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下语文教案教案_第1页
六下语文教案教案_第2页
六下语文教案教案_第3页
六下语文教案教案_第4页
六下语文教案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单元主题人生感悟课题1、文言文两则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根据课后注释读通全文,了解故事内容。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能力目标理解重点词句,领悟文中所讲的道理。情感目标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激发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教学重难点重点1.根据课后注释联系上下文,了解故事内容。2.能从课文中体会到学习必须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学习孔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难点理解重点词句,领悟文中所讲的道理。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二、出示学习目标1.根据课后注释读通全文,了解故事内容。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理解重点词句,体会文中所讲的道理。三、自学指导(一)学生自由读文,要求:读得有声有色,流畅自如。1.读一读。2.测一测:学生多种形式朗读课文,师生及时评价。四、出示自学指导(二)对照文后注释,自己尝试弄懂每句话的意思,理解故事的内容。1.学生自学。2.测一测:学生对照注释,讲解自己对文中语句的理解。3.全班交流故事内容。五、出示自学指导(三)再读课文,思考:⑴谁学下棋?谁是老师?⑵(这两个人)怎么学下棋?⑶学得结果怎么样?是什么原因造成的?1.读一读,想一想。2.说一说:全班交流。六、议一议:学弈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你能联系实际说一说吗?七、复述故事,背诵课文。1.同桌互相讲故事2.指导学生背诵课文。八、练一练1、形近字组词。弈()俱()援()盂()奕()惧()缓()孟()2、按要求写四字词语。意思与“专心致志”相近的四字词语:()()()3、选字填空。诲悔(1)我会牢记老师的教()的。(2)对以前的事,他感到很后()。至致(3)他离开后()今还没有来信。(4)由于他粗心大意,()使公司损失一百万。4、解释带点字的意思,并翻译句子。(1)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为是其智弗若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回答下面的问题。(1)写出“之”在句子中的意思。①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②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2)课文记叙了两个人跟弈秋学下围棋,一个________________,一个__________,告诉我们__________。九、课堂总结:板书设计:学奕谁学:一人一人怎样学:专心致志三心二意结果:成功失败启示:学习要专心致志,不能三心二意。二次备课第二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二、出示学习目标1.根据课后注释疏通全文,了解故事内容。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理解重点词句,领悟文中所讲的道理。三、出示自学指导(一)自由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通顺,读流利。1.读一读:学生自由读文。2.测一测:学生多种形式朗读课文,师生及时评价。四、出示自学指导(二)再读课文,对照文后注释,弄懂词句,理解故事的内容。1.学生自学。2.同桌互相解疑释惑,合作学习,弄明白每句话的意思。3.测一测:全班交流。五、出示自学指导(三)细读课文,思考:⑴两小儿为什么争辩?⑵他们各自的观点是什么?依据是什么?⑶他们辩论的结果是什么?⑷对两小儿所持观点,你同意哪一种?为什么?1.读一读,想一想。2.测一测:交流汇报。六、议一议:学了这个有趣的故事,你喜欢故事中的哪个人物?为什么?1、两小儿聪明可爱,善于动脑,对自己不懂的问题大胆质疑,勇于争辩。2、孔子谦虚谨慎、实事求是,尽管学识渊博,可是仍然“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引导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七、复述故事,熟读成诵。1、分角色朗读课文。2、背诵课文。八、练一练1、解释带点字的意思,并翻译句子。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孰为汝多知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我会说:我喜欢《两小儿辩日》一文中的,因为他。九、课堂总结:板书设计:两小儿辩日一儿另一儿日始出近(大)远(凉)及日中远(小)近(热)孔子不能决也。启示: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孔子)聪明机智善于观察(两小儿)二次备课课题2匆匆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识记生字词,积累语言。能力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感受课文的语言的优美,领悟作者的表达方式。情感目标懂得时间宝贵,树立珍惜时间的意识。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课文的语言的优美,领悟作者的表达方式。积累语言。难点通过抓住重点句子,联系自己生活实际理解课文内容。感悟时光匆匆,要珍惜时间,不能碌碌无为。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二、出示学习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了解课文大意,理清课文脉络。3.学会本课生字生词,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三、出示自学指导(一)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1.读一读:学生自由朗读课文。2.测一测:(1)检查读课文情况:分段抽读课文。(2)我会读:头涔涔泪潸潸徘徊蒸融挪移赤裸裸伶伶俐俐(3)引导理解词语的含义。四、出示自学指导(二)默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思考:初读课文,你读懂些什么?有什么感受?1.学生自学。2.议一议。五、练一练1、仿照例子写词语。(1)例:赤裸裸()()()(2)例:匆匆忙忙()()()2、选词填空。爱护爱惜(1)他从小就养成了()书籍的习惯。(2)粮食是宝中宝,人人都要()。维持保持(3)解放前,爷爷起早贪黑地干活,可还是()不了一家人的生活。(4)老红军战士始终()着艰苦朴素的优良作风。3、反义词填空。聪明()空虚()伶俐()六、课堂总结:二次备课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二、出示学习目标1、通过抓住重点句子,联系自己生活实际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2、入情入境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积累语言。3、感受课文的语言美,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三、出示自学指导(一)默读课文2、3自然段,读一读,想一想:作者面对自己无意间溜走的“八千多个日子”心里有什么感受呢?作者是如何具体地描述出它的匆匆脚步的呢?1.读一读,想一想。2.议一议:学生交流,品读重点句子。出示句子: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1)读这个句子,你能感受到什么?(2)谁还喜欢这个句子,把你的理解读出来。并说说你为什么喜欢这个句子呢?(3)引导学生体会惋惜之情的重点句子: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没有声音,没有影子,为何“头涔涔”?为何“泪潸潸”?(4)这个句子写得多好,作者用一个比喻,形象地写出了自己八千多个日子无声无息地消失了,老师也喜欢这个句子,让我们一起再读读,好吗?2、时间这个精灵它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作者是如何具体地描述出它的匆匆脚步的呢?3、(指名交流)时间的脚步你们感受到了吗?谁来说说。4、随着学生的交流。课件相机出示第三自然段。出示句子: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1)读句子,说说作者是怎样具体描述日子去来匆匆的?(2)联系自己的实际说说“日子”是怎样在自己毫不注意时消逝的?(3)有感情地读这段话,特别对“挪、移、跨、飞、闪”的重点词语的朗读,体会作者对时光的留恋和光阴消逝时的伤感。5、是啊,作者运用了大量的排比句,通过生活中具体的小事:吃饭、洗手、睡觉、沉默时,赋予时间以生命,以细腻而独特的笔触,形象地表达出时间是怎样一点一滴在不知不觉中从我们身边流逝的。能不能结合自己的实际,说一说你的时间都在什么时候,从哪里溜走的?

6、课件展示画面:聊天场景、看电视画面、玩耍情境……然后出示句式,学生仿写,交流。出示:聊天时----(

),看电视时----(

),玩耍时----(

);……写得多好啊!这么美的语言让我们再次去品味一下吧。请大家再练习有感情地读一读,碰到自己特别喜欢的句子时就多读读。(生自练读,师巡视辅导)7、作者没有一句话直接告诉我们应该珍惜时间,但我们仿佛从每一句话中又都感受到了。这就是作者在写法上的独到之处吧。再读这段话,体会作者写法的巧妙。8、是啊,日子就是这样匆匆,它会从你手中“溜去”,它也会在你不经意间“过去”,它还能“跨”能“飞”,作者除了运用了排比、拟人的手法,还巧妙地运用大量的叠词,如“匆匆”“默默”“斜斜”“茫茫然”“轻轻悄悄”“伶伶俐俐”,读起来令人感到格外的轻巧,婉转,越读越爱读。你们还想读吗?(好)那我们配上音乐,一起来把第三自然段读一读。读出你的理解,读出你的感受。四、出示自学指导(二)自由读第4自然段。思考:作者面对如此匆匆而逝而又了无痕迹的日子觉醒了么?他心里在想些什么呢?你从哪儿看出来的?在这段话中你还读明白了什么?1、学生自读思考。2、议一议,全班交流。(1)“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2)“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的回去吧?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3、师:作者再次用轻烟,薄雾的比喻,让我们感受到作者一种淡淡的郁闷和伤感。深深地感受到了作者在时光面前的困惑、难过,无奈与最后在时光不复返中的觉醒。除了刚才我们体会的句子以外,这篇文章还有许多的妙处呢?我们再来朗读,再仔细品味一下作者对匆匆而逝的时光而发出的感叹!指导朗读,感受作者内心的自责、茫然、后悔和伤感。4、面对时光的匆匆,作者心情怎样呢?文中哪一个词可以准确地表达他的感受?(叹息)引导:我们想象一下一代散文大师朱自清先生会发出怎样的叹息呢?他在叹息的时候会有什么样的表情,动作?你可以用声音、动作,甚至眼神来演绎这个词吗?5、作者一声长长的叹息穿越时空,幽幽地回响在我们的耳际。朱自清先生叹岁月匆匆,叹时光无情,悔平生无为。请大家再读一读:课件出示语段:“在逃去如飞的日子里,……又剩些什么呢?”6、课件出示:微风吹轻烟,初阳蒸薄雾图景,问日子除了“如轻烟”、“如薄雾”还像什么?你能说出更美的句子吗?(仿写)7、学生自由朗读,并试着背诵。五、拓展阅读,升华情感。1、指导学生扩展阅读梁实秋的《时间即生命》。2、议一议:读了这两篇文章,你想到了些什么?你想说些什么?3、在交流中我们随着朱自清先生感受了时光的匆匆。关于珍惜时间,历来就有不少的名言佳句,请听《明日歌》。4、我们学了这篇散文后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你对以后的日子有新的认识和打算吗?5、同学们,时光匆匆而逝,过去的已经过去了,未来的时日,我们该如何珍惜呢?让我们来感悟一下吧,课件出示: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该这样度过:当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人应当赶紧地,充分地生活,因为意外的疾病或悲惨的事故随时都可以突然结束他的生命。──选自保尔?柯察金《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六、练一练1、照样子写句子。(1)例: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_____________的时候,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时候,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例: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____________,有_____________的时候;_____________,有________的时候;_____________,有_____________的时候。2、读下面的句子,体会作者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写下来。(1)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从这个句子,能体会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作者把自己的日子比作___________,把时间比作。七、作业1、推荐学生阅读:《荷塘月色》、《背影》……2、以“日子”为主题,写一篇文章,记录下你或你身边人的日子,再谈谈你对此的看法和感受。八、课堂总结:板书设计:2、匆匆一去不返匆匆无影无踪珍惜时间、力求上进来去匆匆二次备课课题名称3桃花心木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抄写对自己有启发的语句。能力目标通过对含义深刻语句的理解,体会种树人的用心,理解作者从中领悟的道理,能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的看法,从而感受育人、做人的真谛。情感目标感受育人、做人的真谛。教学重难点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重点句段,联系生活实际,领悟文章蕴含的道理。难点抓住重点句段,联系生活实际,领悟文章蕴含的道理。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二、出示学习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了解课文大意,理清课文脉络。3.学会本课生字生词,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三、出示自学指导(一)自由朗读课文,要求:(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画出不理解的词语,联系上下文或借助工具书理解。1.读一读。2.测一测。(1)检查读课文情况:分段抽读课文。(2)我会读词语。插秧、枯萎、锻炼、汲水、一番话、勃勃生机、莫名其妙、语重心长学生交流对词语的理解。四、出示自学指导(二)再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1.想一想。2.说一说。练一练1、读拼音写汉字。chāyānɡkūwěiduànliàn()()()yōuyǎlúnfānbóbóshēnɡjī()()()2、形近字组词。秧()锻()番()勃()殃()缎()翻()脖()3、近义词填空。偶尔()依赖()特别()模仿()六、课堂总结二次备课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二、出示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2.抓住重点句段,联系生活实际,领悟文章蕴含的道理。3.体会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三、出示自学指导(一)默读课文,思考:种树人是怎样种树的呢?他这样做能使仅及膝盖的小树苗长成参天大树吗?1.读一读,想一想。2.议一议学生汇报交流,种树人的做法:⑴浇树间隔的时间没有规律,浇水的多少没有规律――“树苗种下以后,他常来浇水。奇怪的是,他来得并没有规律,有时三天,有时五天,有时十几天才来一次;浇水的量也不一定,有时浇得多,有时浇的少。”⑵浇树的时间没有规律――“种苗人偶尔会来家里喝茶,他有时早上来,有时下午来,时间也不一定。”⑶来的时候总会带补种的树苗,他好像事先就知道有树苗枯萎了――“桃花心木苗有时莫名其妙地枯萎了。所以,他来的时候总会带几株树苗来补种。”3.指导学生用疑惑的语气朗读种树人奇怪的举动。四、出示自学指导(二)自由读课文12—14自然段,思考:种树人为什么要这样做?划出种树人说的两段话,想一想他的话语中蕴含着怎样的哲理。读一读,想一想。议一议,学生交流讨论。⑴树木生长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像种青菜和种稻子,人们可以一直给它按时定量浇水,直到它们收获;在树木漫长的成长过程中,人们不可能一直按时定量给它浇水,因此,树木只有自己学会在土地了寻找水源,适应不确定的环境,才有可能长大成才。⑵种树人没有任何规律的给桃花心木的树苗浇水,是在模仿老天下雨,给树木创设“不确定”的生存环境。树木只有适应了这种“不确定”的生存环境,学会了在不确定中找到水源,拼命扎根,才会长成百年的大树。⑶如果有规律的给树苗浇水,树苗就会养成依赖的心,根就会浮在地表上,无法深入地下,一旦停止浇水,枯萎的就会很多。幸存下来的,也无大抵御狂风暴雨的侵袭。3.指导朗读种树人说的两段话,读出“语重心长”,在读中感受领悟种树人话语中蕴含的哲理。4.“我”听了种树人的一番话,为什么非常感动?引导学生理解体会课文第14自然段的重点句子:“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就会学会把很少的养分转化为巨大的能量,努力生长。”理解要点如下:⑴树木的“不确定”,是指老天下雨是算不准的;人的“不确定”,是指生活变化无常,可能遇到困难或遭遇不幸。联系课文和生活上的例子说一说。⑵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够经受生活的考验,锻炼自主的精神,努力成长。⑶逆向思考:在确定中生活的人,则会养成依赖的心。5.议一议:“种树的人不再来了,桃花心木也不会枯萎了。”桃花心木为什么不会枯萎了?(桃花心木学会了自己寻找水源、适应环境,自主的生长,这证实了种树人说得话是正确的)6.小结:种树人不定时,不定量地浇水,目的就在于模仿自然规律,他善于创造自然的成长环境。让树苗在不确定中汲水成长,这样树苗自己就能够学会适应自然,并战胜自然,最终寻找到适合自己存活的办法。人和树是一样的,生活在艰苦环境中的人更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从而学会生存和发展的本领。我希望同学们都能像课文中的桃花心木一样,能够经得起生活的磨练,最后长成参天大树,长成栋梁之材。五、拓展延伸,想象说话1.种树人与“我”的对话被一棵棵桃花心木苗听得清清楚楚。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它们会想些什么呢?会对种树人说些什么?请联系上下文,想一想,如果我是一棵(),我会想:()引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想象如果我是一棵(茁壮成长的桃花心木苗),我会想……如果我是一棵(即将枯萎的桃花心木苗),我会想……⑶如果我是一棵(已经枯萎的桃花心木苗),我会想……六、再读课文,体会写法作者林清玄是怎样写出这样文辞隽永、耐人寻味的好文章的呢?1.善于观察、善于思考:本文是围绕“三到”来写的。一是“看到”――引发思考(产生疑问);二是“听到”――找到答案(种树人言);三是“想到”――明白道理(由树及人)2.借物喻人:作者由种树想到育人,借种桃花心木来说明一个做人的道理。七、练一练摘抄课文中对你有启发的语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读句子,回答问题。(1)奇怪的是,他来得并没有规律,有时隔三天,有时隔五天,有时十几天才来一次;浇水的量也不一定,有时浇得多,有时浇得少。这句话写种树人的奇怪做法,有两点奇怪: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句子中“不确定”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八、课堂总结板书设计:3、桃花心木树苗人浇水——无规律不确定中生活会找水源生活考验拼命扎根种树育人锻炼自主长成大树努力成长二次备课课题4*顶碗少年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认识本课生字,理解生字新词。2.学习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相结合的写作方法。能力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体会文章蕴含的哲理,懂得不论遇到多少艰难曲折也不要退缩,只要坚持下去就能获得成功的道理。情感目标通过自主阅读,能把懂得“失败乃成功之母”的人生哲理。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蕴含的哲理。难点体会文章蕴含的哲理。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二、出示学习目标1.认识本课生字,理解生字新词。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蕴含的哲理。三、自学指导(一)自由朗读课文,要求: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画出不理解的词语,联系上下文或借助工具书理解。1.读一读,学生自由读文。2.测一测。(1)检查读课文情况:分段抽读课文。(2)我会读生字新词。萦绕歉疚肩胛一摞碗不知所措(3)我会解释词语。学生交流对词语的理解。四、自学指导(二)自由朗读课文,思考:作者看了一场怎样的杂技表演?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自学提示:抓住“少年、观众、碗”具体描写去体会。)1.学生自学2.读一读,想一想。

3.议一议:全班交流。作者看到的是一场惊心动魄、难度很大的杂技表演。第一次表演:(1)“在轻松幽雅的乐曲声里,只见他头顶着高高的一摞金边红花白瓷碗,柔软而又自然地舒展着肢体,做出各种各样令人惊羡的动作,忽而卧倒,忽而跃起„„”①你体会到什么?(少年表演的柔美动作,技艺高超。)②指导朗读。(2)“在一个大幅度转身的刹那间,那一大摞碗突然从他头上掉了下来!”这时,观众的反应怎样?少年呢?(观众惊呆,少年没有慌乱)(3)“台上并没有慌乱。顶碗的少年歉疚地微笑着,不失风度地向观众鞠了一躬。”①从“微笑”、“不失风度”可以看出什么?(板书:镇定、充满信心)②引导学生想象:这时少年心里会想些什么呢?③指导朗读(4)教师小结:顶碗少年虽然技艺高超,但意外还是发生了,这的确是一场难度很大的杂技表演啊!第二次表演:(5)“少年很沉着,不慌不忙地重复着刚才的动作,依然是那么轻松优美,紧张不安的观众又陶醉在他的表演之中。”“少年急忙摆动脑袋保持平衡,可是来不及了。”

(6)“台上,顶碗少年呆呆地站着,脸上全是汗珠,他有些不知所措了。”

从“呆呆地”、“汗珠”、“不知所措”可以看出少年怎样?(板书:沮丧、信心顿失)(7)“观众们屏住气,目不转睛地盯着他头上的碗„„眼看身体已经转过来了,几个性急的外国观众忍不住拍响了巴掌。”“场子里一片喧哗。”“观众中有人在大声地喊:‘行了,不要再来了,演下一个节目吧!’好多人附和着喊起来。”①观众在场的反应让你体会到什么?(少年的杂技表演惊心动魄)

②引导学生想象:少年第二次表演又失败了,“场子里一片喧哗。”人们在喧哗什么?当时的少年会想些什么?(8)小结:少年两次表演都失败了,这真是一场惊心动魄、难度极大的杂技表演啊!再次失败的少年会被吓倒吗?

2、作者看到的是一场体现老者对少年的宽容和关爱的杂技表演。第三次表演:(1)“一位矮小结实的白发老者从后台走到灯光下,他的手里,依然是一摞金边红花白瓷碗。他走到少年面前,脸上微笑着,并无责怪的神色。他把手中的碗交给少年,然后抚摩着少年的肩胛轻轻摇了一下,嘴里低声说了一句什么。”①从老者的神态和动作中可以体会到什么?(着重抓住“微笑”、“抚摩”、“摇了”、“说了”等词语体会老者对少年的鼓励和关爱)

②引导学生想象:老者可能对顶碗少年低声说了什么?(2)小结:这一次少年终于成功了,正是有了老者的宽容和鼓励,才有少年最后的成功!请大家带着敬佩的感情朗读描写老者的片段。(板书:镇定、充满信心)

3、学生可能会有其它答案,让他们自由谈。

4、品读描写少年的语句,体会少年内心活动的变化过程。五、引发深思作者在文章末尾这样写道:“当我迷惘、消沉,觉得前途渺茫的时候,那一叠金边红花白瓷碗坠地时的碎裂声,便会突然在我耳畔响起。”同学们,当你的学习成绩下降时,当你在未来的生活中,陷入困境时,你降如何面对呢?六、练一练1、在带点字正确的读音下面画横线。附和(héhè)结实(jiējié)沉着(zhezhuó)喝彩(hèhē)2、改正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目不转精()不知所错()惊心动破()坐无虚席()3、把句子换成另一种说法,句意不变。他把手中的碗交给少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句段集锦】少年头两次表演失败后表现如何?请找出有关的语句,抄写下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七、课堂总结板书设计:4*顶碗少年镇定、充满信心沮丧、信心顿失镇定、充满信心(失败)(再失败)(成功)失败乃成功之母二次备课课题5*手指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认识本课生字,理解生字新词。能力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2.理解课文主要内容,了解五个手指的各自特点,体会到任何事物都各有所长,各有所短的道理。情感目标学习作者留心生活、善于观察、勤于思考,从司空见惯的事物中得到启示的习惯。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课文主要内容,了解五个手指的各自特点,体会到任何事物都各有所长,各有所短的道理。难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到任何事物都各有所长,各有所短的道理。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二、出示学习目标1.认识本课生字,理解生字新词。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3.理解课文主要内容,了解五个手指的各自特点,体会到任何事物都各有所长,各有所短的道理。三、自学指导(一)自由朗读课文,要求: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画出不理解的词语,联系上下文或借助工具书理解。1.读一读,学生自由读文。2.测一测。(1)我会读生字新词。瘙痒窈窕秽物纽扣渺小鼻涕爱憎养尊处优(2)我会解释词语。学生交流对词语的理解。(3)检查读课文情况:分段抽读课文。(4)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完成填空:课文先总写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然后分别具体写(),最后总结写()。(5)请学生根据填空的内容,给课文分段,在此基础上体会本文的写作顺序和方法。四、自学指导(二)自由朗读课文,思考:五根手指各有什么特点?勾画相关语句。1.学生自学2.读一读,想一想。

3.议一议:引导学生抓住文中的重点语句,联系生活实际,理解体会五根手指各自不同的特点。⑴大拇指:短处:姿态不美――身体矮而胖,头大而肥,构造简单,只有一个关节;长处:最肯吃苦。⑵食指:短处:姿态不如其他三指窈窕,都是直直落落的强硬的曲线;长处:工作不如大拇指吃力,却比大拇指复杂、机敏。⑶中指:短处:养尊处优,做事名义上参加,实际并不出力;长处:地位最优,身体最高、相貌最堂皇,左右有屏障,曲线优美。⑷无名指和小指:短处:能力薄弱是其他手指的附庸;长处:体态秀丽,样子可爱,在丝竹管弦、舞蹈上能力强,有用武之地。4.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根据手指不同的特点,读出不同的语气和感受。五、品读课文,体会写法1.朗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思考:作者通过描写五根手指各自不同的特点,想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2.你觉得作者喜欢哪根手指?本文的描写果真“却无爱憎在其中”吗?3.你愿意做哪根手指呢?为什么?六、练一练1、照样子写词语。随时随地直直落落2、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平静的()()的月光刻苦地()()地款待3、指出下列各句是联想句还是拟人句。(1)小虫子在田野里唱歌。()(2)桂林的山真险啊,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倒下去。()(3)我仿佛看见了一条光明大路,这条路通向遥远的陕北。()(4)蜻蜓飞过来,告诉我清早飞行的快乐。()【句段集锦】五根手指的姿态各是怎样的?把有关的语句摘抄下来。拇指: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指:七、课堂总结板书设计:5手指

各有所长

各有所短

团结就是力量二次备课课题学习目标1.围绕“难忘的‘第一次’”这一话题进行口语交际。2.根据习作提示,从三个内容中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进行习作。教学重难点重点1.围绕“难忘的‘第一次’”这一话题进行口语交际。2.根据习作提示,从三个内容中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进行习作。难点交流、习作时能抓住重点,内容要真实,叙事要具体,表达要有条理。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一、激趣导入围绕“难忘的‘第一次’”这一话题进行口语交际,交流时能抓住重点,内容要真实,叙事要具体,表达要有条理,语气、语调要适当;听他人说话时要认真耐心、尊重对方,敢于提出自己的意见或建议。认真阅读课本18页口语交际内容,回忆自己经历过的“第一次”,想一想:在这么多的“第一次”中,你印象最深刻的“第一次”是哪一个呢?为什么这个“第一次”你忘不了呢?1.学生自读思考。2.学生选择自己印象最深刻的“第一次”进行口语交际。⑴明确说话要求①交流时要说清楚“第一次”的经过。②要说出自己当时的真实感受或得到的启示。③也可以说说现在对当时“第一次”的看法。生独立思考,自主准备。3.集体交流,取长补短(1)小组交流:组内的同学依次讲述自己的“第一次”,每个组员讲完后,其他组员及时评价,可以质疑,也可以提出自己的意见或建议。(2)各组选派一、两个同学在全班交流,每交流完一个,师生及时评议、质疑。教师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交际习惯。四、拓展延伸,课外交际1.课后,与其他同学或者你的伙伴交流自己的“第一次”。2.放学回家,把自己印象深刻的“第一次”(可以是自己说的,也可以是同学、伙伴说的)讲给父母听,也可以请他们讲讲自己最难忘的“第一次”。五、课堂总结二次备课第二课时习作指导一、导入新课根据习作提示,从三个内容中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进行习作,能围绕所选内容的写作要点分段表达,内容要具体,感情要真实。认真读18—19页“习作”的部分,想想本次习作的内容和要求是什么?把相关的句子用“——”划出来。读一读,想一想。说一说:全班交流。(1)可以记写自己“难忘的‘第一次’”,要写清楚经过和启示。(2)可以学习《手指》一文的写法,选择生活中的一个使你有所感触的事物,要写清楚事物的特点和从中得到的启示。(3)可以描写一幅漫画的内容(可以是书上的这幅,也可以是自己带来的),要写清楚图意和自己的想法。二、自选内容,分组交流1.学生各自选择自己习作的内容,思考写什么,怎么写?2.根据所选择的习作内容把学生分组,组内交流习作内容,其他组员及时质疑评价,提出意见或建议。三、全班交流,拓宽思路1.每一个内容选择2.3名学生在全班进行交流,要求尽可能把内容说具体。2.师生评议:⑴是否按照具体的要求抓住了重点。⑵表述是否具体、流畅。⑶启发或感悟是否真实。四、再次明确习作要求,学生习作1.再次明确写作每一个内容的具体要求。2.写作内容要具体,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3.学生各自习作。4.修改草稿。自己或同学互相修改写作草稿。5.誊写习作,努力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五、课堂总结二次备课第三课时回顾·拓展一习目标:1.交流对学过的课文的理解和感受,说说自己的见解是怎样获得的,是如何加深的;也可以交流学习了本组课文,在写作表达方面有哪些收获。2.熟读并背诵名言,养成积累的习惯。3.读懂成语故事《邯郸学步》,理解成语的寓意。导入二、自学指导(一)认真读“交流平台”的内容,思考完成一下学习任务:(1)结合《桃花心木》,理解如何才能读懂课文,形成自己的独特见解。(2)找一找本组课文或以前学过的课文,与同学交流对学过的某篇课文的理解和感受,说说自己的见解是怎么获得的,是如何加深的。1、学生自读思考。2、全班交流。三、自学指导(二)读熟“日积月累”中的6句名言,想一想这些名言的意思。1、学生自读思考。2、各种形式检查熟读情况。3、小组内互相说说这些名言的意思。4、全班交流,对这6句名言含义的理解;理解不清楚的地方,教师及时讲解。5、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背诵名言。6、当堂检查背诵情况7、拓展。你还知道哪些文言文中名言警句。三、自学指导(三)读“邯郸学步”这个成语故事,想一想:故事这个故事讲了什么内容?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1、读一读,想一想。2、说一说:全班交流这个故事所阐述的道理。3、议一议:想生活,谈谈现实生活、学习中有没有邯郸学步的人和事。4、拓展阅读,推荐《东施效颦》和《蜥蜴失策》两篇文章。四、课堂总结二次备课第一单元练习题一、读拼音,写词语。(4分)

nuó

wěi

yōu

kǎo

yàn

kuáng

fēng

bào

zhuān

xīn

zhì

zhì

二、词语练习。(7分)

①比一比,再组词。(4分)那()

段(

淮(

诽(

)挪(

锻(

雅(

徘(

)哪(

缎(

堆()

排(

②写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3分)

偶尔←→(

萦绕←→(

机敏←→(

优美←→(

幽雅←→(

冲撞←→(

三、每个人都有一双手,但成语中的“手”你又知道多少,请写出不同意思的关于手的成语。

(7分)

①形容敏捷→(

②形容聪颖→(

③形容高兴→(

④形容勤奋→(

⑤形容凶狠→(

⑥形容顺利→(

⑦形容卑鄙→(

⑧形容高明→(

⑨形容利索→(

⑩形容惊慌→(

11形容冷漠→(

12形容专横→(

13形容无能→(

14形容亲密→(

四、解释句中带点字的意思。(8分)

①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

使___________

诲___________

之___________

②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俱___________

弗若___________

③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以___________

去___________

日中___________

④孰为汝多知乎?

孰___________

知___________

五、写出下面句子的修辞手法。(4分)

①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了。

)②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

③但是,懒人怎么知道有几棵树会枯萎呢?

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六、用恰当的关联词把下面两句话连成三种不同的句子。(6分)

A.下一番苦功。

B.能练出一笔好字。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句子练习。(14分)

①用修改符号修改病句。(6分)

(1)麦子成熟了,真是丰收在望啊。

(2)昨天我们十分有趣的看了一本寓言故事书。

(3)我们正在观看优美的漂亮的舞蹈。

②缩句。(4分)

(1)正在做饭的妈妈派女儿王英去家乐超市买奇峰牌酱油。

(2)只见他头上顶着高高的一摞金边红花白瓷碗。

③换说法,不改变原意。(4分)

蝴蝶怎么是飞鸟呢?

(1)否定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设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按原文填空,完成练习。(8分)

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___________;吃饭的时候,日子从___________;默默时,便从___________。我觉察他___________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___________,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___________,从___________。

上文是我国现代著名作家___________的一篇散文。该文记叙了___________,说明___________。从中我们可以悟出___________。

九、阅读短文,完成练习。(12分)

巴尔扎克的时间表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聪明的,请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读过朱自清散文《匆匆》的人,大都有一种怅然若失的感受。是啊,岁月的脚步是那么匆忙,毫不顾惜你的感慨和嗟叹。正因如此,那些有进取心、有紧迫感的人们,总是把时间抓得死死的,一时一刻也不敢懈怠。让我们来看一看法国作家巴尔扎克的时间表吧:

8:00~17:00除早午餐外,校对修改作品清样。

17:00~20:00晚餐之后外出办理出版事务,或走访一位贵夫人,或进古玩店过把瘾——寻觅一件珍贵的摆设或一幅古画。

20:00就寝。

00:00~8:00写作,夜半准时起床,一直写到天亮。

这位每天只睡4小时、身高不足1.6米的文学巨匠,摒弃了巴黎的繁华和喧嚣,一个人静夜独坐,手握鹅毛笔管,蘸着心血和灵感,写了96部小说,演绎了一部《人间喜剧》。热爱生活、勤奋惜时的巴尔扎克只活了51岁,他的作品却使他流芳百世。

当一个人感受到生活中有一种力量驱使他翱翔时,他是决不会爬行的。嘀嗒,嘀嗒,在时钟冷漠单调的声音里,你感受到一种驱使自己的力量了吗?那么你是飞翔呢,还是爬行?

1.请用恰当的关联词语改写“热爱生活、勤奋惜时的巴尔扎克只活了51岁,他的作品却使他流芳百世。”这句话。

2.你认为文章哪个自然段是对全文的总结和升华?

3.文章结尾说:当一个人感受到生活中有一种力量驱使他翱翔时,他是决不会爬行的。

(1)用最简练的话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2)你认为驱使巴尔扎克翱翔的力量是什么?

4.文章最后两句话都是_______句,用这样的句式结尾有什么好处呢?_________________。“飞翔”和“爬行”在文中应当是一对反义词,你认为它们分别代表了什么样的人生态度呢?

“飞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爬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题6北京的春节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学会本课的14个生字,正确读写和理解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春节的热闹、喜庆气氛。3.学习课文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法。能力目标正确理解词语的意思,能概括课文大意。情感目标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春节的热闹、喜庆气氛。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老北京风俗习惯,感受传统年文化的独特魅力。难点品味老舍的语言风格,学习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引情入境,乐学新知二、出示学习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学会本课生字词,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3.了解课文大意,理清文章脉络。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出示自学指导一自由朗读课文,要求:(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画出不理解的词语,联系上下文或借助工具书理解。2.学生根据要求学习。3.测一测。(1)检查读文情况:分段抽查读文。(及时纠正易错读音。)(2)认读生字新词。初旬寺院翡翠规矩蒜瓣蜜饯掺和预备娴熟分外彩排鞭炮榛子栗子杂拌儿逛庙会(3)检查词语理解的情况。(重点理解以下词语)腊八粥蜜饯掺和娴熟分外彩排间断杂拌儿万象更新万不得已截然不同截然不同四、整体感知1.出示自学指导(二)默读课文,想一想:北京的春节从整体上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北京的春节是从哪一天开始,到哪一天结束?老舍先生写到了哪些天的事情呢?2.画一画,学生根据要求自学。3.议一议。(1)按照老规矩,北京人是怎样过春节的?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引导学生结合阅读说出“热闹、忙乱、喜庆、团圆”等初步感受。)(2)课文在第一自然段开头写了“照北京的老规矩,春节差不多从腊月初旬就开始了”,在最后一段又写了“春节在正月十九结束了”。可见北京的春节时间特别长,有一个多月。(3)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概括:腊月→小年→除夕→初一→正月十五→正月十九(4)老舍先生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主要写了什么?(春节像一场大戏,在腊八粥的浓香中悄悄的拉开了序幕,请同学们速读浏览,按照年前、过年、结束的顺序找出相应的段落。)五、练一练1.听写生词,互批纠错。2.我能给下列句子填上恰当的关联词。

(1)北京的春节()排场,()分外热闹。

(2)()孩子们要放鞭炮,()要过春节了。

(3)()除夕之夜要守岁,()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人睡觉。

(4)小孩子们买各种花炮燃放,()不跑到街上去淘气,在家中照样能有声有光地玩耍。

(5)北京()城市,()它也跟着农民一齐过年,()过得分外热闹。

3.我能从课文中找出下面各类物品的名称,写下来。

春节食品:()()()()()

春节玩具:()()()()()

元宵彩灯:()()()()()六、课堂总结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二、出示学习目标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春节的热闹、喜庆气氛。3.学习课文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法。三、精读感悟,品赏悟情1.出示自学指导一:默读课文,想一想:选择春节中你印象最深的一个日子,反复读一读,能品出年的什么味道?(做简单批注)2.学生根据要求学习。3.议一议。(1)年的味道是爆竹的味道A.爆竹的声音,是春节特有的声音,文中都有哪些地方写到?(孩子们准备过年,第二件大事就是买爆竹;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天一擦黑,鞭炮就响起来;除夕鞭炮声日夜不绝;正月初一,门前堆着昨夜燃放的爆竹纸皮;正月初一元宵节,小孩子们买各种花炮燃放,在家有声有光地玩耍。)B.整个春节都弥漫着爆竹的味道、烟火的味道,过年的热闹、火爆气氛尽在其中,已经与传说中恐吓叫“年”的怪兽无关了。(2)年的味道是香甜的味道A.找读文中描写有关饮食的语句(腊八粥、腊八蒜;杂拦儿;二十三,把肉、鸡、鱼、青菜、年糕什么的都准备充足;除夕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在北京,家家过年时都吃饺子;正月十五,这一天,大家必须吃元宵啊。),说说体会(充足、丰盛)。B.人们一年辛苦劳动之后,对自己劳动所得的展示与享用,洋溢着幸福感与满足感。在香味四溢中,将年过得有滋有味。(3)年的味道是开心的味道A.正月初一逛庙会,元宵节的灯会。体会人们的轻闲、娱乐、高兴的心态。B.结合自己的实际,说说文中大人、小孩的快乐。(4)总结,在整个春节的系列活动中,虽然有些繁文缛节,但地道的民俗中所包括的五味杂陈,蕴涵着最丰富的传统,是耐得住咀嚼的味道。四、品读体味,感受民俗1.出示自学指导二: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春节中最热闹、喜庆的日子。(除夕和正月十五)2.学生根据要求学习。3.议一议。(1)认真读第七自然段,联系你过年时的感觉,说说怎样理解“除夕真热闹”。(是一种普天同庆的热闹--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男女老少都穿起新衣,门外贴好了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了各色的年画;是一种通宵达旦的热闹--家家灯火通宵,不许间断,鞭炮声日夜不绝。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都要守岁;是一种团团圆圆的热闹-在外边的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A.除夕夜可以说是春节中的高潮,在热闹、喜庆、团圆的气氛中,有多少人今夜无眠。试着用你的朗读来把它表现出来。B.配《恭喜》乐曲朗读,体现“除夕真热闹”。除夕过后,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元宵节到了。元宵节最主要的活动,当然是赏灯。如果说除夕是以家庭为单位的热闹,那么元宵节的灯会则是全民同庆的狂欢。(2)认真默读第11.12自然段,你能从哪些词句中感受到灯特别的多。A.灯的数量多:处处张灯结彩,整条大街像办喜事;有名的老铺子要挂出几百盏灯来。B.灯的种类多:“有的……有的……有的……有的……”…还有…)C.想象一下,如果你走进了老北京的元宵灯市,都会看到什么灯。(请学生结合已有经验,尽可能展开想像,如牛角灯、纱灯、玻璃灯、彩绘灯、走马灯、纸灯、冰灯等,来体会老北京处处张灯结彩,灯市如昼的热闹景象。)D.通过朗读,把灯的多和人的高兴表现出来。五、领悟表达特点1.出示自学指导三:快速浏览课文,从哪儿能体会到作者对年文化的热爱。2.学生根据要求学习。3.议一议。(1)(引导学生从具体语句中,感受老舍将自己的情感融于平易简约而又颇有些幽默的“口语化”语言之中,如“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色味双美,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几个饺子”“整条大街都像办喜事”“这的确是美好快乐的日子”“一眨眼,到了残灯末庙”等。)(2)作者是怎样使春节这一民俗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的?(一是按时间顺序来有条理地写春节,二是有详有略,对于春节中的高潮部分进行详细描写,而其他部分则简略介绍,使我们对通宵达旦的除夕和张灯结彩的元宵节,留下了非常深刻地的印象。)(3)对比写法阅读课后的《阅读链接》中两段关于春节习俗的描写,与课文的相关部分比较一下,看看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对你的习作有什么启发。(第一段落采用了反话的写法,淋漓尽致地写出了年的忙碌与热闹,将各种风俗习惯融于其中。第二段则以较浓的抒情色彩写出的喜庆与热闹的气氛。)六、练一练《北京的春节》作者是(),在表达顺序上是以()为顺序记叙的,表达方法上的特点是()。七、课堂总结板书设计:北京的春节—独特的民俗文化腊八-腊月二十三-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十五-正月十九热闹喜庆团圆祥和补充及反思课题名称7*藏戏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学会本课新词,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力目标学习本课准确的说明和生动形象的描述,积累语言,领悟表达方法。了解藏戏的形成及特色。情感目标引导学生体会传统戏剧艺术独特的魅力,产生爱西藏,爱祖国文化的情感。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藏戏的形成,体会藏戏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难点学习文章准确的说明和生动形象的描述相结合的表达方法。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二、出示学习目标1.学会本课新词,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藏戏的形成。3.体会藏戏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体会在表达上的特点。三、初读课文1.出示自学指导(一)默读课文,注意默读的速度。读后划出文中不懂的词语,利用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想想意思。2.学生根据要求学习。3.测一测。闽西南粤东北奇葩骚扰夯筑竹篾布局均匀风雨侵蚀安然无恙和睦相处勤俭持家秩序井然遮天盖地清风徐来蜂拥而来家道兴旺四、朗读品味,了解藏戏的特点1.出示自学指导(二)浏览课文,想一想:藏戏同其他剧种相比,独具魅力的地方是什么?2.学生根据要求学习。3.说一说。(1)戴着面具演出;没有舞台;一部戏演三五天还没有结束。(2)这三句话有什么特点?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藏戏有三个突出特点;世界上这样的剧种很少,而藏戏是其中之一;连续三个排比式的问句,更加突出了藏戏的特点,其中还有着民族的自豪感。)4.读一读:要求分别读出藏戏的特色;藏戏剧种的稀少;中国拥有藏戏的自豪。5.8—16自然段写的是藏戏戴着面具演出的特点;17—18自然段写的是藏戏演出没有舞台的特点;19-20自然段写的是藏戏一部戏要演出三五天的特点。6.自由读8—16自然段,说说你进一步了解到了什么。7.看图片,结合具体的面具,说一说颜色象征了什么,对角色的什么特征作了夸张。8.自由读17和18自然段,结合“不要……不要……不要……只要……”来体会藏戏以广阔的大自然为背景,道具更是简陋到了极点。9.你想看藏戏吗,为什么?(感受藏戏的自然、古朴、神秘这些独特的魅力。结合看戏人,来体会轻松自然、随心所欲带给人们的艺术享受。)10.读一读:师生合作读,感受藏戏特点和相呼应的详略得当的表达方式。师读: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是戴着面具演出的呢?生读:8-16自然段。师读: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在演出时没有舞台呢?生读:17和18自然段。师读: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一部戏可以演出三五天还没有结束的呢?生读:20自然段。师生合读:21自然段。五、了解藏戏的形成1.出示自学指导(三)默读4-7自然段,思考:唐东杰布的传奇故事有哪些传奇色彩?2.学一学。3.议一议。(1)以弱抗强的传奇:年轻的僧人→凶险的自然。结合“数不清的牛皮船,被掀翻在野马脱缰般的激流中,许多试图过江的百姓,被咆哮的灌水吞噬”中带点的词,来体会雅鲁藏布江的凶险,一个年轻的僧人想为百姓造福,要与天抗争。这是勇敢的传奇。(2)创造奇迹的传奇:一无所有→58座铁索桥。通过7位姑娘组成的藏戏班子,以艺术和善良感召人们,大家由哄笑到献出人力、物力、财力,在江上建了58座铁索桥,来体会这种齐心合力,人定胜天的传奇色彩。(3)艺术的传奇:僧人→藏戏的开山鼻祖。这人仅由7人组成的藏戏班子,开创了一个新的艺术流派,诞生了一个为人们接受并赞叹的剧种。六、练一练说一说下面句子运用的说明方法。1.它们大多为三至六层楼,一百至二百多间房屋如橘瓣状排列,布局均匀,宏伟壮观。2.客家人在治家、处事、待人、立身等方面,无不体现出明显的文化特征。比如,许多房屋大门上刻着这样的正楷对联:“承前祖德勤和俭,启后子孙读与耕。”七、课堂总结补充及反思课题名称8*各具特色的民居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学会本课词语,体会课文准确的说明和生动形象的描述,积累语言,领悟表达方法。能力目标默读课文,了解客家民居,傣家竹楼的鲜明特色。情感目标体会中华传统民居的文化内涵,领悟民族的智慧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教学重难点重点让学生了解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的特色及民风民俗,激起对民俗文化探究的兴趣。难点体会课文的说明方法和语言的表达特点,并学习运用到自己的习作。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二、出示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的特点。2.学习抓住事物特点进行叙述的说明方法。三、初读课文,读通读准出示自学指导(一)自由朗读课文,要求:1.自由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读后画出不懂的词句。2.先利用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自己解决不懂的词句。3.再读课文,把读不通顺、读不懂的地方多读几遍。1.学生根据要求学习。2.测一测。(1)检查读课文情况:分段抽读课文。(2)我会读生字新词。奇葩骚扰夯筑竹篾布局均匀闽西南粤奇葩骚扰风雨侵蚀闽西南粤东北安然无恙和睦相处勤俭持家秩序井然遮天盖地清风徐来蜂拥而来家道兴旺风雨侵蚀(3)学生交流对词语的理解。四、再读课文,整体感知出示自学指导(二)默读课文,想一想: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各有什么特点。1.学生根据要求学习。2.说一说。

(1)交流阅读感受,分别用一个词形容它们给你留下的印象。

梳理整理:客家民居──世界民居奇葩

傣家竹楼──傍水而居。(或:绿色之家)

(2)概括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各具特色的民居》侧重写了被誉为“世界民居奇葩”的客家土楼和“傍水而居”的傣家竹楼的鲜明特色。3.议一议。(1)客家民居层次:第一段(1):概括介绍客家民居特点、所在的位置和环境,以及在世界民居中的地位。第二段(2):详细介绍客家民居突出的特点。第三段(3):写圆形围屋按八卦布局排列及其象征意义。第四段(3):写圆形围屋内部构造特点及体现出的民俗文化特征。(2)傣家竹楼层次:第一段(1):概括介绍傣族竹楼的建筑环境。第二段(2):写傣族人家“多起竹楼,傍水而居”的传统习俗及缘由。第三段(3):讲傣族村寨及竹楼的外观特点。第四段(4):说竹楼内部结构简单、宽敞、别致等特点。第五段(5):写傣家建造竹楼时的传统习俗及文化内涵。三、自主研读,了解民居特点出示自学指导(三)默读“客家民居”部分和“傣家竹楼”部分,同桌合作完成表格:世界民居的奇葩——客家民居位置

作用

材料

结构

文化特征

傍水而居——客家民居位

文化特征

研读方法:先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读后标注、整理归纳,最后同桌商量填表格。1.学生根据要求学习。2.交流“客家民居”。(1)说一说世界民居的奇葩——客家民居位

置闽西南、粤东北的崇山峻岭中作

用防备盗匪骚扰和当地人排挤材

料在土中掺石灰,用糯米饭、鸡蛋清作黏合剂,以竹片、木条作筋骨结

构大多为三至六层楼,一百至二百多间房屋如橘瓣状排列,布局均匀,宏伟壮观;土楼围成圆形的房屋均按八卦布局排列文化特征吉祥、幸福、安宁;和睦相处;勤俭持家;平等互助

(2)议一议

①《客家民居》部分,思考是围绕哪段话来写的?(画出中心段落:第一自然段)②读第二自然段,客家民居“奇”在何处?(用料奇特;造型奇特;异常坚固。)③重点语句理解:A、在闽西南和粤东北的崇山峻岭中,点缀着数以千计的圆形围屋或土楼,这就是被誉为“世界民居奇葩”的客家民居。B、它们大多为三至六层楼,一百至二百多间房屋如橘瓣状排列,布局均匀,宏伟壮观。C、土楼围成圆形的房屋均按八卦布局排列,卦与卦之间设有防火墙,整齐划一。(八卦是我国古代的一套富有象征意义的符号,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客家民居的圆形围屋,按八卦布局排列,体现了客家人的祖先崇尚圆形,期盼吉祥、幸福和安宁的民族心理和文化传统。)④作者用了哪些方法对民居的特点进行说明的,有什么好处?(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等表达方法)例如,列数字:“……夯筑起墙厚1米、高15米以上的土楼。”(具体可感)打比方:“它们大多为三至六层楼,一百至二百间房屋如橘瓣状排列,布局均匀,宏伟壮观。”(形象直观)举例子:“比如,许多房屋大门上刻着这样的正楷对联:‘承前祖德勤和俭,启后子孙读与耕’,表现了先辈希望子孙和睦相处、勤俭持家的愿望”(真实可信)

⑤画一画。同桌商议,并参考文中插图,画一画客家民居的俯瞰图。3.学习“傣家竹楼”(1)傣族人家至今依然保持着“多起竹楼,傍水而居”的习惯。(2)篱内种植着各种花木果树,可谓“树满寨,花满园”。四、归纳总结,感受文化1.客家民居是中国南方山区的建筑奇葩,它那独特的风格吸引了众多中外学者、游客甚至美国的军事专家。客家民居中,体现了哪些中华传统文化?2.是傣族人民因地制宜创造的一种特殊形式的民居,具有建材经济、冬暖夏凉、防潮防水防震的优点。傣家竹楼中,体现了哪些中华传统文化?(吉祥平安、团结和睦、家道兴旺)3.总结表达方法:语言简练准确、平实质朴又生动形象,这是课文两篇短文在表达上的共同特点。作者运用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等多种说明方法,通俗、生动、准确地对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的特点加以说明,知识性、科学性、趣味性均较强。4.归纳章旨:《各具特色的民居》这篇说明文通过侧重描写被誉为“世界民居奇葩”的客家土楼和“傍水而居”的傣家竹楼的鲜明特色,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中华传统民居丰富的文化内涵。五、课堂总结板书设计8*各具特色的民居客家民居——世界民居奇葩民居特点:圆形、八卦布局、设防火墙文化特征:和睦相处,勤俭持家,平等互助傣家竹楼——绿色之家民居特点:多起竹楼,傍水而居文化特征:团结和睦,吉祥平安,家道兴旺补充及反思课题名称9*和田的维吾尔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掌握词语的读音、写法,理解词语在文中的运用;理解用小标题的形式行文的特点和作用。能力目标通过朗读、品味的方法,解说“维吾尔”的风土人情。情感目标体会“维吾尔”人虽苦犹乐的精神风貌。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小标题的形式行文的特点和作用。难点如何理解“维吾尔”人虽苦犹乐的精神风貌。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二、出示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和田维吾尔族的民俗特点,感受维吾尔族人豁达乐观的民族精神。2.学习文章准确的说明和生动的描述相结合的特点。三、初读课文,读通读准自学指导(一)自由朗读课文,要求:1.自由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读后画出不懂的词句。2.先利用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自己解决不懂的词句。3.再读课文,把读不通顺、读不懂的地方多读几遍。1.学生根据要求学习。2.测一测。(1)检查读课文情况:分段抽读课文。(2)我会读生字新词。铺天盖地撕扯嘶着迎风引吭热烈激昂肃然起敬黄灿灿香喷喷土馕坑扼杀都帕摇曳美不胜收深邃妩媚绽放豁达载歌载舞(3)学生交流对词语的理解。四、再读课文,整体感知出示自学指导(二)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维吾尔族的哪些风俗习惯?和田维吾尔人都有哪些特点,你是从哪些语句读出来的?1.学生根据要求学习。2.说一说。(1)你了解到了维吾尔族哪些风俗习惯?如,日常食品馕、烤肉和“库乃其”都是在沙土坑中烤制成的;把衣服铺在沙漠上晒干;天生爱花;能歌善舞等。(2)读画出的句子,你能用几个短语概括出维吾尔人的特点吗?六年前的一个夜晚,我感受了和田维吾尔人特有的豪气与乐观。

和田维吾尔人热爱土地的程度令人惊叹。

和田地处大漠边缘,那恶劣的自然环境并没有扼杀维吾尔人爱美的天性。

维吾尔的姑娘小伙不单漂亮,能歌善舞也是出了名的。

豁达乐观的和田维吾尔人,纵使生活再苦,感觉也是甜的。(3)议一议:最能集中反应和田维吾尔人性格的是哪一句?(豁达乐观的和田维吾尔人,纵使生活再苦,感觉也是甜的。)五、感受风情探究写法出示自学指导(三)默读课文,想一想:哪些语句最能表现和田维吾尔豁达乐观,热爱土地,天生爱花,有着爱美的天性,并且能歌善舞这几个特点?作者在描写时都用了哪些手法?1.学生根据要求学习。2.说一说。(1)那是个停电的晚上,沙尘暴铺天盖地地撕扯着黑暗中的一切,我缩在被窝里惊恐地竖耳听着。忽闻一阵马车飞奔、铜铃丁冬,车上一个汉子嘶着沙哑的嗓子在迎风引吭。马车远去,风中的歌声仍在夜空中渺渺回荡……A、你听到了什么声音?B、描写了哪两个人物?分别用“——”和“~~~~”画出描写“我”和“汉子”的句子。C、从对比描写中你读出了什么?(2)有些维吾尔老乡喜欢把洗过的衣服直接摊铺在沙漠上晾晒。远远望去,那大大小小、五颜六色、形态各异的衣服,像一幅巨大的抽象画,给寂静而单调的沙漠平添了几分韵味。(你体会到了什么?)(3)巴扎的闹市里,那一顶顶鲜亮的绣花“都帕”,那一团团飘然而过的,犹如天幕上朵朵鲜艳的彩云,又似花园里一片片随风摇曳的花儿,真是美不胜收。A、“都帕”是什么?“艾得来斯”指什么?B、什么修辞?什么比作什么?C、“美不胜收”的意思是?请换个词试试。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4)维吾尔姑娘更是漂亮得叫人不敢正视。密密的眼帘,深邃的的眼睛,妩媚的笑容,像花儿般绽放在风沙里。那里的小伙子,热情俊朗,浪漫风趣。(比喻句让你感受到了什么?)六、拓展知识,开阔视野对这个民族,你的了解有多少?学生三言两语话他所知道的“维吾尔”民族的风土人情。1.和田位于新疆最南端,古称于阗,是著名的“玉石之乡”“丝绸之乡”“地毯之都”以及“瓜果之乡”。(展示图片)2.和田是西域最早的佛教中心,有丰厚的佛文化遗产。许多著名高僧,如,晋时法显、唐时玄奘都曾涉足和田。(展示图片)3.维吾尔姑娘辫子七、课堂总结板书设计9*和田的维吾尔↗爱土地↘豪气与乐观→爱美丽→豁达乐观,苦仍是甜↘爱歌舞↗补充及反思课题名称口语交际·习作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交流自己搜集到的民风民俗,交流时做到内容充实,表达流利。能力目标借鉴本组描写民风民俗的写作方法,学习抓住特点介绍民俗的方法。学习修改、完善自己的习作,创编班级习作集。情感目标通过口语交际,增强学生表达、倾听和乐于与他人交往沟通的能力。教学重难点重点学习修改、完善自己的习作,创编班级习作集。难点过口语交际,增强学生表达、倾听和乐于与他人交往沟通的能力。课时安排三课时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二、出示学习目标1.交流自己搜集到的民风民俗,交流时做到内容充实,表达流利。2.借鉴本组描写民风民俗的写作方法,学习抓住特点介绍民俗的方法。3.学习修改、完善自己的习作,创编班级习作集。三、自读提示,明确要求1.出示自学指导:自读“口语交际·习作二的学习提示,整体了解本次口语交际的内容。说说本次口语交际的主题和内容分别是什么?2.学生按要求学习。3.说一说。四、分组交流1.出示自学指导:说说你要为大家介绍的内容是什么,你的资料从哪得来的?把民俗的主要特点讲清楚,还可以谈谈自己的感受。认真倾听组员的讲述,把不清楚的地方记下来及时询问。出示交流主题:节日习俗、地方服饰、特色饮食、独特民居、民间工艺品,交流提示如下:2.说一说。3.议一议。听的同学认真倾听,听后组织评议。可从以下几方面评议:①主题是否明确,特点是否突出;②内容是否具体充实;③表达是否流畅;④语言是否简洁。五、激发情感,由说到写。1.听了同学的介绍,此时你有什么感受?2.是啊,真是“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啊!透过这绚丽多彩的民俗,我们感受到的是泱泱华夏民族文化悠久的历史,独特的魅力。让我们快拿起手中的笔,把它写下来吧!第二课时习作一、编写提纲1.引导学生根据提示编写习作提纲。提示:①要介绍的民俗是什么?②它的主要特点是什么,打算从哪几方面加以介绍?③哪一部分作为重点将要进行具体介绍?④根据其特点,你打算拟订什么题目?2.学生自由编写提纲。3.小组内根据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