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 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同步练习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_第1页
第16课 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同步练习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_第2页
第16课 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同步练习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_第3页
第16课 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同步练习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6课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1.秦朝工商税收极其单薄简约,从目前掌握的史料看,仅征自山泽产品,如盐、铁等,赋税的重心移向田赋农业税,形成了不协调的赋税比例结构。这种赋税比例结构()A.体现工商皆本政策B.助推商业规范发展C.导致农民负担沉重D.成为后世学习典范2.公元前189年,西汉政府规定:女子年十五以上至三十不嫁,五算(五倍的人头税)。据此推知,汉初()A.休养生息政策内容广泛B.男尊女卑观念盛行C.对人口增长的需求迫切D.人头税的负担较轻3.下表为汉昭帝时期的更赋表。据此可知,当时的以钱代役()更赋类别服役内容代役价“更卒”23岁至56岁的男丁到本郡服兵役一个月可纳钱三百,由政府雇人代役“正卒”23岁至56岁的男丁在郡县或京师服徭役一年可纳钱二千,由政府雇人代役“戍卒”23岁至56岁的男丁一生必须去边境屯戍一年每人每年纳钱三百A.开始瓦解了旧的贵族等级体系B.改变了以人丁为主的赋税制度C.放松了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D.抑制了官员的腐败和土地兼并4.隋文帝规定,凡是年龄到了50岁以上的人,可以缴绢免除徭役。到了唐代,承担徭役的农民已经不再受年龄的限制,都可以用绢帛代替。这些规定()A.使农民获得了人身自由B.增加了农民的生产时间C.减少了政府的财政收入D.加剧了当时的社会矛盾5.780年,唐政府推行两税法时规定“户税交钱”,但由于农民手中无钱,因而实际缴纳户税时,广大农民或出售农产品以获取现钱,或采取折钱纳物(即将税钱折算成绢帛等实物)方式进行缴纳。由此可推知,两税法的实行()A.导致了赋税征收的混乱B.加重了农民的税额负担C.推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D.扩大了国家财政的税源6.北宋中期以后乡村出现了受雇于高豪之家的代役人,顶替雇主到地方官府当差。募役法实行后,这一类代役人大部分被国家认可,南宋时渐成常态。这一现象()A.促进了商品经济发展B.削弱了国家基层治理能力C.加剧了社会阶层对立D.加速了人口向城市流动7.“一条鞭法”是明代中叶确立的赋税及徭役制度,它解决了赋税制度的两大核心问题,即实现了赋役征收的定额化和课税客体的标准化与统一化,解决了州县里胥随意征派赋役的弊病。材料意在强调这一改革()A.标志着古代赋税制度的完善B.使人民的负担有所减轻C.增加了明朝政府的财政收入D.实现了赋税征收的公平8.从商鞅变法到隋唐时期,政府重视对户口的清查和统计;明清时期,政府却重视土地的清丈。这一变化反映了明清时期()A.赋税征收标准发生变化B.土地兼并现象严重C.政府主动适应商品经济发展D.重农抑商政策的影响9.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指出历史上的赋税制度有“三害”:“有积累莫返之害,有所税非所出之害,有田土无等第之害。”他的观点以及所反映的历史现象被现代学者总结为“黄宗羲定律”。这一“定律”反映的古代赋税制度的弊端在于()A.沿用旧制,鲜有改革B.赋役沉重,百姓困苦C.单一赋种,没有差等D.统一征缴,耗时费力10.19世纪70年代以后,清朝官员多次提出协定关税条款违背“西洋公法”,且对本国主权有所损害,主张政府应借修约机会修改税则。这表明当时的有识之士()A.竭力取消对华不平等条约B.明确了国家主权平等原则C.开始运用国际法维护权益D.认识到关税自主的重要性11.1921年,中国政府在华盛顿会议上提出关税自主的要求。经反复商讨,列强勉强同意将中国关税由实征3.7%增至5%,另外允许增加2.5%的附加税,增加部分由九国代表组成的特别委员会控制。这反映了()A.西方列强完全控制中国海关B.中国海关制度逐渐走向近代化C.中国收回关税自主权的艰难D.一战后列强对华侵略卷土重来12.1928年12月7日,国民政府公布《海关进口税则》,决定自1929年2月1日起,实施《海关进口税则》和国定税率,同时由外交部照会各国。《海关进口税则》平均税率为8.5%,比起协定税率提高许多。这一税则的颁布()A.表明中国已完全实现关税的自主化B.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C.说明国民政府已主导了海关管理权D.使中国摆脱了西方经济侵略13.南京国民党政府在1943年和1946年几次重新修订了“所得税法”和“所得税法实施细则”,特别是1946年对个人所得税的修正中,进一步扩大了征税范围,新增了综合所得税,并调整了税率与级距,提高了免征额等。这表明()A.政府税收更注重实效性B.个人所得税具有调节收入分配的功能C.个人征税内容更加广泛D.调节征税标准可以增加收入14.1980年全国人大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规定个税起征点为800元,而2018年全国人大修改后的个人所得税法规定个税起征点为每月5000元,并进行包括子女教育、大病医疗、住房贷款利息、赡养老人等在内的专项附加扣除。这一变化表明()A.国民收入得到普遍提高B.个税征收制度更加完善C.国民生产总值极大增长D.国民贫富差距不断拉大15.先秦时期,齐国根据土地质量的好坏和数量的多少征收赋税;鲁国根据耕地的多少征收赋税;楚国根据土地产出的多少征收赋税。这些举措()A.提高了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B.极大地调动了生产者的积极性C.使得铁犁牛耕在全国得到普及D.有效地缓解了土地兼并现象16.下表是汉代一个五口之家的赋税负担简表(单位:钱)。对表中信息解读准确的是,汉代()财产税人头税土地税刍稿税更赋算赋口赋约400小于50约3450至少240最多60A.休养生息政策未深入民间B.租庸调制遭到严重的破坏C.农民的赋税负担有所减轻D.赋税征收标准以人丁为主17.下图为唐中后期到北宋时期政府钱币与实物税收数量折线图。导致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唐宋土地政策渐趋宽松B.商品经济的发展繁荣C.封建经济的逐渐衰退D.人身依附关系的松弛18.宋代前期,一些民户采取私自雇人代应州县役之法,朝廷对此屡禁不止。至南宋时期,朝廷亦无法禁绝民户私下雇人代应保甲乡役,私雇代役开始合法化。这一现象反映出宋代()A.经济发展影响国家政策B.中央集权呈弱化的趋势C.政府重视商业税收收入D.农业领域雇佣关系普遍19.明初赋税以征收粮麦实物为主,且官吏薪俸为凭俸帖领取禄米。为解决南方纳税者买米上纳和北方食禄者卖禄米换货币的矛盾,朝廷决定将南方税粮折收白银,“煎销成锭,委官赍送赴京”。这一措施客观上()A.推动了商品经济发展B.减轻了百姓经济负担C.减弱了人身依附关系D.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20.康熙末年,“摊丁入亩”已开始在广东推行,雍正时在全国普遍推广。摊丁入亩继一条鞭法和“永不加赋”之后更彻底地简化了税则,使得“穷民免累,而国赋无亏”,国家对百姓的人身控制继续削弱。这一改革()A.有利于城镇工商业发展B.保证了国家财政的需要C.使白银成为主要的货币D.确保了民众生活的富足21.1906年,清政府设立税务处,除涉及外交支用税项外,所有关于海关关税的事务,统归税务处核办,并指挥地方海关监督和通过总税务司(洋员)间接指挥地方税务司(洋员)。这反映出()A.清末新政收回了海关人事权B.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C.晚清关税管理近代化的努力D.清朝中央权力下移的趋势22.下表所示为1928年和1934年南京国民党政府部分商品的进口税率。由此可知,当时的关税改革()年份竞争性进口商品总税率工业原料和机器设备进口平均税率1928年4.1%5.5%1934年28.9%15.7%A.缘于民众反帝爱国运动的压力B.降低了民族工业发展的成本C.为官僚资本的膨胀提供了便利D.体现了政府在关税自主权上取得进展23.由于史籍没有明文记载秦劳动者服役的起始年龄,学者遂据“汉承秦制”的定势思维逆推秦劳动者的服役始年为20岁或23岁。后来,研究《睡虎地秦简》发现,秦人17岁开始为国家服役。由此可知()A.文献与考古互证方可证实历史B.考古发掘可以补写历史C.唯考古发掘才能还原历史真相D.历史推断违背求真理念2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材料一汉初,采取轻徭薄赋的政策,不征关税。《汉书》载:“(汉武帝)太初四年冬,徙弘农都尉治武关,税出入者,以给关吏卒食。”武帝以后,内地关税的征收范围不断扩大,且税率不断升高。张骞出使西域以后,陆路贸易经河西走廊,直通中亚和西亚。海路贸易也兴起了,番禺是当时最重要的贸易港口。在边境的进出口要道,汉代都设关管理对外贸易征税。——摘编自祝凤梧《中国古代关税漫谈》材料二鸦片战争之后,英国急于打开中国市场,其手段有:一是设立通商口岸;二是降低关税。两次鸦片战争之后,中国的进口关税降无可降。清政府也需要稳固的财政收入,关税是维护清政府运转和及时足额赔款的保障,因而,在经过前期关税和船钞的大幅下降之后,晚清后期,关税制度特别是关税税率、船钞等变化不大。而《辛丑条约》签订之后,为提高清政府对巨额外债的偿付能力,西方列强主动提出将关税税率提高到“值百抽五”的水平。——摘编自胡公启《晚清中国关税制度变迁及影响》(1)根据材料一,指出汉代关税征收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变迁的原因。(8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晚清关税变迁的表现,并分析其影响。(8分)第16课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参考答案1.C2.C3.C4.B5.C6.A7.B8.A9.B10.D11.C12.B13.B14.B15.B16.D17.B18.A19.A20.A21.C2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