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数两位数三位数乘两位数教案_第1页
位数两位数三位数乘两位数教案_第2页
位数两位数三位数乘两位数教案_第3页
位数两位数三位数乘两位数教案_第4页
位数两位数三位数乘两位数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位数两位数,三位数乘两位数教案

位数两位数,三位数乘两位数教案「篇一」

教学目标:

1、能结合具体的情境,估计三位数乘两位数积的范围。

2、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3、能利用乘法运算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4、使学生在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学习成功带来的快乐,

激发探索计算方法、解决问题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明确待解决问题

1、谈话导入同学们喜欢看课外书吗?前几天老师买了一套少儿百科全书,付了

128元,如果买2套付多少钱呢?5套呢?学校图书室要买12套,你能算出要付多少钱

吗?

(前两个问题,学生口答,并说一说方法,在类比推理中,让学生理解求12套

百科全书的价钱就是求128X12的积。)

2、学生进行估算,并说说想法。

3、通过诱导,引入新课。

刚才每位同学都进行了估算,那么究竟128X12的准确答案是多少呢?面对新

问题,我相信同学们各有高招,这节课我们一起借助已经掌握的知识来解决今天遇

到的新问题。(板书课题:三位数乘两位数)

二、自主探究,尝试解决问题

1、学生独立思考,自己试着在练习本上算一算。有困难的,可以参考课本中

的算法进行计算。

2、教师巡回指导,特别关注学困生。

(设计意图:先让学生估算,再尝试笔算,实现了估算、笔算的有机结合。同

时,允许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的学习方法,较好地体现了“关注差异、因材施

教”的教学原则。)

三、交流汇报、归纳解题策略

1、小组交流计算方法请同学们在四人小组里说说你的算法,也听听别人的算

法。

2、全班交流,汇总策略以小组为单位,每小组推荐一位代表向全班同学汇报

本组的学习成果。

(1)、充分展示学生的研究成果,学生的解题策略可能有:

①128X10=1280128X2=2561280+256=1536②128X2=256256X6=1536

③128X3=384384X4=1536④利用竖式

(2)、通过比较,着重指导,从而理解算法,掌握方法。

(3)、请学生算一算128X13,目的是让学生发现方法二、三的局限性,从而

更好的体会学习竖式的价值。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对不同方法的比较、算法之间内在联系的深入分析,

从中逐步体验到竖式计算简洁、明白、通用、易查的优越性,体验到竖式计算的优

越性和学习竖式的价值。在这个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体

验各种算法。感悟和选择出最优的方法。)

四、应用深化,总结学习方法

1、森林医生(题目略)做完此题教师小结:仔细严谨,体现了我们学习数学的

良好品质。

2、用你喜欢的方法算一算(题目略)

3、如果我班每位同学买这样一套少儿百科全书,书店给我们每套优惠15元,

请算一算全班同学一共要付多少钱?

4、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我们是怎样学会这些新知识的。

位数两位数,三位数乘两位数教案「篇二」

教学内容:人教版第七册课本P49—P50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让学生经历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三

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情感与态度目标:让学生获得运用已有知识解决新的计算问题的体会,体

验成功的愉悦,进一步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本课的教学的重点为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

法。

教学难点:

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时的进位。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回顾上一节所学的内容。

2、电脑课件出示口算题:23X20=42X30=

3、课件接着出示估算题:

23X19=42X29=

23X21=42X31=

4、笔算下面各题。

16433865X21X15X44X34

先要求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再请四位学生上台板演,讲评时请同学们说说计算

步骤和要点。

学生自己动手完成并思考:用竖式计算乘法你有哪心得可以与大家交流一下?

5、总结:两位数乘两位数,先用第二个乘数的个位与第一个乘数相乘,再用

第二个乘数的十位与第一个数相乘,最后把两次乘的结果相加。

(二)、讲授新课。

1、课件出示:李叔叔从某城市乘火车去北京用了12小时,火车1小时约行

145千米。该城市到北京大约有多少千米?

2、认真读题,弄清题意,明确已知条件和问题。提问:李叔叔的城市离北京

有多远?你能解决吗?

3、独立列式:145x12=

师:观察这算式,你发现和我们以前所学得乘法算式有什么不同吗?(三位数

乘两位数,两个因数都没有0)

提问:你能运用估算知识猜一猜:李叔叔家离北京大约有多远吗?说一说你的

想法?

4、经历计算过程。

(1)请学生估一估145X1Z的大致范围。

估算一:把145看成150

150x10得1500

150x2得300

1500+300=1800

145<150所以结果应比1800米少一些。

估算二:把12看成10。

145X10=1450

12>10,所以结果应比1450米大。

(2)笔算。你们已经学过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现在请你们尝试列竖

式计算145X12o

师:你能用竖式计算出准确答案吗?有困难的,可以参考课本中的算法进行计

算。

①学生独立尝试笔算,教师巡视课堂,特别关注平时计算错误率高的同学,看

看他们每一部分积的书写位置和计算结果是否正确。

②反馈计算结果,要求学生回答:

先算什么?(先算145x2)

再算什么?(再算145x1。)

最后算什么?(2个145与10个145的和)

注意什么?(两部分的相同数位要对齐)

学生交流汇报、归纳解题策略

(1)、同桌之间交流计算方法

请同学们与同桌说说你的算法,也听听别人的算法。

(2)、全班交流,汇总方法

(3)、通过比较,着重指导,从而理解算法,掌握方法。

应说以下几点:(1)数位对齐;(2)先算2火145⑶再算1x145(10X145);

(4)、最后将两次乘法结果相加。(黑板板书)

师:说一说,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与步骤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有什么区

别和联系。

生:我们发现三位数乘两位数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是一样的。它们都

是先用第二个乘数的个位去乘第一个乘数,积的末尾和个位对齐,再用第二个乘数

的十位去乘第一个乘数,积的末尾和十位对齐,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加起来。

对照自己的估算结果,算一算估算值与准确值的误差,是否是合乎实际,以提

高学生估算的真确性。

(三)、巩固练习

1、课本49页“做一做”

这是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基本练习,要求学生独立用竖式计算,以巩固三位数乘

两位数的笔

算方法。每个学生独立完成后,各自用计算器自行检验。

2、练习七第3题。

164X32=54X145=254X36=

217X83=43X139=328X25=

提示学生:怎样列竖式可使计算方便些?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对比的基础上反

思,明白在列竖式时,上面一行写三位数,下面一行写两位数,这样计算比较方

便。同时提醒学生书写要工整,数位要对齐,计算要仔细。

(四)、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

位数两位数,三位数乘两位数教案「篇三」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景,用迁移的方法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掌握估算方

法,感受估算与生活的联系,形成初步的估算意识。

2、经历与他人交流算法的过程,体会算法的多样化。

3、能根据具体情景选择最优化的方法,感受估算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

探索并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方法,体现算法的多样化。

教学难点:

联系实际情景灵活选择最优化的估算方法。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课件出示:售房信息

滨湖花园有两室一厅住房一套,面积86m2,售价894元/m2

师:想买这套房子需要准备多少钱才够?怎么解决?

生:86894

师:你打算怎样算呢?

生1:直接计算。

生2:估算。

课件出示:下面哪种情况下使用估算比直接计算更方便呢?

A、我在准备房款的时候

B、房主在收房款的时候

师:是的,在生活中很多时候我们不需要知道准确的结果,只需要一个大概的

结果,这就需要估算,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板书课题)

首先我们来研究果园里的估算问题。

二、探究新知

1.出示例3:桃园里有桃树647棵,平均每棵收桃48千克,桃园里大约一共

能收桃多少千克?

列式:64748

2.独立估算,汇报估算方法。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教学设计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

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教学设计生1:把647

看做600,把48看做50,60050=30000,所以6474830000

生2:把647看做650,把48看做50,65050=32500,所以6474832500

3.你喜欢哪种估算方法,用简短的话概括喜欢的理由。

生1:第一种好算生2:第二种接近

师:两种方法都可以。

4.即时练习:①44719320xx21878

②用估算的方法判断下面算式的积是几位数

6894819623

③用估算的方法判断58538的积应该是()

A、2230B、22230

5.45496怎样估算呢?

①、独立思考后估算。

②、汇报估算方法。

生1:把45看作50,把496看作500,50500=25000,所以4549625000。

生2:把45看作40,把496看作500,40500=20xx0,所以4549620xx0。

生3:把496看作500,45500=22500,所以4549622500。

③、小组讨论:分析三种估算方法的优点和缺点。

④、全班汇报。

第一种:都估大了,优点是好算,缺点是离准确值较远。

第二种:一个估大,一个估小,离准确值近,又好算。

第三种:优点是接近准确值,缺点是不好算。

6.小结:这三种方法都有自己的优点,在这个算式中选择任何一种估算方法都

可以,但在实际生活中是不是选择任何一种方法也可以呢?

三、巩固应用

1.售房问题该怎样估算呢?(估大)

2.四年级同学乘车去秋游,车票和门票为49元/人,104人一共大约要多少

元?

买票的问题又该怎样估算呢?(估大)

3.全球最大的海盗船位于我国大连,该船拥有102人的超大载客量,全天只能

运行22次,在没有其他旅客的情况下,我校20xx名学生一天之内是否都能玩一

把?(估小)

四、全课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位数两位数,三位数乘两位数教案「篇四」

本单元学习的乘法运算,不论是口算还是笔算,其基本算理和运算方法都是学生

所熟悉的。因为之前学生学完两位数乘两位数后,已掌握了乘法运算的基本技能。

从这个角度上说,本单元所学知识,属于旧知。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在教学时,

可放手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亲身实践、合作交流等活动,自行总结出口算、笔算

的一般方法。本节课在已经学过三位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笔算基础

上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的基本方法。学习这部分内容,有利于学生完整地掌握

整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并为以后进一步学习小数乘法打好基础。

学生已经掌握了三位数乘一位数与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因此,对算理和算法的

理解和探索并不会感到困难。但是由于乘数数位的增加,计算的难度也会相应地增

加,计算中就会出现各种不同的情况,因此,本单元的学习对学生来说也是非常必要

的。

1.使学生经历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过程,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

法,能正确进行笔算。使学生联系乘数末尾有0的笔算乘法的简便算法,掌握几百乘

几十,几百乘几十几(不进位)和几百几十乘几十(不进位)的口算方法。

2.使学生获得运用已有知识解决新的计算问题的能力,感受数学知识和方法的

内在联系;能运用笔算和估算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简单实际问题,进一步感受数学

的应用价值。

3.使学生在思考、交流和总结计算方法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推理能力;在应用

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的

应用价值。

4.使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活动中,进一步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获得成

功的体验,进一步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发展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提高主动学

习和独立思考的积极性。

1.注意把数学学习和解决问题相结合。首先,以小区生活为背景,从学生熟悉的

生活现象中提出一些关于乘法计算的问题,引入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这样能使

学生体会计算时解决问题的需要,感受数学就在自己身边,发展数学意识。其次,在

学习乘法计算之后,适当安排一些现实问题,引导学生用学过的计算方法去解决,体

验乘法计算的应用,进一步感受学习计算的意义。

2.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知识和经验自主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在本单

元学习之前,学生已经学过三位数乘一位数与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笔算。与学过

的乘法计算比较,三位数乘两位数只是其中一个因数的位数有所增加,但笔算的基本

算理是相通的,学生具有利用已有认识自主探索和理解计算方法的能力。因此,老师

把计算留给学生自己完成。这样,就为学生主动探索计算方法提供了机会,促进学生

用已经掌握的三位数乘一位数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为基础,通过类推掌握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3.注意让学生在比较中不断完善认知结构,进一步掌握计算方法。引导学生通

过计算和比较,初步感受乘法中乘数变化引起积的变化的规律,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

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笔算的简便方法,并为自主探索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口算做好

准备;通过几十几乘几百(不进位)、几百儿十乘几十(不进位)与已经学过的几十几

乘几十的比较,引导学生把几十几乘几十的口算方法类推到相应的三位数乘两位数

的口算中,安排乘数中间有0的与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笔算的比较,以便让学生更好

地掌握计算方法,掌握熟悉的计算技能。在练习里,通过三位数乘两位数与相应连乘

式题的比较,让学生体会算式之间的联系。

1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1课时

2两种常见的数量关系1课时

3积的变化规律1课时

4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1课时

5整理与练习1课时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教材第27页)

1.让学生经历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

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让学生获得运用已有知识解决新的计算问题的体会,体验成功的乐趣,进一步

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3.使学生在探索计算方法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新旧知识的联系,能主

动总结、归纳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培养学生的类比、分析和概括能力,发展

应用意识。

重点: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难点: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时的进位。

课件。

师:同学们,用竖式计算下面各题,看谁算得又对又快。(课件出示:练习题)

36X60150X8127X3102X998X23

指名让学生到前面板演竖式计算,其余学生独立完成计算;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组织学生交流订正。

师:通过刚才的计算,相信大家已经回想起我们学过的三位数乘一位数、两位数

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那么三位数乘两位数该怎样计算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究三

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设计意图:复习三位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起到知识迁移

作用,使学生看到新旧知识的联系,以便更好地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师:请同学们先看题,说说你知道了什么?(课件出示:教材第27页例1题)

生:已知月星小区有16幢楼,平均每幢楼住128户。

师: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呢?

生:月星小区一共住了多少户?

师:该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你是怎样想的?跟同学说一说。

学生进行小组交流;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组织学生汇报交流,明确:要求月星小区一共住了多少户,其实就是计算16个

128是多少,用乘法计算列式为128X160

师:你是怎样计算的?

学生可能会说:

我们可以先算10幢楼住了多少户,这样128义10=1280(户);再加上其余6幢住

了128X6=768(户),这样一共住了1280+768=20xx(户)。

我们可以进行估算,因为128接近130,这样就可以算出130X16=20xx(户),所

以说月星小区大约一共住了20xx(户)。

我们可以假设每幢楼住了100户,这样16幢楼住了100X16=1600(户);而实际

每幢楼少算了28户,这样一共就是比实际少了28X16=448(户),所以月星小区一共

住了1600+448=20xx(户)。

只要学生的算法合理就要给予肯定。

师:你会用竖式计算吗?试一试。

学生尝试用竖式计算;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组织学生交流汇报:

师:怎样计算三位数乘两位数呢?可以跟小组同学进行讨论交流。

讨论交流后,汇报小结:在进行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计算时,相同数位要对齐,

先用两位数中的个位数乘三位数;再用两位数中的十位数乘三位数,最后把两次乘得

的积相加。

【设计意图:先让学生估算,再尝试笔算,实现了估算、笔算的有机结合。同时,

允许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的学习方法,较好地体现了“关注差异、因材施教”

的教学原则。在这一环节中,学生通过小组讨论交流,培养合作意识,探索并发现三

位数乘两位数的方法,最后全班进行总结】

师:这节课我们学到了什么?我们是怎样学会这些新知识的?

学生自由交流。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教学中,充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重视

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使算法与算理有效融合;在教学方法上,采用独立试做,互动交

流,小组合作等多种形式,活跃课堂气氛;精心设计教学思路,较好地实现了教学目

标。不足之处,缺少变式练习。若能在教学过程中加入了拓展延伸环节,会收到更好

的效果。

A类

用竖式计算下面各题。

399X42=538X48=138X16=

(考查知识点:三位数乘两位数;能力要求:能正确熟练地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

B类

月星饭店平均每天要用掉258双一次性筷子。这个饭店3月要用掉多少双一次

性筷子?

(考查知识点:三位数乘两位数;能力要求: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

题)

课堂作业新设计

A类:

399X42=16758538X48=25824138X16=2208

399

X42

798

1596

16758

538

X48

4304

2152

25824

138

X16

828

138

2208

B类:

258X31=7998(双)

258

X31

258

774

7998

教材习题

教材第27页“练一练”

213

X32

426

639

6816

375

X24

1500

750

9000

309

X26

1854

618

8034

248

X45

1240

992

11160

两种常见的数量关系。(教材第28~32页)

1.使学生初步认识单价、数量和总价,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含义,理解并掌握这

两种数量关系。

2.初步培养学生运用数学术语的能力,以及综合、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并渗

透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的观点。

3.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重点:使学生初步认识单价、数量和总价,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含义,理解并掌

握这两种数量关系。

难点:初步培养学生运用数学术语的能力,以及综合、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

并渗透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的观点。

课件。

师:同学们,请看下面的问题并口答列式。(课件出示下面问题)

(1)每个文具盒10元,5个文具盒多少元?

(2)用50元买文具盒,每个10元,可以买多少个?

(3)用50元买了5个相同的文具盒,每个多少元?

指名让学生口答,老师板书。

师:你能自己列式解答下面的问题吗?(课件出示下面问题)

(1)一辆汽车每小时行50千米,3小时行多少千米?

(2)一辆汽车行了150千米,每小时行50千米,行了多少小时?

(3)一辆汽车3小时行了150千米,平均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学生在练习本上列算式,然后口答、校对。

师:我们已经学习过许多应用题,知道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有各种数量

关系,并且我们已经接触了许多数量关系。像上面做的题里有哪些数量呢,这些数量

之间有怎样的关系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两种常见的数量关系。(板书课题)

1.教学例2„

师:请同学们先自己看图了解信息,然后回答老师的问题。(课件出示:教材第

28页例2题)

学生仔细看图。

师:每种商品的单价各是多少?购买的数量呢?

生:钢笔的单价是每支12元,购买的数量是4支;练习本的单价是每本3元,购

买的数量是5本。

师:单价每支12元可以写成“12元/支”(板书),元/支读作元每支。你知道练

习本每本3元可以怎样写、怎样读吗?

生:练习本的单价可以写成“3元/本”,元/本读作元每本。

师:根据我们获得的信息,先填写商品的单价和购买的数量,再分别求出总价,填

写在课本第28页的表格中。

学生填写表格;教师巡视了解情况,指导个别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组织学生交流汇报表格填写情况,给予填写正确的学生以表扬。

师:从上面的题里,你发现总价与单价、数量之间有什么关系?

生:总价=单价X数量。

师:请同学们根据这个关系想一想,如果已知总价和单价,可以求什么?怎样求?

生:如果已知总价和单价,可以求数量,总价+单价=数量。

师:再想一想,如果已知总价和数量,可以求什么?怎样求?你是怎样想到的?

生:如果已知总价和数量,可以求单价,总价+数量=单价。根据三者之间的数量

关系结合实际生活中例子都可以想到。

师:现在请同学们看一看这里三个数量关系式,它们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你觉

得只要记住了哪一个,就能记住其他的两个?根据什么知识来记其他的两个?

学生进行讨论交流;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汇报交流,归纳小结:我们从这里的三个数量关系式可以看此根据单价、数量

和总价三个量的关系,只要知道两个量,就可以求出第三个量。我们在记这一组数量

关系式时•,只要记住“单价X数量=总价”,就可以根据乘法算式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想出“总价♦单价=数量”和“总价♦数量=单价”。

【设计意图:让学生观察不同的数量,思考求的是什么数量,是怎样求的,既可以

巩固刚学到的量的概念,又是对这两题计算方法的分析。接着引导寻找共同特点,归

纳数量关系,在分析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综合、抽象和概括的能力。这样教学,可以

使学生在对具体问题的感知、分析的基础上认识抽象的数量关系,不仅有利于学生

的理解,也有利于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2.教学例3。

师:认真阅读,说说你从中知道了什么?(课件出示:教材第28页例3题)

生:知道了一列和谐号列车每小时行260千米;李冬骑自行车每分行200米。

师:这里所说的“每小时行260千米”,“每分行200米”,都是速度,可以写成

“260千米/时”“200米/分”,千米/时读作千米每时,米/分读作米每分。你能根

据所得信息填写和谐号列车与李冬骑自行车的速度,再分别求出行驶的路程,完成课

本第29页的表格吗?

学生填写表格;教师巡视了解情况,指导个别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组织学生交流汇报表格填写情况,给予填写正确的学生以表扬。

师:从这道题里,你发现了路程与速度、时间之间有什么关系?

生:路程=速度X时间。

师:如果已知路程和速度,可以求什么?怎样求?

生:如果已知路程和速度,可以求时间,路程+速度=时间。

师:如果已知路程和时间,可以求什么?怎样求?

生:如果已知路程和时间,可以求速度,路程小时间=速度。

师:这里主要记住哪一个,就能记住其他的两个?根据什么知识可以从乘法的关

系式想出其他的两个?

生:速度X时间=路程。

师:请大家把这三个数量关系式齐读一遍。

小结:速度、时间和路程是一组联系紧密的数量,只要知道其中的两个量,就可

以求出第三个量。记这一组数量关系式时,只要记住“速度X时间=路程”,就可以

根据乘法算式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想出“路程+速度=时间”“路程+时间=速

度”。

【设计意图:采用与上一例题相同的教学思路设计这一环节的教学,培养学生迁

移类推能力的同时,锻炼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生1:“总价=单价X数量”“路程=速度X时间”都是生活中常见的数量关

系O

生2:常见的数量关系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实际问题。

生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要学会总结和应用数量关系。

两种常见的数量关系

1.本节课既关注了学生的学习过程,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又使学生的情

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在交流评价的过程中获得了丰富的体验,较好地体现了事

先的教学设想。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描述,经过合作和谈话的过程,自觉地运用了比较

的方法,不仅使学生初步感知了什么是速度,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而且能使学生在

解题时学会运用转化的思想,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鼓励学生仔细观察,动脑思考,发现规律,让他们把发现的规律说给同伴听,然

后全班交流,总结常见数量之间的关系,为今后学生应用这些关系式解决实际问题做

准备。

A类

从西村到东村两地相距2400米,张叔叔从西村出发去东村,每分钟行60米。

(1)出发10分钟后,他大约在什么位置?(用△在图中做标记)

(2)张叔叔8:10出发,走完一半路程时是什么时间?

(考查知识点: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能力要求:掌握常见的数量关系并

应用这些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B类

小唐从家去学校,如果每分钟行80米,能在上课前6分钟到达学校,如果每分钟

走50米,就要迟到3分钟,那么小唐家距离学校有多远?

(考查知识点: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能力要求:掌握常见的数量关系并

应用这些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课堂作业新设计

A类:

(1)

(2)2400+2+60=20(分钟)8时10分+20分=8时30分

B类:

(80X6+50X3)+(80-50)=21(分钟)80X(21-6)=1200(米)

教材习题

教材第29页“练一练”

1.(1)218元/套(2)16米/秒

2.340X5=1700(米)

3.325X48=15600(元)

教材第30~32页“练习五”

1.254120403235

2.

121

X13

363

121

1573

604

X26

3624

1208

15704

248

X37

1736

744

9176

3.8804280020xx29315

4.26503645

5.8454092906475150081

6.285X12=3420(米)

7.54+18=3(本)

8.910+13=70(米/分)

9.360+8=45(元/个)

10.(1)537X16=8592(元)(2)(845-537)X13=4004(元)

11.85X8910=68(千米/时)

12.2128805065769614

13.(按行填)(1)18582712(2)24576125

14.京沪高速铁路:264X5=1320(千米)京沪高速公路:105X12=1260(千米)

15.(1)24X8=192(个)(2)192+24=8(时)(3)192+8=24(个)

16.104X24=2496(元)72X24=1728(元)

17.115X45=5175(个)5300>5175不能打完。

18.(64+20)X135=11340(千克)

19.(26+31+24+28)X12=1308(元)

思考题:

积的变化规律。(教材第33页)

1.通过观察、讨论等数学活动,经历探索、归纳积的变化规律的过程。

2.理解积的变化规律,会运用积的变化规律进行简便计算。

3.在探索和归纳积的变化规律的过程中,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条理性。

重点:掌握积的变化规律,并能运用积的变化规律直接求出积。

难点:理解积的变化规律。

课件。

师:前面我们认识了亿以上的数,下面老师写了两个十二位数,给大家几秒钟的

时间,看你能很快的记住哪个数:123412341234950382573014

学生记数。

师:记住了哪个?(第一个)为什么这么多人记住了第一个数?(因为第一个数的排

列是有规律的)数学中有很多有规律的情况,今天我们研究的内容是积的变化规律。

看到题目想知道什么?

学生可能会说:

有什么规律?

学积的变化干什么?

积的变化规律和谁有关系?

怎么就知道这个规律了?

师:同学们想知道的真多!相信大家通过自己的研究能解决所有的问题。

【设计意图:借助记数游戏吸引学生注意力,为新课的教学做准备】

师:请同学们自己按要求算一算,填写表格。(课件出示:教材第33页例4题)

学生独立计算并填写表格;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组织汇报交流,师生共同完成表格。

师:比较填出的结果,跟同学讨论两个数相乘,一个乘数不变,另一个乘数乘儿,

积怎样变化?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师:你有什么发现?

学生可能会说:

第一个乘数不变,第二个乘数乘2,得到的积等于原来的积乘2。

第二个乘数不变,第一个乘数乘4,得到的积等于原来的积乘40

一个乘数不变,另一个乘数乘几,得到的积就等于原来的积乘几。

师:再找一些例子算一算,比一比,看看积的变化是不是有同样的规律,与同学交

流。

学生进行小组活动;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师:你能试着用一句话来概括一下我们发现的这些规律吗?

生:一个乘数不变,另一个乘数乘几,积也乘几。

展示交流:请两组同学分别介绍自己的举例情况,说说乘数和相应的积各有怎样

的变化。

师:我们举了很多的例子,确实存在着刚才同学们讲到的规律,谁能把这个规律

完整的表述?

同桌互说规律。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完成板书:

一个乘数不变,另一个乘数乘(或除以)几,积也乘(或除以)儿。

【设计意图:结合具体情境以算式为例,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当一个乘数不变时,

另一个乘数与积的变化规律,同时让学生体会事物之间是密切相关的,受到辩证思想

的启蒙教育】

师:你发现了什么?

生:一个乘数不变,另一个乘数乘(或除以)几,积也乘(或除以)几。

师:你是通过什么方法探索出规律解决问题的?

生:我是结合具体情况举例验证,得出的结论。

师:这是很好的一种学习方法。其实关于积的变化还有其他规律。课后有兴趣

可以继续研究。

[设计意图:梳理所学知识,将所学知识系统化】

积的变化规律

一个乘数不变,另一个乘数乘(或除以)几,积也乘(或除以)几。

一个乘数乘几,另一个乘数必须除以相同的数,才能使积不变

L本节内容是整数四则运算内容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本节课教材以两组较为简

单的乘法算式为载体,引导学生探索当一个乘数不变时,另一个乘数与积的变化情况,

从中归纳出积的变化规律,使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理解两个乘数相乘时,积随着其中

的一个乘数的变化而变化。

2.在本课教学中,充分注意在经历中感悟,把课本表格让学生自己独立填写,注

重让学生充分参与积的变化规律的发现,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大量

的举例、充分的观察中去感悟积的变化规律,初步构建自己的认知体系。

3.在本课教学中,学生通过举例、观察对积的变化规律有了初步的感悟,也有了

初步的理解,但学生在描述规律时,语言总是不够准确、表述总是不够完整。此时,

我充分发挥了自己的引导作用,通过语言过渡,让学生列举例子来验证。再引导学生

完整、准确地描述出积的变化规律,并通过一些重点词的理解,使学生更加深刻地理

解规律,构建起完整的认知体系。

A类

先用积的变化规律填空,再用笔算或计算器验算。

26X48=124817X12=204

26X24=17X24=

26X12=17X36=

(考查知识点:积的变化规律;能力要求:运用积的变化规律解决问题)

B类

一个长方形的面积是256平方厘米,如果长缩小到原来的,宽扩大到原来的4倍,

这个长方形就变成了正方形,这个正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它的边长是多少?

(考查知识点:积的变化规律;能力要求:运用积的变化规律解决问题)

课堂作业新设计

A类:

624312408612

B类:

256平方厘米16厘米

教材习题

教材第33页“练一练”

1.60200100400

2.7201050320

720010500560

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教材第34~37页)

1.经历探索乘数末尾有0的三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其竖式的简

便写法,能正确地计算这类题。

2.在研究算法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推理能力和数学应用意识。

3.在学习中不断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增强他们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重点:竖式的简便写法以及积的末尾0的个数的确定。

难点:用简便方法计算乘数末尾有0的三位数乘两位数。

课件。

师:同学们,我们班今天来了一位小客人,想不想知道他是谁?好,闭上眼睛

3,2,1,睁开!(课件演示:喜羊羊动画)

生:喜羊羊!

(喜羊羊:大家好,我是喜羊羊,很高兴能来到你们班做客,早就听说你们班学生

个个都很聪明,数学顶呱呱,所以今天特地前来,想请大家帮我个忙,帮我救出被灰太

狼关在山洞里的美羊羊,要想进山洞需要闯关,每一关都需要解决一些数学问题,要

知道,我对付灰太狼还行,可是解答数学问题可不行,你们能帮我这个忙吗)

生:能!

师:好,那我们就出发吧!(课件出示:口算题)

3X2=13X2=95X0=21X4=4X300=

学生完成口算练习,组织学生交流汇报。

师:恭喜你们闯过第一关,进入第二关。(课件出示:改编后的例5题)

月星小区有85平方米草坪。每平方米草坪每天大约能释放氧气15克,吸收二

氧化碳20克。这些草坪每天大约能释放氧气多少克?

学生尝试独立解决问题;教师巡视了解情况后组织学生交流汇报。

师:灰太狼不服气,决定来点难的刁难你们,他把“85平方米”的草坪改为

“850平方米”,现在你还会算吗?

【设计意图:通过口算练习,渗透了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简算方法,为教学乘

数末尾有0的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做好铺垫。同时又采用了学生喜闻乐见的动漫

故事创设情境,和喜羊羊一起学习,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了求知欲】

1.教学例5。

师:先读题,再想想该怎样列式?(课件出示:教材第34页例5题)

学生读题,列式15X850或850X15。

师:你能用竖式计算出结果吗?试一试,然后跟同桌说说。

学生尝试列竖式计算并与同桌交流算法;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组织学生交流算法:

师:这两种算法,有什么区别?

生:第一种计算方法中0参与了计算;第二种方法中0没有参与计算,是计算结

束后把乘数末尾的0移到积的末尾。

师:你觉得哪种方法更简便?说说你的想法。

生:0不参与计算这种方法更简便。我们把乘数末尾的0不参与计算,等算出积

以后在积的末尾添上0就可以了。

2.教学“试一试”。

师:这一关终于顺利通过了,在营救美羊羊的行动中,还有一关需要闯过呢。用

这种简便的方法,你能算出月星小区的草坪每天大约能吸收二氧化碳多少克吗?

学生尝试独立解决问题;教师巡视了解情况,指导个别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组织学生交流展示计算方法:

师:你能总结出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怎样计算简便吗?

生:用竖式计算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时,先把0前面的乘数相乘,再看乘数的末

尾一共有几个0,就在相应乘积的末尾再添上几个0。

【设计意图:结合具体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发现乘数末尾有0的简便算法,

并能运用这一简便算法解决问题】

喜羊羊:谢谢你们解决了灰太狼的问题,灰太狼彻底失败了,我们终于救出了美

羊羊。

师:在救美羊羊的过程中,同学们表现得很好,可见你们都有一颗善良的心,那么

闯关的过程中你们有什么收获呢?大家说一说。

[设计意图:梳理所学知识,将所学知识系统化】

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

I.通过学习让学生理解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简便算法,重点主要放在探究计

算方法上,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让学生尝试用自己的计算方法探索。给学生充分的

时间,让他们自主探索,小组讨论、交流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简便算法。本节课,

不但要使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加深对乘法计算法则及算理的认识,激发学习兴趣,提高

计算能力,培养估算意识,还要培养学生认真书写、仔细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2.让学生通过我的引导和追问进行自主的探索,让学生在离真知不远的地方,通

过自己的努力慢慢地拨开云雾,获得清晰的思路。鼓励口算方法的提炼就是为学习

简便的笔算方法而设计的,笔算的简便方法也是通过学生的尝试获得的。在练习中,

我让学生板演后,由学生进行批改,对于批改的是否正确再由学生指出,把判断正

误、发现错误及如何修改全权交给了学生。

A类

用竖式计算下面各题。

380X22=170X60=18X400=500X30=

(考查知识点: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能力要求:能正确计算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

B类

小华骑自行车去学校,每分钟行150米,15分钟到校,你知道小华家到学校有多

远吗?

(考查知识点: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能力要求: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

际问题)

课堂作业新设计

A类:

836010200720015000竖式略

B类:

150X15=2250(米)

教材习题

教材第34页“练一练”

87401120010800竖式略

教材第35~37页“练习六”

1.2400210100042001800320035001200300

2.6000600420026078040000

3.606006000120xx

3006006000120xx

4.1206006000120xx24000(单价不变时,每次购买的数量越多,总

价就越高)

5.8280140001020016800竖式略

6.20xx039056000120xx8400600

7.20804060(答案不唯一)

8.120X48=5760(元)

9.25X12X30=9000(千克)

10.32032003203200

11.1800140020xx

180001400020xx0

180001400020xx0比一比略

12.82801844618300

108001886021000

13.5X6X150=4500(千克)=4.5(吨)5吨>4.5吨一次可以运完。

14.80X80-120X50=400(平方米)

15.(1)850X36=30600(千克)

(2)能提出的问题不唯一,例如:回收废纸5吨,可节约多少吨水?

100X5=500(吨)

16.(1)48X15=720(元)49X15=735(元)52X13=676(元)

(2)(48+49+52)X10=1490(元)

思考题:

410X32=13120234X10=2340换五个数字略

整理与练习。(教材第38、第39页)

1.进一步熟练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计算,并能进行正确的计算。

2.掌握积的变化规律,并能应用这一规律解决问题。

3.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竖式的简便写法以及积的末尾0的个数的确定。

难点:乘数中间的0是否与另一个乘数相乘的问题。

课件。

师:同学们,这一单元的学习就要结束了,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生1:我认识了一些常见的数量关系。

生2:我学会了计算三位数乘两位数。

生3:我知道了积会随着乘数的变化而变化。

师:同学们学会的知识真不少,今天我们一起来运用这些知识解决问题,看你掌

握的怎么样。

【设计意图:做到“温故而知新”,为新课的学习做准备】

1.回顾与整理。

师:请同学们在小组里讨论,怎样计算三位数乘两位数?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活动;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组织学生交流,明确:计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时,要对齐数位,注意进位情况

及乘数末尾有几个0,就要在积的末尾相应地添上几个0o

师:总价与单价、数量之间有什么关系?路程与速度、时间呢?

学生在小组里交流;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师:把你的想法跟大家说一说。

生1:总价与单价、数量之间的关系可以用式子表示为总价=单价X数量,单价=

总价小数量,数量=总价+单价。

生2:路程与速度、时间之间的关系可以用式子表示为路程=速度X时间,速度=

路程+时间,时间=路程+速度。

2.练习与应用。

师:你能完成下面各题吗?试一试。(课件出示:教材第38页第3题)

学生尝试独立解题;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师:谁来把自己的想法跟大家说一说?

生:这道题是考查我们对积的变化规律的掌握情况的,两个数相乘,一个乘数不

变,另一个乘数乘几,积也相应地乘几。

所以14X9,相当于乘数3乘3,积42也相应地乘3就是126;

14X15,相当于乘数3乘5,积42也相应地乘5就是210;

14X30,相当于乘数3乘10,积42也相应地乘10就是420;

14X90,与算式14X9相比相当于乘数9乘10,积126也相应地乘10就是

1260。

给学生充分的机会表达自己的想法;给予解答正确的学生以表扬鼓励。

师:你能用竖式独立完成下面的计算吗?(课件出示:教材第38页第2题)

指名学生到前面板演,其余学生在练习本上计算;教师巡视了解情况,指导个别

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组织学生交流订正,给予计算正确的学生以鼓励。

【设计意图:结合具体情境,引导学生整理复习本单元所学知识点,并应用这些

知识解决问题,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同时,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应用价值】

师:今天你有什么收获呢?

整理与练习

三位数乘两位数

1.从本质上讲,本单元并无新的内容,学生完全可以运用前面的计算方法迁移过

来推动本单元内容的学习。针对容易出错的地方特别让学生来互相提醒,强调了

“用十位上的数去乘,乘得的积的末尾和十位对齐”这个算理,所以作业反映的情况

还比较好,只有个别同学出现了错误。

2.有效地培养了学生认真书写乘法竖式的习惯。A.教师的板书做到以身作则;B.

要求明确,包括数字间的间距、相同数位如何对齐以及横线的画法;C.严格要求,作

业批改中要求学生按要求书写。D.效果明显。

A类

计算题。(能用口算完成的题目,也可不写竖式)

(考查知识点:三位数乘两位数;能力要求:正确熟练地计算三位数乘两位数)

B类

改错题。

730

X50

3650

350

X80

2800

502

X23

156

104

1196

(考查知识点:三位数乘两位数;能力要求:熟练掌握笔算乘法的计算方法)

课堂作业新设计

A类:

34X3=10220X45=90060X90=54008X105=84050X70=3500

18X5=90350X4=1400500X5=2500300X9=2700

B类:

730

X50

36500

350

X80

28000

502

X23

1506

1004

11546

教材习题

教材第38、第39页“整理与练习”

1.1000300063000120xx160002700

2.1266336402156036000

3.1262104201260

4.(1)130X40=5200(元)

(2)595+7=85(千米/时)

(3)975+65=15(分)

5.300X20=6000(千米)

6.742(112+105+96+101+86+118+124)+7X30=3180(元)

7.32032003200320xx64000

X10X10X100X200

8.略

位数两位数,三位数乘两位数教案「篇五」

教学目标:

1.利用学生的迁移能力,总结、归纳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培养类比、

分析和概括能力,发展应用意识。

2.让学生在探索计算方法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激发兴趣,进一步体验学习带来

的快乐。

教学重点: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12X3500X715X460X70350X2197X5^

师:大家看这道题的要求是什么?

生:估算。

生:把197看成200来估算,200乘5等于1000,所以197X5约等于1000。

师:通过刚才的口算和估算,我知道了大家的口算和估算掌握得很好,我们的

笔算掌握提如何,来,做一道吧,请拿出练习本进行笔算。

2、笔算:357X634X62。

师:我发现有一部分同学做完了,做完的同学请回忆一下,两位数乘两位数的

笔算乘法是如何计算的?

生:先用第二个因数的个位去乘第一个因数,再用第二个因数的十位去第一个

因数,最后两次乘得的数加起来。

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师:看来大家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都掌握了,今天我们继续来研究乘法

(板书:乘法)请看大屏幕。

1.引入例1。(课件出示)

例1:李叔叔从北京乘火车去广州用了12小时,火车1小时行145千米。北

京到广州多少千米?

读题,理解题意。

师:请列出模式,不用计算。

师:列完式的同学想一想今天我们列的这个算式与以前学的有什么不同。

师:请一个同学告诉我你是怎么列式的?

生:145X12(师板书)。

师:还有不同的列式吗?

生:12X145(师板书)。

师:这两种列式都正确,在计算前,我们先来估一估。

指名生答。

师:会计算吗,请动笔试一试吧。

(学生计算)

师:我想请一个同学说一说她计算的过程,我来板书。

师:刚才说过程时,为了不打断她,我有一个问题没提,那就是那个5为什么

写在十位上?谁能帮我解答?

生:这是十位上的1去乘145,乘得的145是指145个十,所以这个5要与十

位对齐。生:这次是十位上的1去乘5,一五得五,是指5个十,所以这个5应该

与因数十位上的数对齐。

师:计算这道题时。先用12个位上的2去乘145每一位上的数,得290,再

用12十位上的1去乘145每一位上的数,得1450o最后把两次乘得的数相加。

(师边说边在竖式旁边板书)

290fl45X2=290—145X10=14501740-290+1450=1740。

师:1450的0在竖式中为了简便就省略了。

师:刚才这样列式的(指黑板上的算式:12X145)同学,请说一说,你是怎样

列竖式的。生:列的竖式一样,也是145乘12。

师:大家都知道,两个因数交换位置,得数不变。所以可以把两个因数交换位

置列出了竖式,是吗?交换位置与不交换位置来乘,有什么区别呢,我们来比一

比,师算出12X145的竖式,你觉得哪种好些,为什么?

生:交换位置乘好,因为这样节约纸张。

生:交换位置乘好,不交换位置乘要乘三次,麻烦并且对位容易出错。

师:今后同学们再遇到两位数乘三位数。就可以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列竖式。

这样简便一些,也不容易出错。

写答。随学生回答,板书答案。(李叔叔的海南到广州有1740千米。)

师:两位数乘三位数的笔算乘法是:先用第二个因数个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乘

数,得数的末位和乘数的个位对齐;再用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乘数,

得数的末位和乘数的十位对齐;然后把两次乘得的数加起来。

三、比较探究渗透迁移

师:今天我们学习的三位数乘两位数和以前学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过程有

什么相同与不同,小组讨论一下,说一说你的发现?

同桌交流

师:谁愿意把自己的发现说给大家听一听?指名生答。

师:同学们说得很好,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过程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

法相同,只不过多乘了一次百位上的数,我们应用原来学的计算方法,就能解决今

天的新问题,这种方法在数学上称之为迁移。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用第二个因数

个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因数,乘得的数的末位和个位对齐,用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

数去乘第一个因数,乘得的数的末位和十位对齐,再把两次乘得的数加起来。学会

了吗?

生:学会了。

师:那好,下面我们来完成试一试吧,开始动笔。

(出示试一试:134X21274X22

学生独立笔算

四、巩固与应用

1.判断对错,并改正(念习七第七题,课件出示)。

(学生在同桌之间说出现的错误和如何改正。)

师:谁来说说错在哪,该如何更正?

生:第一题数位对错了,134的.4,应该对准因数的十位写。(老师板演,改

过来。)生:第二题忘记乘百位上的数了。(老师板演,改过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