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一、选择题1.[天星原创]针对“功利之毒沦浃于人之心髓”的社会现实,王阳明提出“致良知”思想。他认为,“良知”是圣人、贤人和愚夫、愚妇所共有的判断善恶的能力,只要人们的“良知”能够“发用流行”,就没有任何事物能阻碍人们弃恶从善。这种思想()A.继承了朱熹格物致知理论B.纠正了社会追求功利风气C.倡导人应具有自我约束力D.蕴含一定的民主平等精神2.[2023辽宁鞍山模拟]明清时期的小说创作存在跟风现象。《三国演义》创作成功后,历史演义小说的创作热度持续升温;《水浒传》和《西游记》带动了英雄传奇和神魔小说的创作;《玉娇梨》等促进了才子佳人小说的繁荣。这一文化现象源于()A.城市经济的繁荣B.市民阶层的壮大C.世俗文化的兴起D.文化教育的普及3.[2023广东茂名模拟]江西省多山,粤闽农民素善耕山,至江西承佃者十居五六,“始则向田主佃田,饵以现银数两,名曰退价,又曰顶耕,必令业主写立退字付执。……继则多贪退价,将田私佃他人,竟有以一主之田,分佃至数十人。甚有任意典卖,得价回籍者”。这反映了明清时期()A.政府严格管理土地交易B.粤闽地区人地矛盾突出C.租佃关系的流动性增强D.跨地区经济活动成主流4.[2023辽宁锦州一模]明末清初思想家王夫之在其《读通鉴论》中提出,“一姓之兴亡,私也;而生民之生死,公也”的政治伦理原则,他甚至说:“宁丧天下于庙堂,而不忍使无知赤子窥窃弄兵以相吞啮也。”据此可知,王夫之()A.主张彻底废除君主专制统治B.突破传统政治伦理并关心百姓命运C.宣扬了民主自由的启蒙思想D.抨击程朱理学严重脱离现实的弊病5.[2024湖南永州一模]清代前期,四川资阳县农民“多种薯以为食,省谷出粜”;在台湾,“人皆食地瓜,大米之产是为贩运,以资财用”。这()A.说明经济作物推广导致人地矛盾加剧B.折射出成熟的统一国内市场基本形成C.为新的生产经营方式产生创造了条件D.表明农业生产的商品化趋势有所加强6.[2023重庆月考]宋应星已注意到了运用数据来说明生产质量和效率的方法,如留心人力踏转龙骨车和牛力转动龙骨车之间的功效差别,推算了一亩稻秧可供移栽的面积和稻秧生长的时日。材料说明宋应星的研究 ()A.推动了明朝后期传统科技完成转型B.已接近近代科学研究中的实验方法C.系统记载了中国古代工艺相关知识D.逐渐成为当时科技领域的主流方法7.我国传统封建伦常秩序最重视孝行:“人之行莫大于孝。”但晚明时竟有儿孙焚祖坟,焚祖尸,“鬻其地,利其藏中之物”,而人们对此竟“视为故然”“未有以为不义而众诛之者”。据材料可推知()A.江南地区经济结构已呈现近代曙光B.晚明时期政治黑暗社会风气败坏C.传统家庭组织和伦理道德发生裂变D.商品经济发展影响价值观的变化8.明末清初思想家王夫之曾就当时的社会经济现象指出:“粟贵伤末,粟毁伤农。乃当其贵,不能使贱,上禁止勿费,而积粟者闭籴,而愈腾其贵。当其贱,不能使贵,上禁止勿贱,而怀金者不售,则愈益贱。”材料表明王夫之主张()A.发挥市场的作用 B.强化政府的调控C.重本抑末 D.工商皆本9.(2024·佛山校联考模拟)《坤舆万国全图》是明代传教士利玛窦绘制的一幅世界地图。在这幅地图中利玛窦将原图子午线投影转移,使世界地图由“大西洋格局”转变为“太平洋格局”,中国被移动至地图的中央位置,这种做法()A.开阔了中国人的视野B.迎合了中国天朝上国观念C.促进了传统科技转型D.反映了世界发生深刻变化10.(2024·河源高三统考开学考)明清时期,粤盐运往云南,两省盐铜互换以互通有无,两省则派员轮流办货,逢粤省输办之年,粤派人运盐赴云南,将云南应支付的铜运回广东,第二年则由云南派员运铜至广东,再将应交的铜价买盐运回云南。这一现象的出现()A.导致了经济重心的南移B.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C.体现出商帮势力的壮大D.推动了赋税制度的改革11.(2024·揭阳高三期中)明末《金薯传习录》描述番薯道:“世俗趋利,未有不籴贱而粜贵者也。惟于薯,则随掘随卖,周流以济食,无所积屯。即或切而为钱,屑而为米,干之亦可以兴贩于四方……”这说明番薯的传入()A.增加了财政收入B.有利于农产品的商品化C.解决了饥荒问题D.改善了农村的生态环境12.(2024·深圳高三月考)明代思想家王阳明提出“士农工商四民异业而同道”;学者焦竑批评世人“自世猥以仁义、功利歧为二途,不知即功利而条理之乃义也”;思想家李贽则提出人之有私、为私乃是“自然之理,必至之符,非可以架空臆说也”。这些观点()A.表明了国民道德水准的低下B.瓦解了理学对社会的束缚C.冲击了儒家的正统义利观念D.推动了资本主义萌芽出现二、选择题13.[情境创新/2024山东摸底联考,1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社会生活的因循与躁动明清时期,在宗法社会貌似坚硬的外壳之下,潜流暗动,社会风尚的变迁,社会伦理的背离倾向,商人地位的提升,文人士大夫遂情达欲的生活旨趣,虽然不足以立即改变总的道德秩序和社会面貌,但却持续不断地腐蚀和动摇着传统社会的基石。中国社会正在冲破传统,跨入近代社会的门槛。礼教背景下的宗法家族生活明清时期,宗族仍是民间社会生活的重要组织调节机制。但是,宗法的约束效力逐步涣散,特别是明中叶以后,由于商品经济的冲击,社会伦理的背离倾向日趋明显。经研究者统计,至少在清代前期,大家庭所占比例已不是很高,最为普遍的家庭还是由父母和子女结合成的三角。明清妇女地位也有了改善的迹象,如在一些士绅家庭中,女子读书作文早已成为一种时尚,在中下层家庭中,妇女再婚是普遍存在的现象。商人精神与社会风尚明末清初思想家黄宗羲正式提出了“工商皆本”的观念,商人本身也逐步建立起了道德自尊。传统价值取向的变迁,导致明代中后期社会出现了崇商的趋势。在商品经济发展的背景下,社会消费观念也发生了新的变化,特别是在江南地区,出现了追求奢侈享乐的风尚。在商业繁荣的背景下,以戏曲为代表的通俗文化也得到了高度发展。文人士大夫的清雅生活明代中后期,在工商业经济和城市文化发展的背景下,程朱理学“存天理、灭人欲”的道德信条愈显苍白无力,社会道德价值体系面临深刻的危机。有悖于正统道学的理欲观念,成为明清文人士大夫张扬个性、满足精神和物质欲望生活方式的思想基础,也助长了追求声色犬马的享乐之风。——摘编自袁行霈、严文明等主编《中华文明史(第四卷)》(1)上述材料中明清社会生活的“因循”与“躁动”分别体现在哪些方面?二者之间有何逻辑关系?(6分)(2)分析明清社会生活“因循”与“躁动”并存的原因。(8分)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一、选择题1.[天星原创]针对“功利之毒沦浃于人之心髓”的社会现实,王阳明提出“致良知”思想。他认为,“良知”是圣人、贤人和愚夫、愚妇所共有的判断善恶的能力,只要人们的“良知”能够“发用流行”,就没有任何事物能阻碍人们弃恶从善。这种思想()A.继承了朱熹格物致知理论B.纠正了社会追求功利风气C.倡导人应具有自我约束力D.蕴含一定的民主平等精神解析从材料可知,王阳明针对社会上推崇功利的现实,提出“致良知”思想,认为良知人人具有,应发挥其作用,弃恶从善,可见其倡导人应具有自我约束力,C项符合题意。心学与朱熹的格物致知不同,后者提倡研究事物规律并掌握它,排除A项;B项夸大了王阳明理论的社会影响,当时商品经济发达,重利思想盛行,其“致良知”思想不足以纠正社会风气,排除;民主平等思想材料中并未体现,排除D项。2.[2023辽宁鞍山模拟]明清时期的小说创作存在跟风现象。《三国演义》创作成功后,历史演义小说的创作热度持续升温;《水浒传》和《西游记》带动了英雄传奇和神魔小说的创作;《玉娇梨》等促进了才子佳人小说的繁荣。这一文化现象源于()A.城市经济的繁荣B.市民阶层的壮大C.世俗文化的兴起D.文化教育的普及解析据材料“明清时期的小说创作存在跟风现象”并结合所学可知,明清时期小说创作繁荣,这一现象是因为小说满足了广大市民阶层的精神需要,而市民阶层的壮大根源在于城市经济的繁荣,故选A项。3.[2023广东茂名模拟]江西省多山,粤闽农民素善耕山,至江西承佃者十居五六,“始则向田主佃田,饵以现银数两,名曰退价,又曰顶耕,必令业主写立退字付执。……继则多贪退价,将田私佃他人,竟有以一主之田,分佃至数十人。甚有任意典卖,得价回籍者”。这反映了明清时期()A.政府严格管理土地交易B.粤闽地区人地矛盾突出C.租佃关系的流动性增强D.跨地区经济活动成主流解析据题干可知,明清时期,大批粤闽农民跨省到江西省承佃,后又“私佃他人”,以致“竟有以一主之田,分佃至数十人。甚有任意典卖”,说明土地租佃关系的流动性增强,故选C项;题干反映的不是政府行为,排除A项;题干未见粤闽地区人多地少的信息,排除B项;明清时期自然经济占据统治地位,农民安土重迁,排除D项。4.[2023辽宁锦州一模]明末清初思想家王夫之在其《读通鉴论》中提出,“一姓之兴亡,私也;而生民之生死,公也”的政治伦理原则,他甚至说:“宁丧天下于庙堂,而不忍使无知赤子窥窃弄兵以相吞啮也。”据此可知,王夫之()A.主张彻底废除君主专制统治B.突破传统政治伦理并关心百姓命运C.宣扬了民主自由的启蒙思想D.抨击程朱理学严重脱离现实的弊病解析由材料可知,王夫之认为“生民之生死”重于“一姓之兴亡”,这突破了正统儒家的纲常名教,体现了王夫之突破传统政治伦理并关心百姓命运,B项正确;A项表述过于绝对,排除;材料未涉及民主自由的启蒙思想,排除C项;材料强调王夫之对传统政治伦理的突破,并未体现对程朱理学进行抨击,排除D项。5.[2024湖南永州一模]清代前期,四川资阳县农民“多种薯以为食,省谷出粜”;在台湾,“人皆食地瓜,大米之产是为贩运,以资财用”。这()A.说明经济作物推广导致人地矛盾加剧B.折射出成熟的统一国内市场基本形成C.为新的生产经营方式产生创造了条件D.表明农业生产的商品化趋势有所加强解析据材料“省谷出粜”“是为贩运,以资财用”可知,农产品被贩卖,这体现的是农业生产的商品化趋势加强,D项正确;人地矛盾加剧主要是由于人口的不断增长,排除A项;材料与统一国内市场基本形成无关,排除B项;新的生产经营方式是指雇佣生产模式,材料未涉及,排除C项。6.[2023重庆月考]宋应星已注意到了运用数据来说明生产质量和效率的方法,如留心人力踏转龙骨车和牛力转动龙骨车之间的功效差别,推算了一亩稻秧可供移栽的面积和稻秧生长的时日。材料说明宋应星的研究 ()A.推动了明朝后期传统科技完成转型B.已接近近代科学研究中的实验方法C.系统记载了中国古代工艺相关知识D.逐渐成为当时科技领域的主流方法解析根据“宋应星已注意到了运用数据来说明生产质量和效率的方法”可知,宋应星的研究已接近近代科学研究中的实验方法,B项正确。7.我国传统封建伦常秩序最重视孝行:“人之行莫大于孝。”但晚明时竟有儿孙焚祖坟,焚祖尸,“鬻其地,利其藏中之物”,而人们对此竟“视为故然”“未有以为不义而众诛之者”。据材料可推知()A.江南地区经济结构已呈现近代曙光B.晚明时期政治黑暗社会风气败坏C.传统家庭组织和伦理道德发生裂变D.商品经济发展影响价值观的变化解析:选D。据材料可知,封建伦理纲常中备受重视的孝行在晚明时发生变化,出现“焚祖坟,焚祖尸”的现象,这种现象受到土地买卖和变卖陪葬物以求利的影响,说明随着商品经济发展,社会逐利风气浓厚,影响了传统的价值观念,故选D项。8.明末清初思想家王夫之曾就当时的社会经济现象指出:“粟贵伤末,粟毁伤农。乃当其贵,不能使贱,上禁止勿费,而积粟者闭籴,而愈腾其贵。当其贱,不能使贵,上禁止勿贱,而怀金者不售,则愈益贱。”材料表明王夫之主张()A.发挥市场的作用 B.强化政府的调控C.重本抑末 D.工商皆本解析:选A。材料强调在粮食贵的情况下,政府不能强行让其便宜,会导致其不愿意卖,而使粮食更加昂贵,说明他反对政府对市场行为进行干预,让市场自己调节,故选A项。材料中王夫之主张弱化政府干预,排除B项;材料没有对农业和商业的地位进行探讨,排除C项;材料主旨并非工商皆本,排除D项。9.(2024·佛山校联考模拟)《坤舆万国全图》是明代传教士利玛窦绘制的一幅世界地图。在这幅地图中利玛窦将原图子午线投影转移,使世界地图由“大西洋格局”转变为“太平洋格局”,中国被移动至地图的中央位置,这种做法()A.开阔了中国人的视野B.迎合了中国天朝上国观念C.促进了传统科技转型D.反映了世界发生深刻变化解析:选B。利玛窦是明朝时期西学东渐的代表人物,“使世界地图由‘大西洋格局’转变为‘太平洋格局’,中国被移动至地图的中央位置”,迎合了天朝上国的观念,以方便其传播天主教,B项正确。10.(2024·河源高三统考开学考)明清时期,粤盐运往云南,两省盐铜互换以互通有无,两省则派员轮流办货,逢粤省输办之年,粤派人运盐赴云南,将云南应支付的铜运回广东,第二年则由云南派员运铜至广东,再将应交的铜价买盐运回云南。这一现象的出现()A.导致了经济重心的南移B.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C.体现出商帮势力的壮大D.推动了赋税制度的改革解析:选B。根据材料可知,明清时期的广东和云南地区存在铜盐互易的贸易模式,这种贸易是政府主导下进行的,有助于互通有无,推动商品经济发展,B项正确。南宋时期经济重心南移已经完成,排除A项;云南和广东地区的铜盐互易是政府主导的,而非民间商帮运作,排除C项;铜盐互易和赋税制度的改革并无直接关联,排除D项。11.(2024·揭阳高三期中)明末《金薯传习录》描述番薯道:“世俗趋利,未有不籴贱而粜贵者也。惟于薯,则随掘随卖,周流以济食,无所积屯。即或切而为钱,屑而为米,干之亦可以兴贩于四方……”这说明番薯的传入()A.增加了财政收入B.有利于农产品的商品化C.解决了饥荒问题D.改善了农村的生态环境解析:选B。根据材料可知,番薯除能吃以外,还可以“切而为钱,屑而为米,干之亦可以兴贩于四方”,做成各种番薯制品贩卖,有利于农产品的商品化,B项正确。材料不涉及政府财政的增减,排除A项;“解决”的说法过于绝对,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材料没有体现生态环境的改善,排除D项。12.(2024·深圳高三月考)明代思想家王阳明提出“士农工商四民异业而同道”;学者焦竑批评世人“自世猥以仁义、功利歧为二途,不知即功利而条理之乃义也”;思想家李贽则提出人之有私、为私乃是“自然之理,必至之符,非可以架空臆说也”。这些观点()A.表明了国民道德水准的低下B.瓦解了理学对社会的束缚C.冲击了儒家的正统义利观念D.推动了资本主义萌芽出现解析:选C。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王阳明等学者都指出求利就是义和理的体现,这冲击了正统儒家一直强调的重义轻利思想,C项正确。材料中几位思想家的观点与国民道德水平无关,排除A项;明清时期,理学仍是官方哲学,排除B项;资本主义萌芽产生是其背景,D项表述因果倒置,排除。二、选择题13.[情境创新/2024山东摸底联考,1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社会生活的因循与躁动明清时期,在宗法社会貌似坚硬的外壳之下,潜流暗动,社会风尚的变迁,社会伦理的背离倾向,商人地位的提升,文人士大夫遂情达欲的生活旨趣,虽然不足以立即改变总的道德秩序和社会面貌,但却持续不断地腐蚀和动摇着传统社会的基石。中国社会正在冲破传统,跨入近代社会的门槛。礼教背景下的宗法家族生活明清时期,宗族仍是民间社会生活的重要组织调节机制。但是,宗法的约束效力逐步涣散,特别是明中叶以后,由于商品经济的冲击,社会伦理的背离倾向日趋明显。经研究者统计,至少在清代前期,大家庭所占比例已不是很高,最为普遍的家庭还是由父母和子女结合成的三角。明清妇女地位也有了改善的迹象,如在一些士绅家庭中,女子读书作文早已成为一种时尚,在中下层家庭中,妇女再婚是普遍存在的现象。商人精神与社会风尚明末清初思想家黄宗羲正式提出了“工商皆本”的观念,商人本身也逐步建立起了道德自尊。传统价值取向的变迁,导致明代中后期社会出现了崇商的趋势。在商品经济发展的背景下,社会消费观念也发生了新的变化,特别是在江南地区,出现了追求奢侈享乐的风尚。在商业繁荣的背景下,以戏曲为代表的通俗文化也得到了高度发展。文人士大夫的清雅生活明代中后期,在工商业经济和城市文化发展的背景下,程朱理学“存天理、灭人欲”的道德信条愈显苍白无力,社会道德价值体系面临深刻的危机。有悖于正统道学的理欲观念,成为明清文人士大夫张扬个性、满足精神和物质欲望生活方式的思想基础,也助长了追求声色犬马的享乐之风。——摘编自袁行霈、严文明等主编《中华文明史(第四卷)》(1)上述材料中明清社会生活的“因循”与“躁动”分别体现在哪些方面?二者之间有何逻辑关系?(6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解构交叉学科
- 教育研究脉络揭秘
- 2024年版商务咨询与服务合同
- 3我不拖拉 说课稿-2023-2024学年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统编版
- 25 少年闰土(说课稿)-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
- 金融科技项目投资与风险管理合同
- 美丽人生故事解读
- 2024水利工程设计咨询合同 for 水电站项目
- 企业并购的100%股权转让协议
- 个人与物流公司2024年度运输合同3篇
- 2024-2025年度村支书工作述职报告范文二
- 陕西省西安市高新一中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综合素养评价(三)化学试卷(含答案)
- 继电保护多选试题库与参考答案
- 品管圈PDCA改善案例-降低住院患者跌倒发生率
- 2024版健康医疗服务机构合作协议范本3篇
- 公务车辆定点加油服务投标文件(技术方案)
- DB21∕T 3240-2020 芹菜农药安全使用生产技术规程
- 科研办公楼施工组织设计
- 《交换机基本原理》课件
- 向电网申请光伏容量的申请书
- 1-27届希望杯数学竞赛初一试题及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