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1粘合剂与助剂解析_第1页
(完整)1粘合剂与助剂解析_第2页
(完整)1粘合剂与助剂解析_第3页
(完整)1粘合剂与助剂解析_第4页
(完整)1粘合剂与助剂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付费下载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粘合剂与助剂主讲人:胡先海第一章概述

1.1粘合剂和粘接技术的发展1)粘合剂的定义

凡能把同种的或不同的固体材料表面连接在一起的媒介物之统称粘合剂或胶黏剂。所谓粘接是指两个表面靠化学力、物理力或两者兼有的力使之结合在一起的状态。

2)

胶黏剂的特点(1)

耐温性

耐温性是无机胶黏剂的优良特性之一。无机高温胶黏剂通常使用范围在1500~1750℃,而磷酸氧化铜胶黏剂的耐温范围更广,可在

180~1400℃范围内使用。

(2)

粘接无破坏性材料的连接主要有螺栓连接、铆接、焊接和粘接等,使用螺栓连接等技术虽然可实现快速连接,但却因对材料部件打空或局部加热而对材料有所破坏,并在使用中不能避免应力集中。相比之下,粘接技术是一种非破坏性连接技术,并因粘接界面整体承受负荷而提高负载能力,延长了使用寿命。(3)

轻质性

胶黏剂的密度较小,大多在0.9~2之间,约是金属或无机材料密度的20%~25%,因而可以大大减轻被粘物体连接材的重量。这在航天、航空、导弹上,甚至汽车、航海上,都有减轻自重,节省能源的重要价值。

胶黏剂是一类古老而又年轻的材料。早在数千年前,人类的祖先就已经开始使用胶黏剂。许多出土文物表明,5000年前我们祖先就会用粘土、淀粉和香松等天然产物做胶黏剂;4000千多年前就会用生漆做胶黏剂和涂料制造器具;3000年前的周朝已用动物胶作木船的填缝密封胶。3)粘合剂的历史两千年前的秦朝用糯米浆与石灰作砂浆粘合长城的基石,使万里长城成为中华民族伟大文明的象征之一。

秦俑博物馆中出土的大型彩绘铜车马的制造中,用了磷酸盐无机胶黏剂。公元前200年东汉时期用糯米浆糊制成棺木密封胶,配以防腐剂,使马王堆古尸出土时肌肉及关节仍有弹性,足见中国胶接技术之高超。

到上世纪初,合成酚醛树脂的发明,开创了胶黏剂的现代发展史。目前,与三大合成高分子材料的产量比较,胶黏剂只占第五位,但年增长速度则居第一位。胶粘剂发展历程:

1909年----酚醛树脂出现

1912年----酚醛粘结剂出现

1930年代------氯丁胶出现,合成橡胶胶粘剂出现

1941年------结构胶粘剂出现(混合主料)

1943年------聚氨酯胶粘剂出现

50年代------环氧树脂胶粘剂出现

60年代-------热熔型胶粘剂出现

70年代-----第二代丙烯酸酯胶粘剂出现

80年代以后-----原品种的改性目前,胶黏剂的应用已渗入到国民经济中的各个部门,成为工业生产中不可缺少的技术,在高技术领域中的应用也十分广泛。如据报导:国外在生产一辆汽车中要使用5~10kg胶黏剂;一架波音飞机的粘接面积达到2400m2

;一架宇航飞机需要粘接30000块陶瓷片。

内饰装配粘接:顶棚,车门内护板,地毯,挡风玻璃等。汽车结构件粘接:发动机中罩与前后加强梁,通常用改性环氧树脂胶黏剂粘接使用的部件由原来机内装饰、非结构件、发展到结构件、受力件,甚至整个机体。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目前不同行业对胶黏剂及粘接技术的要求越来越高。1997年世界胶黏剂总需求量为1700万t,预测2010年将达2500万t。我国目前已有1200多家企业,品种牌号3000多个,胶黏剂生产能力300万t。其中产量最大的仍然是三醛胶(酚醛、脲醛和三聚氰胺甲醛)和乳液型胶,二者分别占总产量的45.2%和29.2%。

从市场应用看,建筑业用量最大,约占总胶量51.8%,其次是纸包装业,约占总胶量的12.6%,第三是制鞋业,约占9.0%。木材胶黏剂用量日益扩大增多,全世界木材胶黏剂产量占胶黏剂总产量的3/4,如美国约60%的合成胶黏剂用于木材加工业,俄罗斯为79%,日本为75%,在我国60%~70%的胶黏剂也用于木材加工业。

2010年我国合成胶黏剂的需求量将达到480万-500万吨。2004年中国大陆胶黏剂产量总计379万吨。随着我国汽车、电子电器等行业的飞快发展,纳米材料等新材料、新技术在胶黏剂工业中得到应用,今后胶黏剂的性能将更加优异,应用范围将不断扩大。4)胶黏剂的发展趋势

(1)发展无溶剂胶黏剂

现行的许多胶黏剂都含有大量挥发性很强的溶剂,这些溶剂不仅危害人的身心健康,而且会破坏大气层中的臭氧层。近年来,引起了公众和政府的高度重视,这样自然给胶黏剂工业带来了一种新的发展趋势,即向无溶剂的胶黏剂发展。

(2)发展纳米胶黏剂

纳米胶黏剂是材料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纳米胶黏剂,有可能在席卷全球的“纳米经济”急战中,抢夺一个技术制高点。纳米胶黏剂将成为一颗耀眼的新的科技明星。

(3)特种胶黏剂日受青睬

特种胶黏剂具有独特作用,日受青睬。如阿波罗飞船上的指挥舱登月舱用的钛铝合金蜂窝夹层结构,采用耐高温的环氧-酚醛胶黏剂。卫星与飞船飞越或重返大气层时,外表的耐高温烧蚀材料与容器的固定,火箭液体燃料,-235℃时保温材料与容器固定,其中的耐高温胶黏剂与超低温胶黏剂是必不可少的重要材料,价格多贵也得用。1.2粘合剂的种类1.2.1按材料来源分①天然粘合剂它取自于自然界中的物质。包括淀粉、蛋白质、糊精、动物胶、虫胶、皮胶、松香等生物粘合剂;也包括沥青等矿物粘合剂。②人工粘合剂这是用人工制造的物质,包括水玻璃等无机粘合剂,以及合成树脂、合成橡胶等有机粘合剂。

1.2.2按使用特性分①水溶型粘合剂用水作溶剂的粘合剂,主要有淀粉、糊精、聚乙烯醇、羧甲基纤维素等。

②热熔型粘合剂通过加热使粘合剂熔化后使用,是一种固体粘合剂。一般热塑性树脂均可使用,如聚氨酯、聚苯乙烯、聚丙烯酸酯、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等。③溶剂型粘合剂

不溶于水而溶于某种溶剂的粘合剂。如虫胶、丁基橡胶等。④乳液型粘合剂多在水中呈悬浮状,如醋酸乙烯树脂、丙烯酸树脂、氯化橡胶等。⑤无溶剂液体粘合剂在常温下呈粘稠液体状,如环氧树脂等。粘合剂是标签材料和粘结基材之间的媒介,起连结作用。按其特性可以分为永久性和可移除性两种。它有多种配方,适合不同的面材和不同的场合。粘合剂是不干胶材料技术中的最重要的成分,是标签应用技术的关键。1.2.3按包装材料分①纸基材料粘合剂主要包括淀粉浆糊,糊精,水玻璃,化学浆糊,酪蛋白等。②塑料粘合剂主要包括丁苯胶、聚氨酯、硝酸纤维素、聚醋酸乙烯等溶剂型粘合剂;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乙烯—丙烯酸共聚物等水溶型粘合剂;醋酸乙烯树脂、丙烯酸树脂等乳液型粘合剂;聚苯乙烯、聚氨酯、聚丙烯酸酯等热塑性树脂组成的热熔型粘合剂等。③木材粘合剂

主要包括骨胶、皮胶、鲠胶、干酪素、血胶等动物胶;也包括酚醛树脂胶、聚醋酸乙烯树脂胶、脲醛树脂胶等合成树脂胶;还包括豆胶等植物胶等。粘合剂、胶粘剂因表面键合和内力(粘附力和内聚力等)作用,能使一固体表面与另一固体表面结合在一起的非金属材料的总称。1.2.3按用途分①工业用粘合剂主要是用于建筑材料和一些包装方面的,以达到物与物的联结。②农林用粘合剂主要用于边坡绿化或其它土壤结构改良,能够使土壤形成团粒结构,达到保墒的效果。同时,能增强土壤的透所性,防止地表径流造成的土壤流失,提高土壤渗透力,保土保肥,缓解和调节土壤水分蒸发,让作物更好的生长。1.3粘接中的作用力1化学键力:离子键、共价键、金属键。2分子间力:又称次价力,取向、诱导、色散(范德华力),氢键。3界面静电引力4机械作用力:机械理论认为粘结作用是由胶液与结合表面发生纯机械咬合和镶嵌而产生的。1.4粘接机理

1.4.1吸附机理

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液体胶黏剂分子借助于布朗运动向被粘物表面扩散,使两者的急性基团或链节相互靠近;

第二阶段是吸附力的产生,当胶黏剂与被粘物两处分子间距离达到0.5-1nm,分子便产生相互吸引作用,并使分子间的距离进一步缩短到能够处于最大稳定状态的距离。1.4.2静电作用

当胶黏剂被粘物体系是一种电子受供体时,电子从供电相转移到受体相,界面两侧形成双电层,从而产生静电引力。1.4.3扩散机理

两种聚合物在具有相容性的前提下相互精密接触时,由于分子的布朗运动或链段的摆动产生互相扩散现象。这种扩散作用是穿越胶黏剂被粘物的界面交织地进行的。扩散的结果导致界面的消失和过渡区的产生,从而产生牢固的接头。1.4.4锁合作用和机械理论

机械理论认为粘结作用是由胶液与结合表面发生纯机械咬合和镶嵌而产生的。当胶液涂布在结合表面上,充填渗透到表面的凹陷和缝隙中去,固化后便与结合表面互相咬合和镶嵌,而产生良好的粘接效果。1.4.5化学键合理论

实践证明胶黏剂与被粘物之间发生化学反应是确实存在的,化学键力比以上各种作用力均要强得多。1.5织物用胶的粘接作用1.5.1涂料印花中胶黏剂的交联作用(1)外交联反应(2)自交联反应1.5.2织物涂层整理胶黏剂的作用1.6胶黏剂的固化1.6.1热熔胶的固化

热熔胶:热塑性高分子物质加热熔融后获得流动性,热融体在浸润被粘表面后,通过冷却发生固化,这类胶粘剂叫热熔胶。

1.6.2溶液胶的固化

高分子物质溶解在适当的溶剂中成高分子溶液,粘接被粘物后,将溶剂挥发,溶液浓度增加,达一定强度,产生粘附力。固化速度决定于溶剂的挥发速度。1.6.3水基胶黏剂的固化

聚合物在水中分散,水分逐渐渗透到被粘物中并挥发去掉时,其浓度逐渐增大,表面张力作用使胶粒凝聚。1.6.4反应型胶的固化

反应型胶粘剂的粘料中都存在着活性基团,再固化剂、引发剂及其他物理条件的作用下,因粘料发成交联、聚合等化学反应而固化。

1.7粘接强度和影响因素1.7.1粘接强度:单位粘接面上承受的粘接力。1.7.2影响粘接强度的物理因素1.胶层厚度

胶层厚,缺陷多;一般降低厚度,粘接强度增大;但过薄会引起缺陷,降低粘接强度。2.粗糙度和表面形态

在浸润性好的情况下胶粘剂在粗糙表面的浸润性比光滑表面上好;在浸润性不好时胶粘剂在粗糙表面上的浸润性能低于在光滑表面上的浸润。3.弱界面层

由于胶粘剂和被粘物相容性差,低分子量杂质向界面迁移,并且这种低分子量杂质对被粘物表面的吸附力大于胶粘剂,界面间作用力降低,即产生弱界面层。4.粘接环境

被粘物受周围介质污染,粘接力严重降低,如油层大大降低胶粘剂与被粘物表面亲合力;水分在极性介质中迅速扩散,扩散能导致胶层膨胀作用加速进行。5.使用时间

随着使用时间延长,常因粘料老化而降低粘接强度。胶层的老化与胶粘剂物理化学变化,使用时间,受力情况及使用环境有关。第二章胶粘剂的原料2.1粘料

粘料是胶粘剂的基体材料,主要是成膜物质,它决定着胶粘剂的粘接能力和其他性能,常用的粘料可分为

合成树脂:聚氯乙烯、聚氨酯、硅树脂、环氧树脂、聚酰胺等;

合成橡胶:氯丁橡胶、聚氨酯橡胶、聚丙烯酸酯橡胶、硅橡胶;

天然有机物:松香、天然橡胶、阿拉伯树胶。2.1.1胶粘剂粘料分子的运动特点

粘料:线性聚合物,有非晶态和部分结晶态,他们的分子运动状态决定着物理状态,从而影响其粘接性能。

1)线性非晶态高聚物的物理状态

玻璃态:共价键健角,健长的变动;侧链基团的摆动和振动------普弹

高弹态:链段绕主链旋转,分子构象变化------高弹

粘流态:分子链间的相对位移------不可逆塑性(变形,不能回复)Tg:表征高分子性能的一个参数。Tg越大,说明分子链间作用力越大,链运动越困难;引入硬性链节,可增大Tg,引入柔性链节,可降低Tg。Tf:固液转变点,即熔点(Mp);大小与粘料分子量大小,以及加入的一些助剂有关。

2)线型结晶态高聚物的物理状态

平均分子量(M)较低时,分子间力较小,结晶度较高,Mp>Tf

平均分子量(M)较高时,分子间力较大,结晶度较低,Mp<Tf3)粘料的蠕变和应力松弛

与低分子化合物不一样,高分子化合物运动需要一定时间,因此在外力作用下产生形变时,形变的建立需要一定的时间,在应力保持恒定时,形变随着时间的延长而增大,这种现象称为蠕变。

应力松弛:将高分子形变固定起来,可看到随时间延长,应力降低,这种现象称为应力松弛。蠕变与应力松弛不利于胶粘剂刚性强度,利于发生形变,适于织物的粘接,是使用在织物上必备的性能,若不具备蠕变和应力松弛,刚性较大,易开裂。2.1.2粘料的化学结构和粘接强度1)极性与内聚能密度(CED)CED=(Hv-RT)/Vm

Hv-摩尔蒸发热。RT-汽化时所做的膨胀功。

Vm-摩尔体积。

内聚密度就是单位体积的内聚能(J/cm3),即单位体积的内1mol凝聚体为克服分子间作用力汽化时所需要的能量E

2)主链结构主链结构主要决定胶层的刚柔性。3)侧链结构

侧链的种类、体积、位置和数量对胶层的性能有重大的影响4)交联度

交联度不高时,链段仍可进行运动,材料仍具有很高的柔性;交联点增加,聚合物材料变脆变硬,即交联度增加,材料蠕变降低,强度增大,延伸率下降。2.1.3胶粘剂粘料的物理结构与粘接强度1)结晶性的影响(1)结晶度大,使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增加,分子链难于运动并导致聚合物硬化和脆化,粘接性降低。(2)晶粒大小对力学性能的影响比结晶性更明显,大晶粒使聚合物内部有可能产生较多的空隙和缺陷,降低机械性能。(3)伸直链组成的纤维状聚合物结晶使聚合物有较高的机械性能,加热某些结晶聚合物可使结晶体中按一定规则排列的分子发生混乱而有利于浸润。2)结构均匀性

在胶粘剂固化过程中,任何操作条件、操作方法上的变化都会影响固化后胶层的物理结构,尤其是应力造成的缺陷。应力分布对材料的性能影响很大;降低应立可提高强度,故设计胶粘剂时应力在完全固化前消失。2.2固化剂按结构性能分如下:a胺类:脂肪胺:室温下固化(优点:固化速度快,粘度低;缺点:粘合剂性能脆,热变形温度低);芳香胺:加热固化(活性较脂肪胺低)b酸酐类:加热固化,热变形温度高,毒性高c催化型:打开环氧基,催化环氧树脂本身均聚2.3填充剂1)填料的作用a对粘度的影响

增稠作用,改善胶液的触变性能,控制胶液的流动性能b补强作用

有些聚合物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弱,内聚能低。力学性能不高,选择适当颗粒大小的填料,可起到补强的作用,大幅提高粘合剂力学性能。c降低收缩应力和热应力d提高材料的导热性,改善材料的耐有机溶剂性等.2)填料的选择化学稳定性好;不影响聚合物的加工性能;能与聚合物材料有良好的亲和作用;不影响其他添加剂的分散;吸油和吸树脂量不宜过大;价廉,易得,每批填料的质量波动小。2.4溶剂1)作用:调节粘度,改善施工性能,提高浸润性;2)加入量:3)溶剂的选择原则a有利于合成反应b有适当的挥发性c较好的溶解性2.5增塑剂

能降低聚合物玻璃化温度和熔融温度,增加粘料的可塑性,柔韧性和粘弹性,改善耐寒性和抗震性。2.6增韧剂

能降低脆性,提高韧性,有不影响其他性能的物质。2.7偶联剂

常用的偶联剂有硅烷和钛酸酯。

硅烷偶联剂通式RsiX3,R—有机官能团;X—易水解成硅醇的官能团。2.8其他物质如:增粘剂、增稠剂、稀释剂、防老剂、阻燃剂、防腐剂、光敏剂、稳定剂等。3胶黏剂(adhesive)简述

胶黏剂的种类很多,其牌号在千种以上。每一种类又有衍生和改性的许多品种,同一品种不同配方又发展了系列牌号,不同厂家对同类品种又各自编出许多牌号。要详细了解各种粘合剂的结构、性能、主要成分及使用工艺,可以查阅手册。环氧树脂胶黏剂1927年问世,1950年商品化。粘合强度高,收缩率小,尺寸较稳定,电性能优良,耐介质性好,易于改性,几乎能粘合各种材料,用途广泛。

环氧树脂是热塑性线型结构,不能直接使用,必须加入固化剂,固化交联之后,才能发挥其优良的粘合性。固化剂种类也很多,分脂肪胺、芳香胺、改性胺、低分子聚酰胺、咪唑及其衍生物、酸酐及潜伏性固化剂等类。酚醛树脂

由酚类和醛类缩聚而成。有线型及可溶性酚醛树脂两大类。酚醛树脂有极性大、粘合力强、耐热性好、耐老化、耐水、耐油、耐化学介质、耐霉菌、电绝缘性优良、等特点。但脆性大,剥离强度不高,需加热加压固化,收缩率较大,颜色深,有酚类气味等不足之处。酚醛-丁腈、酚醛-环氧、酚醛-聚乙烯醇缩醛类都是优良的结构粘合剂。聚氨酯胶黏剂

主链上含有氨基甲酸酯基(NHCOO—)的胶黏剂。聚氨酯胶黏剂可分为三类,多异氰酸酯可直接用作胶黏剂;预聚体类聚氨酯胶黏剂,由异氰酸酯和含端羟基的聚酯或聚醚反应而得,这是最主要的品种;端封型聚氨酯胶黏剂,用苯酚或羟基将异氰酸基封闭,可制成水溶液或乳液胶黏剂,使用时加热,端基重新活化而起粘合作用。丙烯酸脂类胶黏剂

以丙烯酸乙酯、丁酯、异辛酯为主,与甲基丙烯酸酯类、苯乙烯或醋酸乙烯共聚而得。具有良好的耐水性和广泛的粘接性,改变共聚组分,可获得一系列有用的胶黏剂。这一类胶黏剂还可详细分为以下几种。1.溶液型丙烯酸酯胶黏剂:可以粘塑料。2.乳液型丙烯酸酯胶黏剂:可合成多种共聚乳液,供无纺布、织物、植绒、复合薄膜,纸张上光、建筑密封及涂料应用。3.α—氰基丙烯酸酯:为单液型,粘度低,固化特别快,见潮即可在几十秒内聚合,常称为瞬干胶。强度高、透明、毒性小、使用方便;但脆性大、耐久性差、价格昂贵。可粘各种材料,最适于应急修补。4.厌氧胶:是由丙烯酸和甲基丙烯酸的双酯或某些特殊的丙烯酸酯,如甲基丙烯酸羟丙酯为主构成的,在隔绝空气下(无氧)可自行室温固化的胶黏剂。现已发展成几百个品种,具有单组分、无溶剂、低粘度、使用方便、常温快速固化、耐热、耐溶剂、耐酸碱性好、适用期长、贮存稳定的特点。主要用于管道螺纹、法兰面及机械箱体防漏;螺纹螺栓紧固;轴承、插件、嵌件固定。5.丙烯酸结构胶黏剂:70年代杜邦公司开发的新型二液型改性丙烯酸酯胶黏剂,又称第二代丙烯酸酯胶黏剂(SGA)。分底涂型及双主剂型两大类。底涂型的主剂中包括聚合物、丙烯酸酯单体(如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乙酯等)、氧化剂(过氧化物)、稳定剂(如对苯二酚);底剂中包括促进剂(如胺类还原剂)、助促进剂(如环烷酸钴金属盐)及溶剂。双主剂型不用底剂,两组分均为主剂。其中,一个主剂含氧化剂,另一个含促进剂及助促进剂。两剂分别涂于被粘物的一面,叠合后很快发生反应而固化。此胶室温固化快,胶接强度高,可以在油面上直接涂胶粘接,耐水、耐油、耐介质、耐老化、耐热、耐寒性好,使用方便,不需精确计量,应用面广;但气味较大,贮存期较短。不饱和聚酯胶黏剂在主链上含有不饱和双键的聚酯,称不饱和聚酯。将其溶于苯乙烯中,即得不饱和聚酯胶黏剂或涂料。使用时加入过氧化物作引发剂,即可加热固化;若再加入少量环烷酸钴,则可常温固化。这种胶黏剂具有黏度小,使用方便,价廉,耐酸碱等特点;但收缩性大,有脆性。除用作胶黏剂外,还大量用于玻璃钢胶黏剂、人造大理石、胶合板及家具面漆。脲醛树脂胶黏剂是一类以尿素与甲醛缩聚为基料配制的水基型热固性树脂胶黏剂。这类胶黏剂无色,不污染制品,毒性小,胶接强度优于动植物胶,工艺性好,使用方便,价廉,但耐水性差,性脆。主要用于木材制品、胶合板、纤维板、及家具。加入氯化铵,可室温固化。橡胶类胶黏剂以橡胶或弹性体为基料,配以助剂、溶剂而成的一大类胶黏剂。是构成现代溶剂型非结构胶黏剂的一大支柱。具有弹性好,耐冲击,抗疲劳强度好,应用面广的特点。产品有胶液、胶膜、胶带、腻子等多种形式。其中胶液用量最大,又分溶液、乳液和预聚液三类。基料包括氯丁、丁腈、丁基、异丁烯、丁苯、硅氧烷等合成橡胶,天然橡胶,SBS等。不但品种多,而且各具特色。氯丁橡胶胶黏剂(简称氯丁胶):粘合强度高,初粘力大,可粘大多数材料。丁腈胶:耐油性、耐水性最好,有良好的耐热、耐磨;耐老化及耐介质性。丁基胶:密封性特优,有优良的电绝缘性,耐老化、耐酸碱、氧、臭氧及化学介质。聚异丁烯胶:有透明、耐老化、耐氧化、耐低温和优良电绝缘性,能粘聚乙烯、聚丙烯等难粘材料。丁苯胶:耐热、耐磨、耐老化、价廉。硅橡胶:有优异的耐高低温和耐老化性能,电绝缘性、耐水性和透气性好,但粘合性差、强度低,多用于耐高温、耐低温场合。天然橡胶:初粘力大,弹性及电绝缘性优良、价廉,但耐热性差、粘合强度略低,是传统的橡胶粘合剂。热熔胶黏剂常称热熔胶,是无溶剂热塑性受热熔化冷却固化的一大类粘合剂。常温下是固体,具有单组分、无溶剂、无污染、无毒害、贮存运输安全、价廉、粘合性优、能反复使用、基本无废料、应用面广等特点。是当今胶黏剂的主要发展方向之一。按基料分有EVA、聚氨酯、聚酰胺、聚酯等几类。可用于粘接金属、玻璃、木材,塑料等各种材料。无机胶黏剂是由无机盐类、酸类、碱类、金属氧化物及氢氧化物

组成的一大类胶黏剂。具有耐高温、耐低温、毒性小、

不易燃、耐辐射、耐油、耐老化、价廉、使用方便,但脆性大的特点。只能用于套接、槽接。可粘金属、玻璃、陶瓷、石料等。应用较普遍,性能优良的是以

氧化铜和磷酸为主料配制成的无机胶黏剂。特种胶黏剂

具有特殊功能的胶黏剂。多以其特殊的功能来命名。1.耐高温胶黏剂:可在200℃以上长期工作。大多为含芳杂环的耐高温聚合物为基料配制成的。如聚酰亚胺、聚苯并咪唑、聚亚苯基、聚苯硫醚、有机硅氧烷等。2.超低温胶黏剂:多以聚氨酯及其改性产物为基料构成,能在-180℃以下工作。3.导电胶黏剂:具有导电能力的胶黏剂。由导电填料如银粉、铜粉、铝粉、炭黑等与粘合基料如环氧树脂、聚氨酯树脂等配制而成。用于需导电而又不能受热的电子工业产品中。4.导磁胶黏剂:由导磁铁粉及粘合树脂配制而成。用于导磁性元器件的粘接。5.导热胶黏剂:由金属粉或其他传热性好的材料粉末与粘合树脂制成。根据传热系数及工作温度要求,可以选择导热材料及用量。6.密封胶黏剂:

可防止气体或液体渗漏,水分、灰尘侵入的胶黏剂。密封腻子为可塑性很大的固态密封物质。在汽车、飞机等交通工具及建筑上应用较多。7.光敏胶黏剂:受紫外光照射,发生固化反应的胶黏剂。两种被粘物中,至少有一种能透光,才能应用。适用于透光零件或透光材料与金属、塑料的粘接。电子工业中,广泛用于微型电路的光刻。压敏胶黏剂对压力敏感,只需轻微施压或用手指一按,即能粘住的一类胶黏剂,俗称不干胶。这种胶都是先涂于塑料薄膜、织物、纸张或金属箔上,做成胶带或胶膜。可多次重复使用,有一定剥离强度,不污染被粘物表面,无毒、安全、易贮运,但耐久性、耐热性较差。分橡胶型(如天然橡胶、聚异丁烯、丁基橡胶等为基料)、树脂型(如丙烯酸酯、硅树脂或硅橡胶等为基料)两类。压敏胶不宜现用现涂,而必须事先涂在载体基材上。基材有棉布(如医用胶布)、纸张(如封箱带、标签、标贴),

更多的是用聚丙烯、聚氯乙烯、聚酯及玻璃纸薄膜。普遍用于包装、封箱、标签、瓶贴、办公、装饰、面板保护及家庭日常应用。胶黏剂常用专业术语1、粘合(adhesion),两个表面依靠化学力、物理力或两者兼有的力使之结合在一起的状态。同义词:粘附。2、内聚(cohesion),单一物质内部各粒子靠主价力、次价力结合在一起的状态。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