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阳市2024年高考模拟检测(三)三模语文试卷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5/M01/00/29/wKhkGGZsz4GAWLmUAALEgP9nB_4886.jpg)
![咸阳市2024年高考模拟检测(三)三模语文试卷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5/M01/00/29/wKhkGGZsz4GAWLmUAALEgP9nB_48862.jpg)
![咸阳市2024年高考模拟检测(三)三模语文试卷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5/M01/00/29/wKhkGGZsz4GAWLmUAALEgP9nB_48863.jpg)
![咸阳市2024年高考模拟检测(三)三模语文试卷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5/M01/00/29/wKhkGGZsz4GAWLmUAALEgP9nB_48864.jpg)
![咸阳市2024年高考模拟检测(三)三模语文试卷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5/M01/00/29/wKhkGGZsz4GAWLmUAALEgP9nB_4886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咸阳市2024年高考模拟检测(三)
语文试题2024.04
注意事项:
1.本试题共10页,满分150分,时间15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3.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
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监考员将答题卡按顺序收回,装袋整理;试题不回收。
第I卷悯读题共70分)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广3题。
材料一
一年一度的端午节正向我们走来,除了赛龙舟、吃粽子等习俗,佩香囊也是过端午节的重要习
俗之一。香囊,又称为“佩香仿“偏韩”或“容臭;今人常称为“香包”“香袋”等,它与琼瑶、玉环、香
帕等都是古人重要的佩饰之一。
古代的香囊往往用锦缎做成,绣着精美的图案,里面玻璃植物香料,芬芳扑鼻。
那么,古代的香囊里常装什么香料?从唐代苏鹑《杜阳杂编》中可见一斑:“咸通四年,同昌公
主出降...乘七宝步辇,四面缀五色香囊。囊中贮辟寒香、辟邪香、瑞麟香、金凤香。”1975年,福
建福州黄升墓中出土了7件宋代妇女所佩的香囊。香囊实物近似方形,长5厘米,宽4.8厘米,正
面中央绣有鸳鸯一对,上下贴绣莲花荷叶,鸳鸯用钉金包边,花叶用钉铁梗线包边,敷彩,口部用
褐色双股线编结6.7厘米长的花穗。香囊内附有一个罗方口袋,口沿缀有彩凤纹附耳,两面均用线
扎捏成4行16朵凸起的花朵,非常精巧。从中可见当时上层妇女对香囊的喜爱。
两千多年前的先秦时代,《礼记•内则》就规定:“男女未冠笄者,鸡初鸣,咸盥漱……拂髦,
总角,衿缨,皆佩容臭,昧爽而朝。''就是说年轻人清晨起来,去父母处问候,都要随身佩戴香囊等物
品,以表示对长辈的尊重。南北朝时期《孔雀东南飞》中有云:“红罗复斗帐,四角垂香囊。”不仅实
现了香袋与香料的早期结合,而且它再也不是妇女装饰的专有品,甚至出入朝廷的命官也要佩戴香较,
以示尊贵和儒雅。唐代妇女的饰物有了进一步的演变,出现了装有香料的“香球白居易《醉后赠人》
诗云:“香球趁拍回环匠,花盏抛巡取次飞。”
到宋代,香囊的使用就更普遍了。诗人陆游在《老学庵笔记》中写道:“京师承平日,宗室戚里岁
时入禁中,妇女上犊车,皆用二小环持香球在旁,在袖中又自持两小香球。车驰过,香烟如云,数里
不绝,尘土皆香。”那香袋里的香料成分一般是雄黄、艾叶末、冰片、麓香、苍术等。
明朝初年,文学家宋濂在《送东阳马生序》里提及当时年轻人的服饰:“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
咸阳市2024年高考语文模拟检测(三)-1-(共10页)
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释然若神人。”可见香囊为当时人所必戴之物。
古人多喜欢用香囊、荷包、罗衫、汗巾等贴身之物来表达爱情、传递爱情。清代诗人朱彝尊在
他那著名的《风怀二百韵》中就描绘了香囊在男女感情中起到的关键作用:“毫尖渲画笔,肘后付
香囊。诀绝分沟水,缠绵解佩璜。”诗中的香囊和玉佩是男女互换的信物,可见其珍重和宝贵。而明
邵灿的《香囊记》,更以香囊为线索,贯穿全剧。
清代以降,按照民间古老风俗,人们常用艾叶、菖蒲扎成剑形条束,悬挂在门上或床前。上了
年纪的老人,则喜欢用五彩纷呈的丝线绣个香袋,挂在孩子们胸前,以示驱邪辟疫。民间在每年端
午节前后佩戴香包也自有其道理。时值天气逐渐变热,疾病多发之时,佩一香包,可以起到杀除病
菌,消除汗臭,消爽神志的功效。据说,在陕西,这古老的香囊在民间还流传着许多动人的故事。
当地女儿出嫁,香囊是必备品之一。因为它既实用,可以插针缠线,又美观,可供观赏玩味,更寄
托着千百年来人们驱除邪气、渴望幸福、吉祥如意的民俗意愿。
(摘编自李学朴《古代香囊里的文化》,有删改)
材料二
香囊防疫历史悠久,《山海经》载:“熏草,佩之可已疡。”可考证先秦时期已有佩戴香囊的习惯。
香囊在战国时期的楚地不仅是美人所佩之物,亦是一种化湿除秽的日常用品。从秦汉至现代,随着香
药文化的不断发展,香囊制作也愈有特色。先秦时期以单味药为主,如佩兰、艾叶等,汉代则以复方
药物防疫为主流。魏晋南北朝和隋唐时期,北方游牧民族大量南迁,给传染病的传播提供了契机。这
一时期医家在疫病防治方面已有所建树,《肘后备急方》记载了取桑根挂于门上,或制成香囊佩戴,
及将女青捣成屑做成香囊挂于帐中的防疫方法。同时葛洪所创复方“老君神明白散“太乙流金散"赤散”也
被广泛运用于防疫香囊的制作。这些配方被孙思邈、王素、刘松峰、沈金鳌等大家改良沿用以适应后
世防疫的需求。明清时期外来香药与本土香药交易频繁,使明清香药的使用结构有所改变,香药防疫
配方与晋唐时代相比,加入了大量芳香辟秽的药物。当代医家亦很好地发挥了中医香囊防疫特色,如
在SARS的防治中,将冰片、薄荷、野菊花、苍术等中药做成香囊,加入防疫方案。
《备急千金要方》中香囊配方中药的剂量是根据香囊大小、疫情严重程度调整的,大剂量可在37
g左右,少则为l~2g。同一味药在不同配方中剂量不同,与药物配伍、疫病严重程度、个人体质与医
者用药习惯等相关。刺激性较大的药物应从小剂量开始使用,体质虚弱者整体药量需酌情减少,体质
壮实者整体药量可适度加大,体现了中医因人制宜的辨治理念,也说明与其他中医防治措施一样,香
囊的防疫效果与安全性同等重要,必须引起重视。
(摘编自王萍、袁世清《香囊用于防疫的历史与配制要点初探》,有删改)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香囊”在古代往往用绣着精美图案的锦缎做成,里面满是植物香料,是重要配饰,也可祛邪辟疫。
B.“香球”也是一种香囊,由白居易《醉后赠人》和陆游《老学庵笔记》可知,它深受唐宋妇女喜爱。
C.“香药文化”在文中指的是,在先秦时以单味药为主,在汉代以复方药物防疫为主的香囊制作文化。
咸阳市2024年高考语文模拟检测(三)-2-(共10页)
D.“辨治”指的是因人制宜的治疗理念,比如体质虚弱者药量需酌情减少,体质壮实者则可适度
加大。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南北朝以前,香囊是妇女的专属饰品,南北朝以后出入朝廷的命官也要佩戴香袋,以示尊贵儒
雅。
B.明邵灿的《香囊记》以香囊为线索,贯穿全剧可证明,作为定情信物己经成为香囊的主要功用。
C.明清时期,香药防疫配方与晋唐时代相比发生了变化,本着兼收并蓄的态度,让外来香药唱主角。
D.香囊中同一味药在不同配方中剂量不同,正说明了中医防疫措施既注重防疫效果,也注重安全性。
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借由考古研究,我们可以看到古代香囊的具体样貌,也可在一定程度上了解古人的生活喜好。
B.如今人们常用艾叶、菖蒲扎成剑形条束,悬挂在门上或床前,是古代香囊文化流传至今的表现。
C.两则材料都证明了先秦时代人们有佩戴香囊的习惯,只是援引的史料和介绍的角度有所不同。
D.两则材料都采用了举例论证和引用论证,而且皆列举了数据,共同显示了准确严谨的论证风格。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题。
年轻人爱读什么书
------《Z世代数字阅读报告》解析
当前,以Z世代(泛指95后)为代表的年轻人已是数字阅读主力,数字阅读也是Z世代获取知识、
培养阅读习惯的主要方式之一。日前,上海图书馆、《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阅文集团共同发布《Z
世代数字阅读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勾勒Z世代数字阅读画像。
《报告》指出,Z世代已成数字阅读主力军。仅阅文集团,过去一年新增用户中Z世代占比66%,
阅读时间累计超20亿小时,累计评论超3000万条。根据阅文集团旗下QQ阅读数据,近一年来,93%
的Z世代读者阅读了至少一本书,年平均在读书籍超H.7本。数字阅读不仅让阅读“随时随地也为Z
世代提供了交流和讨论的空间,丰富了年轻人的阅读体验。
当下的年轻人爱读什么书?《报告》显示,青春文学、经典文学、心理学、传统文化读物、科幻文学
成为Z世代最爱的五大出版书籍类型。《百年孤独》《鲁迅全集》《自卑与超越》《论语》《三
体》成为年轻人最爱的对应类型读物TOP1.
有意思的是,《论语》《红楼梦》《西游记》成为年轻人最爱的传统文化读物,讨论度最高纪录则
由《资治通鉴》创造,全年留下近15000条评论,充满了Z世代对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思考:同时,Z世
代在阅文累计评论超3000万条,其中不少热度都贡献给了科普,如关键词“科学”出现超42万次,
咸阳市2024年高考语文模拟检测(三)-3-(共10页)
“AI”出现近40万次,“元宇宙”出现超4万次,“量子纠缠”出现超4000次。
从时间上看,Z世代的阅读画像体现了数字阅读“随时随地”的特性。Z世代最爱的阅读时间是
中午和晚上,中午12点和晚上10点是阅读高峰期。
从“一书在手”到“一屏万卷;阅文集团总裁、腾讯平台与内容事业群副总裁侯晓楠认为,作为网
络原住民,尤其是Z世代用户,数字阅读带来的多元化的阅读体验以及丰富优质的内容,对他们而
言是非常重要的。“IP的力量是强大的,好作品能够影响一代人。我们希望,优秀的网络文学作品
能够伴随一代又一代年轻人成长,陪伴年轻人爱读书、读好书。”
数字阅读不仅满足着Z世代获取信息和知识的需求,同时也通过提供更多互动方式及学习、交
流空间,成为连接年轻人与传统文化、科技创新的主要桥梁。“年轻人不仅爱读书,也喜欢互动交
流。未来我们的数字阅读要打造一个互动交流的社区,让年轻人除了看书,也能够在这里跟他的朋
友进行互动,包括跟作者有更多的互动,甚至通过AI跟书中的人物互动。”侯晓楠说,网络文学作
为数字阅读的重要组成部分,将持续发力,用大量优秀作品引领年青一代拓展文化视野、丰富精神
世界。
数字阅读以丰富的阅读资源、创新的阅读体验,已成为全民阅读的重要组成部分。上海图书馆
与阅文集团共同宣布,103部网络文学作品以数字形式入藏上海图书馆,内容纵跨网络文学二十余
年的创作历史,既有《上海凡人传》《上海繁华》《都市赋格曲》等展现时代风貌的上海故事,也
有《吾家阿因》《择日飞升》《巫神纪》等凝聚传统文化底蕴的精品,还有《灵境行者》《黎
明之剑》《机动风暴》等融合理性与想象力的科幻作品。继2022年9月中国网络文学作品首次被
收录至世界最大的学术图书馆之一——大英图书馆的中文馆藏书目之中,此次百部网络文学作品入
藏上海图书馆,被业界认为具有“标志性”意义。
网络文学能够纳入图书馆的文献收藏和服务,不仅开拓了图书馆的收藏范围,也能够让众多网络
文学作品可以比较完整地存续下去,包括有更多的记录、保存、分析和呈现。中国传媒大学专任研究
员李安认为:“如何进一步做到以文学(小说)传播为原点,以故事(IP)开发为手段,培养年轻人阅读习
惯,让Z世代年轻人的数字阅读,从满足娱乐与社交,到养成求知、审美等习惯,并借此与经典文本、
线下图书馆结下不解之缘,是数字阅读平台的使命。”
《报告》还关注到,从数字阅读到全球阅读,网络文学在为数字中国开拓国际空间。数据显示,
网文“出海”已经覆盖全球200余个国家和地区,其中Z世代用户占比75.3%。
(摘编自《光明日报》,有删改)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Z世代获取知识、培养阅读习惯的方式是数字阅读。仅在阅文集团的统计中,他们的阅读时间、累计
评论量实现了新的突破。
B.数字阅读不受时空限制,使阅读“随时随地”发生,所以为Z世代提供了更多交流和讨论的空间,
丰富了年轻人的阅读体验。
C.由《报告》可见,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作为传统文化读物,创造了讨论度最高的纪录,充满了Z
世代对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思考。
D.《百年孤独》《自卑与超越》等青春文学成为Z世代年轻人最爱的对应类型读物,中午、晚上是Z
世代最喜爱的阅读时间。
咸阳市2024年高考语文模拟检测(三)-4-(共10页)
5.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从《报告》显示的新增用户占比看,Z世代有明显优势。从他们喜爱的书籍类型来看,这一群体有
着较为多元的阅读取向。
B.通过数字阅读,Z世代不仅可以了解传统文化,还可以了解当今时代的科普知识,他们对文化传承
与创新有一定的思考。
C.上海图书馆里的网络文学作品内容丰富,为全民阅读提供了更多选择。随着百部网络文学作品的入
藏,在业界产生了重大意义。
D.要使数字阅读更好地服务于年轻人,就要做到以文学传播为原点,以故事开发为手段,使Z世代年
轻人养成阅读习惯。
6.对Z世代而言,数字阅读产生了哪些影响?请简要概括。(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文本一
长安的荔枝
马伯庸
六月初一,贵妃诞辰当日,辰时。
一骑朝着长安城东侧的春明门疾驰而去。
马匹是从驿站刚刚轮换的健马,皮毛鲜高四蹄带劲,跑起来鬃毛和尾巴齐齐飘扬。可它背上的那
位骑士却软软趴在鞍子上,脸颊干瘪枯槁,全身都被尘土所覆盖。活像个毫无生命的土俑。一条右腿
从马蹬上垂下来,无力地来回啷当着。
与其说这是活人,莫如说更像是捆在马革上的一具丧尸。
在过去的七日中,李善德完全没有休息。他从骨头缝里榨出最后几丝精力,把从江陵到蓝田的水
路驿站摸排了一遍。今日子时,他连续越过韩公驿、青泥驿、蓝田驿和浦桥驿,先后换了五匹马,最
终抵达了长安城东。
马匹快要接近春明门时,李善德勉强撑开糊满眼屎的双眼。短短数日,他的头发已然全白了,活
像一捧散乱的颓雪,根根银丝映出来的,是远处一座前所未见的城门。
只见城楼四角早早挂上了霓纱,寸寸挽着绢花,向八个方向连缀着层叠彩旗。城门正上方用细藤和
编筐吊下诸品牡丹,兼以十种杂蕊,眼花缭乱,将城门装点得如仙窟一般。①
不只是春明门,全城所有的城门、城内所有的坊市都这般装点。为了庆祝贵妃诞辰,整个长安城变
成了一片花卉的海洋。要的正是一个万花攒集、千蕊齐放、香馥冲霄、芳华永继,极尽绚烂。城门尚
是如此,可以想象此时那栋花萼相辉楼该是何等雍容华丽。
以往贵妃诞辰,都是在骊山宫中,唯有这一次是在城中。现在这场盛宴,只差最后一样东西,即可
完美无瑕。
在距离春明门还有一里出头的距离,李善德的身子突然晃了晃。他的力量已涓埃不剩,毫无挣扎地
从马背上跌落下去,重重摔在一块露出泥土的青岩旁边。
李善德迷茫地看向身下,发现那不是一块青岩,而是一块劣质石碑。碑上满是青苔和裂缝,字
咸阳市2024年高考语文模拟检测(三)-5-(共10页)
迹漫滤不清。他再向四周看去,发现自己置身于一片矮丘的边缘。坡面野草萋萋,灰褐色的砂
土与青石块各半。矮丘之间有很多深浅不一的小坑,坑中不是薄棺便是碎碑,偶尔还可以看到
白森森的骨头。几条野狗蹲在不远处的丘顶,墨绿色的双眼朝这里望来。
李善德认出来了,这是上好坊,长安附近的乱葬岗。这里和不远处的春明门相比,简直就是
无间地狱与极乐净土的区别。
李善德没有急切地逃离这里。他有一种强烈的感觉,也许这里才是自己最终的归宿。他想站
起来,那条右腿却一点也不争气。它在奔波中没有得到及时的救治,基本上算是废了。他索性瘫
坐在石碑旁,让身躯紧紧依靠着碑面。上好坊的地势很高,从这个角度看过去,春明门与长安大
道尽收眼底。
理论上,现在荔枝转运应该快要冲过潮桥驿了吧?在那里,几十名最老练的骑手和最精锐的马
匹已做好了准备,他们一接到荔枝,便会放足狂奔,沿着笔直的大道跑上二十五里,直入春明门,
送入邻近的兴庆宫去。
当然这只是计算的结果。究竟现在荔枝是什么状况,能不能及时送到,李善德也不知道。
能做的,他都已经做完了。接下来的,只剩下等待。
他吃力地从怀中拿出一轴泛黄的文卷,就这么靠着石碑,入神地看起来,如老僧人定,如翁仲
石像。大约在午正时分,耳膜忽然鼓动起来,有隆隆的马蹄声由远及近。李善德缓缓放下纸卷,
转动脖颈,浑浊的瞳孔中映出了东亨大道尽头的一个小黑点。
那个小黑点跑得实在太快,无论是马蹄挤起的烟尘、天顶抛洒下的阳光,还是李善德的视线,
都无法追上它的速度。转瞬之间,黑点已冲到了春明门前。
一骑,只有一骑。②
骑手正弓着脊背,全力奔驰。马背上用细藤筐装着两口鼓瓮,瓮的外侧沾着星星点点的污渍,
与马身上的明亮辔头形成鲜明对比。
李善德数得没错,只有一骑,两坛。
后面的大道空荡荡的,再没有其他骑手跟上来。
从岭南到长安之间漫长驿路中,九成九的荔枝因为各种原因中途损毁了。从化出发的浩浩荡荡的
队伍,最终抵达长安,只有区区一骑、两坛。坛内应该摆放着各种竹节,节内塞满了荔枝。
至于荔枝到底是什么状态,就只能听天由命了。
春明门的守军早已做好了准备,二十面开城鼓同时擂响,平时绝不同时开启的两扇城门,罕见地
一起向两侧让开。
在盛大的鼓声中,飞骑毫不减速地一头扎进城门洞子。与此同时,城内更远处也传来鼓声。阵比
一阵更远,一浪比一浪更高,似乎兴庆宫前的城门、宫门、殿门正在次第展开,迎接贵客的到来。
没过多久,一阵悠扬的钟声也加入这场合奏,那是招福寺的大钟,这种事他们可是从不落人后的。
随后钟鼓齐鸣,交相嗡鸣,所有的庙宇、道观,所有的坊市都加入庆祝行列,整个城市陷入喜庆的狂
欢。
李善德低下头,依靠着上好坊的残碑,继续专心读着眼前的纸卷。他的魂魄已在漫长的跋涉中磨
蚀一空,失去了对城墙内侧那个绮丽世界的全部想象。
文本二
咸阳市2024年高考语文模拟检测(三)-6-(共10页)
《新唐书•杨贵妃传》:“妃嗜荔枝,必欲生致之。乃置骑传送,走数千里,昧未变,己至京师。”
文本三
杜牧诗《过华清宫》:“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
[注]李善德:作者虚构的小说人物。在贵妃诞辰前,他接到从岭南运送新鲜荔枝到长安的任务。荔
枝“一日色变,两日香变,三日味变”,而岭南距长安五千余里,山水迢迢,这是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可为了家人,李善德决心放手一搏:“就算失败,我也想知道,自己倒在距离终点多远的地方。”
7.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本一标题“长安的荔枝”点明行文线索,让读者联想到杜牧的诗《过华清宫》,产生对杨贵妃嗜
食荔枝以及千里运送荔枝等历史故事的遐想。
B.文本一第①处画线句对城门的描写,展现了贵妃寿辰庆祝活动的盛大隆重,表现皇帝对此的重视,
旨在引发读者对大唐帝国繁华与风流的向往。
C.文本一第②处画线句短句单独成段,词语重复,强调李善德看到结果时的怅然失落,“只有”
二字也体现出运输荔枝的过程之艰难与代价之大。
D.与文本一相比较,文本二中《新唐书•杨贵妃传》叙事整体上更简练,更客观,更接近历史真实,
一个“必”字表现出杨贵妃恃宠而骄的蛮横。
8.请从表达效果的角度分析画波浪线的句子。(6分)
9.针对同一历史事件,文本一与文本三在事件叙述视角、刻画人物方法和表达思想主旨上有所不同,
请简要分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岭南既平,太祖因览桂阳监岁入白金数,谓宰相曰:“山泽之利虽多,颇闻采纳不易,自今减旧额
三分之一以宽之。”
太宗览福建版籍,谓宰相曰:“陈洪进以漳、泉二州瞻军数万,无名科敛,民所不堪。比朝廷悉已
蠲削烦苛税名,吾民当小康矣。”端拱二年,河北屯军乏粮,度支使李惟清发河南十七州民运送。上日:
“今已春深,农事正急,岂宜更兴此役?”惟清固请,乃遣左正言冯拯乘传与转运使规度。止请发贝、冀州
余粮输边,它俟农隙。上因召惟清语之曰:“掌邦计者,当以民为本。军食虽少,民力不任,计司须务
变通。自今宜以利民为先,无致厚敛。且财货所以济用度,取不以道,岂朕爱民之意耶?''至道元年八月,
知开封府县裴丽正言,畿县见欠夏税蚕盐,三司令折纳大麦,今已过时。上曰:“三司害政甚矣。△月.
迷氐输大麦价益通贵欠税置工户是重困小氏也。”即日下诏,听从便杂输粟豆。以官盐贷于民,蚕事既毕,
即以丝绢偿官,谓之蚕盐。又有食盐,即随租赋纳其直。
大中祥符五年,三司请,民贩茶违法,许家人告。上日:“是教犯义,非朝廷所宜言。”不许。上封者
言,川峡官盐价贱,民间倍之,请增其直,免失厚利。上目:“官直贱,民间尚贵,上更增直,下益
咸阳市2024年高考语文模拟检测(三)-7-(共10页)
阙矣。“不许。陕西转运使张象中言,安邑县两池盐,见贮三亿余万斤,尚虞遗利,请申条约。真宗
日:“过求羡余,当虑有时而阙。“不许。蜀人以铁钱重,私为文券,谓之“交子以便贸易。既久,
而或不能偿,民讼不已。天圣中,知益州寇琏请禁之。上曰:“蜀民用交子久矣,罢之可乎?”下使者
议,以为官置务则可以利民,而止其欺。上曰:“果利民,其行之。”
(节选自《隆平集•爱民》)
10.材料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
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八月课民A输B大麦C价D益踊贵E欠税F皆下户G是重困H小民也。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无名,没有缘由或说不清缘由。与《逍遥游》中“圣人无名”的“无名”意思不同。
B.因,于是,就,因而。与成语“因材施教”中“因"意思不同。
C.三司,在宋代主要负责全国的财政事务,具体指的是度支、户部、盐铁三个部门,它们共同掌管国家
的财政大权。
D.私,私下。与《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的“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中的“私”意思相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宋太祖考虑到桂阳郡虽有山川地势之利,但开采艰难,就让朝廷削减了当地的赋税,可见其体恤百姓
之心。
B.宋太宗在发粮助军书事上和李维清态度不同,他认为执政者应该以民为本,不能因为运粮输边而耽误
农时。
C.北宋时期百姓可以用实物来缴税,宋太宗就曾允许有好上交票豆来折算夏税,用上交丝绢的方式抵偿
盐钱。
D.蜀人习惯使用交子来替代铁钱,由此各种民间欺诈难以避免,但为了便民,宋真宗允许其继续使用。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比朝廷悉已蠲削烦苛税名,吾民当小康矣。(5分)
⑵且财货所以济用度,取不以道,岂朕爱民之意耶?(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登岳阳楼(其一)
陈与义
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
登临吴蜀横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时。
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
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苍波无限悲。
【注】北宋靖康二年(公元1127年)四月,金兵攻破开封,北宋灭亡。当时,陈与义被贬在陈留
咸阳市2024年高考语文模拟检测(三)-8-(共10页)
(在今河南开封东南)做监酒税的小官,自然加入到逃亡的难民行列中,南奔襄汉,颠沛湖湘,流离失
所。他流亡到洞庭湖,几次登岳阳楼,与朋友悲伤国事,借酒消愁,写下了数首诗歌以记其事,其中
就有两首《登岳阳楼》。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写诗人面朝洞庭湖背靠长江,在一片惨淡的夕阳余晖之下,楼上的帷幔一动不动。
B.颔联写诗人登临三国时吴国和蜀国的分界之处,黄昏时在湖山下徘徊,感慨万千。
C.颈联写诗人三年来行程万里,多灾多难,今日登上这快要倒塌的岳阳楼眺望远处。
D.尾联写满头白发的诗人在风霜里登楼凭吊古人,看着远处的古树和湖水,无限伤悲。
15.历代评论家都认为,此诗是陈与义学习杜甫诗歌的成功之作。请结合杜甫的《登高》一诗,从
意境和用词两个角度,简要分析这首诗是如何学习杜甫表达自己的感伤之情的。(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庄子《逍遥游》中,“按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描绘即使是大鹏也依然有所
恃,荀子《劝学》中直接表明类似观点的两句是","o
(2)同为写落花,陶渊明《桃花源记》中的“”给人以绚丽优美之感,晏殊《浣溪沙》
中的“”则给人以惋惜惆怅之感。
(3)班级拟排演《烈士赵书曼》参加校园文化艺术节活动,担任编剧的同学设计让赵一曼临刑前吟
诗来表达其英勇就义的豪情,小刚强议用“,”两句。
第II卷(表达题共8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1(本题共3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①、②、③——复旦大学科技考古研究院携手陕西省考古研究院28日正式公布北周武
帝宇文邕的头像“复原图”及相关考古成果。这是我国首次以科技考古方式复原古代帝王容貌,赋予
历史以鲜活气息。
复原中国古代帝王容貌,最大的困难在于获得古代帝王完整的颅骨和高质量的基因组数据。幸
运的是,1994年至1995年,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和咸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对孝陵成功进行抢救性发
掘,发现了宇文邕颅骨、肢骨以及天元皇太后玺,明确了这位鲜卑族帝王的身份。复旦大学科技考
古研究院文少卿团队用专门适用于古DNA的捕获探针,从北周武帝肢骨样本上获取了约100万个
可用的基因位点,还原北周武帝头发、皮肤、瞳孔等关键特征。经过6年的反复尝试,终于“描绘”
出宇文邕头像。还原后的头像显示:他拥有黑色头发、黄色皮肤和棕色眼睛,符合典型的东北亚、
东亚人长相,与人们想象中鲜卑族相貌须发茂盛、发色偏黄和高鼻深目大不相同。
“复原北周武帝容貌,开历史研究先河。”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韩昇认为,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
影响深远的民族大融合时期,不仅科技考古为相关历史研究提供了证据,也增长了人们对中华民族
多元一体的理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新型有机酸开发与生产项目风险识别与评估综合报告
- 学校救助申请书
- 单位住房申请书范文
- 加强环境保护的生产规范
- 四川省成都市成华区某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模拟考试物理试题(解析版)
- 新版北师版一年级下册数学课件一 20以内数与加法第7课时 做个加法表
- 6年级-下册-第09讲-应用题综合练习-54
- 现代教育技术如何重塑课堂整合新模式
- Module9(单元测试)英语五年级下册-外研版(一起)(含答案)
- 临时土地申请书
- 2025年高考数学总复习: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教师卷)
- 肌力分级护理课件
- 第三章-自然语言的处理(共152张课件)
- 中学教学课件:下第课《认识人工智能》课件
- 《乌有先生历险记》注释版
- 2023版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
- 六年级口算训练每日100道
- 颞下颌关节功能障碍的评估新技术
- 专项债券在燃气基础设施建设中的融资作用
- 四川省泸州市2024年中考地理试卷(附解析)
- GB/T 44255-2024土方机械纯电动液压挖掘机能量消耗量试验方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