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研习任务:文章修改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_第1页
单元研习任务:文章修改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_第2页
单元研习任务:文章修改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_第3页
单元研习任务:文章修改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_第4页
单元研习任务:文章修改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文章修改单元研习之写作导入作家修改文章的故事导入新课俄国作家果戈理,规定自己的稿子起码要修改八次。托尔斯泰写过一篇《为克莱赛尔乐章而作》的文章,全文只有五页,手稿却有800页。海明威《水别了,武器》的最后一页修改了三十多次,《老人与海》的手稿,他读了近两百次才拿去付印。导入新课鲁迅创作散文《藤野先生》时,先后改动了九十多处才最终定稿,原标题为“吾师藤野先生”,后改为“藤野先生”,因为“吾师”和“先生”含义重复。曹雪芹写《红楼梦》,在“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高尔基说:“托尔斯泰把一本书的校样看到七次之多,而且每次都是改得差不多等于完全重写。”叶圣陶:修改文章“其实就是修改思想,要把它想得更正确,更完美”,“修改是就原稿再仔细考虑,全局和枝节全都考虑到,目的在尽可能做到充分地确切地表达出所要表达的意思”。导入新课契诃夫:“写得好的本领,就是删掉写得不好的地方的本领。”所谓“删掉写得不好的地方”,广义的理解,就是指对文章的修改。修改文章,从大的层面来说,主要包括对立意的修改与完善,对材料的增加或删减,对结构的调整与完善,对语言的推敲和修饰等。方法指导【整体的调整】1.运用联想和引申的方法,完善立意。立意的深与浅、高与低决定着作文的水平。要想在原稿的基础上使立意深刻高远,可采用联想和引申的方法,由现象探本质,由结果寻原因;理从事来,大因小见,彼包含此,表反映里,两者之间都有着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顺应事物发展的内在规律,或展开丰富的联想或进行适当的引申,文章的观点就会得到深化或增补,得到进一步的发展。2.运用增补删减的方法,修改文章内容。针对文章内容不充实,情节不完整等情形,应根据需要适当地增补一下内容或情节,添加议论文的事实论据、道理论据,或增补记叙文的必要细节。针对文章中重复赘余的部分或与文章主旨无关的需要删除的段落,应运用删减法,收到以一当十、以少胜多的效果。3.运用调整法,修改文章的结构顺序及入题、行文角度。文章结构顺序的调整,要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人们认识事物与事物发展有时是一致的,这时可从事物的发生、发展到结果来安排结构;有时却并不一致,则可从印象的最深处着手。文章结构顺序的调整,要有利于读者的认识。另外,结构布局的安排、入题的方式都要为表达中心服务,怎样最有利于中心的表述,就进行怎样的布局与切入。如果影响了中心,就要及时合理调整。【局部的完善】1.增加点题的语句或语段,反复扣题。针对中心模糊、偏题的失误,增设明确表述文章主旨的语句或语段是补救的方法。增加点题内容可在以下几个地方:(1)文章的开头。一般性的议论文或者散文,在开头就应该摆明观点。如果第一段用一则小故事或者用一组排比句来导入,第二段一定要有表达中心的内容,这样才能使后面的行文紧扣主旨。(2)文章的末尾。写文章不管前面用了怎样的技巧和铺垫,在文章的末尾总要把主旨揭示出来。有些学生写作文,到了最后该点题的时候,他反而故弄玄虚,写一些华而不实的话,认为不应该明白地说出来,总要朦胧一些才显得有水平,这其实是最大的误解。写作文,卒章显志是对付中心模糊的有效方法。(3)段落的首尾。一篇文章有一个中心,每一段也应该有其表述的中心,把每一段的中心点展示出来,整篇的思路就清晰明了,才不至于偏题、跑题。在每个段落的首尾加上点题性质的引领句或总结句,既概括本段的内容,又点明了题旨,一举两得。2.依据中心审视材料,作必要的增删。材料是文章的“血肉”,材料组成内容,内容表述主题。作文要紧扣中心来选择运用,对于不能或不能更好地表达中心的材料要进行大胆修改。增补典型的、新颖的、来源于现实,有说服力和感染力的材料,删除那些与中心无关的、陈旧的材料。3.理顺各部分内容之间的关系,调整段与段之间,句与句之间的顺序,合并重复多余的语句或段落。产生局部性紊乱的原因往往是头绪太多,结构纷杂交错。针对句与句之间,段与段之间缺乏明晰的逻辑关系,采用的办法除了调整顺序以外,还可适当地进行分解,使纠缠不清的头绪更加条理化;针对内容的重叠,可以采取的办法是同类归纳,把重复出现的相关内容加以合并。因此调整后可以是一段分成几段,也可以是几段合成一段。【语言的锤炼】1.推敲词语,注意锤炼动词、形容词等。使文章有文采,必须精心遣词造句。动词、形容词、叠词、量词、成语等,都有推敲选择的必要。福楼拜对他的学生莫泊桑说:“无论你所要讲的是什么,真正要表现它的句子只有一句,真正适用的动词和形容词也只有一个,就是那最准确的一句、最准确的一个动词和形容词。其他类似的却很多。而你必须把这唯一的句子、唯一的动词、唯一的形容词找出来。”推敲词语要力争用词精当,鲜明生动,富于变化。写文章刻画事物,有时整个画面是静态的。但是,如果能选用一个精当的动词,立即可以变静态画面为动态画面。例如宋祁的《玉楼春》: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这首词描写红杏枝头的春意,精选一个“闹”字,把红杏枝头充满的“闹春”“争春”的活力展示了出来。王国维的评价是:著一“闹”字,而意境全出。“闹”字要比“浓”字境界高远得多。同样,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这一名句中的“绿”字的选择运用,是形容词锤炼的典范。我们写作,虽然达不到名家们“千锤百炼”“一字不易”的程度,但仔细推敲,精选词语,是提升语言的有效途径。2.调整语句,以求句式的灵活。有些学生的作文语言干巴、单调、老套,原因是缺少灵活变化。句式富于变化,表达才能生动活泼,才能有良好的效果。句式的变化表现在长短句的交错运用,整散句的灵活配合,排比句的参差交换等,以达到在整齐中求变化,在重复中求省略,在和谐中求灵活的效果。3.巧用修辞,增加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语言的使用是千变万化,没有止境的。但不少学生用词造句,只求直白,不求文采;只求通顺,不求雅致;只求大概,不求具体;只求大意,不求达意;用词马虎,成句随便。这就是把文章写成“白开水”的关键原因。面对此类文章,斟酌语言,恰当运用修辞是修改的方法和途径之一。修辞是语言艺术的花朵,恰当地运用修辞手法,能够增强文章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比喻句能化抽象为具体,化深奥为浅显,变干瘪为丰满,变直露为含蓄;排比句、对偶句能增强文势,突出韵律;设问句能延展文路,反问句则发人深思……写作实践写作实践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枯叶蝶没有美丽的外表,它只有两扇褐色的、毫无生机的、根本无法与它名字中的“蝶”相匹配的翅膀。它经常收拢翅膀,静静地立在树的枝头,像一片枯叶一般随风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