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
六单元有关“面积”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
教学目标:
1.通过整理和复习,建立面积知识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
力。在讨论、归纳整理的活动过程中,树立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意识,养成
学数学、用数学的好习惯。
2.通过复习使学生加深对面积含义的理解,让学生进一步形成面积单位实
际大小的表象,能根据实际情况选用适当的面积单位,知道相邻两个面积单位
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3.能对物体面积进行估测,并能进行有关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能
利用所学的面积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整理学过的面积知识,使学生形成完整清晰的知识结
构,并能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在整理中构建面积知识之间的联系,正确地解决有关的实际问
题。
教学、学具准备:面积为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的纸片各一张、两张大
小不一的长方形纸、小黑板、彩色笔。
教学过程:
一、动手操作引入课题,明确复习目标
师:同学们,在你们桌上有两张大小不同的纸,现在咱们来用彩色笔进行
涂色比赛,看谁先涂完,谁就是冠军?比赛开始(学生操作完后),请冠军介
绍经验,你选择的是这张小的纸来涂,是吗?那么,我们涂色的部分叫什么
呢?(面积)今天这节课让我们一起系统地整理和复习“面积”这一单元的有
关知识。板书课题:面积的整理和复习
二、回顾整理,沟通联系
1.小组合作,自主整理。
师:对于面积的有关知识在这一章我们已经学过了,那现在你打算怎样系
统地整理和复习这部分知识呢?请大家好好想一想或者打开书看P70—87页,
然后把你的想法说给小组的同学听一听,组长做好记录,我们比一比哪个小组
整理得既全面具体,又简单明了。
(小组讨论整理这部分知识,教师参与小组讨论。)
2.全班交流,构建知识。
刚才通过小组合作进行了整理,哪个小组先来给大家汇报一下?
教师倾听学生汇报,适时引导和点其他小组补充。(要复习面积的含义,
常用的面积单位及它们之间的进率;建立
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表象及举例说明1公顷和1平方千米
的大小;还有长方形及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充分让学生说出自己学到的
有关面积的知识,并适时评价。
3.整理完善,沟通联系。
师:老师也整理了一下这些知识,师出示:
(1)面积的含义: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2)常用的面积单位及面积单位间的进率。
平方千米公顷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10010000100100
(3)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
师:观察上面几个面积单位,如果都以1个单位来看,你认为哪个计量单
位表示的面积最大呢?它们分别适合在生活中计量哪些物体的面积时使用这些
单位呢?你能举例说说吗?(课桌面学校的操场我国的领土橡皮擦
练习本邮票面手绢面毛巾教室夷陵广场)
三、联系实际,巩固提高
1.判断对错,并说明理由。
(1)5平方千米=500公顷
(2)边长4米的正方形,它的周长和面积相等。
(3)一棵大树高16平方米。
(4)用9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或大正方形,它们的面积
相等。
2.估计一下教室地面的大小,并说一说你是怎样估计的?
如果知道教室的长为8米,宽为6米,请问它的面积是多少?如果我们要
在教室的天花板一周围上装饰线条,那是计算它的什么呢?提醒学生注意区分
面积和周长的不同。
3.同学们,请拿出你们涂色的长方形,请估测一下它的面积,实际测量一
下它的长和宽,算出它的面积。
4.想一想在日常生活当中,解决哪些问题用到了面积的有关知识?
四、回顾小结,寄托心语。
师:不知不觉中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度过了40分钟,能谈谈你在这节课上的
一些收获吗?
教学内客:
九年义务课程标准教科书《数学》第六册第1一2页。
教学目标:
1.在以前学习上下左右的基础上,结合具体情境主动构建出东、南、西、
北四个方向;
2.能够使用描述性的语言描述周围事物的方位。
3.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渗透初步的辩证唯物主义的目标,学会合作交流中学习。经历辨别方向
和担当一定的社会角色的体验,学会服务他人,服务社会的道德体验。
教学重难点:学会利用一定的参照物识别东、西、南、北4个不同的方
向。
教学准备:
1.实物:东西南北的方位标,太阳的图片、导游牌等。
2.CAI:学校的平面图:大操场、教学楼、蘑菇亭、篮球场。
生活中怎样辨认方向。(几幅图)
芜湖步行街部分景图。(麦当劳、肯德基、鸠鹦广场)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告诉你们一个好消息,我们的手拉手学校和平乡先进小学的同学们
将到我们学校参观,还要在我们的步行街玩一玩。
1.师:大队部将招聘部分同学作为小导游带领他们参观,你们想报名参加
吗?
2.问:怎样才能准确找到想游览的景点的位置呢?
师:看来认清方向。会看地图是本次竞选小导游的重要条件。今天我们就
先来认识方向。【板书课题:认识方向】
二、学生在生活中寻找方向的用途
问:你会认方向吗?你们都有哪些辩认方向的好办法?
师:同学们,你们的课外知识可真丰富!我在网上也找到了一些资料,想
看看吗?(出示司南、树林、动物图片)教师作简单的介绍。
三、认识东、南、西、北4个方向
1.师: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人们习惯利用太阳来辩认方向。看着大屏幕
(课件演示儿歌)早晨起来。面向太阳,前面是东。[板书:东]
问:我们的后面、左面、右面分别是什么方向呢?
3.师:这儿有一些小动物,他们迷了路,你们能帮他们找到回家的路吗?
请贴在教室相应的墙壁上。
4.师:你知道吗,我们的地球绕着太阳旋转,到了下午的时候,面向太
阳,我们的前、后,左、右分别是什么方向?
师:我们已经认识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现在老师想考考大家。
闭上眼睛,我说出方向请用手指出相应的方向。
5.游戏:找礼物。
请几位学生从座位出发,按照师所说的路线找到各自的礼物。
四、模拟招聘:
1.师:课前我说了关于招聘小导游的事,你们想不想报名参加?现在我们
就来一次模拟招聘,在座的每位同学都是评委,如果他们的表现非常好,就请
为他们鼓鼓掌。
问:谁愿意第一个来试一试?(课件)
问:还有谁想试一试?
2.(课件)师:这是我们学校的平面图,这可是我们最熟悉的地方这是教
学辅助楼,这是我们的船形教学楼和操场。
师:谁愿意来试一试?
3.问:蘑菇亭在教学辅助楼的哪一面?蘑菇亭在船形教学楼的哪一面?蘑
菇亭在操场的哪一面?
师:通过刚才的介绍你们发现了什么?
五、小结:
问:你们这节课有了什么收获?
六、作业:
和平乡先进小学的同学们想去在我们的步行街玩一玩,请你用我们今天学
习的知识为小客人设计从坞鹦广场到步行街的游玩路线。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P64-65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认识分数,知道把一些物体看作一个整体平
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可以用几分之一表示;能计算简单的分母在10以内
的同分母分数加法。
2、使学生能运用生活经验和分数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
使学生体会分数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初步了解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积极参与具体的数学活动,获得与他人共同探索解决问题的经历,产生对数学
的亲切感。
教学准备:例图、学具
教学过程:
一、复习
把一张长方形纸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它的(),3份是它的()
二、教学例题
1、(出示题图)引导学生看图。
提问:把一盘桃平均分给4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得这盘桃的几分之几?
你是怎么想的呢?
讨论:这盘桃该怎么分?每只小猴分得这样的几份?是这盘桃的几分之
几?
2、上个学期我们认识的分数都是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几份,其中的一份是
这个物体的几分之一。今天我们学习的内容和以前学的有什么不一样呢?(把
一些物体平均分成几份)
小结:把一些物体平均分成几份,这样的一份也可以用几分之一来表示。
3、想一想
如果把这盘桃平均分给2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得这盘桃的几分之几?
把你的想法告诉大家。
提问:把这盘桃平均分成几份?每只小猴分得其中的几份?是这盘桃的几
分之几?2个桃是4个桃的几分之几?
三、想想做做(64-65页)
1、你能填一填,说一说吗?
(上面一排题目都是平均分后每份是1个的情况,第二排都是平均分后每
份是几个的情况。)
进一步让学生体会到:只要把一些物体看作一个整体,把它平均分成几
份,这样的一份就是这个整体的几分之一。
2、先填写,然后交流。
把12个小方块平均分成了几份,涂色的有这样的几份,就是占这12个小
方块的几分之几。
3、先分一分,说说每份是几个,再涂一涂。
4、集体拿一拿这堆小棒的二分之一和三分之一。
自由拿这堆小棒的几分之几,交流。
5、计算,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四、本课小结。
把一些物体平均分成几份,这样的一份也可以用几分之一来表示。
五、作业
板书
认识几分之一
把一些物体平均分成几份,这样的一份也可以用几分之一来表示。
第二课时
分页代码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66-67页
教学目标:
1、运用生活经验和分数的知识,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分之一是多少的实际问
题。
2、能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3、体会分数与生活的联系与作用。
教学重点难点:
运用生活经验和分数的知识,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分之一是多少的实际问
题。
教学准备:例图、学具
教学过程:
一、复习
把4个苹果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得这些苹果的()
把18个苹果平均分给6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得这些苹果的()
二、新授
教学例题。
1、出示题图:引导学生看图。
2、研究讨论:这盘桃的四分之一是多少?你是怎么想的?
小结:把这盘的4个桃平均分成4份,看一份是多少,可以用4除以4等于
1个的算式求出结果。
3、#、-
、可一仗p.O
这盘桃的二分之一是几个?你是怎么想的?你想怎么列式?
三、巩固练习
1、66页第1题。请学生先分一分,再填写。让学生体会到12的三分之一
和12的四分之一结果是不一样的。
2、67页第2题。学生先做一做,说一说感受:同样是二分之一,8的二分
之一和12的二分之一是不一样的。
3、独立完成67页第3题。
4、学生直接列式计算67页第4题,说说自己是怎么想的。
5、独立完成67页第5题。
6、67页思考题: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四、小结:说说你的收获。
五、作业:P674.5
第三课时
分页代码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68-69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认识分数,知道把一些物体看作一个整体平
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几份可以用几分之几表示。
2、使学生能综合运用分数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认识分数,知道把一些物体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
干份,其中的几份可以用几分之几表示。
教学准备:例图、学具
教学过程:
一、复习
把一张长方形纸平均分成5份,3份是它的()。
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8份,5份是它的()。
把8个苹果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它的()。
把4个桃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它的()。
二、新授
(-)教学例题
1、出示题图,引导学生看图,说明图意。
2、提问:
这盘桃是怎么分的?
每只小猴分得这盘桃的几分之几?3只小猴分得这盘桃的几个四分之一?
是几分之几?
3、那么把一盘桃平均分给4只小猴,3只小猴分得这盘桃的几分之几?
4、在这题里四分之三表示什么意思?
5、小结:把一些物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这样的几份就是这个物体的几分之
几。
(二)、想一想
先用学具分一分,再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把你的想法说给同学听一听
把10个萝卜平均分成5只兔,3只兔共分得这些萝卜的几分之几?
三、巩固练习(68页的想想做做)
1、仔细看图,说说可以把几个看成1份?
进一步体会到:只要把一些物体看作一个整体,把它平均分成几份,这样
的几份就是这个整体的几分之几。
2、说一说总数是多少,平均分成了几份,每份是几个?涂色部分是其中的
几分之几?
3、思考:平均分成了几个?每份是几个?应该把这样的几份涂色?
4、拿出这堆小棒的三分之二和四分之三,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你还能拿出这堆小棒的几分之几?
5、举例说明是怎么计算的?
四、小结:评价一下自己或同学本节课的表现。
五、布置作业
一、教学目标
1、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自主探索整数除以整数,商是小数的小数除法的
计算方法。
2、结合具体情境,培养估算意识,提高估算能力。
3、能正确掌握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利用小数除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
简单的问题。
二、教学重难点
利用已有知识,自主探索整数除以整数,商是小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
法。
三、教具、学具准备
教具:实物投影设备等
教学过程
一、旧知铺垫
1、实物投影呈现下列各题
18.2-T7=13.2+8=
2、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述计算方法。
表述的要点:(1)按照整数除法计算;
(2)商的小数点必须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3)除到小数部分有余数时,可以添0继续除。
二、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并解决
1、呈现情境图一一五一假期,淘气和笑笑等4位同学相约一起去参观了博
物馆,车费、门票费一共花了26元。从图中你得到什么信息,又想知道什么
呢?
(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并培养学生提问题的
意识。)
提出问题:平均每人花了多少钱?
(1)估算
根据图中信息你能估计一下每人大约花了多少钱吗?
让学生估一估并说出理由。
因为(6)X4=24,(7)X4=28,所以每人6元多一些。
也可以这样想:26看作28,28+4=7(元),得数不超过7元,还有
24+4=6元,所以得数也应在6元和7元之间。
(培养学生的估算习惯并介绍一些估算的方法。)
(2)笔算
①列出解决问题的算式
学生算式:264-4
前面我们刚学完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这是一道整数除以整数的除法
算式,这其中有什么不同呢?
②学生尝试用竖式计算
学生计算时,教师巡视全班,特别关注学困生,指导他们解决当余数是2
时的处理方法。
③展示学生的计算方法。
分页代码
教学内容:青岛版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信息窗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圆柱、圆锥的特征,知道圆柱和圆锥各部分的名
称,并能做出正确判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2、过程与方法:进一步让学生体验合作学习的优越、实效,培养学生观
察、比较、判断的能力,以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进一步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精神,发展学生的空间
观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认识圆柱、圆锥的特征。
教学难点:圆柱、圆锥特征的探究过程。
教具准备:圆柱、圆锥模型及实物,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前面我们学习了一些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请看大屏幕,(出示课件)这
是一个长方形,请同学们开动脑筋想一想,当它沿一条边旋转一周,会形成什
么图形?(圆柱)那这个三角形沿一条直角边旋转一周,会形成什么图形?
(圆锥)
[说明:创设了一个让学生感兴趣,能进一步培养空间观念的情景,并通过
多媒体直观演示,让学生体验由平面图形到立体图形的转变,以此激发学生学
习兴趣。]
二、合作探究,建立模型。
1、整体感知圆柱。
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圆柱、圆锥形状的物体,大家看,这个茶叶盒的形
状是圆柱,这个积木的形状是圆锥。请同学们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
形状是圆柱或者圆锥?(生举例,师生评价)
请看大屏幕,老师收集了一些圆柱、圆锥物体的画面,当去掉这些画面的
颜色和图案,就得到了圆柱、圆锥的立体图形。(出示课件)
同学们已经能辨别圆柱、圆锥的形状,并认识了圆柱、圆锥的立体图形,
那圆柱、圆锥各有什么特征呢?这就是我们本节课所研究的内容。(板书课
题)
[说明:从生活中提取素材,由具体到抽象,引导学生探索新知,让学生真
正感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
2、研究圆柱的各部分名称
首先我们先来研究圆柱有哪些特征?请听清要求,请同学们用看一看、摸
一摸、比一比、量一量等方法来研究圆柱的特征,小组长要把你们的发现及时
记录下来,我们比一比,哪个小组合作的好,发现的多?
(1)哪个小组先来说一说你们的发现?针对这个小组的汇报情况,谁能做
出评价?还有不同发现的吗?
(2)介绍圆柱各部分的名称,让学生结合圆柱各部分的名称再来说一说圆
柱的特征。
(3)质疑解惑:你是怎样知道两个底面相等的?(①观察;②画剪:把两
个底面分别画在纸上,然后剪下来比较;③量直径:测量两个底面的直径,再
通过计算,判断底面是否相同;④把茶叶盒的两个底面拆下来比较。)
你怎么知道圆柱的侧面是粗细均匀的?
(4)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就叫圆柱的高。师板书:高圆柱的高有
多少条?(板书:无数条)这无数条高的长度有什么关系?(板书:都相等)
(5)高的拓展。在日常生活中,硬币的高叫什么?(厚)钢管横着放高叫
什么?(长)圆柱形水井的高叫什么?(深)
(6)结合实物和课件,师生一起整理圆柱的特征,师板书。
(7)谁能结合板书,完整的说一说圆柱的特征;同位互相说一说。
[说明:通过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量一量等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
合作意识、实践能力、应用能力,并进一步提高了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
能力。同时结合电脑演示,使学生学得有趣,学得轻松,让学生直观的获取知
识,使课堂教学做到实效、高效。]
4、探究圆锥的特征。
(1)我们已经知道了圆柱的特征,下面请同学们结合圆柱特征的研究方
法,来研究圆锥有哪些特征?
(2)哪个小组先来说一说你们的发现?
(3)还有补充的吗?
(4)介绍顶点、侧面和高。(课件演示)
(5)圆锥的高有多少条?
(6)让学生说一说圆锥的特征。
5、对比
我们已经知道了圆柱、圆锥的特征,请同学们结合板书,想一想,圆柱、
圆锥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说明:通过对比,加深学生对圆柱、圆锥特征的理解。]
三、巩固深化,拓展应用。
1、
2、认识圆台,了解圆柱、圆台、圆锥之间的关系。(课件演示)
3、课本48页第3题。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的学习即将结束,我们借用中央电视台栏目《实话实说》中的最后
一个环节,此时此刻,你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
[说明:此环节充分体现了课堂教学的人文化,其中有知识的收获、学习方
法的运用、学习数学的情感体验等,是师生情感互动的展现。]
五、课后实践,拓展延伸。
请同学们课下利用我们今天学习的知识,自己动手做圆柱、圆锥,比一
比,看谁做得精致,下节课我们展示交流。
教学目标
1、回顾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估算、笔算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基本归
纳、整理能力。2、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考虑问题,体现解决问题的多样化。
教学过程
一、呈现故事,提出问题
1、老师讲“哥伦布竖鸡蛋”的故事
猜一猜,听完这个故事用了多少时间?(1分52秒)
这么短的时间却能作那么多的事情,所以我们要好好珍惜时间。听了这个
故事你还有什么感想?
2、这个小故事在书上68页,想一想,这篇文章大概有多少字?
学生讨论,汇报
二、归纳知识
1、小组内交流自己整理知识的方法和方式,并进行整理
2、小组代表汇报,大家进行评判。
三、巩固拓展
1、基本练习
练习十七1比一比看谁算的又对又快
2笔算练习注意方法和书写
2、尝试编题并解决问题
请学生寻找生活中可以用口算、估算、笔算乘法解决问题的例子,由小老
师亲自请学生回答。
教学内容:青岛版数学三年级下册114〜116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认识线段、射线、直线,了解平面内两条直线平行与相
交(包括垂直)的位置关系。
2、在学习知识的探索活动中,培养观察、想象、动手操作能力,发展初步
的空间观念。
3、结合具体情境,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1、认识线段、射线、直线知道区别与联系
2、理解两条直线互相垂直与互相平行的位置关系。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三角板、直尺。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师:课前,老师收集了一些美丽的图片,请大家欣赏!
师:刚才图片中展示的大桥叫斜拉桥,大家看,这些大桥美不美?小明也
认为这些大桥很美,他还设计了一幅斜拉桥的图纸呢,想不想看一看小明是怎
样设计的?
(边放课件边叙述)他先画两条横线表示桥面,再画两条竖线表示柱梁,
然后用长短不同的线表示拉索。其实,像这些长短不同的线都是我们学过的一
些线段。
二、探索新知
1、认识线段
师:你能在纸上画出一条3厘米的线段吗?(生动手画,投影展示)
师:告诉大家你是怎么画的?为了便于观察,老师在黑板上画一条3分米
的线段。(师板书)
师:谁来说说线段有哪些特点?(板书:直直的2个端点)
2、认识射线
师:我们不仅认识了线段,还画出了线段,你们敢不敢接受一个比较难的
任务?好,听清老师的要求:把我们刚才画的线段一端固定不动,另一端延
长,注意一定要画直,老师不说停的时候不要停下来。(生动手画)
问:怎么停下来了?
师:这样吧,纸上画不开,让我们看着大屏幕来想象一下,(课件展示:
延长线段)这条线已经超出了屏幕,让我们闭上眼睛继续想象。
问:同学们,你们能想象出这是一条什么样的线吗?
问:还能看到他的尽头吗?还能确定他的长度吗?
师:对,我们已经无法找到他的尽头,也没有办法确定它的长度,我们就
说这条线无限长。像这样的线在数学上我们把它叫做射线。(板书:射线)
问:仔细观察,射线有什么特点?(板书:直1个端点无限长)
问:你们能在本子上画出一条完整的射线吗?为什么?
我们用什么图示来表示射线呢?
3、举例
师:同学们想一想,在我们生活中哪些现象可以看作是射线?
(生充分地说,课件演示)
4、认识直线
师:刚才我们把线段一端延长得到射线,同学们想一想,要把线段两端都
无限延长,会是什么样的?(课件展示:两端无限延长)你能想象出这又是什
么样的线吗?(生充分说)
师:像这样我们把线段的两端无限延长就得到了一条直线。(板书:直
线)
问:谁来说说直线有哪些特点?(板书:直没有端点
无限长)
问:你能在本子上画出一条完整的直线吗?为什么?
怎样表示直线?
4、区别与联系
师:我们已经认识了线段、射线、直线想一想,它们之间有什么区别和联
系?(生充分交流,总结)
5、练习:课件出示
师:你们能很快判断出下面哪些是线段?射线和直线吗?
(生判断后要说出理由)
6、教学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1)相交
师:每个同学拿出这张白纸,请你在它上面任意画出两条直线,想一想他
们的位置关系怎样?(生动手画,师巡视收集)
师:请看这几位同学画的。
出示生1画的图形。
问:这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怎样?
生:这一个画的是交叉的。
师:同学们刚才说的两条直线交叉,在数学上我们就叫相交。(板书:相
交)相交的这一点是交点。谁再来说一说这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出示生2画的图形。
师:这两条直线呢?(生:不相交)
师:有不同意见吗?(生:相交)
师:为什么?你是怎么想的?
师:让我们来延长看看。延长后怎样?
师:像这样表面上看是不相交的,但延长后也会相交,这两条直线的位置
关系实际上也是相交的。还有谁画的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也是相交的?
出示生3画的图形。
问:再看这两条直线是相交的吗?为什么?延长后会怎样?再充分的想象
一下,继续延长。
师:通过刚才的讨论,我们发现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有两
种:相交不相交
2、平行
师:我们来看不相交的两条直线。(课件出示:延长)这样的两条直线无
论怎样延长都不会相交,像这样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板书:平行)现在,这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怎样?
师:因为互相平行,所以其中一条直线是另一条直线的平行线。(课件演
示)在这里红色直线是蓝色直线的平行线,同样蓝色直线也是红色直线的平行
线。
问:同一平面是什么意思?你是怎么理解的?(生充分地说)
出示:牛奶盒
师:我现在从右面找出一条边(竖着的)再从前面找出
一条横着的,那如果这两条边无限延长后会相交吗?它
们互相平行吗?为什么?(不在同一平面上的边)
师:对!只有在同一平面上的永不相交的两条直线才互相平行。板书:
(同一平面)
3、举例
师:其实,在我们生活中有很多互相平行的现象,你能找到吗?先自己找
一找,和你同位说一说。
师:在生活中你们找到这么多互相平行的例子,老师也收集了一些图片。
(课件出示:生活中的现象)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研究了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平行
与相交。
四、巩固练习
1、判断:
(1)一条直线长5厘米。()
(2)线段是直线的一部分。()
(3)黑板的边是一条射线。()
(4)线段有2个端点、射线没有端点。()
(5)直线比射线长。()
2、下面图形中那两条线段互相平行?
3、想一想,下面图形中有几条线段?
五、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内容认识小数,知道以元为单位、以米为单位的实际含义。
2.知道十分之几可以用一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可以用两位小数表示。
3.能识别小数,会读写小数。
4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具、学具准备:
1、课前要求学生到市场了解商品的价格,选择两种自己最感兴趣的物品,
并绘制成标价牌。
2.测量身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小数
1.学生出示商品标价牌。
师:同学们,课前大家去调查了自己最感兴趣的物品的价格,并制成了标
价牌,谁愿意跟大家交流一下?
学生上台展示标价牌,并交流商品的价格。
(教师在黑板上依次贴出这些商品的标价牌。)
2.区别整数与小数。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你能不能把这些标价牌中的数分成两类?怎样
分?
根据学生的回答,移动磁性黑板上的标价牌分成整数和小数两类。
左边这组数是我们以前学过的,都是整数。谁还能举出其它整数的例子
吗?
3.引入课题。
右边这组数它们有一个什么特点?(数中间都有一个小圆点)。象这样的
数叫做小数,(拿走磁性黑板上的整数标价牌)今天我们就要学习一些关于小
数的初步知识。(板书课题:认识小数)
二、认识小数
1.小数里的这个小圆点我们把它叫做小数点;小数点左边的部分是整数部
分;小数点右边的部分是小数部分。你会读小数吗?
让学生试读标价牌上的小数。
提醒学生注意整数部分与小数部分读法的不同。
2.认识以元为单位小数的实际含义。
哪些同学已知道,标价牌上的小数它们分别表示多少钱?(学生回答,教
师板书,如:)
元角分
4.504元5角
0.707角
0.656角5分
3.完成课本第88页表格中的填空。
要求学生轻声读出货架上三种食品标价中的小数,填写它们分别表示—元
角…分。
4.你还在哪里见过小数。
三、教学例1
1.学生交流自己的身高是1米多少厘米?
2.只用米作单位,该怎样表示?同学们可以自己先看书,再跟小组的同学
讨论讨论。
3.引出以米为单位的一位小数。
出示米尺:把1米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多少分米?用分数表示是米,
还可以写成0.1米。
3分米是几分之几米,还可以写成零点几米?
想一想:为什么小数点的前面写“0”?什么样的分数能改写成一位小数?
3.引出以米为单位的两位小数。
指着米尺问:把1米平均分成100份,每份是多少厘米?用分数表示是
米,还可以写成0.01米。
3厘米是几分之几米,写成小数是多少米?18厘米呢?
让学生把答案填写在课本上。
想一想:0.03米、0.18米,小数点后面第一位数表示什么?第二位呢?什
么样的分数能改写成两位小数。
4.小组讨论。
王东身高1米30厘米,写成小数是()米。
全班交流,写成1.30米和1.3米都是对的,(因为30厘米也就是3分
米)。
5.学生类推。
完成课本第89页做一做。
四、课堂练习
1.完成课本练习二十一第1题,巩固对小数含义的认识。(让学生填在课
本上)
2.完成练习二十一第2题,巩固小数的读法,并让学生说说,在这题中获
得了哪些信息。
3.补充练习。
(1)填单位名称
7.89元=7()8()9()
4.54米=4()5()4()
(2)填适当的数
0.56米=米=()厘米
0.89元=元=()角()分
6.18米=()米()厘米=()厘米
教学内容:冀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第65页一67页。
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事例,经历探索路程、速度、时间的数量关系的过
程。
2、了解时间、路程、速度的意义及它们之间的数量关系,结合生活实际,
解决与这些量有关的简单问题。
3、综合运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知识和生活的密切联
系。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冀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第53、54、55页。
教学内容:冀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第24至26页
教学目标
1、在读电视节目预报表的活动中,经历了解24时计时法的过程。
2、了解24时计时法,知道24时计时法与普通计时法的关系,会进行两种
计时法之间的转换。
3、感受24时计时法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生活能力。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新知识点
1.口算除法。
⑴口算。
⑵估算。
2.笔算除法。
⑴基本的笔算除法。
⑵除法的验算。
重点、难点:有关0的除法。
教学要求:
1.使学生会口算一位数除商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数,一位数除几百几十
(或几千几百)。
2.使学生经历一位数除多位数的笔算过程,掌握一般的笔算方法,会用乘
法验算除法。
3.使学生能在具体的情境中进行除法估算,会表达估算的思路,形成估算
的习惯。
4.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
单问题。
教学建议:
1.加强学生自主探究活动,重视对算理和计算规律的探求。
为了避免学生在不理解算理的情况下,机械地记忆口算过程、套用计算法
则,本册教材对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既没有注明一般的口算思路,也没有出
示笔算除法的法则。而是充分调动已有的计算知识和经验,主动探索计算的算
理和算法。
(1)激活学生已有的口算经验,使之顺利迁移到除数是一位数的口算除法
中。
学生已有的与除数是一位数的口算除法相关联的口算经验有:表内除法和
一位数乘整十、整百的口算。这些口算经验是帮助学生解答除数是一位数的口
算除法的基础。因此,教学时,应采取积极措施,激活学生已储存的相关口算
经验,唤起学生对已有知识的回忆,并将它灵活运用在除数是一位数的口算除
法这样一个新的情境中。
(2)引导学生探索笔算除法的算理和计算规律,学会“先做什么——再做
什么——接着做什么——最后做什么”的有序思考方法。教学时,应充分利用
学生已掌握的除法口算的经验,结合一定的直观操作活动,使学生养成一种有
序地思考和操作习惯,从而自主概括出笔算除法的计算规律。
(3)引导学生用简洁的语言表述思考过程。
引导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达口算除法和笔算除法的过程,实际上是引导学生
进行归纳、整理运算程序和运算规律的过程,它是计算活动过程的提炼和升
华。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创造条件,给学生一个宽松的说话环境。首先,让
学生在思考每个例题时,自言自语的、轻声的说出自己的思考过程。其次,让
学生在小组(或与同桌)说自己的思考过程。最后,提供说话的范例。让说得
好的学生在班上交流,或者教师根据多个同学的表述概括出班上学生的不同解
题策略。通过有层次的说过程、说算理、使学生自主归纳出口算或笔算除法的
基本方法。同时,学会用简洁的语言表述自己的思考过程。
2.拓宽主题图的情境视野。
为了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情境中学习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教材设计了学
生熟悉的、丰富多彩的生活场景,从中引出需要用除法解决问题的若干问题。
但是,这些素材还不能满足广大师生的要求。因此,实际教学时,教师应根据
当地情况和学生的需求,将除法的学习与人的生活环境、健康成长、交通、体
育、娱乐、饮食、科普知识等联系起来,使枯燥乏味的除法计算植根于人类的
一切活动之中,提高学生学习的趣味性和探索性。
3.把估算放在与口算、笔算同等重要的地位。
“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是《数学课程标准》
为学生提供的关于估算的学习目标。要落实这一目标,教师的教学行为应该有
如下变化:(1)充分认识估算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广泛作用,认识估算对学
生数感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2)将估算、口算、笔算的教学结合起来。教学
时,要注意引导学生在具体问题情境中,不失时机地将估算算法结合起来应
用,使学生真切感受不同计算方法的作用,感受估算的应用价值。(3)适当补
充一些密切联系学生生活的估算内容,加大估算应用的力度,培养学生的估算
意识。
4.加强乘除法之间的联系,提高学生简单的推理能力。
乘法和除法具有密切的联系,因此教学时,应注意引导学生从乘除法之间
的关系入手,将乘法运算的思维方法迁移到除法当中。如教学60・3=()
时,可引导学生思考3X()=60。又如,教学除法在验算时,可依据乘除法
之间的互逆关系,引出用乘法验算除法的检验方法。这样,通过从矛盾着的对
方入手,引导学生揭示知识间的相互关系,使学生既掌握了除数是一位数的除
法计算,又培养了学生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课时安排:
口算除法...........................3课时
笔算除法...........................9课时
整理和复习..........................1课时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统计》的第一课时
《简单的数据分析》是在学生已有的纵向条形统计图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
进行的横向条形统计图的教学,让学生进一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
分析的过程,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通过这些教学内容,使学生了解
统计的意义和作用。本册教材的统计内容与上册相比最大的变化就是由纵向条
形统计图变为横向条形统计图。那么,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选择学生熟悉的
例子一一销售矿泉水,激发学生的学习统计的兴趣。在课堂教学中,应创造民
主和谐的教学环境,提供学生表现的领域和机会,从原有纵向条形统计图入
手,创设问题情景,让学生发现用原有统计图不能解决今天的问题,在新问题
和旧知识的相互碰撞中,激发学生的思维,亲自探索事物、主动地发现知识,
再运用启发、讨论等学习方式引导和激励学生产生愉悦的心理和表现欲望,促
进学生主动学习、自我发展、自我表现,鼓励学生充分地表现自己的个性、特
长和才能。教师的主导作用应旨在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按自己的方式去学习。
分页代码
我认为一月份这种饮料刚上市大家都想尝一尝,可是这种饮料不好喝,因
此销量开始下降。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下册第16页例2及“做一做”练习三
第3、4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体会学习除法估算的必要性,了解除数是一位数除法估算的一般
方法。
2、引导学生根据具体情境合理进行估算,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和应
用数学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问题。
1、课本例2:李叔叔他们三人平均每人大约运多少箱?
2李思家4个月用电143度,平均每个月用电多少度?
二、独立思考,解决问题。
1、列式:124+3心15394%
2、请学生说一说算式的意思。
3学习估算方法。
(1)124+3Q如何估算?
生1:124Pl20120+3=40124+3Q40
生2:124=120+4120+3=404+3心140+1=41
分析与比较:两种方法都正确,虽有细微差异,但都接近准确值,不影响
对问题的合理解决。
(2)学生独立估算:143+4心
生1:143心1601604-4=40143+4Q40
生2:143pl201204-4=30143・4-30
引导学生归纳除数是一位数除法估算的一般方法:把被除数看成整百(整
十)或几百几十(几千几百)的数,除数不变,用口算除法的基本方法进行计
算。
三、联系实际进行估算。
1、每本笔记本3元,200元最多能买多少本?
2、185人的旅游团要在“阳光饭店”住宿,每4人一间,最少需要多少
间?
第1题:
(1)学生独立列式估算200+3七o
生1:200心2102104-3=70200+3弋70最多能买70本。
生2:200^1801804-3=60200+3处60最多能买60本。
生3:200=180+201804-3=6020+3心660+6=66最多能买66
本。
(2)组织学生讨论:你认为哪个答案合适?200元能估成210元吗?为什
么?
(3)组织学生交流:只有200元,估算时不能将200估大,只能估小。
第2题:
(1)学生独立列式估算。185+4打
生1:185心2002004-4=50185+4弋50最少需要50间。
生2:185Pl601604-4=40185+4弋40最少需要40间。
(2)组织学生讨论:你认为哪个答案合适?185能估成160元吗?为什
么?
(3)组织学生交流:已知有185人需要住宿,在考虑所需房间数时,应将
185看成200,这样才能保证有足够的房间。。
四、引导学生说一说生活中应用除法进行估算的例子。
五、巩固练习。
1、做一做第1题。让学生思考:小白兔和小花猫的想法都对吗?为什么?
2、做一做第2题:估算学生独立完成。
六、全课小结,学生谈体会。
教学设计说明:
“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是《数学课程标准》
为学生提出的关于估算的学习目标。要落实这一目标,教师首先要充分认识估
算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广泛应用,认识估算对学生数感的培养具有的重要意
义。在本课的设计中,我先创设情境,引出问题,让学生体会生活中许多问题
的解答要用到除法估算来完成,理解除法估算是解决问题的重要工具。然后让
学生根据已有的估算经验,自己尝试着解决老师提出的问题,让学生对除法估
算有一个建构的过程.紧接着让学生归纳除数是一位数除法估算的一般方
法.在此基础上让学生面对具体情境进行估算,通过对买“笔记本”和、“解
决住宿问题”这两个问题的分析,培养学生的灵活解题能力.教学中,我还设
计了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应用除法进行估算的例子,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到数学
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内容背景材料:分页代码
设计思路:以现实生活学生感兴趣的多媒体投影入手,吸引学生注意力,
使学生很快融入教学,进一步理解,从现实生活的角度入手,想象东、西、
南、北实际所在的位置,通过深省一之间的指方向等互动游戏在学生心中建立
方向感,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从学生已的生活经验出发,使学生自觉的参与
到学习活动中,让学生在交流中,把自己平时积累的经验表述出来,大家互相
借鉴、互相补充,这样不仅调动力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而且提高了学生
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通过找现实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方向的知识,使学生感
受到生活离不开教学,由此对教学产生兴趣和新鲜感,并运用五岳的知识,对
学生渗透常识教育,同时,通过各种指方向练习,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
流和结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教学内容:冀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第18——19页
教学目标:
1结合旅游团住宿问题,经历小组合作,一起设计、交流、讨论住宿方案
的过程。
2能灵活运用学过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现实问题,并能表达解决问题的方
法和思考过程。
3获得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冀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12—-13页。
教学内容: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三年级下册《数学广角》。用集合思想方法
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通过生活中学生易于理解的简单事例,使学生初步体会利用集
合思想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基本方法。学习解决重合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
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并能根据直观图灵活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使学生
对直观图有明确的认识。利用生活事例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
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学情分析:学生从一年级学习数学开始,就已经在运用集合的思想方法
了。如学习数数时,把1个人、2朵花等用一个封闭的曲线圈起来表示。又如
学过的分类思想实际上就是集合理论的基础。但这些只是单独的一个个的集合
圈,而本节课所用的集合圈含有重复的部分,学生从没有见过。因此,教师一
定要设计好探究情景,让学生经历从独立到交叉重复的过程,分散难度,使学
生逐步理解图示中的不同位置所表示的不同意义,并能根据图示灵活解题。因
此,本节课我没有直接利用教材中的例题进行教学,而是从统计“上、下学期
获得五好小标兵”的人数及“获得跳绳比赛奖与数学竞赛奖”的人数这两个学
生非常熟悉的事例出发,让学生在亲身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想出解决问题的办
法。再过度到用图表示。
教学理念:数学源于生活,没有生活的数学是没有魅力的数学。我以此作
为这节课设计的基本理念。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事例引入,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
习兴趣,产生亲切感;也可以使学生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含丰富的数学问题,
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预设过程:
一、直接引入课题
今天,数学王国的小精灵聪聪带大家到数学广角去看看,让大家认识一些
有趣的数学问题,学习新的数学方法。
〔小精灵聪聪的引入,可以营造宽松、和谐的气氛,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
趣。同时开门见山,使学生明确本课的学习目的,做到有的放矢的学习。)
二、创情引发冲突
1.创设生活情景,引出图示法
在学习生活中,许多同学表现优秀,被评为五好小标兵。现在老师把他们
请上台来。上学期的请到左边集合站一圈,这学期的请到右边集合站一圈。认
真观察,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还可以用什么方式表示?
(在学生说了他们的表示方法后,老师介绍聪聪的图示法。用2个椭圆表
示。为下面的问题解决做铺垫。)
2.引发冲突,激发探究欲望
在学习生活中,我们还开展了丰富多采的活动。进行了跳绳比赛和数学竞
赛等。请获得跳绳比赛奖的到左边集合站一圈,数学竞赛奖的同学到右边集合
站一圈。
(数学源于生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事例引入,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
趣,产生亲切感,也可以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数学的应用价
值。2个问题的创设,由易到难,前一个问题为后一个问题的解决作准备。符
合学生的认识规律。)
三、探究新的方法
1.引发思考:这几个同学获得了2项奖,他们应该怎样站好?
2.让学生想办法并汇报。(在学生想出站法的基础上,让学生说说每一部
分学生表示的意义。)
(此时,让学生说意义。因为他们参与了活动,所以容易理解。)
3.引出用图表示的方法:你们能用像题1这样的图表示吗?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给学生一个自主探索、尝试、创新的机会,体现学
生个性化的思维。)
(如果学生不能表示,老师介绍。)
小精灵聪聪的画法是数学家韦恩发明的,因此叫韦恩图。你们想知道吗?
请大家仔细看。
XXX这几个同学参加了2项,所以,左边圈里有他的姓名,右边圈里也
有他的姓名。为了更简便、清楚地表示重复的人,小精灵聪聪把他们的姓名写
在中间,只写一遍;然后把圆圈像这样画过去。
这样一来,一共分成了几部分?每一部分各表示什么呢?
4.理解图示的意义。
让学生说一说不同位置所表示的不同意思。
如果让你参加,你会获得什么奖,你的名字应填在什么位置上?
(给学生充足的自主观察、尝试、独立思考、互助交流的时间和空间,并
适时引导和变换方式,让学生经历用图表示的过程,理解图示的意义。〕
5.比较表与图的不同,体会图的作用——更简便、清楚。
你们比较一下统计表和直观图,有什么感受?
(使学生认识到用图表示比用表表示更直观、更清楚。特别是很容易看出
谁重复了。)
1让学生在比较中加深对用图表示的认识,感到图示更直观、更清楚。)
6.让学生看图解决问题。
请大家根据图示用多种方法解决“获得两项竞赛奖的一共有多少人?”并
互相交流想法。
再指名汇报解法和想法。
(能根据直观图灵活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获得成功的体验。)
7.小结注意点:
现在明白了吗?如果我们再遇到类似这样的问题,应该注意什么?
四、用新方法解决问题
1.买菜问题
我们学校非常注意同学们一日三餐的营养搭配,每天的菜都不完全相同。
这是班上的2个小记者调查的近两天的买菜情况,请大家把图填写完,并计算
食堂这两天一共买了几种菜。(先完成后指名汇报)
4月11日
4月12日
4月11日4月12日
2.自主解决问题
学生自主解决他们自己收集的实际问题或书上的习题。
3.辨析:
小名他们小组有12人一起打扫卫生。小名统计了一下:有8人扫地,8人
擦窗子,其中5人既扫了地又擦了窗子。小名统计的对吗?
(练习设计注意生活化、层次化,并在课前安排学生进行调查活动。使学
生的感性认识逐步上升到理性认识,建立数学模型。)
五、课堂小结:
今天所解决的总和问题与以前的不一样。大家留心观察观察,生活中还有
哪些问题能用今天学的方法解决呢?
〔小结把课内学习延伸到课外。使学生进一步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77、78页的
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解决卡片面积问题,促使学生经历“问题研究一发现规律一形成方
法”的研究过程。体验不断改进测量方法的意义和作用:在直接测量的方法基
础上逐渐改进测量方法,发现间接测量方法,总结求长方形面积的一般方法。
2.在探索求长方形面积的一般方法过程中,理解这种方法的原理,并对学
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基本的思考程序和基本的计算能力进行相应的训练。
3.培养学生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及迁移类推能力。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和讨论研究等学习方式逐渐自觉地改进测
量方法,形成新的测量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长方形所含面积单位的个数等于长方形的长与宽的乘积。
教学准备:
课件、1平方厘米的面积单位若干、长方形卡片、直尺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我们刚刚学习了面积和面积单位,你都知道了些什么?
一、复习导入
概括起来我们知道了两件事:什么是面积和面积单位;知道用面积单位铺满
的方法可以知道物体表面或封闭图形的面积。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有关面积
的知识(板书课题:长方形的面积)。
二、动手操作、自主探究
(一)提供材料,启发研究
这张方形卡片的面积是多少?
(1)估一估。考考你的眼力,估一估这张长方形卡片的面积大约是多少?
(2)怎样才能准确知道卡片的面积到底有多大?
(3)就用你们刚才想到的方法看能不能求出它的面积?
(二)展示、交流方法
1.交流。
(1)它的面积是多少?
(2)谁估计得比较接近?
(3)你用的什么测量方法?
2.展示交流“全铺”情况。
(1)沿长摆了几个?有这样的几行?一共是几个几?
(2)算式怎么表示?(板书:4义3=12)这里的4表示什么?3呢?一共
有多少个面积单位?
(3)用1平方厘米的面积单位全部铺满,这是一种方法,谁和他的方法一
样?
[设计意图:通过动手操作,用1平方厘米的面积单位来测量卡片的实践活
动,使学生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JJF(陕) 048-2021 一体化振动变送器校准规范
- 学期课程评估与反馈机制计划
- 行政部效率提升项目实施计划
- 城市规划保安工作计划
- 心肺复苏急救措施培训紧急救护与护理课件
- 提高供水质量的实施方案计划
- 活动现场的保安组织与指挥计划
- 成本优化与价值链管理培训
- 客厅装饰画相关行业投资方案范本
- GPS同步钟行业相关投资计划提议范本
- 大学生无人机技术创业计划书
- 《应用文写作》期末试题及答案(A卷)
- 园林景观绿化验收自评报告
- 国开《农村环境保护形成性考核册》形考1-3
- 福建省厦门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地理试题(解析版)
- JGJT414-2018 建筑施工模板和脚手架试验标准
- 即兴表演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上海电影艺术职业学院
- 经典广告解析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成都师范学院
- 心理学研究方法 知到智慧树网课答案
- DZ∕T 0130.13-2006 地质矿产实验室测试质量管理规范 第13部分:矿石加工选冶性能试验(正式版)
- 系统解剖学(南方医科大学)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南方医科大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