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单元 复杂多样的当代世界教材_第1页
第七单元 复杂多样的当代世界教材_第2页
第七单元 复杂多样的当代世界教材_第3页
第七单元 复杂多样的当代世界教材_第4页
第七单元 复杂多样的当代世界教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七单元复杂多样的当代世界第12讲第13讲单元整合第12讲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课程标准考试大纲了解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认识美苏“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点击学点一、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1)二战结束后,美国和苏联失去了战时同盟的基础,双方关系开始变化。(2)二战后,美国确立了称霸世界的全球战略。(3)二战后,苏联努力扩大自己在世界上的影响,存在着大国沙文主义。(4)美苏两国在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方面根本对立一、“冷战”的兴起1.背景点击学点一、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一、“冷战”的兴起2.表现政治经济军事美国苏联杜鲁门主义(1947)欧洲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1947)马歇尔计划(1948)经济互助委员会(1949)北大西洋公约组织(1949)华沙条约组织(1955)点击学点一、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3)美苏肆意践踏国际法,干涉别国内政,甚至不惜大举用兵,严重破坏了世界和平。3.影响(1)美苏“冷战”造成西欧依靠美国、东欧依赖苏联的局面(2)美苏全面对抗,进行军备竞赛,使世界处于毁灭性的核战争威胁之下,两大集团势均力敌,彼此不敢轻易动武,又使得近半个世纪没有爆发新的世界大战。一、“冷战”的兴起二、“冷战”中的“热战”1.背景“冷战”期间,爆发了美苏发动或参与的局部“热战”,使得世界处于动荡不安之中。2.表现(1)朝鲜战争:使中美关系彻底破裂,美国采取遏制中国的政策,“冷战”从欧洲扩大到亚洲。(2)越南战争:耗费了美国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导致美国霸权地位相对衰落,而苏联此时在军事实力上大体赶上了美国。点击学点一、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3、美苏争霸阶段基本态势对外战略重大事件对华政策50年代中-60年代初60年代中-70年代末80年代战略优势在美,美国处于攻势苏攻美守美强苏弱苏联:平起平坐美国:强硬对抗缓和:戴维营会谈对抗:柏林墙古巴导弹危机美国:敌视苏联:援助

—恶化苏联:进攻战略、缓和战略美:战略收缩缓和:尼克松主义、访苏,赫尔辛基宣言对抗:苏侵阿中美关系正常化并建交中苏关系继续紧张美国:重新强硬苏联:战略收缩对抗:卡特、里根主义,星战计划缓和:新思维消除中程导弹条约苏联:寻求缓和美国:时好时坏【细节1】雅尔塔体系、两极格局和“冷战”三者之间是什么关系?雅尔塔体系的建立是战后两极格局形成的基础,即奠定了战后两极格局的框架;两极格局是雅尔塔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和集中体现,从属于雅尔塔体系,雅尔塔体系下两极格局对抗的主要形式是“冷战”,“冷战”的加剧又促进了两极格局的形成。“马歇尔深知苏联根本不可能接受欧洲复兴计划。他曾说,如果一开始

就把苏联和东欧国家排斥在计划之外,就会吓跑欧洲人,有的欧洲国家就会

表现迟疑。”【精析一】马歇尔计划的实质是什么?马歇尔计划与杜鲁门主义有何联

系与区别?1.实质:两者在本质上是一致的,都是为了遏制苏联等社会主义力量,稳定资

本主义统治秩序,确立和巩固美国的霸权地位。2.联系:杜鲁门主义是美国争夺世界霸权的宣言书,它标志着美国对外政策已由局部扩张转向全球扩张。马歇尔计划是杜鲁门主义的延续和扩大,是更隐

蔽、更精巧的杜鲁门主义,两者互相联系,目的基本一致,但手段上各具特色

。3.区别:杜鲁门主义表现为公开地、赤裸裸地反共反苏,而马歇尔计划则采用

隐蔽的经济手段来稳定资本主义制度,控制欧洲,联合西欧各国共同反共反

苏。马歇尔计划是杜鲁门主义的一次大规模运用丘吉尔在1943年德黑兰会议期间就已意识到“英国是一个多么小的国家”,

他曾这样描绘:“我的一边坐着把一条腿搭在另一条腿上的巨大的俄国熊,

另一边是巨大的北美野牛,中间坐的是一头可怜的英国小毛驴。”【精析二】丘吉尔的话真实地反映了战后英国在国际关系中的地位。战

后的国际关系体系是什么?与两极格局、“冷战”是什么关系?1.战后国际关系体系:雅尔塔体制(雅尔塔体系)。2.三者的关系为:雅尔塔体制的建立是战后两极格局形成的基础,即奠定了战

后两极格局的框架;两极格局是雅尔塔体制的一个组成部分和集中体现,从

属于雅尔塔体制,雅尔塔体制下两极格局对抗的主要形式是“冷战”,“冷

战”的加剧又促进了两极格局的形成。一般来说,两极格局的瓦解,也就意

味着“冷战”局面的结束、雅尔塔体制的瓦解。“世界政治格局”“国际关系”“‘三个世界’的理论”等在教材讲述中没有涉及或讲述不够具体,但在新课标高考中又经常涉及。世界政治格局,是指世界上主要政治力量通过一系列的抗衡、分化、组合而

形成的一种稳定的结构,这种结构在一定时期内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但又

处在不断发展变化之中。导致世界政治格局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在于世界

上主要政治力量(大国)实力对比的变化。【国际关系】国际关系是指人们超越国家界限建立起来的一种特殊社会关系,它主要包括

政治、经济、军事、社会等关系。国际关系既是学术领域的,也是公共政策

领域的。【世界政治格局】也是第三世界。”从而明确地提出了划分三个世界的战略思想。1974年4

月,邓小平在联合国第六届特别会议上发言,第一次向世界全面阐述了毛泽

东划分“三个世界”的战略思想。他还宣布:“中国现在不是,将来也不做

超级大国。”这一战略思想,对中国加强同第三世界国家的团结,加强在世

界政治格局中的国际地位,争取第二世界国家共同反霸,发展对外关系,具有

重要的指导意义。【“三个世界”的理论】1974年2月,毛泽东在会见赞比亚总统卡翁达时说:“我看美国、苏联是第一

世界。中间派,日本、欧洲、澳大利亚、加拿大,是第二世界。咱们是第三

世界。”“亚洲除了日本,都是第三世界,整个非洲都是第三世界,拉丁美洲

在马歇尔计划问题上,教材认为西方国家企图用该计划拉拢东欧,但遭到拒

绝。下述材料引用当事人的说法,似有不同。我们的政策不是反对任何国家或任何主义,而是反对饥饿、贫穷、冒险和混

乱。我们的政策的目的应该是恢复世界上行之有效的经济制度,从而使自由

制度赖以存在的政治和社会条件能够出现。任何图谋阻挠别国复兴的政府都不能指望得到我们的援助。此外,任何为了政治或其他目的而企图增长人

类痛苦的政府、政党或集团,都将遭到美国的反对。——马歇尔在哈佛大学的演说(1947年6月5日)点评:史料中说美国的政策“不是反对任何国家或任何主义”的。事实上,

马歇尔计划的实质是巩固西欧的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制度,“遏制”共产主

义,有明显的反苏反共色彩。

美国史学家盖迪斯认为,斯大林作为一个信奉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革命领袖,

“从未放弃过关于‘世界革命’的最终理念”;在战后苏联对外政策行为的

实际发展中,这种理念又同因战争结果而大大加强的扩展苏联国际权力地位

必要性的信念结合起来,形成了苏联对外政策与安全战略的进攻性特征。由

于苏联的政治制度缺乏制衡机制,斯大林很容易地便将自己对于“安全”与“威胁”的种种幻觉转变为政策的动力,从而造成了一种对于国际政治性质

的绝对“零和”的理解。其结果,则是促使战后国际关系向着冷战方向发展

。盖迪斯因而提出,冷战是同斯大林的名字联系在一起的;如果没有斯大林

的存在,也许根本就不会有冷战的发生。——《历史研究》点评:材料中美国史学家盖迪斯把“冷战”产生的责任归结到苏联和斯大林

身上,认为斯大林挑起了“冷战”。对此,你有何看法?昂的军备竞赛①,并使地区冲突一直有转变成超级大国之间核对抗的危险②。

冷战结束后,赞扬这些军事联盟具有控制冲突升级的能力③却成为时尚。——[美]杰里·本特利等《新全球史》步骤一:整理设问,理清目标与途径目标限制性条件途径评价美苏“冷战”对美苏“冷战”的评价根据材料;结合所学

带着问题读史●根据材料,联系所学知识,概括学术界是怎样评价美苏“冷

战”的。冷战时期的批评家曾经指责一些军事联盟如北约组织和华约组织推动了高划分材料层次概括关键词由①得出【美苏军备竞赛付出了高昂的代价】由②得出【使世界长期不得安宁,国际局势紧张】由③得出【双方势均力敌,避免了世界大战的爆发】综合①②③得出【学术界力图对美苏冷战作出辩证评价】步骤二:概括材料,结合所学,得出要点关键词概括材料结合所学整理得出答案学术界力图对美苏“冷战”作出辩证评价。既强调了美苏争锋使世界长期

不得安宁,国际局势紧张,又看到在近半个世纪中双方势均力敌,避免了世界

大战的爆发。既认为美苏军备竞赛付出了高昂的代价,又指出“冷战”推动

了科技的发展。回忆教材相关知识(紧扣材料要求的时间和内

容范围,由材料未涉及处概括关键词)概括关键词冷战影响得出(材料未涉及)【冷战推动了科技的发展】第13讲世界多极化趋势和跨世纪的世界格局

课程标准考试大纲简述欧洲共同体的形成、日本成为世界经济

大国和中国的振兴以及不结盟运动的兴起;了

解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了解苏联解体后两极格局瓦解和多极化趋势

加强的史实,认识多极化趋势对世界历史发展

的影响两极格局的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点击学点一、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思考】在过去的十年里,不结盟政策已在国际生活中得到了有力的确认,因为它在

人类处于灾难的边缘的时候指出了摆脱黑暗的冷战时代的出路,它展示了新

的国际关系的前景,而到那时为止,这种关系一直受到集团激烈对峙的抑制

。不结盟政策强调了各国独立、自主发展和全面、平等的国际合作的原则,

以及必须加速发展中国家的发展。它阐明了当代世界的矛盾以及国际关系

不稳定的原因并力主消除这些矛盾和原因。它要求通过和平途径来解决紧

迫的国际问题。——铁托的发言(节选)不结盟运动奉行怎样的原则?不结盟运动的出现对国际关系格局产生了怎

样的影响?

点击学点二、世界多极化趋势一、欧共体的形成1、背景:可能性:共同的文化遗产和心理认同感地理位置接近经济恢复,联系加强法德两个宿敌的和解必要性:战争造成的灾难和痛苦的教训二战使欧洲各国普遍削弱,政治地位下降美苏“冷战”威胁欧洲各国的安全2、形成:1951年,六国成立欧洲煤钢共同体1958年,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1967年,三合一为欧洲共同体,简称欧共体点击学点二、世界多极化趋势3、举措:关税同盟(1968)共同农业政策(1968)统一大市场(1993)统一的货币(2002)一、欧共体的形成4、影响:①政治:西欧力图推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严重削弱了美国的霸权地位。②经济:大大促进了西欧国家经济的发展和实力的增强。③国际格局:冲击着两极格局,促进世界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点击学点二、世界多极化趋势二.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①美国的扶植

②日本战后改革③利用国家政权推动经济的发展④重视科技和教育:高科技的发展道路1、原因:2、表现:1956—1972年高速发展,成为仅次于美国的资本主义世界第二经济大国3、影响:①改变了战后初期向美国一边倒的政策,实行以日美关系为轴心的全方位外交②资本主义世界经济领域出现了美、日、西欧三足鼎立局面,冲击了两极格局

三.不结盟运动的兴起点击学点二、世界多极化趋势1、背景:①二战后,亚非地区诞生了许多新兴独立国家。②各国积极谋求维护自身独立、主权、发展与和平的有效途径。1961年,在贝尔格莱德举行的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2、标志:3、基本原则和宗旨:独立、自主、不结盟、非集团。4、影响:①标志着第三世界国家以独立的力量登上国际政治舞台。②开始改变由超级大国和西方国家决定世界事务的局面。点击学点二、跨世纪的世界格局一、苏联解体1、原因:①历史原因:由于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弊端和政策上的错误长期得不到纠正②现实原因:戈尔巴乔夫的改革背离了社会主义方向③外部原因: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和平演变”战略点击学点二、跨世纪的世界格局一、苏联解体2、过程①国外:东欧剧变,经互会和华约解体,苏联在欧洲构筑的政治、经济、军事体系全线崩溃②国内:a、一些加盟共和国率先独立B、8·19事件是苏联解体的催化剂C、独联体成立(1991)D、苏维埃举行最后一次会议,从法律上宣布苏联集体3、影响:两极格局中的一极坍塌,两极格局的最终瓦解点击学点二、跨世纪的世界格局二、世界新形势1、总特点:世界形势总体上趋向缓和,和平与发展成为主流,但和平与动荡局面并存2、原因:①缓和原因:两极格局的瓦解结束了两大集团对峙,大国间的军备竞赛减弱,一些冲突得到缓和②动荡原因A、两极格局的结束使国际力量对比时期均衡,使被“冷战”掩盖的民族、宗教、领土争端等矛盾暴露出来B、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大国试图建立以自己为主导的地区和世界秩序C、出现一些新的不稳定因素,如霸权主义、恐怖主义、地区冲突和局部战争点击学点二、跨世纪的世界格局三、多极化趋势加强1、特点: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暂时形成“一超多强”的局面;新的世界格局尚未形成,处于新旧格局的交替时期。2、表现:①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积极推行单边主义,但地位相对削弱②欧盟、日本、俄罗斯、中国、发展中国家等多种政治力量不断发展壮大、各种政治力量重新分化组合3、意义:①有利于削弱霸权主义、强权政治②有利于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③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西欧和日本都是美国强有力的竞争对手。朋友,是的。盟国,是的。但

是,他们正在与我们竞争。在经济领导问题上,他们在全世界同我们竞争得

非常激烈……同我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时候相比,美国遇到了我们甚

至连做梦也没有想到过的那种挑战。——1971年美国总统尼克松的一次演说【精析一】二战后美国与西欧、日本关系的演变1.二战后美国与西欧关系的演变二战后初期,美国推行马歇尔计划,帮助西欧各国复兴经济,西欧成为美国的

势力范围。随着“冷战”的加剧,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采取了分裂德国的政策,

在德国的西部扶持了德意志联邦共和国。1949年,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为对抗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建

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并最终导致两大政治军事集团对峙局面的形成。20世纪70年代以来,欧共体不愿像过去一样受美国的控制,开始为提高自己

的国际政治经济地位而努力,这有力地冲击了美国的经济霸主地位,逐渐形

成了资本主义世界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的局面。2.二战后,美国对日本的政策的变化二战后初期,美国单独占领日本,其对日政策的目标是削弱和控制日本。1948年后,随着“冷战”的加剧,特别是新中国的成立,世界政治力量对比发

生了有利于社会主义的巨大变化,美对日占领政策的重点开始转向扶持日

本,其目的是把日本打造成对抗社会主义国家的东亚基地。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日本开始谋求政治大国的地位,在经济与外交上不再

唯美国马首是瞻,资本主义世界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苏联解体之后,美国作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认为由美国领导的国际关

系的“单极阶段”终于到来了,于是依靠美国的权势和价值观来建立“世界

新秩序”的主张频频出现在美国领导人的讲话中。但是,继承了苏联主要遗

产的俄罗斯仍然是唯一拥有能够与美国相抗衡的核武器的国家,作为联合国

的常任理事国,俄罗斯在世界事务中的作用仍然不可低估。与此同时,欧共

体向欧盟的发展有力地表明了西欧是国际政治中的重要力量,以中国、韩国

和东盟成员国为代表的亚洲的崛起,同样显示出该地区除了日本以外的其他

国家正在确立和发挥它们在世界事务中的重要作用。占有联合国多数席位

的第三世界国家作为一个整体对国际事务的影响也不容忽视。因此,两极格

局彻底终结,多极化趋势却是不断加强。——《正确认识当前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精析二】多极化趋势对世界历史产生的影响1.有利于国际关系的民主化和发挥联合国的作用。2.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有利于国际关系的民主化。3.有利于大国关系的缓和,制约和削弱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4.有利于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5.有利于促进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的协调发展。6.多极化趋势为发展中国家既提供了机遇,又提出了挑战。约东扩,高考复习时应关注这两个概念。【“冷战”思维】广义的“冷战”思维指在“冷战”期间在两大集团对峙、两个超级大国争

霸的过程中所形成的处理国家间关系,解决国际争端的一种思维模式。其产

生的基础是资产阶级狭隘的国家主权与利益观念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一

套西方国际关系理论,其目的在于对社会主义国家的遏制与挤压。狭义的

“冷战”思维特指“冷战”结束后,西方大国特别是美国的保守势力妄图建

立单极世界,推行的一种意识与观念。目前大多指狭义的概念。

“冷战”结束后,“冷战思维”并没有结束,其主要表现是在美国推动下,北影响国际局势的一件大事,是“冷战”的延续,将加剧紧张局势。目前还在

进行之中,有许多不确定因素,因此,我们应密切关注实际局势的发展。【北约东扩】北约东扩是指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责任区扩大到东欧国家。该计划是1994

年1月在布鲁塞尔北约首脑会议上正式提出的,其根本目的是填补苏联解体

后的东欧“安全真空”,建立以北约为核心的未来安全新机制。北约东扩是A.“不论是美元还是刺刀,都不能保证(帝国梦想的)成功”B.“这个星球不会由任何一个单独的政治中心来统治,不论其军事力量有多

大”C.“美国最好把对领导世界的可能性的梦想和愿望缩小一点”D.“多极世界……导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把这个世界折磨得痛苦不堪”“当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迅速发展和繁荣起来,如目前中国和东亚的情况,

在一般情况下,只要采取务实的态度,它带来的并不是威胁,更不是灾难,而是

大好机遇和共同繁荣。如其不然,只顾争夺不顾合作,只搞对抗不言协调,到

头来很可能是两败俱伤,吃亏的还是自己,即使是美国这样的超级大国,也不

可能幸免。”与此论点完全相左的言论(注:以下言论皆出自美国政界人物)

是D欧洲一体化是自觉的行为,还是不自觉的行为?这一问题教材没有提及。对

此,下述材料是一个重要的补充。从历史来看,国际关系格局长期以欧洲为中心,二战打破了以欧洲为中心的

国际关系格局,欧洲丧失了政治经济中心的优势地位。面对经济凋敝、政治

危机、社会动荡等诸多困难,西欧各国纷纷实行社会改革,发展经济,从这一

方面看,西欧国家的一体化一开始就是自觉的过程。事实证明:“舒曼计划

”的提出,《巴黎条约》和《罗马条约》的签订都是西欧国家自觉走向一体

化的表现。欧洲一体化进程是在美苏两极格局的形势下出现的,是西欧国家

在经济发展的情况下,要求摆脱美国的控制而加强经济合作,最后走上政治

一体化的。从这个意义上看,它完全是一种自觉的行为。经济区域化和全球一体化过程中的一种自发行为。欧洲一体化进程是在美

苏两极格局的形势下出现的,是西欧国家在经济发展的情况下,要求摆脱美

国的控制而加强经济合作,最后走上政治一体化的。从这个意义上看,它完

全是一种自觉的行为。因此,欧洲一体化进程的出现是自发行为与自觉行为共同作用的结果。点评:西欧国家是由于经济发展的需要,不自觉地加强经济、政治合作而走

上一体化道路的,在一体化的进程中表现为自发性,欧洲一体化进程是世界新兴国,尽管美国也已经明确意识到“帝国的过度扩张会导致过度的衰落”

。而新兴国家呢?他们一方面可能并不认同西方国际治理的一些方式,另一

方面则还没有足够的力量来建设新国际秩序,在很多方面更无足够的经验。——郑永年《中东、阿拉伯变局与国际新秩序》点评:旧的国际关系体系正在动摇,但西方继续主导,新兴国家正在崛起,但还

没有足够的力量来建设新国际秩序,在很多方面更无足够的经验。对此,你

有何看法?

老的体系正在动摇,但西方继续主导这个体系。不管怎样,这个体系是西方

的最大利益,必然要用大力气来维持。但各种迹象表明,无论在维持区域秩

序还是影响这些国家的内部局势方面,美国和西方已经显得力不从心,很难

回到过去的辉煌。实际上,新兴国家都没有要离开西方主导的国际体系,而是选择了进入这个

体系,接受这个规则。但即使这样,美国还是不甘心于放弃国际空间给这些图一1945年图二1965年

带着问题读史●下面三幅漫画用夸张的手法反映了德国历史和国际关系的

演变。结合图片简述战后两德的分合及其体现的国际格局变迁。德意志民族的战后45年步骤二:概括材料,结合所学,得出要点关键词概括材料观察漫画概括关键词由图一得出【两人分离,无法握手】由图二得出【两人对立,各帮其主,中间的隔离带变得高大】由图三得出【墙倒后,两人拥抱在一起,显示出团圆的惊喜

之情】回忆教材相关知识(紧扣材料要求的时间和内

容范围,由材料未涉及处概括关键词)概括关键词由图一联系教材可知,战后初期,德国被分区占

领。(材料未涉及)【德国战败后,被盟军分区占领,雅尔塔体制形成】由图二联系教材可知,东西德国分裂,柏林墙修

筑。(材料未涉及)【两个德国已被柏林墙分开,分属美苏阵营,美

苏对峙局面加剧】由图三联系教材可知,东欧剧变,柏林墙倒塌,德

国统一。(材料未涉及)【柏林墙倒塌,德国重新统一,“冷战”结束】结合所学整理得出答案战后两德的分合及其体现的国际格局变迁:图一:两人分离,无法握手,表示德

国战败后,被盟军分区占领,雅尔塔体制形成。图二:两人对立,各帮其主,中间

的隔离带变得高大,表示两个德国已被柏林墙分开,分属美苏阵营,美苏对峙

局面加剧。图三:墙倒后,两人拥抱在一起,显示出团圆的惊喜之情,表示柏林

墙倒塌,德国重新统一,“冷战”结束。单元整合

一、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时间阶段表现认识20世纪50年代20世纪六七十年代20世纪90年代两极格局多极化趋势出现多极化趋势加强美苏对峙“冷战”西欧联合;日本崛起;

不结盟运动两极格局瓦解,多个力

量中心形成,“一超多

强”局面形成(1)国际政治格局的根源是综合国力。(2)多极化趋势是个漫长曲折的过程,现在表现为“一超多强”二、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1.西欧随着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发展,增强了同美苏抗衡的实力,对美国的霸权

地位和两极政治格局提出了严峻的挑战。2.日本的崛起,使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出现了多极化的趋势,这既是对美国霸权

的挑战,也是对两极政治格局的冲击。3.伴随着不结盟运动的兴起,第三世界国家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