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中国地方政府行政效能的对策研究分析 公共管理专业_第1页
提升中国地方政府行政效能的对策研究分析 公共管理专业_第2页
提升中国地方政府行政效能的对策研究分析 公共管理专业_第3页
提升中国地方政府行政效能的对策研究分析 公共管理专业_第4页
提升中国地方政府行政效能的对策研究分析 公共管理专业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目录3786摘要 118924一、引言 24200二、相关概念的界定 230587(一)地方政府的界定 227677(二)行政效能的界定 317499三、中国地方政府行政效能的现状与问题 315906(一)地方政府行政效能现状 36775(二)地方政府行政效能存在的问题 4299331.地方政府信息公开和协同不够 4291432.地方政府的执行力较低 415753.地方政府作风问题严重 522587四、影响中国地方政府行政效能的原因分析 525696(一)影响中国地方政府行政效能的宏观因素 5272631.地方政府职能设置不合理 58722.相关的法律和法规建设滞后 6302203.行政监督力度较弱 626743(二)影响中国地方政府行政效能的微观因素 7273631.地方政府自身的特殊性 7277832.地方政府竞争和激励机制不健全 7192153.地方政府信息管理手段落后 819088五、提高中国地方政府行政效能的对策 827252(一)深化行政体制改革,优化地方政府职能和组织结构 88321(二)以大数据为支持,推进地方政府的信息协同与工作创新 910845(三)加强法律和监督机制的建设,提升地方政府的执行效力 9303(四)加强队伍建设,转变地方政府的工作作风 1030265六、结论 1026256参考文献 12摘要对于国家而言,行政效能的高低不仅影响到行政目标的实现,更关系到整个国家的竞争力。地方政府作为最贴近社会公众的政府部门,其治理的好坏对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有着重要影响。长期以来,中国地方政府行政效能不高,极大地阻碍了所在地区行政活动的有效开展,以及公共产品、公共服务的提供效果,造成了公共资源的浪费。积极改善地方政府行政效能,建立积极、高效的服务型政府是人民群众对地方政府的迫切要求,更是地方政府的努力方向。本文列举了中国地方政府效能低下的现状,分析了原因,并为地方政府效能的提升提出建议。关键词:地方政府;行政效能;提升一、引言地方政府治理的好坏对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情况有着重要影响。然而纵观当今社会,地方政府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情况十分普遍,人民群众怨声载道。当前,中国的改革进入了攻坚区和深水区,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做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部署,加强了改革的顶层设计,激发了人民群众的全新期待,为地方政府行政效能的有效提升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在借鉴西方发达国家政府改革的实践基础上,结合中国全面深化改革的政策环境,探索一条符合中国实际情况的改革道路,建立精简、高效、人民满意为目标的地方政府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希望通过研究,能够对中国地方政府行政效能的提升起到一些积极作用。二、相关概念的界定(一)地方政府的界定地方政府是指在国家政府下属的、负责管理和服务本地区居民的政府机构。其主要职责包括经济发展、社会管理、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地方政府的具体界定因国家不同而有所不同,但通常包括省级政府、地级市政府、县级政府和乡镇政府等层次。地方政府在国家政治体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们是国家政策的执行者,负责将中央政府的政策和规划在本地区落实。同时,地方政府也是本地区居民的代表和服务者,负责解决本地区的经济、社会和民生问题。地方政府的职责范围非常广泛,包括但不限于:城市规划、土地管理、环境保护、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文化体育、公共安全等。地方政府还需要协调本地区各种资源,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总之,地方政府是国家政治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们在本地区的管理和服务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二)行政效能的界定地方政府行政效能是指地方政府在履行职责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工作效率、工作质量和工作成果等方面的表现。具体来说,它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工作效率:地方政府在处理事务时所花费的时间和资源,以及完成工作的速度和效率。工作质量:地方政府在处理事务时所表现出的专业水平、工作态度和服务质量等方面的表现。工作成果:地方政府在履行职责过程中所取得的实际成果,包括政策实施效果、社会经济效益等方面的表现。绩效评估:地方政府在履行职责过程中所进行的绩效评估和监督,以及对工作效果的反馈和改进。综合来看,地方政府行政效能的界定应该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它不仅包括政府工作的效率和质量,还应该考虑到政府工作的成果和绩效评估等方面的内容。三、中国地方政府行政效能的现状与问题近年来,随着行政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中国地方政府的管理水平和行政效能有了很大提升,但是效能问题依然严峻。本章主要探讨了近几年地方政府行政效能取得的进步和改善,并提出了当前地方政府行政效能存在的具体问题。(一)地方政府行政效能现状近几年,全国掀起效能政府建设的热潮,地方政府采取多种有力措施完善自身建设,提高行政效能。首先,通过全国范围的行政体制改革,加快了转变政府职能的进程。近年来地方政府不断推进政企分开、政事分开、政社分开,取消调整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激发了市场的活力。其次,通过建立服务型政府,强化政府公共服务职能。“公共性”是服务型政府的核心,近年来地方政府在国家大力改善民生政策引导下不断推进医疗、教育、养老改革,进行环境治理,推动建立社会诚信体系,提升了公共治理水平。第三,通过建立平台型地方政府,促进了区域经济发展。地方政府通过大力兴建水、路、电、通信等基础设施,开展各种产业园区建设、商贸洽谈会、人才供需见面会等公共平台,进行招商引资和区域经济前景规划,为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进步发挥了重要作用。第四,通过发展电子政府,提升了工作效能。地方政府投入大量资金和精力打造电子政务平台,加快硬件基础建设和软件技术提升,加强信息资源建设,服务于各地区行政业务的办理、政府的监管和公共服务的创新,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二)地方政府行政效能存在的问题尽管地方政府效能建设成果显著,但是在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中国地方政府在社会转型期出现了错综复杂的矛盾,凸显了许多效能问题,需要不断探索和完善,以满足人民的新期待和新要求。1.地方政府信息公开和协同不够近年来,中国信息公开力度不断加大。地方政府通过门户网站、开通官方微博和官方微信,将重要政务信息将第一时间通过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形式向社会公众公开,取得了一系列可喜的成效。但是地方政府在信息的主动公开方面还存在着门户网站信息陈旧、时效性差、有选择性等应付式公开等问题。有关法律法规对地方政府主动公开信息的规定不够明确,对不能公开的信息的界定较为模糊,弹性很大。同时,大部分信息价值没有得到很好的利用。尽管中国电子政务、电子商务发展迅速,逐步与国际接轨,每个部门都积累了大量的数据,但是各系统之间由于管理或存储的不一致而相互隔离,形成了信息孤岛,对新时期地方政府行政效能的提升造成很大的阻碍。2.地方政府的执行力较低执行力是衡量地方政府能否有效执行公共政策的重要标准。但有些地方政府常常从自身利益出发,对于国家出台的政策、规定,认为好的就用活用足,认为对自己不利的就搞变通或者不执行。审计署曾对四川汶川地震救灾资金物资审计情况发出第3号公告,披露了山东省郯城县、陕西省太白县、四川省都江堰等地赈灾物资被挤占挪用、个别基层干部存在优亲厚友现象的36个问题,严重损害了人民的利益。一些部门还经常以自由裁量权为工具,对不同的行政客体采取不同的标准。导致一些该办的事不托人办不成,不该办的只要托人也能办。在当前社会,“托人情”、“走后门”已成为普遍现象,这严重违背了政策的公平、公正原则,影响了正常的行政效能,损害了公共利益。3.地方政府作风问题严重一些地方政府部门不关心公众利益,办事推诿敷衍,能拖就拖。办事机构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使得行政产出的数量极低。弄虚作假、不负责任的态度使行政产出的质量得不到保证28。工作人员应付差事、脱离实际,避重就轻,文件中多为大话、套话、空话,开会流于形式,严重丧失效率。国外有这样一段描述现代社会:工作效率一日高似一日,生活步伐一日快似一日,人们行走匆匆,仿佛后面有追兵。相比之下,中国地方政府的工作节奏是慢悠悠的,工作效率是很低的。有些工作人员习惯于日出而作,日入而息,满足于按部就班,在思想上没有紧迫的时间观念。虽然地方政府不断采取措施希望解决这个问题,但是转变旧观念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根源上的还是制度与机制的问题。四、影响中国地方政府行政效能的原因分析(一)影响中国地方政府行政效能的宏观因素1.地方政府职能设置不合理各级政府或多或少地存在职能越位、缺位、错位的问题。首先,职能越位是政府管了本应由市场管理的事。例如政府过分相信自身能力,对金融、物流、非义务教育等行业过度审批,对汽车、家电等充分竞争市场进行消费补贴,甚至以行政垄断的方式限制部分竞争市场的准入门槛,不仅妨碍了市场机制这只“看不见的手”的有效发挥,还降低了社会发展效率气而网络消费领域由于市场化程度较高,近年来快速发展。可见,制约服务业发展的最大障碍是体制机制问题。其次,职能缺位是指本应由政府管理的事情政府却没有管好。目前中国大部分地方政府的职能设置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完成的,有很多机构已不适应新时期社会发展需要。相反,由新领域带来的新问题却没有相应的部门来管理,造成了管理上的空白点。例如在地方上应由各地政府提供的水利、环保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不够,医疗、养老、保障服务等领域过度依靠市场,缺乏引导,造成公共服务供给不足,对市场缺乏有效的监管,缺乏健全的市场信用制度。最后,职能错位是指政府内部发生的职能混乱现象。各级地方政府职能交叉、重叠,事权划分不清楚,互相推诿扯皮,政出多门的问题时有发生。相对严重的主要集中在食品安全、网络信息、环境治理、房地产管理等领域。突出表现在一个事情多个部门管,部门与部门之间只能界定模糊,运行协调机制不完善,有利益时抢着干,没利益时相互推诿。2.相关的法律和法规建设滞后第一,法律实体内容缺少程序规范。在行政管理活动中,法律法规由于缺乏操作细节,导致规范过于笼统、原则和抽象,缺乏具体和有效措施,造成随意性和自由裁量权过大,难以作为运作管理和责任追究的依据。没有程序可依背离了立法的初衷,法律上的漏洞给工作人员懈怠工作找到了借口,如此就造成一种恶性循环,使地方政府效能问题很难得到改善。第二,法律法规中对事项办理期限的规定过于宽泛,丧失了速度这个标准。以《行政许可法》为例,条文中虽然规定了一般行政许可的时限为20天,但同时规定了延期条款,此外送达环节还有10天的期限,而且这些期限均以工作日计算。这样计算,一个普通的部门审批许可,从递送申报材料,到拿到许可证书,法律最长允许的期限为55天。3.行政监督力度较弱第一,各行政监督主体缺乏合力。中国虽然拥有庞大的监督体系,但这些监督主体之间各自为政、权责不清、互相推委的情况时有发生,上下级之间存在着严重的信息不对称,各种监督力量缺乏有效地整合,使权力制约出现了“缝隙”,让许多腐败分子钻了“空子”,严重影响了行政监督效果。例如,尽管食品安全工作同时受到食品安全部门、农业部门、卫生部门、商务部门、质检部门、工商部门等几大部门同时监管,但是各地食品安全问题仍然突出。近日新闻指出,中国当前对豆芽属于食品还是农产品的界定仍存在分歧,由谁来监管、适用哪个规定都没有法律依据。这样的权责不清造成的多头监督或者真空地带使监督体系难以行政合力,发挥整体作用。第二,行政监督立法滞后,监督弹性较大。一些制度在执行中缺乏可操作性使监督人员难于把握,一些监督制度缺乏处罚原则,即使发现了问题也无法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例如,虽然宪法中规定了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享有提出批评建议的权利,但却没有专门规范和保障人民群众实施监督的法规,使得社会公众监督缺乏力度。(二)影响中国地方政府行政效能的微观因素1.地方政府自身的特殊性第一是公众对地方政府监督难度大。从理论上讲,地方政府是为人民群众服务的部门,对地方政府的监督是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公民和舆论监督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克服垄断带来的弊端,保证公共产品和服务的高质量和高效率。然而,由于地方政府的信息公开力度较弱,使得公众的监督处于相对弱势地位,公众无法掌握全面、真实、准确的信息,对地方政府的监督往往停留在表面。其结果就是公众监督力量弱化,地方政府对群众的责任感降低,以自我为中心,曲解民意,漠视公众需求等。第二是地方政府业务活动的特殊性。一方面各地政府的行政管理活动具有地区差异。不同地区的地方政府在处理问题的方式方法上存在很多差异,在许多跨地区的问题处理上,受到不同地区人员素质的影响,技术影响,资金限制,以及合作不力等等阻碍,都会造成行政效能低下。另一方面,地方政府的许多业务活动都具有人工化特征。例如,在制造业和农业中,私营部门可以通过更换先进设备来提高产出效率,而在政府部门却难以复制。大部分的公务员都是直接的生产者,不同部门的工作性质和工作量差异性大,很难评判公务员队伍的绩效,也很难减少对公安、交通、质检工作人财物的投入来提升工作效能。2.地方政府竞争和激励机制不健全第一,地方政府工作人员缺乏有效竞争。国内外大量实践证明,公平健康的竞争环境是提高工作效能最有效的动力。这种竞争迫使企业高效运转来赢得生存的资格。相反,地方政府依靠固定的财政资金过着旱涝保收的日子,缺乏外部竞争压力。受到人员编制的限制,工作岗位大多都是“一个萝卜一个坑”,公务员工作稳定,收入可靠,没有竞争者,也不会因为工作表现不好而遭到解雇,形成了普遍的消极怠工现象。这种舒适的环境严重地遏制了人的发展,束缚了人的才能,导致了工作人员慵懒和不求效率的心理。第二,地方政府工作人员缺乏激励机制。受到公共财政的限制,公务员的工资相对固定,平均主义盛行,物质激励无法在政府部门发挥作用。所以干和不干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僵化的分配制度无法真实反映岗位的真实价值,抑制了公务员的积极性,也降低了行政工作效能。第三,地方政府的考核制度形同虚设。当前中国各级行政机关的绩效考核通常按照德、能、勤、绩、廉五部分进行考核,无论是局、处、科级干部还是基层人员都用同样的标准,千人一律。这五项考核指标既宏观又原则,不适应各地区、各部门的工作实际。考核评价结果设置为优秀、称职、基本称职和不称职四个等级,评判标准的主观性和随意性太大,难以量化,不够科学。而且考核结果并没有与绩效奖金挂钩,考核流于形式,没能发挥任何积极作用。3.地方政府信息管理手段落后在信息化、全球化的今天,信息技术正以空前的影响力和渗透力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但是承担各地社会管理职责的地方政府,在工作中技术与业务发展不协调,管理手段明显滞后于信息时代。尽管许多部门已经应用办公自动化系统,开发公共服务平台,用现代化手段去采集和汇总、处理信息,但技术水平参差不齐,重复劳动很多,相互之间壁垒重重,无法实现信息资源共享,不利于新时期地方政府工作的整体效能的提升。例如,在交通信息的收集方面,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市政公路管理部门以及市容园林部门都在做收集信息的工作,但是各部门之间彼此独立,各取所需,缺乏共享,这实际上是对纳税人劳动的严重浪费。五、提高中国地方政府行政效能的对策(一)深化行政体制改革,优化地方政府职能和组织结构第一,强化地方政府社会管理职能。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形成以地方政府为主导,各地公众积极参与,有法治保障的社会管理体制。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围绕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在当前全面深化改革的大背景下,地方政府应当正确处理好政府与社会的关系、以及政府与公民参与社会协调的关系。不断加强社会管理法律、体制机制和信息化建设,建立健全维护群众权益机制,畅通诉求渠道,合理配置和利用资源,强化公共安全体系建设,提高社会管理的科学化水平,使地方政府真正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政府,为和谐社会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提供优质的公共服务,维护好社会的公平与正义。第二,继续简政放权。地方政府处在地方工作的第一线,最了解地区情况。通过简政放权,调动基层部门的积极性,尊重自下而上的首创精神,更好的发挥基层和社会力量在管理社会事务中的作用。同时减少地方政府对资源的直接配置,激发市场主体的发展活力和创造力,实现公共利益最大化和行政效能最优化。例如,在机场属地化改革之前,机场归国家民航局管理,地方政府对机场的作用认识不足。属地化改革之后,地方政府看到了机场对地方经济的巨大促进作用,诸如政治、经济、文化、抢险救灾、引进外资等多方面,主动投入资金补贴、出台相关政策,积极推进民航发展。(二)以大数据为支持,推进地方政府的信息协同与工作创新第一,认识数据对于地方政府治理的重要性。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大数据时代已经到来。在人们处理数据时所留下行为和轨迹不断创造着商业财富,越来越多的行业正经历着大数据浪潮带来的革命性影响。在行政管理领域,国内外已经有许多部门开始运用大数据理念提高社会治理能力,实现公共服务的创新。大数据在政府部门中的运用也为公共治理和服务提供者更加精准、高效的新平台。数据是社会公共资源,中国是一个有着十几亿人口的大国,因此必然会成为一个数据大国,每一座城市都是立体的大数据生态系统,蕴含着大量潜能与活力。在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挖掘数据潜能将成为中国深化改革、促进政府职能转变的重要途径。第二,推进信息公开,打通社会参与渠道。结合中国地方政府的情况,开放各地公共信息资源可以先易后难,从医疗卫生、社会保障、教育、交通、气象、消防等易于公开的信息着手,逐渐推动到消费、生产、审计、投资等经济领域,使公共数据与民间数据资源相融合,使公民能够了解和参与公共物品的提供和公共服务的全过程,也使地方政府打开了了解民意、畅通诉求渠道的窗口,发现不断优化公共决策的新机遇,形成强大的社会进步推动力。(三)加强法律和监督机制的建设,提升地方政府的执行效力第一,进一步完善行政组织法律法规和工作规范。例如《行政组织法》、《行政机关编制法》、《公务员法》等组织人事法律,以及《行政程序法》、《行政诉讼法》、《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等工作规范,尽快规范行政行为,实现地方政府机构、职能,以及工作程序的制度化,使一切活动都具有基本的规范和程序,让行政体制改革在良好的法治环境中进行。用法律制度将各级地方政府的职权和责任明确下来,理顺上下左右的关系、使各层级、各部门各司其职、各尽其责,从制度上杜绝拖拉扯皮、敷衍塞责的现象。第二,努力完善地方政府日常工作制度,如公文限时办结制度、工作催办通报制度、岗位责任制度、考核奖惩制度等。加强法制教育,强化地方政府人员的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使他们严格做到照章办事、依法行政,最大限度地防止行政裁量权的滥用,减少行政行为的随意性。健全行政监督法制建设,完善监督防范机制和惩治腐败机制,用准确的执法手段和有效的监督机制来规范各种行政行为。(四)加强队伍建设,转变地方政府的工作作风第一,从强调对物的管理转向对人的管理。加强培训力度,坚持学用一致、讲求实效的原则,针对工作中不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利用工作任务分析和工作绩效分析等方法科学准确地评估人员培训需求,明确培训目标,完善课程设置。强调专业技术培训与政治理论培训的结合,注重对公职人员潜能的开发,引进人格拓展训练等先进方法,有针对性地提高公职人员的能力素质。第二,在培训方式上结合工作实际情况,实行长期培训与短期学习相结合,集中学习与个人自学相结合,正常培训与继续教育相结合,在岗培训与脱产培训相结合,注重引入案例教学、主题研讨、情景模拟等先进的教育方法,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