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六下17 他们那时候多有趣啊(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含反思)_第1页
统编版六下17 他们那时候多有趣啊(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含反思)_第2页
统编版六下17 他们那时候多有趣啊(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含反思)_第3页
统编版六下17 他们那时候多有趣啊(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含反思)_第4页
统编版六下17 他们那时候多有趣啊(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含反思)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统编版六下17他们那时候多有趣啊(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含反思)

17*他们那时候多有趣啊

[教学目标]

1.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这篇科幻小说,看看在作者的想象中,未来的上学方式和今天有什么不同。

2.了解科幻小说,理解课文构思特点。学习本文通过人物对话展开故事情节的方法。

3.发挥想象力,联系生活实际,想象未来的学习生活还有可能是什么样的。

[教学重难点]

能了解文中所想象的未来的上学方式和今天的不同。

[教学课时]

1课时

一、激趣导入,解题质疑

1.同学们,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你们有没有想象过未来的学校是什么样子的?说说你推测的理由。(唤起学生对未来学校的无限遐想)

过渡:现在,我们就跟随作家艾萨克·阿西莫夫走进未来的学校,感受未来学校的学习方法以及他们是如何看待现在我们的学校的。(板书课题:他们那时候多有趣啊)

2.读了课题,你有哪些疑问?

预设1:“他们"指的是谁?

预设2:“那时候”指的是什么时候?

预设3:“多有趣"指的是什么事有趣?

过渡:带着这些问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课文--《他们那时候多有趣啊》,让我们看看未来孩子们的学习生活是怎样的。

3.作者简介

艾萨克·阿西莫夫(1920—1992)是享誉全球的美国科普巨匠和科幻小说大师。阿西莫夫知识极其渊博,一生出版了近五百部著作,内容涉及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文学艺术等多领域,曾获代表科幻界最高荣誉的雨果奖和星云终身成就大师奖,在世界各国拥有广泛的读者。

初读课文,理解字词

1.自由朗读课文,小组合作,认读本课生字、新词。

荧光屏鄙夷憎恶皱皱巴巴陌生装置高傲琼全神贯注

着重指导:荧(yíng)光屏(píng)鄙(bǐ)夷憎恶(wù)装置(zhì)琼(qióng)

2.词语解释

(1)鄙夷:轻视,看不起。

(2)皱皱巴巴:形容皱纹多,不舒展。

(3)全神贯注:全副精神高度集中。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联系课题,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主要讲了2155年的一天,玛琪和托米发现了一本真正意义上的书,书里记载着100多年前的孩子是如何学习的。玛琪觉得当时的孩子在学习时一定很快乐。)

2.引导:这样一个有趣的科幻故事,是通过怎样的方式呈现在我们面前的?

(作者是通过玛琪和托米的对话展开的)

四、利用导读,明确任务

1.出示课前导读。“导读”给我们提出了哪些学习建议?

(1)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这篇科幻小说,看看在作者的想象中,未来的上学方式和今天有什么不同。

(2)再大胆想象一下,未来的学习生活还有可能是什么样的?

2.阅读“学习提示”,思考在作者的想象中,未来的上学方式和今天有什么不同,小组合作完成表格。请同学们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不同之处,并对你认为的有趣之处作简单批注。

内容名称

今天的上学方式未来的上学方式

相同

不同

预设1:我发现未来和现在的图书呈现方式不同。通过对“曾经有那么一个时候,所有的故事都是印在纸上的”和“他们读到的字全都静止不动,不像他们通常在荧光屏上看到的那样,顺序移动"这两个信息的比较可以看出,现在的书都是纸质的,而未来的书都是用电子屏幕呈现的电子书。

预设2:我发现未来和现在的老师不一样。从“那个机器老师一次又一次地给她做地理测验,她一次比一次答得糟,最后她的妈妈发愁地摇了摇头,把教学视察员找了来”这一句话可以看出,未来的学校是由机器老师来授课及进行测验的,不像现在都是由真人教师进行班级化授课。而且老师们授课的效果也不同。未来科技化的手段虽然方便了孩子在家学习,但机器老师是没有情感的,它只会一遍遍地根据玛琪的水平变换练习题目,导致玛琪特别讨厌学习,让玛琪的妈妈也发愁了。

预设3:我同意刚才同学说的,授课的效果不同。现在我们是班级化授课,老师不可能根据每个人的学习能力和学习程度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案,但是从“视察员把机器老师调好以后……我把它调慢了,已经适合十岁左右孩子们的水平了"这句话可以看出来,未来的学校是一对一的教学,能充分地照顾到学生的学习差异。

……

3.小结:在未来的学校中,学习方式发生了巨大改变——课本、教师、授课方式、学习伙伴,都和今天的很不一样。也许学习的内容是不变的——孩子们依然要写作业,老师依然不会放弃每个学生,只是更个性化,母亲依然会关注到孩子学习的苦恼,也会帮助他们解决困难……所以说本篇科幻小说的构思是基于现实的大胆想象,是人类对科技发展的展望,而不是漫无边际的幻想。(板书:基于现实、大胆想象)

五、合作探究,体会写法

1.未来学校与现在的学校相比,各有哪些优缺点呢?请同学们先默读课文最后四个自然段,然后和同桌交流。

预设1:附近所有的孩子都到一处去上学,他们在校园里笑啊、喊啊,他们一起坐在课堂里上课;上完一天的课,就一块儿回家。他们学的功课都一样,这样,在做作业的时候他们就可以互相帮助,有问题还可以互相讨论。

预设2:机器老师正在屏幕上显现出这样的字:“我们把和这两个分数加在一起——”

学校未来学校现在学校

优点会根据学生的情况设计课程和考试,因材施教培养团结合作,快乐、有趣

缺点不够快乐、有趣不能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单独设计教学和考试

2.读了这篇课文后,这两个孩子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预设1:我从他们的对话中能看出玛琪和托米都是很有好奇心的孩子,他们会根据那本“真正的书”,产生许多联想与想象。

预设2:这两个孩子都会根据自己所处的时代提出问题、反思问题,并产生美好的想象。

3.玛琪到底喜不喜欢“未来教育”?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玛琪不喜欢“未来教育"。她厌恶过度的学习、无休止的考试、反复出现的挫败感。这样写的好处是能拉近读者与文中人物的距离,调和了“幻想”和“现实"之间的关系。同时,这样写也能暴露出教育中那些持续性、本质性的问题,这些问题并不会因为时代的变迁、技术的演进而消失。从而为读者提供了深入思考的线索。)

3.总结这篇科幻小说的写作特点。

(1)本文构思新颖,立意巧妙,想象奇特生动。

(2)故事情节通过人物对话巧妙展开。

(3)情节推进严谨,层次清晰,情节发展中运用了插叙的手法。

总结:科幻小说的构思是基于现实的大胆想象,是人类对科技发展的展望,而不是漫无边际,乱离怪神的幻象。

4.主旨探究:这是一篇科幻小说。作者用一本古老的纸质书作为线索串起全文,以两个小主人公托米和玛琪关于阅读、学习的对话作为主体,描绘了身处未来的他们的学习场景与感受,表现了作者对于教育、学习等问题的独特思考。

5.课堂小结:科幻能使人警醒,告诫我们不要沦为机械的奴隶;科幻也让人期待,让我们觉得未来是更美好的新时代。

希望大家能用“放大镜”仔细观察我们的生活,面对生活中的问题敢于反思和大胆畅想,书写属于自己的科幻篇章。

六、拓展延伸,大胆想象

1.本文作者是美国科幻作家艾萨克·阿西莫夫,他曾说:“儿童应该尽早阅读科幻作品,在9岁或10岁,不能晚于11岁。"科幻小说一直深受全世界儿童的喜爱,今天给同学们推荐三本科幻小说:《格兰特船长的儿女》《海底两万里》《神秘岛》。作者是儒勒·凡尔纳,被尊为科幻小说之父,这三本书是他的代表作,被人们称为他的“科幻三部曲”。

2.好书推荐

《海底两万里》是法国作家儒勒·凡尔纳创作的长篇小说,是“凡尔纳三部曲"(另两部为《格兰特船长的儿女》和《神秘岛》)的第二部。

此书主要讲述鹦鹉螺号潜艇的故事。1866年,海上发现了一只疑似为独角鲸的大怪物,阿龙纳斯教授及仆人康塞尔受邀参加追捕。在追捕过程中,他们与鱼叉手尼德·兰不幸落水,么独角鲸,而是一艘构造奇妙的潜艇。潜艇是尼摩在大洋中的一座荒岛上秘密建造的,船身坚固,利用海水发电。尼摩船长邀请阿龙纳斯作海底旅行。他们从太平洋出发,经过珊瑚岛、印度洋、红海、地中海、大西洋,看到海中许多罕见的动植物和奇异景象。途中还经历了搁浅、土著围攻、同鲨鱼搏斗、冰山封路、章鱼袭击等许多险情。最后,当潜艇到达挪威海岸时,三人不辞而别,回到了他们的家乡。

3.你对未来学校有什么期待?发挥想象,描写一下吧!

示例:未来的学校足够安全。陌生人不能轻易进入。当我单独走进,或者和一群小伙伴走进时,系统会自动快速人脸识别,经过认证后“唰”的一声,门就自动打开。等走进了学校,门会自动关上。

当你走进校门,展现在眼前的是一座座高大的用塑料制成的教学楼。这种塑料比钢铁还要结实,而重量却只有泡沫那样轻。这种房子,在房屋工厂制造成型后,运到施工现场,几个机器人简单组装后,塑料房子便诞生了。

如果你观察得很仔细,准会发出疑问:怎么没有操场呢?请你不必为此担心,为了节省占地面积,设计者把操场设在地下了。下课后,自动升降机会把你带入地下操场。操场四周装着以太阳能为能源的发光板,整个操场犹如白昼一样,一点儿也不会影响学生运动、游戏。

走进教室,你首先看到的是可以随着环境而改变颜虽然的墙壁:下课了,墙壁变成了绿色,绿色可以缓解大脑疲劳;上课时,墙壁又变成了蓝色,蓝色可以调节紧张情绪;要是教室光线不好,它又变成白色,让教室变得亮堂堂的。

在教室前方墙壁正中,有一个不大不小的显示屏,那就是黑板。老师在电脑里输入程序,黑板上便会显示出教学内容。只要按一下键,字迹便会消失,再也没有粉笔灰的污染了。

[板书设计]

17*他们那时候多有趣啊

科学性——基于现实

预言性——大胆想象

提出问题反思问题

[教学反思]

科幻故事,讲述的是故事,启迪的却是思想。在教学过程中,我充分利用文前的导读,指导学生自主阅读,合作探究。通过课文的阅读,了解科幻故事的最大特点就是有丰富的想象力。引导学生明白科学幻想是建立在一定科学基础上的,不能毫无根据地胡说。引导学生借助课文的学习,联系已有科学知识,展开想象,感受科幻故事的特点,从而为自己创编科幻故事打下良好的基础。

14文言文二则

[教学目标]

1.会写4个生字,能联系上下文理解“善、之、决"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根据注释疏通文意,说出故事内容。

4.能了解《两小儿辩日》中两个小孩各自的观点,并知道他们说明观点的依据。【语文要素】

5.背诵课文。

[教学重难点]

1.能根据注释疏通文意,说出故事内容。

2.能了解《两小儿辩日》中两个小孩各自的观点,并知道他们说明观点的依据。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读写“援、俱、弗”3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并背诵《学弈》。

3.能根据注释、联系上下文理解字词的含义,并能用自己的话说说故事的内容。(重点)

一、导入新课

1.谈话导入:文言文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宝贵遗产,它言简意赅,记录了我国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明。不少文言文还揭示了深刻的道理。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两篇融知识性、趣味性与哲理性于一体的文言文。“专心致志"这个成语你熟悉吗?谁能讲讲它的意思?其实”专心致志"这个成语源自《孟子·告子上》中的一篇文章--《学弈》,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文言文。

2.板书课文标题,学生齐读课文标题。

3.借助注释,解释题目大意:学习下围棋。

4.作者介绍

孟子(约前372一前289),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国(现在的山东邹城东南)人。我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他是孔子以后的儒学大师,被尊称为“亚圣”。后世将他与孔子合称为“孔孟"。

二、初读课文,自主学习

1.自读古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鸿(hóng)鹄(hú)诲(huì)惟(wéi)缴(zhuó)

2.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3.再读古文,要有节奏地读,不但要读正确,还要读出停顿,读出节奏,做到声断气连。(学生练读,再指名读)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日:非/然也。

4.教师范读,学生齐读。

5.书写指导

指导书写“援、俱”,提醒学生注意笔顺(课件出示:“援、俱"字的笔顺分解图)

6.借助注释和工具书,再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三、反复朗读,疏通大意

1.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自由朗读课文。

2.讨论交流:《学弈》讲了一件什么事?

(1)学生分小组交流,集体讨论。

明确:《学弈》讲述的是全国擅长下棋的人——弈秋,教两个人学下围棋,一个人专心致志,另一个人三心二意,以致于后一个人的棋艺不如前一个人的故事。

学弈

人物做法结果

一人

另一人

弈秋的思考

对照《学弈》的注释,阅读原文,完成下面的表格。

四、研读课文,领悟道理

1.结合注释,理解文意。

(1)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译文:弈秋,是全国最善于下棋的人。)

(2)思考:“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这句话有什么作用?

教师点拨:开篇交代弈秋是全国最擅长下棋的人,为下文写两个人跟他学下棋作铺垫。

(3)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

(译文:让弈秋教两个人下棋,其中一个人一心一意,聚精会神,只听弈秋的教导。)

(4)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译文:另一个人虽然也在听弈秋讲课,可是心里却想着天上有鸿鹄将要飞到这里来,想取过弓箭,把它射下来。)

(5)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译文:这个人虽然与专心致志的那个人一起学习,成绩却不如那个人。)

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译文:因为他的智力不如专心致志的那个人吗?回答:不是这样的。)

2.聚焦异同,对比态度。

(1)思考:弈秋教两个人下棋,其中一人却比不上另一个人,原因是什么?试着用文中的语句回答。

(2)学生自读课文,找出造成二人学习结果不同的原因,在文中批画出来。

(3)同桌交流,个别汇报。

预设:

由“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这两句可知,二人学下棋时的表现截然不同。

3.情境朗读,揭示道理。

(1)同桌合作朗读,展现棋盘前两个人截然不同的表现。朗读时可根据自己的理解加入适当的表情和动作。

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

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2)讨论交流:结合大家的表演以及书上的插图,你觉得他们二人当时分别在想什么呢?你能用恰当的词语概括两人不同的学习状态吗?

预设:专心致志一心一意聚精会神……三心二意心不在焉心猿意马……

(3)讨论交流:弈秋教两个学习态度不同的人学下棋,为什么学习效果截然不同呢?

教师点拨:因为专心致志地做事和三心二意地做事,效果是完全不同的。只有专心致志,才能有所成就。

(4)领悟道理:两人截然不同的学习态度和之后产生的截然不同的学习成果,让我们明白了孟子想要告诉我们的道理——学习、做事必须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

(5)指导背诵:同桌互相合作诵读,一人说句意,一人对原句。在此基础上,自主背诵。

五、拓展延伸,随堂演练

1.拓展延伸:孟子名句节选

○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

○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鱼和熊掌不可兼得。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2.写出“之”字在下列句子中的意思。

①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_________(_________)

②惟弈秋之为听。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一人虽听之。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思援弓缴而射之。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_________(_________)

3.小练笔:学习了《学弈》这篇课文以后,我相信同学们一定有很多话要说给老师、父母、同学听,课后写一篇心得体会。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并背诵《两小儿辩日》。

2.能联系上下文理解“决"的意思,能根据注释疏通文意,说出《两小儿辩日》这个故事的内容。(重点)

3.能了解《两小儿辩日》中两个小孩各自的观点,并知道他们说明观点的依据。(难点)

一、质疑导入,感受新知

1.看了课题,你知道了些什么?

(知道了文中的主人公是两个小孩;知道了这篇文章主要是写两个小孩子围绕太阳进行辩论这件事。)

2.看了课题你还想知道些什么?

(①他们为什么争辩②他们各自的观点是什么?依据是什么?③他们辩论的结果是什么?)教师及时板书学生提出的问题。

3.相关介绍

列子,名御寇,战国时期思想家,道家思想代表人物。列子主张清静无为,终生致力于道德学问。

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名丘,字仲尼。鲁国(今山东曲阜)人,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他的学生及再传学生把孔子及其学生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编成《论语》一书,留传于世。

二、初读课文,自主学习

1.自读古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盂(yú)沧(cāng)沧凉凉孰(shú)汝(rǔ)

2.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3.再读古文,要有节奏地读,不但要读正确,还要读出停顿,读出节奏,做到声断气连。(学生练读,再指名读)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日:“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日:“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日:”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4.教师范读,学生齐读。

三、反复朗读,疏通大意

1.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自由朗读课文。

2.讨论交流:《两小儿辩日》讲了一件什么事?。

(1)学生根据自学方法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然后教师请一组展示,其余同学进行补充。

(2)同桌之间相互讲一讲课文大意,互相检查是否清楚、完整。

教师点拨:《两小儿辩日》写了孔子路遇两个孩子在争辩太阳何时离人远,何时离人近,双方各执一词就连博学的孔子也不能做出正确判断的事。

3.结合注释,理解文意。

(1)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孔子到东边游历,看到两个小孩在争辩,便问他们争辩的原因。

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升起的时候距离人近,而到正午的时候距离人远。”

另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升起的时候距离人远,而到正午的时候距离人近。")

(2)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升起的时候大得像车盖,到了正午就像圆盘一样小,这不是远的小而近的大吗?”

另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的时候很清凉,到了中午的时候就像把手放进热水里一样烫,这不是近的热而远的凉吗?")

(3)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孔子无法判断(他们谁对谁错)。

两个小孩笑着说:“谁说你知识渊博呢?")

三、朗读课文,领悟道理

1.合作探究:两小儿为何辩斗?试着从文中提取两小儿的观点、理由,填在下面的表格中。

两小儿辩日

人物观点依据

一小儿太阳:初升时近,正午时远。远小近大:太阳刚出时像()一样大,到了中午时就如()一般小了。

一小儿太阳:初升时(),正午时()。近()远():太阳刚出来时清凉而略带寒意,到了中午时就像把手伸进()里一样热。

2.读原文,完成下面的表格。

两小儿辩日

人物观点依据

一小儿太阳:初升时近,正午时远。远小近大:太阳刚出时像(车盖)一样大,到了中午时就如(盘盂)一般小了。

一小儿太阳:初升时(远),正午时(近)。近(热)远(凉):太阳刚出来时清凉而略带寒意,到了中午时就像把手伸进(热汤)里一样热。

提示:都用了自己的生活经验来说明自己的观点。

3.讨论交流:两个小孩分别是从哪个角度来表达自己的观点的?他们既然说的都符合事实,为什么会得出截然不同的结论呢?

汇报交流:(1)根据视觉判断:距离近则物体形状大,远则物体形状小。

(2)根据感觉推论:靠近热源就感觉热,远离热源就感觉凉。

提示:两小儿善于观察,勤于思考。

(3)同桌之间分角色朗读,读时结合神态、动作来体现争辩的情景。

4.合作探究:他们争执不下,就去问谁?孔子给他们怎样判决的?

(不能决也;自主表演“问孔子”的情景;孔子实事求是、谦虚谨慎。

5.两小儿辩斗正酣,请孔子决断,偏偏“孔子不能决也”,这是为什么?

预设1:仅从两小儿所言判断,皆有理有据,孔子不能妄下判断。

预设2:受时代所限,当时无法判断两小儿孰是孰非,孔子自然也不可能知道。

学生或教师补充与日地距离相关的科学资料,解答“两小儿”的疑惑。

6.从这个故事中,我觉得这是两个善于观察、大胆质疑的小孩和实事求是、谦虚谨慎的孔子。

7.讨论交流:你认为文中的两个小孩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精神

(独立思考、大胆质疑、善于观察、说话有理有据……)

8.领悟道理:从两小儿的辩论中,你能体会出什么?

(预设1:要像两个小孩一样有探索精神,而且要学习他们用生活经验来说明自己的观点的方法,但是不能仅仅从自己的经验来考虑问题。预设2:要像孔子一样,诚实地面对自己所不知道的事,正所谓“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