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2021-2023)中考历史真题分项汇编-九年级下册(单元内分课时呈现)第11课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解析版)_第1页
三年(2021-2023)中考历史真题分项汇编-九年级下册(单元内分课时呈现)第11课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解析版)_第2页
三年(2021-2023)中考历史真题分项汇编-九年级下册(单元内分课时呈现)第11课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解析版)_第3页
三年(2021-2023)中考历史真题分项汇编-九年级下册(单元内分课时呈现)第11课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解析版)_第4页
三年(2021-2023)中考历史真题分项汇编-九年级下册(单元内分课时呈现)第11课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资料整理【淘宝店铺:向阳百分百】资料整理【淘宝店铺:向阳百分百】资料整理【淘宝店铺:向阳百分百】第三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第11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1.(2023·山东菏泽·统考中考真题)1932年经济大危机期间,美国出版了大量肯定苏联的书籍,如《苏联工人》、《社会主义计划》、《走向苏维埃美国》。这主要是基于苏联(

)A.新经济政策的成效 B.农业集体化的成就C.工业化的高速推进 D.社会主义模式形成【答案】C【详解】根据题干信息“1932年经济大危机期间,美国出版了大量肯定苏联的书籍,如《苏联工人》、《社会主义计划》、《走向苏维埃美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2年美国出版了大量有关苏联的著作,涉及众多内容,都是关于苏联的研究,因为1932年,苏联第一个五年计划提前完成,工业化建设取得显著成就,而此时美国正经历着经济大危机,所以受到美国人的关注,可知这主要是基于苏联工业化的高速推进,C项正确;新经济政策是苏联在1921年至1928年间实施的一项经济政策,旨在恢复苏联经济的发展,与题干内容“1932年经济大危机期间”不符,排除A项;到1937年,苏联的农业集体化基本完成,并初步实现了农业机械化,与题干内容“《苏联工人》、《社会主义计划》、《走向苏维埃美国》”没有联系,排除B项;1936年,苏联公布了新宪法。新宪法规定,苏联是工农社会主义国家,与题干内容“1932年经济大危机期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2.(2023·山东聊城·统考中考真题)列宁指出,“不摧毁旧的社会经济结构——商业、小经济、小企业、资本主义,而是活跃商业、小企业、资本主义,审慎地逐渐地掌握它们,或者说,做到有可能只在使它们活跃起来的范围内对它们实行国家调节”。苏俄(联)的下列举措最能体现上述主张的是(

)A.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实施新经济政策C.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 D.开展农业集体化运动【答案】B【详解】据题干“不摧毁旧的社会经济结构——商业、小经济、小企业、资本主义,而是活跃商业、小企业、资本主义,审慎地逐渐地掌握它们,或者说,做到有可能只在使它们活跃起来的范围内对它们实行国家调节”结合所学可知,为了改变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恢复和发展经济,1921年春,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以征收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允许使用雇佣劳动力,允许出租土地;纳税后的剩余产品农民可以自由买卖,实行自由贸易;中小企业允许本国和外国的资本家经营;实行按劳取酬的工资制。该政策从苏维埃俄国的国情出发,调动了生产者的积极性,迅速缓解了危机,B项正确;题干措施废除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排除A项;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开展农业集体化运动都在斯大林时期,排除CD项。故选B项。3.(2023·吉林·统考中考真题)“农民可以自由买卖纳税后的剩余产品,实行自由贸易;允许私人经营中小企业;实行按劳取酬的工资制。”该内容反映的是(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C.苏联模式 D.赫鲁晓夫改革【答案】B【详解】结合所学知识,1921年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规定农民可以自由买卖纳税后的剩余产品,实行自由贸易,允许私人经营中小企业,实行按劳取酬的工资制,B项正确;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行余粮征集制,实行计划经济,排除A项;新宪法规定苏联是工农社会主义国家,标志着苏联模式的形成,其特点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和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排除C项;赫鲁晓夫改革希望解决苏联模式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弊端,与材料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4.(2023·山东东营·统考中考真题)确定苏联是工农社会主义国家,标志着苏联模式形成的事件是(

)A.1921年新经济政策实施B.1922年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C.1936年新宪法公布D.1937年第二个五年计划完成【答案】C【详解】根据“确定苏联是工农社会主义国家,标志着苏联模式形成”和所学知识可知,1936年新宪法的制定,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苏联确立起来,标志着苏联模式(斯大林模式)的形成,C项正确;1921年列宁实施新经济政策,与“苏联模式”无关,排除A项;1922年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是在苏联模式形成之前,排除B项;1937年第二个五年计划完成是在苏联模式形成之后,排除D项。故选C项。5.(2023·山东济宁·统考中考真题)“面对经济瘫痪,1921年春天,他决定实行与激进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相反的政策。新的政策……允许农民以自由市场价格出售他们的剩余产品。”材料中的“他”是指(

)A.列宁 B.斯大林 C.赫鲁晓夫 D.勃列日涅夫【答案】A【详解】据所学可知,经历了数年战争的苏维埃俄国,满目疮痍,经济异常困难,社会矛盾加剧。列宁在调查后认为,只有改变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才能恢复和发展生产。1921年春,苏维埃政府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新经济政策的内容包括:以征收粮食税代替余粮征集制;允许使用雇佣劳动力和出租土地,农民可以自由买卖纳税后的剩余产品,实行自由贸易;允许私人经营中小企业;实行按劳取酬的工资制,A项正确;斯大林时期形成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排除B项;赫鲁晓夫在1953年上台执政,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C项;勃列日涅夫在1964年上台执政,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6.(2023·湖北·统考中考真题)苏联在两个五年计划期间,建成了6000多个大企业,建立了拖拉机、汽车、飞机制造以及化工、电力等部门,修建了几千千米铁路,兴建了钢铁煤炭基地和石油基地,但农业和轻工业长期落后。由此可知,苏联的工业化(

)A.沿袭西方的道路 B.优先发展重工业C.照顾了农民利益 D.协调了经济比例【答案】B【详解】据题干“苏联在两个五年计划期间,建成了6000多个大企业,建立了拖拉机、汽车、飞机制造以及化工、电力等部门,修建了几千千米铁路,兴建了钢铁煤炭基地和石油基地,但农业和轻工业长期落后。”可知,苏联的两个五年计划重在发展重工业,B项正确;题干材料并没有相关内容能反映苏联的工业化沿袭了西方的道路,排除A项;“照顾了农民利益”、“协调了经济比例”的说法与题干“农业和轻工业长期落后”不符,排除CD项。故选B项。7.(2023·湖北武汉·统考中考真题)下图是某同学学习列宁新经济政策的笔记,可见该政策的实施,苏维埃俄国(

)措施作用征收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①调动了生产者的积极性②迅速缓解了危机③巩固了工农联盟④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允许私人经营中小企业引入外资,实行自由贸易实行按劳取酬的工资制A.消灭了外国的干涉势力 B.完成了农业集体化改革C.实现了国家工业化目标 D.加快了向社会主义过渡【答案】D【详解】结合所学可知,新经济政策就是指苏俄在1921年开始实行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经济政策,该政策利用商品和货币关系恢复和发展生产,调动了生产者的积极性,迅速缓解了危机,巩固了工农联盟。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加快了向社会主义过渡,D项正确;通过三年的国内战争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消灭了外国的干涉势力,排除A项;农业集体化的推行是在20世纪30年代初,与新经济政策无关,排除B项;苏联经过两个五年计划实现了国家工业化目标,与题干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8.(2023·湖北荆州·统考中考真题)列宁说:“1921年春天的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在许多经济问题上,必须退到国家资本主义的阵地上去,从‘强攻’改为‘围攻’……”。这表明苏维埃俄国将(

)A.推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C.部分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D.开始实施农业集体化【答案】C【详解】由题干“1921年春天的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在许多经济问题上,必须退到国家资本主义的阵地上去,从‘强攻’改为‘围攻’……”并结合所学可知,这表明苏维埃俄国将实行新经济政策。经历了数年战争的苏维埃俄国,满目疮痍,经济异常困难,社会矛盾加剧,1921年春,苏维埃政府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部分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恢复和发展生产,C项正确;1921年,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要废除,才能恢复和发展生产,排除A项;苏联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于1928年,排除B项;农业集体化是20世纪30年代初开始推行,排除D项。故选C项。9.(2023·山东烟台·统考中考真题)下图所示“比例”变化的主要推动力是(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苏联工业化的开展 D.赫鲁晓夫改革【答案】C【详解】据所学知识可知,1928~1937年,苏联进行工业化建设,先后完成了第一、第二个五年计划,苏联由落后的农业国变成了强大的工业国,C项正确;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在1921年废止,排除A项;新经济政策实施的时间是1921年至1928年,排除B项;赫鲁晓夫改革开始于1953年,排除D项。故选C项。10.(2023·江西·统考中考真题)1921年春,苏俄出现波及30多个省的严重饥荒,农民对苏维埃政权产生强烈抵触情绪,引发叛乱。为解决危机,苏俄调整农业政策,具体措施是(

)A.实行余粮征集制 B.征收粮食税 C.实行农业集体化 D.限制农产品产量【答案】B【详解】根据题干材料“1921年春,苏俄出现波及30多个省的严重饥荒,农民对苏维埃政权产生强烈抵触情绪,引发叛乱。”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可知,为解决危机,苏俄调整农业政策,实行新经济政策。1921年,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新经济政策用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扩大生产,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实行自由贸易,这些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B项正确;新生的苏维埃政权为了巩固地位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余粮征集制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一项内容,排除A项;20世纪30年代初,为了加速工业化,斯大林加快实行农业集体化,排除C项;罗斯福新政通过《农业调整法》,限制农产品产量,稳定农产品价格,排除D项。故选B项。11.(2023·安徽·统考中考真题)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后,苏联经济结构调整步履缓慢,重工业的片面发展阻碍了新兴产业的崛起,其发展战略始终难以转到以技术创新为动力、以效率为中心的集约化轨道。由此可见,此时苏联模式(

)A.制约了产业转型 B.改善了民众生活 C.突破了发展困境 D.遵循了经济规律【答案】A【详解】根据材料“苏联经济结构调整步履缓慢,重工业的片面发展阻碍了新兴产业的崛起”可知,新兴产业的发展受到苏联模式的制约,使其无法转型到技术创新,因此,A项正确;材料涉及的是苏联模式带来的弊端,没有提到民众生活的改善,排除B项;没有突破发展困境,排除C项;片面发展重工业,没有遵循经济规律,排除D项。故选A项。12.(2023·重庆·统考中考真题)关于工业化资金来源问题,苏联党内进行了激烈争论,中央接受了斯大林的建议,从农业中抽取工业化的发展资金,除了向农民征收普通税外,还要通过扩大工、农产品的价格差来收取。后来,又不加限制地扩大这种价格差。这表明苏联工业化(

)A.资金充足 B.以损害农民利益为代价C.发展迅猛 D.有利于促进农业现代化【答案】B【详解】根据材料可知,苏联面对工业化时资金来源成为棘手的问题,最后接受斯大林的建议从农民和农业榨取资金,以发展工业化,可见,牺牲农业为工业,不利于农业发展,农民在此利益受损,B项正确,排除D项;苏联工业化缺少资金,排除A项;材料中未涉及工业化发展的态势,排除C项。故选B项。13.(2023·四川自贡·统考中考真题)《列宁全集》(第四十二卷)指出:在农业和工业之间,除了交换,除了商业,就不可能有别的经济联系,三四年来我们稍稍学会了实行急剧的转变。为此,1921年苏俄政府实行“急剧的转变”表现为(

)A.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实施新经济政策C.开始苏联第一个五年计划 D.采取计划经济体制【答案】B【详解】根据题干“1921年”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列宁认为商业交换可以使农业和工业之间产生联系,而这需要利用市场经济规律,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1921年春,苏维埃政府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恢复发展生产,B项正确;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取消商品和货币,否定市场的作用,按照共产主义原则分配产品,与题干“急剧的转变”不符,排除A项;1928年苏联开始进行第一个五年计划,苏联计划经济体制建立于1936年,均与题干“1921年”不符,排除CD项。故选B项。14.(2023·湖南株洲·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1921年3月,苏俄政府决定实行新经济政策。新经济政策的重心是调整国家与农民的关系,通过粮食税等市场机制建立工农联盟,同时允许私营企业有一定程度的发展,并以租让制等形式在一些经济部门引入外国资本。新经济政策的实施稳定和恢复了国民经济,巩固了苏维埃政权。——《中外历史纲要(下)》材料二建国后中国共产党对农村生产关系的几次有效调整事件影响土地改革农民得到了土地,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合作化运动生产发展了,产量提高了,社员收入增加了。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村生产力大解放,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摘编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材料三

材料四

我们党历来十分重视农业、农村、农民工作。……解决好农民富裕问题的根本途径在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乡村振兴的前提和基础是乡村产业振兴,没有产业振兴就没有人才振兴、组织振兴、生态振兴、文化振兴。——《湖南日报》(2022年03月29日)请回答:(1)材料一中“决定实行新经济政策”的苏俄领导人是谁?根据材料指出该政策是怎样调整“国家与农民的关系”的?(2)材料二中“土地改革”的法律依据是什么?“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与中国共产党哪次重大会议作出的历史性决策有关?(3)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俄两国对农村生产关系调整的共同之处。(4)对比材料三中两幅图片,说说株洲农村发生的显著变化。综合上述材料,请你对株洲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出一条合理化建议。【答案】(1)列宁。通过粮食税等市场机制建立工农联盟。(以征收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农民可以自由买卖纳税后的剩余产品)(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3)都是依据本国国情进行的改革;都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都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都解放了农村生产力;都巩固了社会主义政权等。(4)农村居住环境、卫生条件、基础设施等得到改善;农民收入增长,生活水平提高;农村富裕起来了。加强株洲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落实株洲人才振兴、组织振兴、生态振兴、文化振兴战略;因地制宜发展株洲特色产业;推进株洲农村现代化建设,科技兴农;建设株洲生态宜居美丽乡村;深化农村改革,落实党和政府发展农村的相关政策等。【详解】(1)领导人:根据材料一“1921年3月,苏俄政府决定实行新经济政策。”及所学可知,为了应对严重的政治经济危机,列宁决定实施新经济政策。调整:根据材料“新经济政策的重心是调整国家与农民的关系,通过粮食税等市场机制建立工农联盟,同时允许私营企业有一定程度的发展,并以租让制等形式在一些经济部门引入外国资本。”可知,通过粮食税等市场机制建立工农联盟(以征收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农民可以自由买卖纳税后的剩余产品)。(2)依据:根据材料“建国后中国共产党对农村生产关系的几次有效调整”及所学可知,新中国初期“土地改革”的法律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1950年我国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进行土地改革。决策:结合所学可知,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此后农村推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改革。(3)共同之处:根据材料“新经济政策的实施稳定和恢复了国民经济,巩固了苏维埃政权。”“农民得到了土地,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村生产力大解放,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及所学可知,两者都是依据本国国情进行的改革;都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都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都解放了农村生产力;都巩固了社会主义政权等。(4)变化:根据图示可知,株洲农村发生的显著变化包括:农村居住环境、卫生条件、基础设施等得到改善;农民收入增长,生活水平提高;农村富裕起来了。建议:开放题,可围绕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农村改革等方面回答,言之有理即可,如:加强株洲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落实株洲人才振兴、组织振兴、生态振兴、文化振兴战略;因地制宜发展株洲特色产业;推进株洲农村现代化建设,科技兴农;建设株洲生态宜居美丽乡村;深化农村改革,落实党和政府发展农村的相关政策等。15.(2023·湖南张家界·统考中考真题)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近代化(也指现代化),指工业革命以来人类社会所发生的深刻变化,这种变化包括从传统经济向现代经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传统政治向现代政治,传统文明向现代文明等各个方面的转变。它包括政治上的民主化、法制化,经济上的工业化、商品化,思想上的理性化、科学化。——摘编自百度百科(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英、法、美为实现“政治民主化、法制化”分别颁布的重要法律文献。它们实现“经济工业化”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2)围绕“近代化(现代化)”自拟论题,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予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字数在200字左右)【答案】(1)法律文献:英国《权利法案》;法国《人权宣言》《拿破仑法典》等;(答对一点即可)美国《独立宣言》《1787年宪法》《解放黑人奴隶宣言》等。(答对一点即可)事件:工业革命(或两次工业革命)。(2)观点:①近代化(现代化)不等于西方化;②人类社会的现代化之路具有多样性;③中国式现代化是历史的必然选择;④中国式现代化是基于共同富裕的现代化之路等。示例一:观点:人类社会的现代化之路具有多样性论述:17-19世纪,英法美等资本主义国家通过革命或改革,建立了资产阶级政权;在资本原始积累的基础上开展工业革命,实现了工业化。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1921年开始的新经济政策使国民经济稳步发展;之后通过两个五年计划实现了工业化。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通过三大改造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一五”计划奠定了工业化基础;改革开放后,走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之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2010年中国的经济总量位居世界第二。(论述过程任答对两点即可)结论:综上所述,人类社会的现代化之路多种多样,共同推进人类文明的进步。示例二:观点:中国式现代化是历史的必然选择论述:晚清时期,民族危机加深,先进的中国人先后发起了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从学习西方的器物到制度再到思想,但都没有真正实现中国的近代化。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后,领导中国人民艰苦斗争,赢得了民族独立;新中国成立后,在党的领导下,通过三大改造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一五”计划奠定了工业化基础;改革开放后,走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之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2010年中国的经济总量位居世界第二。结论:历史证明,只有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才真正找到了符合中国国情的成功的现代化之路。【详解】(1)法律文献:根据所学可知,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成功后,颁布了《权利法案》限制王权,推动了英国的政治民主化、法制化;美国独立战争过程中,颁布了《独立宣言》,独立建国后于1787年制定了1787年美国宪法,依据三权分立的原则设计了一个联邦制共和国,1862年颁布了《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宣布废除美国的奴隶制,清除了美国资本主义发展的最大障碍,这些法律文献都推动了美国的政治民主化、法制化;法国大革命期间,1789年颁布了《人权宣言》,宣告了人权、法治、自由、平等和保护私有财产等基本原则,1804年更是整理革命以来的立法成果,制定了《拿破仑法典》,体现了平等和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等原则,推动了法国的政治民主化、法制化。事件:英国率先开始了第一次工业革命,法国、美国等国学习英国的先进技术和生产经验,先后进行工业革命,美国更是借助第二次工业革命发展迅速:由此可知,英美法三国们实现“经济工业化”的标志性事件是两次工业革命。(2)本小题属于开放性试题,按照要求拟定观点明确的论题,论述时史论结合,言之有理即可。根据材料中的“近代化……人类社会所发生的深刻变化”“包括政治上的民主化、法制化,经济上的工业化、商品化,思想上的理性化、科学化”,结合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与中国建设特色社会主义的光辉历程可知,西方的确是最早开始近代化的地区,但是近代化(现代化)并不等于西方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结合中国国情探索出的基于共同富裕的现代化之路。从中国近代的屈辱史与探索史,以及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光辉历程可知,人类社会的现代化之路具有多样性,而中国式现代化根据中国国情而来,既能发展自身,又能惠及世界,是历史的必然选择。因此可以拟定观点如下:①近代化(现代化)不等于西方化;②人类社会的现代化之路具有多样性;③中国式现代化是历史的必然选择;④中国式现代化是基于共同富裕的现代化之路。可以根据西方的资本主义发展历程、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和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等历史,拟定论题为“人类社会的现代化之路具有多样性”。论述时,首先论述西方通过资产阶级革命、工业革命等方式进行近代化的历程——17-19世纪,英法美等资本主义国家通过革命或改革,建立了资产阶级政权,在资本原始积累的基础上开展工业革命,实现了工业化;接着结合俄国的十月革命,苏俄的新经济政策、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等历史论述苏联的近代化历程——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1921年开始的新经济政策使国民经济稳步发展,之后通过两个五年计划实现了工业化;然后结合新中国的“一五”计划、三大改造、改革开放等历史论述中国的近代化历程——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通过三大改造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一五”计划奠定了工业化基础,改革开放后,走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之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2010年中国的经济总量位居世界第二。完成论述后,进行总结,呼应论点——综上所述,人类社会的现代化之路多种多样,共同推进人类文明的进步。也可以根据中国近代的探索历程和新中国建立后的社会主义建设历程,拟定论题为“中国式现代化是历史的必然选择”。论述时,首先论述中国近代史上的近代化探索历程——晚清时期,民族危机加深,先进的中国人先后发起了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从学习西方的器物到制度再到思想,但都没有真正实现中国的近代化;接着论述中国共产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成果——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后,领导中国人民艰苦斗争,赢得了民族独立;然后论述新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历程与成就——新中国成立后,在党的领导下,通过三大改造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一五”计划奠定了工业化基础,改革开放后,走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之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2010年中国的经济总量位居世界第二。完成论述后,进行总结,呼应论点——历史证明,只有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才真正找到了符合中国国情的成功的现代化之路。16.(2023·甘肃兰州·统考中考真题)纵观历史,人类在探索之路上砥砺前行。路既踏在脚下承托现实,又伸向远方指导未来,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随着手工工场和租地农场的发展,商品经济日趋发达。新生资产阶级渴求开拓新的贸易市场。意大利人马可·波罗描绘的东方国家,既神秘又富庶,更激起欧洲人对东方的无限想象和向往。15世纪中期,奥斯曼帝国控制了东西方贸易的所有重要商道,使得从东方运往欧洲的商品价格更加昂贵,欧洲人越发想要寻求通往东方的新航路。地圆学说的流行,使得一些人试图环绕地球进行航行。12世纪末至13世纪初,指南针传到了欧洲。同时,欧洲的造船技术取得重大突破,船的规模变得更大,速度更快,操纵更加灵便。——摘编自教育部审定《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材料二我们还不能实现从小生产到社会主义的直接过渡……所以我们应该利用资本主义……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之间的中间环节,作为提高生产力的手段、途径、方法和方式。——摘编自《列宁选集》(第四卷)材料三2023年5月30日消息,神舟十六号航天员乘组(景海鹏、朱杨柱、桂海潮)入驻“天宫”。此前,神舟十五号航天员乘组已圆满完成4次出舱活动任务。除此之外还开展了多项科学实(试)验,获取了宝贵的实验数据。——摘编自“学习强国”官网回答:(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欧洲人探寻新航路的原因和条件。(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在不能“直接过渡”的情况下,列宁提出的对策。(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谈谈我国航天事业发展的作用。【答案】(1)原因:商品经济日趋发达,急需开拓新的贸易市场;欧洲人向往东方;奥斯曼帝国阻断了东西方贸易通道。条件:地圆学说盛行,指南针得到运用,造船技术大大提高。(2)对策:新经济政策。(3)作用:便于科学实验;增强国防安全与实力、增强侦察能力、促进我国科技水平的提高。言之有理即可。【详解】(1)原因:据材料一“随着手工工场和租地农场的发展,商品经济日趋发达。新生资产阶级渴求开拓新的贸易市场。”可得出,商品经济日趋发达,急需开拓新的贸易市场;据材料一“意大利人马可·波罗描绘的东方国家,既神秘又富庶,更激起欧洲人对东方的无限想象和向往。”可得出,欧洲人向往东方;据材料一“15世纪中期,奥斯曼帝国控制了东西方贸易的所有重要商道,使得从东方运往欧洲的商品价格更加昂贵,欧洲人越发想要寻求通往东方的新航路。”可得出,奥斯曼帝国阻断了东西方贸易通道。条件:据材料一“地圆学说的流行,使得一些人试图环绕地球进行航行。”可得出,地圆学说盛行,人们试图环地球航行;据材料一“12世纪末至13世纪初,指南针传到了欧洲。同时,欧洲的造船技术取得重大突破,船的规模变得更大,速度更快,操纵更加灵便。”可得出,指南针得到应用,造船技术大大提高。(2)对策:据材料二“……所以我们应该利用资本主义……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之间的中间环节,作为提高生产力的手段、途径、方法和方式。”结合所学可知,1921年春,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征收粮食税;允许使用雇佣劳动力,允许出租土地;纳税后的剩余产品农民可以自由买卖,实行自由贸易;中小企业允许本国和外国的资本家经营;实行按劳取酬的工资制。(3)作用:据材料三“除此之外还开展了多项科学实(试)验,获取了宝贵的实验数据。”可知,我国航天事业发展便于进行科学实验。结合所学可知,发展航天事业还能够增强国防安全与实力、增强侦察能力、促进我国科技水平的提高。言之有理即可17.(2023·江苏连云港·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表,完成下列要求。世界近现代史大事年表(部分)时间事件18世纪中期—19世纪中期工业革命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936年苏联新宪法公布1945年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大会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956年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1991年苏联解体2017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大会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据中国社会科学研究院《世界历史·社会主义国家政治制度》制作(1)据上表,指出标志着马克思主义诞生、苏联模式形成的历史事件。(2)选择上表中至少两个相互关联的事件,提炼成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答案】(1)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1936年苏联新宪法的公布。(2)事件: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大会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大会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观点:中国共产党指导思想的不断发展。论述:中国共产党从其诞生之日起就始终以先进的科学理论作为自己的指导思想。1921年中共一大,将“马克思列宁主义”作为党的指导思想;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大会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的结合,它指引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随后,又实现社会主义改造和初步建设社会主义的胜利;1997年中共十五大将“邓小平理论”写入党章并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2002年中共十六大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写入党章并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2007年中共十七大将“科学发展观”写进党章;2012年中共十八大将“科学发展观”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2017年10月,中共十九大通过了关于《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的决议,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写入党章并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总之,中国共产党指导思想的随着时代在不断发展。【详解】(1)根据表格信息和所学可知,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诞生;1936年苏联新宪法的公布标志着苏联模式的形成。(2)选择表格中至少两个相互关联的事件,提炼成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做到观点正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如:事件: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大会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大会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观点:中国共产党指导思想的不断发展。论述:中国共产党从其诞生之日起就始终以先进的科学理论作为自己的指导思想。1921年中共一大,将“马克思列宁主义”作为党的指导思想;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大会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的结合,它指引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随后,又实现社会主义改造和初步建设社会主义的胜利;1997年中共十五大将“邓小平理论”写入党章并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2002年中共十六大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写入党章并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2007年中共十七大将“科学发展观”写进党章;2012年中共十八大将“科学发展观”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2017年10月,中共十九大通过了关于《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的决议,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写入党章并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总之,中国共产党指导思想的随着时代在不断发展。1.(2022·山东滨州·统考中考真题)苏联的工业产量在世界工业总量中的比重由1929年的3.7%攀升到1937年的13.7%,数据说明了(

)A.新经济政策促进了苏联工业的发展 B.苏联工业化建设取得巨大成就C.苏联工业总量超过美国 D.苏联建立起了社会主义制度【答案】B【详解】根据材料“苏联的工业产量在世界工业总量中的比重由1929年的3.7%攀升到1937年的13.7%”可知,苏联的工业化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B项正确;新经济政策与苏联的工业无关,排除A项;苏联工业总量超过美国,题干未体现,排除C项;苏联建立起了社会主义制度,与题干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2.(2022·贵州铜仁·统考中考真题)《列宁社会主义探索的得与失》一书中提到:“与其说是一种退却的政策,倒不如说是一种回归的政策,即回归到正常的经济秩序中来的政策,回归到按客观经济规律办事的轨道上来的政策。如果从更深层面来讲,可以说是回归市场经济的政策。”这一政策是(

)A.新经济政策 B.农业走集体化道路 C.推行工业化 D.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答案】A【详解】根据材料“回归到按客观经济规律办事的轨道上来的政策。如果从更深层面来讲,可以说是回归市场经济的政策”可知,这一政策承认市场的作用,利用市场来发展经济,与新经济政策相符合,A项正确;农业走集体化道路,推行工业化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排除B、C两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否定市场经济,与材料信息不符合,排除D项。故选A项。3.(2022·山东日照·中考真题)下表为苏联航空工业拨款统计(万卢布):年代1929年1930年1931年1932年飞机制造989.81805.84892.45881.9发动机制造531.8146436693861.5科技研发028.11634.8986.5人员培训00558.8604.1其数据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新经济政策的促进 B.指令性计划经济的推行C.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D.侵略战争阴云的迫近【答案】B【详解】根据题干和所学可知,1929年至1932年苏联航空工业包括飞机制造、发动机制造、科技研发和人员培训拨款数额剧增,得益于斯大林时期在高度集中的指令性计划经济体制中大力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B项正确;列宁时期于1921年实行新经济政策,排除A项;1936年苏联确立社会主义制度,排除C项;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侵略战争阴云的迫近,排除D项。故选B项。4.(2022·山东济南·统考中考真题)1921年后,在苏俄的城市出现了很多“耐普曼”(做买卖的人)。1924-1925年度,从耐普曼的工业企业获得的直接税收占到了全国总税收的一半。导致这种变化的是(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 B.新经济政策的实施C.赫鲁晓夫的改革 D.戈尔巴乔夫的改革【答案】B【详解】根据材料“1921年后,在苏俄的城市出现了很多“耐普曼”(做买卖的人)”并结合所学可知,这些现象出现的原因是新经济政策的实行,允许商品买卖,利用商品和货币关系来发展生产,使苏俄的国民经济得到了恢复和发展,B项正确;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是1918年,与材料时间不符合,排除A项;赫鲁晓夫的改革是60年代,戈尔巴乔夫的改革是80年代,与材料时间不符合,排除C、D两项。故选B项。5.(2022·江苏镇江·统考中考真题)斯大林认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一定要“展开真正的布尔什维克的速度”,“我们比先进国家落后了五十年至一百年。我们应当在十年内跑完这段距离”。为此,苏联实施了(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工业化建设 D.垦荒运动【答案】C【详解】结合所学可知,为了改变苏联工业落后的面貌,1925年,斯大林提出实现国家工业化的设想。从1926年起,苏联开始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1928——1937年,苏联先后提前完成了第一个、第二个五年计划,由落后的农业国变成了强大的工业国,C项正确;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苏俄在苏俄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实行的一种特殊经济政策,排除A项;新经济政策实施于1921年,调整了苏俄的经济关系,与题干无关,排除B项;垦荒运动是赫鲁晓夫当政时期的措施,排除D项。故选C项。6.(2022·甘肃金昌·统考中考真题)1921年3月27日,粮食人民委员部颁布了《关于在地方范围内以及国家与公民之间商品交换条例》,规定在地方范围内,农民完成农业税后的剩余产品可以在公民之间自由交换。这反映出当时苏俄(

)A.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实施新经济政策C.开展农业集体化运动 D.进行工业化建设【答案】B【详解】根据题干中“1921年3月27日,……农民完成农业税后的剩余产品可以在公民之间自由交换。”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1年春,苏维埃政府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以征收粮食税代替余粮征集制;允许使用雇佣劳动力,允许出租土地,纳税后的剩余产品农民可以自由买卖,实行自由贸易。B项正确;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下,物资实行分配制度,排除A项;从20世纪30年代初起,苏联开始进行大规模的农业集体化运动,排除C项;从1926年起,苏联开始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排除D项。故选B项。7.(2022·湖南张家界·统考中考真题)今天的俄罗斯是由13世纪莫斯科公国发展而来,在其发展进程中改革产生了重要影响。1921年春苏维埃政府决定以征收粮食税代替余粮征集制,允许私人经营中小企业……这次改革是(

)A.彼得一世改革 B.亚历山大二世改革C.新经济政策 D.赫鲁晓夫改革【答案】C【详解】根据材料“1921年春苏维埃政府决定以征收粮食税代替余粮征集制,允许私人经营中小企业”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1年春,苏维埃政府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以征收粮食税代替余量征集制;允许私人经营中小企业;新经济政策调动了生产者的积极性,迅速缓解了危机,巩固了工农联盟,促进国民经济稳步发展,C项正确;彼得一世改革是18世纪初,排除A项;亚历山大二世改革是1861年,排除B项;赫鲁晓夫改革是1956年,排除D项。故选C项。8.(2022·湖南湘西·统考中考真题)农业问题关系着国家的稳定。1921年,俄国苏维埃政府采取了粮食税代替余粮征集制的措施,这一措施产生的作用是(

)A.由农业国发展为工业国 B.恢复和发展了农业生产C.促进了中小企业的发展 D.推动了农业集体化运动【答案】B【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21年春,苏维埃政府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新经济政策的内容包括:以征收粮食税代替余量征集制,允许使用雇佣劳动力和出租土地,农民可以自由买卖纳税后的剩余产品,实行自由贸易,允许私人经营中小企业,实行按劳取酬的工资制新经济政策,从苏维埃俄国的国情出发,调动了生产者的积极性,迅速缓解了危机,巩固了工农联盟,恢复和发展了农业生产,B项正确;苏联的五年计划由农业国发展为工业国,排除A项;允许私人经营中小企业,促进了中小企业的发展,排除C项;农业集体化运动是斯大林时期的经济探索,排除D项。故选B项。9.(2022·辽宁沈阳·统考中考真题)在俄国发展历上,每一次进沙都离不开影响深远的改革与调整。将下列历史事件前的字号应历史影响前的字母符号连接正确的组是(

)a.成为欧洲军事强国,农奴制进一步强化b.推动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c.缓解了危机,巩固了工农联盟A.①—a

②-b

③—c B.①—b

②—a

③—cC.①—b

②—c

③-a D.①—c

②—b

③—a【答案】C【详解】①1861年农奴制改革推动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因此①对应b,新经济政策调动了生产者的积极性,迅速缓解了危机,巩固了工农联盟,促使国民经济稳步发展,因此②对应c,彼得一世改革以强兵和学习西方科学技术为目标,使得俄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大大增强,为对外扩张准备了条件,俄国一跃成为欧洲军事强国,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因此③对应a,C项正确;ABD项对应错误,排除ABD三项。故选C项。10.(2022·四川内江·统考中考真题)1922年12月30日,下图所示由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和外高加索联邦组成的共和国联盟成立。此时其处于(

)A.十月革命时期 B.新经济政策时期 C.冷战对峙时期 D.赫鲁晓夫改革时期【答案】B【详解】根据所学可知,1921年,列宁实施新经济政策,1922年12月30日,由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和外高加索联邦组成的共和国联盟成立,B项正确;十月革命时期是1917年到1920年,冷战对峙时期是1947年到1991年,赫鲁晓夫改革时期是1953年到1964年,排除ACD三项。故选B项。11.(2022·四川成都·统考中考真题)在1928—1932年“一五计划”期间,苏联整个工业增长了102%,重工业增长了173%,机器制造业几乎增长了3倍。这表明苏联(

)A.计划经济成效显著 B.赢得反法西斯的优势C.新经济政策稳步推进 D.农业集体化进程停滞【答案】A【详解】依据题干“一五计划”期间,工业增长了、重工业和机器制造业增长。由此可知苏联在实行计划经济体制下,苏联工业发展了,经济取得显著成就。A项正确;题干材料反映了一五计划促进了工业的发展,无法反映赢得反法西斯的优势。排除B项;列宁建设苏联(苏俄)时期,实行新经济政策,从1921—1928年。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C项;农业集体化是农业方面的措施,材料体现的工业的发展。排除D项。故选A项。12.(2022·江苏宿迁·统考中考真题)1927年至1928年,苏联发生了严重的粮食收购危机,斯大林认为危机出现的原因是富农阶级的蓄意破坏,其思想根源是对私有经济和个体经济的否定。为此,斯大林(

)A.推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完善经济管理体制C.发动玉米种植运动 D.加快农业集体化进程【答案】D【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7年至1928年,苏联发生了严重的粮食收购危机,斯大林认为危机出现的原因是富农阶级的蓄意破坏,其思想根源是对私有经济和个体经济的否定。为此,斯大林加快农业集体化进程。苏联农业集体化苏联通过合作社把个体的小农经济改造成为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过程。1929-1933年间苏联大规模开展了将个体小农私有经济转变为社会主义大集体经济的运动,D项正确;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是苏俄在1918—1920年实行的经济政策,排除A项;题干材料阐述的是斯大林在农业方面的措施,没有涉及完善经济管理体制,排除B项;玉米运动是苏共中央第一书记、部长会议主席赫鲁晓夫进行改革时发动的一场运动,排除C项。故选D项。13.(2022·湖南长沙·统考中考真题)斯大林认为,必须优先发展重工业,资本主义工业化是从轻工业开始的,社会主义则是从重工业开始;工业化必须高速度,因为帝国主义仇视社会主义,战争不可避免,需要建立起强大的物质基础。基于这一认识,苏联(

)A.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实施新经济政策 C.实施两个五年计划 D.成立“华约”组织【答案】C【详解】根据“社会主义则是从重工业开始;工业化必须高速度,因为帝国主义仇视社会主义,战争不可避免,需要建立起强大的物质基础”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斯大林时期为了优先发展重工业,加快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建设,主要措施是通过实行五年计划,C项正确;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的实施都是在斯大林时期之前,排除AB项;成立“华约”是为了应对美苏冷战,是在二战以后,排除D项。故选C项。14.(2022·四川广安·统考中考真题)1929—1940年,苏联社会总产值年均增长13.4%,国民收入年均增长14.6%。促进这一时期苏联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是(

)A.新经济政策的推行 B.马歇尔计划的援助C.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的实现 D.经济互助委员会的推动【答案】C【详解】根据材料给出的时间1929—1940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7年到1937年,苏联先后完成了第一个、第二个五年计划,由强大的农业国变成了强大的工业国。20世纪30年代初,苏联开始进行大规模的农业集体化运动。故这一时期苏联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是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的实现,C项正确;1921年春,苏维埃政府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项;1947年,美国国务卿马歇尔提出“欧洲复兴计划”,即马歇尔计划,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项;经济互助委员会是1949年由苏联组织建立的一个由社会主义国家组成的政治经济合作组织,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15.(2022·四川眉山·统考中考真题)1921年春,苏维埃政府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其主要内容有:以征收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实行自由贸易;允许私人经营中小企业;实行按劳取酬的工资制。这些政策措施(

)A.促进了经济恢复 B.实现了共产主义C.繁荣了文学艺术 D.改变了国际格局【答案】A【详解】根据题干“1921年春,苏维埃政府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其主要内容有:以征收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实行自由贸易;允许私人经营中小企业;实行按劳取酬的工资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新经济政策的内容。新经济政策从苏维埃俄国的国情出发,调动了生产者的积极性,迅速缓解了危机,巩固了工农联盟,促使国民经济稳步发展,A项正确;新经济政策与文学艺术的繁荣无关,排除C项;新经济政策没有实现共产主义、没有改变国际格局,排除BD项。故选A项。16.(2022·湖北荆州·统考中考真题)苏联集体农庄建立后,国家从农民手中征到的粮食由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的平均每年1820万吨增加到第二个五年计划期间的平均每年2750万吨。材料表明,苏联集体农庄建立的主要影响是()A.扩大了玉米种植的面积 B.粉碎了外国的武装干涉C.继承了新经济政策的思路 D.支持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答案】D【详解】据“国家从农民手中征到的粮食由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的平均每年1820万吨增加到第二个五年计划期间的平均每年2750万吨”可知,材料表明,苏联集体农庄建立的主要影响是支持了国家工业化建设,D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扩大了玉米种植的面积,排除A项;粉碎了外国的武装干涉与材料内容没有直接关系,排除B项;材料内容没有继承了新经济政策的思路,排除C项。故选D项。17.(2022·江苏泰州·统考中考真题)列宁多次指出,彼得格勒武装起义胜利后的几年内,俄国农村的灾难并不是由于资本主义发展,而是由于资本主义发展不够所引起的。这一认识推动了苏俄(联)(

)A.实施新经济政策 B.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C.推行农业集体化 D.建设社会主义的工业化【答案】A【详解】从材料中可知,列宁认为,农村的困难是因为资本主义发展不足,按照逻辑,要解决困难,就要发展资本主义,根据所学知识,新经济政策中有发展国家资本主义的内容,A项正确;战时共产主义,是在帝国主义武装干涉和国内战争爆发时期,为适应战争需要而采取的临时措施,为集中国内一切人力、物力粉碎外国武装干涉、从而赢得国内战争胜利,起了重要作用,排除B项;斯大林统治后优先发展重工业、推行农业集体化,排除C项;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是指苏联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由农业国向工业国的转变过程,是斯大林格勒时期的五年计划,排除D项。故选A项。18.(2022·广西贺州·统考中考真题)图表为1913~1937年苏联(俄)工业产值变化曲线图。导致1925~1937年工业产值数据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当时苏联(

)A.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 B.实行自由贸易C.推行余粮征集制 D.实施国家工业化【答案】D【详解】苏联从1928年实行一五计划,苏联的工业化优先发展重工业,1928——1937年,苏联完成了两个五年计划,成为欧洲第一工业国。1925~1937年工业产值数据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当时苏联实施国家工业化,D项正确;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十月革命时期,排除A项;新经济政策时期实行自由贸易,排除B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时期推行余粮征集制,排除C项。故选D项。19.(2022·四川凉山·统考中考真题)1928-1937年,苏联建成6000多个大企业,建立了拖拉机、汽车、飞机制造以及化工、电力等部门,兴建了钢铁、煤炭基地和石油基地,工业总产值跃居世界第二位。苏联由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强大的工业国是在(

)A.第一个、第二个五年计划完成后 B.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时C.新经济政策开始实施后 D.苏维埃俄国成立时【答案】A【详解】根据题干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8—1937年,苏联先后提前完成了第一个、第二个五年计划,使其在较短时间内实现了工业化,由落后的农业国变成了强大的工业国。A项正确;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于1922年,排除B项;新经济政策开始实施于1921年,排除C项;苏维埃俄国成立于1917年,排除D项。故选A项。20.(2022·江苏盐城·统考中考真题)1922年,列宁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说:“现在,农民精力充沛地、废寝忘食地重整自己的耕地,修复自己的农具、房舍、各种设施。”出现这一现象是因为(

)A.十月革命的胜利 B.苏维埃政权的建立C.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D.农业集体化的开展【答案】C【详解】由“1922年、列宁”结合所学,1921年列宁开始以新经济政策代替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用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余粮征集制,纳税后剩下的粮食归农民自己支配,提高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因此出现材料中的现象,C项正确;十月革命胜利是1917年,排除A项;苏维埃政权的建立是十月革命胜利后,排除B项;农业集体化的开展是斯大林模式时期,排除D项。故选C项。21.(2022·河南·统考中考真题)1921年秋天,往日沉寂的苏俄乡村变得热闹起来,每逢星期日,一些大的村庄开始举办集市活动。这种场面的出现主要是因为(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行B.新经济政策实施C.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D.农业集体化完成【答案】B【详解】根据题干“1921年秋天,往日沉寂的苏俄乡村变得热闹起来,每逢星期日,一些大的村庄开始举办集市活动”结合所学知识,1921年春,苏维埃政府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新经济政策的内容包括:农民可以自由买卖纳税后的剩余产品,实行自由贸易,B项正确;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行是在1918年到1920年,排除A项;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是从1926年开始的,排除C项;20世纪30年代,苏联农村开始进行大规模的农业集体化运动,排除D项。故选B项。22.(2022·湖北随州·统考中考真题)论从史出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史实与结论对应正确的是(

实结

论A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了《权利法案》体现了三权分立的原则C1868年,日本开始实施“明治维新”彻底废除了旧制度史

实结

论B1865年,美国内战以北方获胜告终推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D1937年,苏联完成了第二个五年计划变成了强大的工业国A.A B.B C.C D.D【答案】D【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在斯大林的领导下,1937年,苏联完成了第二个五年计划,变成了强大的工业国,D项正确;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了《权利法案》,体现了议会对王权的限制,排除A项;1865年,美国内战以北方获胜告终,维护了美国的统一,排除B项;1868年,日本开始实施“明治维新”,但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排除C项。故选D项。23.(2022·江苏苏州·统考中考真题)20世纪20年代,某位苏俄领导人说:“事情似乎很奇怪,社会主义共和国怎么能依靠资本主义来改善自己的状况呢?”“我们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要在资本主义包围中利用资本家对利润的贪婪和托拉斯与托拉斯之间的敌对关系,为社会主义共和国的生存创造条件。”这一论述意在(

)A.粉碎外国的武装干涉 B.解释实行新经济政策的原因C.推动工业化全面展开 D.阐明推行苏联模式的必然性【答案】B【详解】根据所学可知,1921年,为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列宁利用资本主义来推行新经济政策,丰富了马克思主义中建设社会主义的理论,这是马克思主义和俄国实行相结合的体现,B项正确;材料说的是建设而不是武装斗争,材料是利用资本主义来建设社会主义而不是用消灭资本主义的方式来建设社会主义,排除ACD三项。故选B项。24.(2022·陕西·统考中考真题)苏联在1934-1935年的机器进口只相当于1931年的1/10,从1937年起就不再从国外进口锅炉、发电机、化工设备等。这说明(

)A.经济大危机阻碍苏联发展 B.粮食税代替了余粮收集制C.农奴制的废除带来新气象 D.工业化建设取得重要成就【答案】D【详解】依据“苏联在1934-1935年的机器进口只相当于1931年的1/10,从1937年起就不再从国外进口锅炉、发电机、化工设备等”说明苏联在斯大林执政时期通过两个五年计划建设,工业化建设取得重要的成就,因此工业方面从依赖外国机器进口到能够自力更生、自主生产,D项正确;经济大危机波及的范围是资本主义世界,对苏联的发展并没有造成严重的阻碍,排除A项;粮食税代替了余粮收集制是1921年苏俄实施的新经济政策的内容,但是是在农业方面,与题干不符,而且20年代末期新经济政策已经逐渐被取消,排除B项;1861年农奴制的废除带来新气象,使得俄国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故选D项。25.(2022·江西·统考中考真题)下图是苏联1928一1937年集体农庄数量变化图。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新经济政策实施 B.农业集体化运动C.经济大危机影响 D.戈尔巴乔夫改革【答案】B【详解】根据材料“苏联1928一1937年集体农庄数量变化图”及所学知识可得,在斯大林时期为了社会主义建设农业实行集体化,B项正确;新经济政策是在1921年列宁时期开始推行的,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危机对苏联影响是有限的,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戈尔巴乔夫在1985年上台的,排除D项。故选B项。26.(2022·安徽·统考中考真题)1925一1927年夏季之前,苏联连续三年粮食丰收。然而,1927年底之前国家仅征收到240万吨粮食,为计划征收数量的52%。为解决这一问题,苏联推行了(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农业集体化运动 D.垦荒运动【答案】C【详解】根据材料“1925一1927年夏季之前,苏联连续三年粮食丰收。然而,1927年底之前国家仅征收到240万吨粮食,为计划征收数量的52%”及所学知识可得,苏联为了发展工业征收粮食推行了农业全盘集体化,C项正确;战时共产主义是在1921年前推行的,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1921年推行新经济政策,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垦荒运动只能是增加种地面积,不能体现政府征收的数量,排除D项。故选C项。27.(2022·四川德阳·中考真题)导致表中变化趋势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1951-1980年苏联国民收入年平均增长率A.美苏争锋的影响 B.集权模式的制约C.历次改革的失败 D.华约组织的瓦解【答案】B【详解】根据材料“1951-1980年苏联国民收入年平均增长率”可知苏联的国民收入呈现下降趋势,结合所学可知苏联实行高度集中的斯大林模式,农业、轻工业、重工业比例失调,影响国民收入的增长,B项正确;美苏争锋主要是国与国之间,与国内国民收入关系不大,排除A项;赫鲁晓夫等人的改革也取得一定的成效,排除C项;华约组织是1991年解体的,排除D项。故选B项。28.(2022·黑龙江牡丹江·统考中考真题)抓住关键词是把握历史事件的重要方法。与“1921年”“苏维埃俄国”“列宁”“粮食税”“实行自由贸易”“巩固工农联盟”几个关键词直接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斯大林体制 B.新经济政策 C.农业集体化 D.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答案】B【详解】根据所学,1921年苏俄以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推行新经济政策,B项正确;1921年没有斯大林模式和农业集体化,排除AC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实行余粮收集制,排除D项。故选B项。29.(2022·山东济宁·统考中考真题)中学历史课程将发展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作为目标。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唯物史观】武帝与董仲舒的尊儒,一般均以文化专制主义论之近来学者多有将中国封建社会文化学术空气之消沉窒息归罪于此的。……他们的“独尊儒术”,无非是从思想大一统的政治目的出发,突出儒学的文化主流地位,避免因“师异道,人异论”而妨碍了汉家王朝的一统。——据冯天瑜《中华文化史》(1)结合所学知识,客观评价汉武帝推行的“独尊儒术”政策。【时空观念】左图为中国共产党某次全国代表大会旧址。在这次党的代表大会上,重申了党的奋斗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同时制定了党的最低革命纲领。(2)结合所学知识,写出该次党的代表大会召开的时间、地点。【历史解释】(3)结合所学知识,对1932年苏联主要工业品产量相比1928年变化的原因做出合理的解释。【答案】(1)积极方面:维护了汉朝大一统;加强了中央集权;促进了思想统一;提高了儒学的地位;促进了儒学的发展等。消极方面:造成文化专制:造成封建社会文化消沉等。(2)1922年。上海。(3)苏联实行“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建立计划经济体制;实行农业集体化等任一角度说明苏联工业品产值增加的原因均可。【详解】(1)根据材料信息“无非是从思想大一统的政治目的出发,突出儒学的文化主流地位”和所学知识,要从积极和消极两方面客观地评价汉武帝推行的“独尊儒术”政策:积极方面:维护了汉朝大一统;加强了中央集权;促进了思想统一;提高了儒学的地位;促进了儒学的发展等。消极方面:造成文化专制:造成封建社会文化消沉等。(2)根据图片信息和所学知识可知,这是中国共产党二大召开的旧址,所以召开的时间1922年,地点是上海。(3)根据所学知识,1932年苏联主要工业品产量相比1928年大幅度提高的原因是苏联实行“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建立计划经济体制;实行农业集体化等。30.(2022·西藏·统考中考真题)“农,天下之大本也,民所恃以生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材料二1921年3月,俄共(布)召开第十次代表大会,列宁在会上作了《关于以实物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的报告》。大会根据列宁的报告通过《关于以实物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的决议,决定废除余粮收集制,取而代之以实行粮食税,开始了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的过渡。——摘自张建华主编《世界现代史(1900-2000)》材料三农村政策放宽以后,一些适宜搞包产到户的地方搞了包产到户,效果很好,变化很快。安徽肥西县绝大多数生产队搞了包产到户,增产幅度很大。“凤阳花鼓”中唱的那个凤阳县,绝大多数生产队搞了大包干,也是一年翻身,改变面貌……关键是发展生产力,要在这方面为集体化的进一步发展创造条件。——摘自邓小平《关于农村政策问题》(1)写出图中农具的名称。说明它的功能。(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写出苏联在新经济政策中关于农业改革的措施。简述该措施对苏联农业发展产生的影响。(3)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材料三中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形式。说明它的作用。(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农业改革必须坚持的原则。【答案】(1)筒车;农业灌溉。(2)措施:以征收粮食税代替余粮征集制;允许使用雇用劳动力和出租土地,农民可以自由买卖纳税后的剩余产品,实行自由贸易。影响: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是农村经济的发展,巩固了工农联盟,促使国民经济的恢复和稳步发展。(3)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带来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4)农村改革要从农村生产实际出发,坚持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能调动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要注意维护广大农民群众的利益,要注意科技创新等。【详解】(1)根据图片“唐朝农具”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中农具的名称是筒车。唐朝农民创制了新式灌溉工具筒车,它利用満急的水流转动车轮,使装在车轮上的水筒,随水流自行转动,竹筒把水由低处汲到高处,便于灌溉。(2)根据材料二“1921年3月……大会根据列宁的报告通过《关于以实物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的决议,决定废除余粮收集制,取而代之以实行粮食税……”可知,材料与苏俄的新经济政策有关。结合所学知识,1921年春,苏俄实施新经济政策,以征收粮食税代替余粮征集;允许使用雇用劳动力和出租土地,农民可以自由买卖纳税后的剩余产品,实行自由贸易。该措施的实施,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是农村经济的发展,巩固了工农联盟,促使国民经济的恢复和稳步发展。(3)根据题干“安徽肥西县绝大多数生产队搞了包产到户,增产幅度很大。‘凤阳花鼓’中唱的那个凤阳县,绝大多数生产队搞了大包干,也是一年翻身,改变面貌……”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材料三中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形式是农村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到1983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已基本在全国农村普遍实行。它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带来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随着农业向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发展,农村乡镇企业也迅速发展起来,为农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材料一说明农业改革必须注意科技创新;材料二的新经济政策说明农业改革必须有符合国情的政策支持;材料三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说明农业改革要敢于形式创新,要关注民生等,所以农业改革必须坚持的原则有农村改革要从农村生产实际出发,坚持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能调动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要注意维护广大农民群众的利益,要注意科技创新等。31.(2022·湖南益阳·统考中考真题)历史学习的方式多种多样。在复习“大国兴衰”时,刘老师运用不同的方法,设计了如下学案,请你完成相关学习任务。探究一【图文说史﹣探讨英国崛起】我认为“光荣革命”带来了政治稳定的局面,其最重要的结果就是普通国民感觉有一个可以信赖的政府。由于对政府持有好感,国民愿意纳税来支持政府。——伦敦大学皇家学院教授安德鲁波特(1)上述史料反映了英国崛起的主要原因有哪些?探究二【文献说史﹣解决美国难题】华盛顿:“邦联只是个有名无实的空架子……我们想要联合成一个国家,但我们又不愿给这个国家的管理者足够的权力去管理国家事务。”文献1: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总统、国会与最高法院及其相关机构各司其职,相互制衡;联邦政府与地方政府分享权利;总统和议员由选举产生。林肯:“一幢裂开了的房子是站不住的。我相信这个政府不能永远维持半奴隶和半自由的状态……”文献2:宣布从1863年元旦起,南方叛乱地区的奴隶永远获得自由,并可以以自由人的身份加入北方军队。(2)华盛顿和林肯为解决面临的难题,分别制定和发表了什么文献?探究三【导图说史﹣阐述苏俄(联)兴衰】(3)根据以上思维导图,简述苏俄(联)兴衰的过程。探究四【以史鉴今﹣畅谈国家发展】(4)综合上述材料和问题,你认为影响大国兴衰的主要因素有哪些?【答案】(1)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确立了资产阶级统治,工业革命。(2)制定了1787年美国宪法,加强中央政府的权力;发表了《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废除了奴隶制。(3)1917年俄国取得十月革命的胜利;1921年,列宁从国情出发,实施新经济政策,允许多种经济成分并存,使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1928﹣1937年,苏联通过两个五年计划的实行,由落后的农业国变成了强盛的工业国。1941﹣1945年,苏联与世界反法西斯国家团结合作,赢得了反法西斯战争的最后胜利。1945﹣1991年,由于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日益僵化,虽然苏联也进行多次改革,但都没有从根本上突破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最终导致苏联解体。(4)政府政策、科技创新等。【详解】(1)据材料“我认为‘光荣革命’带来了政治稳定的局面,其最重要的结果就是普通国民感觉有一个可以信赖的政府。由于对政府持有好感,国民愿意纳税来支持政府”可知,史料反映了英国崛起的主要原因有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确立了资产阶级统治,据图片可知,图片反映的是瓦特和他改良的蒸汽机,这说明英国崛起的主要原因还有工业革命。(2)据材料“邦联只是个有名无实的空架子……我们想要联合成一个国家,但我们又不愿给这个国家的管理者足够的权力去管理国家事务”“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总统、国会与最高法院及其相关机构各司其职,相互制衡;联邦政府与地方政府分享权利;总统和议员由选举产生”可知,华盛顿为解决面临的难题即中央政府软弱无力的问题,制定了1787年美国宪法,加强中央政府的权力。据材料“一幢裂开了的房子是站不住的。我相信这个政府不能永远维持半奴隶和半自由的状态……”“宣布从1863年元旦起,南方叛乱地区的奴隶永远获得自由,并可以以自由人的身份加入北方军队”可知,林肯为解决面临的难题即国家面临分裂的危险,发表了《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废除了奴隶制。(3)根据以上思维导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7年俄国取得十月革命的胜利;1921年,列宁从国情出发,实施新经济政策,允许多种经济成分并存,使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1928﹣1937年,苏联通过两个五年计划的实行,由落后的农业国变成了强盛的工业国。1941﹣1945年,苏联与世界反法西斯国家团结合作,赢得了反法西斯战争的最后胜利。1945﹣1991年,由于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日益僵化,虽然苏联也进行多次改革,但都没有从根本上突破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最终导致苏联解体。(4)综合上述材料和问题可知,我认为影响大国兴衰的主要因素有政府政策、科技创新等。32.(2022·四川雅安·统考中考真题)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宋神宗时大搞农田水利。北宋中期在南方修复并兴建了许多圩(围)田和其他水利设施。宋太宗曾令江南、两浙等诸州长吏,劝谕百姓种植北方的粟、麦、黍、豆等作物。宋真宗时,将从越南引进、原在福建种植的占城稻,下令推广到长江和淮河流域。南宋时,太湖地区便流传着“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摘编自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隋唐辽宋金卷》(1)根据材料一,归纳宋朝为促进粮食生产发展采取的措施。分析这些措施产生的影响。材料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虽然保证了革命战争的胜利,却使苏俄出现了严重的经济政治危机。农民不堪忍受越来越严厉的粮食无偿征集,有意缩减生产,1921年的播种面积就比1920年减少了690万公顷,而1920年的粮食产量也只有1913年的一半。在许多产粮区发生农民骚乱和暴动。——摘编自徐蓝主编《世界近现代史》(1500-2007)(2)根据材料二,指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导致的问题。为此苏俄在农业方面采取了什么措施?材料三——摘编自《中国统计年鉴》等(3)根据材料三,概括中国粮食生产的成就,并指出这些成就取得的主要政策因素。材料四粮食事关国运民生,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从生产形势看,农业生产成本仍在攀升,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趋紧,农业基础设施相对薄弱,抗灾减灾能力有待提升,在确保绿色发展和资源永续利用的同时,稳定发展粮食生产压力较大。

——摘编自《中国的粮食安全》白皮书(20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