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节日端午节主题班会课件_第1页
传统节日端午节主题班会课件_第2页
传统节日端午节主题班会课件_第3页
传统节日端午节主题班会课件_第4页
传统节日端午节主题班会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端午节主题班会浓情端午|幸福安康01/端午节的由来02/端午节的习俗03/端午节的食俗04/端午节的诗词端午节的安全教育05/端午节的由来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龙舟节、重午节、龙节、正阳节、天中节等,节期在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集拜神祭祖、祈福辟邪、欢庆娱乐和饮食等习俗于一体,是中国民间的传统大节。端午节的简介2006年5月,端午节被国务院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年起,端午节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端午节的简介2009年9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审议并批准中国端午节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端午节的历史渊源另,端亦有“初”的意思,因此古人把午(五)月的第一个午(五)日定为端午。端午节的历史与古人历来崇尚中、正之道有关。“端午”的“端”字本义为“正”,“午”为“中”。“端午”,“中正”也,这天午时则为正中之正。

端午节的历史渊源端午节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祭龙演变而来。在仲夏端午的时候,二十八宿中的苍龙七宿正好飞升至正南中天,古人称这为龙飞天的日子,为全年周天运行最“中正”之位,既“得中”又“得正”,乃大吉大利之象。端午节由来的说法屈原,是春秋时期楚国的大臣。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就要灭亡,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抱着大石头投入汨罗江,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诗篇。纪念屈原说端午节由来的说法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非常悲痛,纷纷涌到汨罗江边。渔夫们划起船,在江上打捞他的真身。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原的身体了。人们也纷纷效仿。后来人们用粽叶包饭,发展成棕子。纪念屈原说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赛龙舟、吃粽子等风俗,人们以此来纪念屈原。端午节由来的说法此说出自东汉《曹娥碑》。曹娥是东汉上虞人,父亲溺于江中,数日不见尸体,当时孝女曹娥年仅十四岁,昼夜沿江号哭。过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投江,五日后抱出父尸,就此传为神话。纪念孝女曹娥说端午节由来的说法春秋时吴国忠臣伍子胥,名员,楚国人,父兄均为楚王所杀,后来子胥弃暗投明,奔向吴国,助吴伐楚,五战而入楚都郢城。后遭吴国大宰谗言陷害含冤而死,之后化为涛神,世人哀而祭之,故有端午节。这则传说,在江浙一带流传很广。纪念迎涛神说端午节的习俗扒龙舟仲夏端午,飞龙在天,大吉之日。古代的越民族以龙为图腾,在每年端午这天,举行一次盛大的图腾祭。其中就有扒龙舟祭龙这个端午节的重要礼俗。在过去,人们祭祀龙神时气氛庄重严肃,以祈求福佑、风调雨顺、去邪祟、攘灾异、事事如意为主。该习俗至今仍我国南方沿海一带盛行。扒龙舟龙舟竞渡前一般举行隆重的祭祀仪式,先请龙、祭神。在端午前择吉日从水下起出,祭过神后,安上龙头、龙尾,再准备竞渡。龙舟竞渡属于多人集体划桨竞赛,分:请龙、祭龙神、游龙和收龙等几个版块。在端午节布置种种可驱邪祛病的花草,来源亦久。人们把插艾草和菖蒲作为端午节重要内容之一。如挂艾草于门,《荆楚岁时记》:“采艾以为人,悬门户上,以禳毒气。”这是由于艾为重要的药用植物,又可制艾绒治病,灸穴,又可驱虫。挂艾草与菖蒲佩长命缕以五色丝结而成索,可悬于门首、戴小儿颈/手臂、挂于床帐等,俗谓可避灾除病、保佑安康、益寿延年。栓五色丝线、香包、长命缕栓五色丝线在端午这一天,孩子们要在手腕脚腕上系上五色丝线,以驱邪保安康。戴香包有用五色丝线缠成的,有用碎布缝成的,内装香料,佩在胸前,香气扑鼻。画额、沐兰汤画额:端午节时有以雄黄涂抹小儿额头的习俗,说是可驱避毒虫和镇邪。可涂抹额头、鼻耳,也可涂抹身体其他处。沐兰汤:端午是草木一年中药性最强的一天,端午日遍地皆药。《荆楚岁时记》:“五月五日,谓之浴兰节。”

这个习俗从西汉末一直到今日,据说可治皮肤病、去邪气。我国不少地方保留着采草药和煮草药水沐浴的习俗。端午节的食俗吃粽子端午节吃粽子,这个千百年来久盛不衰、家喻户晓的习俗,已成了中华民族影响最大、覆盖面最广的民间饮食习俗之一,而且流传到朝鲜、日本及东南亚等国家。粽,即“粽籺”,俗称粽子。粽最初是作为端午节拜神祭祖的贡品;到了晋代时已经普及到全国各地并被正式定为端午节庆食物。吃粽子南方粽子的主要材料是糯米、馅料,外层用箬叶(或柊叶)包裹;有尖角状、四角状等形状。北方用盛产的黍米做粽,称“角黍”。粽子因为各地有别形成了南北风味,也有咸、甜之分。粽子的主要原料是糯米,不易消化,注意不宜空腹食、不宜多食、不宜冷食。喝雄黄酒雄黄酒,用研磨成粉末的雄黄泡制而成的白酒或黄酒,是端午节的饮品,从前在长江流域地区极为盛行。雄黄作为一种中药,可以用做解毒剂、杀虫药,因此古人常它用来克制蛇、蝎等百虫。虽然雄黄酒里含砷化合物,砷元素是砒霜的主要成分,但是少量的砷是对身体有益的。吃五黄吃五黄是汉族时期民间留存下来的风俗,现在江浙一带仍保留着端午节吃“五黄”的习俗。五黄,是指黄鱼、黄瓜、黄鳝、鸭蛋黄、雄黄酒(雄黄酒有毒性,现在常用普通的黄酒替代)。农历五月,杭州人称五黄月,因有五种带“黄”音的食物上市而得名。打糕端午节也是吉林省延边朝鲜族人民隆重的节日,当地这一天最有代表性的食物是清香的打糕。打糕的做法:将艾蒿与糯米饭,放置于独木凿成的大木槽里,用长柄木捶打制而成的米糕。这种食品很有民族特色,又可增添节日的气氛。煎堆福建晋江地区,端午节家家户户都喜爱吃“煎堆”,一种用面粉、米粉或番薯粉和其他配料调成浓糊状煎成的食物。相传古时闽南一带在端午节前阴雨连绵不断,民间的说法是天公穿了洞。直到端午节吃了“煎堆”后雨就止住了,人们就说把天补好了,这种食俗由此而来。端午节的诗词端午节诗词端阳采撷(宋许文通)玉粽袭香千舸竞,艾叶黄酒可驱邪。骑父稚子香囊佩,粉俏媳妇把景撷。端午感兴(宋文天祥)

流棹西来恨未销,

鱼龙寂寞暗风潮。楚人犹自贪儿戏,江上年年夺锦标。端午(宋文天祥)

人命草头露,荣华风过尔。唯有烈士心,不随水俱逝。至今荆楚人,江上年年祭。不知生者荣,但是死者贵。文天祥端午节诗词端午(唐文秀)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五月五日(北宋梅尧臣)屈氏已沉死,楚人哀不容。何尝奈谗谤,徒欲却蛟龙。未泯生前恨,而追没后踪。沅湘碧潭水,应自照千峰。

和端午(宋张耒)

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端午节诗词浣溪沙(宋苏轼)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流香涨腻满晴川。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佳人相见一千年。七律端午(老舍)端午偏逢风雨狂,村童仍着旧衣裳;相邀情重携蓑笠,敢为泥深恋草堂;有客同心当骨肉,无钱买酒卖文章;当年此会鱼三尺,不似今朝豆味香。端午节诗词倦寻芳·香泥垒燕(卢祖皋)香泥垒燕,密叶巢莺,春晦寒浅。花径风柔,著地舞茵红软。斗草烟欺罗袂薄,秋千影落春游倦。醉归来,记宝帐歌慵,锦屏香暖。别来怅、光阴容易,还又酴醿,牡丹开遍。妒恨疏狂,那更柳花迎面。鸿羽难凭芳信短,长安犹近归期远。倚危楼,但镇日、绣帘高卷。端午节的安全教育端午节的交通安全行走须知:1、行人须在人行道内行走,没有人行道的要靠路边行走;2、行人不准在车行道上追逐、猛跑,不准在车辆临近时突然猛拐横穿;3、不准在道路上扒车、追车,不准强行拦车或抛物击车;4、不准在公路上玩耍、嬉闹。端午节的交通安全1、机动车在行驶中身体部位不准伸出窗外;3、乘车时,不准站立,不准在车内打闹;4、不强行上下车,做到先下后上,候车要排队,按秩序上车;下车后要等车辆开走后确保安全再行走;5、不乘坐超载车辆,不乘坐无载客许可证、运行证的车辆。乘车须知:端午节的防溺安全一、不私自下水游泳二、不擅自与他人结伴下水游泳三、不在无家长监护的情况下下水游泳四、不到无安全设施和救援人员的水域游泳五、不到不熟悉水情的水域游泳六、不到河边嬉戏玩耍七、不盲目、擅自下水施救

牢记“七不”:端午节的居家安全1、不要将手指或其他物体插入电源插座中。2、手湿有水时不要触摸任何电器和电源插座。3、不要在水或火周围使用带电线或插头的物品。4、清洁电器之前,先拔下插头,切断电源。5、不要在电线上面搭挂、晾晒衣物。6、磨损的电缆不要碰,立即告诉大人。7、不要在流水中行走,避开低处电闸。用电须知:端午节的居家安全

8、发现有人触电,在救助触电者时,首先要切断电源。不要用手去拉触电者,否则救助者也会触电。如果无法切断电源,救助者要穿上绝缘胶鞋,或带上绝缘手套,或站在干燥的木板上,用干燥的木棍、竹竿等去挑开触电者身上的电线。

9、遇到触电者应及早叫大人来处理,并打“120”急救电话,让医生来救护。用电须知:端午节的居家安全防骗须知:1、在家遇陌生人到访,不要轻易开门。遇到不确定情况,可以打电话向父母询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