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地下铁道基坑工程施工技术规程_第1页
天津市地下铁道基坑工程施工技术规程_第2页
天津市地下铁道基坑工程施工技术规程_第3页
天津市地下铁道基坑工程施工技术规程_第4页
天津市地下铁道基坑工程施工技术规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目次

1总则..........................................................................................1

2术语..........................................................................................2

3基本规定......................................................................................4

4围护结构......................................................................................7

4.1一般规定...........................................................................7

4.2地下连续墙.......................................................................7

4.3灌注桩.............................................................................12

4.4钢板桩.............................................................................16

4.5型钢水泥土搅拌墙.........................................................17

4.6水泥土重力式挡墙.........................................................17

5支撑..............................................................................................21

5.1一般规定.........................................................................21

5.2钢支撑.............................................................................21

5.3钢筋混凝土支撑.............................................................23

5.4支撑立柱和立柱桩.........................................................23

5.5换撑.................................................................................25

6土体加固....................................................................................26

6.1一般规定.........................................................................26

6.2注浆法.............................................................................27

6.3旋喷桩.............................................................................28

6.4搅拌桩.............................................................................29

6.5MJS工法.........................................................................32

6.6RJP工法.........................................................................33

7临水基坑工程............................................................................35

8地下水控制................................................................................37

8.1一般规定.........................................................................37

8.2截水帷幕.........................................................................39

8.3集水明排.........................................................................40

8.4降水.................................................................................41

8.5回灌.................................................................................43

8.6地下水控制风险管控.....................................................44

9开挖与回填................................................................................46

9.1一般规定.........................................................................46

9.2基坑放坡.........................................................................47

9.3无内支撑的基坑开挖.....................................................47

9.4有内支撑的基坑开挖.....................................................48

9.5基坑回填.........................................................................49

10逆作法施工..............................................................................50

10.1一般规定.......................................................................50

10.2中间桩柱安装...............................................................50

10.3取土口设置...................................................................53

10.4基坑降水.......................................................................54

10.5土方开挖及运输...........................................................55

10.6结构施工.......................................................................56

10.7施工作业安全与作业环境控制...................................59

11基坑监测..................................................................................60

11.1一般规定.......................................................................60

11.2监测项目及标准...........................................................60

11.3监测仪器与设备...........................................................61

11.4监测方法.......................................................................61

11.5监测点布置...................................................................62

11.6监测频率及报警值.......................................................62

11.7监测预警与消警...........................................................63

11.8监测成果与信息反馈...................................................64

本规程用词说明..............................................................................66

引用标准名录..................................................................................67

条文说明..........................................................................................69

CONTENTS

1General.......................................................................................1

2Terms..........................................................................................2

3Basicprovisions.........................................................................4

4Retainingstructure.....................................................................7

4.1Generalprovisions...........................................................7

4.2Theundergroundconcatenationwall...............................7

4.3BoredPile.......................................................................12

4.4Steelsheetpile...............................................................16

4.5Steelandcement-soilcompositemixingpile................17

4.6Cement-soilgravityretainingwall.................................17

5Support.....................................................................................21

5.1Generalprovisions.........................................................21

5.2Steelsupport..................................................................21

5.3Reinforcedconcretesupport.........................................23

5.4Supportcolumnandcolumnpile..................................23

5.5Changesupport..............................................................25

6Soilreinforcement....................................................................26

6.1Generalprovisions..........................................................26

6.2Groutingmethod............................................................27

6.3Jetgroutingpile.............................................................28

6.4Mixingpile....................................................................29

6.5MJSConstructionmethod.............................................32

6.6RJPConstructionmethod..............................................33

7Foundationpitengineeringnearwater.....................................35

8Groundwatercontrol................................................................37

8.1Generalprovisions.........................................................37

8.2Curtainforcuttingoffwater..........................................39

8.3Watercollectionanddischarge......................................40

8.4Precipitation..................................................................41

8.5Rercharge......................................................................43

8.6Groundwatercontrolriskmanagement.........................44

9Foundationpitexcavationandbackfilling...............................46

9.1Generalprovisions........................................................46

9.2Foundationpitbystep-slope.........................................47

9.3Foundationpitexcavationwithoutinnersuppor...........47

9.4Foundationpitexcavationwithinnersupport...............48

9.5Foundationpitbackfill..................................................49

10Top-downconstruction...........................................................50

10.1Generalprovisions......................................................50

10.2Intermediatepileinstallation.......................................50

10.3settingofborrowearth................................................53

10.4Foundationpitprecipitation........................................54

10.5Earthworkexcavationandtransportation....................55

10.6Structuralconstruction................................................56

10.7Constructionsafetyandworkingenvironmentcontrol59

11FoundationPitmonitoring.....................................................60

11.1Generalprovisions.......................................................60

11.2Monitoringprojectsandstandards..............................60

11.3Monitoringinstrumentsandequipment......................61

11.4Monitoringmethod......................................................61

11.5Arrangementofmonitoringpoints..............................62

11.6Monitoringfrequencyandalarmvalue.......................62

11.7Resultsofmonitoringdataandinformationfeedback63

11.8Monitoringresultsandfeedback......................................64

Regulationwiththewordingexplain.............................................66

Listofreferencestandards.............................................................67

Provisionsspecify..........................................................................69

1总则

1.0.1为在天津市地下铁道基坑施工过程中做到质量可靠、技术先

进、经济合理,确保基坑结构和周边环境安全,制定本规程。

1.0.2本规程适用于天津地区地下铁道基坑工程的施工。

1.0.3基坑施工应综合考虑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基坑开挖深

度、降排水情况、周边环境和周边荷载情况等因素,做到因地制宜,

精心施工,严格监控,确保安全。

1.0.4地下铁道基坑工程施工除应符合本规程外,尚应符合国家、

行业及天津市现行的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1

2术语

2.0.1基坑周边环境surroundingsaroundfoundationpit

基坑施工影响范围内包括既有建(构)筑物、道路、地下设施、

地下管线、岩层土体及地下水体等系统的统称。

2.0.2基坑支护foundationpitsupport

基坑工程中采用的围护墙、支撑、腰梁、止水帷幕等结构体系

的总称。

2.0.3支撑体系bracingsystem

由腰梁、支撑、工具柱等结构组成的用以支撑基坑侧壁的结构

体系。

2.0.4腰梁middlebeam

设置在支护结构顶部以下传递支护结构支点力的钢筋混凝土

梁或钢梁。

2.0.5截水帷幕waterproofcurtain

用以阻隔或减少地下水通过基坑侧壁与坑底流入基坑,防止或

减少基坑外地下水位下降的竖向或水平向的隔水体。

2.0.6地下连续墙diaphragmwall

用特殊工程机械在地面施工成槽浇灌混凝土形成的地下墙体。

2.0.7水泥土重力式挡墙cement-soilgravityretainingwall

由水泥土桩相互搭接形成的格栅状、壁状等形式的重力式结

构。

2.0.8逆作法top-downmethod

利用主体永久地下结构的全部或部分作为地下结构工期间的

支护结构,自上而下施工地下结构并与土方开挖交替实施的施工方

法。

2

2.0.9地下水控制groundwatercontrol

为保证支护结构、基坑开挖、地下结构的正常施工,减小地下

水变化对基坑周边环境产生影响所采用的隔水、截水、降水、排水、

回灌等措施。

3

3基本规定

3.0.1基坑工程开工前应在有关施工图纸的基础上结合周边环境条

件、工程地质、水文地质特点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

3.0.2基坑支护应根据基坑安全等级不同,采取不同的安全保证措

施和施工技术方案。

3.0.3环境保护应按表3.0.3进行等级划分。

表3.0.3环境保护等级

环境保护

划分标准

等级

省级以上历史文物建筑、对沉降变形特殊敏感建筑(如有精密仪器设备的厂

Ⅰ房等)、110kV及以上高压线铁塔、航油管、高速铁路、铁路站场、运营

地铁盾构区间、高架桥立交桥的主桥、海河等。

标志性建筑、学校、无桩基的多层住宅楼,高耸建(构)筑物(如水塔、烟囱),

35KV及以上变电站,油库、加油站、加气站、泵房、地下道路和交通隧道、

地下商业街及重要人防工程、高速公路、普速铁路、铁路专用线、运营地铁

Ⅱ车站、明挖区间、一般河道桥梁、匝道桥、人行天桥、新开河、子牙河、北

运河、永定新河、中压以上的煤气管、自来水主干管(直径大于600mm),

大型水源管,使用时间较长的铸铁管、承插式接口钢筋混凝土管,220kV

以上电力管沟、军用电(光)缆等。

有桩基的多层住宅楼、多层商业、办公楼,一般的厂房、车库、地下人行过

街通道、月牙河、津河、卫津河、外环河、排污河、人工湖、新引河、南运

河、洪泥河、煤气支管、自来水支管、雨污水管、普通电力管沟、通信管沟

等。

3.0.4基坑支护安全等级应按表3.0.4划分。

4

表3.0.4基坑支护安全等级

划分标准

安全等级

基坑开挖深度、周边环境及地质复杂程度

1.明(盖)挖法基坑开挖深度H≥25m;

2.距基坑1.0H范围内有地铁、高速铁路、煤气管、大型压力水管、大型立

交桥、重要铁路干线、大型重力流管线或有压管、电力电缆和通信电缆,

在施的基坑;距基坑0.7H范围内有必须保护的建筑、管线等设施。

Ⅱ明(盖)挖法20≤H<25m

Ⅲ明(盖)挖法14≤H<20m

Ⅳ明(盖)挖法5≤H<14m,且环境安全无特殊要求。

注:1、H为基坑深度;同一基坑工程周边环境不同部位,可划分为不同安全等级。当水文地

质和工程地质条件复杂时,基坑安全等级可上调一级;

2、基坑指明挖法、盖挖法施工的地下工程基坑;

3、周边环境指基坑施工影响范围内既有建(构)筑物、道路、地下设施、地下管线、人

防、市政工程设施、岩层土体及地下水体等的统称。

3.0.5基坑工程开工前必须仔细研究工程的地质勘察报告,并对基

坑周边环境进行调查,核实设计图风险评估给出的符合性并形成最

终的评估报告,以便于组织施工过程中采取适当的施工、技术措施。

调查内容应包括以下内容:

1影响范围内的建(构)筑物的用途,结构类型、建设年代、

层数,基础类型、埋深,使用年限,结构现状等;

2基坑周边的地下建(构)筑物、地下管线等的分布、功能、

埋深、使用状态;

3基坑周围道路、河流、桥梁、构筑物以及交通流量、车辆荷

载等情况。

3.0.6当施工场地狭窄时,施工材料的堆放和各种临时设施的布设

应按基坑支护设计给定的坑顶荷载限制执行。

3.0.7基坑土方开挖应结合工程特点和设计要求,在软土地段,应

5

特别注意掌握开挖时间和开挖顺序,应做到先撑后挖,处理好开挖

与支护和降水的关系。

3.0.8基坑开挖时,应对支护结构的工作状况和基坑周边环境保护

对象进行全过程监控。危险性较大的基坑监测方案、应急预案,应

组织专家进行评审。

3.0.9当施工监测中,发现支护结构或周边环境的监测结果达到监

控报警值时,应即时通报建设、设计、监理、施工各方,并及时采

取有关应急处理措施。

6

4围护结构

4.1一般规定

4.1.1地铁基坑工程围护结构宜采用地下连续墙、灌注桩、钢板桩、

型钢水泥土搅拌墙、水泥土重力式挡墙等结构及其组合形式。

4.1.2围护结构施工前应根据设计文件,结合现场条件、工程地质

条件、水文地质条件、周边环境保护要求和气候等情况,编制专项

施工方案。

4.2地下连续墙

4.2.1现浇钢筋混凝土导墙施工及养护期间,重型机械设备不得在

附近作业或活动。

4.2.2地下连续墙施工应设置钢筋混凝土导墙,导墙平面位置应外

放,导墙施工应符合下列要求:

1导墙应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导墙底部应设置于原状土层

30cm以上,高度不应小于1.2m;导墙底标高宜低于地下连续墙设计顶

标高,且不宜小于200mm;导墙外侧应采用黏性土填实;导墙应满足

成槽设备及顶拔接头管(箱)时的强度及稳定性要求;

2导墙内侧墙面应垂直,两侧导墙之间的净距应比地下连续墙

设计厚度增加不小于40mm。

4.2.3单元槽段长度应为6m;在稳定性较差地层中施工时,宜缩小

单元槽段长度。

4.2.4地下连续墙施工前应通过试成槽确定合适的成槽机械、护壁

泥浆配比、施工工艺、槽壁稳定性等技术参数。

4.2.5现浇地下连续墙成槽施工应符合下列要求:

7

1单元槽段长度应根据施工现场地质条件、成槽设备、槽壁稳

定等因素确定,长度宜为4m~6m;

2单元槽段间宜采用跳幅间隔施工顺序;

3每个单元槽段的挖槽分段不宜超过3个。

4.2.6挖槽过程中应观测槽壁变形和垂直度,泥浆液面高度应高出

地下水位0.5m。成槽后应进行清槽、换浆。对后开槽段接头应进

行清刷,每个槽段应在钢筋笼下放之前做超声波以检验槽壁质量。

4.2.7基坑开挖深度地面以下12m范围内粉土或砂性土较厚时,宜采

取调整泥浆配合比、槽壁预加固、预降水等措施提高槽壁稳定性。

4.2.8护壁泥浆使用前应根据材料和地质条件进行试配,并进行室内性能

试验,泥浆配合比宜按现场试验确定。新拌制的泥浆应经充分水化,贮放

时间不应少于24h;成槽时泥浆的供应及处理系统应满足泥浆使用量的要

求;槽段开挖结束后、钢筋笼入槽前,应对槽底沉淀物进行清渣。

4.2.9护壁泥浆应采用测量仪器进行检测,施工过程中应检测泥浆

指标;成槽期间槽内泥浆面不应低于导墙顶面下300mm。

4.2.10新拌制泥浆、循环泥浆的性能指标应分别符合表4.2.10-1、

表4.2.10-2的要求。泥浆性能指标宜通过实验作必要调整。

表4.2.10-1新拌制泥浆性能指标

性能指标

序号检查项目

现浇地墙

1比重1.05~1.10

粘性土20s~24s

2黏度

砂土25s~30s

3胶体率﹥98%

4失水量﹤30ml/30min

5泥皮厚度﹤1mm

6pH值8~9

8

表4.2.10-2循环泥浆性能指标

序号检查项目性能指标

1比重1.05~1.25

粘性土19s~30s

2黏度

砂土30s~40s

粘性土≤3%

3含沙率

砂土≤4%

4失水量﹤30ml/30min

5泥皮厚度1mm~3mm

6pH值8~10

4.2.11钢筋笼吊点焊接应牢固,必要时应采取措施加强钢筋笼刚

度,吊点宜采用HPB300钢筋冷弯制作。

4.2.12钢筋笼宜一次成型,及时缓慢吊放入槽,不得强行入槽。钢

筋笼需分段下放时,上下节主筋应对正连接牢固,检查合格后,方

可继续下放,下放后应按设计要求将钢筋笼临时固定在导墙上。

4.2.13钢筋笼制作和吊放应符合下列要求:

1钢筋笼制作过程中,宜按照“六步验收”工序进行:钢筋半成

品验收、下排钢筋验收、桁架筋验收、上排钢筋验收、预埋件及附

件验收、钢筋笼整体验收;

2钢筋笼应设置保护层垫块,钢筋笼应在刷壁、清槽、泥浆置

换完成后及时入槽。

4.2.14灌注混凝土时,应按水下混凝土的灌注方法进行,相邻导管

内混凝土高差不应大于0.3m,并必须连续、一次浇注完成以保证

灌注质量。

4.2.15槽段接头施工应符合以下要求:

9

1接头管(箱)应满足混凝土浇筑时的强度、刚度和变形要求,

并采取防绕流措施;

2混凝土槽段接头应在钢筋笼入槽前进行刷壁,刷壁次数不应

少于20次且清刷后的接头不得夹泥;接头管(箱)安装时,应贴

紧槽段垂直缓慢沉放至槽底;

3接头管(箱)在混凝土初凝至终凝过程中应微量提动,并应

根据初凝、终凝时间确定允许起拔时间和高度,按时限量起拔;

4槽段接头应保证隔水防渗效果,必要时应采用高压喷射注

浆、袖阀管注浆等措施进行加强;

5接缝两侧的地下连续墙浇筑时间间隔较长时,相应接缝外侧

宜采用旋喷桩等工艺加强接缝止水,深度宜与围护结构等深。

4.2.16现浇地下连续墙混凝土应采用导管法连续浇筑,并应符合下

列要求:

1施工前导管接缝宜进行水密性试验,导管内应设置隔水栓;

2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导管埋入混凝土液面以下的深度宜为

2m~6m;

3每根导管分担的浇筑面积宜均等,导管距槽段两侧端部不宜

大于1.5m;

4浇筑液面的上升速度不宜小于3m/h。

4.2.17现浇地下连续墙混凝土灌注顶面宜高出设计标高300mm~

500mm,凿去浮浆后的墙顶混凝土强度应满足设计要求;混凝土坍

落度宜为180mm~220mm,初凝时间不宜小于8h;混凝土强度应

按设计墙身强度提高一个等级(5Mpa)进行配制。

4.2.18采用墙底注浆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1注浆管应采用钢管,其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

2单幅槽段注浆管数量不应少于2根,槽段长度大于6m时宜

增设注浆管;注浆管下端应伸至槽底以下200mm~500mm;

3注浆管应在混凝土初凝之后、终凝之前用高压水劈通压浆管

10

路;

4注浆宜在墙身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后进行;注浆总量应达到

设计要求或注浆总量80%以上,且压力达到2Mpa时可终止注浆。

4.2.19地下连续墙宜设置在采用声波透射法检测墙身结构质量的

槽段,作为永久结构使用时,应对全部槽段进行检测;作为临时结

构使用时,槽段数量不应少于总幅数的20%,且不应少于3个幅。

4.2.20地下连续墙施工质量检测应符合表4.2.20规定。

表4.2.20地下连续墙质量检测标准

允许偏差或允许值

序号检查项目

单位数值

宽度(设计厚度+40)mm±10

1导墙墙面平整度mm≤5

导墙平面位置mm±10

2泥浆清孔后泥浆比重-≤1.20

3成槽垂直度-≤1/300

4沉渣厚度mm≤100

5槽深mm+100,0

保护层厚度mm+10,0

长度mm±50

钢筋笼

6宽度mm±20

钢筋笼安装深度mm±50

主筋间距mm±10

钢筋笼分布筋间距mm±20

7

尺寸预埋钢筋和接驳器中心位置mm±10

预埋件中心位置mm±10

塌落度mm180~220

8混凝土充盈系数-1.0~1.2

墙顶标高mm±50

注:地下连续墙混凝土充盈系数应为实际灌注混凝土体积与按设计墙身计算体积加实际高

出高度部分体积之和的比值;墙顶标高应扣除泛浆高度。

4.2.21墙身混凝土抗压强度试块每100m3混凝土不应少于1组,

且每幅槽段不应少于1组,每组为3件;墙身混凝土抗渗试块同一

11

厂家供应的每500m3不应少于1组,且每5幅槽段不应少于1组,

每组为6件。

4.3灌注桩

4.3.1成孔前应清除地下障碍物且埋设护筒,护筒内径宜比设计桩

径大100mm,其中心与桩位中心偏差不应大于50mm,护筒周围应

采用黏土回填、夯实。

4.3.2灌注桩在施工前应根据工程特点、地质条件等进行试成孔,

试成孔数量应根据工程规模及施工场地地质情况确定,且不宜少于

2根。

4.3.3灌注桩排桩应采用间隔成桩的方法施工,相邻桩的施工间隔

时间不应小于36h,间隔距离不应小于4倍桩径。

4.3.4成孔时钻机定位应准确、水平、稳固,钻头中心与设计桩位

偏差不应大于50mm。钻机定位时,应校正钻杆(桩架)垂直度。

成孔过程中应经常观测、检查钻机稳固、钻杆垂直度等情况。

4.3.5护壁泥浆应符合下列规定:

1泥浆可采用原土造浆,不适于采用原土造浆的土层应人工制

备泥浆;

2施工时应维持钻孔内泥浆液面高于地下水位0.5m,受水位

涨落影响时,应高于最高水位1.5m;

3护壁泥浆指标应符合表4.3.15规定;

4废弃的泥浆、废渣应另行处理,不应污染环境。

4.3.6钻孔灌注桩桩身范围内存在较厚的粉性土、砂土层时,宜适

当提高泥浆比重与黏度,或采用膨润土泥浆护壁。

4.3.7成孔至设计深度后,应对孔深等进行检查,确认符合设计要

求,方可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4.3.8钢筋笼制作应符合下列规定:

12

1钢筋笼宜分段制作,分段长度应根据钢筋笼整体刚度、钢筋

长度以及起重设备的有效高度等因素确定。钢筋笼接头可采用焊接

或机械式接头,接头应相互错开;

2钢筋笼应采用环形胎模制作,钢筋笼主筋间距应符合设计要

求,最小净距不宜小于80mm;

3钢筋笼外形尺寸应符合设计要求,其偏差应符合表4.3.15

规定;

4钢筋笼上应设置保护层垫块,同一截面不应少于3块且均匀

分布,竖向间距不宜大于6m,钢筋笼主筋混凝土保护层允许偏差

应为±20mm。

4.3.9钢筋笼安装应符合以下规定:

1钢筋笼应经验收合格后方可安装;

2钢筋笼在起吊、运输和安装过程中应防止变形。起吊吊点和

钢筋笼的搁置点应合理布置;

3钢筋笼安装入孔时,应保持垂直,对准孔位轻放,避免冲击

碰撞孔壁;

4非均匀配筋的钢筋笼吊放安装时,应严格按照设计图纸进

行,安装后钢筋笼扭转角度应小于5°,严禁倒置;

5钢筋笼安装标高应符合设计要求,其允许偏差应为±100mm。

4.3.10水下混凝土灌注应采用导管法,导管使用前应试拼装和试

压,使用完毕后应及时进行清洗。

4.3.11混凝土灌注前应放置搁水球胆。

4.3.12水下混凝土灌注应符合下列规定:

1导管底部至孔底距离宜为300mm~500mm;

2导管安装完毕后,应进行二次清孔,清孔结束后孔底0.5m

内的泥浆指标及沉渣厚度应符合本规程表4.3.15的规定,符合要

求后应立即浇筑混凝土;

3混凝土初灌量应使导管埋入混凝土面内0.8m以上,灌注过

13

程中,导管埋入混凝土深度宜为2m~6m;

4混凝土灌注应连续进行,并应经常检测混凝土面上升情况,

灌注时间应确保混凝土不初凝;

5混凝土灌注应控制最后一次灌注量,灌注高度宜高于设计标

高500mm以上,灌注桩顶应充分泛浆,凿去浮浆后桩顶混凝土强

度等级应满足设计要求。

4.3.13灌注桩混凝土强度检验的试件应在施工现场随机抽取。灌注

桩每浇筑50m3应至少留置1组混凝土强度试件,单桩不足50m3

的桩,每连续浇筑12h应至少留置1组混凝土强度试件。

4.3.14截水帷幕采用水泥土搅拌桩、渠式切割水泥土连续墙(TRD

工法)、铣削式水泥土地下连续墙(CSM工法)时,宜先施工截

水帷幕,再施工灌注桩围护结构。

4.3.15围护结构灌注桩施工质量检测应符合表4.3.15中相关规定。

14

表4.3.15灌注桩施工质量检测表

允许值或允许偏差

序号检查项目

单位数值

1孔深不小于设计值

2嵌岩深度不小于设计值

3垂直度≤1/100(≤1/200)

4孔径不小于设计值

5桩位mm≤50

6比重1.10~1.25

7泥浆指标含砂率%≤8%

8黏度s18~28

9主筋间距mm±10

10长度mm±100

钢筋笼质

11钢筋连接质量设计要求

12箍筋间距mm±20

13笼直径mm±10

14沉渣厚度mm≤200

15混凝土坍落度mm180~220

16钢筋笼安装深度mm±100

17混凝土充盈系数≥1.0

18桩顶标高mm±50

19混凝土强度不小于设计值

注:垂直度项括号中数值适用于灌注桩采用桩墙合一设计的情况。

4.3.16灌注桩质量检测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采用低应变动测法检测桩身完整性,检测桩数不宜少于总

桩数的20%,且不得少于5根;

2当根据低应变动测法判定的桩身完整性为Ⅲ类或Ⅳ类时,应

采用钻芯法进行验证,并应扩大低应变动测法检测的数量。

15

4.4钢板桩

4.4.1进场钢板桩规格、材质应满足设计和工程需求。

4.4.2钢板桩施工应坚持“插桩正直,分散偏差,有偏即纠”的原则。

4.4.3钢板桩打设宜采用液压振动锤。

4.4.4钢板桩施工应预先打入定位桩,再在定位桩上挂装导框。第

一根钢板桩是整个钢板桩围护结构的基准,应反复检查,确保其各

方向位置和垂直度准确后,再进行施工。

4.4.5钢板桩围护结构基坑邻近建(构)筑物及地下管线时,应采用

静力压桩法或免共振液压振动锤施工,并根据环境状况控制压桩施

工速率。

4.4.6钢板桩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1钢板桩的排列方式应符合设计或施工工艺要求,钢板桩堆放

场地应平整坚实,组合钢板桩堆高不宜大于3层;

2钢板桩打入前应进行检验,桩体不应弯曲,拉森钢板桩锁口

不应有缺损和变形;

3单根钢板桩接头不得大于3处,桩身接头在同一标高处不应

大于50%,且焊接应采用双面焊接,接头焊缝质量不应低于Ⅱ级焊

缝要求。

4.4.7钢板桩回收应在地下结构与钢板桩墙之间回填施工完成后进

行。钢板桩在拔除前应先用振动锤夹紧并振动,拔出后应及时注入

水泥浆。钢板桩的拔出可能会对周边环境产生危害时,应采取不回

收或间隔拔除等有效措施,杜绝或减少环境危害。

4.4.8钢板桩挡墙允许偏差应符合表4.4.8的规定。

16

表4.4.8钢板桩施工质量检测标准

序允许值或允许偏差

检查项目检查方法

号单位数值

1桩长不小于设计值用钢尺量

2桩身弯曲度mm≤2%钢板桩设计桩长用钢尺量

3桩顶标高mm±100水准测量

4沉桩垂直度≤1/100经纬仪测量

5轴线位置mm±100经纬仪或用钢尺量

6齿槽咬合程度紧密目测法

4.5型钢水泥土搅拌墙

4.5.1型钢水泥土搅拌墙围护结构,其水泥土搅拌墙可采用三轴水

泥土搅拌桩、渠式切割水泥土连续墙(TRD工法)、铣削式水泥

土地下连续墙(CSM工法)等形式内插型钢构建而成。

4.5.2采用三轴水泥土搅拌桩(墙)内插型钢作为围护结构时,应

按照《天津市地下工程型钢水泥土搅拌墙施工技术规程》

(DB/T29-145)及现行相关国家标准执行。

4.5.3采用渠式切割水泥土连续墙(TRD工法)内插型钢作为围护

结构时,应按照现行行业标准《渠式切割水泥土连续墙技术规程》

JGJ/T303及现行相关国家标准执行。

4.5.4采用铣削式水泥土地下连续墙(CSM工法)内插型钢作为围

护结构时,应按照《天津市铣削式水泥土地下连续墙技术规程》

DB/T-267及现行相关国家标准执行。

4.6水泥土重力式挡墙

4.6.1水泥土重力式挡墙施工宜采用双轴搅拌桩机施工。

4.6.2水泥土重力式挡墙围护结构施工现场应事先予以平整,清除

17

地下障碍物。遇有明浜、池塘及洼地时,应抽水和清淤后再进行回

填。回填应采用素土并予以压实,不得回填杂填土。在暗浜区域,

水泥土搅拌桩应提高水泥掺量。

4.6.3水泥土搅拌桩应采用连续搭接的施工方法,应控制桩位偏差

和桩身垂直度,并应具有足够的搭接长度形成连续的墙体。

4.6.4双轴水泥土搅拌桩施工应符合下列要求:

1施工前应根据设计要求进行工艺性试桩,并应根据工艺性试

桩结果确定相关施工参数,工艺性试桩数量不应少于2根;

2成桩应采用四搅两喷工艺,钻头喷射搅拌提升速度不宜大于

0.5m/min,钻头搅拌下沉速度不宜大于1.0m/min,钻头每转一圈的

提升或下沉高度宜为10mm~15mm,额定浆量在桩身长度范围内

应均匀分布;

3钻头搅拌下沉至预定标高后,应喷浆搅拌30s后再开始提升

钻杆;

4水泥浆液的水灰比应控制在0.55~0.65范围内,施工过程中

应加强检测水泥浆液的水灰比,制备的浆液不得离析,泵送应连续

进行;

5施工中因故停浆时,应将钻头搅拌下沉至停浆点0.5m以下

处,待恢复供浆时再喷浆搅拌提升。停机时间超过3h时,宜预先

拆卸输浆管路,并对管路进行清洗。遇其它原因中断时间过长,应

在原有桩位附近进行补桩。

4.6.5当墙体施工深度较深或墙身范围内的土层以砂土为主时,可

采用三轴水泥土搅拌桩。三轴水泥土搅拌桩施工与检测应符合本规

程第4.5节的相关要求。

4.6.6钢管或钢筋的插入应在水泥土搅拌桩成桩后16h内施工,插

入位置和深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4.6.7水泥土重力式围护墙应按成桩施工期、基坑开挖前和基坑开

挖期三个阶段进行质量检测。采用双轴水泥土搅拌桩的质量检测应

18

符合下列规定:

1成桩施工期质量检测应包括原材料检查、配合比试验、搅拌

和喷浆起止时间等,质量检测应符合表4.6.7的规定;

表4.6.7成桩施工期允许偏差

项目允许偏差

原材料设计要求

水泥用量设计要求

水灰比设计及施工工艺要求

桩底标高±100mm

桩顶标高+100mm、-50mm

桩位偏差≤50mm

垂直度≤1/100

搭接长度≥200mm或设计要求

搭接桩施工间歇时间≤16h

2基坑开挖前的质量检测宜在围护墙压顶板浇筑前进行,检测

内容包括桩身强度和桩数复核。桩身强度检测宜采用制作水泥试块

的方法,也可采用钻取桩芯的方法。水泥试块试验和钻取桩芯检测

应符合下列要求:

1)试块制作应采用70.7mm×70.7mm×70.7mm立方体试

模,每个机械台班宜抽取2根桩,每根桩制作水泥土

试块三组,取样点应在低于有效桩顶下3m和坑底以

上最软弱土层处的搅拌桩内设置。试块应在现场地下

水下养护并测定28d龄期的无侧限抗压强度;

2)钻取桩芯宜采用直径为110mm钻头,在开挖前或搅拌

桩龄期达到28d后连续钻取全桩长范围内桩芯,桩芯

应呈硬塑状态并无明显的夹泥、夹砂断层。芯样应立

即密封并及时进行强度试验。有效桩长范围内的桩身

19

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取样数量不应少于总数的1%且

不应少于5根。每根桩取芯数量不应少于3组,每组

3件试块。第一次取芯不合格应加倍取芯,取芯应随

机进行。钻孔取芯完成后的空隙应及时注浆填充。

3基坑开挖期应对开挖面桩体外观质量以及桩体渗漏水等情

况进行质量检查。

20

5支撑

5.1一般规定

5.1.1板式支护体系宜设置水平支撑体系或竖向斜撑体系作为内支

撑。

5.1.2支撑体系应由围檩(或冠梁)、支撑和竖向支撑结构三部分

组成。在采用地下连续墙作为围护墙的地铁车站等狭长形基坑中,

可采用由支撑和竖向支承结构组成的无围檩支撑体系。支撑体系应

采用稳定的结构体系和可靠的连接构造,并应具有足够的刚度、强

度和稳定性。

5.2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