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地震父与子教学设计
地震父与子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自学生字新词,理解课文内容,想象父亲抢救儿子的画面。
2、运用“从内容中体会思想”的阅读方法,体会含义深刻的
句子,感受父爱的伟大。
3、分角色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文中最后一句话的含义。
4、使学生受到“爱别人以及做人应有责任感”的教育。
教学重、难点:
1、了解父亲不顾一切抢救儿子的经过,感受父爱的伟大。
2、让学生明白这对父子为什么了不起。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板书“地震”,让学生汇报所搜集的有关地震危害的资料。
2、播放教师搜集的影片资料,学生谈感受,(地震对人们的
危害是很大的')
3、揭示课题:19—年,当巨大地震地危害侵袭美国洛杉机时,
曾有一对父子演绎了一段令人深受感动地故事。让我们来共同走
进《地震中的父与子》(补全板书)
二、自由读文感知内容
1、小组合作、探究式的学习课文,自己读课文,自己设计问
题,自己做出回答。
(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自主布置学习任务,拓展学生
的思维,使学生能够从不同的方面理解文章主要内容,并且训练
了学生的对语言的抽象概括能力和表达能力)
2、小组间交流学习收获。
三、品读精华感悟亲情
1、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式朗读,在读中感受“父亲的了不起”
(“读懂”既包括读懂这句话所包含的思想感情,也包括读
懂作者用来表达情感的语言形式,了解课文的语言特色。这个环
节意在让学生领悟“父亲”的了不起,受到崇高亲情的感染和熏
陶,同时让学生消化、吸纳课文的语言,掌握课文的语言形式。)
2、学生尝试续写(师:那14个孩子的父亲就更加觉得这位
父亲了不起了,我相信他们之间一定会谈论些什么?或者对这位
父亲说些什么,是吗?下面就请你们续写这篇课文,把你们对这
位父亲的敬佩之情融入其中。)
(这个环节一方面学生对词语的综合运用能力,另一方面训
练写作能力)
3、学生汇报。
四、感情升华:
设计两个和结尾不同的可能发生的结局:
A:挖出了孩子,但是孩子已经死了。
B:父亲在挖孩子的过程中突然发生爆炸,父亲也和孩子“在
一起”了。
学生来讨论,父亲是否还“了不起”?(学生产生心灵上的
震撼,被主人公执着的爱感染)
五、实话实说:学生谈谈自己是怎样感受父爱的?
(学生自省,达到良好教育效果)
六、拓展延伸
学生搜集其他赞颂亲情的文章。地震父与子教学设计2
教材简介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地震中的父与子》讲述了一个感人至深
的故事。1994年美国发生的大地震,一位年轻的父亲为了救出自
己的儿子,在一片地震中坚持不懈地挖掘了38个多小时,最终成
功救出儿子以及儿子的十四个同学。
是一种什么力量支撑着父亲在其他人感到绝望时他一直心存
希望?是一种什么力量支撑着儿子在黑暗的地震中始终等待着父
亲的援救?是坚定的信念;顽强的毅力;是父亲深沉、伟大的爱。
这单元紧紧围绕“人间真情”这一主题,讲述了素不相识的
人之间的友爱(《炊烟》《赏花》);乡邻之间的关爱(《古井》),以
及学生们深沉博大的父爱(本课以及《新年礼物》)。前两课已经
初步学习了体会句子的方法,本课是一篇自读课文,也是这一方
法的进一步理解和运用。可以引导学生自主读书,把握文章的主
要内容,体会文中感人的人格力量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正确认识本课10个生字,会正确书写10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理解文本的内容,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的
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力量。
过程与方法:
1、继续进行自主识字,提高学生随文理解词意的能力,同时
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2、领悟作者抓住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进行描写,反映人
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
3、初步体会比喻、拟人等表达方法在课文中的作用。积累优
美的词句、语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激发学生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从中引发开去,
珍惜生活中父母对子女的爱,学会感谢父母。
策略与方法:
合作交流,自读感悟。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学生: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遇到不认识的字画下来。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情导入
1、同学们,你知道最疼爱你的人是谁吗?(父母)
是的,在生活中我们无时无刻不在感受着父母对我们无比博
大的爱,所以父母成了我们最信任的人。想一想生活中父母对你
的关爱,哪次让你感受最深?学生回忆与父母发生的感人的事。
2、地震中的父与子又给我们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呢?
让我们一起来走近这对父子。
二、自读课文,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1、引导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找一找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
人物。
边读边思考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各是什么?
2、引导学生抓住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按事情发展的顺
序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课文主要讲了在1994年美国华盛顿发生了大地震,一位年轻
的父亲为了救出自己的儿子,在一片地震中坚持不懈的'挖掘了38
个多小时,最终成功救出儿子以及儿子的十四个同学。
三、小组合作、品读课文、交流评析。
1、自读课文勾画出自己感受最深的语句并些下自己的感受,
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的心理、语言、动作、外貌等语句来品读。
2、如果你有了感动就与你的小组同学说一说,把感动传递给
别人。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感动))
3、谁愿意把感动与大家一起分享?
全班交流朗读感受,教师引导学生学会倾听,从他人的发言
中汲取有价值的观点。
(1)第3段“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和你在一起”他坚定
的说。父亲的意志坚定。
(2)第5段”……他便埋头接着挖一一父亲不肯放弃。
(3)第8段“他挖呀挖一直挖了三十六个小时一一父亲坚
持不懈,疼爱儿子。
(4)第9段“不,爸爸,先让别的同学出去吧!”儿子的
先人后己,与父亲心心相通。
四、感情朗读,升华理解。
1、把你最受感动的地方朗读给同学听。
2、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父亲的坚决,儿子的信任。
五、拓展延伸,积累实践
1、读了这篇课文你对父亲和儿子各有什么样的感受?
2、如果你是在地震中刚刚获救的阿曼达,你想对父亲说些什
么?展开想像扮演阿曼达写一写自己最想说的话。地震父与子教
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理解“昔
日、废墟、疾步、绝望、瓦砾、开辟、破烂不堪”等词语。积累文
中关于人物外貌、语言描写的佳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中最后一句话的含义。
3、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从父
亲身上汲取的力量。
4、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特点进行描写,反
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难点】
1、了解父亲不顾一切抢救儿子的经过,感受父爱的伟大。
2、让学生明白这对父子为什么了不起。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讲生活中的一则实例,让学生谈感受:
曾有这样一则报道:有一位母亲买菜回家,突然看见自己三
岁的儿子正从自家五楼的阳台上摔下来。这位母亲一下子从很远
的地方跑过去,居然接住了小孩。后来,消防队员做了一个实验,
让这位母亲从同一地点、同一时间跑过去,这位母亲却接不住一
个沙包。这是为什么呢?
2、揭示课题:
了不起的母亲瞬间爆发了超常的爱的力量,避免了惨祸的'发
生,拯救了孩子。当地震灾害突然降临时,父爱又会爆发出怎样
的力量呢?1994年,当巨大的地震的危害侵袭美国洛杉矶时,
有一对父子演绎了一段令人深受感动的故事。今天就让我们一起
来学习第十七课——《地震中地父与子》。板书课题并让学生齐读
课题。
二、初读课文,初步感知
1、自读课文,要求:
⑴借助字典,结合课文中的句子认识生字和新词。
⑵用“-----”画出自己深受感动的句子。
⑶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小组内互读课文,交流学习收获。
3、全班交流:
⑴检查生字、新词的读音,重点记住“墟、砾、颤”等字形。
⑵初步汇报自己深受感动的句子。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悟
1、默读课文,思考:
⑴用比较简洁的话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⑵读了课文有什么感受;
⑶划出不懂的词语、句子,试着提出不懂的问题。
2.全班讨论:
⑴用简洁的话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⑵谈谈读了课文,自己有什么感受。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二、细读课文,与文本对话
1、学习第2、3自然段:
⑴自读。
⑵议一议:
此刻,父亲的心情怎样变化?
出示句子: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和你在一起!
你怎样理解这句话的?
⑶说话训练:
阿曼达在学习上遇到困难,很苦恼,父亲会……
阿曼达在和同学踢足球,腿骨折了,父亲会……
⑷师小结。
2、学习4〜23自然段:
⑴自读课文4到23自然段,边读边体会哪些地方让你感动?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做上记号,也可以在旁边写上自己的感受。
⑵汇报:
师根据学生回答相机理解4〜11自然段最令人感动的句子。
⑶学生分角色读一读。
⑷小结:
对第12自然段的理解:
①师:是啊。在我眼里,这不是普普通通的一段话,而是一
首饱含父爱的诗,轻你们各自有感情地读一读这首诗。
出示:
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有人再
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
是血迹……
②指名读。
③比较句子,你更欣赏哪一种表达方法?为什么?
出示:
a、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
b、他不停地挖,挖了36小时。
④出示:
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
你从这些描写中体会到了什么?
⑤小结。
⑥读一读这首诗。
对13到23自然段的理解:
①师生合作读13到23自然段。
②“不!爸爸。……”从这句话大家体会到了什么?
师:父亲不顾一切地挖,儿子坚韧不拔地等。因为他们都有
一个信念:无论发生什么我们都在一起。凭着这样的信念,他们
不仅一家团聚还救活了其他13个孩子,这真是一对了不起的父
与子。
3、有感情地朗读最后一段。
三、拓展,体会父母之爱
推荐读《背影》、《游子吟》。地震父与子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内容,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进行
描写,表达人物品质的方法。
2、通过课文的具体描写,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父亲从儿
子身上汲取的力量。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积累文中描写人物外貌、语言的佳句。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明确探究重点
1、导语:1994年,美国洛杉矶发生大地震,30万人在不到
四分钟的时间里收到了不同程度的伤害。有一对父子却创造了神
话般的契机,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这对了不起的父子。
2、指名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你有什么疑问?(为什么说
这是一对“了不起的父与子”呢?)
3、明确探究重点:你的问题正是这节课我们探究的重点,通
过深入的学习,我们会有更大的收获。
(二)抓细节描写品读,体会情感
1、出示学习要求。
(1)默读第2至23自然段,用自己喜欢的不同符号画出描
写父亲和儿子的语句,想一想他们了不起在什么地方。
(2)联系生活实际,谈一谈你认为谁了不起,说出理由。
(3)有感情的朗读令自己感动的句子。
2、学生静心学习。
3、集体交流,汇报。
(1)父亲了不起。
(出示句子。)
“他坚定地站起身,想那片废墟走去。”
①联系上下文,读句子,谈感受。
(联系上文,我们知道父亲找不到儿子很悲伤,但想起自己
对儿子说的话,使他坚定信念要与儿子在一起,不管是死是活,
他也要见到儿子,因为这是父亲对儿子的承诺。”
②有感情的朗读句子,体会父亲此时的决心。
(出示句子)
“有些人上来拉住这位父亲,说:'太晚了,没有希望了。'
这位父亲双眼直直地看着这些好心人,问道:'谁愿意帮助我?'
没人给他肯定的回答,他便埋头接着挖。”
①读句子,谈谈自己的感受。
(父亲在挖掘时,有的父母在这片废墟上痛苦,然后绝望地
走开,也没有动摇这位父亲。当有人劝阻他时,他仍然坚定信念,
埋头接着挖,很令人感动。)
②联系实际,谈谈当这位父亲向他人求助时,为什么没人回
应他。
(地震后学校变成了废墟,建筑物已经坍塌,当时的状况使
人们认为孩子一定不会有生还的可能,因此大家认为父亲的行为
是徒劳的。)
③教师点拨:当他人认为不可能、没希望的时候,父亲仍然
坚定信念、不顾别人的劝阻,令我们敬佩。
④练习有感情地朗读句子,体会父亲的心情。
(出示句子)“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
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
到处都是血迹。”
①读句子,联系上下文想一想为什么不直接写挖了36小时。
这样表达有什么好处?
②句子中对父亲的外貌描写,你有什么感受?
③语言训练。
多么的父亲;多么的父亲;多么的父亲!
④教师点拨:当这位父亲听到从瓦砾堆底下传出声音,他终
于成功了。你们认为它之所以掘开了厚厚废墟的原因是什么呢?
(2)儿子了不起。
(出示句子)
“我告诉同学们不要害怕,说只要我爸爸活着就一定会来救
我,也能救大家。因为你说过,不论发生什么,你总会和我在一
起!”
①读儿子的话,联系上下文谈谈自己的‘体会。
②有感情地朗读句子。
(出示句子)
“不!爸爸。先让我的同学出去吧!我知道你会干我在一起,
我不怕。不论发生了什么,我知道你总会跟我在一起。”
读儿子的话,联系上下文谈谈自己的体会。
4、这真是一对了不起的父与子,什么使他们创造出了奇迹呢?
在课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
(父亲曾经对儿子说的话:“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
一起!”
(1)想一想课文中几次出现类似的话?为什么多次出现呢?
(2)教师点拨:类似的话反复出现,多处呼应,表现了父亲
的责任感和父爱的伟大,儿子对父亲承诺的深信不疑,说明儿子
对父亲非常信赖,父子情深。
(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第一次父亲回想起这句话,要读出
非常坚定的语气。第二次出现是儿子说的,要读出兴奋的语气。
第三次还是儿子说的,要读出儿子对父亲信赖的语气。
5、课文中没有一处写出父爱的伟大,却让我们体会得很深刻,
你又是从哪儿体会出来的呢?
6、教师点拨: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和动作描写,细致刻画,
能表达出人物的思想品质,这正是作者的表达方法。希望我们在
今后的学习和习作中也能掌握这种方法。
(三)升华情感,合理想象
1、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此时此刻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不仅
感动了我们,更感动了周围的人,想象一下周围的人会说些什么。
2、语言训练。
(1)其他孩子的父母—地说“!”
(2)消防队长—地说“!”
(3)警察地说“!”
(4)劝他放弃努力的那位父亲地说“!”
3、小结。
同学们,这个故事是真实的,这对父子是了不起的,他们共
同创造了神话般的契机,只就是爱的力量。地震父与子教学设计
5
【教学理念】
《地震中的父与子》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六年级
小学语文第九册第六组第一篇精读课文。课文讲述的是1994
年美国洛杉矶大地震中,一位父亲不顾自己的生死,经过38小
时的挖掘,终于在废墟中救出了儿子和儿子同学的故事,谱写了
一首父子情深的颂歌。整篇文章字里行间充满着浓浓的父爱,所
以我在教学中,力图创设情景,引导学生走进文本,与文本,作
者进行心灵对话,在品读中,珍视学生独特体验,感受信任的力
量,父爱的伟大,让课堂充盈着人性的光辉,流溢着生命的色彩!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理解“昔日、
废墟、洛杉矶、混乱、疾步、绝望、—、瓦砾、开辟、砸着、颤
抖、阿曼达、破烂不堪”等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通过课文的描述,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
身上汲取的力量。理解信念和父爱的力量是伟大的,在最艰难的
时候,它能激励人面对困难,战胜困难。
【教学重难点】
1、通过对父亲言行的描写,体会其爱子之情。在品词析句
中感悟父爱的伟大力量。
2、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以读促思,在读中感悟。
【教学准备】
1、教学课件:
音乐伴奏。
2、课前了解地震的知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同学们,看老师写两个字(板书:地震)你经历过地震
吗?(生:经历过)。那你们有什么样的感受呢?(生:……)其
实你们所感受到的只是一点点,一点点的余震,而大地震的场面
更为可怕!你们看!
(课件出示灾难片。)
2、1994年1月17日,美国洛杉矶西北部发生了里氏
6.6级的地震,这次地震造成了62人死亡,9000多人受
伤,25000人无家可归。面临这样的大灾难,人类如同蚂蚁
般渺小,生命在弹指间灰飞烟灭。可就是在这样的一场灾难中,
有一对父子创造了神话般的奇迹。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这对地震中
的父与子。(填完课题)看看在他们身上究竟发生了一个什么样的
故事。请同学们翻开93页,我们来共同学习17课,请齐读课
题。
(学生读题。)
二、自由读文,初步感知
1、请同学们自由地读读课文,可借助字典或联系上下文认
识本课的'生字和新词,再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学生自由读文。
3、谁来把词语读读:
(课件出示词语,指名读)“阿曼达”是课文中小主人公的
名字,组词的时候可以组“轻歌曼舞”。“着”字是多音字,在
课文中应读“zhdo”。我们再来把词语读一遍,注意读准字音。
(齐读)
三、品读感悟,深入情境
1、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呢?
(在一次大地震中,一对父子一着互相坚定的信念,父亲终于
救出了儿子和儿子的14个同学。)
2、事情究竟是怎样发生的呢谁能找到相关段落读一读。
(指名读1〜3段)
3、是啊,那个昔日充满孩子们欢声笑语的漂亮的三层教学
楼,已变成了一片废墟。父亲面对这一片废墟会怎样呢大家一起
告诉我!(课件出示第3段生读)为什么父亲眼前一片漆黑?
(生:……)于是他大喊(生:阿曼达,我的儿子)这喊声还不够
绝望,于是,他大喊(生:阿曼达,我的儿子)地震父与子教学设
计6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理解“昔
日、废墟、瓦砾”等词语。积累文中关于人物外貌、语言描写的
佳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体会父与子的“了不起”,感受父
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力量。
4、领悟课文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特点进行描写,反
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悟父与子的“了不起”。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二、抓重点段,感受父亲的了不起
1、读课文,从课文中找出能够体现父亲了不起的相关的语
句。
2、全班交流。
3、抓重点段进行深入体会:
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
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
血迹。
(1)想象画面,丰富形象。
⑵联系上文,揣摩心理。
4、感受父亲为什么这样了不起。
5、感情朗读。
三、抓补白点,感受儿子的了不起
1、师生对读。
2、想象说话。
3、感情朗读。
四、回归整体,感悟写法
“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课文中反复出现类
似的话,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五、总结全文
K板书设计》
17、地震中的父与子
父亲:挖不论……总……
了不起在一起
儿子:等只要……就……
第二课时
一、巩固生字词
二、积累课文中描写人物外貌、语言的佳句
三、拓展阅读,感悟情感
阅读《无字的明信片》《父亲老了》。
四、说话写话,抒发情感
1、引导学生回忆、交流生活中父亲所做的令自己最难忘的
事。
2、将自己最想对父亲说的话写下来。地震父与子教学设计
7
教学目标:
L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积累文中关于人物外貌、语言描写的佳句。
3.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
身上汲取的力量。
4.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进行描写,反映人物
品质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能充分体会文中的思想感情,并通过朗读体现。
教学难点:
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进行描写,反映人物品
质的表达方法。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17课《地震中的父与子》(板
书课题)(强调“震”的写法)
2、由“地震”你联想到了什么?(3-5名)一一地震是多么
可怕呀!
3、这篇课文故事的背景是美国的洛杉矶地震,你知道这一场
怎样的地震吗?一一结合课文具体描写谈谈你的感受。(认真读课
文前两个自然段,结合课文的具体描写谈谈你的感受)
出示句子:有一年,美国洛杉矶发生大地震,30万人在不到
四分钟的时间里受到了不同程度的伤害。(学生说,师小结30万
人,不到四分钟,灾难就是这样突如其来、伤害巨大)
那个昔日充满孩子们欢声笑语的漂亮的三层教学楼,已变成
了一片废墟。(师:昔日是一片欢声笑语,今日是一片废墟。这就
是大地震带给我们的惨烈对比
你们从课文描写的字里行间中感受到了这场地震的可怕。看
——这份图片资料就记录着洛杉矶这场惨烈的大地震后的情景。
4、放录像----30秒(自动播放---加音乐)
5、高高飞架的交桥眨眼间变成了残垣断壁;漂亮的小轿车被
倒塌的房屋硬生生拦腰砸断;这个消防队长望着豪华的商业街变
成了一地瓦砾,束手无策;大地震后引发的大爆炸吞噬着人们最
后的希望;昔日美丽的家园如今变成了这幅模样。
6、带着对地震的理解我们再来读课题一一通过初读你知道在
这场惨烈的地震中“父与子”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吗?
(一位父亲冒着危险,抱着坚定信念,不顾劝阻,历经艰辛,
经过38小时的挖掘,终于在废墟中救出儿子和同学的故事)
7、从这个故事中你感受到这是一对怎样的父子(学生自由发
言)
课文中有一个概括性的词语你找到了吗?一一板书:了不起
(老师加强语气)
你认为什么样的人是了不起的人?一一
这些人物作出了伟大壮举,所以你们认为他们了不起!课文
中为什么称赞这对父与子了不起呢?
二、精读悟情
认真默读课文,深入课文语言,分别找出描写父亲和儿子的
相关语句,抓住重点词语体会他们的“了不起”。(父亲的用一一,
儿子的用===)(课件)
自读思考,老师巡视(2分钟)
(一)感悟父亲的了不起
先来读读你们找到描写父亲的语句一一课件出示第三自然段
1、第三段:他顿时感到眼前一片漆黑(伤心),大喊……跪
在地上大哭了一阵(绝望)后,……”无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
在一起!”他坚定的站起身,向那片废墟走去。
你从哪里体会到父亲很伤心,从哪里感受到父亲的绝望
板书:伤心一绝望一坚定
2、和其他父母一样,这位父亲在掩埋儿子的废墟面前也曾有
过伤心,也曾有过绝望,但是他为什么又如此坚定呢?是什么让
他走出了伤心与绝望?
课件出示:“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板书:
无论……总……)这句话在课文中不止一次出现,你是否在其他
段落中也找到了这句话?(指名读)课件出示句子:
“我告诉同学们不要害怕,说只要我爸爸活着就一定会来救
我,也能救大家。因为你说过,不论发生什么,你总会和我在一
起!”
“不!爸爸。先让我的同学出去吧!我知道你会跟我在一起,
我不怕。不论发生了什么,我知道你总会跟我在一起。”
3、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一一为什么这句话会在
父与子的脑海中反复出现,联系你的实际猜想一下他们父子之间
在发生什么事情时,会在一起?(语境的渲染)
(跌倒、生病、遇到困难……)
4、小结:这句充满了亲情,充满了爱的承诺,让父亲产生了
坚定(指板书)的信念,让这位父亲走出痛苦与绝望,变得了不
起!(指板书)
5、再读这段话(第三自然段)体会父亲此时的心情。(齐读)
6、(指名读)谁的能够把同学们带到课文描写的情景之中?
同学们边听边感受,边想象。
7、在他的朗读中,你们仿佛看到了什么?(你看到了什
么?……2-3名)
8、你还想读哪些句子,你还从哪些描写中感受到父亲的了不
起——
9、课件出示:第十二段:“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
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
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
指名读,(这一段中体会到父亲的了不起)(1)理解前半句课
件: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
他。(变红色)
抓住“没人再来阻挡他”,曾经有谁阻挡他,为什么?(危
险)
确实太危险了,所以人们来阻挡他,那么为什么又没人再来
阻挡他了呢?难道此刻不危险了吗?(因为不听别人的劝阻,别
人认为他精神失常了)
师:如此不顾危险,不听劝阻,完全置生死于度外,在其他
人看来真的有些失常了,但你们能理解这位父亲吗?一一是坚定
的信念支撑这位了不起的父亲,课件出示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
跟你在一起!读一一
(2)让我们再回到这片废墟,再次走进这位父亲,指名再读
这段话,你还从哪些语句中感受父亲的了不起?
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为什么作者这样
不厌其烦的罗列时间的进程,而不是直接说他挖了38小时呢,
师小结:38个小时,如此漫长,每一分每一秒,父亲都是在
痛苦和绝望的交织中挺过来的啊,这真是一位了不起的父亲!作
者的匠心就体现在艰难的时间流逝之中,这就是文字的‘魅力,让
我们定格在这38小时的挖掘,用深情的朗读再次感受这位父亲的
了不起!
(3)除了漫长的时间之外,你还从哪些描写中感受到这位父
亲的了不起。
课件出示句子: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
到处都是血迹。
(先反红,然后问这些是对父亲的什么描写?外貌,衣着)
从这些描写中,你感受到什么?
这38小时的挖掘过程中到底发生过什么?让这位父亲会变
得如此憔悴不堪!
联系当时的环境,联系你对地震的了解,想象这38小时的艰
难历程一一
(注意:这些想象有可能发生)
小结:你们说的这些危险在地震中都是有可能发生的。
课件出示:
8小时一一旁边的一处建筑(可能会)在余震中倒塌了
12小时一一(也许会有)爆炸声从不远处传来
24小时------块石头(也许)砸到了父亲身上
36小时一一(还有可能)一个孩子的尸体出现在父亲面前
此时他一一满蓝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
都是血迹!(回到课件-链接)
引读
课件强调一一教师引导这就是伟大的父亲形象一一课文通过
外貌描写,让我们仿佛看到了在废墟中为了救儿子不顾一切的父
亲一一他是多么了不起!(点写法)
这位父亲的形象让我想起了汶川地震中无数的这样的画面。
课外链接一一汶川地震(图片)
此刻你心中对这些父亲、母亲充满了怎样的情感?(敬佩、
崇敬、爱戴……)
把你的理解,把你情感融入到课文的朗读中吧!(齐读)
(二)感悟儿子的了不起(6分)
父亲毕竟是成年人,从年幼的儿子身上同学是不是更深切地
感受到”了不起”呢?读一读,你们找到的描写儿子的语句,说
说,从哪里体会到儿子的了不起。
重点引导感悟以下段落:
1、课件出示句子:“我告诉同学们不要害怕,说只要我爸爸
活着就一定会来救我,也能救大家。因为你说过,不论发生什么
事,你总会和我在一起!”
指名读句子,说体会
阿曼达不仅自己临危不惧,而且把父亲给他的精神力量也传
染给了同伴,同学们想一想,在漆黑的瓦砾下,没有水,没有食
物,没有爸爸妈妈,他会想些什么,会和伙伴们说些什么?
是什么让这个年幼的孩子有如此的勇气呢?
“因为你说过,不论发生什么事,你总会和我在一起!”,
学生读
现在老师就是埋在废墟下的阿曼达的同学,此刻我非常害怕,
不停的哭泣,如果你是阿曼达,你会怎样安慰我?
进一步引导:我想我的爸爸妈妈了,他们一定以为我死了?
我已经好久没有吃东西了,我快饿死了?我再也坚持不住了!
你爸爸真的回来救我们吗?他是不是也以为我们都死了呢?
师:这句承诺,也同样给了儿子坚定的信念,同样让儿子变
得了不起!
你还找到哪些句子?
2、课件出示句子:“不!爸爸。先让我的同学出去吧!我知
道你会跟我在一起,我不怕。不论发生什么,我知道你总会跟我
在一起。”
再指名读,说说读出了什么?
在漆黑的瓦砾下煎熬了38个小时,大家都已经支撑不住了,
早一分出去就会多一份安全,晚一分出去就会多一份危险,生死
关头,阿曼达却把危险留给了自己,把希望留给了别人,所以,
阿曼达真的了不起,齐读。
三、总结全课。“总会跟我在一起”这是一句饱含爱的承诺
啊,父亲坚守承诺,儿子坚信承诺,这句爱的誓言成就了一对了
不起的父与子,(课件出示:无论发生什么,我永远和你在一起)
师引读:当父亲看到儿子的学校变成废墟,悲痛欲绝时,是
这句话支撑着他一一
当父亲孤军奋战,伤痕累累就要倒下的时候,给他力量,让
他挖了38小时之久的依然是这句话
当阿曼达饥渴难耐,难以支撑的时候又是这句话给了他希望
师:让我们记住这对(读课题)
让我们记住,不论发生什么,我永远和你在一起
让我们把父子幸福相拥的镜头永远铭记于心(课件出示父子
相拥的图片及最后一段:师生共读)你能把对课文的理解融汇成
一个词语,为这幅画面命名吗?地震父与子教学设计8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明确专题:
各自默读本组课文的导语,说说本组专题的内容及学习要求。
2>谈话导入:
对下面的一段文字,大家一定有了深切的体会。出示一段赞
颂亲情的抒情性文字,可以是收集到的别人的文字,也可以教师
自己撰写的:(亲情,是黑夜里明亮的烛光,撕开夜幕,指引前进
的航向;亲情,是冬日里和煦的太阳,驱走严寒,给人们带来温
暖……)让学生齐读。
3、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课文《地震中的父与子》(板书),读
了以后,相信大家对这段文字,对亲情的可贵一定有更加深刻的
体会。
二、初读课文,初步感知
1、初读课文,学生通过查字、词典,结合课文中的句子认识
本课的生字和新词;边读边动笔画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
2、检查认读生字新词。
3、指名分部分轮流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4、检查自读情况,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⑴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⑵读后你有些什么想法?
三、再读课文,直指重点
1、再读课文,说说课文所写的是怎样的一对父子。答案可以
是各种各样的。
2、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让学生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人物,既训练了学生的语言概
括能力,又可以强化对词语的积累。同时,又寻找到阅读本文的
突破口。
3、质疑:
课文结尾为什么说这是一对“了不起的父与子”呢?和同学
交流自己的看法。
4、小组内探讨,交流各自的初步认识。
第二课时
一、抓住重点,合作研究
1、深读课文,看看从课文的哪些地方看出父亲和儿子的了不
起。
2、品味词句:
⑴关于父亲的了不起,以下句子或关键词语是品味的重点:
①“他猛地想起自己常对儿子说的一句话:'不论发生了什
么事,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什么?父亲说的这一句话课文中出现了
几次?为什么反复出现?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②”这位父亲双眼直直地看着这些好心人,问道:'谁愿意
帮助我?'”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从这位父亲“直直”的双眼中,你看出
他在想什么?答案可以有差异,在学生回答之后,教师用抒情性的
语言进行小结。
③“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
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
血迹。挖到第38小时,他突然听见瓦砾堆下传出孩子的声音:……
作者不厌其详地把表示时间的词罗列起来,从中你读懂了什
么?课文为什么要这样描写父亲的'外貌呢?(可让学生小组讨论,
然后派代表发言。也可以采用对比的方法,让学生在对比中领悟
如果把这句话改为以下的句子,你认为好吗?“他不停地挖着,
没有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
到处都是血迹。挖到第38小时,他突然听见瓦砾堆下传出孩子的
声音……”)
⑵关于儿子的了不起,以下句子或关键词语是品味的重点:
①“挖到第38小时,他突然听见瓦砾堆下传出孩子的声音:
'爸爸,是你吗?'"
儿子凭什么认为来救他们的人是他的爸爸?(学生发言后,教
师小结:亲情,产生信赖;亲情使父子心连心;亲情使儿子坚信,
父亲总会跟他在一起,无论是在宁静温馨的家,还是在张牙舞爪
的死神面前!)
②“不!爸爸。先让我的同学出去吧!我知道你总会跟我在起,
我不怕。不论发生什么事,我知道你总会跟我一起。”
从这句话中,你读懂了什么?(学生发言后,教师小结:亲情
使人勇敢、无畏,亲情使人无私、高尚。)
3、再次齐读导入时出示的那一段文字。
二、朗读体会,加深体验
1、自由读课文,想读谁说的话就读谁说的话,想读哪段就读
哪段。
2、小组内分角色朗读,读出不同的语气和心情。
3、全班交流分角色朗读课文,用小组汇报的形式。
三、总结课文,拓展延伸
1、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受,想对父母说些什么,或者
是你还知道哪些有关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故事,或者是你打算怎么
做,都可以记在你的日记本上。
2、课后自由组成小组,读读课文,展开讨论,编写剧本,演
一演,制成录音带,然后全班交流,评一评。
3、小结:
为什么说这是一对“了不起的父与子”呢?用自己的话概括
地说一说。地震父与子教学设计9
一、设计指导思想
本课的教学是以“以学生自读自学、合作探究为主线”的指
导思想而设计教学的,注重教师引导的过程和方法,以培养学生
的语言实践能力为目标,注重为学生的理解、感悟,积累搭好桥
梁,拓展、延伸学生的学习空间,使学生感受道阅读的兴趣,体
会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学会正确、大胆地表达自己的见解,养
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挖掘教材的潜在资源,培养学生感
受、理解、积累和运用的能力,丰富学生的语文素养,让每一位
学生得到扎扎实实的发展。
二、教材分析
《地震中的父与子》是小学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s
版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课文用平实的语言讲述了有一年发生在
美国洛杉矶大地震中,一位父亲冒着生命危险,抱着坚定的信念,
不顾劝阻,历经艰辛,经过38小时的挖掘,终于在废墟中救出了
儿子和同学的感人故事,文章虽然语言比较平实,但描写具体,
情感真挚。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理解课文内容并不难,而真
正理解父子之间的真情,是有一定难度的。
三、学情分析
这篇课文以父亲在救助儿子过程中的心理变化和父亲对儿子
说的一句话“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和你在一起!”为主线,写
出了父与子各自的了不起,思路清晰非常便于教学。
但学生的生活经历与文本有较大的差距,怎样才能在学生与
文本之间搭设一座桥梁,让学生逐渐走进文本,深入文本,受到
感染和熏陶,是教学本课的一个关键,好在四年级的学生正是自
我意识强烈,而且感情比较丰富的年龄,这篇课文课文符合他们
的年龄特点及心理特点,我感觉只要方法得当,这篇课文的教学
是对他们尽行感恩教育的好选择。
四、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学会11个生字。正确读写、理解“昔日、
废墟、疾步、绝望、瓦砾、开辟、破烂不堪”等词语。积累文中关
于人物外貌、语言描写的佳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
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力量。
3、领悟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
品质的表达方法。
五、教法学法
在学生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教师利用课文中的情感资源,设
计有感情的导语,把学生带入到课文课文所创设的情境中去。在
这个过程中,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以丰富想象后的语言训
练为主线,充分利用课文中的资源,抓住课文中的两条线,一是
在父亲挖掘过程中的表现和其他父母进行对比,二是夫妻的挖掘
表现与儿子在黑暗的废墟底下的对照。让学生在这样的‘对比中体
会父亲的伟大、了不起以及儿子的了不起。
六、媒体选择
幻灯片、地震录像片段
七、教学程序
(一)谈话导入新课。
为了激发学生的情感,体会地震带来的巨大灾难。教师安排
了汶川地震中的一段视频录像,学生观看。观看后,提问:“你
们想对地震中失去生命的孩子说些什么?”接着提问“假如你在
黑暗的废墟中会怎么想,怎么做?”
(二)回顾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2、再次默读课文,说说对课文印象最深的是什么?印象最深
的是那句话?
(三)再读课文,围绕重点展开讨论学习。
1、学生很快就会找到父亲挖掘的那句话“他挖了8小时,12
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
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我就用导语引导:突
如其来的地震,把很多孩子都埋在废墟地下,哪有父母不心痛孩
子的,他们都无比悲痛,看到这样的废墟,他们都怎样啦?(读
第5自然段)而这位父亲又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
2、在学生回答后,我让学生对过去的8小时,12小时,24小
时,36小时后的父亲的想法、儿子的想法进行想象。时间一分一
秒地流失,父亲的意志受到了考验,儿子的生命也受到了考验。
引导学生思考:儿子在这个过程中,为什么能这样顽强的坚持下
来,从而引导学生说出“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和你在一起。”
这是儿子生存下去的精神力量,也是父与子相互信任基础。教学
中,不是穿插学生的朗读,更好体会父亲的伟大父爱父与子之间
的相互信任。
3、在理解父亲挖掘过程中那种坚定的信念时,让学生对“人
们摇头叹息着走开了,都认为父亲因为失去孩子过于悲痛,精神
失常了”进行讨论。这时候的父亲到底有没有精神失常。学生通
过讨论,明白了父亲心中坚定的信念。
(四)总结课文
1、学习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受?
2、延伸、这对父子不仅感动了我们,更感动了周围的人,想
象周围的人看了后会怎么说?
八、教学评价设计
这样设计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语言实践能力。在交流中要注
重引导学生体会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能够正确、大胆地表达自
己的见解,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中体会、梳理
出父亲的爱与执着。在交流“他挖了8小时,12小时……”这个
段落时,我采用了让学生回答为什么不直接用挖了36小时这种方
法,目的是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父亲的了不起。
在交流“我告诉同学们不要害怕,……”这一段落时,我采
取了我叙述让同学们闭上眼睛想象的环节,然后说出在废墟底下
整整煎熬地等待了38小时的阿曼达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
这样既能使学生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初步学会揣摩人物的心
理,舍身处地的思考问题,初步学会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内心
的真实感受。又能使学生受到高尚道德情操的熏陶。实现了课程
标准中”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这一目标要
求,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
再次质疑完毕后,我主动引出有父爱老师想到了母爱,并配
乐朗读我搜集的一篇文章,然后联想自己的父母为自己做的日常
琐事,并布置把其写成文章,最后向学生推荐书目。这样做的目
的一是拓展学生的思维,加强学生的积累,让学生见识各种方式
的爱;二是《地震中的父与子》这篇文章描述的父爱是必较外显
的,而且是用地震这一特殊情况来展现的,可以说比较惊天动地,
学生可能误以为只有那样才能称的上爱,我讲述文章的目的就是
让学生明白平实中也能见真情,让学生懂得父母为他们所做的事
虽然平凡,并且他们认为是很平常、很应该的事,其实并不是那
么简单的,这简单、平凡中蕴含着父对他们深深的爱与浓浓的情。
从而使他们受到更加深的感恩父母的教育。
总之,无论是教学的总体设计,还是某一问题的确定。我都
始终注意力争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语文
学习方法,扎扎实实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关注学生知识与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有机融合与落实,提高学生的语
文素养,为学生进入更高年级打下扎实的语言基础。地震父与子
教学设计10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爱的伟大力量,受到父子情深
的感染。感悟父与子的“了不起”。感受坚定的信念与爱的传递
创造了生命的奇迹。
3.初步感受作者借人物外貌、语言的描写刻画人物形象的表
达方式。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到父爱的伟大力量——父
亲对儿子深沉的爱和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巨大精神力量。感悟
坚定的信念与爱的传递,创造了生命的奇迹。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单元主题导入
1、老师引语:同学们,父母之爱,是黑夜里明亮的烛光,撕
开夜幕,指引前进的航向;父母之爱,是冬日里和煦的太阳,驱
走严寒,给人们带来温暖、希望。今天,老师就和同学们一起,走
入第六组课文,去感受浓浓的父子之爱。
2、播放地震视频。
3、教师导入:是啊,地震是多么地残酷,无情。在人类历史
的长河中,每一次灾难都显现出人性的光辉。同样,在美国洛杉
矶的一次大地震中,有一对父子也演绎了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
今天就要我们走进这对父子,来学习17、《地震中的父与子》,齐
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学生自由读文,教师巡视辅导。交流
三、细读课文,品悟父亲了不起
1、读完全文,你觉得这是怎样的一对父子?了不起,读这句
话。
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无比幸福的在一起。
2、看到这句话,你会产生什么疑问?预设:为什么说这是一
对了不起的父与子呢?
学习提示:
1、画一画,画出表现父亲了不起的句子;
2、读一读,在句子旁边写上感受。
3、品一品,体会作者采用的描写方法,想想这样写的好处。
生读文,师巡视。交流。
a”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
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
迹。”
1自读这句话,你体会到了什么?
2“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36小时是多
长时间?为什么不直接说他挖了36小时?动作描写坚强执着
3没人再来阻挡他,一个“再”字,你明白了什么?曾经有人
阻挡他。
哪些人曾经阻挡他?消防队长,好心人,警察,引读
为什么现在没人不来阻挡他呢?
这位父亲失常了吗?
老师:失常和不失常都是因为父亲对儿子的爱。让我们带着
感动之情在读这段话。生读。
4这段话中还有对父亲的什么描写?外貌描写。
请同学闭上眼睛,听老师读这段话,想象一下,你仿佛看到
了一位怎样的父亲?
读写训练
父亲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
废墟里满是,
父亲的手,他满脸,双眼,
他的嘴里不停的念叨着,
他的脑子里不断浮现往日儿子,
他的心中只有,
他真是一位的父亲!
父亲强忍住心中巨大的悲痛,他像疯了一样用手疯狂的挖
着……8小时过去了,他的双手,但他不敢用任何工具,他怕下
一块砖石下面,他小心翼翼的挖着……12小时过去了,父亲挖的
太累了,他多想,他多想,但是他知道,他是多么希望多么
希望他的双手24小时过去了,父亲呆滞的双眼,满脸他的嘴
里不停的念叨着,他的眼前仿佛浮现出往日儿子36小时过去了,
他的心中只有他的挖着……
读出坚强,读出父爱
四、感悟儿子了不起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运用刚才学到的品味父亲了不
起的学习方法,体会儿子的了不起。
b我告诉同学们不要害怕,说只要我爸爸活着就一定会来救
我,也能救大家。因为你说过,不论发生什么,你总会和我在一
起!
1、自读,体会,读出勇敢。
2、走进阿曼达,补白想象
阿曼达在废墟下等了8小时,12小时,废墟里,阿曼达想到
他对同学们说
阿曼达在废墟下等了24小时,36小时,废墟里,阿曼达坚
信他对同学们说
阿曼达,你真是一位。
c”不!爸爸。先让我的同学出去吧!我知道你总会跟我在
起,我不怕。不论发生什么事,我知道你总会跟我一起。”1、从
这句话中,你读懂了什么?一个“让”子让出了什么?
无私,舍己为人。一个7岁的孩子,把生的希望让给同学,
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让我们怀着敬意在读这段话。生读
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创造了神话般的奇迹,现在,让我们
分享劫后余生的幸福。
d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无比幸福的紧紧拥抱在一起。
图片,配乐,请你幸福的读一读,读出父子两人劫后余生的
喜悦,激动。读出父子之间互相信守诺言的信任,读出父亲为有
这样勇敢的儿子的自豪,读出儿子为有这样坚强执着有责任感的
父亲的骄傲。让我们共同分享着幸福的时刻,让我们把镜头永远
留在我们的心中。齐读。
五、写法指导,拓展延伸
1、同学们,课文中没有一处直接写父亲伟大,但是却给我们
留下深刻的.印象,你是从哪体会出来?
外貌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
这正是本文的写作方法,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中运用这
些描写。
2、高尔基说:父爱是一部震撼心灵的巨著,读懂了它,你也
就读懂了整个人生!父爱,不仅仅表现在大灾大难之中,在我们
平时的生活中,点点滴滴的生活细节,也体现着父爱的深沉。同
学们,回想你与爸爸妈妈的一些故事,一定也有一些镜头,湿润
着我们的心灵。老师也把自己的一篇文章带来,与大家分享那亲
情的温暖。(根据时间,适当删减)
考上大学的喜悦冲淡了我对母亲的依恋和惆怅。离家那天早
晨,母亲站在一边看着我收拾东西,什么也没说。等我快要出门
时,母亲突然说:“孩子,你过来。"我走过去,母亲掏出一个鼓
鼓囊囊的手绢包,塞到我手里:“孩子,咱家钱不富裕,不能给你
太多路费,这还有500块钱,你多拿些,在外头不比在家里。”
我想推辞,但我知道母亲的脾气,只好默默地接过来。母亲笑了,
赶紧帮我打开旅行箱,又从我手里拿过那个鼓鼓囊囊的手绢包,慢
慢地、仔细地塞到了箱子底下,才费力地直起老迈的腰,很满足地
长长地吁了一口气。走出家门了,回眸间,没看到母亲的身影。我
知道,母亲是躲在屋里悄悄地抹眼泪了。尽管难过,可她不想让远
行的女儿因为母亲的伤感而伤感,她想让女儿无牵无挂地离开这
个尽管穷却十分温暖的家。坐在火车上,忍不住的,拿出了那个
鼓鼓囊囊的手绢包,一层层地打开,一向不爱哭的我,竟禁不住热
泪盈眶了:那厚厚的一叠,除了一张50元的,其余的都是10元、
5元的,还有两张竟然是5毛的!我竭力控制着自己,不让眼泪流
出来。母亲的身影不时地浮现在眼前:寒风中,母亲正在集市上
守着一篮子鸡蛋等待着买主,眼里含着期待;烈日下,母亲正在
农田里锄草,眼里含着希望;微弱的灯光下,母亲正摩拳着女儿
的照片,微笑着,眼里却含着泪花;阴雨连绵的日子,母亲伫依
窗前,遥望南方:"孩子,多穿一件衣服啊。出门别忘了带伞啊。
"我再也忍不住了,泪水夺眶而出……
2、此时此刻,你有什么话要对爸爸妈妈说呢?(让我们把心
中对父亲的感激化为几句简单的话语,写下来。)
六、总结全文,布置作业
1.这篇课文让我们体会到深深的父爱,让我们明白了一一爱,
会使人坚定和勇敢;爱,会使人产生信赖和力量;爱,会创造奇
迹,让我们把这个故事讲给身边的人听,把爱传递,让世界充满
爱。
2.阅读有关父爱的文章,如朱自清先生的《背影》等。
推荐阅读:《背影》《秋天的怀念》《没有一种冰不被阳光融化》
《妈妈,我找了你好久》《父爱》
七结束语
一次地震,书写着一个荡气回肠的故事;
一句承诺,谱写出一曲激情感人的颂歌。
父母之爱,是一部我们永远也读不完的书,要用一生去翻阅,
去感受……地震父与子教学设计11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品读课文1至12自然段,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
对儿子的爱。
3、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特点进行描写,反映
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爱的伟大力量。
教学难点:
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特点进行描写,反映人
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一)齐读课题:《地震中的父与子》
(二)质疑:这是一场什么样的地震?地震中的父与子之间
发生了什么故事?
二、初读课文
(一)自由朗读课文,思考以上两个问题,注意读准字音,读
通句子。
(二)检查自学情况。
1、认读生字词:混乱、昔日、废墟、爆炸、瓦砾、洛杉矶、
阿曼达、地震、安顿、坚定、疾步、挖掘、破烂不堪、绝望、叹息、
悲痛、砸着、颤抖、拥抱
2、这是一场什么样的地震?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来?
句子1:”……30万人在不到四分钟的时间里受到了不同程
度的伤害。”(“30万人”“不到四分钟”两个数字词感受这是
一场大地震;找好关键词感情朗读突出大地震)
句子2:”那个昔日充满孩子们欢声笑语的漂亮的三层教学
楼,已变成一片废墟。”(a、观看地震后的图片出示生字词:混
乱、昔日、废墟、爆炸、瓦砾,从画面中可以理解混乱:乱七八
糟,这就叫做混乱废墟:房子倒塌后成了废弃的地方,那就叫---
-一瓦砾:废墟里面看到有许多碎的瓦片、砖块,这就是——)
(这就是大地震留在我们脑海中的几个词语,你看,我们学
词语可以查字典,可以联系上下文,也可以借助画面,还可以联
系我们的所见所闻。读书就是这样,要做个有心人。)
除了了解这些词语,还有其他词语的意思希望大家运用老师
介绍的方法自己理解。
3、在这场大地震中一对父与子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
儿子被埋在废墟中,父亲冒着(危险),抱着(坚定的信念)
不顾劝阻,历经艰辛,经过(38)小时的挖掘,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带家私家电房产买卖合同(三篇)
- 2024年大学学习部工作计划样本(三篇)
- 2024年小学教师个人总结样本(二篇)
- 2024年各种公共场所的卫生管理制度样本(二篇)
- 2024年工厂质检员岗位职责说明范本(二篇)
- 2024年半年工作总结(四篇)
- 2024年员工入股协议范本(二篇)
- 2024年学校美术教学工作计划模版(四篇)
- 2024年卫生管理制度制度(四篇)
- 【《房建工程施工管理中精细化管理运用探析》3200字】
- 中班科学《森林运动会》 课件
- 中南空管局2023届高校毕业生春季招考聘用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幼儿园每月食品安全调度会议纪要模板5
- 升降机安全管理培训
- 血管瘤及脉管畸形
- DB42-T 1965-2023 公开版地图地理信息审查工作规程
- 门卫保安反恐演练方案
- GB/T 42313-2023电力储能系统术语
- 有限元填空选择题及答案
- 《教育的第三只眼》读书笔记思维导图
- 加氢裂化催化剂分类及选择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