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马长城窟行_第1页
饮马长城窟行_第2页
饮马长城窟行_第3页
饮马长城窟行_第4页
饮马长城窟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剪梅李清照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汉乐府的代表作品《陌上桑》《孔雀东南飞》《十五从军征》《妇病行》文题理解“饮马长城窟行”是汉代乐府古题。相传古长城边有水窟,可供饮马,曲名由此而来。“行”:古乐府诗的一种体裁,有“奔放”的意思,所以此类作品大多放情长歌,慷慨奔放,与“歌”的性质相似,常合称“歌行体”。饮马长城窟行青青河畔草,绵绵思远道。远道不可思,宿昔梦见之。梦见在我旁,忽觉在他乡。他乡各异县,展转不相见。枯桑知天风,海水知天寒。入门各自媚,谁肯相为言?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长跪读素书,书中竟何如?上言加餐饭,下言长相忆。sù

mèiwèipēng注音yìn一、初读诗歌

这首诗歌写了什么人?表达什么样的感情?

主人公:一个女子;一个正在思念丈夫的女子(古代称这类女子为“思妇”)。感情:对丈夫的思念之情。(妇人对远行未归的丈夫的思念。)二、精读细品汉乐府民歌的叙事性很强,它主要是通过对人、事的描写和叙述抒发感情。思考以下两个问题:1、本诗写了思妇的什么事情?2、整首诗主人公的情感发生了哪些变化?

事情:①昼思夜想(开头——展转不可见)②寒门独居(枯桑知天风——谁肯相为言)③喜获夫信(客从远方来——下言长相忆)第一层青青河畔草,绵绵思远道。远道不可思,宿昔梦见之。梦见在我旁,忽觉在他乡。他乡各异县,展转不可见。

河边春草青青,连绵不绝伸向远方,令我思念远行在外的丈夫。远在外乡的丈夫不能终日思念,但在梦里很快就能见到他。梦里见他在我的身旁,一觉醒来发觉他仍在他乡。他乡各有不同的地区,丈夫在他乡漂泊不能见到。绵绵:绵延不绝。之:代词,指“远道”。展转:同“辗转”。指丈夫在他乡各地漂泊。远道:指代远行在外的丈夫。第一层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来表达女主人公的感情?

以沿河的青草连绵不断作为起兴,引出对远行在外的丈夫的无尽思念。它是全诗的第一句,起到引领全诗,奠定凄婉的情感基调的作用。

起兴“青青河边草,绵绵思远道”绵绵思远道。远道不可思,夙昔梦见之。梦见在我旁,忽觉在他乡。他乡各异县,

顶真

这是运用了顶真的修辞方法。前句的结尾用作后句的开头,上递下接,环环相扣,这种修辞方法叫“顶真”。运用顶真能使句子首尾连接,语气连贯,环环紧扣,叙事清晰,吸引读者的作用。二、精读细品

思考以下两个问题:1、在前四句中,如何体现妻子对丈夫的思念?2、主人公的情感由单纯的思念发生了什么变化?

做梦(喜悦)——梦醒(失落)——留恋

第二层枯桑知天风,海水知天寒。入门各自媚,谁肯相为言?情感变化:做梦(喜悦)——梦醒(失落)——留恋——埋怨

知:感知,知道。入门:各回自己家门。媚:亲爱。言:问讯,告诉讯息。

以枯桑和海水起兴,同时用枯桑感知到风吹,海水感知到天寒,来比喻自己感受到丈夫外出不在家的痛苦、悲凉。

比兴“枯桑知天风,海水知天寒”第三层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长跪读素书,书中竟何如?上言加餐饭,下言长相忆。遗:赠与。

烹鲤鱼:比喻打开装书信的木盒。

加餐饭:增加饮食。指保重身体。

双鲤鱼:指代书信。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长跪读素书,书中竟何如?上言加餐饭,下言长相忆。思考以下两个问题:

1、“长跪”一词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2、作者希望从书信中获得什么消息?是否得到了?情感变化:做梦(喜悦)——梦醒(失落)——留恋——埋怨——喜悦——失望合作探究

细细品味诗歌的结尾两句,思考:

你认为诗中主人公最后的感情是怎样的?这样的结尾有何妙处?

①收到丈夫的来信,本来是一件非常高兴的事情,这封信给主人公带了短暂的欣喜和慰藉,但是从“下言长相忆”中,我们可以看出,欣喜和慰藉过后,应该还是漫长的等待和思念,因为夫妻间还得长时间的相思。②妙处:A、言有尽而意无穷,言简义丰。B戛然而止,给读者留下了极大的想象空间。品味鉴赏本诗表现的是妇女对丈夫的思念,那么“青青河边草,绵绵思远道”、“枯桑知天风,海水知天寒”等描写岂不是与诗歌主要内容无关?是否可以删除?说说你的理由。①“青青河边草,绵绵思远道”A、艺术手法:比兴。比,比喻。这里的“绵绵”既是指草的绵绵,也是指思念的绵绵,是一种暗喻。兴,“先咏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这里是先言草的“青青”来引起后面的思念绵绵。它是全诗的第一句,起到领起全诗,奠定凄婉的情感基调的作用。B、表达效果:开头用比兴的手法,既写眼前景:春草绵延不绝,也喻含对远方征人悠悠的思念。

②“枯桑知天风,海水知天寒”艺术手法:采用了比兴的手法,写出了季节的特点,烘托女子的孤独和寂寞。小结本诗艺术特点叙述、抒情结合自然,情感真挚。运用比兴的艺术手法和多种修辞手法,形象生动。语言质朴,通俗易懂。全诗写思妇对于远方亲人的思念,从开始的魂牵梦萦,忧心缠绵,到收信的欣喜,再到看信后重逢的希望落空,通过多方描写,將思妇复杂而微妙的內心世界,作了完整而深入的刻画。而就在思妇的相思苦闷发展到顶点时,诗却在含蓄得近乎平淡中结束,留下不尽的余味让读者去体会,去思索。全诗纡回曲折,缠绵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