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讷河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1页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讷河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2页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讷河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3页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讷河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4页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讷河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PAGEPAGE1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讷河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费孝通将传统中国概念化为“乡土中国”,源于他的“从基层上看去,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这一观察。但是,他没有给出一个关于乡土中国基本特征的架构。在我们看来,乡土中国的特征可以从农民与土地、农民与村庄的关系梳理出,因为人的行为与制度规则嵌于人与土地的关系以及人与村庄的关系之中。乡土中国的根基是农本立国。农业始终在传统经济中占绝对比重。据麦迪森估算,到1890年时,农业占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的68%以上,农业部门使用了全部劳动力的4/5。80%左右的耕地用来种植粮食,粮食生产一项占到经济总产值的60%。随着土地资源日益短缺的约束增强,传统农业通过经验技术的累积性改进和制度演化,实现了“长期的自我维持”,伴随公元8~13世纪中国经济重心的南移,粗放式旱地农业转变为精耕细作水稻农业,支撑传统农业高产的诸主要因素得以奠定。传统中国的农业不仅支撑了15世纪以后400年间的人口增长,也使得人均生活水平直到19世纪中叶以前都维持在稳定的水平,并接近世界平均水平。“从土里长出过光荣的历史,自然也会受到土的束缚”(费孝通,1998)。悠久的农业文明滋养和催生了如此庞大的人口,也使以农为本的帝国秩序得以维系并强化。中国明清6个世纪间,尽管土地生产率不断提高——其间粮食产量的增长有一半归于土地单产的提高,但劳动生产率却不断下降,陷入所谓的“高水平均衡陷阱”——由于无法通过增加单位劳动的资本投入实现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中国的前现代增长实质上成为一种“没有发展的增长”(黄宗智,2000)。来自土的束缚还造成一种无法从土中挣脱的结构。就城乡关系而言,传统中国社会中的城市最主要的职能是行政与军事,所要管理和预防的恰恰是广大农村社会及有可能从中孕育出来的农民抗争。城市拥有的商业功能主要是基于农村一层层向上集聚而成的中心市场。传统城市的城内以及周边由居民耕种的农田与菜园包围,很多城市居民本身就是在农村地区拥有土地的城居地主,他们并没有真正离土而居,依旧处于与乡村社会类似的宗族与村落组织网络之中(施坚雅,2000)。换言之,传统中国的城市并没有发展出一套独立于农业文明的“城市文明”,依然是乡土中国的组成部分。中国的城镇化进程已经过半,长期困扰转型的城乡关系也出现改变,一些新的特征已经显现,且在城乡中国阶段越来越明显。在城乡中国阶段,要矫正单纯城镇化导向的公共政策。相当长时期的一个误区是,将城镇化作为实现现代化的唯一目标,以为城镇化能带来乡村问题顺其自然的解决。事实上,单向城镇化的结果不仅导致大量的城市病,而且导致乡村问题加剧。城乡中国阶段的公共政策必须以城乡平等发展为基础,而不是以消灭乡村为结果,只有城乡的平等发展才能实现城乡两个文明的共生、共融、共荣。将城乡中国而非城市中国作为一个阶段,将允许城市与乡村良性互动,生产要素在城乡有效配置,这样更有利于抵达城市中国。中国已经向乡土中国告别,已经处于城乡中国阶段,但还需要经过相当长时期的努力,历经结构进一步深化和二元体制的障碍解除,实现中国的结构现代化和伟大转型。(摘编自刘守英《从乡土中国到城乡中国一中国转型的乡村变迁视角》)材料二:乡村建设是乡村振兴的历史先声。20世纪三四十年代,以晏阳初、梁漱溟、费孝通等为代表的中国知识分子掀起了乡村社会改良与乡土理论建构的高潮,推动了传统乡村社会的复兴。尤其是费孝通较早发现并指明中国社会的“乡土性”特征,后来成为指导中国传统乡村社会研究的经典理论。1949年以后,通过土地革命和社会运动先后实践了农民土地私有制、合作化、人民公社、包产到户等不同时期的土地所有和经营形式,彻底重塑了中国传统乡村内部的阶层结构。20世纪末以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美丽乡村建设及精准扶贫战略使中国传统乡村外部基础条件发生了实质性改变,尤其是党的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将会促使乡村由内而外地实现实质内容与建设形式的有机统一,整体进入乡村建设新时代,实现了中国传统乡村社会向现代转型。传统乡村社会研究在民族地区乡村振兴战略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学界主要围绕如下三个领域展开研究。一是人才要素论。学者认为西部民族地区要引能干人、留年轻人、聚有钱人;或是培育民族地区农村新乡贤,提升其政治建设能力、经济建设能力;或是认为基层党组织建设是乡村振兴的重点。二是产业推动论。郭景福、赵奥提出,应以乡村旅游助力民族地区乡村振兴;吴忠军等结合资源禀赋理论总结了民族地区乡村经济振兴的“龙脊模式”;王林生认为民族地区要利用文化资源发展文化产业和创意经济。三是整体布局论。李忠斌、陈剑认为民族地区走特色“村寨镇化”道路;徐俊六提出边疆多民族地区“族际整合、经济转型、文化交融与协同共治”的路径;杨华因此指出乡村振兴要视东中西不同地区的不同条件而有不同的模式,不能搞一刀切,不能以东部地区的乡村发展经验来硬套中西部地区的乡村振兴实践。总体而言,这些研究对民族地区乡村振兴的人才、路径、布局等方面皆有启发,但有两点关注不够:一是虽有学者提出以美丽乡村来推动西部民族地区乡村振兴,但对美丽乡村建设时代延续性考量不足;二是从整体乡村建设来看,欠缺过渡与衔接,致使乡村振兴选择的“点”与区域布局的“面”之间关联较弱。(摘编自谭志喜《从“乡土中国”到“美丽乡村”》)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明清6个世纪间的土地生产率不断提高,达成高水平均衡发展,但劳动生产率却不断下降,实质上成为一种“没有发展的增长”。B.梁漱溟、费孝通等人掀起了乡村社会改良与乡土理论建构的高潮,其中费孝通的一些理论成为指导中国传统乡村社会研究的经典理论。C.1949年后我国经历了土地私有制、合作化、包产到户等不同时期的土地变革和社会运动,十九大后我国乡村社会将实现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型。D.赵奥认为应以乡村旅游助力民族地区的乡村振兴,走有特色的“村寨镇化”道路,促进“族际整合、经济转型、文化交融与协同共治”。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受土地资源日益短缺、经济中心南移等因素的影响,粗放式旱地农业逐渐向精耕细作的水稻农业转变。B.传统中国的农业促进了15世纪以后400年间的人口增长以及人均生活水平,但也存在着一定的弊端和束缚。C.传统中国的城市成为乡土中国的组成部分,而如今的中国已经告别了乡土中国,处于城乡中国阶段。D.加快建设美丽乡村步伐,实现乡村振兴,可以从路径、布局等方面入手,其中整体布局最为重要。3.下列各项中,最能体现材料一第四段观点的一项是()A.有人记述,乾隆时,“约计州县田亩,百姓所有者不过十之二三,余皆绅衿商贾之产,所居在城或他州异县,地亩山场皆委之佃户”。清代以来,大批地主开始城居,成为一种时尚。B.对于自己三十年代的田野调查止于乡村而未能涉及城镇,费孝通先生心存遗憾,后来曾解释说那是因为当时他缺乏研究城镇的条件:“一是时间不够用,二是我一个人单干不行。”C.《周礼考工记》提出“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城市已经成为了一种“工具”,在其中暗示着一种社会关系和秩序。D.宇文恺建都前考察了南朝的建康故城,建立新都名大兴城,至唐朝开国,改大兴城为长安。唐长安的城市制度与布局影响到了日本平城京(今奈良)和平安京(今京都)的建设。4.简要梳理材料二第二段的论证思路。5.上述材料对当下推进乡村振兴有何启示?请简要概括。〖答案〗1.B2.D3.A4.①材料二第二段采用总分总的论证结构,②先总述传统乡村社会研究对民族地区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③再分论目前学界的研究情况:一是人才要素论;二是产业推动论;三是整体布局论,④最后总结这些研究对民族地区乡村振兴的启示,并指出两点不足。5.①不可将城镇化作为唯一目标,应着力解决可能出现的乡村问题,实现城乡平等发展。②理念与实践相结合,有关乡村社会改良、乡土理论建构等传统乡村社会研究,可以从人才、路径、布局等方面指导乡村建设和振兴。③乡村振兴需考虑时代延续性以及过渡、衔接问题,加强乡村振兴选择的“点”与区域布局的“面”之间的关联。〖解析〗【1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A.“达成高水平均衡发展”错误,根据原文“陷入所谓的‘高水平均衡陷阱’”可知,选项曲解文意。C.“十九大后我国乡村社会将实现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型”错误,根据原文“整体进入乡村建设新时代,实现了中国传统乡村社会向现代转型”可知,选项曲解文意。D.“走有特色的村寨镇化道路,促进族际整合、经济转型、文化交融与协同共治”错误,根据原文“李忠斌、陈剑认为民族地区走特色‘村寨镇化’道路”“徐俊六提出边疆多民族地区‘族际整合、经济转型、文化交融与协同共治’的路径”可知,“走有特色的村寨镇化道路”是李忠斌等人的观点,“族际整合、经济转型、文化交融与协同共治”是徐俊六的观点,选项张冠李戴。故选B。【2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D.“其中整体布局最为重要”错误,根据原文“总体而言,这些研究对民族地区乡村振兴的人才、路径、布局等方面皆有启发,但有两点关注不够……关联较弱”可知,“其中整体布局最为重要”无中生有。故选D。【3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结合材料一第四段可知,第四段的观点是“来自土的束缚还造成一种无法从土中挣脱的结构。换言之,传统中国的城市并没有发展出一套独立于农业文明的‘城市文明’,依然是乡土中国的组成部分。”A.关于城居地主的表述,可以体现材料一第四段的观点;B.体现的是费孝通的研究没有涉及城镇的原因;C.体现的是传统中国城市的特点;D.体现的是中国城市对其他国家城市建设的影响。故选A。【4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和思路的能力。根据原文“传统乡村社会研究在民族地区乡村振兴战略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可知,先总述传统乡村社会研究对民族地区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根据原文“一是人才要素论……乡村振兴的重点。二是产业推动论……文化产业和创意经济。三是整体布局论……乡村振兴实践”可知,再分论目前学界的研究情况:一是人才要素论;二是产业推动论;三是整体布局论。根据原文“总体而言,这些研究……关联较弱”可知,最后总结这些研究对民族地区乡村振兴的启示,并指出两点不足。材料二第二段采用的是总分总的论证结构。【5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信息进行分析、运用的能力。根据原文“相当长时期的一个误区是,将城镇化作为实现现代化的唯一目标,以为城镇化能带来乡村问题顺其自然的解决……这样更有利于抵达城市中国”可知,不可将城镇化作为唯一目标,应着力解决可能出现的乡村问题,实现城乡平等发展。根据原文“目前,学界主要围绕如下三个领域展开研究。一是人才要素论……总体而言,这些研究对民族地区乡村振兴的人才、路径、布局等方面皆有启发”可知,理念与实践相结合,有关乡村社会改良、乡土理论建构等传统乡村社会研究,可以从人才、路径、布局等方面指导乡村建设和振兴。根据原文“但有两点关注不够……致使乡村振兴选择的‘点’与区域布局的‘面’之间关联较弱”可知,乡村振兴需考虑时代延续性以及过渡、衔接问题,加强乡村振兴选择的“点”与区域布局的“面”之间的关联。(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小题。鸡毛汪曾祺西南联大有一个文嫂。她是一个住在西南联大里的校外人,她又的确是西南联大的一个组成部分。昆明大西门外有片荒地,联大盖新校舍,出几个钱,零星的几户人家便搬迁了。文嫂也是这里的住户,她不搬。可她的两间破草屋戳在宿舍旁,不成样子。联大主事的以为人家不愿搬,不能逼人家走,跟她商量,把两间草房拆了,就近给她盖一间,质料比原来的好。她同意了,只要求再给她盖个鸡窝。宿舍旁住着这样一户人家,学生们没觉得奇怪,都叫她文嫂。她管这些学生叫“先生”。时间长了,分得出张先生、李先生……但没有一个先生知道文嫂的身世,只知道她是一个寡妇,有一个女儿。人老实,没文化,却洁身自好,不贪小便宜。她的屋门是敞开着的。她的所作所为,都在天日之下,人人可以看到。她靠给学生洗衣物、缝被窝维持生活,每天大盆大盆地洗。她在门前两棵半大的榆树之间栓了两根棕绳,拧成了麻花。洗得的衣服夹紧在两绳间,风把这些衣服吹得来回摆动。大太阳的天气,常见她坐在草地上(昆明的草多丰茸齐整而极干净)缝被窝,一针一针,专心致志。为避嫌疑,她从不送衣物到学生宿舍里去,让女儿隔着窗户喊。“张先生,取衣服!”“李先生,取被窝!”文嫂养了二十来只鸡。青草里有虫儿种种活食,这些鸡都长得极肥大,肯下蛋。隔多半个月,文嫂就挎了半篮鸡蛋,领着女儿集市去卖。蛋大,红润好看,卖得也快。回来时,带了盐巴、辣子,有时还用马兰草提着一小块肉。文嫂的女儿长大了,经人介绍,嫁了一个司机,她觉得这女婿人好。他跑贵州、重庆,每趟回来看老丈母,会带点曲靖韭菜花、贵州盐酸菜,甚至宣威火腿,女婿答应养她一辈子。文嫂胖了。文嫂生活在大学环境里,她不知道大学是什么,却隐约知道,这些先生们将来都是要做大事、赚大钱的,尽管先生们现在并没有赚大钱、做大事、好像还越来越穷。有个先生叫金昌焕,经济系的,算是例外。他独占宿舍北边一个凹字形单元。他怪异处有三点:一是他所有的东西都挂着,二是从不买纸,三是每天吃块肉。他的床上拉了几根铁丝,什么都挂在铁丝上,领带、鞋袜、墨水瓶……每天就睡在这些叮叮当当东西的下面。再穷的学生也得买纸。金先生从不花这个钱。纸有的是!联大大门两侧墙上贴了许多壁报、学术演讲的通告、寻找失物的启事,形形色色。这些通告、启事总有空白处。他每天晚上带一把剪刀,把这些空白处剪下来,并把这些纸片,按纸质大小、颜色,分门别类,裁剪整齐,留作不同用处,也不顾文告是否过期。他每晚都开夜班,这伤神,需要补一补,就如期买了肉,切成大小相等的块,借了文嫂鼎罐(他用过鼎罐、洗都不洗还给人家了),在学校茶炉上炖热,密封在一个有盖的坛里。每夜用完功,打开坛盖,用一支一头削尖了的筷子,瞅准了,扎出一块,闭目而食之。然后,躺在叮叮当当的什物之下,酣然睡去。到了四年级,他在聚兴诚银行里兼了职。晚上仍是开夜班,搜罗纸片,吃肉。自从当上了会计,他添了一样毛病,每天穿好衬衫,打好领带;又加一件衬衫,再打一条领带。同屋的人送给他一个外号:“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金先生不在乎,他要毕业了,在重庆找好了差事,就要离开西南联大,上任去了。这时,文嫂丢了三只鸡,一只笋壳鸡,一只黑母鸡,一只芦花鸡。这三只鸡不是一次丢的,隔一个星期丢一只。文嫂到处找过,找不着。她又不能像王婆骂鸡那样坐在门口骂——她知道这种泼辣做法在大学里不合适,只是一个人叨叨:“我口乃(的)鸡呢?我口乃鸡呢?……”文嫂出嫁的女儿回来了。她吓了一跳:女儿戴得一头重孝。女婿从重庆回来,车过贵州十八盘,翻到山沟里了。母女俩顾不上抱头痛哭,女儿还得赶紧搭便车到十八盘去收尸。女儿走了,文嫂有点傻了。但地和女儿还得活下去,还得过日子。有很多先生毕业,要离开昆明,临走总得干净干净,来找文嫂洗衣服、拆被子的就多了。有的先生临走收拾好行李,总有一些带不了的破旧衣物,叫来文嫂,随地挑拣。然后她就替他们把宿舍打扫一下。金昌焕不声不响地走了。同屋的朱先生叫文嫂过来看看,这位“怪现状”是不是也留下点值得一拣的东西。金先生把一根布丝都带走了。他的王国空空如也,只留下一个跟文嫂借用的鼎罐。文嫂照样替金先生打扫,地的笤帚扫到床下,失声惊叫了起来;床底下三堆鸡毛,一堆笋壳色的,一堆黑的,一堆芦花的!文嫂把三堆鸡毛抱出来,一屁股坐在地下,大哭起来。“啊呀天呐,这是我口乃鸡呀!我口乃事壳鸡呀!我口乃黑母鸡,我口乃芦花鸡呀!……”“我寡妇失业几十年哪,你咋个要偷我口乃鸡呀!……”“我风里来雨里去呀,我的命多苦,多艰难呀,你咋个要偷我口乃鸡呀!……”“你先生是要做大事,赚大钱的呀,你咋个要偷我口乃鸡呀!……”“我口乃女婿死在贵州十八盘,连尸都还没有收呀,你咋个要偷我口乃鸡呀!……”她哭得很伤心,很悲痛,好像把一辈子所受的委屈、不幸、孤苦和无助全都哭了出来。一九八一年六月六日(选自《汪曾祺经典小说》,有删改)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西南联大有一个文嫂”九个字干净地把故事发生的地点、时间交代清楚,即中国抗日战争开始后高校内迁设于昆明。B.文嫂虽“洁身自好,不贪小便宜”,但其妨碍建校,拒绝搬走,并得寸进尺,要求学校加盖鸡窝,还是体现了人的劣根性。C.文嫂为金先生服务,虽然是为了讨生活,但也因其对知识分子的敬意而尽心尽力,而金先生却偷吃了文嫂赖以生存的鸡。D.文章结尾文嫂大哭一场,这哭声是对自己不幸命运的悲叹,也是对自己一辈子委屈的发泄,更是对偷了鸡的金先生的控诉。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家于平淡中开掘出金昌焕在斯文外表掩藏下的虚伪与鄙俗,对五四运动以来被神化的学生形象进行了质疑与反思,具有现实意义。B.《鸡毛》为笔记体小说,其文字叙事简要,朴素干净,点到即止。华丽浮躁之词极少,多为平实之语,遵循了汪曾祺一向的语言风格。C.在结构上,《鸡毛》则有着汪先生一惯的大巧若拙的特色,表现出一种“苦心经营的随便”,小说全文,全无拘束,如行云流水,信手拈来,不淡不烈。D.本文以“鸡毛”为线索,也以之为题,既与小说结尾部分文嫂发现鸡毛相呼应,又寓指人生的琐碎和杂乱,反映出人生的苦难和人性的邪恶。8.请结合文本内容,谈谈本文运用了哪些手法讽刺金先生这一物形象。9.汪曾祺说“我的感情无非三种:忧伤、欢乐和嘲讽”,本文中我们能看到文嫂的“忧伤”,能看到对金先生的“嘲讽”,也能感受淡淡的“欢乐”,请结合文本分析这种“欢乐”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答案〗6.B7.D8.①对比衬托。如将文嫂和金先生对比,深刻批判金先生所代表的少数缺少良知的文化人的懒惰、自私、虚伪等;

②漫画式夸张。如描写金昌焕“每天穿好衬衫,打好领带;又加一件衬衫,再打一条领带”表现其怪诞;

③细节描写。如描写金先生“从不买纸”,每天晚上带着一把剪刀,把校园里各种通告、启事的空白处剪下以展现其吝啬贪婪。9.①校方有温情。对于不肯搬走的文嫂,联大主事给她盖房,盖鸡窝,允许她住在校舍旁;

②文嫂有教养。老实,洁身自好,不贪小便宜,勤劳,懂得避嫌,丢鸡后仍能克制自己;

③生活能自给。文嫂养鸡喂鸡,洗衣缝被,养活女儿;

④家庭有温暖。女婿孝顺,经常带回外地特产,还答应养文嫂一辈子;

⑤生活有态度。文嫂痛失女婿后,仍坚强过日子,继续劳作;

⑥学生有善意。许多青年学生毕业前请金嫂挑拣带不走的旧衣物。〖解析〗【6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小说内容的能力。B.“还是体现了人的劣根性”错误。结合第二、三段“可她的两间破草屋戳在宿舍旁,不成样子。联大主事的以为人家不愿搬,不能逼人家走,跟她商量,把两间草房拆了,就近给她盖一间,质料比原来的好。她同意了,只要求再给她盖个鸡窝”“一针一针,专心致志。为避嫌疑,她从不送衣物到学生宿舍里去,让女儿隔着窗户喊”“人老实,没文化,却洁身自好,不贪小便宜”分析,不搬家可以理解为社会底层妇女正常的心态,“劣根性”说法有失偏颇,而且“她的屋门也都是敞开着的。她的所作所为,都在天日之下,人人可以看到”的简洁的文字描写说明文嫂没有文化但老实、规矩、透亮,有自己做人做事的原则。故选B。【7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鉴赏小说艺术特色的能力。D.“本文以‘鸡毛’为线索”错误。“鸡毛”不是文章线索,线索需要串联所有情节,而本文只在后半部分提到鸡毛的事情。故选D。【8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人物描写手法的能力。本文在塑造金先生的时候主要运用对比衬托、漫画式夸张以及细节描写等技巧。对比衬托。如:汪曾祺将文嫂和金先生对比,深刻批判金先生所代表的少数缺少良知的文化人的自私与虚伪,一个受过教育,而且是抗战时期最高学府的顶尖教育的学生——金昌焕,却不如一个普通的,没有文化的,不知身世的劳动妇女,甚至连那些鸡都不如。金昌焕看似斯文的外表却掩藏着虚伪、丑陋、鄙俗、冷漠、吝啬、自私以及功利。文嫂的生活已经不易,金昌焕还偷她的鸡吃,而且偷吃别人的鸡,还与主人借鼎罐,用完后都是洗都不洗就还给人家。相比之下,文嫂作为没有任何文化知识的普通妇女,不拿别人一针一线(除非是给或丢弃的),靠自己缝补拆洗养鸡糊口。在与文嫂的对比之中,反衬出金先生人性中一种丧失人格尊严的邪恶。漫画式夸张。主要表现在金先生外貌或者肖像描写以及行为习惯方面。结合“他怪异处有三点:一是他所有的东西都挂着,二是从不买纸,三是每天吃块肉。他的床上拉了几根铁丝,什么都挂在铁丝上,领带、鞋袜、墨水瓶……每天就睡在这些叮叮当当东西的下面”可知,这样的描写犹如特写式漫画,以漫画式的讽刺,讽刺批判他的行为怪诞可笑;结合“每天穿好衬衫,打好领带;又加一件衬衫,再打一条领带”分析,可见人物的衣着怪诞可笑,这些都具有讽刺夸张意味。细节描写。文中写金先生“每天晚上带一把剪刀,把这些空白处剪下来,并把这些纸片,按纸质大小、颜色,分门别类,裁剪整齐,留作不同用处,也不顾文告是否过期。他每晚都开夜班,这伤神,需要补一补,就如期买了肉,切成大小相等的块,借了文嫂的鼎罐(他用过鼎罐,洗都不洗就还给人家了),在学校茶炉上炖热,密封在一个有盖的瓷坛里。每夜用完功,打开坛盖,用一支一头削尖了的筷子,瞅准了,扎出一块,闭目而食之。然后,躺在叮叮当当的什物之下,酣然睡去”,这些细节展现出金先生的吝啬贪婪、自私自利。【9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思想内容、作者情感态度以及对文本进行个性化解读的能力。考生需要到文中找到能让人感受到“欢乐”的正能量内容,并进行概括。如文中的校方有温情。结合第二段“联大主事的以为人家不愿搬,不能逼人家走,跟她商量,把两间草房拆了,就近给她盖一间,质料比原来的好。她同意了,只要求再给她盖个鸡窝”分析,可见对于不肯搬走的文嫂,联大主事给她盖房,盖鸡窝,允许她住在校舍旁。这表现了人间的温情,读起来让人欣慰。如文嫂有教养。汪先生用优美散文式描写塑造了文嫂的形象。文嫂坐在草地上缝补被窝,一针一针,专心致志,文嫂洗衣拆被生活虽艰辛,却不缺乏热情;文嫂养的鸡是文嫂过日子的,卖了蛋可以换回来盐巴、辣子,然而,鸡却被偷了,而且还是三只,文嫂却没有“像王婆骂鸡那样坐在门口骂——她知道这种泼辣做法在一个大学里很不合适”,后来知道鸡是金先生偷的以后,“文嫂把三堆鸡毛抱出来,一屁股坐在地下,大哭起来。‘啊呀天呐,这是我口乃鸡呀!我口乃笋壳鸡呀!我口乃黑母鸡,我口乃芦花鸡呀!……’”“你先生是要做大事,赚大钱的呀,你咋个要偷我口乃鸡呀!……”,虽然此时已经知道是金先生偷吃了,但也没用恶言恶语;虽然历经磨难,尝遍人生百味,但文嫂没有因此暴戾。老实,洁身自好,不贪小便宜,勤劳,懂得避嫌,丢鸡后仍能克制自己,彰显人性美,给人温暖。如文嫂生活能自给。“文嫂养了二十来只鸡。青草里有虫儿种种活食,这些鸡都长得极肥大,肯下蛋。隔多半个月,文嫂就挎了半篮鸡蛋,领着女儿集市去卖。蛋大,红润好看,卖得也快。回来时,带了盐巴、辣子,有时还用马兰草提着一小块肉”,文嫂养鸡喂鸡,洗衣缝被,养活女儿。如家庭有温暖。“文嫂的女儿长大了,经人介绍,嫁了一个司机。她觉得这女婿人好。他跑贵州、重庆,每趟回来看老丈母,会带点曲靖韭菜花、贵州盐酸菜,甚至宣威火腿,女婿答应养她一辈子。文嫂胖了”,女婿孝顺,经常带回外地特产,还答应养文嫂一辈子,让文嫂老有所依,让人欣慰。如文嫂生活有态度。“女儿走了,文嫂有点傻了。但她和女儿还得活下去,还得过日子。有很多先生毕业,要离开昆明,临走总得干净干净,来找文嫂洗衣服、拆被子的就多了。……然后她就替他们把宿舍打扫一下”,即便女婿遭遇车祸,还得活下去,不曾绝望,文嫂痛失女婿后,仍坚强过日子,继续劳作。如文中大多数的学生有善意。“有很多先生毕业,要离开昆明,……有的先生临走收拾好行李,总有一些带不了的破旧衣物,叫来文嫂,随她挑拣”,许多青年学生毕业前请金嫂挑拣带不走的旧衣物,表现了人们对文嫂的关心,读起来让人倍感欣慰。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王曰:“吾惛,不能进于是矣。愿夫子辅吾志,明以教我。我虽不敏,请尝试之。”曰:“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今也制民之产,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苦,凶年不免于死亡。此惟救死而恐不赡,奚暇治礼义哉?”(节选自《孟子·齐桓晋文之事》)材料二: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节选自《孟子·寡人之于国也》)10.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察邻国A之政B无如寡人C之用心者D邻国之E民不加F少G寡人之H民不加多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不能进于是矣”与“进乎技矣”(《庖丁解牛》)两句中的“进”意思不同。B.“罔民而可为也”与“学而不思则罔”(《论语》)两句中的“罔”意思相同。C.“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与“以其无礼于晋”(《烛之武退秦师》)两句中的“无”意思不同。D.“数罟不入洿池”与“范增数目项王”(《鸿门宴》)两句中的“数”意思不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材料一认为“无恒产”则会导致百姓不遵守礼义法度,从反面论证了制民之产的必要性。B.材料二提出使百姓有恒产、足以养身保家的做法,为当政者实施仁政提供了具体的方法。C.梁惠王只对河内尽心尽力,把河内百姓迁到河东,把河东粮食迁到河内,受到孟子的批评。D.材料二从衣、食、教育等方面描绘了实行仁政的美景,体现了儒家以民为本的民本思想。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2)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14.材料二最后一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请简要说明。〖答案〗10.BDG11.B12.C13.(1)咚咚地敲着战鼓,两军的兵器已经接触(战斗已开始),抛弃铠甲,拖着兵器逃跑。有的人跑了百步后停下,有的人跑了五十步后停下。(2)年满七十岁的人能穿上丝绸与吃上鱼肉,老百姓不缺衣少食,做到了这些而不称王于天下的,还没有出现过(这种事)。14.①对比论证: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②类比论证: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解析〗【10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看看邻国的君主办政事,没有像我这样尽心尽力的。邻国的百姓并不见减少,我的百姓不见增多。“察邻国之政”是动宾结构,后面B处断开;“无如寡人之用心者”是动宾结构,后面D处断开;“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结构一致,中间G处断开。故选BDG。【11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的理解能力。A.正确。进一步理解;超过。句意:我糊涂,不能懂得这个道理。/已经超过技艺了。B.错误。同“网”,比喻陷害;迷惑。句意:哪有仁爱的君主掌权,却可以做这种陷害百姓的事呢?/只学习不思考就会迷惑。C.正确。通“毋”,不要;没有。句意:就不必去期望您的国家的民众比邻国增多啦。/因为它对晋国没有应有的礼节。D.正确。密;多次。句意:密孔的渔网不入池塘。/范增多次给项王使眼色。故选B。【12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C.“梁惠王只对河内尽心尽力”错,根据“河东凶亦然”可知,他对河内和河东都很尽心。故选C。【13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鼓”,敲鼓;“走”,跑;“或”,有的。(2)“衣”,名作动,穿;“王”,名作动,称王;“未之有也”,宾语前置句,应为“未有之也”。【14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证方法的能力。注意是“材料二最后一段”。①由“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可知采用了对比论证,把猪狗吃人的食物和路上有饿死的人对比,揭露当时贫富悬殊的社会现状,说明君王应该施行王道,关爱百姓。②由“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可知,运用类比论证,批评了梁惠王推卸责任,表明君王应该承担起治国养民的责任,应该施行王道。参考译文:材料一:齐宣王说:“我糊涂,不能懂得这个道理。希望先生您帮助我(实现)我的愿望,明确地指教。虽然我不聪慧,请(让我)试一试。”(孟子)说:“没有可以长久维持生活的产业而常有善心,只有有志之士才能做到。至于老百姓,没有固定的产业,因而就没有长久不变的善心。如果没有长久不变的善心,(就会)不遵守礼义法度,无所不为。等到(他们)犯了罪,随后用刑法去处罚他们,这样做是陷害百姓。哪有仁爱的君主掌权,却可以做这种陷害百姓的事呢?所以英明的君主规定老百姓的产业,一定使他们上能赡养父母,下能养活妻子儿女,年成好时能丰衣足食,年成不好也不至于饿死;这样之后督促他们做好事,而老百姓跟随国君走就容易了。如今,规定百姓的产业,上不能赡养父母,下不能养活妻子儿女,好年景也总是生活在困苦之中,坏年景免不了要饿死。这样,只把自己从死亡中救出来恐怕还不够,哪里还顾得上讲求礼义呢?”材料二:梁惠王说:“我对于国家,很尽心竭力了。河内遇到饥荒,就把那里的老百姓迁移到河东去,把河东的粮食转移到河内;当河东发生灾荒的时候也这样办。看看邻国的君主办政事,没有像我这样尽心尽力的。邻国的百姓并不见减少,我的百姓不见增多,这是为什么呢?”孟子回答说:“大王喜欢打仗,就让我用打仗来打比方吧。咚咚地敲着战鼓,两军的兵器已经接触(战斗已开始),抛弃铠甲,拖着兵器逃跑。有的人跑了百步后停下,有的人跑了五十步后停下。凭自己只跑了五十步而耻笑别人跑了一百步,那怎么样呢?”梁惠王说:“不行,他只不过没有逃跑到一百步罢了,可是这也同样是逃跑呀!”孟子说:“大王如果懂得这个道理,就不必去期望您的国家的民众比邻国增多啦。“只要不违背农时,那粮食就吃不完;密孔的渔网不入池塘,那鱼鳖水产就吃不完;砍伐林木有定时,那木材便用不尽。粮食和鱼类吃不完,木材用不尽,这样便使老百姓能够养活家小,葬送死者而无遗憾了。老百姓养生送死没有缺憾,这正是王道的开始。“在五亩大的住宅旁,种上桑树,上了五十岁的人就可以穿着丝绸了。鸡鸭猪狗的繁殖饲养,不要错过时节,上了七十岁的人就可以经常吃到肉食了。一家一户种百亩的田地,不误农时得到耕种,数口之家就不会闹灾荒了;注重乡校的教育,强调孝敬长辈的道理,头发花白的老人不会在路上背着或者顶着东西了。年满七十岁的人能穿上丝绸与吃上鱼肉,老百姓不缺衣少食,做到了这些而不称王于天下的,还没有出现过(这种事)。“猪狗吃的是人吃的食物而不知道设法制止,路上出现饿死的人而不知道赈济饥民,百姓死了,就说:杀死人的不是我,是因为年岁不好。这种说法与拿刀把人杀死后,说‘杀死人的不是我,是兵器’有什么不同?大王不要归罪于年成,这样,普天下的百姓便会涌向您这儿来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两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老马(其一)姚合卧来扶不起,唯向主人嘶。惆怅东郊道,秋来雨作泥。马诗(其二十三)李贺武帝爱神仙,烧金得紫烟。厩中皆肉马,不解上青天。15.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两首诗歌整体上都采用了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姚诗中的“老马”和李诗的“肉马”都是作者自身命运的写照。B.姚诗中老马“惆怅”的最直接原因是秋雨打湿了东郊路面,很难再像以前那样自由驰骋了。C.李诗“得”字,看似平常,却极有分量,对炼丹求仙的荒诞行径做了无情的鞭挞和辛辣的嘲讽,深得“一字褒贬”之妙。D.李诗“厩中皆肉马”结构上紧扣诗题;内容上用调侃的语气将批判的矛头指向汉武帝,借此来表达自己的愤激之情。16.两首诗都以马为中心意象,寄寓的情感有何不同?〖答案〗15.A16.①姚诗中作者刻画了一个志向远大的老马形象,年老体弱,加上秋雨绵绵、前途未卜,不禁惆怅。借此表达作者对老马的赞美和惋惜之情。②李诗借“肉马”来比喻那些才能低下的庸碌无为的小人,借此表达对统治者不重视人才的愤激之情,以及自己的怀才不遇和壮志难酬之情。〖解析〗【15题详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表达技巧和诗人的思想情感的能力。首先要读懂诗句的内容和思想情感。诗歌鉴赏的选择题,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文章的思想内容,每一个选项都是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注意:错误的地方一般有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拔高等,一般都存在明显的错误。A项,“两首诗歌整体上都采用了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姚诗中的‘老马’和李诗的‘肉马’都是作者自身命运的写照”说法错误。“都采用了托物言志”错,李诗采用了“借古讽今”的手法;另外“姚诗中的‘老马’和李诗的‘肉马’都是作者自身命运的写照”也有错误,李诗的的“肉马”是作者批判的对象。故选A。【16题详析】本题考查赏析诗歌的情感的能力。对诗歌语句含义的理解,首先要借助重要意象把握诗歌描写的内容;在此基础上,结合时代背景、作者人生经历考虑诗句表达的思想情感。答题时注意先答出诗句的意思,然后分析情感。本题,题干“两首诗都以马为中心意象,寄寓的情感有何不同”,姚诗中老马“卧来扶不起,唯向主人嘶”,老马一觉卧睡醒来,却发现自己无论怎样扶着身旁的围栏都站不起来;“惆怅东郊道,秋来雨作泥”,最让它惆怅的是东郊的道路,下过秋雨后都变成了稀泥。这首诗看起来是在写一匹年老体弱的老马,实际上以马喻人。可理解为作者仍有一种“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雄心,但想到自己年老体弱,前途未卜,不禁惆怅。借此表达作者对老马的赞美和惋惜之情。李诗中描写的马,由于是“御马”,吃住条件优越,一个个喂得肥大笨重。故“厩中皆肉马,不解上青天”,这样的马在地面上奔跑都有困难,怎么可以骑着它上天呢!这两句寓意颇深,除暗示武帝求天马上青天的迷梦破灭外,还隐喻当时有才有识之士被弃置不用,而平庸无能之辈,一个个受到拔擢,窃据高位,挤满朝廷。(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空缺部分。(1)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曾皙志向是暮春时节,换上春天的衣服,和五六个成人、六七个孩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然后唱着歌回来。(2)苏轼《赤壁赋》中描写明月初升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琵琶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白居易以粗俗的乡野音乐来反衬琵琶女技艺高超。〖答案〗(1)浴乎沂风乎舞雩(2)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3)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一棵树正在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正在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正在唤醒另一个灵魂。以“新时代新征程新青年”为主题的2022“好评中国”网络评论大赛火热进行,一篇篇滚烫的“好评”如①__________般涌现,为火热的时代加油鼓劲,凝聚起青春中国团结奋进的磅礴力量。互联网时代,给了每个网民直抒胸臆、畅快表达、自由展示的机会和舞台。“好评中国”网聚正能量,就需要更多有骨气、有志气、有底气的中国青年以笔为戎,以理性思辨去②__________,为今日之中国素描,以感性共情去守正创新,为奋进之中国喝彩。青春作笔,铭记时代里的中国精神。“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一代代仁人志士为救亡图存抛头颅、洒热血,为深化改革开放啃硬骨头、涉深水区,为创新创造蛟龙出海、神舟飞天……漫长历史孕育出③__________的中华文明,凝结成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指引着一代代中国人民披荆斩棘、破浪前行。百年征程的中国正青春,“好评中国”呼唤时代与网络评论同心同向,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和智慧的光芒;既记录新时代青春中国奋进的模样,也彰显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精神底蕴、价值立场和道德取向,向世界展示可爱、可敬、可信的中国。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比喻和排比的修辞于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20.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不得改变原意。〖答案〗18.①雨后春笋②激浊扬清③源远流长19.用“一棵树正在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正在推动另朵云”比喻“一个灵魂正在唤醒另一个灵魂”,将抽象的事物具体化,生动形象地体现了“好评中国”的意义。三个结构相同的句子排列在一起,句式整齐,节奏感强,加强语势,最后落在“一个灵魂正在唤醒另一个灵魂",突出“好评中国”的价值所在。20.“好评中国”呼唤网络评论与时代同心同向,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和智慧。〖解析〗【18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能力。①语境是说网络评论大赛中“好评”不断涌现,“网络评论大赛”属于新鲜事物,可用“雨后春笋”。雨后春笋:比喻新生事物大量涌现和蓬勃发展。②语境想表达的是有志青年应该用笔和理性来弘扬正气,可用“激浊扬清”。激浊扬清:比喻清除坏的,发扬好的。③根据语境“漫长历史孕育出”可知是强调历史久远,可用“源远流长”。源远流长:比喻历史悠久。【19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语句表达效果的能力。句子用“一棵树正在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正在推动另一朵云”比喻“一个灵魂正在唤醒另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