(第7题B项)。选项表述并未直接点明《红楼梦》,但《红楼梦》一书能够帮助考生更好地理解选项观点,更为快速准确地作出判断。根据命题趋势,语言文字运用、现代文阅读及写作有较大可能涉及对《红楼梦》的考查。命题探究一、整本书与语言文字运用命题结合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7分)

过去有的读者说:平儿使人爱,鸳鸯使人敬,袭人使人怜。对于晴雯呢,这些观念都用不上。然而她的性格偏能在很久以来就唤起多少读者衷心的共鸣。你认为这丫鬟太娇纵了吗?但你心里根本不把她看成一个奴才,而且你正憎厌着那些奴仆群中的卑鄙、下流。当她在讽刺人或骂人的时候,你也正想发泄几句吧?你也许惋惜这丫鬟太不计较成败得失了,然而仔细想想,袭人那样“温柔和顺”是有她自己十分明确的目的的;你觉得若叫晴雯也得到一个宝玉侍妾的地位就算是胜利吗?你一边读着她的传记,一边被她的坦白无私的爽朗情怀所吸引,被她的热情勇敢所震惊,总愿意多看到她又真诚、又美丽、嬉笑怒骂的姿容,多听到她正直响亮的声音。只有在和晴雯姑娘相处的时候,才能扫开贾府那种阴湿腐朽的气氛吧!1.文段中连续使用了多个“你”,这样处理有何用意?(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连续使用多个“你”,增强语势,具有不可辩驳的力量;②“你”是第二人称,具有代入感,有助于拉近与读者之间的距离。(每点2分)[解析]

由“你认为这丫鬟太娇纵了吗?但你心里根本不把她看成一个奴才,而且你正憎厌着那些奴仆群中的卑鄙、下流”分析可知,连续使用多个“你”,增强语势,具有不可辩驳的力量。由“当她在讽刺人或骂人的时候,你也正想发泄几句吧?你也许惋惜这丫鬟太不计较成败得失了”等分析可知,第二人称“你”的使用,具有强烈的代入感,有助于拉近与读者之间的距离。2.下面的句子都有“只有……才能……”,说说二者表意上的不同。(3分)(1)交流互鉴是文明发展的本质要求,只有同其他文明交流互鉴、取长补短,才能保持旺盛生命活力。(2)只有在和晴雯姑娘相处的时候,才能扫开贾府那种阴湿腐朽的气氛吧!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中的“只有……才能……”表示肯定和强调,突出“交流互鉴”对于文明发展的重要性。(1分)(2)中的“只有……才能……”表示推测与可能,表达作者对晴雯的喜爱。(2分)[解析]

“只有……才能……”表示条件关系,偏句“只有……”为必要条件,缺少了这个条件,就不能产生正句“才能……”提出的结果。第(1)句中的“只有……才能……”表示肯定和强调,突出了“交流互鉴”对于文明发展的重要性,即“保持旺盛生命活力”。第(2)句中的“只有……才能……”与“吧”共同表示推测与可能,表达作者对晴雯具有能扫开贾府阴湿腐朽气氛的能力的喜爱。二、整本书与现代文阅读命题结合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3~7题。(19分)

中西方传统文艺的空间形式存在较大差异,显示出不同的文化品格。考察文化品性与情韵格调,不在于比较文艺作品的质量优劣与风格高下,而是从文化特性与精神境界层面对中国传统文艺的空间形式进行总体考察。

人生天地之间,除了希冀以诗意的方式栖居外,还充盈着探寻无限空间的冲动。作为有限的生命,人经常试图实现对无限时空的超越。这种宏图大愿很多时候表现在文人高士如梦似幻的文艺佳构中,诗人艺术家通过虚构的方式替代性地满足了现实中不可能实现的愿望。在艺术家的审美构想中,时空的距离可以缩短或拉大,甚至可以将不同的时空加以并置、组接,改变时序以及空间的广延逻辑,或时序颠倒,或小中纳大,或与天地同寿,或往来于异度空间,凡此种种,不一而足。在对空间的超越方面,中国古人显示了非凡的思想智慧和理论勇气。一方面,古人通过想象拟构的方式,将人与天之间的空间距离拉近了。在早期神话中,天与地之间是相通的,中间有柱子连接,地上的人可以通过天柱爬上天,与神往来,神也可以沿着天柱下到人间。绝地天通以后,天地之间的联系中断了,只有少数人才有资格和本领上天入地。与此同时,古人将宇宙天地想象成房舍,天似穹庐,覆盖在大地之上,就像屋宇笼罩着房基一样。为了寻求进一步的稳靠性,古人还通过各种艺术手段将其对天地宇宙的认知想象拟构出来,如建筑、墓葬、礼器、图绘、诗文等,形成了一个个与大宇宙相对应的“小宇宙”。这种想象天地的方式逐渐演变为后世叙事文学的重要主题,在志怪、传奇、戏曲、小说中广泛存在。尤其是在《西游记》等明清神魔小说中,有关宇宙天地空间的想象与超越无限时空的企望交缠在一起,构成了小说叙事的重要思想文化语境,同时也是推进小说情节的强劲动力。另一方面,中国早期思想家以理论思辨的方式对空间进行反思和抽象,将其对空间的理解和认识融入诸如宇宙论、道论、卦象论、阴阳五行学说等思想框架中。其中,老子和庄子的道论空间观显示了突出的思想原创性与理论辐射力,对后世文学艺术特别是诗歌、绘画、园林等产生了深远影响。

与西方探求究竟以达真知的空间观不同,中国古人更倾向于从人的现实需要出发认知宇宙天地空间。两者都是为了在混沌中寻求秩序,但出发点与方式不同。西方是先向外探求,获得普遍的、永恒的、抽象的“形式”,再以此为依据来制定社会秩序。中国古代则是先反问自身需要什么样的秩序,再向外寻找宇宙天地的依据。从这个意义上说,西方的空间观是以人合天,中国古代则是以天合人。这使中国古人更愿意以一种亲和的姿态探天问地,并且按照自己的居所及所熟悉的地上秩序想象拟构原本神秘莫测的宇宙天地。地上有王都与方国,天上也有中央与四宫。除了天上,还有地下,其空间秩序也按照地上的政治体制进行想象和建构。这种空间观也成为古代意识形态的重要内容,并渗透到文学艺术的形式肌理之中。例如,人物画、山水画中的主从关系布局,礼制建筑的整体安排,重要礼仪中人的身体动作、朝向与位置、器物的摆放等,均要考虑主次、尊卑、贵贱等伦理关系。不仅如此,这种伦理空间观还弥漫在小说的空间叙事中。比如,《西游记》除了表现天地神怪为取经与阻碍取经而展开的争斗外,还透露了神佛、凡人、妖魔必须共同恪守的分位意识,任何想脱离自己的本位者,都将受到严厉惩罚。

中国古代不仅注重可以闻见触知的空间之“实”,同时对无形的、不可见的“虚空”也非常重视。但这里的“虚空”并非绝对意义上的“空无”。依照中国早期的宇宙论、道论与易学思想,“虚空”中充盈着天地之元气,是一个生气流布的大生命场,其间蕴含着周流不止、变动不居因而也用之不竭的勃勃生机。这种凌空蹈虚的特性集中体现在诗歌、绘画、书法、戏曲、小说、园林等的空间形式中,尤其以山水画最为突出。在中国古代绘画中,“虚”与“实”相互生发,没有“虚”,“实”会变成僵死的躯壳;没有“实”,“虚”无所依附,无法呈现,就成了无意义的抽象概念。在艺术中,“实”是已然显露的形迹,“虚”是未现形的生气、动势、潜能等。王夫之说:“有形发未形,无形君有形。”(《船山全书》)“有形”即实的、可见的部分,“未形”是虚的、不可见的部分。通过可见的“有形”引发不可见的“未形”,是传统文艺空间形式的辩证法。(摘编自詹冬华《传统文艺空间形式的文化品格》)3.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艺术家创作文艺作品,在构想中超越无限时空,实现生活中无法实现的愿望,人的心理也得到了审美的满足。B.老子和庄子对空间进行反思和抽象,将其对空间的理解和认识融入了道论,对后世文学艺术产生了深远影响。C.中国古人的空间观是以天合人,这是出于自身政治体制和社会秩序的需要,依据宇宙天地来制定秩序。D.中国传统文艺空间形式的文化品格,充盈着几千年来古人的智慧和勇气,姿态亲和,思想辩证,给人启迪。[解析]

“依据宇宙天地来制定秩序”理解有误。原文第3段为“中国古代则是先反问自身需要什么样的秩序,再向外寻找宇宙天地的依据”。故选C。√4.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从第一段的内容可以看出,考察中国传统文艺空间形式的文化品格,不必在乎文艺作品的质量优劣和风格高下,而要从文化特性和精神层面总体考察。B.古人“将宇宙天地想象成房舍”,通过想象拟构的方式,拉近了人与天之间的空间距离,也体现了艺术家们探寻无限空间的宏图大愿。C.古代画作中的主从关系布局、礼制建筑的整体安排,与《西游记》中各类角色都要恪守固有的分位意识,属于同一种空间观思想。D.中国古代非常重视无形的、不可见的“虚空”,并在传统文艺创作的空间形式中体现这种特性,尤其在山水画中表现最为突出。[解析]

“不必在乎文艺作品的质量优劣和风格高下”说法有误。原文第1段为“不在于比较文艺作品的质量优劣与风格高下”。故选A。√5.下列选项,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第三段观点的一项是

(3分)(

)

A.《礼记·中庸》有言:“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自殷商开始,古人就形成了“四方卫中”的政治方位空间观。B.《周易·系辞上》曰:“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陈,贵贱位矣。”其目的是要使万物各处其位,充分发挥各自的职责与功能。C.老子说:“天地之间,其犹橐籥乎?”宇宙犹如一只大风箱,或是一只没有底的大皮囊,天地万物处于这个开放性大空间之中。D.《红楼梦》通过对贾府和大观园中建筑群落整体布局的描绘,以及有关省亲、庆生、节庆、雅集等生活场景的叙述,建构了一个真实可感的世情人伦空间。√[解析]

第3段的观点是“与西方探求究竟以达真知的空间观不同,中国古人更倾向于从人的现实需要出发认知宇宙天地空间”。C项只说了空间超越,没有体现现实需要。故选C。6.请简要说明中国传统文艺空间形式彰显了哪些文化品格。(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尝试超越无限时空;(1分)②根据自身需要在空间中寻求秩序;(1分)③注重虚实相生相成。(2分)[解析]

由原文第2段“人生天地之间,除了希冀以诗意的方式栖居外,还充盈着探寻无限空间的冲动。作为有限的生命,人经常试图实现对无限时空的超越……诗人艺术家通过虚构的方式替代性地满足了现实中不可能实现的愿望”可得出第①点。由原文第3段“中国古代则是先反问自身需要什么样的秩序,再向外寻找宇宙天地的依据”以及“中国古人更愿意以一种亲和的姿态探天问地,并且按照自己的居所及所熟悉的地上秩序想象拟构原本神秘莫测的宇宙天地”可得出第②点。由原文第4段“中国古代不仅注重可以闻见触知的空间之‘实’,同时对无形的、不可见的‘虚空’也非常重视”以及“通过可见的‘有形’引发不可见的‘未形’,是传统文艺空间形式的辩证法”可得出第③点。7.《红楼梦》中以女性为形象载体构建的空间形式,呈现出多彩的文化品格。请以林黛玉为例,结合第二、三段内容简要分析。(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林黛玉渴望摆脱封建礼教和家族传统空间,追求新型女性自由平等的理想空间;②她在贾府内生活注重君臣伦理空间,体现共同恪守的分位意识。(每点3分)[解析]

林黛玉有着敢于反抗封建礼教、追求爱情的叛逆个性,让读者看到了新型女性思想意识的萌芽。结合原文第2段“人经常试图实现对无限时空的超越……诗人艺术家通过虚构的方式替代性地满足了现实中不可能实现的愿望”可得出第①点。另一方面,林黛玉是一位受过封建教育的贵族小姐,进贾府时,她谨守尊卑礼仪,语言行为处处小心。结合原文第3段“重要礼仪中人的身体动作、朝向与位置、器物的摆放等,均要考虑主次、尊卑、贵贱等伦理关系。不仅如此,这种伦理空间观还弥漫在小说的空间叙事中”可得出第②点。三、整本书与写作命题结合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红楼梦》中的薛宝钗虽然有时代赋予的局限性,但在智商、情商、逆商方面有很多地方值得我们学习:知识储备上,几乎是万事通,在探春大刀阔斧改革时,她的“小惠全大体”做了极好的查漏补缺和细节完善;人际关系上,她广结善缘,几乎团结了大观园中所有的人,连最底层的小丫头们也多爱和她亲近;日常生活中,她衣着半新不旧,住处没有任何玩器;家庭生活中,她经历了家道中落,体验过世态炎凉,所以能居安思危,对待任何变化都能淡然处之、从容应对。

作为当代青年,你是如何看待薛宝钗的智商、情商、逆商的?请结合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