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宁夏银川市中考语文仿真模拟试题(二模)含答案_第1页
2024届宁夏银川市中考语文仿真模拟试题(二模)含答案_第2页
2024届宁夏银川市中考语文仿真模拟试题(二模)含答案_第3页
2024届宁夏银川市中考语文仿真模拟试题(二模)含答案_第4页
2024届宁夏银川市中考语文仿真模拟试题(二模)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届宁夏银川市中考语文仿真模拟试题(二模)一、积累运用(35分)1.语境默写。(共10分,每空0.5分)“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1)曹操在《观沧海》中用“,”描写了水波荡漾,海岛巍然的景象;(2)王湾在《次北固山下》中用“,”的诗句,写白日和黑夜、新年和旧年的交替,气象阔大,蕴含了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哲理;(3)杜甫在《望岳》中用“,”赞美了泰山的巍峨和秀丽;(4)王维《使至塞上》以“大雁”自比,“,”,传达诗人孤独飘零的心情;(5)杜甫《春望》中的诗句“,”以花鸟之物表达了作者强烈的感时伤世的情感;(6)从李清照《渔家傲》“,”两句中,我们体悟到词人在借回答天帝的问话倾诉孤独无依的痛苦和奋力挣扎的苦闷;(7)刘禹锡在《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是感叹身世的愤激之语,也表明了诗人乐观进取、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还包含着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8)苏轼在《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化用了“隔千里兮共明月”(谢庄《月赋》)一句,咏出了“,”这样旷达宽慰之语;(9)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袒露自己情怀的责任与担当:“,”;(10)《马说》中作者描写千里马悲惨遭遇的句子是:“,”。2.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任务。(7分)A.经典训练的价值不在实用,而在文化。——朱自清《经典常谈》序言B.阅读经典的用处,就在叫人见识经典一番。C.有些人不怕旅行辛苦,道路几千,跑上峨眉金顶看日出,或者跑到甘肃敦煌,看石窟寺历代的造像跟壁画。在专讲实用的人看来,他们干的完全没有实用,只有那股傻劲儿倒可以佩服。可是他们从金顶下来,打敦煌回转,胸襟扩大了,眼光深远了,虽然还是各做他们的事儿,却有了一种新的精神。这就是所谓无用之用。读古书读的得其道,也会有类似的无用之用。要说现代学生应该读些古书,这是一个理由。——叶圣陶《读<经典常谈>》任务一:《经典常谈》中提到:A.造字和用字有六个条例,称为“”。B.“《大序》说明诗的教化作用,这种作用似乎建立在风、雅、颂、赋、比、兴……”“风、雅、颂、赋、比、兴”被称为《诗经》的“”。(2分)任务二:请你结合以上材料中“文化”、“无用之用”,从《经典常谈》中任选一篇内容,说说它是如何让你“见识经典一番”的。(2分)3.成语积累。(4分)阅读,是人们生活的必需品。读林徽因的《人间四月天》,我们仿佛看到了一树一树的花开,娉婷地伫立,悠悠吐着香气;读张岱的《湖心亭看雪》,西湖的自然景色和人文景观①(指互相帮助,互相补充,更能显出各自的好处),带给人无尽的遐想;读梁衡的《壶口瀑布》,黄河的②让我们不禁感叹大自然的③。读书可以开启人的智慧,让人们的精神更丰富、视野更开阔。从书中学习,从书中感悟,在读书中,慢慢发掘自己的潜力。不管生活给予我们怎样的境遇,我们都应朝着目标,④(指做事注意力集中,专心致志),闲看书卷奥秘,漫游书卷人生。(1)根据括号内的解释依次填出①④处的成语。(2分)① ④ (2)②③处成语填写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气势磅礴巧夺天工 B.气吞山河鬼斧神工 C.气吞山河巧夺天工 D.气势磅礴鬼斧神工 4.请运用所学知识,完成对联。(3分)塔是我国古代建筑艺术之一,楹联则是中国名胜古迹里最直观的文化现象。宁夏田州古塔南门的对联对仗工整,气势磅礴,精练而准确地描绘出古塔拔地而起、力擎苍天的气势。请你运用所学对联知识将相应的备选词语填入横线,完成对联。上联:一柱撑天,东带黄河明下联:孤标,西屏兰岳争辉备选词语:献瑞磅礴拔地耸立秀势5.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2分)近日,国家文物局办公室和教育部办公厅公布了以革命文物为主题的“大思政课”优质资源项目名单,确定了10个示范项目、100个精品项目。①示范项目和精品项目的推出,有助于激活革命文物传史育人、铸魂育人的功能,让纪念馆、博物馆里的文物“亮”起来、“活”起来。②这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落实他关于革命文物工作和“大思政课”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深入挖掘红色文物资源,进一步推动新时代革命文物工作与学校思政课改革创新融合发展的重要举措。(摘自张雯《革命文物是讲好思政课的生动教材》,有删改)①②③ B.②③① C.①③② D.②①③6.阅读下面三则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5分)材料一:下面是2019年与2023年“五一”假日期间全国国内旅游数据:年份旅游人次(单位:亿人次)旅游总收入(单位:亿元)游人人均消费(单位:元 )2019年1.951176.76032023年2.741480.56510(资料来源:国家文化和旅游部)材料二:据总台报道,从出游热力图上来看,天水、大同、景德镇、秦皇岛、开封、泰安、湖州、徐州、烟台成为这个清明节的热门旅游目的地。这其中就包括“新晋顶流”甘肃天水,天水旅游热度同比增长超20倍。人们到天水旅游,除了品尝“一口麻、二口辣、三口鲜香”的麻辣烫,还到伏羲庙游览,到麦积山石窟打卡等。天水这个赛季上了大分,真是名副其实。此外,这个清明假期,文旅领域还有很多亮点。从旅游重心进一步西移,到回乡祭祖传统带热乡村旅游,从山岳类景区门票订单激增,到新“夜”态点亮“夜经济”版图,从CityWalk兴盛,到CountryWalk兴起,再到入境游“暖意浓”……旅游领域新样态、新模式、新气象在不断丰富。比如,今天的《新闻联播》就报道,有的地方做大“早茶”文化,有的地方推出“赏花经济”,都促进了当地文旅发展。这些变化,既折射出人们出行意愿增强,也折射出各地各部门主打一个“听劝”,积极挖掘新场景、善于激活新玩法,从而助力酒店、餐饮等综合消费全面增长。可以说,旅游热、消费旺、市场暖,共同辉映出我国经济发展的蓬勃活力和增长潜力。精准发力,放大长板,补齐短板,文旅消费将从年初的“开门红”走向全年的“长红”。(选自《央视新闻》)材料三:宁夏辣糊糊火热“出圈”带动宁夏文旅持续“上分”3月27日,携程发布《2024年宁夏清明旅游预测洞察》报告显示

清明假期宁夏预订量同比增长187%上海、北京、西安、杭州、成都游客最青睐宁夏。携程数据显示,今年清明假期宁夏旅游订单量比去年同期增长187%,其中00后游客最多,占比近一半;其次是80后,占比38%;90后占比12%。游客主要来自上海、北京、西安、杭州、成都。从包车向导的预约情况来看,与往年的“海边度假”不同,今年的游客更倾向于选择“内地打卡”。旅游重心较去年进一步西移,宁夏地区的向导订单量同比增长78%。清明节也是返乡祭扫、与亲人团聚的节日,携程数据观测到,宁夏地区返乡探亲订单同比增长161%。(选自《宁夏新闻》)根据材料一,请概括其主要内容。(注意:答题以“2023年”开头)(2分)依据上述材料,你认为宁夏旅游的发展方向是什么?(3分)7.按照下面要求,写一段颁奖词(80字以内)(4分)2024年4月8日晚,感动中国2023年度获奖人物揭晓。“中国人的年度精神史诗”又来了!春华秋实,感动依然,十多位年度人物故事,是感动,更是感召。请从这10位年度人物中任选一位,重新拟写一段颁奖词或者从初中语文课本中你学习过的人物中任选一位写一段颁奖词。二、阅读理解(40分)(一)(12分)古文中有很多关于战争的论述。孟子在《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中论述如下:【甲】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曹刿论战》讲述了曹刿在长勺之战中对此次战争的一番评论:【乙】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孙子兵法》的第一篇《计》主要讨论了战争胜负的五种基本因素——道、天、地、将、法,孙子认为这五种因素对战争胜负具有重要影响:【丙】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故经之以五事,校①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道者,令民与上同意者也,故可与之死,可与之生,民不畏危也;天者,阴阳、寒暑、时制也;地者,远近、险易、广狭、死生也;将者,智、信、仁、勇、严也;法者,曲制、官道、主用②也。凡此五者,将莫不闻,知之者胜,不知者不胜。【注释】①校(jiào):比较,较量。②曲制:指军队编制。官道:指设官分职之道。主用:指掌管军需用度。8.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1)攻亲戚之所畔畔:同“叛背叛(2)又何间焉间:参与(3)故经之以五事故:所以(4)令民与上同意者也意:思想9.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1)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2)凡此五者,将莫不闻,知之者胜,不知者不胜。10.请用“/”符号给画横线的句子断句。(2分)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11.【丙】文中孙武对用兵的分析,哪些是和曹刿一致的?请结合他的行为简要分析。(2分)(二)(4分)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过百家渡四绝句(其四)[宋]杨万里一晴一雨路乾湿,半淡半浓山迭重。远草坪中见牛背,新秧疏处有人踪。12.下面对诗歌理解错误的一项是()(2分)A.前两句诗的意思是,一会天晴一会下雨,路上干了又湿,湿了又干。天边的山峰重重叠叠,半淡半浓。B.全诗看似写全景,实则以道路和远山为背景,着重描绘的是草间的牛背和秧间的人踪。全诗饱含浓郁的生活气息。C.诗人写景不断变换角度,近景、远景、中景交替,点、线、面组合,汇织成一幅色彩绚烂、热情奔放的画面。D.这首诗平易自然,构思新巧,语言明了,清新流畅,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13.品析“远草坪中见牛背”中“见”的妙处。(2分)(三)议论文阅读(10分)人生有梦书当枕吕峰一个人,一辈子,总要有些寄托,或者说精神要有一处安放之地。对我来说,书籍就是精神的钙片,我喜欢它带给我的欣喜以及那份美妙的生命感受。它如同柴米油盐,是生活的要素,也是生命的落脚处,因为它,我的目力、大脑、心灵、感官得以延伸,生命也丰满起来、绚烂起来、妖娆起来,更让我在寻常中看到美,在黑暗中看到光,在困境中心存期待。在日渐繁杂的喧嚣中,在忙碌生活的缝隙中,读自己想读、爱读的书,沉浸在知识的海洋里,沐浴着智慧的春风,享受着辩论、思考、交流、研讨、发现、探索的愉快。一段时期有一段时期的人生指南,我的枕边书也随着年龄的增长、世事的更迭而不断变换着。在我记忆的库房里,贮留下了许多与我的情绪、我的体验相关的书,贮留下许多曾经震撼过我、照亮过我的东西。在我刚有自己独立的思想时,父亲送了我一本《菜根谭》,当时对我说了句“嚼得菜根者,百事可做”的民谚。我一接触到这本书,即爱不释手,并受益匪浅。书中无处不在的博大、淡泊、宽容、善良,无处不有的谋略和智慧,让我觉得岂止是在读书,而是在与一位智者交谈,与一位畏友交流,那些凝练、跳跃、诗意浓郁的文字,深沉含蓄,不时引发我联翩的想象和思索。从此,读书成了我的习惯,因为有了书读,或者说读了书,平庸烦琐、纷乱无序的日子变得充实和丰富,甚至让我的人生变成了“盛宴”。后来,因为工作和家庭的原因,我的夜读时间少了,可我依然会忙里偷闲地翻起早已放在枕边的书,如萧乾的《我这两辈子》、文洁若的《俩老头儿》、林海音的《金鲤鱼的百裥裙》、余光中的《桥跨黄金城》等。书是无边无际的奇妙世界,走进去即被深深吸引。在阅读中,浮躁的情绪平静了,焦灼的目光安详了,一颗心像热水里的新茶,丝丝缕缕地舒展开来,会感到一丝温暖从心房熨过,熨开心灵上的每一处褶皱,让心变得澄澈平静。我始终认为一个不读书的人,他的生命只有一次,除了他自己所遭遇、所听说、所体味的,他或许不知道还有别种生命方式、别种生活轨迹。一个博览群书的人,他所涉足、所体悟、所了解、所思索的,显然是成百上千倍地增加了,他可以徜徉在历史的长河中,体察帝王生涯、布衣甘苦;可以奔走于异国的疆域,饱览山川景物、风土人情;也可以在微风徐徐的夜晚,听诗人吟哦呢喃、嘤嘤倾诉。这时,他的心灵不仅仅是他的心灵了,而是注入了别人的故事——遥远的、陌生的、奇异的、丰厚的……“腹有诗书气自华”,在书温暖的怀抱里,我一次次地激动、燃烧,一次次体验不同的人生、别样的情感。我时常抛开白日的喧嚣与重荷,停下浮躁匆忙的脚步,在心灵的憩园里独挑书灯。书让我心有所系、情有所依、魂有所归。“有书嗟日短,无书恨夜长”,人生有梦书当枕,我努力让自己成为一个弥漫着书香的人,以便经得起岁月的磨砺与考验,以便傲立繁华、阅尽苍生,悟得人生的极致与妙处。(选自《中国纪检监察报》有删改)14.下面对文章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A、从文章可以看出,作者认为读书可以丰富自己的人生阅历、丰富对人生的领悟。B、从文章中可以看出,作者认为不读书的人的人生是有限的,不完整的。C、作者认为,读书是唯一的可以让自己的生命丰满、延伸的手段。D、这篇文章通篇采用对比论证的方法,强调了读书的重要性。15.请用简练的语言梳理文章的论证思路。(2分)16.文章第①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起到了什么作用?(2分)17.为什么作者“始终认为一个不读书的人,他的生命只有一次”?结合本文说说你的理解。(2分)18.本文的语言富有文采,极富感染力。请仿照下句中画横线句子再写一句话,对中心句进行论证。(2分)一个博览群书的人,他所涉足、所体悟、所了解、所思索的,显然是成百上千倍地增加了,他可以徜徉在历史的长河中,体察帝王生涯、布衣甘苦;可以奔走于异国的疆域,饱览山川景物、风土人情;也可以在微风徐徐的夜晚,听诗人吟哦呢喃、嘤嘤倾诉。一个博览群书的人,他所涉足、所体悟、所了解、所思索的,显然是成百上千倍地增加了,(四)记叙文阅读(14分)桂朱鸿①我住的屋子周围草木匝地,即使冬天也不失其绿。这些树木有十余种,于是,与植物有关的知识就在不知不觉中增加了。②北窗之外,有桂一株,并不是我所栽。我不喜欢桂。③初居舍下,我便看到了它。④桂端端正正的,树干大约一握粗,树皮、树枝都是灰褐色,不过细察,树枝偏黄。树冠圆圆的,树叶密集,尽管算不上茂盛,可还是有着葱郁之感。桂之形态,总体是美的,然而我不喜欢。⑤我搬来梯子,让一个学生扶着。我一级一级地爬上去,站在合适的高度,用园艺剪刀进行修剪。原本丰盈的树冠,须臾便薄弱若一顶草帽。树叶稀疏,像一团蓬蒿,当然就丧失了它的葱郁之感。⑥我跳下梯子,对学生说:“这样修剪一下树冠,起码有几年,屋子里就不暗了。”树根扎于建筑旁,本乏营养,现在又缺乏光合作用,桂的前途怕是黯淡了。得意之中,我也意识到了自己的可恶。⑦桂的周围有兰花、紫薇花和芍药花,有大叶黄杨,有八角金盘,还有石榴树,春来了,夏到了,无不生意盎然。尽管桂叶应节而发,也极为鲜嫩,不过它兴而不旺,显然还在休养生息中。⑧如此三年,这株桂终于没有萎悴,而是渐渐恢复了元气,尽管仍不够茂盛。桂就在我的窗前,遂无日不见。出门见,进门见。抬头见,低头见。匆匆路过时见,款款相对时见。渐渐地,我竟然开始喜欢上了它。偶读李时珍,方悉桂是大有文章的。桂可以宣导百药,这仿佛使者朝觐必须执圭一样,所以桂犹圭。桂还具侵害其他草木的能量,所以“桂枝之下无杂木”。据说削桂为楔,钉入其他树木的根部,那树便会枯槁而死。听起来颇为神秘,我又对桂生出了一种敬畏。两年前的一个秋日,蓦地见桂的枝叶之间有一些铁锈般的红,走上前一看,竟是一朵又一朵的花,非常惊喜。桂有银桂、金桂和丹桂,我无日不见的桂,是一株丹桂。接着连续两年,我北窗之外的这株桂坚持开花,这似乎成了一种仪式。桂花悄然而放,悄然而谢,花期并不长。若遇风雨,花就顷刻变作落英。我想象桂花脱离枝叶,飘摇而下的样子,其轻扬之姿一定是妩媚的,可惜我没能亲见。也许因这株桂植于背阴之处,也许因这片土壤过于贫瘠,也许由于我截了它的头和枝,它一直不青翠,更不葳蕤。细细观察,它的叶子是椭圆的,瘦长,向上的一面尤为丰腴、光洁。春天如此,夏天如此,秋天如此,冬天也如此。我曾经养过一些草木,皆是我所喜欢的。我非常用心,勤浇水,勤拂尘,并置于朝阳和夕晖之中。然而它们常常漠视了我的善意,凡常春藤、铁树、冰水花、福禄桐和合果芋,最后统统衰败了。我不喜欢桂,曾希望桂从我窗前消失,然而正是它,表现出了生命之瑰丽。(选自《光明日报》2023年12月15日

15版)本文的线索是什么?(2分)本文在写法有扬有抑,试找出相关的段落,体会这种写法的表达效果。(2分)体会第⑥段“得意之中,我也意识到了自己的可恶”的含义和作用。(3分)第⑨段所写内容看似和本文无关,是不是多余的?为什么?(2分)说说文章最后一段有何作用。(3分)24.文中的“我”一开始太过于主观,完全凭自己的一时好恶差点毁了桂树。假如你是作者,你会对桂树说些什么?(2分)三、写作(45分)25.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是宗璞的文章《紫藤萝瀑布》的开头。一树盛开的紫藤萝花吸引“我”驻足观赏,使“我”浮想联翩······生活中,你是否有过“不由得停住了脚步”的经历?是什么让你的脚步停住?你又有怎样的感受与思考?请以“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开头,自拟题目,写一篇作文。要求:(1)题目自拟,文体不限(诗歌、戏剧除外)。(2)不得抄袭、套作,不少于600字。(3)行文中不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语文试题答案一、积累运用(35分)1.语境默写。(共10分,每空0.5分)“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1)曹操在《观沧海》中用“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描写了水波荡漾,海岛巍然的景象;(2)王湾在《次北固山下》中用“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的诗句,写白日和黑夜、新年和旧年的交替,气象阔大,蕴含了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哲理;(3)杜甫在《望岳》中用“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赞美了泰山的巍峨和秀丽;(4)王维《使至塞上》以“大雁”自比,“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传达诗人孤独飘零的心情;(5)杜甫《春望》中的诗句“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以花鸟之物表达了作者强烈的感时伤世的情感;(6)从李清照《渔家傲》“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两句中,我们体悟到词人在借回答天帝的问话倾诉孤独无依的痛苦和奋力挣扎的苦闷;(7)刘禹锡在《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是感叹身世的愤激之语,也表明了诗人乐观进取、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还包含着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8)苏轼在《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化用了“隔千里兮共明月”(谢庄《月赋》)一句,咏出了“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样放达宽慰之语;(9)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袒露自己先后情怀的责任与担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10)《马说》中作者描写千里马悲惨遭遇的句子是:“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2.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任务。(7分)A.经典训练的价值不在实用,而在文化。——朱自清《经典常谈》序言B.阅读经典的用处,就在叫人见识经典一番。C.有些人不怕旅行辛苦,道路几千,跑上峨眉金顶看日出,或者跑到甘肃敦煌,看石窟寺历代的造像跟壁画。在专讲实用的人看来,他们干的完全没有实用,只有那股傻劲儿倒可以佩服。可是他们从金顶下来,打敦煌回转,胸襟扩大了,眼光深远了,虽然还是各做他们的事儿,却有了一种新的精神。这就是所谓无用之用。读古书读的得其道,也会有类似的无用之用。要说现代学生应该读些古书,这是一个理由。——叶圣陶《读<经典常谈>》(1)《经典常谈》中提到:A.造字和用字有六个条例,称为“六书”。B.“《大序》说明诗的教化作用,这种作用似乎建立在风、雅、颂、赋、比、兴……”“风、雅、颂、赋、比、兴”被称为《诗经》的“六义”。(2分)(2)请你结合以上材料中“文化”、“无用之用”,从《经典常谈》中任选一篇内容,说说它是如何让你“见识经典一番”的。(2分)示例1:读《<诗经〉第四》,在原先所知道《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的基础上,我了解了《诗经》的成书过程;明白了“诗言志”这一说法的来由;了解了《毛传》和赋比兴的相关内容;等等。示例2:读了《<说文解字〉第一》之后,我知道了仓颉造字的传说和汉字的演变,以及秦始皇对统一文字所做的贡献,还理解了“六书”中的四个造字条例和两个用字条例。阅读该篇章对我今后识己生字有重要意义。(3)为了更好地了解《经典常谈》这部作品,请推荐一种阅读策略(方法),并阐述推荐理由。(3分)示例一:阅读策略:选择性阅读。推荐理由:选择性阅读是一种理性的、目的性很强的阅读方式。需要首先对全书的内容和结构有所了解,最简便的方式就就是浏览目录。比如《经典常谈》,从目录就能知道,全书共十三篇,每篇谈一种或一类经典,这样就可以根据兴趣或目的加以选择进行精读。示例二:阅读策略:摘抄和做笔记。推荐理由:采用编写提纲的方法,用精炼的语言准确概括每一篇的内容要点,这样就能够快速把握篇章内容,达到纲举目张的效果。示例三:阅读策略:联系课文阅读。推荐理由:作者介乡绍的这些经典作品,许多都与课文内容有关联,阅读过程中可以与课内学习沟通联结。比如读《〈诗经〉第四》时可以联系学过的《〈诗经〉二首》,加深对作品内容的理解。(答出任意一点即可)3.成语积累。(4分)阅读,是人们生活的必需品。读林徽因的《人间四月天》,我们仿佛看到了一树一树的花开,娉婷地伫立,悠悠吐着香气;读张岱的《湖心亭看雪》,西湖的自然景色和人文景观①(指互相帮助,互相补充,更能显出各自的好处),带给人无尽的遐想;读梁衡的《壶口瀑布》,黄河的②让我们不禁感叹大自然的③。读书可以开启人的智慧,让人们的精神更丰富、视野更开阔。从书中学习,从书中感悟,在读书中,慢慢发掘自己的潜力。不管生活给予我们怎样的境遇,我们都应朝着目标,④(指做事注意力集中,专心致志),闲看书卷奥秘,漫游书卷人生。(1)根据括号内的解释依次填出①④处的成语。(2分)①相得益彰 ④ 心无旁骛(2)②③处成语填写正确的一项是(D)(2分) A.气势磅礴巧夺天工 B.气吞山河鬼斧神工 C.气吞山河巧夺天工 D.气势磅礴鬼斧神工 4.根据提示将下面对联补充完整。(3分)塔是我国古代建筑艺术之一,楹联则是中国名胜古迹里最直观的文化现象。宁夏田州古塔南门的联对仗工整,气势磅礴,精练而准确地描绘出古塔拔地而起、力擎苍天的气势。请你运用所学对联知识将相应的备选词语填入横线,完成对联。上联:一柱撑天,东带黄河明献瑞下联:孤标拔地,西屏兰岳秀争辉备选词语:献瑞磅礴拔地耸立秀势本题考查拟写对联,要求字数相等,词性相近,意义相关,上下联做到平仄相对。5.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D)(2分)近日,国家文物局办公室和教育部办公厅公布了以革命文物为主题的“大思政课”优质资源项目名单,确定了10个示范项目、100个精品项目。①示范项目和精品项目的推出,有助于激活革命文物传史育人、铸魂育人的功能,让纪念馆、博物馆里的文物“亮”起来、“活”起来。②这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落实他关于革命文物工作和“大思政课”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深入挖掘红色文物资源,进一步推动新时代革命文物工作与学校思政课改革创新融合发展的重要举措。③实现革命文物与“大思政课”同频共振、同向而行,打造“纪念馆里的思政课”和“行走的思政课”品牌,使新时代的“大思政课”在博物馆、纪念馆等场景中穿越时空、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摘自张雯《革命文物是讲好思政课的生动教材》,有删改)①②③ B.②③① C.①③② D.②①③6.阅读下面三则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5分)材料一:下面是2019年与2023年“五一”假日期间全国国内旅游数据:年份旅游人次(单位:亿人次)旅游总收入(单位:亿元)游人人均消费(单位:元 )2019年1.951176.76032023年2.741480.56510(资料来源:国家文化和旅游部)材料二:据总台报道,从出游热力图上来看,天水、大同、景德镇、秦皇岛、开封、泰安、湖州、徐州、烟台成为这个清明节的热门旅游目的地。这其中就包括“新晋顶流”甘肃天水,天水旅游热度同比增长超20倍。人们到天水旅游,除了品尝“一口麻、二口辣、三口鲜香”的麻辣烫,还到伏羲庙游览,到麦积山石窟打卡等。天水这个赛季上了大分,真是名副其实。此外,这个清明假期,文旅领域还有很多亮点。从旅游重心进一步西移,到回乡祭祖传统带热乡村旅游,从山岳类景区门票订单激增,到新“夜”态点亮“夜经济”版图,从CityWalk兴盛,到CountryWalk兴起,再到入境游“暖意浓”……旅游领域新样态、新模式、新气象在不断丰富。比如,今天的《新闻联播》就报道,有的地方做大“早茶”文化,有的地方推出“赏花经济”,都促进了当地文旅发展。这些变化,既折射出人们出行意愿增强,也折射出各地各部门主打一个“听劝”,积极挖掘新场景、善于激活新玩法,从而助力酒店、餐饮等综合消费全面增长。可以说,旅游热、消费旺、市场暖,共同辉映出我国经济发展的蓬勃活力和增长潜力。精准发力,放大长板,补齐短板,文旅消费将从年初的“开门红”走向全年的“长红”。(选自《央视新闻》)材料三:宁夏辣糊糊火热“出圈”带动宁夏文旅持续“上分”3月27日,携程发布《2024年宁夏清明旅游预测洞察》报告显示

清明假期宁夏预订量同比增长187%上海、北京、西安、杭州、成都游客最青睐宁夏。携程数据显示,今年清明假期宁夏旅游订单量比去年同期增长187%,其中00后游客最多,占比近一半;其次是80后,占比38%;90后占比12%。游客主要来自上海、北京、西安、杭州、成都。从包车向导的预约情况来看,与往年的“海边度假”不同,今年的游客更倾向于选择“内地打卡”。旅游重心较去年进一步西移,宁夏地区的向导订单量同比增长78%。清明节也是返乡祭扫、与亲人团聚的节日,携程数据观测到,宁夏地区返乡探亲订单同比增长161%。(选自《宁夏新闻》)请根据材料一,简要概括其主要内容。(注意:答题以“2023年”开头;除年份外,不得出现其他数字。)(2分)2023年相比2019年,旅游人次和旅游总收入都有所上升;游人人均消费有所下降。依据上述材料,你认为宁夏旅游的发展方向是什么?(3分)(言之有理即可)答案:1.为游客提供更多便利,如提高酒店、餐饮等服务。2.加强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3.顺应旅游业发展的时代之需,积极创新旅游形式,建立富有地区特色的旅游景点。7.按照下面要求,写一段颁奖词(80字以内)(4分)2024年4月8日晚,感动中国2023年度获奖人物揭晓。“中国人的年度精神史诗”又来了!春华秋实,感动依然,十多位年度人物故事,是感动,更是感召。请从这10位年度人物中任选一位,重新拟写一段颁奖词或者从初中语文课本中你学习过的人物中任选一位写一段颁奖词。颁奖词略。了解所写人物的主要事迹,并且用凝练的语言表达出来。二、阅读理解(40分)(一)(12分)古文中有很多关于战争的论述。孟子在《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中论述如下:【甲】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曹刿论战》讲述了曹刿在长勺之战中对此次战争的一番评论:【乙】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孙子兵法》的第一篇《计》主要讨论了战争胜负的五种基本因素——道、天、地、将、法,孙子认为这五种因素对战争胜负具有重要影响:【丙】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故经之以五事,校①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道者,令民与上同意者也,故可与之死,可与之生,民不畏危也;天者,阴阳、寒暑、时制也;地者,远近、险易、广狭、死生也;将者,智、信、仁、勇、严也;法者,曲制、官道、主用②也。凡此五者,将莫不闻,知之者胜,不知者不胜。【注释】①校(jiào):比较,较量。②曲制:指军队编制。官道:指设官分职之道。主用:指掌管军需用度。8.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1)攻亲戚之所畔畔:同“叛”,背叛(2)又何间焉间:参与(3)故经之以五事故:所以(4)令民与上同意者也意:思想9.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1)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译:小小的诉讼事件,虽然不能件件都明察,但一定要根据自己的诚信处理。凡此五者,将莫不闻。译:凡是这五个方面,将领们没有谁没听说过,但只有透彻掌握了的人才能取胜,没有透彻掌握的人则不能取胜。10.请用“/”符号给画横线的句子断句。(2分)兵者〳国之大事〳死生之地〳/存亡之道〳不可不察也11.【丙】文中孙武对用兵的分析,哪些是和曹刿一致的?请结合他的所作所为简要分析。(2分)答案:①曹刿强调要取信于民,这和孙武强调的“令民与上同意”是一致的,只有这样君主和民众目标相同,意志统一,才能获得人和;②曹刿在战场上冷静分析、抓住战机,凸显了作为一个将领用兵的智慧,和孙武强调的大将应该足智多谋、勇敢果断是一致的。(一点1分)【丙文参考译文】孙子说:战争,是国家的头等大事,是关系民众生死的所在,是决定国家存亡的途径,不能不认真考察、研究。所以应该以五个方面的实情为纲,通过具体比较双方的基本条件来探讨战争胜负的情形:一是“道”,二是“天”,三是“地”,四是“将”,五是“法”。所谓“道”,就是从政治上使民众与君主的思想一致,这样,民众就能与君主同生死共患难,不怕危险;所谓“天”,就是气候的阴晴、寒暑四季节令的更替规律等;所谓“地”,就是指行程的远近、地势的险峻或平易,战地的广狭,是死地还是生地等;所谓“将”,就是看将领们是否具备智、信、仁、勇、严五种素质;所谓“法”,就是指军队编制,设官分职之道,军需用度。凡是这五个方面,将领们没有谁没听说过,但只有透彻掌握了的人才能取胜,没有透彻掌握的人则不能取胜。(二)(4分)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4分)过百家渡四绝句(其四)[宋]杨万里一晴一雨路乾湿,半淡半浓山迭重。远草坪中见牛背,新秧疏处有人踪。12.下面对诗歌理解错误的一项是(C)(2分)A.前两句诗的意思是,一会天晴一会下雨,路上干了又湿,湿了又干。天边的山峰重重叠叠,半淡半浓。B.全诗看似写全景,实则以道路和远山为背景,着重描绘的是草间的牛背和秧间的人踪。全诗饱含浓郁的生活气息。C.诗人写景不断变换角度,近景、远景、中景交替,点、线、面组合,汇织成一幅色彩绚烂、热情奔放的画面。D.这首诗平易自然,构思新巧,语言明了,清新流畅,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C.“一幅色彩绚烂、热情奔放的画面”错误,应是清新活泼、明朗通脱。13.品析“远草坪中见牛背”中“见”的妙处。(2分)示例:“见”同“现”,写出在远处草丛中,牛背时隐时现的情景;“见”字化静为动,似乎在不经意之间,宁静优美的农村景象、清新淳朴的田园风光跃入眼帘,让人体会到悠闲自在、惬意喜悦的情绪,抒发了诗人喜爱农村生活、田园风光之情,平淡中见韵味,给人留下无限的想象空间。【参考译文】春天天气变化无常,时晴时雨,乡间的小路也是干了又湿。眼前的山峦重重叠叠,山色不浓不淡。远处茂密的草丛之中,只露出若隐若现的牛背;稻田里,秧苗稀疏的地方,有农民在紧张地插秧。(三)议论文阅读(10分)人生有梦书当枕吕峰一个人,一辈子,总要有些寄托,或者说精神要有一处安放之地。对我来说,书籍就是精神的钙片,我喜欢它带给我的欣喜以及那份美妙的生命感受。它如同柴米油盐,是生活的要素,也是生命的落脚处,因为它,我的目力、大脑、心灵、感官得以延伸,生命也丰满起来、绚烂起来、妖娆起来,更让我在寻常中看到美,在黑暗中看到光,在困境中心存期待。在日渐繁杂的喧嚣中,在忙碌生活的缝隙中,读自己想读、爱读的书,沉浸在知识的海洋里,沐浴着智慧的春风,享受着辩论、思考、交流、研讨、发现、探索的愉快。一段时期有一段时期的人生指南,我的枕边书也随着年龄的增长、世事的更迭而不断变换着。在我记忆的库房里,贮留下了许多与我的情绪、我的体验相关的书,贮留下许多曾经震撼过我、照亮过我的东西。在我刚有自己独立的思想时,父亲送了我一本《菜根谭》,当时对我说了句“嚼得菜根者,百事可做”的民谚。我一接触到这本书,即爱不释手,并受益匪浅。书中无处不在的博大、淡泊、宽容、善良,无处不有的谋略和智慧,让我觉得岂止是在读书,而是在与一位智者交谈,与一位畏友交流,那些凝练、跳跃、诗意浓郁的文字,深沉含蓄,不时引发我联翩的想象和思索。从此,读书成了我的习惯,因为有了书读,或者说读了书,平庸烦琐、纷乱无序的日子变得充实和丰富,甚至让我的人生变成了“盛宴”。后来,因为工作和家庭的原因,我的夜读时间少了,可我依然会忙里偷闲地翻起早已放在枕边的书,如萧乾的《我这两辈子》、文洁若的《俩老头儿》、林海音的《金鲤鱼的百裥裙》、余光中的《桥跨黄金城》等。书是无边无际的奇妙世界,走进去即被深深吸引。在阅读中,浮躁的情绪平静了,焦灼的目光安详了,一颗心像热水里的新茶,丝丝缕缕地舒展开来,会感到一丝温暖从心房熨过,熨开心灵上的每一处褶皱,让心变得澄澈平静。我始终认为一个不读书的人,他的生命只有一次,除了他自己所遭遇、所听说、所体味的,他或许不知道还有别种生命方式、别种生活轨迹。一个博览群书的人,他所涉足、所体悟、所了解、所思索的,显然是成百上千倍地增加了,他可以徜徉在历史的长河中,体察帝王生涯、布衣甘苦;可以奔走于异国的疆域,饱览山川景物、风土人情;也可以在微风徐徐的夜晚,听诗人吟哦呢喃、嘤嘤倾诉。这时,他的心灵不仅仅是他的心灵了,而是注入了别人的故事——遥远的、陌生的、奇异的、丰厚的……“腹有诗书气自华”,在书温暖的怀抱里,我一次次地激动、燃烧,一次次体验不同的人生、别样的情感。我时常抛开白日的喧嚣与重荷,停下浮躁匆忙的脚步,在心灵的憩园里独挑书灯。书让我心有所系、情有所依、魂有所归。“有书嗟日短,无书恨夜长”,人生有梦书当枕,我努力让自己成为一个弥漫着书香的人,以便经得起岁月的磨砺与考验,以便傲立繁华、阅尽苍生,悟得人生的极致与妙处。(选自《中国纪检监察报》有删改)14.下面对文章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2分)A、从文章可以看出,作者认为读书可以丰富自己的人生阅历、丰富对人生的领悟。B、从文章中可以看出,作者认为不读书的人的人生是有限的,不完整的。C、作者认为,读书是唯一的可以让自己的生命丰满、延伸的手段。D、这篇文章通篇采用对比论证的方法,强调了读书的重要性。解析:B“不完整的”,于文无据;C、太绝对;D“通篇采用对比论证的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通篇”不合情况。15.请用简练的语言梳理文章的论证思路。(2分)答:本文开篇先抒写了作者个人读书的美好感受;接着结合个人经历强调书籍对个人精神成长发挥着重要作用;然后通过与不读书的人的人生体验之单调对比;最后得出读书可以丰富人生阅历、体悟人生极致的结论。16.文章第①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起到了什么作用?(2分)答案:作者采用比喻论证,将书比喻成精神的钙片说明读书对精神成长发挥的重要作用,将书比喻成柴米油盐,说明读书对于人日常生活的重要性。通过比喻论证,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读书对于个人成长的重要作用。17.为什么作者“始终认为一个不读书的人,他的生命只有一次”?结合本文说说你的理解。(2分)答案:作者认为读书可以让人体会到更多人的不同人生经历,就如同具有别人的生命一般。而不读书的人只能局限于个人的一生,体悟不了自己生命之外的人生体验,生命体验只是个人一生一次。作者通过对比强调读书的重要作用。18.本文的语言富有文采,极富感染力。请仿照下句中画横线句子再写一句话,对中心句进行论证。(2分)一个博览群书的人,他所涉足、所体悟、所了解、所思索的,显然是成百上千倍地增加了,他可以徜徉在历史的长河中,体察帝王生涯、布衣甘苦;可以奔走于异国的疆域,饱览山川景物、风土人情;也可以在微风徐徐的夜晚,听诗人吟哦呢喃、嘤嘤倾诉。一个博览群书的人,他所涉足、所体悟、所了解、所思索的,显然是成百上千倍地增加了,答案示例:他可以站立在高山之巅,感受“一览众山小”的人生豪迈;可以漫步于西湖之畔,领会“浓妆淡抹”的旖旎风光;也可以仰望着满天星辰,想象“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的奇幻境界。(四)(14分)记叙文阅读(14分)桂朱鸿①我住的屋子周围草木匝地,即使冬天也不失其绿。这些树木有十余种,于是,与植物有关的知识就在不知不觉中增加了。②北窗之外,有桂一株,并不是我所栽。我不喜欢桂。③初居舍下,我便看到了它。④桂端端正正的,树干大约一握粗,树皮、树枝都是灰褐色,不过细察,树枝偏黄。树冠圆圆的,树叶密集,尽管算不上茂盛,可还是有着葱郁之感。桂之形态,总体是美的,然而我不喜欢。⑤我搬来梯子,让一个学生扶着。我一级一级地爬上去,站在合适的高度,用园艺剪刀进行修剪。原本丰盈的树冠,须臾便薄弱若一顶草帽。树叶稀疏,像一团蓬蒿,当然就丧失了它的葱郁之感。⑥我跳下梯子,对学生说:“这样修剪一下树冠,起码有几年,屋子里就不暗了。”树根扎于建筑旁,本乏营养,现在又缺乏光合作用,桂的前途怕是黯淡了。得意之中,我也意识到了自己的可恶。⑦桂的周围有兰花、紫薇花和芍药花,有大叶黄杨,有八角金盘,还有石榴树,春来了,夏到了,无不生意盎然。尽管桂叶应节而发,也极为鲜嫩,不过它兴而不旺,显然还在休养生息中。⑧如此三年,这株桂终于没有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