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福建省厦门市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质量检测化学及答案_第1页
2024届福建省厦门市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质量检测化学及答案_第2页
2024届福建省厦门市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质量检测化学及答案_第3页
2024届福建省厦门市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质量检测化学及答案_第4页
2024届福建省厦门市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质量检测化学及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厦门市2024届高三年级第二次质量检测化学试题本试卷共6页。总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C12N14O16S32Cl35.5Zn65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巴豆中含有巴豆素、蛋白质等。《雷公炮炙论》中记载巴豆膏的制备方法为“凡修事巴豆,敲碎,以麻油并酒等煮巴豆,研膏后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敲碎能提高反应速率C.酒有利于巴豆素溶解

B.麻油属于高分子化合物D.煮巴豆时蛋白质会变性2.

常用作萃取剂。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含有的官能团有碳碳双键、碳氯键

B.分子中σ键和π键的个数比为5:1C.与

互为同分异构体

D.可用于萃取溴水中的溴3.制取催化剂BCl的原理为:BO+3C+3Cl323

2

Δ

2BCl+3CO。下列说法错误的是3A.基态碳原子价电子轨道表示式为B.Cl中3p-3p轨道重叠示意图为2C.BCl分子的空间结构为平面三角形3D.CO电子式为:4.“6HCl+2Na3AgS2O

326NaCl+Ag

2

S+3S+3SO+HSO+2HO”为定影液回收AgS22422的原理。NA是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36.5gHCl中电子数为8N

AB.含1molNaAgS2O

32的溶液中阳离子数为4N

AC.1molHSO中含有-OH数为2N24

AD.生成2.24LSO(已折算为标准状况)时,转移电子数为2N2第1页/共29页

A5.某电池的电解液部分微观结构如图,“---”表示微粒间存在较强静电作用。M、N、W、X、Y、Z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元素。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未成对电子数:MY

B.电负性:N>Z>YC.最简单氢化物的沸点:N>W

D.熔点:XN>XZ23

36.太阳能驱动NO-和CO制备CONH32

的装置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22A.阳极区电极反应式为4OH--4e-O+2HO22B.双极膜替换为阳离子交换膜可提高制备效率C.在阳极区中补充SO2-可提高制备效率3D.理论上,每生成44.8LO(已折算为标准状况)时,阴极区溶液质量增加30g27.改性生物炭对含砷物质的不同吸附机制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静电吸引”中主要作用力为范德华力C.“氧化反应”中氧化剂为改性生物炭

B.“表面络合”中As原子的杂化方式有2种D.“氢键形成”中分子间氢键有2种第2页/共29页8.我国科学家利用TiO为原料制备高氧空穴率的TiO2n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2n-1

以提高锌阳极人工界面层的导电性,制备过程如A.晶胞中大球代表Ti原子

B.PVDF为具有热塑性的线型高分子C.TiOn

2n-1

中n越大,导电性越强

D.充电时,TiOn

2n-1

可脱溶剂化,避免析氢副反应发生9.某实验小组制备NaNO并探究其性质,实验装置图及实验记录如下。2序号①②

操作取2mL烧杯中的溶液于试管中,加2mL0.1molL-1KI溶液,滴加几滴淀粉溶液取2mL烧杯中的溶液于试管中,滴加几滴H2SO4至pH=5,加2mL0.1molL-1KI溶液,滴加几滴淀粉溶液

现象不变蓝变蓝③

取2mLH2O于试管中,滴加几滴H2SO4至pH=5,加2mL0.1molL-1KI溶液,滴加几滴淀粉溶液,

不变蓝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第3页/共29页A.X为N

2

B.实验①现象可说明I-未参与反应C.实验③主要为了排除H+和I-的干扰

D.上述实验不能证明烧杯中溶液含有NaNO210.CH干法重整中镍基催化剂活性会因积碳反应而降低,同时存在的消碳反应则使积碳碳量减少,其中4涉及的相关数据如表。催化剂表面发生的不同积碳反应在不同温度下的质量增量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基元反应

RhNi

RhNi6E

a正

/kJmol-1

E

a逆

/kJmol-1

E

a正

/kJmol-1

E

a逆

/kJmol-1积碳:C*+C*C

*

65.5

136.8

103.1

109.82消碳:139.7

326.6

117.5

51.0C*+O*CO*第4页/共29页吸附在催化剂表面上的物种用*标注A.一氧化碳歧化反应是放热反应B.甲烷裂解是镍基催化剂表面积碳的主要来源C.C*+C*

RhNi

C*的焓变为-71.3kJmol-12D.由上表判断,催化剂RhNi劣于RhNi6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60分。11.利用炼锌钴渣[主要含Co(OH)、FeSO、NiSO和Zn、Cu单质]协同制备Co(OH)和高纯Zn的2443流程如下。(1)“酸浸”过程Co(OH)2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2)“沉铁”过程CaCO3的作用有____________________。(3)“沉镍”过程pH对溶液中Co(Ⅱ)、Ni(Ⅱ)含量的影响如图。①由图判断,应调节pH=__________。②该过程Co2+可能发生的反应如下:Co2++6NH3H2OCoNH

362++6H

2

OK=1051Co2++2NHHO=Co(OH)+2NH+

K3

2

2

4

2第5页/共29页则K2=__________,CoNH

362+为__________(填“热力学”或“动力学”)产物。(已知:25C时,KbNH3H7O=10-4.8,KspCo(OH)2=10-15)(4)“沉钴”过程生成Co(OH)3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电解”过程阴极生成Zn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金属Zn的晶胞如图,密度为ρgcm-3,则阿伏加德罗常数N=_________mol-1(列代数式即可,下同),晶胞空间占有率为A__________。12.氨基甲酸铵(NHCOONH)可用作医药氨化剂,常温下为固体,易分解。利用24下合成氨基甲酸铵并测定其在25C时的分解平衡常数。(1)合成氨基甲酸铵,实验装置如下图(部分夹持装置省略)。①仪器A的名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②生成氨基甲酸铵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无水乙醇的作用除了进一步干燥NH3外,还能____________________。④仪器B中导管左长右短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测定氨基甲酸铵分解平衡常数,实验装置如图(部分夹持装置省略)。第6页/共29页

CO和NH在0C23实验步骤:i.将试剂装入各仪器中,调整旋塞于d位置,调节恒温槽温度为25C。将C处接至真空泵,打开K,使体系呈负压(低于常压),关闭K。ⅱ.达分解平衡时,经操作X后,记录水银压差计两侧读数。i.反应结束后,先排出硅油,调节旋塞于Y位置,C处接至真空泵。①实验开始前,需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②步骤ⅰ中使体系呈负压的目的为____________________(结合平衡移动原理分析)。③步骤ⅱ中说明已经达到分解平衡的现象是__________,操作X为__________。④步骤ⅱ中旋塞位置Y为__________(选填“a”、“b”、“c”或“d”)。⑤洗气瓶中盛装的溶液为____________________。⑥测得在25C时的分解平衡常数Kp=________(用含ph和大气压p0的代数式表示,Kp为用各气体分压表示的平衡常数)。13.利用热分晖法可回收炼油厂酸渣(含硫酸,沥青质等)中的硫酸,并结合络合滴定法测定硫酸回收率。(1)沥青质随温度升高反应产物如图(-R为烷烃基)。第7页/共29页①“阶段1”中不饱和度最高的物质为__________(填标号)。②“阶段2”中发生的主要反应类型为__________(填标号)。A.裂化

B.裂解

C.精馏

D.干馏(2)利用热分解法测定硫酸回收量(以SO2、SO3的硫元素含量计)。有关热化学方程式为:反应I:H2SO4(l)SO3(g)+H2O(g)

ΔH

1

K

1反应Ⅱ:2SO(g)2SO(g)+O(g)322

ΔH=+196kJmol-12

K

2①已知2HSO(l)2SO(g)+O(g)+2HO(g)24222

ΔH=+550kJmol-1,则ΔH=________kJ_mol-1。31②下列能说明在密闭容器中反应Ⅱ达到平衡状态的有__________(填标号)。A.2v

SO=vO3逆2

B.cSO

2

=2cO2C.混合气体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改变

D.O的体积分数保持不变2③在压强为p的反应体系中对1g酸渣进行热分解,平衡时体系中SO2、SO3的气体体积分数和热解气体总体积(已折算为标准状况)随温度变化如图。i.K_________K(选填“>”或“<”),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12ⅱ.结合平衡移动原理分析,SO2气体体积分数随温度变化的原因可能为____________________。(3)利用络合滴定法测定1g酸渣中硫酸总含量,进行如下实验。浸取沉淀

过程X

溶液

滴定

溶液水

BaCl溶液2

VLa1

molL-1

VLa2

molL-1NaY溶液4

ZnCl溶液2已知:i.25C时,KspBaSO4=10-10;Ba2++Y4-BaY2-K=107.3。ii.滴定过程中发生反应为Zn2++Y4-ZnY2-。①“过程X”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平衡常数K为__________。第8页/共29页酸渣酸液酸渣酸液滤渣②为了使“过程X”转化完全,可采取的措施为__________(填1条即可)。(4)300C时,热分解法中硫酸回收率为__________(回收率=

回收量总含量

100%,列计算式即可)。14.具有抗菌、消炎等药理作用的黄酮醋酸类化合物H合成路线如下。(1)化合物A的名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2)结合平衡移动原理分析,D→E时溶剂使用CH3CH2OH的原因是__________。(3)F→G中反应物I2的作用为__________(填标号)。A.氧化剂

B.还原剂

C.催化剂

D.萃取剂(4)A的一种同系物分子式为C8H10O,核磁共振氢谱峰面积之比为6:2:1:1,其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写1种)。B→C为Fries重排。Fries重排机理如下。①中间体Ⅱ中Al原子的杂化方式为__________。②中间体Ⅱ→中间体Ⅲ时,因反应位点的不同,还会生成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14__________。③合成路线中BC9H10O2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④利用Fries重排可合成肾上腺素,合成路线如下。第9页/共29页

(M),分离L和M的操作为N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第10页/共29页厦门市2024届高三年级第二次质量检测化学试题本试卷共6页。总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C12N14O16S32Cl35.5Zn65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巴豆中含有巴豆素、蛋白质等。《雷公炮炙论》中记载巴豆膏的制备方法为“凡修事巴豆,敲碎,以麻油并酒等煮巴豆,研膏后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敲碎能提高反应速率C.酒有利于巴豆素溶解

B.麻油属于高分子化合物D.煮巴豆时蛋白质会变性【答案】B【解析】【详解】A.固体粉碎,增加反应的接触面积,提高反应速率,A项正确;B.油脂不属于高分子化合物,B项错误;C.酒溶解巴豆素,有利于巴豆素溶解,C项正确;D.蛋白质加热会变质,煮巴豆时蛋白质会变性,D项正确;答案选B。2.

常用作萃取剂。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含有的官能团有碳碳双键、碳氯键

B.分子中σ键和π键的个数比为5:1C.与【答案】D【解析】

互为同分异构体

D.可用于萃取溴水中的溴【详解】A.

含有的官能团有碳碳双键、碳氯键,故

A正确;B.

中含有5个σ键和1个π键,σ键和π键的个数比为5:1,故B正确;C.

分子式相同,结构不同,互为同分异构体,故

C正确;D.

中含有碳碳双键,能够和溴水中的溴发生加成反应,不能用来萃取溴水中的溴,故

D错误;故选D。第11页/共29页3.制取催化剂BCl的原理为:BO+3C+3Cl323

2

Δ

2BCl+3CO。下列说法错误的是3A.基态碳原子价电子轨道表示式为B.Cl中3p-3p轨道重叠示意图为2C.BCl分子的空间结构为平面三角形3D.CO电子式为:【答案】B【解析】【详解】A.基态碳原子价电子排布式为2s22p2,价电子轨道表示式为

,故A正确;B.Cl中3p-3p轨道重叠形成σ键,轨道重叠示意图为2

,故B错误;C.BCl分子中心原子价层电子对数为3+3正确;

13-31=3,且没有孤电子对,空间结构为平面三角形,故C2D.CO和N2互为等电子体,CO电子式和N2相似,为故选B。

,故D正确;4.“6HCl+2Na3AgS2O

326NaCl+Ag

2

S+3S+3SO+HSO+2HO”为定影液回收AgS22422的原理。NA是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36.5gHCl中电子数为8N

AB.含1molNaAgS2O

32的溶液中阳离子数为4N

AC.1molHSO中含有-OH数为2N24

AD.生成2.24LSO(已折算为标准状况)时,转移电子数为2N2

A【答案】C【解析】【详解】A.36.5gHCl即1molHCl,含有的电子数为18NA,A项错误;B.1mol该溶液中,溶质是配合物,自身能完全电离出钠离子,但阴离子解离出银离子的能力相当小,因第12页/共29页此溶液中的阳离子数目远小于4NA,B项错误;C.硫酸(HSO)是一个分子中含有两个氢原子,一个硫原子和四个氧原子的化合物,其中有两个氧原子24与硫原子形成双键,另外两个氧原子与氢原子形成羟基,因此1mol硫酸中含有羟基的数目为2NA,C项正确;D.生成22.4L二氧化硫时即生成了0.1mol二氧化硫,升价时,硫元素不仅从正二价转化成正四价的二氧化硫,还转化成正六价的硫酸,因此转移的电子数目大于2NA,D项错误;答案选C。5.某电池的电解液部分微观结构如图,“---”表示微粒间存在较强静电作用。M、N、W、X、Y、Z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元素。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未成对电子数:MY

B.电负性:N>Z>YC.最简单氢化物的沸点:N>W

D.熔点:XN>XZ23

3【答案】A【解析】【分析】M、N、W、X、Y、Z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元素,M连接3个共价键且和W-形成配位键时可以提供空轨道,M为B元素,N连接2个共价键,N为O元素;W连接1个共价键,且W-与B形成配位键时可以提供孤电子对,W为F元素,X连接3个共价键且和Z-形成配位键时可以提供空轨道,X为Al元素,Z为Cl元素,Y连接3个共价键,Y为P元素。【详解】A.B的价电子排布式为2s22p1,含有1个未成对电子数,P的价电子排布式为3s22p3,含有3个未成对电子数,故A错误;B.同一周期,从左到右元素电负性递增,同一主族,自上而下元素电负性递减,电负性:O>Cl>P,故B正确;C.H2O间形成的氢键数目比HF分子间形成的氢键数多,氢键强于一般分子间作用力,所以常压下,H2O的沸点比HF高,故C正确;D.Al2O3为共价晶体,AlCl3是分子晶体,则熔点:Al2O3>AlCl3,故D正确;第13页/共29页故选A。6.太阳能驱动NO-和CO制备CONH32

的装置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22A.阳极区电极反应式为4OH--4e-O+2HO22B.双极膜替换为阳离子交换膜可提高制备效率C.在阳极区中补充SO2-可提高制备效率3D.理论上,每生成44.8LO(已折算为标准状况)时,阴极区溶液质量增加30g2【答案】B【解析】【详解】A.由图示信息可知阳极区OH-转化为氧气,电极反应为:4OH--4e-O+2HO,故A正确;22B.双极膜左侧为阴离子交换膜,右侧为阳离子交换膜,通过双极膜向阳极区和阴极区分别提供OH-和H,若换成阳离子交换膜,则两侧OH-和H均需水提供,导致浓度降低,降低制备效率,故B错误;C.SO2-水解可产生OH-,使阳极区溶液呈碱性,提高阳极区OH-的浓度,从而可提高制备效率,故C正3确;D.标准状况下44.8LO为2mol,生成2mol氧气转移8mol电子,阴极区电极式为:2CO+2NO+18H+16e=CONH23

22

7HO,阴极区增重重量为二氧化碳和转移的氢离子质量,244×0.5+8=30g,故D正确;故选:B。7.改性生物炭对含砷物质的不同吸附机制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第14页/共29页A.“静电吸引”中主要作用力为范德华力C.“氧化反应”中氧化剂为改性生物炭

B.“表面络合”中As原子的杂化方式有2种D.“氢键形成”中分子间氢键有2种【答案】C【解析】【详解】A.“静电吸引”是指当两个带电物体的电荷异号时,是离子间的作用力,不是范德华力,A错误;B.二价阴离子中As原子孤电子对数为0、价电子对数为4,为sp3杂化,一价阴离子中As原子孤电子对数为1、价电子对数1+3=4,为sp3杂化,“表面络合”中As原子的杂化方式只有1种:sp3杂化,B错误;C.如图所示,氧化反应是由As(III)转化为As(V),则氧化剂为改性生物炭,C正确;D.如图所示,“氢键形成”中分子间氢键有3种,D错误。故答案为:C。8.我国科学家利用TiO为原料制备高氧空穴率的TiO2n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2n-1

以提高锌阳极人工界面层的导电性,制备过程如A.晶胞中大球代表Ti原子

B.PVDF为具有热塑性的线型高分子C.TiOn

2n-1

中n越大,导电性越强

D.充电时,TiOn

2n-1

可脱溶剂化,避免析氢副反应发生【答案】C第15页/共29页【解析】【详解】A.根据晶胞的结构,大球的个数为

11812,小球的个数为233,而化学式为82TiOn

2n-1

,所以晶胞中大球代表Ti原子,A正确;B.PVDF为聚二氟乙烯,线型高分子,B正确;C.由图示可知,TiO图层能导电,所以TiO47n

2n-1

中n越小,导电性越强,C错误;D.由图可知,充电时,TiOn

2n-1

可脱溶剂化,避免析氢副反应发生,D正确;故选C。9.某实验小组制备NaNO并探究其性质,实验装置图及实验记录如下。2序号①②

操作取2mL烧杯中的溶液于试管中,加2mL0.1molL-1KI溶液,滴加几滴淀粉溶液取2mL烧杯中的溶液于试管中,滴加几滴H2SO4至pH=5,加2mL0.1molL-1KI溶液,滴加几滴淀粉溶液

现象不变蓝变蓝③

取2mLH2O于试管中,滴加几滴H2SO4至pH=5,加2mL0.1molL-1KI溶液,滴加几滴淀粉溶液,

不变蓝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X为N

2

B.实验①现象可说明I-未参与反应C.实验③主要为了排除H+和I-的干扰

D.上述实验不能证明烧杯中溶液含有NaNO2第16页/共29页【答案】D【解析】【分析】Cu与稀硝酸反应生成CuNO32、NO、H2O,NO与O2反应生成NO2,NO和NO2被水吸收得NaNO2,NaNO2在酸性条件下可将KI氧化为I2使淀粉溶液变蓝,可用于检验NaNO2的存在,若NO2气体过量与碱反应NaNO3,酸性条件下NO也可将KI氧化生成I2产生干扰;【详解】A.根据分析实验需通入氧气,NO与O2反应生成NO2,NO和NO2被水吸收得NaNO2,A错误;B.I可能被氧化成I后在碱性条件下与碱反应被消耗,B错误;2C.实验③和实验②比较,溶液中cI和cH相同时,前者溶液变蓝,后者溶液不变蓝,证明空气中氧气不会氧化I,C错误;D.根据分析,若NO2气体过量与碱反应NaNO3,酸性条件下NO也可将KI氧化生成I2产生干扰,D正确;答案选D。10.CH干法重整中镍基催化剂活性会因积碳反应而降低,同时存在的消碳反应则使积碳碳量减少,其中4涉及的相关数据如表。催化剂表面发生的不同积碳反应在不同温度下的质量增量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基元反应

RhNi

RhNi6E

a正

/kJmol-1

E

a逆

/kJmol-1

E

a正

/kJmol-1

E

a逆

/kJmol-1第17页/共29页3333积碳:C*+C*C

*

65.5

136.8

103.1

109.82消碳:139.7

326.6

117.5

51.0C*+O*CO*吸附在催化剂表面上的物种用*标注A.一氧化碳歧化反应是放热反应B.甲烷裂解是镍基催化剂表面积碳的主要来源**

RhNi

C*的焓变为-71.3kJmol-12D.由上表判断,催化剂RhNi劣于RhNi6【答案】D【解析】【详解】A.由图可知CO的歧化反应生成碳单质的质量随温度升高而降低,可知升高温度该反应向逆向进行,则正向为放热反应,故A正确;B.由图可知在相同温度条件下,甲烷裂解生成的碳单质质量高于一氧化碳歧化反应和一氧化碳氧化还原反应,是镍基催化剂表面积碳的主要来源,故B正确;C.C*+C*

RhNi

C*的焓变H=E2

a正

E

a逆

(65.5136.8)kJmol-171.3kJmol-1,故C正确;D.由表中数据可知催化剂RhNi积碳反应活化能高于RhNi,而消碳反应活化能高于RhNi,可知RhNi66有利于消碳,不利于积碳,则Rh6Ni更有利于CH4重整反应,故D错误;故选:D。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60分。11.利用炼锌钴渣[主要含Co(OH)、FeSO、NiSO和Zn、Cu单质]协同制备Co(OH)和高纯Zn的2443流程如下。第18页/共29页C.C+CC.C+C(1)“酸浸”过程Co(OH)2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2)“沉铁”过程CaCO3的作用有____________________。(3)“沉镍”过程pH对溶液中Co(Ⅱ)、Ni(Ⅱ)含量的影响如图。①由图判断,应调节pH=__________。②该过程Co2+可能发生的反应如下:Co2++6NH3H2OCoNH

362++6H

2

OK=1051Co2++2NHHO=Co(OH)+2NH+

K3

2

2

4

2则K2=__________,CoNH

362+为__________(填“热力学”或“动力学”)产物。(已知:25C时,KbNH3H7O=10-4.8,KspCo(OH)2=10-15)(4)“沉钴”过程生成Co(OH)3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电解”过程阴极生成Zn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金属Zn的晶胞如图,密度为ρgcm-3,则阿伏加德罗常数N=_________mol-1(列代数式即可,下同),晶胞空间占有率为A__________。第19页/共29页【答案】(1)Co(OH)+2H+=Co2++HO22(2)调节pH使Fe3-沉淀完全的同时减少杂质引入(3)

①.10

②.105.4

③.动力学(4)2CoNH

362++SO2-+4OH-+H2O2Co(OH)

3

+SO2-+12NH4

3(5)

①.

Zn(OH)2-+2e-Zn+4OH4

②.

1301021a2cρsin60

③.

πa2csin60【解析】【分析】炼锌钴渣加入硫酸酸浸,铜不和硫酸反应过滤后得到铜渣,滤液中含有Co2+、Fe2+、Ni2+、Zn2+,向滤液中加入过氧化氢将亚铁离子氧化为铁离子,加入碳酸钙调节pH沉铁,将铁离子转化为氢氧化铁沉淀,滤液中加入氨水将镍转化为沉淀,过滤滤液加入亚硫酸钠氧化二价钴为三价钴,加入氢氧化钠转化为钴沉淀,过滤滤液电解得到锌单质;【小问1详解】“酸浸”过程Co(OH)和酸反应转化为钴离子,离子方程式为Co(OH)+2H+=Co2++HO;222【小问2详解】“沉铁”过程CaCO的作用有调节pH沉铁,将铁离子转化为氢氧化铁沉淀,且碳酸钙、硫酸钙均为固体,3减少引入其它杂质;【小问3详解】①“沉镍”过程中使得镍转化为沉淀,而钴不转化为沉淀,由图判断,应调节pH=10,此时镍沉淀完全、而钴损失较小;②K=2

2+2

c2NH+

4

3

HO2

=

c2

sp2

K210-4.82

b

-15

=105.4,钴离子和氨分子生成较为稳定的配合物CoNH

362+,故其为动力学产物;【小问4详解】“沉钴”过程中亚硫酸钠氧化二价钴为三价钴同时生成硫酸根离子,加入氢氧化钠和三价钴反应转化生成3

362++SO2-+4OH-+H2O2Co(OH)

3

+SO2-+12NH;43【小问5详解】“电解”过程阴极Zn(OH)

4

2-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生成Zn:电极反应式为第20页/共29页58a332cCocNHc2OH-c58a332cCocNHc2OH-c2NH+==OHcCocNHHOKCo(OH)104-2+232Co(OH)沉淀,离子方程式为2CoNH5Zn(OH)2-+2e-Zn+4OH;据“均摊法”,晶胞中含8112个Zn,则晶体密度为42MNA1021gcm3=a3

130a2csin60N

A

N=

1301021a2cρsin60

mol-1;由图可知,锌原子半径为

a2

2πa2csin60

=

πa2csin60

。12.氨基甲酸铵(NHCOONH)可用作医药氨化剂,常温下为固体,易分解。利用24下合成氨基甲酸铵并测定其在25C时的分解平衡常数。(1)合成氨基甲酸铵,实验装置如下图(部分夹持装置省略)。①仪器A的名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②生成氨基甲酸铵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无水乙醇的作用除了进一步干燥NH3外,还能____________________。④仪器B中导管左长右短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测定氨基甲酸铵分解平衡常数,实验装置如图(部分夹持装置省略)。第21页/共29页

CO和NH在0C2381021gcm3=ρgcm-3,则A4a381021gcm3=ρgcm-3,则A4a3nm,晶胞空间占有率为328a332实验步骤:i.将试剂装入各仪器中,调整旋塞于d位置,调节恒温槽温度为25C。将C处接至真空泵,打开K,使体系呈负压(低于常压),关闭K。ⅱ.达分解平衡时,经操作X后,记录水银压差计两侧读数。i.反应结束后,先排出硅油,调节旋塞于Y位置,C处接至真空泵。①实验开始前,需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②步骤ⅰ中使体系呈负压的目的为____________________(结合平衡移动原理分析)。③步骤ⅱ中说明已经达到分解平衡的现象是__________,操作X为__________。④步骤ⅱ中旋塞位置Y为__________(选填“a”、“b”、“c”或“d”)。⑤洗气瓶中盛装的溶液为____________________。⑥测得在25C时的分解平衡常数Kp=________(用含ph和大气压p0的代数式表示,Kp为用各气体分压表示的平衡常数)。0C【答案】(1)

①.蒸馏烧瓶

②.2NH+CO3

2

NHCOONH2

4

③.监测气体流速

④.减少对流,防止堵塞导管(2)

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②.促使氨基甲酸铵分解平衡正向移动

③.等压计两侧的液面差保持不变

④.调整等压计两侧的液面相平

⑤.b

⑥.稀硫酸

⑦.

4pp027

h

3【解析】第22页/共29页【分析】A装置是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浓硫酸除去二氧化碳中的水蒸气,加热浓氨水制备氨气,用碱石灰进行干燥,无水乙醇进一步干燥氨气并通过观察产生气泡的快慢来监测气体流速,B装置制备氨基甲酸铵,据此回答。【小问1详解】①仪器A的名称为蒸馏烧瓶;0C②CO2和NH3在0°C下合成氨基甲酸铵,方程式为2NH3+CO

2

NHCOONH;24③可以通过无水乙醇中产生气泡的快慢来监测气体流速,同时无水乙醇还可以干燥NH3;④仪器B中导管左长右短的优点为减少对流,防止堵塞导管;【小问2详解】①实验开始前,需进行的操作是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②氨基甲酸铵分解的反应正向进行时压强在增大,使体系呈负压促使氨基甲酸铵分解平衡正向移动;③等压计两侧的液面差保持不变,说明不再分解产生氨气和二氧化碳,已经达到分解平衡;④调整等压计两侧的液面相平,使得两侧压强相等后记录水银压差计两侧读数,所以操作X为调整等压计两侧的液面相平;⑤结合测定实验装置图,实验的操作顺序为:将少量样品装入等压计中,在U形管中加入适量的硅油作液封,再将等压计接到真空系统,调整旋塞于d位置,调节恒温槽温度为25°C。将C处接至真空泵,打开K,使体系呈负压(低于常压),反应结束后,先排出硅油,调节旋塞于b位置,C处接至真空泵,完成整个实验;⑥根据装置图可知,洗气瓶中盛装的溶液为稀硫酸,吸收氨气;25C⑦根据氨基甲酸铵分解方程式NHCOONH2

4

32

2占

13

,水银压差计两侧读数为ph,则p(NH3)=

2pp03

2

1pp03

p

2pp21pp0h0h33=

4pp027

h

3

。13.利用热分晖法可回收炼油厂酸渣(含硫酸,沥青质等)中的硫酸,并结合络合滴定法测定硫酸回收率。(1)沥青质随温度升高反应产物如图(

-R为烷烃基)。第23页/共29页2NH+CO,生成的混合气体气体NH3占,CO23h,2NH+CO,生成的混合气体气体NH3占,CO23h,p(CO)=h,K①“阶段1”中不饱和度最高的物质为__________(填标号)。②“阶段2”中发生的主要反应类型为__________(填标号)。A.裂化

B.裂解

C.精馏

D.干馏(2)利用热分解法测定硫酸回收量(以SO2、SO3的硫元素含量计)。有关热化学方程式为:反应I:H2SO4(l)SO3(g)+H2O(g)

ΔH

1

K

1反应Ⅱ:2SO(g)2SO(g)+O(g)322

ΔH=+196kJmol-12

K

2①已知2HSO(l)2SO(g)+O(g)+2HO(g)24222

ΔH=+550kJmol-1,则ΔH=________kJ_mol-1。31②下列能说明在密闭容器中反应Ⅱ达到平衡状态的有__________(填标号)。A.2v

SO=vO3逆2

B.cSO

2

=2cO2C.混合气体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改变

D.O的体积分数保持不变2③在压强为p的反应体系中对1g酸渣进行热分解,平衡时体系中SO2、SO3的气体体积分数和热解气体总体积(已折算为标准状况)随温度变化如图。i.K_________K(选填“>”或“<”),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12ⅱ.结合平衡移动原理分析,SO2气体体积分数随温度变化的原因可能为____________________。(3)利用络合滴定法测定1g酸渣中硫酸总含量,进行如下实验。第24页/共29页浸取沉淀水

BaCl溶液2

过程XVLamolL-11

溶液

滴定VLamolL-12

溶液NaY溶液4

ZnCl溶液2已知:i.25C时,KspBaSO4=10-10;Ba2++Y4-BaY2-K=107.3。ii.滴定过程中发生反应为Zn2++Y4-ZnY2-。①“过程X”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平衡常数K为__________。②为了使“过程X”转化完全,可采取的措施为__________(填1条即可)。(4)300C时,热分解法中硫酸回收率为__________(回收率=

回收量总含量

100%,列计算式即可)。【答案】(1)

①.a

②.B(2)

①.+177

②.CD

③.<

④.平衡时SO3的体积分数远小于SO2

⑤.温度升高,反应Ⅱ平衡正向移动程度小于酸渣中沥青质分解程度(3)

①.BaSO+Y4-BaY2-+SO4

4

2-

②.10-2.7

③.适当增大NaY的浓度4(m+q)naV-aV1

2【解析】【小问1详解】①a,b,c的不饱和度分别为:4,3,2,故不饱和度最高的物质为a;②“阶段2”中发生的反应主要由高链烃转化为低链烃,即为裂解。故答案为:(1)①a;②裂解【小问2详解】①依题意知,目标反应=反应I×2+反应Ⅱ,故ΔH32ΔH1ΔH2即+550=2H1+(+196)×2,故ΔH=1

(+550)-(+196)2

kJ.mol-1177kJ.mol-1;②A.当v

SO=2vO时达到平衡,A错误;3逆2B.在任何时候,cSO

2

=2cO,B错误;2C.混合气体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改变,说明气体的物质的量不再改变,可以说明达到平衡;D.O的体积分数保持不变,说明达到平衡。2③由图可知,平衡时SO3的体积分数远小于SO2,说明大多数SO3已然分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