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山东省高一(下)月考生物试卷(5月份)(附答案详解)_第1页
2020-2021学年山东省高一(下)月考生物试卷(5月份)(附答案详解)_第2页
2020-2021学年山东省高一(下)月考生物试卷(5月份)(附答案详解)_第3页
2020-2021学年山东省高一(下)月考生物试卷(5月份)(附答案详解)_第4页
2020-2021学年山东省高一(下)月考生物试卷(5月份)(附答案详解)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0-2021学年山东省济宁市育才中学高一(下)月考生

物试卷(5月份)

1.(2021•全国•月考试卷)用豌豆进行遗传实验时,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A.杂交时,须在开花前除去父本的雌蕊

B.杂交时,须在开花后除去母本的雄蕊

C.人工授粉后,应套袋

D.自交时,雌蕊和雄蕊都需除去

2.(2021•全国・月考试卷)一对灰翅昆虫交配产生的91只后代中,有黑翅22只,灰翅

45只,白翅24只。若黑翅与灰翅昆虫交配,则后代中黑翅的比例最有可能是()

A.iB.JC.100%D.|

3.(2021•全国•月考试卷)为了加深对基因分离定律的理解,某同学在2个小桶内各装入

20个等大的方形积木(红色、蓝色各10个,分别代表“配子”D、d)。分别从两

桶内随机抓取1个积木并记录,直至抓完桶内积木。结果,DD:Dd:dd=7:6:7,

该同学感到失望。你应该给他的建议和理由是()

①把方形积木改换为质地、大小相同的小球,以便充分混合,避免人为误差

②每次抓取后,应将抓取的配子放回原桶,保证每种配子被抓取的概率相等

③将某桶内的2种配子各减少到1个,因为卵细胞的数量比精子少得多

④改变桶内配子的比例,继续重复抓取,保证基因的随机分配和足够大的样本数

A.①④B.①②C.①③D.②④

4.(2021•全国•月考试卷)某植物花色受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控制,纯合紫花与纯合

白花杂交得F”B表现为紫花,Fi自交得F2,F2表现为9紫:6红:1白。若F?

中的紫花植株与白花植株杂交,子代表现型及比例为()

A.1紫:1白B.1紫:2红:1白

C.4紫:4红:1白D.25紫:10红:1白

5.(2021•全国•月考试卷)如图表示雄果蝇进行某种细胞分裂时,处于四个不同阶段的细

胞(I〜W)中遗传物质或其载体(①〜③)的数量。下列叙述与图中信息相符合的

是()

数收

A.②③分别代表染色体和DNA

B.II所处阶段会发生基因的分离和自由组合

C.HI细胞内姐妹染色单体已分离并向两极移动

D.W所处阶段为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

6.(2021•全国・月考试卷)在人体中可观察到以下三种染色体变异情况:

①母亲色盲,父亲正常,生下一个性染色体组成为XXY、色觉正常的儿子;

②父亲正常,母亲色盲,生下一个性染色体组成为XXY的色盲儿子;

③父亲色盲,母亲正常,生下一个性染色体组成为XXY的色盲儿子。

上述三种变异分别发生在形成何种生殖细胞的过程中?()

A.精子、不确定、卵细胞B.精子、卵细胞、不确定

C.卵细胞、精子、不确定D.卵细胞、不确定、精子

7.(2021•河南省鹤壁市•月考试卷)火鸡的性别决定方式是ZW型(,ZW,6ZZ).曾

有人发现少数雌火鸡(ZW)的卵细胞未与精子结合,也可以发育成二倍体后代。

遗传学家推测,该现象产生的原因可能是:卵细胞与其同时产生的三个极体之一结

合,形成二倍体后代(WW的胚胎不能存活).若该推测成立,理论上这种方式产

生后代的雌雄比例是()

A.雌:雄=1:1B.雌:雄=1:2C.雌:雄=3:1D.雌:雄=4:1

8.(2021.全国・月考试卷)有关赫尔希和蔡斯的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下列叙述

正确的是()

A.35s标记组实验所获得的子代噬菌体含35s但不含32P

B.不利用MN标记实验材料主要是因为MN没有放射性

C.搅拌时间越长32P标记组上清液的放射性含量越低

D.保温时间过长会使32P标记组上清液的放射性偏高

9.(2018•安徽省滁州市•期中考试)假如检测某DNA分子得知碱基A的比例为x%,又

知该DNA的一条链所含的碱基中y%是鸟喋吟,以下推断正确的有()

A.DNA分子中碱基总数量为x/yB.DNA分子中碱基U的数目为x%

C.另一条链中鸟喋吟是(l-x%-y%)D.DNA分子中碱基C的比例为50%-x%

第2页,共28页

10.(2021.全国•月考试卷)具有100个碱基对的一个DNA分子片段,含有40个胸腺口密

噬,若连续复制了4次,则第4次复制时需游离的胞口密噬脱氧核甘酸数、完成全部

4次复制需要游离的胞喀咤脱氧核甘酸数分别为是()

A.240个、560个B.480个、560个C.480个、900个D.560个、1200个

11.(2021.全国•月考试卷)一段mRNA通过翻译可合成一条含有12个肽键的多肽,则此

mRNA分子至少含有的碱基个数、相应的DNA片段中碱基数及合成这段多肽需要

的tRNA个数依次为(〉

A.36、36、12B.36、72、12C.39、78、13D.39、39、13

12.(2021•全国•月考试卷)关于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叙述,错误的是()

A.基因突变是基因碱基序列的改变,染色体上的基因数目和位置并未发生发生变

化。表观遗传现象中的基因内碱基序列保持不变

B.基因重组仅发生在减数分裂分裂过程中。格里菲思的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中,R

型细菌转化为S型的本质不是基因重组,而是基因突变

C.基因突变产生的新的等位基因,进而可以产生新的基因型。基因重组也可以产

生新的基因组合

D.基因突变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为生物的进化提供了丰富的原材料。基因重

组也是生物变异的来源之一,对生物的进化具有重要意义

13.(2021♦全国•月考试卷)将洋葱(2n=16)放在装满清水的广口瓶上,让洋葱底部接触

水面。待洋葱长出约1cm左右的不定根时,再将整个装置放入4℃的环境下继续培

养36h,然后取根尖制作成临时装片在显微镜下观察。下列与此相关的叙述中正确

的是()

A.卡诺氏液的作用是使洋葱根尖的组织细胞相互分离开来

B.本实验需要制作根尖细胞的临时装片,制作步骤是解离—漂洗—染色-制片

C.本实验可以观察到一个细胞完整的染色体数目32—64加倍的过程

D.与秋水仙素作用的原理不同,4℃的低温是通过抑制着丝粒的分裂而使细胞染色

体数目加倍

14.(2021♦全国•月考试卷)某些类型的染色体结构和数目的变异,可通过对细胞有丝分裂

中期或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期的观察来识别。a、b、c、d为某些生物减数第一次分裂

时期染色体变异的模式图,它们依次属于()

d

A.三体、染色体片段增加、三倍体、染色体片段缺失

B.三倍体、染色体片段增加、四倍体、染色体片段缺失

C.三倍体、染色体片段缺失、三体、染色体片段增加

D.染色体片段缺失、三体、染色体片段增加、三倍体

15.(2021•全国・月考试卷)下列关于人类遗传病的叙述,正确的是()

A.单基因遗传病是指受一个致病基因控制的遗传病

B.猫叫综合征是因缺失1条第5号染色体而引起的遗传病

C.致病基因携带者不一定为患者,但遗传病患者一定携带致病基因

D.调查某单基因遗传病的发病率,常选发病率较高的单基因遗传病如红绿色盲、

白化病等

16.(2021.全国•月考试卷)玉米植株的宽叶与窄叶是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一对相对性

状。将宽叶与窄叶两种纯合亲本间行种植,宽叶亲本玉米植株的子代只有宽叶,窄

叶亲本植株的子代宽叶和窄叶均有。现选取Fi中部分宽叶植株与窄叶植株杂交,

F2中宽叶:窄叶=7:5(假设整个过程中,每株玉米授粉机会均等)。下列叙述错

误的是()

A.玉米植株的宽叶对窄叶为显性

B.B玉米植株中宽叶所占的比例为:

C.选取的B那部分宽叶玉米植株中,纯合子占;

D.若将B中选取的那部分宽叶玉米种植,则后代玉米植株宽叶:窄叶=119:25

17.(2021•全国・月考试卷)自然界配子的发生、个体的发育受多种因素制约,存在致死现

象。基因型为Aa的植株自交,子代基因型AA:Aa:aa的比例可能出现不同的情

况。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若含有a的花粉50%死亡,则自交后代基因型的比例是2:3:1

B.若含有a的配子有50%死亡,则自交后代基因型的比例是4:4:1

C.若花粉有50%死亡,则自交后代基因型的比例是1:2:1

D.若aa个体有50%死亡,则自交后代基因型的比例是2:2:1

18.(2021.全国•月考试卷)某植物物质M的合成由3对等位基因々方吟控制,只有基因

aba

型为A_B_dd的个体才能合成物质Mo现有3种基因型不同且不含物质M的纯合

第4页,共28页

植株甲、乙和丙,与基因型为AaBbDd的个体分别杂交,结果如表。下列说法错误

的是()

实验组杂交组合子代表现型(株数)

1组甲XAaBbDd不含M物质(799)

2组乙xAaBbDd含M物质(99)、不含M物质(700)

3组丙xAaBbDd含M物质(201)、不含M物质(601)

A.3对基因独立遗传

B.甲的基因型有4种可能

C.2组子代植株中,纯合子约占*

D.3组中含物质M的子代基因型可能是AaBbdd、AaBBdd、AABbdd

19.(2021•全国・月考试卷)某雌雄同株植物花瓣色素的形成途白电Q.蓝色

径如图所示。酶①、酶②、酶③的合成依次受显性基因A、的I

B、D控制,对应的隐性基因不能控制酶的合成,三对基作色一红色

因独立遗传。已知当醐②存在时,黄色素能全部转化为红色素。蓝色素和黄色素同

时存在时,花瓣表现为绿色;蓝色素和红色素同时存在时,花瓣表现为紫色。下列

叙述错误的是()

A.开白花的纯合植株基因型有2种可能

B.若某植株自交得到的子代表现型及比例为:紫花:红花:绿花:黄花=9:3:3:

1,则该植株开红花

C.纯种的蓝花植株与纯种的红花植株杂交,B的基因型可能是AaBBDd

D.基因型为AaBbDd的植株自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是紫花:蓝花:红花:绿

花:黄花:白花=27:12:9:9:3:4

20.(2021•全国・月考试卷)将DNA分子双链用3H标记的某动物精原细胞(2n=6)移入

适宜培养条件(不含放射性元素)下,让细胞连续进行2次有丝分裂,再进行1次

减数分裂。根据图片判断在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细胞中染色体的标记情况依次是

()

2条染色单I条染色小2条染色由体

体都被标记体战标记都未被标记

«bc

A.2个b,1个cB.3jb,3个c

C.b+c=3个,但b和c数目不确定D.b+c=6个,但b和c数目不确定

21.(2021•全国•月考试卷)下列甲图中曲线表示某生物的体细胞分裂过程及精子形成过

程中每个细胞内某物质数量的变化;a、b、c、d、e分别表示分裂过程中某几个时

期的细胞中染色体示意图。乙图是该生物细胞在分裂过程中一条染色体上DNA含

W条染色体DNA的含nt

(1)甲图曲线中①〜③段可表示细胞进行分裂的数量变化。

(2)甲图a〜e中与曲线②⑤位置相对应的细胞分别是。

(3)细胞a、b、c、d、e中,具有同源染色体的是,含有2个染色体组的

是。

(4)d细胞中有个四分体。该生物体细胞的染色体数最多时为条。

(5)乙图中,ab段和cd段形成的原因分别是和o

(6)等位基因分离、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发生在乙图曲线的段。

22.(2021.江苏省南京市•期中考试)如图为某家庭甲、乙两种遗传病的系谱图。甲遗传病

由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乙遗传病由另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这两

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已知W-4携带甲遗传病的致病基因,但不携带乙遗传病的致

病基因。回答下列问题:

(1)甲遗传病的致病基因位于(X、丫、常)染色体上,乙遗传病的致病

基因位于(X、Y、常)染色体上。

(2)口2的基因型为,皿3的基因型为«

(3)若Uh和Dh再生一个孩子,则这个孩子为同时患甲、乙两种遗传病男孩的概

率是o

(4)若W-1与一个正常男性结婚,则他们生一个患乙遗传病男孩的概率是

(5)IV-1的这两对等位基因均为杂合的概率是o

第6页,共28页

用例

□正畲男性

0正常女性

口甲迨传扁到修思力

②即才传病女性或界

獴乙速传筑男性患者

23.(2021.山东省泰安市.模拟题)某XY型性别决定的双翅目昆虫具有多对易于区分的

相对性状,如长翅和残翅、灰身和黑身、红眼和白眼分别由三对等位基因控制。科

研小组利用该昆虫进行了如下杂交实验。

(1)将残翅雌性与长翅雄性个体杂交,B中长翅与残翅的比为1:1,B随机交配,

F2雌雄个体表现型的比均为长翅:残翅=2:3。对出现该现象最合理的解释是

。若日中长翅昆虫相互交配,则子代表现型及比例为。

(2)另取多对灰身雌性和黑身雄性个体杂交,逐对统计子代表现型,产生的子代

有两种情况,一种B全是灰身,另一种B中灰身雄:灰身雌:黑身雄:黑身雌=1:

1:1:1,根据上述实验结果可知为显性性状。为了确定控制体色的基因

位于常染色体还是X染色体上,可利用上述实验的子代为材料设计两个杂交方案

(只需写出杂交亲本);。

(3)若通过实验确定了体色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为确定控制眼色基因的位置,

取纯合的灰身红眼雌性和黑身白眼雄性杂交,B全为灰身红眼果蝇。让Fi随机交

配,F2中灰身红眼:灰身白眼:黑身红眼:黑身白眼=9:3:3:1。根据上述性状

分离比仍不能确定眼色基因的位置,请对实验结果进一步统计分析,并进行确定。

方法:。

预期结果与结论:o

24.(2021•全国•月考试卷)请识图并回答下列问题。

(1)图A中②过程用到的酶为。

(2)图A所示的遗传信息的传递规律,被命名为。它体现了生命是

的统一体。

(3)图B中的酶I为。图B所示过程对应图A中的(用图A中

的数字序号表示)。

(4)图B中核糖体沿mRNA移动的方向是(填“a-b”或“b-a”)。

(5)人体不同组织细胞的相同DNA进行图A过程③时,启动的起始点(填

“都相同”“都不同”或“不完全相同”),其原因是。

^DNA^

②“③

■•二一.

:'碑

'RNA

[⑤

做白质

图A

25.(2021.全国•月考试卷)科研人员利用化学诱变剂EMS诱发水稻DU基因突变,选育

出--种纯合矮秆水稻突变植株(甲)。将该矮秆水稻与正常水稻杂交,F2表现型及

比例为正常植株:矮秆植株=3:1。D11基因的作用如图所示。(注明:BR与BR

受体结合后,可促进水稻细胞伸长生长)。请分析并回答问题:

Dll基因(位于4号染色体)D61其因(位于1号染色体)

丁牌iX/k"

A--。一—q..........。迷小

菜油笛用6-脱辄香浦饵醇油菜索内酶BR《()

(BR,•种植物激素)37V

水稻细胞/'

(l)EMS诱发D11基因发生(填“显性”或“隐性”)突变,从而

(填“促进”或“抑制”)CYP724B1酶的合成,水稻植株内BR含量,

导致产生矮秆性状。还可证明基因D11控制生物体性状的方式为。

(2)研究发现,EMS也会诱发D61基因发生突变使BR受体合成受阻。由此说明

基因突变具有特点。

(3)科研人员利用EMS又选育出若干株纯合矮秆水稻突变植株(乙)。现将甲、

乙水稻植株杂交,以判断乙水稻矮秆性状的产生原因是与甲水稻相同(仅由D11

基因突变引起的),还是仅由D61基因发生显性或隐性突变引起的(其他情况不考

虑)。

①若杂交子代皆表现为正常植株,则表明乙水稻矮秆性状是由D61基因发生

(填“显性”或“隐性”)突变引起的。

②若杂交子代出现矮秆植株,尚不能确定乙水稻矮秆性状的产生原因。请进一步设

计操作较简便的实验方案,预期实验结果及结论。

实验方案:杂交子代矮秆植株苗期喷施BR,分析统计植株的表现型及比例。

预期实验结果及结论:若植株全为植株,则乙水稻矮秆性状的产生原因是

第8页,共28页

与甲水稻相同;若植株全为植株,则乙水稻矮秆性状的产生是仅由D61

基因发生显性突变引起的。

答案和解析

1.【答案】C

【知识点】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

【解析】解:AB、杂交时,须在开花前除去母本的雄蕊,但不需要去除父本的雌蕊,

AB错误;

C、人工授粉后,应套袋,防止外来花粉的干扰,C正确;

D、自交时,雌蕊和雄蕊都无需除去,D错误。

故选:C„

人工异花授粉过程为:去雄(在花蕾期去掉雄蕊)一套上纸袋一人工异花授粉(待花成

熟时,采集另一株植株的花粉涂在去雄花的柱头上)一套上纸袋。

本题考查孟德尔遗传实验,要求考生识记孟德尔遗传实验的具体过程,尤其是人工异花

授粉的过程,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

2.【答案】A

【知识点】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及应用

【解析】解:一对灰翅昆虫交配产生的91只后代中,黑翅22:灰翅45:白翅24寸:2:

1,说明昆虫翅膀的颜色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且显性基因对隐性基因是不完全显性的。

根据基因分离定律可知黑翅、灰翅和白翅的基因型依次为AA、Aa、aa或aa、Aa、AA.因

此,黑翅与灰翅昆虫交配,则后代中黑翅与灰翅的比例为1:1,所以黑翅的比例最有

可能是《

故选:Ao

根据题意分析可知:黑翅22只,灰翅45只,白翅24只,其比例为1:2:1,说明昆虫

翅膀的颜色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且显性基因对隐性基因是不完全显性的.因此灰翅昆

虫是杂合体(设基因型为Aa).

本题考查基因分离定律的应用,意在考查学生理解所学知识要点的能力和应用能力.解

题关键是理解不完全显性与完全显性的区别.

3.【答案】B

【知识点】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第10页,共28页

【解析】解:①使用方形积木可能使两种积木混合不均匀,因此应把方形积木改换为质

地、大小相同的小球,以便充分混合,避免人为误差,①正确;

②如果每次抓取后没有将抓取的积木放回原桶,会使每种配子被抓取的概率不相等,所

以每次抓取后,应将抓取的配子放回原桶,以保证每种配子被抓取的概率相等,②正确;

③若将某桶内的2种配子各减少到1个,使小桶中两种配子的数目只有1个,导致误差

变大,③错误;

④桶内配子的比例必须保持1:1,不能改变桶内配子的比例,④错误。

故选:B(.

分离定律的内容是在杂合体进行自交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随着一对同源染色体的分离

而彼此分开,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产生的两种配子比例为1:1,产生的后代性状

比例为1:2:1.

本题考查基因分离定律的模拟实验,意在考查学生的实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解题的

关键是能从题干中获取有用的信息。

4.【答案】C

【知识点】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实质及应用

【解析】解:某植物的纯合紫花与纯合白花杂交,Fi全为紫花,R自交得F2中紫:红:

白=9:6:1.假设两对基因分别为A、a和B、b,则紫花性状的基因组成为A_B_,白

花个体的基因组成为aabb,红花个体的基因组成为A_bb和aaB_.F2中紫花性状的基因

型共有4种:AABB:AaBB:AABb:AaBb=l:2:2:4,则产生的配子类型之比为

AB:Ab:aB:ab=4:2:2:1,与白花植株(aabb)杂交,后代表现型及基因型为紫花

(AaBb)、红花(Aabb、aaBb)、白花(aabb),比例为4:(2+2):1=4:4:1。

故选:Co

根据题意分析可知:某植物花色受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控制,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

定律.纯合紫花与纯合白花杂交,B表现为紫花,Fi自交,F2表现为9紫:6红:1白,

说明紫色为双显性个体,白色为双隐性个体,而红色植株为单显性个体.

本题主要考查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孟德尔自由组合定律的变式试题为目前高频考点,

在选择题、综合题中都经常出现.解答本类题目熟悉孟德尔自由组合定律9:3:3:1

是关键.

5.【答案】B

【知识点】减数分裂过程

【解析】解:A、图中①为染色体、②代表染色单体,③代表DNA,A错误;

B、n代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该阶段会发生基因的分离和自由组合,B正确;

C、HI代表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和中期,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并向两极移动发生在减数第

二次分裂后期,C错误;

D、IV所处阶段减数第二次分裂已完成,D错误。

故选:Bo

分析柱形图:图中①为染色体,②为染色单体,③为DNA.根据W中数目可知,这种

分裂方式为减数分裂。

I中没有染色单体,染色体:DNA=1:1,且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可能处于减数

第二次分裂后期;

n中染色体:染色单体:DNA=1:2:2,且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可能处于减数

第一次分裂过程;

HI中染色体:染色单体:DNA=1:2:2,且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的一半,可能处于减

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和中期;

W中没有染色单体,染色体:DNA=1:1,且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的一半,减数第二次

分裂已完成。

本题结合柱形图,考查细胞的减数分裂,要求考生识记细胞减数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

握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染色单体和DNA含量变化规律,能准确判断图中各物质的

名称及各阶段代表的时期,再对各选项作出准确的判断,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

查。

6.【答案】B

【知识点】染色体数目变异

【解析】解:①、母亲色盲,其基因型为XbXb,父亲正常,其基因型为XBY,儿子

性染色体组成为XXY、色觉正常,其丫染色体必定来自于父亲,而且又不患色盲,因

此含有B基因,且必然来自父亲,所以可以判断此变异情况是由于其父亲形成精子的过

程中发生的问题;

②、父亲正常,其基因型为XBY,母亲色盲,其基因型为X》Xb,儿子性染色体组成

为XXY、且为色盲,其基因型为X》XbY,其父亲不具有b基因,因此两个b基因都

是来自于其母亲,所以可以判断此变异情况是由于其母亲在形成卵细胞的过程中发生的

问题;

③、父亲色盲,其基因型为XbY,母亲正常,其基因为XBXB或XBX11,儿子性染色体

第12页,共28页

组成为XXY、且为色盲,其基因型为X"Xb丫,其b基因可以来自于父亲也可以来自

于母亲,因此无法判断此变异是形成精子还是形成卵细胞的过程中发生的问题。

故选:B,

1、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分离和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形成配子时,决定同一性

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

2、在生物体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种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配

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

传给后代。

3、伴性遗传是指在遗传过程中的子代部分性状由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这种由性染

色体上的基因所控制性状的遗传上总是和性别相关,这种与性别相关联的性状遗传方式

就称为伴性遗传,又称性连锁遗传。

本题为伴性遗传的应用题,考查学生灵活运用所学伴性遗传以及分离定律的相关知识,

并结合题中不同变异发生的不同情况,做出正确判断,难度适中。

7.【答案】D

【知识点】伴性遗传的类型及应用

【解析】解:雌火鸡(ZW)的卵细胞和3个极体有2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Z(卵细

胞)、Z(极体)、W(极体)、W(极体),按题中所述方式形成的二倍体后代性别

及比例是:ZZ(雄):ZW(雌)=1:2;第二种情况是:W(卵细胞)、W(极体)、

Z(极体)、Z(极体)。按题中所述方式形成的二倍体后代类型及比例是:WW(不能

存活):ZW(雌性)=0:2.两种情况概率相等,得雌:雄=(2+2):(1+0)=4:1。

故选:D。

根据题意分析可知:火鸡的性别决定方式是ZW型(雌性RZW,雄性6ZZ),卵细胞

和极体是在减数分裂中形成的。

本题考查了性别的决定。解决问题的重点在于理解减数分裂的过程,训练了我们的读取

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难度不大,重在理解。

8.【答案】D

【知识点】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解析】解:A、35s标记的是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噬菌体的

蛋白质外壳留在外面,因此35s标记组实验所获得的子代噬菌体不含35S,A错误;

B、不利用UN标记实验材料主要是因为蛋白质外壳和DNA都含有N元素,B错误;

C、32P标记的是噬菌体的DNA,噬菌体侵染细菌时,DNA进入细菌,而搅拌的目的是

使蛋白质外壳和细菌分开,因此即使搅拌时间长,也不会使上清液中的放射性降低,C

错误;

D、如果保温时间过长,子代噬菌体就会细菌中释放出来,会导致32P标记组上清液中

放射性升高,D正确。

故选:D。

1、噬菌体的结构:蛋白质外壳(C、H、0、N、S)+DNA(C、H、0、N、P)。

2、噬菌体的繁殖过程:吸附一注入(注入噬菌体的DNA)一合成(控制者:噬菌体的

DNA;原料.:细菌的化学成分)一组装一释放。

3、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一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

合培养一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一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

物中的放射性物质。

本题考查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对于此类试题,需要考生注意的细节较多,如实验的原

理、实验采用的方法、实验现象及结论等,需要考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注意积累。

9.【答案】D

[知识点]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

【解析】解:A、DNA分子中碱基总数量=该DNA分子中腺喋吟总数+x,A错误;

B、DNA分子中不含碱基U,B错误;

C、某DNA分子得知碱基A的比例为X%,则该DNA分子中碱基G的比例为50%-x%,

又知该DNA的一条链所含的碱基中y%是鸟喋吟,则另一条链中鸟喋吟是2(50%-x%)

-y%=l-2x%-y%,C错误;

D、某DNA分子得知碱基A的比例为x%,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非互补配对的碱基

之和占碱基总数的一半,因此该DNA分子中碱基C的比例为50%-x%,D正确。

故选:D。

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的规律:

(1)在双链DNA分子中,互补碱基两两相等,A=T,C=G,A+G=C+T,即喋吟碱基

总数等于喘噬碱基总数。

(2)DNA分子的一条单链中(A+T)与(G+C)的比值等于其互补链和整个DNA分

子中该种比例的比值;

(3)DNA分子一条链中(A+G)与(T+C)的比值与互补链中的该种碱基的比值互为

倒数,在整个双链中该比值等于1;

第14页,共28页

(4)不同生物的DNA分子中互补配对的碱基之和的比值不同,即(A+T)与(C+G)

的比值不同»该比值体现了不同生物DNA分子的特异性。

(5)双链DNA分子中,A=(A1+A2)+2,其他碱基同理。

本题考查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要求考生识记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掌握

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及其应用,能运用其延伸规律准确答题,属于考纲理解层次的考查。

10.【答案】c

【知识点】DNA复制的特点

【解析】解:已知1个DNA分子片段具有100个碱基对,即200个碱基,其中含有40

个胸腺嗑噬(T),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T=40个,则C=G=10(M0=60个.

若该DNA分子片段连续复制了4次,则第4次复制时需游离的胞喀咤脱氧核甘酸数为

24-仪60=480个,完成全部4次复制需要游离的胞喀咤脱氧核甘酸数分别为是(2勺)

x60=900个。

故选:Co

1、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DNA是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甘酸长链盘旋而成的

双螺旋结构;DNA的外侧由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构成的基本骨架,内侧是碱基通

过氢键连接形成的碱基对,碱基之间的配对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T、C-G).

2、已知DNA分子中的某种脱氧核甘酸数,求复制过程中需要的游离脱氧核甘酸数:

(1)设一个DNA分子中有某核甘酸m个,则该DNA复制n次,需要该游离的该核昔

酸数目为(2n-l)xm个.

(2)设一个DNA分子中有某核甘酸m个,则该DNA完成第n次复制,需游离的该核

甘酸数目为2Mxm个.

本题考查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DNA分子复制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DNA

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掌握DNA分子复制的方式及其中的相关计算,能运用其延伸规

律准确答题,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11.【答案】C

【知识点】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及其相关计算

【解析】解:该多肽中氨基酸数=肽键数+肽链数=12+1=13个,氨基酸通过转运RNA的

运输进入核糖体,因此翻译时需13个tRNA.mRNA中三个碱基决定一个氨基酸,则

mRNA中的碱基数=氨基酸数x3=13x3=39个,相应的DNA片段中碱基数为39x2=78个。

故选:C。

1、根据题干信息,一条多肽链含有12个肽键,是由13个氨基酸合成的。

2、脱水缩合过程中的相关计算:

(1)脱去的水分子数=形成的肽键个数=氨基酸个数-肽链条数;

(2)蛋白质分子至少含有的氨基数或竣基数,应该看肽链的条数,有几条肽链,则至

少含有几个氨基或几个竣基;

(3)蛋白质分子量=氨基酸分子量x氨基酸个数-水的个数X18。

3、DNA(或基因)中碱基数:mRNA上碱基数:氨基酸个数=6:3:1。

本题考查蛋白质的合成-氨基酸脱水缩合、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要求考生识记氨基

酸脱水缩合的具体过程,掌握其中的相关计算;识记遗传信息转录和翻译的具体过程,

能结合两者,并运用其中的延伸规律答题。

12.【答案】B

【知识点】基因重组的类型及其意义、基因突变的概念、原因和特点

【解析】解:A、基因突变是基因碱基序列的改变,染色体上的基因数目和位置并未发

生发生变化。表观遗传现象中的基因内碱基序列保持不变,A正确;

B、R型肺炎双球菌转化为S型过程中发生了基因重组,B错误;

C、基因突变产生的新的等位基因,进而可以产生新的基因型。基因重组也可以产生新

的基因组合,C正确;

D、基因突变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为生物的进化提供了丰富的原材料。基因重组也

是生物变异的来源之一,对生物的进化具有重要意义,D正确。

故选:Bo

1、基因突变是基因结构的改变,包括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基因突变发生的时

间主要是细胞分裂的间期。基因突变的特征:基因突变在自然界是普遍存在的;变异是

随机发生的、不定向的;基因突变的频率是很低的;多数是有害的,但不是绝对的,有

利还是有害取决于生物变异的性状是否适应环境。

2、基因重组类型:(1)自由组合型: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随着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

合,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也自由组合。

(2)交叉互换型: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四分体),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非等位基

因的交叉互换而发生重组。

本题考查基因突变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

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16页,共28页

13.【答案】B

【知识点】【实验】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的实验(低温诱导植物细胞染色体数目的

变化)

【解析】解:A、卡诺氏液的作用是固定细胞形态,A错误;

B、本实验需要制作根尖细胞的临时装片,制作步骤是解离—漂洗―染色—制片,B正

确;

C、经过解离步骤后细胞已经死亡,因此本实验不能观察到一个细胞完整的染色体数目

32—64加倍的过程,C错误;

D、与秋水仙素作用的原理相同,4c的低温是通过抑制纺锤体的形成而使细胞染色体

数目加倍,D错误。

故选:B»

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实验

(1)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实验的原理:低温能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使子染色体不

能移向细胞两极,从而引起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加倍.

(2)该实验的步骤为选材T固定一解离一漂洗T染色一制片.

(3)该实验采用的试剂有卡诺氏液(固定)、改良苯酚品红染液(染色),体积分数

为15%的盐酸溶液和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溶液(解离).

本题考查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实验,对于此类试题,需要考生注意的细节较多,如

实验的原理、实验采用的方法、实验现象及结论等,需要考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注意

积累。

14.【答案】B

【知识点】染色体数目变异

【解析】解:细胞中每种染色体都是三条,含有3个染色体组,属于三倍体;细胞中一

条染色体上的某一基因重复出现,属于染色体片段增加:细胞中每种染色体都是四条,

含有4个染色体组,属于四倍体;细胞中有一条染色体上缺失了1个基因,属于染色体

片段缺失。

故选:B„

1、染色体变异包括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染色体数目变异。染色体结构的变异:缺失、增

加、倒位或易位;染色体数目的变异:个别染色体的增加或者减少、以染色体组的形式

成倍增加或者减少。

2、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a图中每种染色体都是三条,b图中有一条染色体上多了

一个基因,c图中每种染色体都是四条,d图中有一条染色体上缺失了1个基因。

本题考查染色体结构和数目变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运

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15.【答案】D

【知识点】人类遗传病的概念和基本类型、人类遗传病的监测和预防

【解析】解:A、单基因遗传病是指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遗传病,A错误;

B、猫叫综合征是人的第5号染色体部分缺失引起的遗传病,B错误;

C、致病基因携带者不一定为患者,如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遗传病患者也不一定携带

致病基因,如染色体异常遗传病患者不携带致病基因,C错误;

D、调查某单基因遗传病的发病率,常选发病率较高的单基因遗传病如红绿色盲、白化

病等,D正确。

故选:D。

1、人类遗传病分为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异常遗传病:

(1)单基因遗传病包括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如并指)、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白

化病)、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血友病、色盲)、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如抗

维生素D佝偻病);

(2)多基因遗传病是由多对等位基因异常引起的,如青少年型糖尿病;

(3)染色体异常遗传病包括染色体结构异常遗传病(如猫叫综合征)和染色体数目异

常遗传病(如21三体综合征)。

2、遗传病的监测和预防:

(1)产前诊断:胎儿出生前,医生用专门的检测手段确定胎儿是否患某种遗传病或先

天性疾病,产前诊断可以大大降低病儿的出生率;

(2)遗传咨询:在一定的程度上能够有效的预防遗传病的产生和发展.

本题考查人类遗传病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人类遗传病的类型及实例,掌握监测和

预防人类遗传病的措施,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

16.【答案】B

【知识点】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实质及应用

【解析】解:A、玉米间行种植既能进行自交又能进行杂交,由题干信息可知,“宽叶

与窄叶两种纯合亲本间行种植宽叶亲本玉米植株的子代只有宽叶”,说明宽叶为显性性

第18页,共28页

状,A正确;

B、由于“宽叶与窄叶两种纯合亲本间行种植宽叶亲本玉米植株的子代只有宽叶,窄叶

亲本植株的子代宽叶和窄叶均有”,因此B玉米植株中宽叶应该占大多数,不可能为g

O

B错误;

C、假设B中选取的那部分宽叶玉米Aa比例为m,贝ijAA比例为(1-m),因为“选取

B中部分宽叶植株与窄叶植株杂交,F2中宽叶:窄叶=7:5",则?=2=得,m=),

即F,中选取的那部分宽叶玉米Aa比例为J,则AA比例为gC正确;

66

D、计算B产生配子a^,人=看;将B中选取的那部分宽叶玉米杂交,后代窄叶为5x

亮=黑,宽叶为色,故植株宽叶:窄叶=11%25,D正确。

12144144

故选:B。

1、玉米的花是单性花,玉米属于雌雄同株植物。

2、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

有一定的独立性;生物体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

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本题考查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及应用,要求考生掌握基因分离定律的知识,能根据玉米

植株的特点判断个品种玉米受粉方式,同时能根据题干中数据进行相关计算,属于考纲

理解和应用层次的考查。

17.【答案】D

【知识点】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及应用

【解析】解:A、若含有a的花粉50%死亡,雌配子A占去a占去雄配子A占|,a占/自

交后代AA占卜|=|,Aa占5x泊xi=|,aa占卜拉士自交后代基因型的比例是2:

ZDOLoZooZoo

3:1,A正确;

B、基因型为Aa的植株自交,子代基因型AA占Aa占aaa占;,若aa个体有50%

死亡,子代基因型AA占Aa占%aa占之,自交后代基因型的比例是2:4:1,B错

误;

C、若含有a的配子有50%死亡,雌配子和雄配子中都是A占|,a占/自交后代AA

占3x|=£,Aa占|x:+3x;=1,aa占=自交后代基因型的比例是4:4:1,

.30700007OOV

C正确;

D、若花粉有50%死亡,雌配子和雄配子中都是A占去a占土自交后代AA占:x:=

人2占9*9+9*:=9,22占9*9=;,则自交后代基因型的比例是1:2:1,D正确。

22222224

故选:Do

本题的解题思路为:根据死亡配子情况不同,先分析雌雄配子的种类及比例,然后用棋

盘法或根据基因平衡定律分析后代基因型、表现型。

本题考查基因的分离定律的应用,要求考生识记分离定律的实质及测交的定义,能根据

致死的情况,计算后代的表现型和基因型比例,属于考纲理解和应用层次的考查。

18.【答案】C

【知识点】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实质及应用

【解析】解:A、三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不同染色体上,在遗传时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独立遗传,A正确;

B、由题干得知,只有基因型为A_B_dd的个体才能合成M,故甲的基因型为DD,

只要控制没有d基因即可,即甲的基因型为AABBBDD、AaBBDD、AABbDD、AaBbDD4

种,B正确;

C、第2组结果可知,含M物质即基因型为A_B_dd约占J,可得乙得基因型为aabbdd,

则看判断子代纯合子的基因型为aabbdd,故纯合子的Z比Z例Z为oC错误;

D、由3组子代比例不含M物质=3:1,即含M物质的子代占:,则丙可能为AABBDd、

AAbbdd或aaBBdd故子代含有M物质的可能为AaBbdd、AaBBdd、AABbdd,D正确。

故选:Co

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内容及实质

1、自由组合定律: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分离和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形成配子

时,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

2、实质

(1)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

(2)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

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3、适用条件:

(1)有性生殖的真核生物.

第20页,共28页

(2)细胞核内染色体上的基因.

(3)两对或两对以上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

4、细胞学基础: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本题考查遗传规律计算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

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结论的

能力。

19.【答案】B

【知识点】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实质及应用

【解析】解:A、开白花的纯合植株基因型有aaBBdd和aabbdd2种可能,A正确;

B、若某植株自交得到的子代表现型及比例为:紫花A_B_D_:红花A_B_dd:绿花A_bbD_:

黄花A_bbdd=9:3:3:1,则该植株基因型为AABbDd,该植株开紫花,B错误;

C、纯种的蓝花植株aaBBDD与纯种的红花植株AABBdd杂交,B的基因型是AaBBDd,

C正确;

D、基因型为AaBbDd的植株自交,紫花A_B_Dj/^x:x:=g,蓝花aa__D一为

44464

Rx焦,红花A_B_dd为拉拉>亲绿花3_龙'区=卓黄花A_bbdd

为:白花aa—dd为:xlx;=A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是紫花:蓝花:红花:

444644416

绿花:黄花:白花=27:12:9:9:3:4,D正确。

故选:B。

1、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进行减数分裂产生配

子时,位于同源染色体的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离而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

随配子独立遗传给后代,同时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进行自由组合。

2、由题图可知,该植物的花瓣颜色是由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控制细胞代谢而控制的。

酶①存在、酶②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