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地理考前强调:思维尺度重要性_第1页
高三地理考前强调:思维尺度重要性_第2页
高三地理考前强调:思维尺度重要性_第3页
高三地理考前强调:思维尺度重要性_第4页
高三地理考前强调:思维尺度重要性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三地理考前强调:思维尺度重要性一、地理“过渡性”思维(一)地理过渡性思维的产生

1.地理学科特征

区域性和综合性是地理学的两大基本特征,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是新课标地理四大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过渡性思维就是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两大核心素养结合体,所以在高考中越来越重要。地理学家运用单项或综合指标来划分区域,从而在地图上确定区域之间划分的界线,对区域界线的理解是区域认知的重要抓手,自然地理界线一般是由重要山脉(界山)、河流等组成。

2.自然地理界线

地球表面没有这些界线,界线两侧的地理差异也没有特别明显。

温度带中的亚热带和亚寒带,从上图根本找不到。因为从热带到温带,亚热带只是两者之间的过渡地带;同理从温带到寒带中,亚寒带就是过渡带。区域界线所处的位置往往表现为具有一定宽度的过渡地带,地理差异具有渐变性。

在中学地理课程和教学中,往往突出区域特征和区域差异,而对区域之间过渡性的关注相对较少,甚至把区域界线绝对化。

(二)地理过渡性思维典型案例分析—“秦岭淮河一线”为例

要确定一条地理界线并不简单。通过降水量、温度和植被这3个主要指标,才能基本确定“秦岭—淮河”线为我国的南北分界线。降水量

通过对多年平均降水量的分析发现,“秦岭—淮河”线基本与我国800毫米等降水量线基本重合,而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是湿润区和半湿润区的分界指标。2.温度(热量)

“秦岭—淮河”线也基本上是我国1月份零度等温线,“秦岭—淮河”以南区域1月平均气温在零摄氏度以上,河流冬季基本上不结冰,而在“秦岭—淮河”以北1月平均气温低于零摄氏度,冬季河流一般结冰,且越往北河流结冰期越长。

3.自然带(典型植被)

“秦岭—淮河”一线以南是亚热带季风气候,主要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以北为温带季风气候,主要以温带落叶阔叶林。通过以上3个主要指标,才能基本确定“秦岭—淮河”线为我国的南北分界线。但是秦岭—淮河一线不是实实在在的一条线,而是一个呈带状的有宽度的过渡区域。同样,秦岭不只是东西向一字排列的众多山脉,而是南北纵横数十、数百千米的庞大山系,因此淮河两岸相隔的空间,自然景观、气候、农业等方面并无明显差异。说明我们自然地理界限(地图上显示为一条线)不是一条线,而是明显有过渡性。地理过渡性思维对于地理高考的重要性

1.过渡性地带成为高考热点区域的原因

过渡性地带的区域环境条件复杂多样,能体现出区域内部差异性显著,便于考察地理环境整体性和差异性。过渡性地区一般人类经济活动方式多样(例如处于农牧交错带);由于热量和干湿的多样性造成生物多样性显著(陆地自然带多样);过渡地带由于自然条件不稳定性,往往生态环境具有脆弱性,是重要生态治理区,也是选必二和选必三典型案例去区,因而高考命题专家喜欢以地理过渡区为命题背景区域。

2.最近几年高考题体现了区域过渡性

如2020年全国卷1治沟造地;2020年全国卷2毛乌素沙地与黄土高原的过渡地带;2020年全国卷三37题毛乌素沙地;2021年甲卷37题祁连山等。

二、地理尺度思维(一)尺度思维由来

1.尺度概念在地理学中,尺度是指地理事象在空间和时间上的量度,即空间范围大小和时间间隔长短,又可指观察和研究地理事象时所采用的空间和时间单位。“尺度”是地理学重要的核心概念之一,具有层级性、相对性、关联性和复杂性等特点。

2.尺度分类(1)划分标准不同可以分为时间和空间尺度

(2)尺度思维在区域地理中地位图

3.尺度思维构成要素尺度思维是通过尺度的透镜观察和理解地理事象、分析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观念,包括尺度划分、尺度匹配、尺度关联、尺度效应、尺度选择和尺度推绎等思想内容。

(二)“尺度大小”是尺度思维灵魂所在尺度思维是地理思维中的重要思维,尺度思维可以分为大尺度、中尺度和小尺度。大尺度一般关注整体,忽略细节;注重“普适性”;小尺度一般关注“特殊性”,注重细部特征的探究。以大气运动为例,按照尺度大小来划分三种类型的大气运动。大尺度的大气运动(大气环流)大尺度大气运动就是全球三圈环流。三圈环流是全球性大气运动,建立在地球表面是均匀的(无海陆差异),还有太阳直射点永远直射赤道理想的全球大气运动模式。

三圈环流产生了七个气压带和六个风带,气压带和风带是分析天气和气候特征(气候成因)的最主要因素。气压带和风带是选必一最核心知识点,也是高考选考高频考点,考前复习必须重视起来。2.中尺度大气运动(季风环流)

季风环流成因是由于海陆热力差异和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季风环流主要分布在亚洲东部,东南部和南部,包括热带气候(南亚季风)和亚热带季风和温带季风(东亚季风)。在南亚地区由于季风环流产生的洋流季节性变化也是高考常查的高频考点。小尺度大气运动(热力环流)

小尺度大气运动就是地表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例如海陆风,湖陆风,山谷风等。高中生需要掌握的尺度思维关键点地理规律有尺度大小限制地理规律是建立在一定尺度大小上才成立的。没有尺度大小的一般地理规律不能解决具体区域地理问题。离开了尺度,区域规律就是错误的。例如中国降水空间分布规律:东多西少,南多北少。但是福建省降水是西多东少,而新疆则是北多南少。2.地理解题思想:宏观(大尺度一般地理规律)把握,微观(材料情境设问等小尺度限定词)切入从宏观(大尺度)地理规律出发,关注微观(小尺度)的地方性分异(非地带性)。做题时候,我们同学可以向上(大尺度)去思考,也要学会要下(小尺度)去想想有没有特殊地形,洋流等影响因素存在。

大尺度上的地理事象规律是小尺度上地理事象产生的背景。例如我国北方1月份湖陆风就需要考虑大尺度的冬季风影响,冬季风势力大改变小尺度湖陆风了,造成湖陆风出现没有昼夜差异这一特殊情况。

3.审题核心思想:时空位置和时空尺度大小地理试题审题时候一定要看清楚设问时空位置和时空尺度。地理位置(空间纬度和海陆位置,时间的所处发展阶段)是地理思维起点,是解地理试题第一步,不能犯错,不然后面都错了。试题设问主语的时空尺度越大,越关注宏观和整体;试题设问主语的时空尺度越小,越突出微观和细节,即就是小切口问题典型。(四)非地带性就是小尺度分布和大尺度一般规律不匹配

1.局部地形导致的非地带性地势高度、坡度、坡形、坡向等

地形变化→气温或水分或干湿状况变化→矿物及盐分变化→土壤变化→构成因地形变化而产生的植被生态系列。

地形导致的一般原理举例:

a海拔越高气温越低

b谷地山坡晴朗无风的早晨易产生逆温。

c迊风坡多地形雨,降水多落在半山腰;背风坡气流下沉较干热,产生焚风效应。

d阳坡光热足但蒸发强,阴坡光热少但蒸发弱,土壤水分状先应看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差额。一般我国北方的北坡是阴坡,蒸发较弱,在降水少的情况下,阴坡土壤含水率高于阳坡,植被生长条件好于阳坡

2.小气候因素

①坡向、坡度、高度、坡形不同→光照、热量、降水、昼夜温差、湿度、通风条件(山谷风、海陆风,盛行风与热力环流的叠加)差异→水分条件差异植被或土壤差异。

②中国南方湿润→南坡光热水足→植被生长优于北坡;北方降水少→北坡阴坡→光热水比南坡少→蒸发弱→土壤水分多→植被生长好。

③大湖效应可使运动旳气团变性;

④山体效应使同高度山体内部气温偏高,蒸发加强,水分条件减弱。

⑤热岛效应

⑥两极区域注意冰雪反射率,气候变化对下垫面的改变及产生的效应。

⑦绿洲风影响局部热力环流

⑧受地形影响,背风地带气流下沉,降水少,形成干热河谷的环境特点。

3.岩性和土质因素

①岩石风化状况差异→土壤矿物质、土酸酸碱度、土质机械组成差异→生物生境差异。

②坡度差异→沉积相差异→植被差异。

③土质不同→沉积物机械组成不同→地下水分布差异→土壤性状差异→植被差异异。

4.自然灾害因素

小尺度时间内的火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