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23921-2023 三轮汽车 半轴(正式版)_第1页
GB∕T 23921-2023 三轮汽车 半轴(正式版)_第2页
GB∕T 23921-2023 三轮汽车 半轴(正式版)_第3页
GB∕T 23921-2023 三轮汽车 半轴(正式版)_第4页
GB∕T 23921-2023 三轮汽车 半轴(正式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三轮汽车半轴2023-11-27发布 I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技术要求 5试验方法 6检验规则 I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本文件代替GB/T23921—2009《三轮汽车和低速货车半轴》,与GB/T23921—2009相比,除结构调整和编辑性改动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更改了范围(见第1章,2009年版的第1章);——更改了材料要求(见4.2,2009年版的3.2);——更改了表面热处理的硬度和硬化层深度的要求(见4.4,2009年版的3.3);——更改了表面粗糙度要求(见4.5,2009年版的3.5);——更改了静扭强度失效后备系数要求(见4.9,2009年版的3.9);——更改了扭转疲劳寿命要求(见4.10,2009年版的3.10);——更改了有效硬化层深度的试验方法(见5.2,2009年版的4.2);——增加了粗糙度的测定方法(见5.3);——增加了表面质量的试验方法(见5.4);——更改了静扭强度失效后备系数试验方法(见5.6,2009年版的4.4);——更改了扭转疲劳寿命试验方法(见5.7,2009年版的4.4);——更改了检验规则(见第6章,2009年版的第5章)。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提出。本文件由全国低速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34)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聊城大学、山东五征集团有限公司、泰安玥盈机械科技有限公司、山东时风(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山东双力车辆有限公司、浙江九洲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潍柴雷沃智慧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诸城分公司、国家农机具质量检验检测中心、浙江大众齿轮有限公司、冠县泰鑫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杭州职业技术学院、台州方圆质检有限公司、泰山智能制造产业研究院、聊城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山东恒略标准化服务有限公司。本文件主要起草人:赵文峰、刘晓东、王海廷、林连华、杜恩伟、王喜超、张琦、史云斌、朱训栋、本文件于2009年首次发布,本次为第一次修订。1三轮汽车半轴本文件规定了三轮汽车半轴(以下简称半轴)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本文件适用于三轮汽车用半轴的设计制造及产品质量检验检测。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191包装储运图示标志GB/T2828.1计数抽样检验程序第1部分:按接收质量限(AQL)检索的逐批检验抽样计划GB/T3077合金结构钢GB/T5216保证淬透性结构钢GB/T5617钢的感应淬火或火焰淬火后有效硬化层深度的测定GB/T10610产品几何技术规范(GPS)表面结构轮廓法评定表面结构的规则和方法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将差速器或主减速器传输来的扭矩传递给三轮汽车车轮的轴。注:部分半轴能承受弯矩。全浮式半轴full-floatingaxleshaft只传递扭矩的半轴。半浮式半轴semi-floatingaxleshaft既传递扭矩又承受弯矩的半轴。额定扭矩ratedtorque半轴设计的最大许用扭矩。静扭失效扭矩ultimatefailuretorqueofstatictorsionaltesting半轴静扭试验过程中的最大破坏扭矩值。2静扭强度后备系数statictorsionalstrengthsafetyfactor半轴静扭失效扭矩与半轴额定扭矩的比值。扭转疲劳寿命torsionalfatiguelife半轴扭转疲劳试验过程中出现裂纹或断裂时的循环次数。4技术要求4.1半轴应按照产品图样和技术文件制造。4.2在保证产品设计性能要求的条件下,半轴材料应符合GB/T3077和GB/T5216要求的化学成分和机械性能等相关要求。推荐采用的半轴材料牌号为40Cr、40CrH、42CrMo、42CrMoH、40MnB、40MnBH和50CrVA,也可采用能满足本文件要求的其他材料。4.3推荐采用预调质处理后表面中频淬火工艺。在保证半轴性能指标要求条件下,可采用其他热处理工艺,如正火处理后表面中频淬火工艺等。4.4半轴经热处理后,表面的硬度和硬化层深度应符合以下要求:——半轴预调质处理后芯部硬度推荐值为24HRC~30HRC,材料为42CrMo和42CrMoH的半轴预调质处理后芯部硬度推荐值为28HRC~36HRC;——中频淬火处理后杆部表面硬度不低于52HRC,花键处可降低3HRC,杆部硬化层深度范围为杆部直径的10%~20%,硬化层深度变化不大于杆部直径的5%;——花键处淬火有效硬化层深度从花键小径处测量,其深度不小于花键大径的10%,花键非淬火区长度为从花键端部测量,最大值为10mm;——半轴法兰盘根部圆角处的有效硬化层深度沿圆角方向测量,硬化层深度不小于半轴法兰盘根部直径的5%,不大于杆部淬火有效硬化层深度的上限值,半浮式半轴法兰盘硬度应为4.5粗糙度应符合如下要求:——法兰盘安装端面不大于Ra3.2;——非加工杆部及杆根部圆角为毛坯表面,经过加工的杆部不大于Ra6.3(采用喷丸处理的,允许不大于Ra12.5),杆根部圆角不大于Ra3.2;——与轴承和油封配合表面不大于Ra1.6;—花键外圆定心表面不大于Ra1.6;——齿侧定心表面不大于Ra3.2。4.6半轴内部不应有裂纹等缺陷。4.7半轴花键齿的周节累计公差、齿形公差和齿向公差应符合产品图样的规定。4.8半轴表面不应有折叠、凹陷、砸痕和裂纹等缺陷。杆部表面可有清理缺陷的痕迹。清理后的磨痕深度不大于0.5mm,同一横断面不应超过两处。4.9半轴的静扭强度后备系数K不应小于1.8。4.10采用威布尔分布处理半轴扭转疲劳寿命试验数据后,形成的寿命限值应符合以下要求:——全浮式半轴的扭转疲劳寿命中值寿命Bso≥30×10⁴,90%存活率下寿命B≥20×10';——半浮式半轴的扭转疲劳寿命中值寿命Bso≥40×10⁴,90%存活率下寿命B₁o≥25×10¹。35试验方法5.1表面硬度测定方法表面硬度采用洛氏或布氏硬度法检测。沿圆周表面相隔约120°测量3处。硬度要求不大于20HRC的半轴,应采用布氏硬度法测定硬度。5.2有效硬化层深度测定方法有效硬化层深度按照GB/T5617规定的方法测定。5.3粗糙度测定方法粗糙度按照GB/T10610规定的方法测定。5.4内部缺陷、表面质量的检查方法用探伤仪检查半轴内部裂纹等缺陷;表面质量可采用激光检测或磁力检测。磁力探伤后应退磁。5.5花键形位公差的测定用花键综合量规测定花键齿的周节累计公差、齿形公差和齿向公差。5.6静扭强度试验5.6.1静扭强度试验在图1所示静扭强度试验台上进行。标引序号说明:1——加载和测量装置;2——试验样品。图1静扭强度试验台示意图5.6.2半轴的输入花键端连接夹具的花键参数应与花键配合的零部件花键参数相同;半轴的输入花键端与试验设备的输入加载端相连接,半轴输入花键的啮合长度应与实车配合长度相同,半轴的输出端与试验设备的输出固定端相连接;半轴安装时应保证半轴轴线与设备轴线同轴,使半轴不受到附加弯矩作用。5.6.3设置设备的加载速度不应大于45(°)/min。5.6.4启动设备,连续加载至半轴断裂为止,在此过程中记录并绘制半轴扭矩与扭转角度变化关系曲线,并按照公式(1)计算静扭强度后备系数。4式中:K——半轴静扭强度后备系数;M——半轴静扭失效扭矩,单位为牛米(N·m);M;——半轴最大额定扭矩,单位为牛米(N·m)。5.7扭转疲劳寿命试验5.7.1扭转疲劳寿命试验在图2所示扭转疲劳强度试验台上进行。标引序号说明:1——加载和角度测量装置;2——试验样品;3——扭矩测量装置。图2扭转疲劳强度试验台示意图5.7.2半轴的输入花键端连接夹具的花键参数应与花键配合的零部件花键参数相同;半轴的输入花键端与试验设备的输入加载端相连接,半轴输入花键的啮合长度应与实车配合长度相同,半轴的输出端与试验设备的输出固定端相连接;半轴安装时应保证半轴轴线与设备轴线同轴,使半轴不受到附加弯矩5.7.3试验载荷波形为正弦波,试验载荷下限值为0.1M,试验载荷上限为1.1M;推荐试验频率为5.7.4试验过程中半轴样品动态角位移增量与稳定试验状态下动态角位移量的比值大于5%时,检查试验半轴,如果出现裂纹即判定样品失效;样品失效或达到规定的循环次数则终止试验。5.7.5采用威布尔分布处理半轴扭转疲劳寿命试验数据,比较扭转疲劳寿命中值寿命、90%存活率下寿命与4.10要求寿命值的情况。6检验规则6.1出厂检验6.1.1每根半轴应经制造商检验合格后方可出厂,产品出厂应附有合格证。6.1.2出厂检验项目及其不合格分类见表1。制造商应按GB/T2828.1规定检验抽样和判定规则,对花键形位公差、材质要求、粗糙度、内部缺陷、表面质量抽样检验半轴是否符合第4章的规定,推荐采用正常检验一次抽样方案,检验批为产品日(或小时)产量或每个包装批量,检验水平为一般检查水平Ⅱ,接收质量限(AQL)为4.0。6.2型式检验6.2.1凡遇下列情况之一时,应进行型式检验:5a)新产品或老产品转厂生产的试制定型鉴定;b)正式生产后,如结构、材料、工艺有较大改变,可能影响产品性能时;c)产品长期(半年以上)停产后,恢复生产时;d)批量生产的产品,周期性的检验时(每半年至少进行一次);e)出厂检验结果与上次型式检验有较大差异时;f)国家质量监督机构提出进行型式检验的要求时。6.2.2型式检验的检验项目和不合格分类见表1。6.2.3检验项目凡不符合第4章要求的均称为不合格(缺陷),按其对整机产品质量特性影响的重要程度分为A类不合格项、B类不合格项,具体分类见表1。表1检验项目及不合格分类不合格分类序号项目名称对应条款出厂检验型式检验A类1热处理后硬度要求及硬化层深度4.4—√2花键形位公差4.7√√3静扭强度4.9—√4扭转疲劳寿命4.10√B类1材质要求4.2√√2粗糙度4.5√√3内部缺陷4.6√√4表面质量4.8√√6.2.4应按以下要求实施抽样。——批量生产按GB/T2828.1的规定,采用正常检验一次抽样方案,一般情况下,产品检查批不小于20根,样本数为2根,采用特殊检验水平S-1,样本量字码为A;对扭转疲劳寿命试验,样本数为5根,采用特殊检验水平S-1,样本量字码为C,具体抽样方案见表2。 除试验样本外,根据需要可提供或抽取备用样本,备用样本只有在非样本本身质量问题造成无法检验时才能启用。表2抽样方案不合格分类A类B类检验水平样本量/根一般情况2扭转疲劳寿命试验5AQL一般情况扭转疲劳寿命试验4.0——AcRe一般情况注:AQL为接收质量限,Ac为接收数,Re为拒收数。66.2.5型式检验的判定规则如下。——每一项不合格分类中,样本的不合格数不大于Ac时该类评定为合格,不小于Re时该类评定为不合格。所有不合格分类全部合格时,最终评定为合格;任一不合格分类或多个不合格分类评为不合格时,最终评定为不合格。——如果因产品质量问题发生故障,则应停止检测,产品按不合格处理。6.3特殊情况的检验其他形式的检验,可按照相应的要求确定抽样数量和判定规则,试验结果均应符合本文件的规定。7.1标志半轴法兰盘外端应打有制造商的标志。7.2包装7.2.1半轴包装应采用防锈、防碰损的包装方法。7.2.2半轴装箱时应附带下列文件:a)产品合格证;b)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