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预测卷(新高考)(解析版)_第1页
2023-2024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预测卷(新高考)(解析版)_第2页
2023-2024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预测卷(新高考)(解析版)_第3页
2023-2024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预测卷(新高考)(解析版)_第4页
2023-2024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预测卷(新高考)(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预测卷第一模拟本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8分)宇宙是什么?天与地的形状是怎样的?古埃及人设想宇宙像一个箱子,稍凹的箱底是大地,箱盖是天,其形状有人说是圆的,有人说是方的。古巴比伦人认为天像个圆罩,地是个圆形平面。天空之上、地面之下全都被水包围着。天空上有一个天窗,天窗打开,就会下雨。太阳每日沿着天穹东升西落,然后又在夜里通过地下管道再回到东边,而天穹本身是不动的。中国古代的宇宙理论也对天地的形状问题提出了许多不同的看法。这些看法是观测经验的总结,同时又具有一定的思辨色彩。在中国古代各种宇宙理论中,盖天说最早始于周代,主张“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局”。人们看到头顶上的天很高,而四周的天都在远方同大地接触,很像一个圆盖。为什么要设想地是方的呢?这是因为古人不能上天,也不能入地,人们活动的范围,从根本上说是个二维平面,所以东西南北四个方向比上下两个方向有更重要的意义。《尸子》说“四方上下曰宇”,把四方与上下加以区分,就是这种实际状况的反映。盖天说认为大地不动,天穹旋转,日月星辰则在天穹之上,随天穹旋转。天穹绕本身的一个极点旋转,就像车牯辘绕轴旋转一样。起初人们以为天顶就是天的中心,后来发现北斗星绕不动的北极星旋转,就认为北极星是天的中心。实际上天穹上这个极是地球自转轴正对的一点,所以成为天体周日视运动的不动的极。中国最早的盖天说实质上是天拱地平说、天曲地直说。天圆地方说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一个宇宙模型,能对某些现象作出某种解释,又符合天尊地卑、天动地静的哲学观念,所以在历史上曾产生过广泛的影响。由于最初的盖天说不能解释实际问题,所以天圆地方说就逐步演化为“天地双拱”的学说。新的盖天说主张:“天似盖笠,地法覆盘。天地各中高外下。”天穹犹如一个斗笠,大地像一个底朝天倒放着的盘子。《周脾算经》说天穹与大地的中央都比四周高六万里,天与地相距八万里,可见天的曲率与地的曲率相同。这种学说的实质是:天拱地拱,天曲地曲,这在“圆则俱圆”的道路上迈出了可喜的一步,天地也显得比较和谐了。从平直大地到拱形大地,是古代中国人对大地形状认识的一个重大发展,是向球形大地观念前进的过渡形态。对拱形大地的认识,在大海中航行时比较容易获得直观印象。许多生活在地中海流域的古希腊罗马的学者都乘船到过埃及,而生活在黄河流域的中国天文学家,却很少能横渡重洋,直接获得水面弯曲的印象。从平面大地到拱形大地,再往前发展,就必然会得出球形大地的结论。“方则俱方,圆则俱圆”,这既定于由和谐性的一个表现,也是宇宙理论本身的逻辑一致性的要求。广义的方,包括平直的意思;广义的圆,包含球形的形状。天与地一圆一方,一是半个球,一是一块平面,这无论如何是不能说服人的。那么出路是“方则俱方”吗?想象方形的天,这同人的直观完全抵触。想象平面的天吗?平天说证明这条道路也很难走得通。因此出路只有一条:沿着“圆则俱圆”的道路前进。但是,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先扫清一个思想障碍——抛弃半个天球的观念,承认天是个完整的球,确立“球则俱球”的原则。这个工作的确有人做了。战国时的慎到就一反半个天球的说法,明确提出“天体如弹丸”,为浑天说提供了一个重要的思想来源。浑天说的主要代表人物是东汉时的张衡。他在《浑天仪》中提出了明确的浑天说观点。他写道:“浑天如鸡子,天体圆如弹丸,地如鸡中黄,孤居于内,天大而地小;天表里有水,天之包地,犹壳之裹黄。天地各乘气而立,载水而浮。”“天盖地”变成了“天包地”。这是一种地心说。他肯定了天球的存在。但这个天球不是正球形,而是椭球形。浑天说的实质是彻底贯彻了“方则俱方,圆则俱圆”的原则,提出了天球套地球的思想,简单讲来就是“球则俱球”。盖天说是上下二维结构,浑天说则是内外三维结构。这就是浑天说的精华所在。这样在人们看来,宇宙就完美和谐了。在这一点上,浑天说的确比盖天说前进了一大步。但浑天说也有一些理论上的困难。第一,若大地为球形,则水面也应当是球形,可是这同水成平面的直观印象不一致。所以许多浑天说者也不得不承认,虽然大地是球形的,但水面还是平的。这显然是不和谐的。第二,球形大地是个庞然大物,为何能悬在空中?浑天说的核心是球中套球,因此这个问题也就成了浑天说的要害。有的浑天说者就解释说,地球之所以不下落,是因为天球内盛满了水,地球就浮在水上。第三,既然天球的下半部盛满了水,那么天体运转到水平线以下时,就要在水中通过了。太阳是个大火球,怎么能穿水而过?王充就曾提出这个问题:“天行地中,出入水中乎?”浑盖二家进行了长期的争论,总的趋势是浑天说占优势,因为它同天象观测较为一致。汉代的扬雄从盖天说转向浑天说,并提出了“难盖天八事”,生动体现了浑天说的生命力。综观浑盖二家,各有长短。盖天说没有地心说的错误,却否认了大地的运动;浑天说往往承认大地的运动,却又有地心说的味道。(摘编自林德宏《科学思想史》)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虽然中国古代人们对宇宙有一定的观测经验,但“地是方的”这种认识,却不是观测的直接结果,而是含有主观的设想。B.地球自转轴正对着的北极星是天体周日视运动的不动的极,这种现代科学认识却被盖天说描述成天穹绕北极星旋转。C.“方则俱方”的观点与人的直观相抵触,平天说又难以行得通,因此,对天地的认识也只有“圆则俱圆”一条路可走。D.从总趋势上看,在浑盖二家长期的论争中,浑天说占据了优势,这是其阐述以地球为中心的核心理论的必然结果。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古埃及、古巴比伦对宇宙的认识与中国古代对宇宙的认识既有相似之处,又有本质不同。B.作为中国古代宇宙模型,天圆地方说符合天尊地卑的哲学观念,具有一定的哲学思辨色彩。C.《周髀算经》能够计算出天与地有八万里的距离,可见当时的数学运算已经非常发达。D.张衡以鸡蛋为喻,把天比作鸡子,把地比作蛋黄,把日月星辰比作弹丸,非常形象。3.下列各项相关描述与观点关系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北朝民歌《敕勒歌》中“天似穹庐,笼盖四野”的诗句,能够说明盖天说“天圆如张盖”的观点。B.北京的天坛是圆的,而地坛则是方的。这种现象能够证明盖天说“天圆地方”观念的深远影响。C.近代诗人华蘅芳“经过赤道知冬暖,渐露青山识地圆”的诗句,可直接印证“圆则俱圆”的原则。D.初唐诗人杨炯在《浑天赋》中说:“天如倚盖,地若浮舟。”这两句诗是古代浑天说的形象写照。4.结合原文,下列关于浑天说与盖天说相比前进了一大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盖天说是上下二维结构,浑天说是内外三维结构。B.盖天说认为天盖地,天是半球;浑天说认为天包地,天球套地球。C.盖天说认为大地由直变曲,浑天说认为地球浮在水上。D.盖天说认为大地不动,浑天说认为大地运动。5.在浑天说理论上的三大困难中,第一和第三存在着明显的逻辑悖论,请用“既然……,那么……,但是……,因此说法不能成立”的句式写出这两个悖论过程。参考答案【答案】1.D2.B3.C4.C5.①既然大地是球形,那么水面一定是球形,但是浑天说认为大地是球形,水面却是平的,因此说法不能成立。②既然水火是不相融的,要么火被水浇灭或水被火烧干。但是浑天说认为作为大火球的太阳反复穿水而过。因此说法不能成立。【解析】1.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D.“以地球为中心的核心理论”错,浑天说的核心理论是“球中套球”,文章最后说浑天说“有地心说的味道”,不能表述为浑天说“以地球为中心的核心理论”;另外,浑天说占优势是因为“它同天象观测较为一致”。故选D。2.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判断和推理的能力。A.“又有本质不同”错,由“古埃及人设想宇宙像一个箱子,稍凹的箱底是大地,箱盖是天”“古巴比伦人认为天像个圆罩,地是个圆形平面”“在中国古代各种宇宙理论中,盖天说最早始于周代,主张‘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局’”可知,“古埃及、古巴比伦对宇宙的认识与中国古代对宇宙的认识”没有本质的不同。C.“可见当时的数学运算已经非常发达”错,夸大其词。原文是“《周髀算经》说天穹与大地的中央都比四周高六万里,天与地相距八万里,可见天的曲率与地的曲率相同……这在‘圆则俱圆’的道路上迈出了可喜的一步”。可见,“当时的数学运算已经非常发达”的说法夸大其词,且“八万里”的数据不是数学运算的结果。D.“把天比作鸡子”错,根据“浑天如鸡子,天体圆如弹丸,地如鸡中黄,孤居于内,天大而地小;天表里有水,天之包地,犹壳之裹黄。天地各乘气而立,载水而浮”可知,浑天如鸡子”中的“浑天”是包含着天和地的一个系统,不是单指“天”。故选B。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C.“可直接印证‘圆则俱圆’的原则”错,“圆则俱圆”的原则指的是盖天说中对天地认识的一个进步,即天如果是圆的,那么地也是圆的,这种认识体现了宇宙的和谐。而华蘅芳的诗句虽然提到“识地圆”即知道地是圆的,但它不能直接印证体现宇宙和谐的“圆则俱圆”的原则。故选C。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C.“盖天说认为大地由直变曲”错,“由直变曲”是新旧盖天说主观认识的一个变化,不是盖天说认为大地客观的变化;“浑天说认为地球浮在水上”并不是相对于盖天说的一个进步。故选C。5.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逻辑悖论的能力。根据“许多浑天说者也不得不承认,虽然大地是球形的,但水面还是平的”,和“若大地为球形,则水面也应当是球形”分析,既然大地是球形,那么水面一定是球形。但是浑天说认为大地是球形,水面却是平的。这显然是自相矛盾的,因此,这种说法不能成立。根据“既然天球的下半部盛满了水,那么天体运转到水平线以下时,就要在水中通过了。太阳是个大火球,怎么能穿水而过”分析,水火是不相融的,要么火被水浇灭,要么水被火烧干。但是浑天说认为作为大火球的太阳反复穿水而过。这显然违背了生活常识,因此,这种逻辑是错误的。(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夏天的玫瑰史铁生雨中的黄昏,很静。郊外的土路又细又长。远处的村落里,大喇叭唱着。“夏天最后的一朵玫瑰,还在孤独地开放。”这是一支洋歌。老头儿在竹竿的顶端罩了一把雨伞。每逢雨天他就这样。那只纸叠的小风车儿在灰暗的雨伞下面默默地转着,就像那支歌。他抱着那只刚买来的铜牛,拄着一支木拐,慢慢地走着。那铜牛不轻。他不时停下脚步,用衣袖擦去溅在牛身上的雨点。他每天都要到城里去卖小风车儿,每天都这个时候回来。牛身上布满了粗糙的气孔、绿锈和凹凸不平的铸痕,老头儿总觉得那是些伤疤。他早就想买这只牛,牛的高高隆起的肩峰一直吸引着他。吸引他的还有牛的四条结实的腿和牛的向前冲去的姿势。今天总算把它买回来了,老头儿很高兴。可他一觉得高兴,就又想起了那个孩子。那孩子可真倒霉,刚生下来就这么倒霉!“百分之九十五的可能是残废”,好几个大夫都这么说。唉,可怎么好……老头儿想着,看了看天。老头儿又走了一会儿,然后在路边的土埂上坐下来,把铜牛放在并拢的双腿上。他拍拍牛的结实的脊背,对自己说:“别像个老傻瓜似的胡思乱想了。”“也别净替八竿子打不着的人瞎操心了。”他又劝自己忘掉那个不幸的孩子。他出神地看着那只青铜的公牛,真佩服它有那么一身漂亮的肌肉。小风车儿像一团红色的雾,在他白发苍苍的头顶上。空旷的田野上空,光是飘着雨。“所有她可爱的伴侣,都已凋谢死亡,再也没有一朵鲜花,陪伴在她的身旁……”隐隐约约还可以听到村子里的喇叭声。放广播的准是个年轻人。这歌倒是像唱着老头儿的身世。他就靠卖这种纸叠的小玩意儿为生,干不了别的了,老了,而且两条腿的下半截都是假的。晚上,他在灯下把一张张红红绿绿的电光纸裁开,叠成一个个四角的小风车儿,再用大头针把它们钉到白天捡回来的冰棍棍儿上去。他喜欢喝酒,喜欢一边做着小风车儿一边喝酒。他一边咂摸着酒,一边欣赏看那些小风车儿,吹吹这个,吹吹那个,看看它们是不是都转得很好。他希望孩子们可别有哪一个将来要得“脉管炎”,这些欢笑着的小脸儿可别有一天要变得悲伤。他默默地为孩子们祈祷。他的腿,一条是在二十岁的时候锯掉的,另一条是在三十多岁,都是因为“脉管炎”。雨悄声地飘洒着,“沙沙沙”地落在田野上、土路上和老头儿的雨伞上。他的背驼得很厉害,蓝布褂子的背部让太阳晒得发了白。他的头发也全是白的。竹竿上那只红色的小风车儿显得很鲜艳。老头儿一直看着那只青铜的公牛。吸引他的还有那对犄角,像一张弓,尖利的两端向前弯去,向前直冲。“真横!”老头儿握住牛的犄角:“老虎又怎么着?老虎也未必经得住它这一下子。”老头儿在土埂上坐了很久,撅起来的后衣襟被雨水打湿了。“那对儿小夫妻不听我的,依我说就别再抢救那孩子了。当然啦,谁舍得自个儿的孩子呢?可舍不得他,是为了让他来受罪吗?让人看不起?”他叨叨咕咕地跟自己说着。他让自己不去想这些事,又欣赏起他的铜牛来。他想买这只牛已经很久了。有一天,他忽然发现了这只青铜的公牛。它站在橱窗里,梗着脖子,四只蹄子紧紧地抠在地上,身体的重心全移到了高高隆起的厚实的肩峰上,低着头,两只犄角像是两把挥舞着的尖刀。老头儿愣住了,被牛的骄蛮的姿态吸引住了。牛身上每一块绷紧的肌肉都流露出勃勃的生气和力量,每一条涨鼓的血管都充满了固执和自信,每一根鲜明的骨头都显示着野性的凶猛,使人想到一只被它顶死的老虎,想到它被老虎咬伤的地方淌着粘稠的鲜血,想到它冲向对手时发出的暴怒的咆哮,想到它踏在老虎尸体上时那傲视一切的眼神,它晃着那对刀一样的犄角,喷着粗气,在荒野上飞奔狂跳……他望着那只牛,沉静了多年的血液又在身体里动荡、奔突。老头儿忽然明白了,他常常在梦中看见而醒来又变得模糊的那个形象,正是这样一只牛……天黑了,雨仍然没停。远远地看见了一片灯光,他走到了三岔路口。一条路是通向他的小屋的,另一条通向那所产院。老头儿又想起了那个倒霉的孩子。“他们还在抢救他呢,”老头儿说。他又在路边的土埂上坐下,犹豫着该不该再去跟那对年轻的父母说说。“……我不愿看你继续痛苦、孤独地留在枝头上……我把你那芬芳的花瓣,轻轻散布在花坛上……”老头儿也快会唱这支歌了。一列客车隆隆地开过,车窗里的灯光照亮了那只小风车儿。小风车儿在夜风里转着,像一团红色的雾,像一朵玫瑰。(有删改)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中多次出现“雨伞”“小风车”“那支歌”,让老头儿凄惨的生活有了诗意,丰富了文章的内蕴。B.老头儿从开始听“夏日的玫瑰”这支歌到后来快会唱,体现出歌曲对老人的感染力,也暗示老人想早日得到解脱。C.虽然老头儿的身体状况和生活现状堪忧,但他却时时关心那个“倒霉的孩子”,更加突出老人的善良。D.文中的“岔路口”,既是现实中的路口,更是老人迷茫、忧虑心情的写照,突出老人对孩子命运的担忧。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小说中关于雨和土路的描写,衬托出老头儿的孤寂、凄凉的心境和生活的艰辛,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B.第14段运用拟人、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和细节描写,将铜牛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语言富有张力。C.小说运用心理描写和语言描写来叙写老头儿对残疾新生儿命运的关心,表现出老头儿淳良的本性。D.小说对铜牛进行了细致地描写,而对老人的经历、孩子的病情等内容几笔带过。详略得当,主次适宜。8.本文以“夏天的玫瑰”为题,有什么妙处?(6分)9.文中描写铜牛如墨如泼,细致入微,请分析作者是如何艺术地描写的?(6分)【参考答案】6.B7.A8.(6分)(1)运用双关:表层意指的是歌名,深层意指的是老头儿孤独凄楚的境遇和善良美好的内心。(2分)(2)歌曲在文中先后几次出现,有串连故事情节的作用。(2分)(3)标题暗示了老人顽强的生命力和对美好生活的期望,彰显主题。(2分)9.(6分)(1)正面描写,作者细致入微地描写铜牛整体形象,身上的气孔、铸痕、腿和向前冲去的姿势。再细微描写牛的局部特征,反复铺陈,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2分)(2)侧面描写。通过老人的感受来写铜牛。从铜牛的身体、姿势,老人都感到了无穷的力量和强大的生命力。(2分)(3)正侧面结合,作者用如墨如泼,通过对铜牛的描写,不仅让老人有了生活的勇气,更启示读者:残疾只是生命的一种状态,残疾人值得社会尊重和支持,突出了小说的主旨。(2分)【解析】6.本题考查学生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的能力。B.“也暗示老人想早日得到解脱”错误,由原文“远处的村落里,大喇叭唱着,‘夏天最后的一朵玫瑰,还在孤独地开放’这是一支洋歌……就像那支歌,老头儿也快会唱这支歌了”可知,这里前后照应,暗指玫瑰即便“孤独”,但依然绽放。寓意生命的顽强,是主人公生存状态和内心状态的形象写照。从老人听到歌曲到会唱,体现出歌曲感染了老人,他是孤独的,但顽强不息,也渴望得关爱,而不是选项中说的解脱。故选B。7.本题考查学生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的能力。A.“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错误,文中的“雨”和“路”衬托了孤寂凄凉感,但本文的基调并非悲伤。结合题目和结尾“老头儿也快会唱这支歌了。一列客车隆隆地开过,车窗里的灯光照亮了那只小风车儿。小风车儿在夜风里转着,像一团红色的雾,像一朵玫瑰”分析,人生虽然艰难,但无论如何都要迎难而上、顽强面对、努力活着,标题“夏天的玫瑰”暗示了老人顽强的生命力和对美好生活的期望,彰显主题。故选A。8.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标题的含义的能力。浅层含义:由原文“‘夏天最后的一朵玫瑰,还在孤独地开放’这是一支洋歌”可知夏天的玫瑰是歌名。再由原文“‘……我不愿看你继续痛苦、孤独地留在枝头上……我把你那芬芳的花瓣,轻轻散布在花坛上……’”分析,老头儿也快会唱这支歌了;小风车儿在夜风里转着,“像一团红色的雾,像一朵玫瑰”,写出老人凄苦又善良的一面,和文章主题相呼应。②故事情节上:原文几次出现夏日的玫瑰,如原文“‘夏天最后的一朵玫瑰,还在孤独地开放。’这是一支洋歌”,第二次“‘所有她可爱的伴侣,都已凋谢死亡,再也没有一朵鲜花,陪伴在她的身旁……’隐隐约约还可以听到村子里的喇叭声”,第三次“……我不愿看你继续痛苦、孤独地留在枝头上……我把你那芬芳的花瓣,轻轻散布在花坛上……”,第四次“小风车儿在夜风里转着,像一团红色的雾,像一朵玫瑰”,这几次的出现,几乎是串起了文章的情节,所以可以算作线索,串联起故事情节。③人物形象上:几次玫瑰花的不同形态的生长,也预示着老人形象的展现,从可爱伴侣的凋谢死亡,到不愿看到孤独的在枝头上,再到像一团红色的雾,都暗示着老人的生活状态,标题暗示了老人顽强的生命力和对美好生活的期望,彰显人性美和人情美。9.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事物描写手法的能力。小说塑造人物形象主要有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铜牛虽不是小说的主人公,但其在主人公心目中的分量充分显示了主人公的生命状态和精神品质。正面描写:①原文说“就是这样一只牛!尖利的犄角、高耸的肩峰、粗壮的腿,一身漂亮的肌肉,向前冲的骄蛮的姿态”,这里用短句强调铜牛的形象。用语简洁,劲道十足,更突出老人对铜牛的渴望。②再由原文“他每天都要到城里去卖小风车儿,每天都这个时候回来。牛身上布满了粗糙的气孔、绿锈和凹凸不平的铸痕,老头儿总觉得那是些伤疤。他早就想买这只牛,牛的高高隆起的肩峰一直吸引着他。吸引他的还有牛的四条结实的腿和牛的向前冲去的姿势”可知细致描写铜牛的外形和姿态,交代铜牛吸引老人的原因。侧面描写:①由原文“可他一觉得高兴,就又想起了那个孩子”可知承接上文老人买到铜牛后的高兴心理的情节,侧面引处老人对孩子担心的情节。②再由原文“他让自己不去想这些事,又欣赏起他铜牛来。还有这牛尾巴,甩得多有劲!他用手指尖捏捏牛尾巴,仿佛能觉出它的弹性。他想买这只牛已经很久了”可知借写铜牛转移注意力,由孩子的事转移到铜牛身尾巴上,感受到了生命的韧性。③再由原文“牛身上每一块绷紧的肌肉都流露出勃勃的生气和力量,每一条涨鼓的血管都充满了固执和自信……想到它冲向对手时发出的暴怒的咆哮,想到它踏在老虎尸体上时那傲视一切的眼神,它晃着那对刀一样的犄角,喷着粗气,在荒野上飞奔狂跳……”可知,铜牛的外形和老人的心理描写相结合。由实到虚,由形到神,想象丰富,描写生动细腻。也说明铜牛的“生气和力量”“固执和自信”深深地感染了老人。所以作者不吝笔墨来写铜牛,表现了老人对铜牛的喜爱,展示老人犹如铜牛般的强大精神,感染读者。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材料一:秦始皇帝时,赵高有罪,蒙毅案之,当死,始皇赦而用之。长子扶苏好直谏,上怒,使北监蒙恬兵于上郡。始皇东游会稽,并海走琅琊,少子胡亥、李斯、蒙毅、赵高从。道病,使蒙毅还祷山川,未反而上崩。李斯、赵高矫诏立胡亥,杀扶苏、蒙恬、蒙毅,卒以亡秦。始皇制天下轻重之势,使内外相形以禁奸备乱者,可谓密矣。蒙恬将三十万人,威振北方,扶苏监其军,而蒙毅侍帷幄为谋臣,虽有大奸贼,敢睥睨其间哉?不幸道病,祷祠山川尚有人也,而遣蒙毅,故高、斯得成其谋。始皇之遣毅毅见始皇病太子未立而去左右皆不可以言智。然天之亡人国,其祸败必出于智所不及。呜呼,秦之失道,有自来矣,岂独始皇之罪?自商鞅变法,以诛死为轻典,以参夷①为常法,人臣狼顾胁息,以得死为幸,何暇复请!方其法之行也,求无不获,禁无不止,鞅自以为轶尧、舜而驾汤、武矣。及其出亡而无所舍,然后知为法之弊。(节选自苏轼《东坡志林·赵高李斯》)材料二:苏子瞻谓李斯以荀卿之学乱天下,是不然。秦之乱天下之法,无待于李斯,斯亦未尝以其学事秦。当秦之中叶,孝公即位,得商鞅任之。商鞅教孝公燔②《诗》《书》,明法令,设告坐之过,而禁游宦之民。因秦国地形便利,用其法,富强数世,兼并诸侯,迄至始皇。始皇之时,一用商鞅成法而已。虽李斯助之,言其便利,益成秦乱。然使李斯不言其便,始皇固自为之而不厌,何也?秦之甘于刻薄而便于严法久矣,其后世所习以为善者也。斯逆探始皇、二世之心,非是,不足以中二君而张吾之宠,是以尽舍其师荀卿之学,而为商鞅之学;扫去三代先王仁政,而一切取自恣肆以为治。焚《诗》、《书》,禁学士,灭三代法而尚督责,斯非行其学也,趋时而已。设所遭值非始皇、二世,斯之术将不出于此,非为仁也,亦以趋时而已。吾谓人臣善探其君之隐,一以委曲变化从世好者,其为人尤可畏哉!(节选自姚鼐《李斯论》)[注]①参夷:指古代诛灭三族的酷刑。②燔:焚烧。10.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始皇之遣A毅B毅见始皇病C太子未立D而去E左右F皆不可以G言智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蒙毅案之,当死”的“当”与《陈情表》中的“猥以微贱,当侍东宫”的“当”词义不同。B.“及其出亡而无所舍”的“舍”与《送东阳马生序》中的“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的“舍”用法不相同。C.“因秦国地形便利”的“因”与《种树郭橐驼传》中的“因舍其名,亦自谓‘橐驼’云”的“因”用法不同。D.“而一切取自恣肆以为治”的“治”与《屈原列传》中的“明于治乱,娴于辞令”的“治”词义相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秦始皇在巡游途中生病,就派遣身边的谋臣蒙毅去祭祀山川,导致后来假传遗诏事件的发生,苏轼认为秦始皇的决定是不明智的。B.苏轼认为秦朝覆灭的根源可以追溯到商鞅变法,而到秦始皇时,积久而成的威势已经过度严苛了,这有违古代的恕道,不得人心。C.李斯非常认同商鞅从秦孝公时代开始推行的严刑峻法,正是他的支持,使得秦始皇承袭了商鞅的法令,从而加速了秦朝的灭亡。D.姚鼐认为李斯是一个善于趋奉现实的人,他并没有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他只是满足了君王的喜好,这样的人是很可怕的。1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始皇制天下轻重之势,使内外相形以禁奸备乱者,可谓密矣。(4分)(2)斯逆探始皇、二世之心,非是,不足以中二君而张吾之宠。(4分)14.结合两则材料,概括李斯对秦朝产生的影响?(3分)【参考答案】10.BCF(原文标点为“始皇之遣毅,毅见始皇病,太子未立而去左右,皆不可以言智”)11.D(“而一切取自恣肆以为治”的“治”意为“统治”,“明于治乱,娴于辞令”的“治”意为“国家安定”,两者意思不同)12.C(“正是他的支持,使得秦始皇承袭了商鞅的法令”说法错误,依照材料二原文“然使李斯不言其便,始皇固自为之而不厌”可知,即使没有李斯的支持,秦始皇自己也会把已有的法令承袭下去)13.(1)秦始皇钳制天下各种形势,使中央与地方相互配合防范奸人造反,可以说做得很完备了。(制,控制,钳制;形,对照,引申为配合;备,防备,防范;密,周到,完备;每点1分,总分4分,句意不通顺,酌情扣分)(2)李斯猜测试探秦始皇和秦二世的心,除了这,不足以投合两位君主而扩大自己获得的恩宠。(逆,预先,事先,预测,猜测;非是,除了这,如果不这样;中,符合,投合;张,扩大,扩张;每点1分,总分4分,句意不通顺,酌情扣分)14.①李斯伙同赵高假传遗诏,改变了秦朝的历史走向。②李斯助推秦始皇沿用商鞅之法,加速秦朝陷入混乱。③李斯一味投合君王喜好,使君王处于危机中而不自知。(每点1分,共3分,若有其他表述,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参考译文】材料一:秦始皇称帝的时候,赵高犯了罪,蒙毅审理案件,判定赵高当死,秦始皇赦免并起用了赵高。长子扶苏喜欢直言劝谏,秦始皇发怒,派扶苏到北方上郡监察蒙恬的军队。秦始皇东游会稽郡,沿海去往琅琊,小儿子胡亥、李斯、蒙毅、赵高跟随。秦始皇路上染病,派蒙毅返回向山川祷告,蒙毅还没回来秦始皇就驾崩了。李斯、赵高假传遗诏立胡亥为皇帝,杀掉扶苏、蒙恬、蒙毅,最后秦朝因此灭亡。秦始皇钳制天下各种形势,使中央与地方相互配合防范奸人造反,可以说做得很完备了。蒙恬带兵三十万,威震北方,扶苏做蒙恬的监军,而蒙毅在皇帝身边做谋臣,即使有大奸臣,敢窥视皇位吗?不幸的是皇帝途中得病,还要有人向山川祷告,因此派遣蒙毅去,所以赵高、李斯能够达成他们的阴谋。秦始皇派遣蒙毅去祭祀山川,蒙毅见始皇病了,没有立太子就离开皇帝身边,这两件事都说不上明智。然而上天想使人世的国家灭亡,那灾祸与失败一定会从智力没有考虑到的地方出来。唉,秦国失道,是由来已久的,难道仅仅是秦始皇的罪过吗?自从商鞅变法,以斩首为较轻的刑法,以灭三族为常法,臣子们要害怕畏惧,以能够死为幸,哪有闲暇再请示皇上!依托他们的法律,只要想要就一定能得到,禁令无不准停止,商鞅自以为超越尧、舜而超过汤、武的道德了。等到他出逃而无地方可住的时候,才知道是制定法制的弊端。材料二:苏轼认为李斯用荀子的学说扰乱天下,这是不正确的。秦扰乱天下的方法,不需要等到李斯,李斯也不曾用他的学说侍奉秦国。在秦国的中期,秦孝公即位,得到商鞅而任用他。商鞅教秦孝公焚烧《诗》《书》,明确法家治国的理念,设置藏奸不告之罪及连坐之罪,并且禁止他国来游以求仕进的人。凭借着秦国便利的地形,采用他的治国方法,富强了几代,兼并了诸侯,一直到秦始皇。秦始皇的时候,完全采用商鞅已有的法令罢了。虽然李斯协助他,说明使用已有法令的便利,更加促成了秦朝的混乱。然而假使李斯不说已有法令的便利,秦始皇本来就会自己去做而不厌倦,为什么呢?秦朝满足于刻薄寡恩并觉得严峻的刑法带来方便已经很久了,这之后世代便习以为常,不知其弊了。李斯猜测试探秦始皇和秦二世的心,除了这,不足以投合两位君主而扩大自己获得的恩宠,因此他完全舍弃了自己的老师荀子的学说,而实施了商鞅的学说;扫除去掉夏、商、周三个朝代的先王的仁政,而所有一切都取自恣意妄为来实施统治。焚烧《诗》《书》,坑杀有学问的人,毁灭三代的仁政之治而崇尚督察之法来责罚众人,李斯不是实行他的学说啊,不过是趋奉现实的主子罢了。假若他所经历正好不是秦始皇和秦二世,李斯的治国之法将不会从商鞅之法中出来,这不是因为他要做仁爱之事,也是因为他趋奉现实的主子罢了。我认为做臣子的善于探察他国君的隐情,一切全部从满足君王的喜好做事的人,这样的人是最可怕的啊!(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木兰花慢·彭城怀古【元】萨都剌古徐州形胜,消磨尽,几英雄。想铁甲重瞳,乌骓汗血,玉帐连空。楚歌八千兵散,料梦魂,应不到江东。空有黄河如带,乱山回合云龙。汉家陵阙起秋风,禾黍满关中。更戏马台①荒,画眉人②远,燕子楼③空。人生百年如寄,且开怀,一饮尽千钟。回首荒城斜日,倚栏目送飞鸿。【注】①戏马台:项羽观看士卒操练兵马的地方。②画眉人:西汉张敞替妻子画眉,喻夫妻感情好。③燕子楼:唐张愔爱妾关盼盼在张愔去世后独居燕子楼,历十余年不嫁。15.下列对两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古徐州”即彭城,“淮左名都”即“扬州”,两首词首句皆扣题而起,具有同样的效果。B.“画眉人远,燕子楼空”和“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都以爱情故事为典故,暗示历史风流终为陈迹。C.萨词上阕“想”以下几句刻画了项羽由盛到衰的转变;姜词上阕“自”以下几句描绘了金兵入侵后扬州的衰败。D.萨词中“人生百年如寄”表明人生如匆匆过客般短暂;姜词以疑问句结尾,移情入景,传达出回味不尽的伤感。16.萨词中写到的“禾黍”和姜词序中写到的“黍离”是同一典故,出自《诗经》“周大夫过故宗庙宫室,尽为禾黍”。请根据词的内容,分析这一典故表达的不同情感。(6分)【参考答案】15.BB.“都以爱情故事为典故”说法错误。“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是化用杜牧的诗句,这一句并不是以爱情故事为典故,而是以昔日的“杜郎俊赏”“豆蔻词工”“青楼梦好”等风流繁华,来反衬今日的风流云散、对景难排和深情难赋。故选C。16.①萨词表达昔盛今衰、物是人非、英雄不在的感慨。萨词中写刘邦战胜了项羽建立了汉朝,而今昔日繁盛的汉家陵阙也是秋风瑟瑟,禾黍满眼,表达了对英雄盛世不在、历史沧桑变幻的慨叹。②姜词表达国破家亡之痛和对金兵、南宋朝廷的不批判。姜词中写曾经繁华的扬州长街,如今满眼尽是青青荠麦,而这一切皆因朝廷抵抗不力,金兵入侵所致,诗人借此表达了对如今扬州城凋残破败的痛心,对发动掠夺战争的金兵及南宋王朝投降政策有所谴责。(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李白《蜀道难》中夸饰山峰连绵不断并且高耸入云、以松树生长之难衬托绝壁险峻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望海潮(东南形胜)》和《扬州慢(淮左名都)》都写到树木,而意境各异,前者“______________”写杭州之柔美清丽,后者“

_____________”写扬州衰败荒凉。(3)李密《陈情表》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以尽忠时间长和尽孝时间短。【参考答案】(1)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2)烟柳画桥废池乔木(3)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篇名句的能力。注意重点字的写法,“盈”“倚”“废”“陛”。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夏收是一年中最繁忙的季节,割麦还在其次,最忙的该是打场,而打场时最壮观的是翻场。偌大的场上,摊满麦子,碾过头场,得翻动一遍再碾。看吧,几十号人排成一排,挥动木权,一个紧挨一个,边走边退,将紧贴地面的麦秆挑起,抖抖,立起来。翻过的地方,麦秆扎煞着,张牙舞爪,如同汹涌的波浪,鼓荡着向前扑去。人在波浪前面,如同一队勇士,挥舞兵器,且战且走。从侧面看,又像划着一只龙舟,几十只木桨上下翻动,在波涛中疾速前行。到了场边,哗地一下扭转身子,再向这边划来。几个来回之后,满场便成了黄涛翻滚却又凝然不动的海面。打过麦子的场,瓷光瓷光的,这瓷光并不全是碾过麦子的缘故,也得力于麦收前的精心修整。原已平整瓷实的场面,经过夏收近一个月的反复碾压清扫,当然就更加平整瓷实了。此后用处之大,甚至超过它那打麦子的正业。晒粮食,晒棉花,都不在话下,更妙的是,它成了全村人夏天的避暑胜地。入夜,妇人们多是坐在门前的台阶上,一边乘凉,一边聊天。年轻小伙子,干脆去场上睡去,铺块席子或毛裤就是一夜。18.下列句子中的“过”和“打过麦子的场,瓷光瓷光的”中的“过”,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我希望飘过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B.我吃过饭就去找他。C.她去年来过武汉。D.今年收成要好过去年。19.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与文中加点的词语,用法和作用相同的一项是(3分)()A.这块木料一边光滑,一边粗糙。B.公寓内的长沙发上一边坐着王老师,一边坐着他的孩子。C.他一边扇着扇子,一边听着知了动听的歌声,悠然自得。D.我俩明明一边高,面试官却把我推到一边,单单录取了他。20.同样是写“翻场”,下面这段文字与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却给人截然不同的阅读体验,请分析它们在表达技巧及其效果上有什么不同。(5分)翻场,是在用碌碡把场上麦子整个碾压一遍后,再把场上的麦子翻个过,把另一面再碾压一遍。翻场有技术要求,先把木杈或铁杈头稍微斜着,挑起一排中部麦子,再把麦梢朝相反方向一翻,又成为摆场时的样子,一排压一排平整摆好。(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清醒休息是心理学家最推荐的短暂的休息方式。清醒休息从字面上看,非常容易理解,

,就会有点让人不知道该怎么做了。那么什么是清醒休息呢?较为专业些讲,清醒休息就是在一段时间内将大脑的刺激最小化,并短暂地安静休息。最理想的休息方式就是在一个黑暗的房间里闭上眼睛安静地休息。在此期间,除了打盹和出声,休息者做什么都可以——可以做白日梦、回忆刚学到的知识,甚至是思考自己一会儿要吃什么。心理学家是如何知道清醒休息

?在娱乐项目目不暇接的今天,听音乐和玩电子游戏也已经成了主要的短暂的休息方式,而它们跟清醒休息相比,孰优孰劣?心理学家招募了35名青年志愿者,

,让他们按顺序记忆120个随机数字。在记完数字之后,一组志愿者采用清醒休息的方式休息8分30秒,另一组志愿者在休息的时候听莫扎特的奏鸣曲,而最后一组志愿者则玩8分30秒的电子游戏。实验结果显示,以清醒休息的方式休息的志愿者回忆起的数字最多,听音乐的志愿者回忆成绩比不上清醒休息的,不过依然有着不错的回忆率。玩电子游戏的志愿者回忆成绩虽然跟听音乐的差距不太多,但如果心理学家不断地重复实验,玩电子游戏的志愿者回忆成绩将会越来越差。而其他两组志愿者回忆成绩变化不大。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6分)22.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增删少量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3分)【参考答案】(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1分)18.【命题意图】本题考查辨析字词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解题思路】B项与例句中的“过”均用在动词后,表示完毕。A项,“过”用在动词后,表示经过。C项,“过”用在动词后,表示某种行为或变化曾经发生,但并未继续到现在。D项,“过”用在形容词后,表示超过或胜过。故选B项。19.【命题意图】本题考查正确理解词语的用法和作用的能力。【解题思路】C项与文中加点的词语均表示两个动作同时进行,且前后分句的主语一致。A项,“一边……一边”表示东西的一面。B项,“一边……一边”表示旁侧,一侧。D项,第一个“一边”表示同样,一般;第二个“一边”表示旁边。故选C项。20.【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分析鉴赏句子的表达技巧及其效果的能力。①原文使用比喻和比拟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文段则近乎解释说明,直接明了。②原文多用短句,节奏明快,富有层次,完整地展现了“翻场”的情况;文段则多用长句,平铺直叙,稍显沉闷。③原文细致描写“翻场”的壮观场面,充满感情色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