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页2024年中华传统美德格言名句经典7篇
在平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里,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一些耳熟能详的句子吧,不同的句子类型在文章中具有不同的作用。你所见过的句子是什么样的呢?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下面我为您精心整理了7篇《中华传统美德格言名句》,希望能够对困扰您的问题有一定的启迪作用。
中华传统美德的格言篇一
1、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老子》的33章
2、知足不辱,知止不殆。——《老子》第44章:知道满足就不会受到屈辱,知道适可而止就不会有危险。
3、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老子》第58章
4、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第64章
5、圣人择可言而后言,择可行而后行。——《管子·形势解》
6、三思而后行。——《论语·公冶长》
7、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论语·子路》如果贪求小利,就不能成就大事。(后句)
8、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论语·卫灵公》
9、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劝学》
10、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韩非子·喻老》
11、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战国策·楚策》
12、差若毫厘,谬以千里。——《礼记·经解》
13、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礼记·中庸》:凡事如果能预先充分准备就会成功,否则就会失败。
14、惟有道者能备患于未形也。——《管子·牧民》:只有有远见的人才能够在祸患没有形成的时候就预防它。
15、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左传·襄公十一年》
16、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战国策·赵策》
17、前车覆,后车诫。——《汉书·贾谊传》
18、傲不可长,欲不可纵,志不可满,乐不可极。——《礼记·曲礼上》:骄傲不可滋长,欲望不可以放纵,不能让自己志得意满,不应该使自己乐到极端。
19、善不可谓小而无益,不善不可谓小而无伤。——贾谊《新书·审微》
20、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史记·高祖本纪》
21、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三国志·蜀书·先住传》
22、乐不可极,极乐成哀;欲不可纵,纵欲成灾。——吴兢《贞观政要·刑法》
23、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新五代史·伶官传序》
中华传统美德的格言篇二
今天,我在家里看《中华传统美德格言》,其中一篇“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吸引了我,因为这首诗小时候爸爸教过,我就津津有味地读了起来。格言的大意是:谁说小草的心意,能够报答得了春天的阳光呢?这两句诗既表现了母爱的温暖与伟大,又表达了子女对母亲的无限感激之情。
想想我们现在,大部分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对孩子都很呵护,宠爱得不得了,真是要星星不敢给月亮。但是许多孩子却把太多的关心与关爱当成了一种理所当然,一些孩子往往目中无人、自私、霸道,不知道关心父母和别人。
和许多孩子一样,我在家里是很受长辈们疼爱的:我要什么,他们就给什么,没有的马上去买;我想去哪里玩,他们就带我去哪里玩;我要吃什么,他们就给我吃什么。总之,他们是非常疼爱我的,数不清他们对我的好、对我的爱。可是我却不懂得珍惜,经常发脾气,嫌这个不好,哪个不满意,对他们不仅没有感激之心,而且还认为本身就应该这样。
记得有一次,外婆辛辛苦苦地煮好饺子,满怀希望的招呼我吃,我却不想吃,反而对外婆大声嚷嚷:“我不要吃水饺,你给我煮饭。”“好,好,我马上去煮。”外婆连忙答道。妈妈在旁边沉着脸,一言不发,好像要打我的样子,我似乎感觉到了什么,这才心不甘情不愿的吃饺子。
想想好羞愧啊!不过,随着年龄的增长,在父母、老师的教育下,我慢慢懂事了,逐渐懂得要尊重他人、关心父母、孝敬长辈。
我把《中华传统美德格言》里的“重亲情,礼为先。”的文章都读了一遍,它教育我们学会感激,从小要心存一份真与善,爱每一位善良的人们,为他们一点一滴的付出,用我们微薄的力量去感激他们。正如我们以前学过的一篇课文《老师的手》最后一句话所说的:要感谢他人对自己的付出。无论这种付出是多么的微小。
在这里,我想对爸爸、妈妈说:我爱你们!感谢你们对我无微不至的付出,我会珍惜你们给我这美好的一切!
中华传统美德源远流长,具有不朽的历史地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中华美德集中体现在儒学伦理道德上。儒学是经典,美德是国粹,抛弃它社会就动乱,弘扬它社会就稳定发展。因此,弘扬儒学文化,承传中华美德,从某种意义上讲是我们当前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对于弘扬我们民族的优秀文化,应该有一种紧迫感。国家对此十分重视,我们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这个神圣的使命自然由我们新一代去发扬光大。
读了《中华传统美德校园诗教读本》这本书后,使我收益匪浅,深深得认识到了人生观、价值观、以及我们责任的重要性。读本中的《三字经》细细品味,其味无穷。“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让我对先人博大精深的文化遗产有了更为直观的认识,对作者广博的学识、高深的概括能力和宏观把握能力肃然起敬,为古代教育者独特的教育方法深深折服。《三字经》中有一节“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的传诵名句。就是说战国时,孟子的母亲曾三次搬家,是为了使孟子有个好的学习环境。孟子逃学,孟母就割断织机的布来教育孩子做学问不要中途而废。是啊!我们的学习就像织布,靠的是一丝一线长期的积累呀!只有持之以恒,坚持不懈,才能获得渊博的知识,才能成才,不可半途而废。逃学就如同断机,线断了,布就织不成了,常常逃学,必然学无所成。孟子的成材离不开伟大的母亲。
想想我们的父母又何尝不是这样呢?他们既当父母又当老师,辛辛苦苦养育我们、培养我们,使我们懂得做人要有爱心;做事要有责任感;学习要勇于创新。读了孟母的故事,想想我的母亲,她也是非常操心的。每天上学前总给我添上几句“用心学习啊”“要多向老师问问题”“做事情要积极”等的话,但我却嫌她唠叨,总会不耐烦地敷衍妈妈。妈妈问我几句学习上的东西,我就觉得烦。还常常为了一点芝麻绿豆的小事,跟父母赌气,甚至向父母发脾气,却丝毫没有考虑过父母的感受,真是太不应该了。父母对我们问长问短,唠叨,那是因为她尽到了一位母亲的责任,她应当照看好我们的责任。看,现在又有多少人想得到父母的关爱,而又得不到呀,我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啊!所以我们从小就应该要树立起一颗强烈的责任心,不辜负父母、老师、祖国的。期望。
读诗诵经。老师把这些仁爱思想透渗到了教学中,让我们从优秀传统文化中吸取精神营养。使我们在校园内感受到了仁爱教育的浓浓氛围。学校举办的“八荣八耻”活动,给了我们深刻的体会和了解,知道了该以什么为荣,什么为耻。校园里书声朗朗;同学们互帮互助,团结友爱,师生之间的尊敬和关心。
只要我们人人要肩负起弘扬中华传统美德的责任,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点点滴滴做起,我们会把中华民族的爱国精神和传统文化永远继承发扬下去。
中华传统美德格言篇三
1、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为政》
2、不降其志,不辱其身。《论语·微子》
3、以修身自强,则名配尧禹。《荀子·修身》
4、苟利国家,不求富贵。《礼记·儒行》
5、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滕文公下》
中华传统美德的格言篇四
1、记己有耻。——《论语·子路》
注释:用羞耻之心来约束自己的`行为。
2、无羞恶之心,非人也。——《孟子·公孙丑上》
3、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孟子·离娄上》
注释:人一定是先有自取其辱的行为,别人才会侮辱他。
4、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孟子·尽心上》
注释:不知羞耻的那种羞耻,才真的是不知羞耻啊!
5、知耻近乎勇。——《礼记·中庸》
6、人必其自爱也,而后人爱诸;人必其自敬也,而后人敬诸。——杨雄《法言·君子》
7、人有耻,则能有所不为。——朱熹《朱子语类》倦十三
8、五刑不如一耻。——吕坤《呻吟语·治道》
9、士皆知有耻,则国家永无耻矣。——龚自珍《明良论二》
中华传统美德的格言篇五
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乾-象》
2、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老子》
3、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滕文公下》
4、为善则预,为恶则去。——颜之推
5、过而不改,是谓过矣。——《论语-卫灵公》
6、见利思义。——《论语·宪问》
7、志当存高远。——诸葛亮《诫外生书》
8、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周敦颐《爱莲说》
9、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
10、苟利国家,不求富贵。——《礼记·儒行》
11、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12、不精不诚,不能动人。——《庄子·鱼父》
13、改身之过,迁(发扬)身之善,谓之"修身"。——颜元《颜习斋先生言行录》
14、躬自厚而薄责于人。——《论语-卫灵公》
15、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16、改过不吝。——《尚书·仲虺(huǐ)之诰》
17、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游子吟》
18、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孟子-腾公天下》
19、知耻近乎勇。——《礼记-中庸》
20、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三国志》
21、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李商隐《咏史》
22、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礼记-中庸》
23、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丹可破也,而不可夺赤。——《吕氏春秋》
24、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凋也。——《论语》
25、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则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
26、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劝学》
27、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28、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学而》
29、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苏轼
30、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劝学》
31、记己有耻。——《论语·子路》
32、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上》
33、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34、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
35、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增广贤文》
36、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司马光《报任安书》
37、人告之以有过,则喜。——《孟子-公孙丑上》
38、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
39、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40、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曹植《赠白马王彪》
41、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孝经·天子》
42、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孟子-告天下》
43、千人同心,则得千人力;万人异心,则无一人之用。——《淮南子·兵略训》
44、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小雅》
45、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46、见善则迁,见过则改。《周易》
47、父慈而教。——《左传·昭公二十六年》
48、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左传》
49、多行不义必自毙。——《左传·隐公元年》
50、善学者,假人之长以补己之短。——《吕氏春秋-用众》
51、不降其志,不辱其身。——《论语·微子》
52、苟利国家,不求富贵。
53、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54、公正无私,一言而万民齐。
55、人必先自爱也,然后人爱诸;人必先自敬也,然后人敬诸。——扬雄《法言-君子》
56、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57、爱之不以道,适所以害之也。
58、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则常足。——《资治通鉴》
59、不怨天,不尤人。——《论语·宪问》
60、一言既出,驷马难追。——《增广贤文》
61、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62、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
63、百闻不如一见。——《后汉书》
64、夫妇和而后家道成。——《幼学琼林·夫妇》
65、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后汉书》
66、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孟子》
67、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白马篇》
68、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未觉池塘寸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朱熹《劝学》
69、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石,故能成其高。——《管子》
70、才以用而日生,思以引而不竭。——王夫之《周易外传》
71、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72、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论语-学而》
73、夫人必知礼然后恭敬,恭敬然后尊让。——《管子-五辅》
74、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李白
75、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76、有志者事竟成。——《后汉书》
77、发号施令,在乎必行;赏德罚罪,在乎不滥。
78、不贵于无过,而贵于能改过。——王守仁《改过》
79、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屈原《卜居》
80、独柯不成树,独树不成林。——北朝乐府民歌
81、不蔽人之善,不言人之恶。——《战国策·魏策》
82、志不强者智不达。——《墨子-修身》
83、贫而无谄,富而无骄。——《论语-学而》
84、士虽有学,而行为本焉。——《墨子-修身》
85、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渊,不知地之厚也。——《荀子-劝学》
86、凡人之所以贵于禽兽者,以有礼也。
87、源洁则流清,行端则影直。——王勃《上刘右相书》
88、贫贱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后汉书·宋弘列传》
89、朝闻道,夕死可矣。——《论语·里仁》
90、单者易折,众则难摧。——崔鸿《三十国春秋·西秦录》
91、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
92、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司马光
93、志小则易足,易足则无由进。——张载《经学理窟-学大原下》
94、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
95、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孟子·离娄上》
96、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97、君子义以为质,得义则重,失义则轻,由义为荣,背义为辱。——陆九渊《与郭邦逸》
98、人之有德与我也,不可忘也;吾之有德于人也,不可不忘也。——《战国策-魏策》
99、慈鸦尚还哺,羔羊犹跪足。人不孝其亲,不如禽与兽。——《劝孝歌》
100、哀哀父母,生我劬劳。——《诗经·小雅·蓼莪》
101、非我而当者,吾师也;是我而当者,吾友也;谄谀我者,吾贼也。
102、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荀子-劝学》
103、民,吾同胞;物,吾与也。——张载《正蒙·乾称》
104、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古辞《长歌行》
105、鞠躬尽力,死而后已。——诸葛亮《后出师表》
106、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转》
107、满招损,谦受益。——《尚书》
108、亲仁善邻,国之宝也。——《左传·隐公六年》
109、乐人之乐,人亦乐其乐;忧人之忧,人亦忧其忧。——白居易
110、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韩非子-喻老》
111、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登黄鹤楼》
112、爱之不以道,适所以害之也。——《资治通鉴》
113、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述而》
114、非其有而取之,非义也。——《孟子·尽心上》
115、不蔽人之善,不言人之恶。
116、乐以天下,忧以天下。——《孟子-梁惠王下》
117、业精于勤,荒于嬉。——韩愈《进学解》
118、秦恶闻其过而亡,汉好谋能听而兴。——薛瑄《读书录》卷十
119、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
中华传统美德的格言篇六
91、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周易·系辞上》
92、亲仁善邻,国之宝也。——《左传·隐公六年》
93、礼之用,和为贵。——《论语·学而》
94、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论语·子路》君子与人和谐相处,却有自己的主见;小人容易苟同别人,却不能与人和平共处。
95、君子和而不流。(流:盲从)——《礼记·中庸》
96、和以处众,宽以接下,恕以待人,君子人也。——林逋《省心录》
97、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论语·学而》
98、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论语·颜渊》
99、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庄子·山木》
重义
100、多行不义必自毙。——《左传·隐公元年》
101、义以生利,利以丰民。——《国语·晋语》
102、临难毋苟免。——《礼记·曲礼上》:在灾难与危险面前,不要苟且偷生而失去做人的气节。
103、义之法在正我,不在正人。——董仲舒《春秋繁露·仁义法》
104、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孟子·告子上》
105、先义而后利者荣,先利而后义者辱。——《荀子·荣辱》
106、义者,心之养也;利者,体之养也。——董仲舒《春秋繁露·身之养重于义》
107、君子义以为质,得义则重,失义则轻,由义为荣,背义为辱。——陆九渊《与郭邦逸》
108、义以生利,利以丰民。——《国语·晋语》
109、见利思义。——《论语·宪问》
110、见得思义。——《论语·季氏》
111、非其有而取之,非义也。——《孟子·尽心上》
勇气
112、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论语·宪问》
113、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论语·宪问》
114、义之所在,不倾于权,不顾其利。——《荀子·荣辱》
115、知而好问者圣,勇而好问者胜。——《文字·自然》
116、视死如归。——《管子·小匡》
117、不入虎穴,不得虎子。——《后汉书·班超列传》
118、小勇,血气所为;大勇,义理所发。—朱熹《四书章句集注·卷二》
119、初生之犊不惧虎。——罗贯中《三国演义》
120、率义之为勇。——《左传·哀公十六年》
121、见义不为,无勇也。——《论语·为政》
好学
122、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学而》
12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124、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论语·述而》
125、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进学解》:德行由于深思而有所成就,因随声附和而毁掉。
126、圣人无常师。——韩愈《师说》
127、学贵得师,亦贵得友。——唐甄《潜书·讲学》
128、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礼记·中庸》
129、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
130、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里仁》
131、善学者,假人之长以补其短。——《吕氏春秋·用众》
132、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133、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古辞《长歌行》
134、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陶渊明《杂诗八
以下是整理的《中华传统美德格言警句》,希望大家喜欢!
爱国
1、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
2、位卑未敢忘忧国。——-陆游《病起书怀》
3、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示儿》
4、临患不忘国,忠也。——《左传·昭公元年》
5、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离骚》
6、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
7、精忠报国。——《宋史·岳飞列传》
8、苟利国家,不求富贵。——《礼记·儒行》
9、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白马篇》
10、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
11、以家为家,以乡为乡,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管子·牧民》
明志
12、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苏轼《晁错论》
13、志当存高远。——诸葛亮《诫外生书》
14、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长百岁。——石成金《传家宝·俗谚牧民》
15、朝闻道,夕死可矣。——《论语·里仁》
16、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论语·里仁》
17、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诫子书》
18、有志者事竟成。——《后汉书·耿弇列传》
19、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
20、志小则易足,易足则无由进。——张载《经学理窟·学大原下》
21、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语·秦伯》
22、志不强者智不达。——《墨子·修身》
23、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史记·陈涉世家》
持节
24、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罕》
25、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文天祥《正气歌》
26、不为穷变节,不为贱易志。——桓宽《盐铁论·地广》
27、宁可玉碎,不能瓦全。——《北齐书·元景安列传》
28、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李世民《赐萧瑀》
29、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周敦颐《爱莲说》
30、名节重泰山,利欲轻鸿毛。——于谦《无题》
31、粉身碎骨浑不怕,留得清白在人间。——于谦《石灰吟》
32、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33、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南西北风。——郑燮(xiè)《题画·竹石》
34、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论语·卫灵公》
35、不降其志,不辱其身。——《论语·微子》
36、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滕文公下》
37、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孟子·尽心上》
38、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司马迁《报任安书》
自强
39、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朱熹《答巩仲至》
40、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李清照《乌江》
41、眼前多少难甘事,自古男儿当自强。——李咸用《送人》
42、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乾·象》
43、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老子》第三十三章
44、不怨天,不尤人。——《论语·宪问》
45、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孟子·告子下》
46、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孟子子·告子下》
47、能胜强敌者,先自胜者也。——《商君书·画策》
48、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龟虽寿》
49、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刘禹锡《酬乐天咏老见示》
50、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51、以修身自强,则名配尧禹。——《荀子·修身》
诚信
52、失信不立。——《左传·襄公二十二年》
53、轻诺必寡信。——《老子》
54、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学而》
55、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论语·学而》
56、言必信,行必果。——《论语·子路》
57、一诺千金。——《史记·季布栾布列传》
58、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为政》
59、民无信不立。——《论语·颜渊》
60、修辞立其诚。——《周易·乾·文言》
61、不精不诚,不能动人。——《庄子·鱼父》
改过
62、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旧唐书·魏征列传》
63、言者无罪,闻者足戒。——白居易《与元九书》
64、过而不能知,是不智也;知而不能改,是不勇也。——李觏《易论第九》
65、闻过则喜,知过不讳,改过不惮。——陆九渊《与傅全美》
66、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朱熹《四书章句集注·卷一》
67、不贵于无过,而贵于能改过。——王守仁《改过》
68、秦恶闻其过而亡,汉好谋能听而兴。——薛瑄《读书录》
69、改身之过,迁(发扬)身之善,谓之“修身”。——颜元《颜习斋先生言行录》
70、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增广贤文》
71、人孰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宣公二年》
72、过而不改,是谓过矣。——《论语·卫灵公》:有了错误而不改正,这便真叫错误了。
仁厚
73、仁者无敌。——《孟子·梁惠王上》
74、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
75、与人善言,暖于布帛;伤人以言,深于矛戟。——《荀子·荣辱》
76、不蔽人之善,不言人之恶。——《战国策·魏策》
77、爱之不以道,适所以害之也。——《资治通鉴》卷九十六爱他的方式如果不正确,恰恰是害了他。
78、以爱己之心爱人,则尽仁。——张载《正蒙·中正》
79、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上》
80、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孟子·公孙丑上》君子最高得德行就是同别人一道行善。
81、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离娄下》
82、民,吾同胞;物,吾与也。——张载《正蒙·乾称》
83、惟仁者能好人,能恶人。——《论语·里仁》只有仁者才知道怎么爱人,怎么恨人。
84、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论语·八佾(yì)》
85、仁者寿。——《论语·雍也》
86、宽则得众。——《论语·阳货》
贵和
87、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孟子·梁惠王下》
88、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孙丑下》
89、千人同心,则得千人力;万人异心,则无一人之用。——《淮南子·兵略训》
90、单者易折,众则难摧。——崔鸿《三十国春秋·西秦首》之一
135、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满江红·写怀》
136、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朱熹《劝学》
137、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文嘉《明日歌》
138、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公冶长》
139、笃信好学,守死善道。——《论语·泰伯》
140、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论语·卫灵公》
141、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论语·子张》:广博地学习以坚定自己的意志,恳切的提问并且联系实际进行思考。
142、博学而详说之,将以反说约也。——《孟子·离娄下》
143、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孟子·尽心下》
144、学至乎没而后止。——《荀子·劝学》:学习到生命的最后一刻才算中止。
145、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学记》
勤俭
146、君子以俭德辟难。——《周易·否》
147、克勤于邦,克俭于家。——《尚书·大禹谟》
148、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李商隐《咏史》
149、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新五代史·伶官传序》
150、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山东理工大学《形体与舞蹈IV》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信阳农林学院《面向对象应用开发》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浙江电力职业技术学院《水工建筑物(上)》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兰州文理学院《模拟电子技术A》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燕山大学《英语4》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宿州航空职业学院《结构检验》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沈阳工业大学工程学院《数据库》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夏令营合作合同协议
- 工程人工承包合同
- 养老院聘用合同书
- 【企业会计信息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以A销售公司为例6000字(论文)】
- 幼儿园中班语言《青蛙小弟睡午觉》微课件
- 道路竖曲线任意桩号高程自动计算表
- (新版)学生军训理论知识考试题库(含答案)
- AFC系统介绍教学课件
- 双流中学初一新生入学考试语文试题
- 乙烯的化学性质
- 二年级体育迎面接力跑与游戏教案 通用版
- 无人机航拍技术理论考核试题题库及答案
- 风电基础施工合同
- 升降压斩波电路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