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三(下)数学第85讲:解直角三角形(2)(教师版)_第1页
人教版初三(下)数学第85讲:解直角三角形(2)(教师版)_第2页
人教版初三(下)数学第85讲:解直角三角形(2)(教师版)_第3页
人教版初三(下)数学第85讲:解直角三角形(2)(教师版)_第4页
人教版初三(下)数学第85讲:解直角三角形(2)(教师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解直角三角形(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了解解直角三角形在测量及几何问题中的应用;2、掌握仰角、俯角、坡度等概念,并会解决简单的实际应用问题;3、认识到数学是解决现实问题的重要工具,强化利用三角函数解决问题的自信心.1.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1)通过解直角三角形能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很多有关测量问.如:测不易直接测量的物体的高度、测河宽等,关键在于构造出直角三角形,通过测量角的度数和测量边的长度,计算出所要求的物体的高度或长度.(2)解直角三角形的一般过程是:①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画出平面图形,构造出直角三角形转化为解直角三角形问题).②根据题目已知特点选用适当锐角三角函数或边角关系去解直角三角形,得到数学问题的答案,再转化得到实际问题的答案.2.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坡度坡角问题(1)坡度是坡面的铅直高度h和水平宽度l的比,又叫做_____,它是一个比值,反映了斜坡的陡峭程度,一般用i表示,常写成i=1:m的形式.(2)把坡面与水平面的夹角α叫做坡角,坡度i与坡角α之间的关系为:i=h/l=tanα.(3)在解决坡度的有关问题中,一般通过作高构成直角三角形,坡角即是一锐角,坡度实际就是一锐角的正切值,水平宽度或铅直高度都是直角边,实质也是解直角三角形问题.应用领域:①测量领域;②航空领域③航海领域:④工程领域等.3.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仰角俯角问题(1)概念:仰角是_____的视线与水平线的夹角;俯角是_____向下看的视线与水平线的夹角.(2)解决此类问题要了解角之间的关系,找到与已知和未知相关联的直角三角形,当图形中没有直角三角形时,要通过作高或垂线构造直角三角形,另当问题以一个实际问题的形式给出时,要善于读懂题意,把实际问题划归为直角三角形中边角关系问题加以解决.4.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方向角问题(1)在辨别方向角问题中:一般是以第一个方向为始边向另一个方向旋转相应度数.(2)在解决有关方向角的问题中,一般要根据题意理清图形中各角的关系,有时所给的方向角并不一定在直角三角形中,需要用到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或一个角的余角等知识转化为所需要的角.参考答案:2.(1)坡比3.(1)向上看向下看1.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方向角问题.【例1】(2014•四川自贡中学期末)如图,小雅家(图中点O处)门前有一条东西走向的公路,经测得有一水塔(图中点A处)在她家北偏东60度500m处,那么水塔所在的位置到公路的距离AB是()A.250m B.250m C.m D.250m【分析】由已知可得,∠AOB=30°,OA=500m,根据三角函数定义即可求得AB的长.【解答】解:由已知得,∠AOB=30°,OA=500m.则AB=OA=250m.故选A.练1.如图,为了测量河两岸A,B两点的距离,在与AB垂直的方向上取点C,测得AC=a,∠ACB=a,那么AB等于()A.a•sinα B.a•cosα C.a•tanα D.a•cotα【解答】解:∵AC=a,∠ACB=α,在直角△ABC中tanα=,∴AB=a•tanα.故选C.练2.如图,客轮在海上以30km/h的速度由B向C航行,在B处测得灯塔A的方位角为北偏东80°,测得C处的方位角为南偏东25°,航行1小时后到达C处,在C处测得A的方位角为北偏东20°,则C到A的距离是()A.15km B.15km C.15(+)km D.5(+3)km【分析】过点B作BD⊥AD于点D,根据三角函数分别求BD,AD的值,从而不难求AC的长.【解答】解:过点B作BD⊥AC于点D.过C作方位线,由平行得到∠1=∠2=25°,又∠3=20°,∴∠BCD=45°,∴△BCD为等腰直角三角形,∴BD=CD=30×=15.∵AD=BD•tan30°=5,∴CA=15+5=5(+3).故选D.2.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坡度坡角问题.【例2】(2015•承德第一中学月考)如图小明想测量电线杆AB的高度,发现电线杆的影子恰好落在土坡的坡面CD和地面BC上,量得CD=4m,BC=10m,CD与地面成30°角,且此时测得1m杆的影子长为2m,则电线杆的高度约为m.(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1.41,≈1.73)

【分析】先根据CD的长以及坡角求出落在斜坡上的影长在地面上的实际长度,即可知AB的总影长,然后根据1m杆的影子长为2m,求解电线杆的高度.【解答】解:作DE⊥BC于E.则电线杆的高度分3部分进行求解.BC对应的电线杆的高度:根据同一时刻物高与影长成比例,得10÷2=5;在Rt△CDE中,根据30°所对的直角边是斜边的一半,得DE=2.再根据勾股定理,得CE=2;因为DE⊥BC,则DE对应的电线杆高度和DE相等,CE对应的电线杆高度同样根据:同一时刻物高与影长成比例,是2÷2=.故电线杆的高度是5+2+≈8.7.练3.某人沿着有一定坡度的坡面前进了10米,此时他与水平地面的垂直距离为2米,则这个坡面的坡度比为.【分析】利用勾股定理求得水平距离.根据坡度定义求解.【解答】解:∵某人沿着有一定坡度的坡面前进了10米.此时他与水平地面的垂直距离为2米,根据勾股定理可以求出他前进的水平距离为4米.所以这个坡面的坡度比为2:4=1:2.3.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求长度问题.【例3】(2014•辽宁旅顺八中期中)一棵树因雪灾于A处折断,测得树梢触地点B到树根C处的距离为4米,∠ABC约45°,树干AC垂直于地面,那么此树在未折断之前的高度约为米.(答案保留根号)【分析】树高CB=AC+AB.解直角三角形ABC求解.【解答】解:∵AC⊥BC,∠ABC=45°,BC=4,∴AC=BC=4,AB=4,∴,即树未折断之前为()米.练4..如图,一架梯子斜靠在墙上,若梯子到墙的距离AC=3米,cos∠BAC=,则梯子AB的长度为米.【分析】运用三角函数定义求解.【解答】解:∵cos∠BAC=,∴,∴AB===4(米).4.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仰角俯角问题.【例4】(2014•山东费县中学期末)如图,AB和CD是同一地面上的两座相距36米的楼房,在楼AB的楼顶A点测得楼CD的楼顶C的仰角为45°,楼底D的俯角为30度.求楼CD的高(结果保留根号).【分析】在题中两个直角三角形中,知道已知角和其邻边,只需根据正切值求出对边后相加即可.【解答】解:延长过点A的水平线交CD于点E则有AE⊥CD,四边形ABDE是矩形,AE=BD=36∵∠CAE=45°∴△AE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CE=AE=36在Rt△AED中,tan∠EAD=∴ED=36×tan30°=∴CD=CE+ED=36+12答:楼CD的高是(36+12)米.练5.如图,已知某小区的两幢10层住宅楼间的距离为AC=30m,由地面向上依次为第1层、第2层、…、第10层,每层高度为3m.假设某一时刻甲楼在乙楼侧面的影长EC=h,太阳光线与水平线的夹角为α.(1)用含α的式子表示h(不必指出α的取值范围);(2)当α=30°时,甲楼楼顶B点的影子落在乙楼的第几层?若α每小时增加15°,从此时起几小时后甲楼的影子刚好不影响乙楼采光?【分析】(1)过点E作EF⊥AB于F可得矩形ACEF,可得BF=3×10﹣h=30﹣h;进而解Rt△BEF,可得h=30﹣30tanα.(2)根据题意,分析可得当B点的影子落在C处时,甲楼的影子刚好不影响乙楼采光;分析△ABC可得:=1(小时);可得答案.【解答】解:(1)过点E作EF⊥AB于F,由题意,四边形ACEF为矩形.∴EF=AC=30,AF=CE=h,∠BEF=α,∴BF=3×10﹣h=30﹣h.又在Rt△BEF中,tan∠BEF=,∴tanα=,即30﹣h=30tanα.∴h=30﹣30tanα.(2)当α=30°时,h=30﹣30tan30°=30﹣30×≈12.7,∵12.7÷3≈4.2,∴B点的影子落在乙楼的第五层.当B点的影子落在C处时,甲楼的影子刚好不影响乙楼采光.此时,由AB=AC=30,知△A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CB=45°,∴=1(小时).故经过1小时后,甲楼的影子刚好不影响乙楼采光.5.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方案问题.【例5】(2015•云南腾冲中学期末)为了测量校园内一棵不可攀的树的高度,学校数学应用实践小组做了如下的探索:实践一:根据《自然科学》中的反射定律,利用一面镜子和一根皮尺,设计如右示意图的测量方案:把镜子放在离树(AB)8.7米的点E处,然后沿着直线BE后退到点D,这是恰好在镜子里看到树梢顶点A,再用皮尺量得DE=2.7米,观察者目高CD=1.6米,请你计算树(AB)的高度.(精确到0.1米)实践二:提供选用的测量工具有:①皮尺一根;②教学用三角板一副;③长为2.5米的标杆一根;④高度为1.5米的测角仪(能测量仰角、俯角的仪器)一架.请根据你所设计的测量方案,回答下列问题:(1)在你设计的方案中,选用的测量工具是(用工具的序号填写);(2)在图中画出你的测量方案示意图;(3)你需要测得示意图中的哪些数据,并分别用a、b、c、α等表示测得的数据:;(4)写出求树高的算式:AB=.【分析】实践一:因为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相等且人和树均垂直于地面,所以构成两个相似三角形,利用相似比可求出.实践二:根据仰角的知识,确定测量方案.再由解三角形的知识,求出树高.【解答】解:实践一:∵∠CED=∠AEB,CD⊥DB,AB⊥BD,∴△CED∽△AEB,∴∵CD=1.6米,DE=2.7米,BE=8.7米,∴∴AB=≈5.2(m);实践二:(1)在距离树AB的a米的C处,用测角仪测得仰角α,测角仪为CD.再根据仰角的定义,构造直角三角形ADE,求得树高出测角仪的高度AE,则树高为AE+BE.(2)如图:(3)a•tanα+1.5(4)AB=a•tanα+1.5练6.为了测量一棵大树的高度,准备了如下测量工具:①镜子;②皮尺;③长为2m的标杆;④高为1.5m的测角仪(能测量仰角和俯角的仪器),请根据你所设计的测量方案,回答下列问题:(1)在你设计的方案上,选用的测量工具是;(2)在下图中画出你的测量方案示意图;(3)你需要测量示意图中的哪些数据,并用a,b,c,α等字母表示测得的数据;(4)写出求树高的算式:AB=m.【分析】此题要求学生根据题意,自己设计方案,答案不唯一;可借助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成比例的性质进行设计测量方法,先测得CE,EA与CD的大小,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可得:=;即AB=.【解答】解:(1)镜子,皮尺;(2)测量方案示意图;(3)EA(镜子离树的距离)=a,EC(人离镜子的距离)=b,DC(目高)=c;(4)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可得:=;即AB=.1.王英同学从A地沿北偏西60°方向走100m到B地,再从B地向正南方向走200m到C地,此时王英同学离A地()A.m B.100m C.150m D.m2.如图,沿AC方向开山修路,为了加快施工进度,要在小山的另一边同时施工,从AC上的一点B,取∠ABD=145°,BD=500米,∠D=55度.要使A,C,E成一直线.那么开挖点E离点D的距离是()A.500sin55°米 B.500cos55°米 C.500tan55°米 D.500cot55°米3.如图,为了测量一河岸相对两电线杆A,B间的距离,在距A点15米的C处(AC⊥AB)测得∠ACB=50°,则A,B间的距离应为()A.15sin50°米 B.15tan50°米C.15tan40°米 D.15cos40°米4.如图,已知一渔船上的渔民在A处看见灯塔M在北偏东60°方向,这艘渔船以28海里/时的速度向正东方向航行,半小时后到达B处,在B处看见灯塔M在北偏东15°方向,此时灯塔M与渔船的距离是()A.7海里 B.14海里 C.7海里 D.14海里5.如图,一束光线从y轴上点A(0,1)出发,经过x轴上点C反射后经过点B(3,3),则光线从A点到B点经过的路线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某楼梯的侧面视图如图所示,其中AB=4米,∠BAC=30°,∠C=90°,因某种活动要求铺设红色地毯,则在AB段楼梯所铺地毯的长度应为米.2.长为4m的梯子搭在墙上与地面成45°角,作业时调整为60°角(如图所示),则梯子的顶端沿墙面升高了m.3.如图所示,某河堤的横断面是梯形ABCD,BC∥AD,迎水坡AB长13米,且tan∠BAE=,则河堤的高BE为米.4.如图,一游人由山脚A沿坡角为30°的山坡AB行走600m,到达一个景点B,再由B沿山破BC行走200m到达山顶C,若在山顶C处观测到景点B的俯角为45°,则山高CD等于m.(结果用根号表示)5.如图是一山谷的横断面示意图,宽AA′为15m,用曲尺(两直尺相交成直角)从山谷两侧测量出OA=1m,OB=3m,O′A′=0.5m,O′B′=3m(点A,O,O′A′在同一条水平线上),则该山谷的深h为m.6.如图,我校为了筹备校园艺术节,要在通往舞台的台阶上铺上红色地毯.如果地毯的宽度恰好与台阶的宽度一致,台阶的侧面如图所示,台阶的坡角为30°,∠BCA=90°,台阶的高BC为2米,那么请你帮忙算一算需要米长的地毯恰好能铺好台阶.(结果精确到0.1m,取=1.414,=1.732).7.小刘同学为了测量雷州市三元塔的高度,如图,她先在A处测得塔顶C的仰角为32°,再向塔的方向直行35米到达B处,又测得塔顶C的仰角为60°,请你帮助小刘计算出三元塔的高度.(小刘的身高忽略不计,结果精确到1米)8.如图,某建筑物BC的楼顶上有一避雷针AB,在距此建筑物12米的D处安置一高度为1.5米的测倾器DE,测得避雷针顶端的仰角为60°.又知建筑物共有六层,每层层高为3米.求避雷针AB的长度.(结果精确到0.1米)(参考数据:≈1.41,≈1.73)9.课外实践活动中,数学老师带领学生测量学校旗杆的高度.如图,在A处用测角仪(离地高度为1.5米)测得旗杆顶端的仰角为15°,朝旗杆方向前进23米到B处,再次测得旗杆顶端的仰角为30°,求旗杆EG的高度.10.为打击索马里海盗,保护各国商船的顺利通行,我海军某部奉命前往该海域执行护航任务.某天我护航舰正在某小岛A北偏西45°并距该岛20海里的B处待命.位于该岛正西方向C处的某外国商船遭到海盗袭击,船长发现在其北偏东60°的方向有我军护航舰(如图所示),便发出紧急求救信号.我护航舰接警后,立即沿BC航线以每小时60海里的速度前去救援.问我护航舰需多少分钟可以到达该商船所在的位置C处?(结果精确到个位.参考数据:≈1.4,≈1.7)11.如图所示,A、B两城市相距100km,现计划在这两座城市间修建一条高速公路(即线段AB),经测量,森林保护中心P在A城市的北偏东30°和B城市的北偏西45°的方向上,已知森林保护区的范围在以P点为圆心,50km为半径的圆形区域内,请问计划修建的这条高速公路会不会穿越保护区,为什么?(参考数据:≈1.732,≈1.414)参考答案:当堂检测1.【分析】根据三角函数分别求AD,BD的长,从而得到CD的长.再利用勾股定理求AC的长即可.【解答】解:AD=AB•sin60°=50;BD=AB•cos60°=50,∴CD=150.∴AC==100.故选D.2.【分析】根据已知利用已知角的余弦函数表示即可.【解答】解:在直角△BDE中,cosD=,∴DE=BD•cosD=500cos55°.故选B.3.【分析】根据已知,利用已知角的正切函数求解即可.【解答】解:因为AC=15,∠ACB=50°,在直角△ABC中tan50°=,所以AB=15•tan50°.故选B.4.【分析】过点B作BN⊥AM于点N,由已知可求得BN的长;再根据三角函数求BM的长.【解答】解:由已知得,AB=×28=14海里,∠A=30°,∠ABM=105°.过点B作BN⊥AM于点N.∵在直角△ABN中,∠BAN=30°∴BN=AB=7海里.在直角△BNM中,∠MBN=45°,则直角△BNM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即BN=MN=7海里,∴BM===7海里.故选A.5.【分析】如图设A关于x轴的对称点A'坐标是(0,﹣1),作DB∥A'A,A'D∥OC,交DB于D,在Rt△A'BD中,利用勾股定理即可求出A'B,也就求出了从A点到B点经过的路线长.【解答】解:A关于x轴的对称点A'坐标是(0,﹣1)连接A′B,交x轴于点C,作DB∥A'A,A'D∥OC,交DB于D,故光线从点A到点B所经过的路程A'B===5.家庭作业1.【分析】求地毯的长度实际是求AC与BC的长度和,利用勾股定理及相应的三角函数求得相应的线段长即可.【解答】解:根据题意,Rt△ABC中,∠BAC=30°.∴BC=AB÷2=4÷2=2,AC==2,∴AC+BC=2+2,即地毯的长度应为(2+2)米.2.【分析】利用所给角的正弦函数求两次的高度,相减即可.【解答】解:由题意知:平滑前梯高为4•sin45°=4•=.平滑后高为4•sin60°=4•=.∴升高了2()m.故答案为:2()3.【分析】在Rt△ABE中,根据tan∠BAE的值,可得到BE、AE的比例关系,进而由勾股定理求得BE、AE的长,由此得解.【解答】解:因为tan∠BAE=,设BE=12x,则AE=5x;在Rt△ABE中,由勾股定理知:AB2=BE2+AE2,即:132=(12x)2+(5x)2,169=169x2,解得:x=1或﹣1(负值舍去);所以BE=12x=12(米).故答案为:12.4.【分析】解此题时需两次用到三角函数,即求出ED和CE后相加即可.【解答】解:过B作BF⊥AD于F,BE⊥CD于E,如图,∵在山顶C处观测到景点B的俯角为45°,∴△BEC为等腰直角三角形,而BC=200m,∴CE=BC=100m;∵∠A=30°,AB=600m,∴BF=AB=300m,∴CD=CE+ED=(100+300)m.故答案为:100+300.5.【分析】过谷底构造相应的直角三角形,利用坡比定义表示山谷宽求解.【解答】解:设A、A′到谷底的水平距离为AC=m,A′C=n.∴m+n=15.根据题意知,OB∥CD∥O′B′.∵OA=1,OB=3,O′A′=0.5,O′B′=3.∴==3,==6.∴(+)×h=15.解得h=30(m).6.【分析】由题意得,地毯的总长度至少为(AC+BC).BC为已知,只需要借助于坡角的正弦值求出斜边长即可.【解答】解:在Rt△ABC中,∠A=30°,BC=2,∠C=90°.∵tanA=,∴=2.∴AC+BC=2+2≈2×1.73+2=5.46≈5.5(m).即地毯的长度至少需5.5m.7.【分析】首先根据题意分析图形;本题涉及到两个直角三角形Rt△AOC与Rt△BOC,分别求解可得AO与BO的值,再利用AB=AO﹣BO=35,进而可求出答案.【解答】解:已知在Rt△AOC中,OA=.在Rt△BOC中,OB=.∵AB=OA﹣OB,∴OC×(﹣)=35.∴OC=≈34(米).答:三元塔的高度约是34米.8.【分析】首先分析图形:根据题意构造直角三角形△AEF;解其可得AF的长,再求出AC的长度,进而借助AC=AF+FC可解即可求出答案.【解答】解:过点E作EF⊥AC交AC于点F,则∠AFE=90°,四边形FCDE是矩形,EF=CD=12,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