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子宫肌瘤和卵巢囊肿的思路方法_第1页
中医治疗子宫肌瘤和卵巢囊肿的思路方法_第2页
中医治疗子宫肌瘤和卵巢囊肿的思路方法_第3页
中医治疗子宫肌瘤和卵巢囊肿的思路方法_第4页
中医治疗子宫肌瘤和卵巢囊肿的思路方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医治疗子宫肌瘤和卵巢囊肿的思路方法

癥瘕(zhèngjiǎ)

【子宫肌瘤,卵巢囊肿】

癥瘕的概念:

妇人下腹有结块,伴有或胀、或满、或痛,甚或出血者,称为“癥瘕”。其中结块坚硬,固定不移,推揉不散,痛有定处,病属血分,为“癥”。结块不坚,推之可移,痛无定处,病属气分,为“瘕”。

由于气与血关系密切,常因气聚日久而致血瘀成癥,临证时癥与瘕往往难于截然划分,因而常是“癥瘕”并称。知识链接西医学的子宫肌瘤、卵巢囊肿、盆腔炎性包块、陈旧性宫外孕及子宫内膜异位症结节包块及卵巢子宫的恶性肿瘤等导致的女性生殖器官的结块等,可按本病论治。病因病机:癥瘕的形成,主要是由于正气虚弱,脏腑气血失调,气、血、痰、湿、热毒,互结于冲任胞宫脉络而发病,临床上多互相兼夹而有偏重,极少单纯的气滞,血瘀或痰湿。1.气滞七情所伤,肝气郁结,气血运行不畅,阻于冲任、胞宫,结块积聚于小腹,成为气滞癥瘕。2.血瘀经期产后,血室正开,胞脉空虚,摄生不慎,外邪趁虚而入,或余血未净,房事不节,邪与血相搏,凝滞成瘀;或恼怒伤肝,气滞血瘀;或忧思伤脾,气虚血滞,瘀血内停,渐积成癥。3.痰湿素体脾虚,或饮食不节,损伤脾胃,脾失健运,水湿内生,聚而成痰,痰湿下注,阻于冲任胞宫,痰血相结,渐积成癥。诊断要点临床表现:下腹部胞宫或胞脉、胞络部位有包块,或胀、或满、或痛,或影响,经、带、胎、产,可出现月经过多或过少、痛经、闭经、崩漏、带下增多、堕胎、小产、不孕等证。妇科检查:若结块较大,可于腹壁扪及包块,若结块较小,可进行双合诊或三合诊检查。根据包块的部位、大小、软硬、触痛、活动度等来区分盆腔炎性包块、子宫肌瘤、卵巢肿瘤,以及子宫内膜异位症等病变。辅助检查:B超、宫腔镜、CT、MAR、诊断性刮宫、宫颈活组织等检查对明确诊断有重要意义。鉴别诊断妊娠:有停经史及早孕反应;子宫增大与停经月份相符,质地较软,形态规则。尿妊娠试验阳性;B超检查可见孕囊和胎心搏动。癃闭:有排尿补偿的病史;小腹部胀、满、痛,导尿后主诸证即消失。辨证论治对于本病应根据结块性质特点,借助有关检查,明确其属善、属恶,以决定治疗方案。在选择非手术治疗方案后再行辩证。首先应辨明在气,在血,以查病之深浅;再根据患者体质强弱、病之新久、结块大小,辨明病之虚实。本病治疗以活血消癥,软坚散结为主,佐以行气化痰,兼调寒热。新病体强,宜攻宜破;久病体弱,则应攻补兼施或先补后攻,皆应注意“衰其大半而止”的原则,不可峻功猛伐,损伤正气。若属恶性肿瘤早期,或良性肿瘤5CM以上者以手术为妥。患者术后或化疗后可按中医辩证调治,促使在日康复或带病延年。气滞主要症候:小腹有包块,积块不坚,推之可移或上或下,痛无定处。小腹胀满,胸闷不舒,精神抑郁,月经不调。舌黯红、苔薄润,脉沉弦。症候分析:此乃气滞所致瘕,故小腹虽有积块而不坚,推之可移或上或下;气聚作痛,气行则止,故时痛时止;肝失条达,气机不畅,故小腹胀满,胸闷不舒,精神抑郁;气滞冲任失司,则月经不调。苔薄、脉沉弦,均为气滞之象。治法:行气导滞,活血散结。方药:香棱丸(济生方)木香丁香三棱枳壳莪术青皮川楝子小茴香朱砂方中木香、丁香、青皮、枳壳行气导滞;茴香、川楝子行气止痛;三棱破血中之气滞,莪术逐气分之血瘀,以助行气导滞;朱砂护心宁神,全方行气活血,消癥散结。若月经后期、量少,酌加丹参、香附、郁金行气活血;带下过多者,加茯苓、薏苡仁、白芷以健脾利湿;经行腹痛剧烈者,加延胡索、三七以理气止痛。血瘀主要症候:小腹有包块,积块坚硬,固定不移,疼痛拒按。面色晦暗,肌肤乏润,口干不欲饮,月经量多,色暗夹有血块,甚则崩中漏下,或月经延后、量少、重则闭经。舌紫暗或边有瘀点,脉沉涩。证候分析:血瘀不行,气机被阻,积结成癥,故小腹有包块,积块坚硬固定不移,痛而拒按;瘀阻脉络,血运失常,上不荣面,外不荣肌肤,故面色晦暗,肌肤乏润;瘀血内阻,津液不能上乘,故口干不欲饮;瘀阻胞脉,冲任失调,甚则血不归经,故月经量多或崩中漏下;瘀血内阻,血海不充,则月经延后,甚则闭经。舌紫暗或边有淤点,其脉沉涩,均属瘀血内阻之证。治法:活血化瘀,散结消癥。方药:桂枝茯苓丸(金匮要略)加土鳖虫、三棱、莪术。桂枝茯苓丹皮桃仁赤芍方中桂枝温通血脉;丹皮、赤芍、桃仁活血化瘀,并清瘀热;茯苓渗湿健脾,加土鳖虫、莪术散结消癥。全方具温经脉,化瘀血,消癥积之功。若积块坚劳者,酌加鳖甲,水蛭,破瘀消癥;若月经过多,崩漏不止者,加蒲黄、五灵脂、三七,血竭、血余炭化瘀止血;带下多者,加薏苡仁,白芷以燥湿止带;小腹疼痛剧烈者,加延胡索、乳香、没药以行气活血,化瘀止痛。若体质壮实而血瘀甚者,见疼痛剧烈,月经闭止,肌肤甲错,两目暗黑等症,宜攻坚逐瘀,可选用大黄蛰虫丸(金匮要略)若体质虚弱而血瘀甚者,症见身体瘦弱,面色不荣,气短神疲,舌淡黯有瘀点,脉弦细。可选用补阳还五汤(医林改错)加党参、三棱、莪术以补气活血,散瘀通络。痰湿主要症候:小腹包块,按之不坚,或如囊性,固定不移。时或作痛,带下量多,色白、质粘腻,形体肥胖,胸脘痞闷,泛恶欲呕,经期延后,甚则闭而不行。舌淡胖,苔白腻,脉沉滑或弦滑。症候分析:脾虚失运,水湿内停,湿聚成痰,痰湿结于下腹,阻滞胞络,积成癥瘕,则小腹有包块,按之不坚;气血运行不畅,故时或作痛;痰湿下注,故带下量多,色白而质粘;痰阻中焦,胃失和降,则泛恶欲呕,胸脘痞闷;痰湿阻于冲任,则月经后期,甚则经闭不行。舌淡胖,苔白腻,脉细濡或沉滑,均为痰湿阻滞之征。治法:化痰除湿,散结消癥。方药:苍附导痰丸(叶天士女科诊治秘方)加川芎、莪术。苍术香附南星枳壳半夏陈皮茯苓甘草生姜神曲方中半夏、陈皮、茯苓、甘草燥湿化痰,理气和中;苍术燥湿健脾;香附、枳壳理气行滞,散结消癥;南星燥湿化痰;生姜、神曲温中和胃,加川芎行气活血莪术破血祛瘀,行气止痛。全方共奏理气化痰,散结消癥之效。

若脾胃虚弱,纳差,神疲者,加白术、党参以健脾益气;若形体壮实,可加金礞石,葶苈子破坚逐邪。

若为湿郁化热,带下量多,色黄如脓,或赤白兼杂,质粘腻有臭气,少腹疼痛,发热口渴,大便秘结,小便黄赤,舌质红,舌苔黄腻,脉弦滑数。治宜清热利湿,破瘀消癥,方用大黄牡丹皮汤(金匮要略)加红藤、败酱草等。其他治疗1、外治法:保留灌肠:对于湿热型包块,用柴胡10g,红藤、蒲公英、败酱草、赤芍各30g;血瘀痰阻型加莪术、制乳香、制没药各10g;寒凝气滞型去蒲公英、败酱草,加肉桂10g,乌药,小茴香各15g。水煎成100ml,保留灌肠,每日一次,10~15次为一个疗程。中成药:桂枝茯苓胶囊:每次3粒,口服,每日3次。适用于血瘀型癥瘕。宫瘤清胶囊:每日3~4粒,口服,每日3次,适用于血瘀型癥瘕。预防及调摄保持心情舒畅,注意劳逸结合。积极治疗月经不调,坚持定期复查,以利早起发现,早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