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江苏省常州市钟楼区多校中考三模语文试题_第1页
2024年江苏省常州市钟楼区多校中考三模语文试题_第2页
2024年江苏省常州市钟楼区多校中考三模语文试题_第3页
2024年江苏省常州市钟楼区多校中考三模语文试题_第4页
2024年江苏省常州市钟楼区多校中考三模语文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语文(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一、积累运用(共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①我一直坚信,你为世界归还一秒钟的静寂,世界就回馈你一秒钟的音lài()。②隔壁的钢琴家似乎感知到了墙这边腾出的安静,就慢慢地进入状态,从最初的一两周纯cuì()而反复练习,到后来终于成了忘我的独奏。③于是,相同的乐章也就有了不同的________(选填“意境”或“境界”)。④因此,我写字时也不用戴耳机或随身听了。⑤琴音是沙漏中的沙粒,是时光的耳语,是一个音乐家的呼吸。⑥钢琴家一定不晓得,那样的时刻,墙这边有另一双手,也在键盘上敲打着自己的世界。1.(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2分)音(lài)________ 纯(cuì)________(2)结合语境,从③句中的括号内选择一个恰当的词语填在横线上。(1分)________________2.下列选项,分析正确的一项是(2分)()A.“进入状态”“反复练习”“归还一秒钟”都是偏正短语。B.④句的主干为“我不戴耳机或随身听”,句中的“不”虽为状语,但必须保留。C.⑤句是排比句,也是比喻句,但喻体“沙粒”“耳语”“呼吸”与主体搭配不当。D.⑥句中的“晓”与诗句“晓驾碳车辗冰辙”中的“晓”词性相同。3.选出对有关名著的内容表述正确的一项(2分)()A.六耳猕猴假扮孙悟空是为了取得真经,修成正果;孙悟空变成土地公,是为了接近妖怪,并找到其藏身之处。B.凡尔纳的《海底两万里》主要讲述诺第留斯号潜艇的故事,“遭冰山封路”“陷缺氧危机”“海底观美景”“征服‘星期五’收为奴仆”等情节极富幻想,引人入胜。C.尼摩船长与阿龙纳斯在黑夜中来到了一个传说中沉没的古老城市的废墟,那里不仅有数以百万计的珠母、十分壮观的熔岩在喷发,还遭遇到七只巨大的章鱼的围困。D.智取生辰纲的关键在于下蒙汗药的时间、地点和方式,宋江、吴用、刘唐等好汉引诱对方上钩,全然不露痕迹,杨志虽极为精细,结果仍然中了计。4.某校开展《儒林外史》阅读交流会,请你参与完成下列活动。(1)有人评价《儒林外史》“可以镜人,可以自镜”。小语同学不太理解这句话的意思,请你以文中某一人物或情节为例,为他解惑。(2分)(2)小语同学对文中的许多语句很有感触,于是特地摘录了以下三段文字。请你任选一句,简要阐释其中蕴含的道理。(2分)句一:“慷慨仗义,银钱去而复来;广结交游,人物久而愈盛。”(第14回)句二:“立心做名士,有志者事竟成;无意整家园,创业者成难守。”(第20回)句三:“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第46回)我选择:________ 我的阐释:________________5.“建设新能源之都,GDP万亿只是起点。”常州市委书记陈金虎为常州发展定调。新能源,业已成为常州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的一张靓丽名片。对此,请你完成两个活动。(5分)(1)作品A和作品B,均为“中国国际能源”的LOGO。请你从中选择一件作品,并根据该作品的设计元素及寓意写出三点选择理由(说明:两幅作品下面的中文和英文不能作为“选择理由”)。(3分)选择作品(________)(选填“A”或“B”)选择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依据下列材料,为新能源下一个定义。(2分)材料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第二条规定“可再生能源,是指风能、太阳能、水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等非化石能源”。材料二:随着常规能源(如原煤、原油、天然气、水能、核能)的有限性以及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以环保和可再生为特质的能源越来越得到各国重视。材料三:中国绿色能源类股票价格飞扬,更多闲散资金纷纷投入新能源和环保行业,用于研究新技术、开发新材料。同时,中国超过欧洲,成为世界最大的可替代能源增长市场。材料四:一般地说,常规能源指技术上比较成熟且已被大规模利用的能源,而新能源通常为尚未大规模利用、正在积极研究开发的能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默写。(4分)(1)________,学诗谩有惊人句。(李清照《渔家傲》)(2)怀旧空吟闻笛赋,________。(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3)________,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4)写出古诗词中描写晚景的句子(连续的两句):________,________二、阅读理解(共45分)(一)阅读两则文言,完成7~10题。(共15分)甲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吴均《与朱元思书》)乙从香山俯石磴行柳路,不里许,碧云①在焉。刹后有泉,从山根石罅②中出,喷吐冰雪,幽韵涵澹③。有老树,中空火出④,导泉于寺,周于廓下,激聒石渠⑤,下见文砾金沙。引入殿前为池,界以石梁,下深丈许,了若径寸。朱鱼万尾,匝池红酣⑥,烁人目睛,日射清流,写影潭底,清慧可怜⑦。或投饼于左,群赴于左,右亦如之,咀呷有声。然其跳达⑧刺泼⑨,游戏水上者,皆数寸鱼,其长尺许者,潜泳潭下,见食不赴,安闲宁寂,毋乃静燥关其老少耶?(袁中道《西山十记·记四》)【注释】①碧云,碧云寺,在北京西山。②罅,裂缝。③涵澹,水波激荡的样子。④有老树,中空火出,泉水从一棵空心老树中如喷火般激溅而出。⑤激聒石渠,在石渠中激荡起哗啦啦的水声。⑥匝池红酣,满池的鱼欢快地游动。⑦清慧可怜,样子清秀灵动惹人喜爱。⑧跳达,是指鱼儿欢快游动的样子。⑨刺泼,鱼击水声。7.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4分)(1)任意东西________ (2)千转不穷________(3)周于廓下________ (4)界以石梁________(5)或投饼于左________8.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两个句子的意思。(5分)(1)横柯上蔽,在昼犹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见食不赴,安闲宁寂,毋乃静燥关其老少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甲乙两文同为山水小品文,它们在主旨上有什么异同?(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对甲乙两文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2分)()A.甲文“急湍甚箭,猛浪若奔”,通过比喻和对比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江流的速度之快。B.乙文“喷吐冰雪,幽韵涵澹”,意在突出冰雪和水波之美,有着幽深的韵味。C.甲文首段以“奇山异水,天下独绝”统领全文,乙文首段交代了游览的时间和地点。D.甲乙两文都描写游鱼,甲文一笔带过,乙文具体描绘,动静结合。(二)阅读散文,完成11~13题。(共10分)好沉的一抔(póu)土石英①在这里,旧的皇历是更不灵了。②原本我以为,黄河口的土是粗糙的、贫瘠的。因为在我幼小时,大人们就告诉我:那是个盐碱沙荒、十年九不收的地方。③但当我实地来到这黄河入海处,亲眼领略了它的豪迈气势和不凡的资质后,我便意外地发现:这里不仅地阔,而且土肥,攥在手里,酥细得像润了油,却又不腻而匀和;凑近鼻沟下一闻,别有一种清香。以我年轻时在老家从事农桑的经验,这样的土质,不管种蔬菜还是种庄稼都是很理想的。④果然,在后首那块干松的地段,好一片秋禾!风过时,高粱擎起硕大的锣鼓槌相互撞击,没有敲出多大的声响,却惊起一对翠蓝色的珍鸟从深处腾出,在半空里飞旋两遭,没有树枝可依,又飘落在旁边的一片谷地,立在穗上颤颤悠悠,像一双新婚伉俪相对荡着秋千。那千支万条谷穗的金笔,在漫野里尽情描绘秋熟的图景。⑤再往前,更接近河口的一片土地,许是刚冲积成不久,还没有好好利用。如此潮润的沃土,瞅着都会口舌生津,谅也不会长时被闲置的。⑥我是个庄户底儿,颇有些“爱土成性”,走着走着,禁不住又珍惜地捧起一抔土来,觉得好沉重,真的——比一般的土要有分量。“你的手感不一样吧?”我们的老向导、四十年的治黄专家王总工程师看出来了,接着他以充满诗意的幽默口吻向我解释,“这土确实有点特殊:黄河口虽说在山东,这里的泥沙却不全姓鲁,它们有的姓甘,有的姓秦,有的姓晋,有的姓豫,大都是外来户。你手里攥着九个省区呢,怎能不重?”⑦我始而以为他是在开玩笑,再一琢磨,或许还真有道理,但究竟是科学上的依据,还是哲理上的深远含义?科学上的道理,土质的某种特殊性,还有待请教;引我深思的倒是他所说的“攥着九个省区”这句话,确实是够有分量的,其中不但有地理上的广阔,更有历史的重负,大河不舍昼夜滔滔奔流,融雪纳雨,诸种情味,孱和着千年万载艰辛的汗珠。经过漫长历史淘滤,轻浮的、劣质的分子被冲出河口,混杂于海水中;能够落下来的便执著地痴恋于河口,不肯随波逐流。这些分子多是精华,它们当然最凝重。⑧这土,攥在手里是无声的,我却觉得它储留、凝结着我们这个民族苦难和奋起的回声。太遥远的且不说,七十多年前,就有黄泛区百姓流离失所啼饥号寒的哭泣,更有1947年6月30日刘邓大军强渡黄河的雄浑声浪……⑨我更深深感悟到:我手里攥着的不是一抔普通的土,一时竟舍不得扔弃它——它值得我珍惜并作为一种精神的动力。这时我不仅觉得它的分量沉重,而且攥得好苦!⑩但不论是何种滋味,过去的毕竟已成为过去。现在,我闻到的是风赠秋熟的醇香;眼前,是驰向海口的两栖机动勘测船。王总工程师兴致勃勃地向我透露:三年以内就将结束这里“有水无航,有油无厂,有口无港”的局面。“到那时,你再来看!”⑪他的语气是那么坚定,那么充满信心;不需怀疑,他过去四十年间的治黄成绩就是金质“信用卡”。⑫至此,我可以愉快地松开手了。土,被攥成紧紧的一团,我随手把它揉碎,轻松地撒开去,土星儿均匀地铺在地面上,幻觉中,我的眼前仿佛展开了一幅新洲远景图……(《人民文学》1990年第6期)11.文章第一段为什么就直说“在这里,旧的皇历是更不灵了”呢?请结合文章内容作简要分析。(5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联系上下文,赏析下列句子。(3分)那千支万条谷穗的金笔,在漫野里尽情描绘秋熟的图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3.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2分)()A.第④段对秋禾的描写,印证了“我”从事农桑的经验,黄河口入海处地阔,适宜种植蔬菜和庄稼。B.第⑥段“真的——比一般的土要有分量”一句中的破折号起到解释和提示的作用。C.第⑫段虚实结合,先叙写“我”对泥土的行为变化,后描绘幻觉中的美好蓝图。D.全文以“我”对黄河口的情感为线索,思路清晰,主题鲜明。(三)阅读组合文本,完成14~19题。(共20分)【文本一】“二十四节气”成功入遗①2016年11月30日,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②“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提起这首已经被选入小学二年级语文课本的《二十四节气歌》,很多中国人都耳熟能详。诗词般的韵律、图画般的意境、波浪般的节奏,使这首《二十四节气歌》读起来朗朗上口、便于传诵。《二十四节气歌》不仅伴随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成长,也为折射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和丰富内涵的“二十四节气”增添了几分迷人的色彩。③起源于黄河流域的“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这一体系深刻揭示了四季轮回的客观规律,是农耕时代社会生产生活的时间指南。如果我们只是用现代人的眼光来看,“二十四节气”可能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但是在当时落后的生产力条件下,人们认识自然能达到如此之高的水平,的确令人惊讶。④当今中国,现代化建设的速度不断加快,“二十四节气”对于农事的指导功能在逐渐减弱,对现代人生活的影响也越来越小。即便如此,现代农业的耕作仍然没有逃脱原来的节气规律,即便由于气候变暖和地区差异的确有些出入,一般也都在较小的范围之内。在日常生活中,根据节气变化来准备需要添减的衣物,已经成为很多人的一种习惯。⑤作为中国人特有的时间知识体系,“二十四节气”不仅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而且鲜明地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能力。所以,“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文化认同的重要载体,它带给我们的,不只是对生产生活的指导意义,还有人类应该亲近自然、尊重自然、保护自然的积极态度,这种文化价值是永远也无法磨灭的。⑥“二十四节气”成功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不仅表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该遗产项目的一致认可,同时更彰显出中华传统文化的无穷魅力。(有改动)14.“二十四节气”这一时间认知体系被国际气象界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请根据文章内容,简要概括其原因。(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文本二】立秋刘翰乳鸦①啼散②玉屏空③,一枕新凉一扇风。睡起秋声④无觅处⑤,满阶梧桐⑥月明中。【注释】①乳鸦,幼小的乌鸦。②啼散,啼叫着飞散了。③玉屏空,指屋子显得空寂。④秋声,秋天西风吹得树木萧瑟作响的声音。⑤无觅处,无处可寻。⑥满阶梧桐,满台阶的梧桐叶。15.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2分)()A.首句写傍晚景色变化。“乳鸦”爱在傍晚啼叫,“玉屏空”强调天黑后啼声的消失。B.第二句中以“一枕新凉”和“一扇风”的形象,描绘了立秋时节的凉爽感觉。C.第三句中的“觅”字与“无”连用,表明诗人对秋天的迷失与关注。D.这首诗意境清新,构思巧妙,写立秋刚到,大自然和人们的生活尚未发生变化。16.简析第四句“满阶梧桐月明中”的妙处。(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文本三】17.结合文本三和日常的生活体验,概括从“惊蛰”到“秋分”在气温和昼夜变化的主要特点。(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文本四】①画家徐冬冬和新闻人徐立京,两个经历不同、专注领域各异的深耕者,在二十四节气七十二候的诗意生命美学追寻中,产生了强烈的共鸣,并化为厚积薄发的智慧表达。140余幅色彩浓烈、肌理独特的节候主题中国抽象画作,近80篇解读七十二候的细腻深沉的美文,以及与王蒙、丁一汇、薛其坤、陈来等文化、气象学、量子物理学、哲学不同领域大家的睿智对话,共同构成了《二十四节气七十二候》这一符号性的时代文化力作。②二十四节气七十二候在中华文明史上究竟意味着什么?如果我们把视野投向宏阔深邃的史前史,可能会看得更为清晰。四大原生农耕文明起源地之中,尼罗河流域、两河流域、印度河流域,“干、热、水、平、肥”齐全而率先起步并相互交流促进。一段辉煌灿烂之后,古印度河文明首先消失,古埃及文明和古两河文明也先后没落,环地中海大文明圈进入主导,以商业、海洋、农耕、游牧混合形态演化、演进。其人和先于地利,地利先于天时。而中国独处东方独特大地理单元,季风气候显著,气候复杂多样。二十四节气七十二候在致广大而尽精微的长期农耕实践中,渐次成为中华文明的底色、基座与内核。③二十四节气七十二候起于生存繁衍层面的“农事功用”,并逐步孕育衍生出家国凝聚层面的“文化认同”和个体感悟层面的“生命美学”。农事功用映照人与自然的关系,文化认同映照人与人的关系,生命美学映照人与自身的关系。在可见的未来,二十四节气七十二候的农事功用价值将持续削减,文化认同价值则会随着中国实力的增强而被反复提起并不断强化。中国申报二十四节气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成功,就是文化认同的标志性事件。生命美学价值与每个人的生命息息相关,历经十年打磨而成的《二十四节气七十二候》一书,正是生命美学价值拥抱一个大时代到来的显现。(摘自王岸柳《生命美学诗意观止》)18.文本四是对《二十四节气七十二候》一书所写的一篇书评(节选),为什么第二段要通过比较突出强调“二十四节气七十二候”呢?(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9.结合整组文本,推究《二十四节气七十二候》一书的主要内容和显著特色。(6分)主要内容:________________(3分)显著特色:________________(3分)三、作文(共55分)20.大山之于高山,是另一个地方;乡村之于城市,是另一个地方;社区之于校园,是另一个地方……远方对于眼下,未来对于当下,书中世界对于现实生活,也都是另一个地方。凝视自己的生活,遥望另一个地方,我们思潮涌动,我们好奇神往……那么——走,到另一个地方。这是生活的变奏,内心的召唤,精神的指引。请以“走,到另一个地方去”为题目,写一篇文章。说明:①要表达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思考感悟,不得抄袭;②除诗歌外,文体自选;③不少于600字;④请勿透露自己和学校等敏感信息。

语文参考答案1.(1)籁;粹;(2)意境。2.B【解析:A.“进入状态”“归还一秒钟”都是动宾短语;C.与主题搭配很恰当;D.⑥中的“晓”是动词,“晓驾炭车辗冰辙”中的“晓”是名词。】3.A【解析:B.“征服‘星期五’为奴仆”是名著《鲁滨逊漂流记》中的情节;C.前文的“废墟”中不可能出现熔岩喷发、看见章鱼等事件,选项本身矛盾;D.宋江未参与智取生辰纲。】4.(1)以课本中范进为例。镜人:范进中举映照出封建社会那些热衷功名而取媚于人的人;(1分)自镜:对于当代社会追求的“分数至上”起反思作用。(Ⅰ分)【提示:对“镜人”和“自镜”的解读如下,前者指展示在当时背景下的群体形象,后者指在其中看到自己或身边的人。】(2)示例:选择句三的阐释:世事和人的命运总是处在不断的变化中,兴衰荣鼎,没有定数。5.(1)示例:选择作品B的理由:外框圆圈中“中国国际能源”的中文字样及其英文“ChinaInternationalEnergy”代表中外合作共赢的主旋律;(1分)其中字母“CE”用了树叶形状设计(如果理解成翅膀形状也算对),组合起来有律动美感,代表新能源的蓬勃发展;(1分)该图标符合绿色的新发展理念,寓意中国将开发绿色环保能源,发展新质生产力。(1分)(2)新能源是一种以环保、可再生为特质的(1分),并且尚未大规模利用、正积极研究开发的(1分)可替代能源。6.(1)我报路长嗟日暮;(2)到乡翻似烂柯人;(3)人不知而不愠;(4)答案不唯一,如: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7.(1)向东或向西;(2)同“啭”,鸟鸣,这里指蝉鸣;(3)围绕,环绕;(4)分界,以……为界;(5)有人。8.(1)横斜的树枝在上方遮蔽,(1分)即使是白天也犹如黄昏一样。(1分)(2)(那些一尺来长的大鱼,)(此句可以不在答案中呈现)则潜泳在潭底,见到食物也不去争抢,(1分)十分安闲宁寂,(1分)难道(莫非)鱼儿的安静与急躁还同它们的年纪大小有关吗?(1分)9.同:都抒发了作者对自然山水的喜爱和赞美之情;(1分)异:【甲】还有对功名利禄的厌恶(淡泊名利之心)(1分)和对避世归隐的向往(1分);【乙】还有一种闲适自得的情思(对自然的哲思)(1分)。10.D【乙文参考译文:从香山寺沿着石阶行走在柳林路中,大约不到一里路,便到了碧云寺。寺后有泉,泉水从山脚下的石缝中喷涌而出,如冰似雪,水波荡漾。一棵老树因雷击起火,树心空洞倾斜,将泉水导入寺中,泉水绕寺廊周围流淌,喧闹着流进石渠,水下但见有彩纹的碎石和金黄色的细沙。石渠通到殿前成为方池,周围以石块砌成,水深大约有一丈,但池水清澈,好像只有一寸深。池中有金鱼万尾,满池的鱼欢快地游动,一池的鱼红得耀人眼目。阳光照射着清清的池水,将鱼儿的影子清晰地映在潭底,清秀灵动,惹人喜爱。有人把饼子投在池子的左边,鱼群便蜂拥向左边;把饼投向池子的右边也是这样。然而在水中欢快游动发出刺泼声响的鱼儿,都是身长只有几寸的鱼儿。那些一尺来长的大鱼,则潜泳在潭底,见到食物也不去争抢,十分安闲宁寂。难道(莫非)鱼儿的安静与急躁还同它们的年纪大小有关吗?】11.对“旧的皇历”的理解:原以为黄河口的土是粗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