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先秦至秦汉:中华文明的起源到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一、选择题1.近年,考古工作者在江西国字山发现了战国中期的大型墓葬。该墓葬具有突出的越文化特征,同时又有楚文化和江淮文化等文化因素,墓葬形制也与中原墓葬有相似之处。此考古发现()A.印证了“春秋五霸”的政治格局B.反映了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特点C.证明中原率先成为中华文明核心D.说明了统一多民族国家已经建立2.据《史记·周本纪》载,周武王“率戎车三百乘,虎贲三千人,甲士四万五千人,以东伐纣”。而战国晚期,秦、齐、楚等诸侯国都拥有人数近百万的军队,连七国中最小的韩国也有30万兵力。这一变化主要是因为()A.军事理论的形成B.生产方式的变革C.政治制度的演进D.地形地势的利用3.“太子”在周代是对天子、诸侯权位继承人的称谓。该词在西周时期青铜器铭文和其他文献中绝少见到,而在春秋时期开始频繁出现。这一现象()A.反映社会尊卑有序B.表明分封制逐渐瓦解C.体现权力过渡平稳D.说明宗法制遭到破坏4.儒家起于鲁,传布于齐、晋、卫;墨家始于宋,传布于鲁、楚、秦;道家起源于南方,后在楚、齐、燕有不同分支;法家源于三晋,盛行于秦。这()A.促进了政治统一B.维系了“学在官府”的局面C.冲击了贵族政治D.导致了各诸侯国之间的矛盾5.(2023·海南高考·2)据东汉《乙瑛碑》载,鲁相乙瑛向朝廷陈请,为孔庙增设一名百石卒史来守庙并掌管礼器(流程如图1)。这一史实最适合用来说明,当时()图1(注:①—⑦表示处理此事的先后步骤)A.国家行政中枢权力的逐渐扩大B.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日益巩固C.传统社会道德秩序的渐趋规范D.封建国家不同职能的有效履行6.(2023·全国高考新课标卷·26)汉武帝时设置十三州部,州部可以推举秀才。东汉,“州里”“州闾”“州党”等语汇逐渐行用,意为同乡,州刺史被尊称为“使君”。东汉后期,以州为中心的地域观念逐渐形成,这在当时()A.推动了察举制度的形成B.不利于统一国家的巩固C.有利于抑制豪强的势力D.强化了监察制度的效力7.(2024·江西部分学校10月联考·2)图1所示是出土的西周中晚期青铜器——格伯簋,其内底有铭文83字,记述格伯以三十亩土地交换倗生的四匹马,双方剖木为证,并在书记官吏的见证下确定了土地的界域,倗生遂作此簋以记录田产。该铭文反映出西周()图1A.分封制度推行受阻B.青铜铸造水平较高C.井田制度受到冲击D.文字向简约化发展8.(2024·安徽九师联盟10月检测·3)荀子认为:“然则从人之性,顺人之情,必出于争夺,合于犯分乱理,而归于暴,故必将有师法之化,礼义之道,然后出于辞让,合于文理,而归于治。”据此可知,荀子追求()A.构建出森严的封建秩序B.引导人们遵循宗法制度C.礼法并施构建社会秩序D.以德治国遏制兼并战争9.(2024·江苏淮安五校联盟10月调研·1)“中国”一词,目前最早见于西周初期的青铜器“何尊”铭文,其铭辞曰“余其宅兹中国”。西汉中后期的铜镜中,亦开始出现“中国”,如“游中国”“中国安宁兵不扰”“中国大宁”等。东汉时期,此类铜镜铭文得到延续。结合下列图文可知,这类铜镜的出土()注:陕西西安大唐西市博物馆收藏的汉代铜镜,镜背铸有47字铭文,其中包含意义非凡的“人民昌、中国强”的吉语。A.佐证汉代“中国”国家观念的形成B.表明学术界对青铜时代的划分有误C.印证汉代中央集权政策产生实效D.彰显了汉代制镜师高超的雕刻技术10.(2024·河北沧州普通高中高三10月复习质量监测·2)东汉建立后,刘秀改御史大夫为司空,不再承担监察百官之责;以御史中丞为御史台长官,负责监察百官。朝廷举行廷议、讨论重要事项时,往往会为御史中丞与尚书令特设专席。这反映了,东汉初年()A.中央行政体系完备B.丞相失去参政机会C.君主集权得到加强D.监察官员擅权干政11.(2024·江西赣州南康区检测一·10)新石器时代,先民们在思考如何发展农事生产以满足生存需要时,逐步认识到“天时”的重要性,于是形成了天象观测的传统。如距今5300年的青台遗址遗存中,指导农业的“斗柄授时”证明当时已观测出“北斗”天象。这表明我国原始农业()A.呈现出精耕细作的特征B.提升了历法的准确程度C.加速了早期国家的形成D.促进了早期文明的发展12.(2024·广西北海一模·2)下表是汉武帝时期制定的刺史“六条问事”制度。据此可知,汉代刺史制度()一条强宗豪右,田宅逾制,以强凌弱,以众暴寡二条二千石不奉诏书,遵承典制,倍公向私,旁诏守利,侵渔百姓,聚敛为奸三条二千石不恤疑狱,风厉杀人,怒则任刑,喜则任赏,烦扰苛暴,剥戮黎元四条二千石选置不平,苟阿所爱,蔽贤宠顽五条二千石子弟恃怙荣势,请托所监六条二千石违公下比,阿附豪强。通行货赂,割损政令A.使刺史拥有超越一切的权力B.是地方行政体制完善的标志C.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D.遭到了地主豪强的强烈抵制二、非选择题13.(2023秋·山东枣庄·高三统考期末)西汉对西域的开拓与治理对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图1年降雨400毫米等值线与秦西北边邵位置关系图——摘自韩茂莉《中国历史地理十五讲》图2
西汉时期西北地区军事屯田图——据郭沫若主编(中国史稿地图集)编制(注:年400毫米等值线一般为游牧区与农耕区分界线。突破农耕区的自然界线,大幅度地开疆拓土开始于西汉)材料二
中国的西北边陲古称西域,即今天的新疆和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的中亚地区。这里是一个南北西三面环山的区域,只有东边敞开,向东北可入蒙古草原,向东南沿河西走廊可达甘、青地区和富庶的关中平原。这里的许多古老的部落与民族或来自蒙古草原,或来自河西走廊,在此定居之后都以东部的中原和蒙古草原为主要的交流和发展方向。葱岭以西的中亚河中地区,由一些山间盆地和绿洲组成,居住着一些经商务农的民族,这里是一个单独的地理区域。由于其西、北两边是干旱的草原与荒漠,活跃着强悍的游牧民族,南边是高山雪岭,为了经商和获得军事上保护的需要,使得这些部族与民族自古以蒙古草原和中原为主要外出活动的区域。——摘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提取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以“西汉王朝对西域开拓与治理”为题写一篇历史短文。(要求:史论结合,逻辑清晰,层次分明,表述成文)先秦至秦汉:中华文明的起源到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一、选择题1.近年,考古工作者在江西国字山发现了战国中期的大型墓葬。该墓葬具有突出的越文化特征,同时又有楚文化和江淮文化等文化因素,墓葬形制也与中原墓葬有相似之处。此考古发现()A.印证了“春秋五霸”的政治格局B.反映了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特点C.证明中原率先成为中华文明核心D.说明了统一多民族国家已经建立【解析】“多元”指中华民族起源的多元,“一体”指中华民族共同体,该战国时期的墓葬具有越、楚和江淮文化等多种文化因素交融共存,其墓葬形制也与中原墓葬有相似之处,反映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特点,故选B项;“春秋五霸”是春秋时期相继称霸主的五个诸侯,主流说法为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与材料无关,排除A项;没有比较,无法得出“中原率先成为中华文明核心”的结论,排除C项;秦朝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排除D项。2.据《史记·周本纪》载,周武王“率戎车三百乘,虎贲三千人,甲士四万五千人,以东伐纣”。而战国晚期,秦、齐、楚等诸侯国都拥有人数近百万的军队,连七国中最小的韩国也有30万兵力。这一变化主要是因为()A.军事理论的形成B.生产方式的变革C.政治制度的演进D.地形地势的利用【解析】结合所学知识,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和牛耕技术的推广提高了社会生产力,个体劳动取代了集体劳动,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繁荣,促进了社会人口的增长,也助推了当时社会矛盾规模的扩大,故选B项;军事理论只能影响作战的方式,对战争的规模的影响有限,排除A项;按照唯物观的相关原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当时社会政治制度的演进也是建立在生产力发展和经济繁荣的基础上,排除C项;地形地势属于客观自然条件,短时期内很难发生明显变化,对当时人口规模和社会冲突的影响有限,排除D项。3.“太子”在周代是对天子、诸侯权位继承人的称谓。该词在西周时期青铜器铭文和其他文献中绝少见到,而在春秋时期开始频繁出现。这一现象()A.反映社会尊卑有序B.表明分封制逐渐瓦解C.体现权力过渡平稳D.说明宗法制遭到破坏【解析】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宗法制指的是为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将血缘纽带与政治关系结合起来的一种制度,宗法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西周时期的天子和诸侯继承上,较为严格的执行嫡长子继承制,嫡长子即为太子,所以太子一词“文献中绝少见到”,春秋战国时期,宗法制遭到破坏,嫡庶之争、庶子受封的情况增加,天子、诸侯的继承人出现变化频繁的情况,使得太子一词“频繁出现”,故选D项;太子一词在文献中由“绝少见到”到“频繁出现”,体现的是天子、诸侯继承上,宗法制遭到破坏,出现嫡庶之争、庶子受封的情况,冲击了分封宗法制度下的尊卑制度,排除A项;分封制,又称封邦建国,是周王室将亲族和功臣分派到各地,广建封国的制度,材料反映的是宗法制遭到破坏,与分封制没有直接关系,且据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时期分封制并未“逐渐瓦解”,排除B项;材料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宗法制遭到破坏,嫡庶之争、庶子受封的情况增加,体现出权力过渡并不平稳,排除C项。4.儒家起于鲁,传布于齐、晋、卫;墨家始于宋,传布于鲁、楚、秦;道家起源于南方,后在楚、齐、燕有不同分支;法家源于三晋,盛行于秦。这()A.促进了政治统一B.维系了“学在官府”的局面C.冲击了贵族政治D.导致了各诸侯国之间的矛盾的局面,贵族政治是与“学在官府”局面相统一的,“学在官府”的局面被冲击,就等于冲击了贵族政治,故选C项;题干中提到儒家、墨家、道家、法家分别产生于不同的地区,传播的区域有重合、也有不同,这就导致了有的地区多种学派共同存在,有的地区只有一种学派,这样发展的结果是各诸侯国的思想并不统一,而思想不统一是不利于政治统一的,所以不能说上述现象促进了政治统一,排除A项;儒、墨、道等学派的出现本身是私学兴起和发展的表现,而私学的出现冲击了“学在官府”的局面,所以并不是维系了“学在官府”的局面,排除B项;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之间的矛盾主要是围绕土地和人口,或者说是围绕争夺霸权,而不是围绕思想学派的争夺,而当时各诸侯国多采用法家思想作为治国思想,所以围绕民间思想的传播并不会导致各诸侯国之间的矛盾和争夺,排除D项。5.(2023·海南高考·2)据东汉《乙瑛碑》载,鲁相乙瑛向朝廷陈请,为孔庙增设一名百石卒史来守庙并掌管礼器(流程如图1)。这一史实最适合用来说明,当时()图1(注:①—⑦表示处理此事的先后步骤)A.国家行政中枢权力的逐渐扩大B.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日益巩固C.传统社会道德秩序的渐趋规范D.封建国家不同职能的有效履行【解析】据图片信息,从鲁相乙瑛向朝廷陈请到三公进行调查核实,再到三公向尚书传达请求,经皇帝裁决,尚书将皇帝决策结果经三公传达到地方执行,并将执行情况汇报三公,整个过程体现出三公、尚书、皇帝和地方官员之间的不同职能与相互配合,以确保整个国家机器良性运转,故选D项;东汉时期国家的行政中枢是尚书台,但是材料中尚书台只是负责信息的上传下达,无法体现权力扩大,排除A项;东汉时期,在外戚宦官交替专权的背景下,地方豪强地主势力不断扩大,专制主义中央集权逐渐受到冲击,排除B项;材料主要强调的是国家职能部门的运转关系,而不是传统道德秩序的执行情况,排除C项。6.(2023·全国高考新课标卷·26)汉武帝时设置十三州部,州部可以推举秀才。东汉,“州里”“州闾”“州党”等语汇逐渐行用,意为同乡,州刺史被尊称为“使君”。东汉后期,以州为中心的地域观念逐渐形成,这在当时()A.推动了察举制度的形成B.不利于统一国家的巩固C.有利于抑制豪强的势力D.强化了监察制度的效力【解析】据材料“以州为中心的地域观念逐渐形成”可知,东汉后期,刺史开始成为一州的军政长官,正式跃升为长史、太守的上级,州作为行政区出现,原本的“十三州”监察区开始正式成为行政区划,州刺史和州牧权力大增,以州为中心的地域观念逐渐形成,不利于统一国家的巩固,故选B项;察举制,是中国古代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确立于汉武帝时期,这与题中东汉时期的时间不符,排除A项;东汉后期各州刺史、州牧全面掌握辖区内军政财大权,于中央而言,不利于抑制豪强的势力,排除C项;据材料“州刺史被尊称为‘使君’”可知,此举增强了地方州长官的权利,弱化了监察制度的效力,排除D项。7.(2024·江西部分学校10月联考·2)图1所示是出土的西周中晚期青铜器——格伯簋,其内底有铭文83字,记述格伯以三十亩土地交换倗生的四匹马,双方剖木为证,并在书记官吏的见证下确定了土地的界域,倗生遂作此簋以记录田产。该铭文反映出西周()图1A.分封制度推行受阻B.青铜铸造水平较高C.井田制度受到冲击D.文字向简约化发展【解析】据材料“记述格伯以三十亩土地交换倗生的四匹马”并结合所学可知,商和西周实行奴隶主土地国有制,周天子名义上占有全国的土地和臣民,土地不能随意买卖,材料表明西周中晚期出现了土地交易现象,反映了当时的奴隶主土地国有制受到了破坏,故选C项;分封制分封的对象是与周天子有血缘关系的同姓贵族、异姓功臣或旧贵族,材料反映的是民间交易行为,与贵族没有直接关系,排除A项;青铜器本身体现了青铜铸造水平,但铭文无法反映青铜铸造技术,排除B项;文字简约化是一个过程,仅凭一篇铭文看不出文字发展的历程,排除D项。8.(2024·安徽九师联盟10月检测·3)荀子认为:“然则从人之性,顺人之情,必出于争夺,合于犯分乱理,而归于暴,故必将有师法之化,礼义之道,然后出于辞让,合于文理,而归于治。”据此可知,荀子追求()A.构建出森严的封建秩序B.引导人们遵循宗法制度C.礼法并施构建社会秩序D.以德治国遏制兼并战争【解析】材料中荀子的意思是顺从人的本性和情欲,就一定会发生争夺从而引起暴乱,要通过师长和法制的教化、礼义的引导,才能维持正常秩序,实现社会的稳定,由此可知荀子主张对人民施以教化,使其明礼,用礼仪规范对其起到教化的作用;在礼仪教化的同时制定法律,对于违反礼仪教化的人予以制裁,用刑罚来禁止人们犯罪,这体现了荀子“倡导礼法并施”的思想,故选C项;封建秩序形成于秦朝,与荀子所处的战国时代不符,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礼法并施以维护社会秩序,没有提及体现血缘关系的宗法制度,排除B项;以德治国无法遏制战国时期各个诸侯的兼并战争,D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9.(2024·江苏淮安五校联盟10月调研·1)“中国”一词,目前最早见于西周初期的青铜器“何尊”铭文,其铭辞曰“余其宅兹中国”。西汉中后期的铜镜中,亦开始出现“中国”,如“游中国”“中国安宁兵不扰”“中国大宁”等。东汉时期,此类铜镜铭文得到延续。结合下列图文可知,这类铜镜的出土()注:陕西西安大唐西市博物馆收藏的汉代铜镜,镜背铸有47字铭文,其中包含意义非凡的“人民昌、中国强”的吉语。A.佐证汉代“中国”国家观念的形成B.表明学术界对青铜时代的划分有误C.印证汉代中央集权政策产生实效D.彰显了汉代制镜师高超的雕刻技术【解析】汉代铜镜中多次出现关于“中国”的字样,而铜镜中有关“中国安宁兵不扰”、“中国大宁”、“人民昌,中国强”等词汇则寄托着对中国的美好祝愿,这可以用来佐证汉代“中国”国家观念已经形成并得到广泛认可,故选A项;题干所述是有关铜镜中的铭文价值的探讨,而不是对青铜时代划分的探究,B与题目主旨不符,排除B项;中央集权政策是否产生实效不能单纯根据“中国安宁兵不扰”、“中国大宁”、“人民昌,中国强”这些寄托着对中国美好祝愿的词汇来判断,而应该根据具体中央与地方关系的文献史料或者相关出土文物来判断,排除C项;题干中的铜镜仅仅是关于“中国”等铭文的载体,汉代制镜师高超的雕刻技术不符合题目主旨,排除D项。10.(2024·河北沧州普通高中高三10月复习质量监测·2)东汉建立后,刘秀改御史大夫为司空,不再承担监察百官之责;以御史中丞为御史台长官,负责监察百官。朝廷举行廷议、讨论重要事项时,往往会为御史中丞与尚书令特设专席。这反映了,东汉初年()A.中央行政体系完备B.丞相失去参政机会C.君主集权得到加强D.监察官员擅权干政【解析】东汉初年,御史大夫丧失监察百官之权,皇帝身边的御史中丞的监察职权扩大,尚书令也分化宰相的权力,中枢官员职权重构使皇权得以加强,故C项正确。题干只是涉及东汉初年中枢机构部分官员职权变动,无法反映中央行政体系完备,排除A项;丞相制度依然存在,只是权力受到削弱,排除B项;材料中御史中丞监察百官,并没有擅权干政的信息,排除D项。11.(2024·江西赣州南康区检测一·10)新石器时代,先民们在思考如何发展农事生产以满足生存需要时,逐步认识到“天时”的重要性,于是形成了天象观测的传统。如距今5300年的青台遗址遗存中,指导农业的“斗柄授时”证明当时已观测出“北斗”天象。这表明我国原始农业()A.呈现出精耕细作的特征B.提升了历法的准确程度C.加速了早期国家的形成D.促进了早期文明的发展【解析】根据所学可知,“天象观测”属于人类创造的科学文化,是文明的组成部分,材料中新时期时代“指导农业”的“斗柄授时”证明当时已观测出“北斗”天象,表明我国原始农业促进了早期文明的发展,故选D项;精耕细作是中国古代农业的生产模式,指的是在一定面积的土地上,投入较多的生产资料、劳动和技术,进行细致的土地耕作,最大限度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形成条件是铁农具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而新石器时代是原始农业,农业的主要特征是粗放式的刀耕火种,排除A项;新石器时代先民认识到“天时”的重要性,注重观测天象,但不能说明当时已经有了“历法”和“历法的准确程度提升了”,夏朝的夏历又称农历是我国最早的历法,排除B项;材料主旨是原始农业促进了早期文明的发展,并无直接证据表明天象观测加速了早期国家的形成,排除C项。12.(2024·广西北海一模·2)下表是汉武帝时期制定的刺史“六条问事”制度。据此可知,汉代刺史制度()一条强宗豪右,田宅逾制,以强凌弱,以众暴寡二条二千石不奉诏书,遵承典制,倍公向私,旁诏守利,侵渔百姓,聚敛为奸三条二千石不恤疑狱,风厉杀人,怒则任刑,喜则任赏,烦扰苛暴,剥戮黎元四条二千石选置不平,苟阿所爱,蔽贤宠顽五条二千石子弟恃怙荣势,请托所监六条二千石违公下比,阿附豪强。通行货赂,割损政令A.使刺史拥有超越一切的权力B.是地方行政体制完善的标志C.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D.遭到了地主豪强的强烈抵制【解析】据材料刺史的“六条问事”制度,表格里刺史的“六条问事”详细地规定了刺史监察的范围,例如豪强地主、地方官员及其亲族等,刺史制度是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一项重要措施,其设置有利于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故选C项;刺史虽然有很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第一单元+任务二《诗歌朗诵》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 石河子大学《影像诊断学》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防三无食品安全
- 大班心理健康课件《独自睡觉》
- 贵州省黔东南州从江县洛香中学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质量监测化学试卷
- 社交礼仪与形象塑造培训
- 银行金融产品销售合规指南
- 创业计划书集锦15篇
- 临时快递员合同模板
- 美术馆防火门施工合同
- 安防监控系统技术标投标书范本-图文
- 仓库卫生和清洁要求
- 上海家政行业报告
- 《咖啡培训课程》课件
- 2024年中粮集团中粮贸易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吸入性气体中毒》课件
-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课件
- 肿瘤健康预防知识讲座
- 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 小学生航海知识讲座
- 心电监护并发症预防及处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