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河南省南阳市桐柏县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1页
2024年河南省南阳市桐柏县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2页
2024年河南省南阳市桐柏县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3页
2024年河南省南阳市桐柏县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4页
2024年河南省南阳市桐柏县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年河南省普通高中招生考试试卷(一)

语文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8页,五个大题,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本试卷上不要答题,请按答题卡上注意事项的要求,直接把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答在试卷

上的答案无效。

一、积累与运用(共22分)

班级拟召开“豫见河南•追光而行”主题班会,以下是班长小文准备的部分材料,请你帮他完善。

1.下面是班会开场白,其中有些字词小文拿不准,请你帮他判断。(共4分)

同学们,我们的家乡河南,位于大河之南,伸手一摸就是春秋文化,两脚一踩就是秦砖汉瓦。从旧石器时

代到新石器时代,从夏商周到元明清,河南从未缺席,完整勾断了古老中国的发展链条与文明脉络。深厚的文

化底蕴,孕育了浩如烟海的文物典裁,留下了家①(谕喻)户晓的经典故事,彰显着无与②(伦

仑)比的历史价值。今天,让我们一起重温历代先贤的河南记忆,触摸滔滔黄河的时代脉搏,品味悠悠中华的

真挚情怀,探寻中华文脉根源,挖掘中原文化内涵。

(1)语段中两个加点字怎么读?请帮他作出选择。()(2分)

A.IezangB.leizangC.leicangD.Iecang

(2)语段中两个横线处应分别选用哪个字?请工整书写。(2分)

2.2024年年初河南文旅异军突起,河南的旅游景点也大火起来。小文想为下面的景点图片配古诗文名句,请

你帮他完成。(8分)

安阳太行山(山高壁峭,甚是奇伟)

①,②,自林州桃花谷(花开花落,美若仙境)

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③④O

(郦道元《三峡》)(陶渊明《桃花源记》)

洛阳老君山(树披银装,如梨花开)

⑤,@。三门峡段黄河(山势雄伟,水势奔腾)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⑦,,⑧-

(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3.小文想使用下面的语段介绍开封州桥。依次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

1

分)

始建于唐朝建中年间的州桥,是开封人眼中极为特殊的存在。它位于古代开封城南北中轴线与唐宋大运河

汴河段交汇处,,O0,O

①直到近年来,在考古工作者的努力下,千年州桥才重新展露了它的真容

②历经五代、北宋、金、元、明八百余年

③州桥残存的石壁上镌刻海马、祥云、仙鹤等图样

④见证了大宋的东京梦华,却沉寂于明代的洪水淤埋

⑤是目前国内发现的北宋时期规模最大、水平最高的石刻壁画

A.④①②⑤③B.④①⑤③②C.②①③⑤④D.②④①③⑤

4.小文想在班会上介绍黄河治理的关键工程一一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请你参与并完成以下任务。(共7分)

(1)小文在整理材料时发现下面这则新闻材料的标题被不小心删除了,请你帮他重新拟写一个恰当的标题。

15字左右。(2分)

标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3年12月26日上午,国家172项节水供水重大工程、河南省十大水利工程之-----卜浪底北岸灌区

工程启动试通水。工程建成通水后,将使豫北水系构成大连通,贯穿豫北水脉,通过每年引黄水惠及黄河北岸

280万人,滋润豫北70多万亩农田,构建黄河北岸清水走廊,进一步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太行山

上再一次谱写了新时代的水利赞歌,见证了河南省重大水利工程建设的辉煌成就。

(2)为弘扬河洛文化,小文想在班会上宣传小浪底国家AAAA级景区“特色文化游”。下图是小文找到的''小

浪底跃龙门”旅游标志,请你帮他分析一下这个标志的构图要素和寓意。(5分)

二、现代文阅读(共27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共16分)

鱼神

①乌村是长江边上的一个国有农场。乌村的人靠水吃水,可于小江一家人却不吃鱼。据说,这是他父亲于

长海立下的家规。

②没人知道于家人为何不吃鱼。我是一个偶然的机会了解到这事的前前后后。

③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五十多岁的于长海将他在乌村的地转包给其他人,凑足了十多万元买了条水泥船跑

运输。

④夏日的一天晚上,于长海带着儿子于小江拉了一船木材在长江上行走。原本燥热的江面上突然起了一丝

微风。风初起,有一丝凉爽,船头的于长海非常惬意,但又觉得有点不对劲。抬头看天,满天繁星不知何时隐

去。接着,几粒雨点很沉地打到脸上。不好,有台风!于长海赶紧吩咐开船的于小江加速行驶,尽快靠边,就

地抛锚。

⑤狂风骤起,豆大的雨点瓢泼般打到脸上。于长海跑到已经慌乱的于小江旁边,合力把着方向盘全速前进。

⑥天越来越黑,船上那原本雪亮的汽灯也只能照亮前方几米,只看见眼前白花花的雨帘。浪一阵高过一阵,

2

地动山摇一般。几十吨的水泥船剧烈摇晃着前行,像一条喝醉的鱼。于长海不断用手抹去额头流下来的雨水,

以确保视线。从未见过如此阵势的于小江更是吓得连喊,爸,这怎么办啊?

⑦于长海叫道,别慌,注意力集中,前面有礁石。船在风浪中小心而艰难地前行。突然,那只汽灯被风从

船头的桅杆上吹落下来,重重地摔在甲板上,灭了。于长海心里骤然一紧,莫非今晚要把命送在这里?

⑧浪不断打进舱里,原本覆盖木柴垛的帆布被大风掀起,三卷两摇便坠入江中,码放齐整的木材也开始东

倒西歪,并不时传来跌落江中的声音。于长海顾不得许多,凭着经验和直觉,他想尽快将船开到岸边,可四周

越来越高的浪花,越来越响的涛声让他感觉小船正一步步开到了深水区。

⑨就在于长海濒临绝望的时候,眼前一道亮光,一个矫健的身影从江中跃起,伴着明亮亮的水花四溅,在

江面上划出了一条美丽的弧线。大鱼!那是一条在江中极其罕见的大鱼,两米多长,银白色的鱼腹煞是抢眼。

⑩长江中一直有鱼神带船脱险的传说,于长海也听过这类故事,他兴奋地对于小江说,这是鱼神,跟它走!

只见那鱼神在水中劈波斩浪,在水中时隐时现。每当于长海视线模糊难辨方向时,它便在水中凌波跃起,美丽

的身姿又一次绽放。

⑪船跟在鱼神后面破浪而行,而鱼神始终保持在船的前方数十米远。于长海越来越清楚地看清它硕大雄

伟的样子,但却无法确定这是一种什么鱼。

⑫风浪明显小了,船终于驶出了深水区。于长海放下心来将船熄火抛锚。鱼神似乎累了,静静地在船边

逡巡。末了,它又凌空一跃,潜入水中没了踪影。

⑬于长海拉着于小江立在船头,向着鱼神离去的方向不断作揖,高声大呼:''谢谢鱼神,谢谢救命之恩!”

⑭上岸到家,于长海立下家规:于家世代,永不吃鱼。

⑮于长海死后,于小江卖掉了水泥船,回到乌村。他的儿子于明河高中毕业后和一帮年轻人去南方打拼。

⑯数年后,于明河回到乌村承包了农场濒临破产的制药厂。制药厂离江边不远,近年来日渐萧条。于明

河接手后,小厂起死回生,迅速扩大到一百多人。

⑰于小江已经退休,没事的时候,他习惯带着小孙子在江边走走。满头白发的于小江时常想起那个惊心

动魄的夜晚。江面,依旧是碧波荡漾,船来船往。偶尔,看到江中有鱼跃起,于小江便盼着那是鱼神又一次出

现。

⑱一天,小孙子问,爷爷,为什么我们家的人都不吃鱼?于小江说,因为鱼救过我们的命。小孙子似懂

非懂说,那我们要对鱼好。

⑲回去的时候,小孙子突然对于小江说,爷爷,这里有死鱼。

⑳顺着孙子的视线望去,于小江果然看到有死鱼浮在水面上,有大有小,他心头一凛,快步走下江堤,

走近一看,啊,这么多。

㉑于小江顺着死鱼的方向走,在灌木丛中,发现一条排污管,正汩汩地向外冒着黑水,管的另一头直通

向于明河的药厂。于小江心如刀绞。

㉒当天晚上,父子激烈争吵。于小江说,将药厂的污水往江里排,你对得起鱼神,对得起你爷爷吗?于

明河说,那原本就是药厂的排污管,以前排量小,没多大影响;现在生意好了,才会出现死鱼。于小江说,别

人可以这样做,我们于家人不可以,做了就是泯灭天良,就是忘恩负义,就是祸害苍生!

㉓于明河支吾,可是你知道上一条环保设备要多少钱吗?我差不多这几年赚的都要赔进去。于小江斩钉

截铁地说,那是你自己的事。

㉔第二天,药厂停产了。其后,乌村在广州的十多个老乡搞聚会,我也在受邀之列。有一个人聊起他这

次来广州花两百多万元买环保设备的事。大家都很惊讶,乌村那个小地方,也要搞环保了?那个人便讲了上面

3

的故事。

㉕大家可能也知道了,那个人就是于明河。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作者:刘浪。有删改)

5.本文情节波澜起伏,请认真梳理,按事情发生的先后顺序概述于家三代人和鱼的故事。(4分)

6.作者在第⑥〜⑧段中是如何表现于长海和于小江遭遇台风时的凶险的?请结合相关内容简要分析。(4分)

7.读文学作品,我们要能“区分写实作品与虚构作品”,那么你认为本文是写实的,还是虚构的?请结合文章

内容阐述理由。(4分)

8.读小说要细品结尾。有人认为,本文最后一段可以删去,你赞同这种说法吗?请简述理由。(4分)

(二)阅读下面两个文本,完成9〜11题。(共11分)

【文本一】

弘扬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

站稳脚跟的根基。在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要自觉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新的历史

起点上,更好地担负起传播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职责使命,要在深挖底蕴内涵、注重创新表达、紧扣时代

脉搏上下功夫,为鹿续中华文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②深挖底蕴内涵。全面深入了解中华文明的历史,读懂古老而伟大的中华民族何以生生不息,领悟源远流

长的中华文明何以博大精深,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寻找创作的源头活水。把工匠精神贯穿内容生产全过程,

不断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价值理念、道德规范,努力打造更多具有思想穿透力、文

化影响力、艺术感染力的精品力作。

③注重创新表达。创新话语,用年轻化语态吸引青年受众,用青春语言让传统文化焕发新光彩。创新手段,

运用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先进技术,打造沉浸式视听体验。创新形式,通过表演、歌舞、对话等

现代潮流元素,让静态的文化资源“动”起来。创新途径,善于运用大屏小屏传播、线上线下互动、衍生品开

发等多元方式,增强受众的参与感、体验感和认同感。

④紧扣时代脉搏。推动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相融通,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现代社会相协调,

深入推进以文化人。深化文明交流互鉴,推进中国故事和中国声音的全球化表达,增强国际传播的亲和力和实

效性,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和普遍价值得到更充分展现、更广泛认同。

⑤新时代新征程,要弘扬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断扩大优质文化产品供给,更加生动地展现中华优秀传

统文化的历史厚度、文明广度、精神高度和现实温度,增强人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作者:余俊生。有删改)

【文本二】

把文化的灯火拨得更亮

①国家之魂,文以化之,文以铸之。新时代十年,我国文化建设气象万千,文化事业、文化产业蓬勃发展。

②农民工吴桂春在东莞图书馆的留言簿上写下“最好的地方就是图书馆了”“余生永不忘你”的感言,让

无数网友泪目。这位农民工的“图书馆情缘”,背后正是不断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带给人们的文化获得感、

幸福感。公共图书馆、美术馆、博物馆等文化场馆免费开放;社区书房、文化驿站、农家书屋等打通文化惠民

“最后一公里”;数字图书馆、国家公共文化云平台、”云端博物馆”等让海量优质数字文化资源走进千家万

户……重视文化民生,让越来越多人得到了审美的享受、精神的滋养。

③鲁迅先生曾说:“文艺是国民精神所发的火光,同时也是引导国民精神的前途的灯火。”只有把文化的灯

4

火拨得更亮,才能更好照亮我们的前行之路。只有让那些凝结着先贤智慧的经典作品“热起来”,沉淀着历史

烟云的文化遗产“活起来”,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体现中华文化精神、反映中国人审美追求的精品力作“多

起来”,不断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才能为战胜前进道路上各种风险挑战、实现既定奋斗目

标提供深沉而持久的力量。

④文化是凝聚人心的精神纽带,也是增进民生福祉的关键因素。在提高文化供给质量上多用力,推动文艺

创作由“高原”向“高峰”迈进;在加快推进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上多用功,抢占文化创新发展的制高点;在

推动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上多用心,让优秀文化成果惠及更多人民……如此,才能让人民群众享有更

加充实、更为丰富、更高质量的精神文化生活,实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

(作者:张凡。有删改)

9.下列对文本一和文本二的理解和分析,.不亚确的一项是()(3分)

A.全面了解中华文明的历史,读懂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和中华文明博大精深的原因,才能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中寻找到创作的源头活水。

B.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通过表演、歌舞、线上线下互动等创新形式,让静态的文化资源“动”

起来。

C.文本二第②段举吴桂春的事例,是为了说明重视文化民生能让更多人得到审美的享受、精神的滋养。

D.在论述文本论点时,文本一主要采用道理论证的方法,文本二主要采用举例论证与道理论证相结合的方法。

10.请简要分析文本一的论证思路。(4分)

11.两个文本都论述了与“文化”相关的内容,但侧重点不同,请结合两个文本的内容简要分析。(4分)

三、古诗文阅读(共16分)

(一)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12〜15题。(共12分)

【甲】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辇。是日更定矣,余孥一小舟,拥羹衣炉火,

独往湖心亭看雪。雾淞沆场,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

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日:“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

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目:“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选自张岱《湖心亭看雪》)

【乙】夜,雪大作,时欲登舟至沙市,竟为雨雪阻。然万竹中雪子①敲戛②,铮铮有声。暗窗红火,任意

看数卷书,亦复有少趣。自叹每有欲往,辄复不遂,然流行坎止③,任之而已。鲁直④所谓“无处不可寄一梦”

也。

(选自袁中道《夜雪》,有删改)

【注释】①雪子:雪粒,往往在下雪之初出现,状如盐粒。②敲戛:敲击、敲打。③流行上止:顺流而行,

遇阻而止。④鲁直:黄庭坚。

12.“湖中人鸟声俱绝”中的“绝”与下列选项中加点的“绝”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哀转久箪B.箪崛多生怪柏

C.悲恸欲箪D.奇山异水,天下独挚

13.把甲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见余大喜日:“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14.甲文中对西湖雪景及雪中奇遇的描写都很有特点,下列理解与分析不无确的一项是()(3分)

5

A.侧面描写,如“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写“大雪三日”后寂寥凄清的环境,这是侧面描写雪之大。

B.直接描写,如“雾淞沆硝,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直接写雪后白汽弥漫,天、云、山、水合而为

一,完全成为雪与雾的世界,这是直接描写雪之大。

C.错落互见,如“湖中焉得更有此人”,在湖心亭奇遇时,作者从对方的视角看“自己”,写对方的惊讶,就

是在写自己的惊讶。

D.白描手法,按照由远及近、由大及小的次序,不加渲染地勾勒出一幅素净淡雅、万籁无声的水墨画,写出

了人景相融的美妙境界。

15.假如甲文中的张岱在湖心亭遇到的不是金陵人,而是乙文中的袁中道,你认为他们两个会成为知己吗?请

结合甲乙两文说明理由。(4分)

(二)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16〜17题。(共4分)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6.下列句子与“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暗含的感慨最接近的一项是()(2分)

A.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陶渊明《饮酒(其五)》

B.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C.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杜牧《泊秦淮》)

D.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17.意象是解读诗歌的突破口之一,了解诗歌中意象的寓意,是读懂作品和把握诗人情感的关键。请找出本诗

中任意一联的意象,说说它们蕴含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分)

四、名著阅读(5分)

18.请从下面两个小题中任选一题作答。(5分)

(1)科幻,即科学幻想,是建立在科技基础上的奇想。请结合《海底两万里》中的内容,从“科学”与“幻

想”的角度,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2)关注名家书写的文学评论,可以让我们更好地理解作品内容。请你借助评论完成读书卡片。

作品评论任务

《童年》阿廖沙的成长中有许多重要他人。有人说是外祖父,也有人说是外祖母。请任选一个人物,结合相关

内容,谈一谈他(她)是如何促进阿廖沙成长的。

五、作文(50分)

19.阅读下面的材料,任选一题作文。(50分)

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的二〇二四年新年贺词文采斐然,其中有几行筋骨句发人深省:

这一年的步伐,我们走得很坚实。

这一年的步伐,我们走得很有力量。

这一年的步伐,我们走得很见神采。

这一年的步伐,我们走得很显底气。

6

前行路上,有风有雨是常态……各行各业的人们都在挥洒汗水,每一个平凡的人都作出了不平凡的贡献!

(1)请以“这一年,我走得很”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内容,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

②表达意图明确,内容具体充实。

③600字左右。

④文中请回避与你有关的人名、校名、地名。

(2)国家主席习近平新年贺词中的筋骨句耐人寻味,它能引起你怎样的思考和感悟?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

,写一篇简单的议论文。

要求:①观点明确,有理有据。

②600字左右。

③文中请回避与你有关的人名、校名、地名。

2024年河南省普通高中招生考试(一)

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共22分)

1.(1)【答案】D(2分)

【考点】本题考查在具体语境中辨识多音字读音的能力。

【解析】“勒”有两个读音,读“博”时,指带嚼子的马笼头,收住缰绳不让骡马等前进,强制、逼迫,统率,

雕刻等;读“岳i”时,指用绳子等捆住或套住、再用力拉紧,系紧。“勾勒”指用线条画出轮廓,双钩;用简

单的笔墨描写事物的大致情况。根据词义及上下文语境可推断出,此处应读作“1"。"藏”有两个读音,读“c

dng”时,指躲藏、隐藏,收存、储藏等;读“zdng”时,指储存大量东西的地方,佛教或道教等的经典的总

称,西藏,藏族。“典藏”指(图书馆、博物馆等)收藏(图书、文物等)。根据词义及上下文语境可推断出,

此处应读作"cdng"。故选D。

(2)【答案】①喻②伦(每空1分,共2分)

【考点】本题考查在具体语境中辨识同音字字形的能力。

【解析】“谕”指告诉,吩咐(用于上级对下级或长辈对晚辈)。“喻”指说明,告知;明白,了解;比方;等

等。“家喻户晓”意为每家每户都知道。结合词义和语境可知,①处应选“喻”。“伦”指人伦;条理,次序;

同类,同等;姓。“仑”指条理,伦次。“无与伦比”指没有能比得上的(多含褒义)。结合词义和语境可知,

②处应选“伦、

2.【答案】①重岩叠嶂②隐天蔽日③芳草鲜美④落英缤纷⑤忽如一夜春风来⑥千树万树梨花开

⑦峰峦如聚⑧波涛如怒(每空1分,有错该空不得分。共8分)

【考点】本题考查古诗文默写。

【解析】①②句属于直接型默写,根据下文直接写出相应句子即可。③〜⑧句属于理解型默写:③④句,可根

据“桃花谷”“花开花落”及图片内容答出;⑤⑥句,可根据“树披银装”“如梨花开”及图片内容答出;⑦⑧

句,可根据“山势雄伟”“水势奔腾”及图片内容答出。解答此题时,注意“嶂”“蔽”“缤”“峦”“怒”等字

的正确书写。

7

3.【答案】D(3分)

【考点】本题考查句子的衔接与排序。

【解析】②句是对开封州桥历经时间的介绍,紧承“它位于古代开封城南北中轴线与唐宋大运河汴河段交汇处”

对开封州桥空间位置的说明,所以②句应放在首句。④句是对开封州桥历史地位的概括,所以④句应承接

②句。①句承上启下,写开封州桥重露真容。③句是对开封州桥残存壁画的描写,照应①句"千年州桥才重新

展露了它的真容”,所以③句应承接①句。⑤句是对开封州桥石刻壁画的评价,承接③句对开封州桥残存壁画

的描写。所以正确顺序应为②④①③⑤。故选D。

4.(1)【答案】小浪底北岸灌区工程试通水启动(2分)

【考点】本题考查拟写新闻标题。

【解析】解答此题时,首先要通读新闻内容。阅读材料可知,新闻材料主要写了小浪底北岸灌区工程启动试通

水。然后按照“何人+何事(+如何)”的形式进行概括,可得出标题“小浪底北岸灌区工程试通水启动”。最

后注意字数要求。

(2)【答案】标志由太阳、纽带、龙形浪花和跳跃的鲤鱼等构成。(1分)太阳象征小浪底国家“特色文化游”

的蓬勃发展;纽带以波浪形式展现,生动描绘了小浪底水库河浪翻涌的景象;鲤鱼和龙形浪花意为鲤鱼跃龙门,

既扣合了“小浪底跃龙门”的主题,也描绘出小浪底水库鲤鱼跃河面、浪花拍岸边的壮观景象。(2分)标志

整体呈“浪”字形,凸显了“小浪底跃龙门”的品牌识别性和文化内涵。(2分)(共5分)

【考点】本题考查图文转换。

【解析】解答此题时,首先要观察整体画面,指出该标志的构图元素。然后联系标志的主题,按照一定的顺序,

比如从里到外、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等,分别解说各个构图要素的寓意。最后总说该标志的寓意。

二、现代文阅读(共27分)

(一)5.【答案】①于长海和于小江拉木材遇台风,濒临绝望,得到鱼神引路,平安度过危机。②于长海上

岸到家,立下家规:于家世代,永不吃鱼。③于小江发现儿子于明河的药厂向江里排污水,导致鱼类大量死亡,

心如刀绞。④于小江和于明河发生激烈争吵,于明河花重金购买环保设备。(每点1分,共4分)

【考点】本题考查对故事情节的梳理与概括。

【解析】解答此题时,首先要认真审题。题干要求“按事情发生的先后顺序概述于家三代人和鱼的故事”。通

读全文可知,文章第④〜⑫段写于长海和于小江在运送木材时遭遇台风陷入绝境,在鱼神的引领下驶出深水

区,平安度过危机;第⑬⑭段写于长海为感谢鱼神的救命之恩,立下家规:于家世代,永不吃鱼;第⑲〜㉑

段写于小江发现儿子将药厂的污水往江里排,导致鱼儿大量死亡,心如刀绞;第㉒〜㉕段写于小江与儿子发生

激烈争吵,药厂停产后,于明河花重金购买环保设备。

6•【答案】①细腻的环境描写。灯光的晦暗、雨帘的厚重、船只的摇晃、坠入江心的帆布、东倒西歪的木材等,

从侧面烘托出凶险的危急情势。②动作(细节)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相结合。于长海“不断用手抹去额

头流下来的雨水”的动作显示出他内心的万分焦急,“心里骤然一紧”“他想尽快将船开到岸边”等心理描写表

现他的紧张。于小江“吓得连喊”显示出他的害怕、恐惧和无措,从正面写出情势的凶险。③传神的修辞。“几

十吨的水泥船剧烈摇晃着前行,像一条喝醉的鱼”使用比喻修辞,将失去控制的船只比作喝醉的鱼,形象地写

出了水泥船在风浪中无法自控的景象,体现出当时情势的凶险。(每点手法1分,分析1分。任答两点即可。

共4分)

【考点】本题考查描写手法。

【解析】解答此题时,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干考查的是描写手法的运用。可从环境描写、动作描写、语言

8

描写、心理描写、正侧面描写相结合、修辞手法等角度进行分析。通读第⑥〜⑧段可知,文章中灯光的晦暗、

雨帘的厚重、船只的摇晃、坠入江心的帆布、东倒西歪的木材等属于环境描写,从侧面渲染了当时情势的危急。

这三段还描写了于长海和于小江遭遇台风时的动作、语言和心理,从正面写出了当时情势的凶险。第⑥段中将

摇晃着的“水泥船”比作“一条喝醉的鱼”,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写出了水泥船在风浪中无法控制

的景象,体现出当时情势的凶险。据此概括作答即可。

7.【答案】本文是虚构作品。理由:①情节离奇(故事富有想象力)。文中“鱼神”在于长海和于小江遭受台

风时及时出现,一路指引他们脱离险境,这在现实中是不可能发生的。②巧合太多。于小江卖船回村,于明河

承包药厂。药厂排污殃及江鱼,正好被小孙子和于小江看见,文中的“我”又恰巧听到了这一系列的故事。这

一系列巧合在现实中很难同时出现,更像是作者根据写作意图刻意设计出来的。(每点2分,共4分。如果答

是“写实作品”,分析合理亦可酌情给分)

【考点】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概括。

【解析】解答此题时,首先要判断出本文属于虚构作品。本文情节跌宕起伏,很有感染力,但又离奇神秘,于

长海和于小江遭受台风时,“鱼神”出现指引他们脱离险境,这明显属于作者的想象。且文中充满各种巧合,

于明河的药厂排污殃及江鱼,正好被于小江和小孙子看见,文中的“我”又恰巧知道了一系列的事件,这明显

是作者根据写作意图刻意设计的。据此概括作答即可。

8.【答案】不可以删去。①结尾交代那个人就是于明河,照应前文,使文章结构更加完整,也满足了读者的阅

读期待。②讲故事的人是于明河,表明他经过抉择之后,还是选择与父辈人一起感念鱼神的恩情,放弃了眼前

的利益转而追求对自然的保护,体现了于家三代人知恩图报的高尚品质,也深化了小说主旨:人要与自然和谐

相处。(每点2分,共4分。如回答可以删去则不给分)

【考点】本题考查结尾段的作用。

【解析】解答此题时,首先要概括结尾段的内容,结尾段点明了讲故事的那个人是于明河。然后结合文章内容

分析结尾段在内容和结构上的作用:结尾段解开悬念,照应第②段内容,使文章结构更加完整。最后分析结尾

段对塑造人物和表现主旨的作用:结尾段点明花两百多万元买环保设备的人是于明河,体现了于家三代知恩图

报的高尚品质,深化了“人要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主旨。

(二)9.【答案】B(3分)

【考点】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论点和论证方法的理解和分析。

【解析】B.表述有误,由文本一第③段可知,“线上线下互动”是“创新途径”,不是“创新形式”。故选B。

10•【答案】文本一第①段提出中心论点“要自觉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从总体上论述如何担负起

传播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职责使命。(1分)第②〜④段分别从深挖底蕴内涵、注重创新表达、紧扣时代

脉搏三个分论点论述如何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2分)第⑤段再次强调在新时代要弘扬好中华优秀

传统文化。(1分)(意思对即可。共4分)

【考点】本题考查论证思路。

【解析】解答此题时,首先需要通读文本一,对文本进行分层,并概括各层层意。阅读文本一可知,文本一运

用了总一分一总的结构。第①段第一句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地位,第二句提出本文中心论点“要自觉

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此基础上,从总体上论述如何担负起传播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职责使

命;第②〜④段的段首句“深挖底蕴内涵”“注重创新表达”“紧扣时代脉搏”就是文本一的三个分论点,具体

论述应该如何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第⑤段再次强调在新时代要弘扬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11•【答案】文本一侧重介绍如何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分别从深挖底蕴内涵、注重创新表达、紧扣时代脉

9

搏三个方面具体论述,重在论述如何做。(2分)文本二侧重于论述文化的重要性,用农民工吴桂春的事例引

出诸多现状,又用鲁迅先生的名言阐释了重视文化的意义,并在最后一段提出文化建设的方向。(2分)(意思

对即可。共4分)

【考点】本题考查文本对比阅读。

【解析】解答此题时,首先需要通读两个文本,把握文本大意。两个文本虽都围绕文化来谈,但侧重点不同。

文本一第②③④段分别从深挖底蕴内涵、注重创新表达、紧扣时代脉搏三个方面进行论述,重在强调如何做。

文本二第②③段通过举农民工吴桂春的事例和引用鲁迅先生的名言,重在强调文化的重要性,即为什么要这样

做。据此结合文本内容,概括作答即可。

三、古诗文阅读(共16分)

(一)12.【答案】A(3分)

【考点】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解析】解答此题时,要注意相同的文言实词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的不同含义。“湖中人鸟声俱绝”中“绝”

的意思为消失。A.“哀转久绝”中“绝”的意思为消失;B.“绝喊多生怪柏”中“绝”的意思为极(高);C.“悲

恸欲绝”中“绝”的意思为气绝,指断气;D.“奇山异水,天下独绝”中“绝”的意思为独一无二的,绝妙

的。故选A。

13.【答案】(他们)看见我,非常高兴地说:“在湖中哪能还有这样的人呢!"(2分)

【考点】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的翻译。

【解析】文言句子的翻译要遵循“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的原则,同时要注意重点字词和特殊句式的翻译。本

题要注意“焉得"''更”等词语的正确翻译。

14.【答案】B(3分)

【考点】本题考查写景角度和表现手法。

【解析】B.“雾淞沆碘,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没有直接描写雪之大,而是写出了雪后白汽弥漫,天、

云、山、水合而为一,属于间接描写。故选B。

15.【答案】他们两人会成为知己。理由:他们两个都在雪夜做着有高雅情趣的事情,张岱夜晚独往湖心亭赏

雪,在湖心亭遇到金陵人时把酒言欢;袁中道雪夜聆听雪粒敲击竹子传来的清脆的声音,悠闲自得地读书。(开

放性试题,意思对即可。4分。若答两人不能成为知己,言之有理也可酌情给分)

【考点】本题考查比较阅读。

【解析】甲文中,由“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可知,这里表现了张岱夜

晚赏雪的高雅情趣;由“独往湖心亭看雪”“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余强饮三大白而别”可知,亭上有人

先自己而至,二人把酒言欢,有偶逢知己之乐趣。乙文中,由“时欲登舟至沙市,竟为雨雪阻。然万竹中雪子

敲戛,铮铮有声。暗窗红火,任意看数卷书,亦复有少趣”

可知,袁中道为风雪所阻,在“暗窗红火”下,聆听雪粒敲击竹子的声音,悠闲自得地读书,这些随遇所安的

行为体现了袁中道的高雅情趣。由此可以判断,两人可以成为知己。

【乙文段参考译文】晚上,下起了大雪,(我)当时正想要坐船到沙市,竟然被雨雪阻挡。然而竹林中雪粒敲

击竹子,发出清脆的声音。(在)暗暗的窗子与红红的烛火(下),随意地翻看几卷书,也是能享受到一些乐趣

的。自己叹息,每次有想去的地方,总是不能实现,然而顺流而行,遇阻而止,是行是止任它吧。(正如)黄

庭坚所说“没有一处不可以寄一梦”。

(二)16.【答案】D(2分)

10

【考点】本题考查对诗歌情感的比较。

【解析「‘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写出了诗人形单影只的情状和行程中内心的孤寂。A.“问君何能尔?心

远地自偏”以设问方式揭示心志高远是诗人能够在闹市中独享安乐的原因;B.“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

马行处”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依依不舍和朋友离去后的无限惆怅之情;C.“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

花”表现了诗人对沉溺于享乐的晚唐统治者的讽刺和批判以及对国家命运的关心;D.“无可奈何花落去,似

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表现了词人对春逝花谢的惋惜无奈和独自徘徊于“香径”的孤寂伤感。通过

比较可知,D项最为接近。故选D。

17.【答案】示例:①征蓬和归雁。诗人把自己比作“飘飞的蓬草”“北归的大雁”,含蓄地表达出诗人孤身出

塞的飘零落寞之感和内心的抑郁激愤之情。②大漠、孤烟、长河、落日。诗人通过这四个意象描绘了奇美壮丽

的塞外风光,营造了苍茫旷远的意境,充分体现了诗中有画的特色,表现出诗人苍凉孤寂的情感以及开阔的胸

襟。(答出任意一点即可。2分)

【考点】本题考查对诗歌意象的理解。

【解析】解答此题时,首先需要找出本诗中的意象,即“征蓬”“归雁”“大漠”“孤烟”“长河”“落日”等。

然后结合意象和诗歌内容,分析诗人情感。

四、名著阅读(5分)

18.(1)【答案】示例:《海底两万里》是科学与幻想的巧妙结合。科学:书中包括地理、生物、物理、天文等

多方面的科学知识,比如不仅介绍了红海、印度洋、托雷斯海峡等地的自然地理特征,还介绍了海底的墨角藻、

孔雀团扇藻等海洋生物,这些精细的描写,体现了小说的科学性。幻想:“诺第留斯号”无穷的动力和坚固的

艇体,海底航行、历险的诸多故事情节,尼摩船长对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等,这些都使小说充满了幻想。(意

思对即可。5分)

【考点】本题考查名著整本书阅读。

为维护母亲被外祖父狠狠殴打,阿廖沙剪碎外祖父喜爱的圣像图,替外祖母报仇。外祖父的暴行教会了阿廖沙

要正直、勇敢、疾恶如仇。(观点明确1分,能结合小说内容2分,围绕观点合理分析2分,共5分。若有其

他观点,解说合理亦可)

【考点】本题考查名著整本书阅读。

【解析】通观整部小说可知,《海底两万里》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