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阳区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含解析)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2/M01/02/22/wKhkFmZm8PaAbmuIAAMAtFyMmaY603.jpg)
![汉阳区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含解析)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2/M01/02/22/wKhkFmZm8PaAbmuIAAMAtFyMmaY6032.jpg)
![汉阳区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含解析)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2/M01/02/22/wKhkFmZm8PaAbmuIAAMAtFyMmaY6033.jpg)
![汉阳区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含解析)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2/M01/02/22/wKhkFmZm8PaAbmuIAAMAtFyMmaY6034.jpg)
![汉阳区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含解析)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2/M01/02/22/wKhkFmZm8PaAbmuIAAMAtFyMmaY603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汉阳区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含解析)
湖北省武汉市汉阳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
卷(解析版)
第I卷阅读。(共55分)
1.阅读下面的实用类文本,完成问题。(9分)
避免“计数器陷阱"
①许多朋友在设定目标、践行计划的过程中容易落入计数器陷阱。
②举个例子:很多人学写作时会给自己设定一个具体的目标,希
望通过量的积累,来达到质的改变。比如“每天一千字”,甚至有一
些“魔鬼训练",要求自己每天输出三千字、五千字……然而他最终
的收获,可能是一堆语焉不详的文字。虽然这个过程可让练习者获得
良好的自我感觉,但写出来的文字质量变得更高了吗?很可能并没有。
③这就是量化目标的负面影响。它容易将问题简单化、平面化,
让人产生一种“解决问题”了的错觉。因为不论多么理性的人,在量
化指标的驱动下,都难免产生一种心态;我先想办法去完成指标,别
的都可以先缓一缓。在这种心态的驱动下,他很可能会不太注重文章
的论据是否可靠,逻辑是否严谨,结构是否清晰,文字是否简洁……
而是以“写满规定字数"为首要目标,甚至会因此反过来追求不简洁
的文字一一越不简洁就越容易达到指标嘛。久而久之,当他习惯了这
种模式,还如何能写出言简意赅的文章呢?
④不仅仅是写作,任何事情都是如此。每件事都是有多个衡量标
准的。而当你把其中某个标准强调、凸显出来时,就很容易忽略其他
的标准。从而把一个完整的“体”,简化成只剩一个“面,
⑤这也是企业管理中常说的“KPI陷阱:凡事都唯KPI是论,
以完成KPI为第一要务,往往就会忽略做这件事最核心的目的,忽略
真正的目标。在这种心态的驱动下,很容易把“拓展知识面"简化成
“每年读50本书”,结果一年下来,书单有浩浩荡荡一列,但问自己
从中得到了什么,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收获和提升,则是脑子里一片
空白。这其实是买桂还珠,真正有价值的东西,是读书时思考和咀嚼
的过程,这才是你从“读书"这件事里面能否得到收获的关键。但它
就在你赶进度的时候,被抛诸脑后了。
⑥要摆脱计数器陷阱,一个重要的思维方式,就是去分析问题背
后的系统。也就是:先建立一个最简单的系统,然后想办法优化它。
对写作来说,每天输出多少字是最重要的因素吗?其实不是。写作是
一个系统的过程,你必须有输入,有思考,才会有输出。如果只把目
光放在“输出”上面,那其实是没有意义的一一你只是在不断地敲键
盘,没有输出自己加工过的观点。所以,如何才能每天多输出一点内
容?这其实不是一个好问题。更好的思考方式是:如何才能在我每天
的生活中,多一些思考,与此同时能写出一点思考的成果?同样,“如
何每天多读一点书",背后的系统是: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基于这
个知识体系,找到阅读的方向和需求;再基于这个需求,去有针对性、
有目的性地阅读,获取知识,进而丰富和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
⑦这就是系统性的思维方式:一个问题的出现,其根源往往不在
于它本身,而在于它背后所存在的系统。我们要做的,是去优化这个
系统,从根源解决问题,而不是仅仅着眼于问题的表象。
(1)以下情形不属于“计数器陷阱”的一项是(3
分)
A.写作中关注每天要完成的字数。
B.学写文章时要注意论据和逻辑。
C.以KPI作为企业管理唯一标准。
D.增加读书的数量以拓展知识面。
(2)“量化目标"有哪些负面影响?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_____(3分)
A.量化目标容易让人相信量的积累会带来质的改变。
B.量化目标容易导致聚焦单一目标,忽略众多目标。
C.量化目标被强调时,容易使人忽略最核心的目的。
D.量化目标会让人“买桂还珠”,无法获得真正价值。
(3)如何摆脱“计数器陷阱"?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_____(3分)
A.要始终明确做一件事的真正目的。
B.要用系统性的思维方式思考问题。
C.找到问题的根源才可能解决问题。
D.设定更高目标以更好地激励自己。
2.阅读《昆虫记》节选部分,完成问题。(8分)
①从形状上看,它就像个小小的梨子,大概熟过了头,色泽不新
鲜了,变成了紫褐色。这个稀奇古怪的玩意儿,这个似乎车工车间车
出来的漂亮玩具,会是什么呢?是人工塑造而成的?是一个仿梨子制
品供孩子玩的?我确实是这么以为的。孩子们围了过来,目不转睛地
盯着这个漂亮玩意儿,都想拿走放进自己的玩具盒里。这玩意儿形状
比玛瑙弹子更漂亮,比象牙球和杨木陀螺更让人喜爱。实际上,这玩
意儿的材质并不显得上乘,但摸上去很硬实,且带有十分艺术性的曲
线。这没有关系,反正在深入了解它之前,我是不会把这个从地下找
到的小梨给孩子们当玩具的。
②它果真是圣甲虫的杰作吗?它里面会有一个卵、一条幼虫?牧
羊青年肯定地对我说有。他说他在挖的时候不小心把一只同样的小梨
给弄碎了,里面就有一只白色的卵,像一个麦粒那么大。我不太相信
他说的,因为他给我拿来的小梨与我所期待的粪球相去甚远。
③剖开这个令人生疑的玩意儿,看看它里面有什么东西,这也许
是冒失的:即使如牧羊青年好像认定的那样里面果真有虫卵,我这么
把它剖开也许会影响里面胚胎的存活。再说,我在想,梨形与所有已
知的情况是矛盾的,很可能是偶然造成的。谁知道日后会不会再遇上
偶然的情况给我提供同样的东西呢?最好保持它的原样,静观情况的
发展,特别是应去现场看个究竟。
(1)“我”为什么被“这稀奇古怪的玩意儿"吸引?下列理解正
确的一项是(4分)
A.这个“玩意儿”材质虽不算上乘,但很有艺术感。
B.想剖开这个“玩意儿”,验证牧羊青年所说的话。
C.想深入研究这个“玩意儿”是不是圣甲虫的杰作。
(2)选文体现出昆虫学家法布尔的什么特点?下列概括不正确
的一项是(4分)
A.善于观察
B.勤于思考
C.勇于冒险
3.阅读下面的古诗词,完成问题。(3分)
寒下曲
王昌龄
饮马渡秋水,水寒风似刀。
平沙日未没,黯黯见临洸。
昔日长城战,咸言意气高。
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
下列对本诗的内容和情感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首联表现秋日塞外行军途中严寒、恶劣的自然环境。
B.颔联描绘落日黄沙中望见临洸城的苍凉恢弘的景象。
C.颈联刻画诗人登上曾是战场的长城意气风发的英姿。
D.尾联描写黄沙乱蓬中的累累枯骨,揭示战争的残酷。
4.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问题。(15分)
段秀实,字成公,本姑臧人。年六岁,母疾病,不勺饮至七日,
病间乃肯食,时号“孝童"。及长,沈厚能断,慨然有济世意。举明
经,其友易之,秀实曰:“搜章摘句,不足以立功。”乃弃去。
天宝四载,从高仙芝讨大食。会敌救至,仙芝兵却,士相失。秀
实夜闻副将李嗣业声,识之,因责曰:“惮敌而奔,非勇也;免己陷
众,非仁也。"嗣业惭乃与秀实收散卒复成军还安西请秀实为判官。
肃宗在灵武,诏嗣业以安西兵五千走行在①。节度使梁宰欲逗留
观变,嗣业阴可。秀实让曰:“天子方急,臣下乃欲晏然,公常自称
大丈夫,今诚儿女耳。”嗣业因固请宰,遂东师,以秀实为副。
初,秀实为营田官。泾大将焦令谨取人田自占,给与农,约熟归
其半。是岁大旱,农告无入,令谨言不知旱,责之急,农无以偿,往
诉秀实。秀实署牒免之,因使人逊谕令谟。令谨怒,召农责之,杖击
二十。秀实泣曰:"乃我困汝。"即自裂裳裹疮注药,卖己马以代偿。
注释:①行在:指天子所在之地。
(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仙芝兵却却:撤退
B.免己陷众,非仁也陷:攻陷
C.嗣业阴可阴:暗地里
D.约熟归其半约:约定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_____(3分)
嗣业惭与秀实收散卒复成军还安西请秀实为判官
A.嗣业惭/与秀实收散卒/复成军还/安西请秀/实为判官
B.嗣业惭/与秀实收散卒/复成军/还安西/请秀实为判官
C.嗣业惭与秀实/收散卒复成/军还安西请秀/实为判官
D.嗣业惭与秀实/收散卒复成军/还安西/请秀实为判官
(3)下列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段秀实年仅六岁就尽心侍奉病痛中的母亲,孝心为人称赞。
B.段秀实长大之后,向往建功立业,不愿做寻章摘句的学问。
C.段秀实因副将李嗣业惧敌溃逃而义正辞严地谴责他的行为。
D.段秀实私下为农户免租,惹怒焦令谨,农户只得卖马还租。
(4)将文言语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天子方急,臣下乃欲晏然,公常自称大丈夫,今诚儿女耳。
5.阅读下面的文学类文本,完成问题。(20分)
不会消失的云朵
①初夏,坐在乡村清幽的小院里。清风徐徐,悠然地仰首望云,
年过九旬的祖父,依然耳聪目明,透着岁月无敌的淡定。一朵一朵的
白云,时聚时散,时近时远,在蓝天上不停地变换着,像一位技艺高
超的魔术师,在卖力地表演着从无到有又从有到无的戏法,引得我的
想象也跟着忙碌起来。
②那一朵很大的白云消失了,我有些失落地告诉祖父。他洞若神
明地笑笑:“孩子,没有一朵云会消失的,它只是变成了雾气,或变
成了雨,或变成了雪。不信吗?你眼前这个杯子里的水,或许就是你
上个月见到的一朵云呢。”仔细想想,觉得祖父说得很有道理,不禁
欢喜道:“哦,我现在喝的不是一杯水,而是一朵云啊!"
③“是啊,是云落在了你的杯子里,你应该问候一声,'你好,
我的云朵。'”祖父脱口而出的,竟是如此清纯的诗句。
④“你好,亲爱的云,走过遥遥之路的云,会讲美丽故事的云。
"我望着碧绿的茶叶在水杯里起起伏伏,不由得喃喃自言吾。
⑤“不会消失的,就像那些花瓣,还有那些落叶,它们变成了泥
土,继续营养着树根,营养着树枝,还会变成另外一些花瓣,变成另
外一些树叶,重新回到枝头祖父像一位睿智的禅师。死亡,有时
也并不意味着生命彻底消失,而是意味着生命将以另一种形式存在。
⑥顺着祖父意味深长的点拨,我的思绪飞快地跳跃起来,一会儿
跳到一些旧事物上,一会儿跳到一个早已音讯杳无的人身上。我惊讶
地发现,原以为已经永远消失的一些景、物、人、事,只是暂时走开
了,并没有完全消失,它们还会在某一时刻,如此清晰地朝我走来,
以曾经熟悉的音容,或以完全簇新的风貌。
⑦那日,与朋友小酌。他慨叹,短暂的一生中,消失的东西实在
太多,能够长存的东西实在太少。我立刻向他讲起祖父那永远“不会
消失的云朵",安慰朋友:即使有些美好事物真的消失了,也不必悲
伤,那些逝去的事物,正提醒我们,好好珍惜现在所拥有的。
⑧朋友似有所悟,但仍对曾经的一些美好记忆念念不忘,极力想
挽留住:“就像回不去的故乡,若是能够永在,该有多好。”
⑨“永在心里,便意味着永不消失啊!"我坚定道,“如果对某一
事物视而不见,即便它就在眼前,其实它已消失了;而那些长存心间
的,非但没有消失,反而历久弥新。”
⑩一位诗人从一块被抛弃荒野的朽木中,拔出一根锈迹斑斑的铁
钉,由衷地赞叹道:“作为一枚备受打击的钉子,它闪烁的光芒,一
直在前行的路上,摄人魂魄的力量,从未消失。"我赞赏诗人的慧眼,
更赞叹他的慧心。
我们平时所说的很多消失,并没有真的消失,它们只是换了一种
形态,或换了一种方式,进入了另一个场域,以另一种面目呈现,就
像许多美好的信仰、品质、精神……它们从不会真正地消失,而始终
闪耀着迷人的光芒,散发着无穷的魅力。
不会消失的云朵,有时飘动在我们的头顶,有时飘落到远方的山
林,有时化作一溪流水,有时进入了草木的根茎,但无论在哪里,那
朵云好好活着的信念一直都在,好好生长的努力一直都在。
(1)读①〜④段,祖父为什么说“没有一朵云会消失”?(4
分)
(2)读⑤⑥段,祖父的点拨让“我"的认知有了什么变化?(4
分)
(3)读⑦〜⑨段,朋友因美好事物的消失而感伤,作者以哪两
点理由来劝慰他?(6分)
(4)文章最后一段写道:“那朵云好好活着的信念一直都在,好
好生长的努力一直都在。”结合全文,说说作者借此所倡导的人生态
度。(6分)
第H卷表达。(共65分)
6.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问题。(15分)
①“无主谣言"在一些短视频平台广为传播,严重破坏公序良俗,
甚至逾越法律红线。有网民称,希望有一天网络评论能用上类似区块
链的前沿技术,大数据能逆向看到每一条评论完整的传播链条,看看
它到底是谁炮制的,从哪里开始病毒式传播,又是哪个机构在推波助
澜。
②惩治“无主谣言”,网友的呼声是强烈的。铲除那些蛊惑人心
的“流量骗子",不仅检验着技术手段,同时相关部门和平台也应有
责任与担当。平台需与时俱进创新治理手段,相关管理部门的监管之
剑也需尽快“出鞘”,守护亿万群众共同的网络净土。
③披上马甲的谣言,仍然是谣言。“无主谣言",责任不能无主,
治理不能无主。治理“无主谣言”,必须紧盯新苗头新形式,填补监
管空白。从横向看[A]有关部门和各类平台应强化责任[B]利用技术[C]
法治等手段[D]治理相关乱象。从纵向看,应建立完善监测、
干预、溯源、宣传等措施,进行全链条治理,
让“流量骗子"无计可施,让不法之徒无缝可钻。
④谣言止于公开。早一秒公布真相,就能少一丝传谣的危害。“无
主谣言”并非毫无破绽,有关平台应加强审核力度,将监查的关口前
移,从口音、环境、表演痕迹、镜头语言等方面寻找问题,一旦发现
问题视频,就要敢于采取禁言封号的强手段。更要看到,面对不计其
数的网络视频,人力审核存在局限,必须加强技术审核。
(1)下列加点字的字音或字形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链条(lidn)
B.炮制(pdo)
C.惩治(cheng)
D.与时俱进
(2)下列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__________(3分)
从纵向看,应建立完善监测、干预、溯源、
宣传等措施,进行全链条治理,让“流量骗子"无计可施,让
不法之徒无缝可钻。
A.追责曝光识别处置
B.识别处置追责曝光
C.曝光追责处置识别
D.处置识别曝光追责
(3)下列方括号中填入的标点符号,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____(3分)
从横向看[A]有关部门和各类平台应强化责任[B]利用技术[C]法
治等手段[D]治理相关乱象。
A.,
B.、
C.、
D.,
(4)下列对文中画线句子的修改,正确的一项是
(3分)
铲除那些蛊惑人心的“流量骗子”,不仅检验着技术手段,同时
相关部门和平台也应有责任与担当。
A.铲除那些蛊惑人心的“流量骗子”的方法,不仅检验着技术手
段,同时也需要相关部门和平台拥有责任与担当。
B.如何铲除那些蛊惑人心的“流量骗子”,不仅检验着技术手段,
同时也需要相关部门和平台拥有责任与担当。
C.铲除那些蛊惑人心的“流量骗子”的方法,不仅检验着技术手
段,同时也检验着相关部门和平台的责任与担当。
D.如何铲除那些蛊惑人心的“流量骗子”,不仅检验着技术手段,
同时也检验着相关部门和平台的责任与担当。
(5)将“技术和人力互补协作,才能练就发现谣言的火眼金睛"
一句还原到文中,最恰当的一处是(3分)
A.第①段开头
B.第②段结尾
C.第③段开头
D.第④段结尾
7.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50分)
妈妈做饭,把菜烧咸了,爸爸说:“咸了好下饭,吃成了还能多
喝水,多喝水对身体好。”妈妈做饭,把菜烧淡了,爸爸说:“吃淡点
好,健康饮食,现在人都提倡低盐低油的生活。"小家庭的每一顿饭
都因为爸爸提供的正向“情绪价值”而温情满满、其乐融融。
正向的“情绪价值"能够让人感到舒适和快乐。生活并不完美,
能够给他人提供正向“情绪价值”,能让你和他人的生活更加美好。
请你根据对上述文字的理解和思考,或叙述生活经历,或论述其
中道理,写一篇文章。
要求:依据材料的整体语意立意,自拟标题,不少于600字。文
中如果出现真实的姓名或校名,请以化名代替。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第I卷阅读。(共55分)
1.(9分)阅读下面的实用类文本,完成问题。
避免“计数器陷阱"
①许多朋友在设定目标、践行计划的过程中容易落入计数器陷阱。
②举个例子:很多人学写作时会给自己设定一个具体的目标,希
望通过量的积累,来达到质的改变。比如“每天一千字”,甚至有一
些“魔鬼训练",要求自己每天输出三千字、五千字……然而他最终
的收获,可能是一堆语焉不详的文字。虽然这个过程可让练习者获得
良好的自我感觉,但写出来的文字质量变得更高了吗?很可能并没有。
③这就是量化目标的负面影响。它容易将问题简单化、平面化,
让人产生一种“解决问题”了的错觉。因为不论多么理性的人,在量
化指标的驱动下,都难免产生一种心态;我先想办法去完成指标,别
的都可以先缓一缓。在这种心态的驱动下,他很可能会不太注重文章
的论据是否可靠,逻辑是否严谨,结构是否清晰,文字是否简洁……
而是以“写满规定字数"为首要目标,甚至会因此反过来追求不简洁
的文字一一越不简洁就越容易达到指标嘛。久而久之,当他习惯了这
种模式,还如何能写出言简意赅的文章呢?
④不仅仅是写作,任何事情都是如此。每件事都是有多个衡量标
准的。而当你把其中某个标准强调、凸显出来时,就很容易忽略其他
的标准。从而把一个完整的“体”,简化成只剩一个“面,
⑤这也是企业管理中常说的“KPI陷阱:凡事都唯KPI是论,
以完成KPI为第一要务,往往就会忽略做这件事最核心的目的,忽略
真正的目标。在这种心态的驱动下,很容易把“拓展知识面"简化成
“每年读50本书”,结果一年下来,书单有浩浩荡荡一列,但问自己
从中得到了什么,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收获和提升,则是脑子里一片
空白。这其实是买桂还珠,真正有价值的东西,是读书时思考和咀嚼
的过程,这才是你从“读书"这件事里面能否得到收获的关键。但它
就在你赶进度的时候,被抛诸脑后了。
⑥要摆脱计数器陷阱,一个重要的思维方式,就是去分析问题背
后的系统。也就是:先建立一个最简单的系统,然后想办法优化它。
对写作来说,每天输出多少字是最重要的因素吗?其实不是。写作是
一个系统的过程,你必须有输入,有思考,才会有输出。如果只把目
光放在“输出”上面,那其实是没有意义的一一你只是在不断地敲键
盘,没有输出自己加工过的观点。所以,如何才能每天多输出一点内
容?这其实不是一个好问题。更好的思考方式是:如何才能在我每天
的生活中,多一些思考,与此同时能写出一点思考的成果?同样,“如
何每天多读一点书",背后的系统是: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基于这
个知识体系,找到阅读的方向和需求;再基于这个需求,去有针对性、
有目的性地阅读,获取知识,进而丰富和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
⑦这就是系统性的思维方式:一个问题的出现,其根源往往不在
于它本身,而在于它背后所存在的系统。我们要做的,是去优化这个
系统,从根源解决问题,而不是仅仅着眼于问题的表象。
(1)以下情形不属于“计数器陷阱”的一项是B
A.写作中关注每天要完成的字数。
B.学写文章时要注意论据和逻辑。
C.以KPI作为企业管理唯一标准。
D.增加读书的数量以拓展知识面。
(2)“量化目标”有哪些负面影响?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D
A.量化目标容易让人相信量的积累会带来质的改变。
B.量化目标容易导致聚焦单一目标,忽略众多目标。
C.量化目标被强调时,容易使人忽略最核心的目的。
D.量化目标会让人“买桂还珠”,无法获得真正价值。
(3)如何摆脱“计数器陷阱"?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D
A.要始终明确做一件事的真正目的。
B.要用系统性的思维方式思考问题。
C.找到问题的根源才可能解决问题。
D.设定更高目标以更好地激励自己。
【分析】文章阐释了“计数器陷阱”,论述了“量化目标"的负面
影响以及如何摆脱“计数器陷阱”。
【解答】(1)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
通过阅读文本,我们知道“计数器陷阱”是指在设定目标、践行
计划的过程中,过度关注量化指标而忽视其他重要因素的现象。
A.符合,提到了写作中关注每天要完成的字数,这正是计数器陷
阱的例子。
B.不符合,提到学写文章时要注意论据和逻辑,这是文章写作应
关注的内容,与计数器陷阱无关。
C.符合,提到以KPI作为企业管理唯一标准,这也是计数器陷阱
的表现。
D.符合,提到增加读书的数量以拓展知识面,这同样是计数器陷
阱的例子。
故选:Bo
(2)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
关于“量化目标”的负面影响,文本中提到它容易让人产生一种
“解决问题”的错觉,容易将问题简单化、平面化,以及容易忽略做
件事最核心的目的。
A.符合,说量化目标容易让人相信量的积累会带来质的改变,这
与文本内容相符。
B.符合,说量化目标容易导致聚焦单一目标,忽略众多目标,也
是正确的。
C.符合,提到量化目标被强调时,容易使人忽略最核心的目的,
这同样是文本中提到的负面影响。
D.不符合,说量化目标会让人“买楼还珠”,无法获得真正价值,
这个表述过于绝对,文本中并没有明确指出所有量化目标都会导致这
种情况,而是说“很容易"出现这种情况。
故选:Do
(3)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
ABC.正确。
D.有误,提到设定更高目标以更好地激励自己,这与文本中提到
的摆脱计数器陷阱的方法不符,因为设定更高目标可能会导致更严重
的计数器陷阱问题。
故选:Do
答案:
(1)B
(2)D
(3)D
【点评】明确论点的要求应满足三点:作者的观点、明确的判断、
完整的句子。学会在文章中找出和概括符合观点的句子。文章提出中
心论点的方式:①文章标题点明中心论点;②文章开头提出中心论
点;③文章结尾归纳出中心论点;④文章中间用某个承上启下的句
子提出中心论点。⑤文章没有直接提出中心论点,但整体感知文本,
进行归纳总结。
2.(8分)阅读《昆虫记》节选部分,完成问题。
①从形状上看,它就像个小小的梨子,大概熟过了头,色泽不新
鲜了,变成了紫褐色。这个稀奇古怪的玩意儿,这个似乎车工车间车
出来的漂亮玩具,会是什么呢?是人工塑造而成的?是一个仿梨子制
品供孩子玩的?我确实是这么以为的。孩子们围了过来,目不转睛地
盯着这个漂亮玩意儿,都想拿走放进自己的玩具盒里。这玩意儿形状
比玛瑙弹子更漂亮,比象牙球和杨木陀螺更让人喜爱。实际上,这玩
意儿的材质并不显得上乘,但摸上去很硬实,且带有十分艺术性的曲
线。这没有关系,反正在深入了解它之前,我是不会把这个从地下找
到的小梨给孩子们当玩具的。
②它果真是圣甲虫的杰作吗?它里面会有一个卵、一条幼虫?牧
羊青年肯定地对我说有。他说他在挖的时候不小心把一只同样的小梨
给弄碎了,里面就有一只白色的卵,像一个麦粒那么大。我不太相信
他说的,因为他给我拿来的小梨与我所期待的粪球相去甚远。
③剖开这个令人生疑的玩意儿,看看它里面有什么东西,这也许
是冒失的:即使如牧羊青年好像认定的那样里面果真有虫卵,我这么
把它剖开也许会影响里面胚胎的存活。再说,我在想,梨形与所有已
知的情况是矛盾的,很可能是偶然造成的。谁知道日后会不会再遇上
偶然的情况给我提供同样的东西呢?最好保持它的原样,静观情况的
发展,特别是应去现场看个究竟。
(1)“我”为什么被“这稀奇古怪的玩意儿"吸引?下列理解正
确的一项是C
A.这个“玩意儿”材质虽不算上乘,但很有艺术感。
B.想剖开这个“玩意儿”,验证牧羊青年所说的话。
C.想深入研究这个“玩意儿”是不是圣甲虫的杰作。
(2)选文体现出昆虫学家法布尔的什么特点?下列概括不正确
的一项是C
A.善于观察
B.勤于思考
C.勇于冒险
【分析】《昆虫记》是法国昆虫学家、文学家法布尔作的长篇生
物学著作,共十卷,是一部概括昆虫的种类、特征、习性和婚习的昆
虫生物学著作,记录了昆虫真实的生活,表述的是昆虫为生存而斗争
时表现出的灵性,还记载着法布尔痴迷昆虫研究的动因、生平抱负、
知识背景、生活状况等等内容。作者将昆虫的多彩生活与自己的人生
感悟融为一体,用人性去看待昆虫,字里行间都透露出作者对生命的
尊敬与热爱。
【解答】(1)本题考查对文段内容的理解。
结合“会是什么呢?是人工塑造而成的?是一个仿梨子制品供孩
子玩的?我确实是这么以为的。孩子们围了过来,目不转睛地盯着这
个漂亮玩意儿,都想拿走放进自己的玩具盒里。这玩意儿形状比玛瑙
弹子更漂亮,比象牙球和杨木陀螺更让人喜爱。实际上,这玩意儿的
材质并不显得上乘,但摸上去很硬实,且带有十分艺术性的曲线。这
没有关系,反正在深入了解它之前,我是不会把这个从地下找到的小
梨给孩子们当玩具的"可知,“我”被“这稀奇古怪的玩意儿"吸引是
因为想深入研究这个“玩意儿”是不是圣甲虫的杰作。
故选:Co
(2)本题考查名著内容理解。
结合“不太相信他说的,因为他给我拿来的小梨与我所期待的粪
球相去甚远"“剖开这个令人生疑的玩意儿,看看它里面有什么东西,
这也许是冒失的:即使如牧羊青年好像认定的那样里面果真有虫卵,
我这么把它剖开也许会影响里面胚胎的存活。再说,我在想,梨形与
所有已知的情况是矛盾的,很可能是偶然造成的”可知法布尔善于观
察、勤于思考。
故选:Co
答案:
(1)C
(2)C
【点评】阅读名著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名著表面的知
识,如作者、背景、特色、涉及人物及故事,还要知道一些细节,并
且及时做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做题时才
能信手拈来,得心应手。
3.(3分)阅读下面的古诗词,完成问题。
寒下曲
王昌龄
饮马渡秋水,水寒风似刀。
平沙日未没,黯黯见临洸。
昔日长城战,成言意气高。
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
下列对本诗的内容和情感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表现秋日塞外行军途中严寒、恶劣的自然环境。
B.颔联描绘落日黄沙中望见临洸城的苍凉恢弘的景象。
C.颈联刻画诗人登上曾是战场的长城意气风发的英姿。
D.尾联描写黄沙乱蓬中的累累枯骨,揭示战争的残酷。
【分析】此诗在构思上的特点,是用侧面描写来表现主题。诗中
并没具体描写战争,而是通过对塞外景物和昔日战争遗迹的描绘,来
表达诗人对战争的看法。开头四句是从军士饮马渡河的所见所感,描
绘了塞外枯旷苦寒景象。诗人把描写的时间选在深秋的黄昏,这样更
有利于表现所写的内容。写苦寒,只选择了水和风这两种最能表现环
境特征的景物,笔墨简洁,又能收到很好的艺术效果。
【解答】本题考查对诗句的理解与赏析。
ABD正确;
C.有误,颈联回忆了唐军在长城的一场胜仗及众人赞美唐军意气
风发。
故选:Co
【点评】诗词赏析方法:
1、从作者入手,联系作者的生活经历,风格知识理解内容;
2、借助于诗词的标题、注释、写作背景,理解诗人写作意图;
3、从语言入手,抓住诗词中关键词句(动、形容词、议论和抒
情的词句);
4、诗词表现手法的赏析(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化静为动、动
静结合、对比映衬、虚实明暗、含蓄委婉、直抒胸臆、引用典故等)。
4.(15分)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问题。
段秀实,字成公,本姑臧人。年六岁,母疾病,不勺饮至七日,
病间乃肯食,时号“孝童"。及长,沈厚能断,慨然有济世意。举明
经,其友易之,秀实曰:“搜章摘句,不足以立功。”乃弃去。
天宝四载,从高仙芝讨大食。会敌救至,仙芝兵却,士相失。秀
实夜闻副将李嗣业声,识之,因责曰:“惮敌而奔,非勇也;免己陷
众,非仁也。"嗣业惭乃与秀实收散卒复成军还安西请秀实为判官。
肃宗在灵武,诏嗣业以安西兵五千走行在①。节度使梁宰欲逗留
观变,嗣业阴可。秀实让曰:“天子方急,臣下乃欲晏然,公常自称
大丈夫,今诚儿女耳。”嗣业因固请宰,遂东师,以秀实为副。
初,秀实为营田官。泾大将焦令谨取人田自占,给与农,约熟归
其半。是岁大旱,农告无入,令谨言不知旱,责之急,农无以偿,往
诉秀实。秀实署牒免之,因使人逊谕令谟。令谨怒,召农责之,杖击
二十。秀实泣曰:"乃我困汝。"即自裂裳裹疮注药,卖己马以代偿。
注释:①行在:指天子所在之地。
(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B
A.仙芝兵却去卜撤退
B.免己陷众,非仁也陷:攻陷
C.嗣业阴可阴:暗地里
D.约熟归其半约:约定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B
嗣业惭与秀实收散卒复成军还安西请秀实为判官
A.嗣业惭/与秀实收散卒/复成军还/安西请秀/实为判官
B.嗣业惭/与秀实收散卒/复成军/还安西/请秀实为判官
C.嗣业惭与秀实/收散卒复成/军还安西请秀/实为判官
D.嗣业惭与秀实/收散卒复成军/还安西/请秀实为判官
(3)下列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D
A.段秀实年仅六岁就尽心侍奉病痛中的母亲,孝心为人称赞。
B.段秀实长大之后,向往建功立业,不愿做寻章摘句的学问。
C.段秀实因副将李嗣业惧敌溃逃而义正辞严地谴责他的行为。
D.段秀实私下为农户免租,惹怒焦令谨,农户只得卖马还租。
(4)将文言语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天子方急,臣下乃欲晏然,公常自称大丈夫,今诚儿女耳。
【分析】参考译文:
段秀实字成功,本是姑臧人,他的曾祖父师浚出任陇州刺史,留
在那里没有回家乡,于是变为阳籍人。秀实六岁时母亲病重,他急待
七天,不吃不喝,母亲病情好转才肯吃饭。当时人们称他为孝童。到
长大了深沉忠厚,能决断,慷慨激昂,有救天下的志向,被推荐为明
经。他的朋友轻视他,秀实说:搜章摘句,凭这本事不能为国立功。
就放弃了。
天宝四年,跟随高仙芝征讨大食。高仙芝大兵退败,部下都失散
了。有时在暗夜中听到副将李嗣业的声音,认出他,就批评他说:“害
怕敌人而逃跑,是不勇敢;为了自己脱险而让大家陷入危难,是不仁
义。”嗣业听了很惭愧,于是与秀实招集逃散的士兵,又组成了军队,
回到安西,请秀实任判官。
肃宗在灵武避难,下诏调李嗣业率五千安西军到自己行宫,节度
使梁宰想逗留观望形势的变化,李嗣业暗中答应了。秀实责备他说:
“天子正危急,其臣子却想安逸,你经常自称为大丈夫,现在真如同
妇孺。"嗣业因此坚决请求梁宰发兵。于是向东进兵,用秀实为副帅。
开始,秀实做营田官。泾州大将焦令谨侵占他人田地,租给农夫
耕种,约定谷子熟了上缴一半。这年天大旱,农夫告诉焦令谟地里没
有收入,令谨说不知道天旱,责要粮食非常紧急,农夫没有粮食来偿
还,就告到秀实这里。秀实写了判决书免除了粮食,于是就派人送信
给令谨。令湛大怒,召来农夫责打他,用杖打了二十下。秀实哭泣着
说:“是我害苦了你。”就撕裂自己的衣裳为他裹伤擦药,卖了自己的
马补偿他。
【解答】(1)本题考查文言词义。
ACD.正确;
B.有误,句意为:为了自己脱险而让大家陷入危难,是不仁义。
陷,使……陷入(危险)。
故选:Bo
(2)本题考查文言断句。
句意为:嗣业听了很惭愧,于是与秀实招集逃散的士兵,又组成
了军队,回到安西,请秀实任判官。据此应断句为:嗣业惭/与秀实
收散卒/复成军/还安西/请秀实为判官。
故选:Bo
(3)本题考查内容理解与概括。
ABC.正确;
D.有误,根据“秀实署牒免之,因使人逊谕令谨。令谨怒,召农
责之,杖击二十。秀实泣曰:'乃我困汝。'即自裂裳裹疮注药,卖己
马以代偿"可知,段秀实私下为农户免租,惹怒焦令谨,焦令谨责打
农户,秀实不仅细心照料农夫,还卖了自己的马还租。
故选:Do
(4)本题考查句子翻译。
重点词:方,正;晏然,安逸的样子;儿女,像妇孺一样。句意:
天子正危急,其臣子却想安逸,你经常自称为大丈夫,现在真如同妇
孺。
答案:
(1)B
(2)B
(3)D
(4)天子正危急,其臣子却想安逸,你经常自称为大丈夫,现
在真如同妇孺。
【点评】解答文言文阅读题,学生需在平时重视文言基础知识的
学习,不断积累、不断复习,努力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做题时,还
要认真审题,明确要求,才能准确作答。
5.(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学类文本,完成问题。
不会消失的云朵
①初夏,坐在乡村清幽的小院里。清风徐徐,悠然地仰首望云,
年过九旬的祖父,依然耳聪目明,透着岁月无敌的淡定。一朵一朵的
白云,时聚时散,时近时远,在蓝天上不停地变换着,像一位技艺高
超的魔术师,在卖力地表演着从无到有又从有到无的戏法,引得我的
想象也跟着忙碌起来。
②那一朵很大的白云消失了,我有些失落地告诉祖父。他洞若神
明地笑笑:“孩子,没有一朵云会消失的,它只是变成了雾气,或变
成了雨,或变成了雪。不信吗?你眼前这个杯子里的水,或许就是你
上个月见到的一朵云呢。”仔细想想,觉得祖父说得很有道理,不禁
欢喜道:“哦,我现在喝的不是一杯水,而是一朵云啊!"
③“是啊,是云落在了你的杯子里,你应该问候一声,'你好,
我的云朵。'”祖父脱口而出的,竟是如此清纯的诗句。
④“你好,亲爱的云,走过遥遥之路的云,会讲美丽故事的云。
"我望着碧绿的茶叶在水杯里起起伏伏,不由得喃喃自
⑤“不会消失的,就像那些花瓣,还有那些落叶,它们变成了泥
土,继续营养着树根,营养着树枝,还会变成另外一些花瓣,变成另
外一些树叶,重新回到枝头祖父像一位睿智的禅师。死亡,有时
也并不意味着生命彻底消失,而是意味着生命将以另一种形式存在。
⑥顺着祖父意味深长的点拨,我的思绪飞快地跳跃起来,一会儿
跳到一些旧事物上,一会儿跳到一个早已音讯杳无的人身上。我惊讶
地发现,原以为已经永远消失的一些景、物、人、事,只是暂时走开
了,并没有完全消失,它们还会在某一时刻,如此清晰地朝我走来,
以曾经熟悉的音容,或以完全簇新的风貌。
⑦那日,与朋友小酌。他慨叹,短暂的一生中,消失的东西实在
太多,能够长存的东西实在太少。我立刻向他讲起祖父那永远“不会
消失的云朵",安慰朋友:即使有些美好事物真的消失了,也不必悲
伤,那些逝去的事物,正提醒我们,好好珍惜现在所拥有的。
⑧朋友似有所悟,但仍对曾经的一些美好记忆念念不忘,极力想
挽留住:“就像回不去的故乡,若是能够永在,该有多好。”
⑨“永在心里,便意味着永不消失啊!"我坚定道,“如果对某一
事物视而不见,即便它就在眼前,其实它已消失了;而那些长存心间
的,非但没有消失,反而历久弥新。”
⑩一位诗人从一块被抛弃荒野的朽木中,拔出一根锈迹斑斑的铁
钉,由衷地赞叹道:“作为一枚备受打击的钉子,它闪烁的光芒,一
直在前行的路上,摄人魂魄的力量,从未消失。"我赞赏诗人的慧眼,
更赞叹他的慧心。
我们平时所说的很多消失,并没有真的消失,它们只是换了一种
形态,或换了一种方式,进入了另一个场域,以另一种面目呈现,就
像许多美好的信仰、品质、精神……它们从不会真正地消失,而始终
闪耀着迷人的光芒,散发着无穷的魅力。
不会消失的云朵,有时飘动在我们的头顶,有时飘落到远方的山
林,有时化作一溪流水,有时进入了草木的根茎,但无论在哪里,那
朵云好好活着的信念一直都在,好好生长的努力一直都在。
(1)读①〜④段,祖父为什么说“没有一朵云会消失”?
(2)读⑤⑥段,祖父的点拨让“我”的认知有了什么变化?
(3)读⑦〜⑨段,朋友因美好事物的消失而感伤,作者以哪两
点理由来劝慰他?
(4)文章最后一段写道:“那朵云好好活着的信念一直都在,好
好生长的努力一直都在。”结合全文,说说作者借此所倡导的人生态
度。
【分析】本文描写了祖父告诉“我"“没有一朵云会消失的”和
“我”告诉朋友祖父那永远“不会消失的云朵”两个场景,揭示了“许
多美好的信仰、品质、精神……它们从不会真正地消失,而始终闪耀
着迷人的光芒,散发着无穷的魅力"的人生哲理。
【解答】(1)本题考查内容理解与概括。
根据“它只是变成了雾气,或变成了雨,或变成了雪。不信吗?
你眼前这个杯子里的水,或许就是你上个月见到的一朵云呢”,可概
括为:因为云云并不是真的消失了,它只是变成了雾气、雨、雪、水
等另外的形态。
(2)本题考查内容理解与概括。
根据“顺着祖父意味深长的点拨,我的思绪飞快地跳跃起来,一
会儿跳到一些旧事物上,一会儿跳到一个早已音讯杳无的人身上。我
惊讶地发现,原以为已经永远消失的一些景、物、人、事,只是暂时
走开了,并没有完全消失,它们还会在某一时刻,如此清晰地朝我走
来,以曾经熟悉的音容,或以完全簇新的风貌",可概括为:原以为
已经永远消失的一些景、物、人、事,只是暂时走开了,并没有完全
消失,它们还会在某一时刻,以曾经熟悉的音容,或以完全簇新的风
貌清晰地朝“我”走来。
(3)本题考查内容理解与概括。
根据“我立刻向他讲起祖父那永远'不会消失的云朵',安慰朋
友:即使有些美好事物真的消失了,也不必悲伤,那些逝去的事物,
正提醒我们,好好珍惜现在所拥有的",可概括为:那些逝去的事物,
正提醒我们,好好珍惜现在所拥有的;根据“'永在心里,便意味着
永不消失啊!'我坚定道,'如果对某一事物视而不见,即便它就在眼
前,其实它已消失了;而那些长存心间的,非但没有消失,反而历久
弥新。'”,可概括为:如果对某一事物视而不见,即便它就在眼前,
其实它已消失了;而那些长存心间的,非但没有消失,反而历久弥新。
(4)本题考查句子含义。
本文描写了祖父告诉“我"“没有一朵云会消失的"和“我"告诉
朋友祖父那永远“不会消失的云朵”两个场景,揭示了“许多美好的
信仰、品质、精神……它们从不会真正地消失,而始终闪耀着迷人的
光芒,散发着无穷的魅力"的人生哲理。根据本文的主要内容和关键
句“即使有些美好事物真的消失了,也不必悲伤,那些逝去的事物,
正提醒我们,好好珍惜现在所拥有的”“如果对某一事物视而不见,
即便它就在眼前,其实它已消失了;而那些长存心间的,非但没有消
失,反而历久弥新"“不会消失的云朵,有时飘动在我们的头顶,有
时飘落到远方的山林,有时化作一溪流水,有时进入了草木的根茎”
可知,“那朵云好好活着的信念一直都在,好好生长的努力一直都在"
一句所倡导的人生态度是:要学会乐观接受生活中的一切变化,要懂
得珍惜现在所拥有的美好。
答案:
(1)因为云并不是真的消失了,它只是变成了雾气、雨、雪、
水等另外的形态。
(2)原以为已经永远消失的一些景、物、人、事,只是暂时走
开了,并没有完全消失,它们还会在某一时刻,以曾经熟悉的音容,
或以完全簇新的风貌清晰地朝“我”走来。
(3)那些逝去的事物,正提醒我们,好好珍惜现在所拥有的;
如果对某一事物视而不见,即便它就在眼前,其实它已消失了;而那
些长存心间的,非但没有消失,反而历久弥新。
(4)要学会乐观接受生活中的一切变化,要懂得珍惜现在所拥
有的美好。
【点评】阅读分析题是语文学科中常见的题目类型,完成此类题
目的关键是要认真阅读短文,了解短文主要内容及主题,然后结合所
给题目分析完成。
第n卷表达。(共65分)
6.(15分)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问题。
①“无主谣言"在一些短视频平台广为传播,严重破坏公序良俗,
甚至逾越法律红线。有网民称,希望有一天网络评论能用上类似区块
链的前沿技术,大数据能逆向看到每一条评论完整的传播链条,看看
它到底是谁炮制的,从哪里开始病毒式传播,又是哪个机构在推波助
澜。
②惩治“无主谣言”,网友的呼声是强烈的。铲除那些蛊惑人心
的“流量骗子",不仅检验着技术手段,同时相关部门和平台也应有
责任与担当。平台需与时俱进创新治理手段,相关管理部门的监管之
剑也需尽快“出鞘”,守护亿万群众共同的网络净土。
③披上马甲的谣言,仍然是谣言。“无主谣言",责任不能无主,
治理不能无主。治理“无主谣言”,必须紧盯新苗头新形式,填补监
管空白。从横向看[A]有关部门和各类平台应强化责任[B]利用技术[C]
法治等手段[D]治理相关乱象。从纵向看,应建立完善监测、
干预、溯源、宣传等措施,进行全链条治理,
让“流量骗子"无计可施,让不法之徒无缝可钻。
④谣言止于公开。早一秒公布真相,就能少一丝传谣的危害。”无
主谣言”并非毫无破绽,有关平台应加强审核力度,将监查的关口前
移,从口音、环境、表演痕迹、镜头语言等方面寻找问题,一旦发现
问题视频,就要敢于采取禁言封号的强手段。更要看到,面对不计其
数的网络视频,人力审核存在局限,必须加强技术审核。
(1)下列加点字的字音或字形不正确的一项是B
A.链条(lidn)
B.炮制(pdo)
C.惩治(cheng)
D.与时俱进
(2)下列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B
从纵向看,应建立完善监测、干预、溯源、
宣传等措施,进行全链条治理,让“流量骗子”无计可施,让
不法之徒无缝可钻。
A.追责曝光识别处置
B.识别处置追责曝光
C.曝光追责处置识别
D.处置识别曝光追责
(3)下列方括号中填入的标点符号,不正确的一项是B
从横向看[A]有关部门和各类平台应强化责任[B]利用技术[C]法
治等手段[D]治理相关乱象。
A.,
B.、
C.、
D.,
(4)下列对文中画线句子的修改,正确的一项是D
铲除那些蛊惑人心的“流量骗子”,不仅检验着技术手段,同时
相关部门和平台也应有责任与担当。
A.铲除那些蛊惑人心的“流量骗子”的方法,不仅检验着技术手
段,同时也需要相关部门和平台拥有责任与担当。
B.如何铲除那些蛊惑人心的“流量骗子”,不仅检验着技术手段,
同时也需要相关部门和平台拥有责任与担当。
C.铲除那些蛊惑人心的“流量骗子"的方法,不仅检验着技术手
段,同时也检验着相关部门和平台的责任与担当。
D.如何铲除那些蛊惑人心的“流量骗子”,不仅检验着技术手段,
同时也检验着相关部门和平台的责任与担当。
(5)将“技术和人力互补协作,才能练就发现谣言的火眼金睛"
一句还原到文中,最恰当的一处是D
A.第①段开头
B.第②段结尾
C.第③段开头
D.第④段结尾
【分析】(1)本题考查字音字形。
ACD.正确。
B.有误,"炮制"读作pdozhio
故选:Bo
(2)本题考查补充词语。根据“监测”的语境可知,第一空应填
“识别”;根据“干预”的语境可知,第二空应填“处置”;根据“溯
源"的语境可知,第三空应填“追责”;根据“宣传”的语境可知,第
四空应填“曝光”。
故选:Bo
(3)本题考查标点符号。
A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五年度页岩多孔砖家居装饰材料销售合同3篇
- 烹饪工艺学(第2版) 课件 单元3干货原料的涨发加工
- 第1课《邓稼先》【知识精研】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 二零二五年度牛乳品牌代理销售合同
- 《口译技巧速记》课件
- Revision of the tense【知识精研】译林版(三起)英语六年级下册
- 测量力的大小课件(上课用)
- 《青少年性健康教育》课件
- 二零二五年度房屋买卖合同标的及合同属性详细描述
- 小学主题班会课件小学生食品安
- 2024年01月江苏2024年昆山鹿城村镇银行第三期校园招考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中国人口研究专题报告-中国2025-2100年人口预测与政策建议-西南财经大学x清华大学-202501
- 建筑工程安全与管理
- 2025年内蒙古机电职业技术学院高职单招职业技能测试近5年常考版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4年05月齐鲁银行总行2024年社会招考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浙江省绍兴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调测英语试题(无答案)
- 幼儿园开学教师安全知识培训
- 2024年山东水利职业学院高职单招职业技能测验历年参考题库(频考版)含答案解析
- 2024年医疗器械经营质量管理规范培训课件
- 中华人民共和国学前教育法-知识培训
- 2023年新高考(新课标)全国2卷数学试题真题(含答案解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