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慢性病的预防和控制_第1页
主要慢性病的预防和控制_第2页
主要慢性病的预防和控制_第3页
主要慢性病的预防和控制_第4页
主要慢性病的预防和控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主要慢性病的预防和控制常见慢性非传染疾病1·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血脂异常、冠心病、脑卒中;2·营养代谢性疾病:肥胖,糖尿病,痛风,缺铁性贫血,骨质疏松3·恶性肿瘤(癌);4.精神疾病:精神、心理障碍;过劳症;强迫、焦虑;抑郁症;更年期综合症;老年痴呆等5.口腔疾病:龋齿,牙周炎等主要慢性病1.高血压2.肥胖3.血脂异常4.糖尿病5.心脑血管疾病(冠心病、脑卒中)一、糖尿病糖尿病是一组由于胰岛素分泌和(或)作用缺陷所导致的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等代谢紊乱、以长期高血糖为主要标志的综合征。糖尿病的流行病学特征200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显示:2002年糖尿病患病率(18岁以上)大城市、中小城市、农村分别为6.1%、3.7%、1.8%;20岁以上人群大城市由1996的4.6%上升到2002年的6.8%,上升幅度约40%;虽然目前的患病率并不很高,但同期空腹血糖受损率1.9%、超重率22.8%、肥胖率7.1%,三者将来发展成糖尿病的可能性很大,10-15年之后我国可能出现一个糖尿病的发病高峰

糖尿病的诊断

“三多一少”症状+血糖异常

无症状,重复测量!糖尿病、糖耐量减退和空腹血糖调节受损的诊断标准

项目静脉血糖(mmol/L)空腹(口服葡萄糖75g)餐后2h正常人<6.1<7.8糖尿病≥7.0≥11.1(或随机血糖)糖耐量减退(IGT)<7.07.8~11.1空腹血糖调节受损(IFG)6.1~7.0<7.8

注:“随机血糖”表示任何时候,不考虑距上一餐的时间抽取的血糖,若无典型症状,应在不同日期再测一次,均超过上表标准,方可诊断为糖尿病。糖尿病临床分型

1)1型DM:自身免疫缺陷、遗传,占5%2)2型DM:多个遗传基因和多种不良生活习惯相互作用所引起,其中生活习惯是重要因素;占90%3)特发型DM:单基因(MODY,MIDD)、继发胰腺和内分泌疾病

4)妊娠DM:激素异常

2型糖尿病的危险因素遗传因素超重、肥胖体力活动少长期精神紧张老龄膳食不平衡糖尿病的危害主要在于长期的高血糖损害血管系统,导致全身血管老化的加速。神经病变:发病最早而且发病率高。症状主要为末梢神经障碍和自主神经病变。糖尿病性视网膜病

糖尿病肾病

大血管病变:糖尿病可以促进动脉硬化,增加缺血性心脏病和脑卒中的风险糖尿病的管理收集基本信息:生活习惯,体检等评估:目前状态:血糖控制情况,症状

将来疾病/死亡风险:脑血管疾病、肾病、眼、神经病变干预:目标:理想血糖:3.3-5.6mmol/L

控制并发症方法:三级预防一级预防:合理的营养与膳食指导[吃白肉比红肉好,粗细粮要搭配。先吃菜后吃饭,血糖可减半,先吃饭后吃菜,血糖要翻番]

、体重控制(减肥)、增加体力活动及运动、要有好心情二级预防:筛查,“三早”(IGT是糖尿病的前期表现,是预防2型糖尿病的关键)三级预防:规范化的治疗和管理,定期随访合理营养1、每天一瓶牛奶红:一天一个西红柿2、六至八两主食黄:黄红蔬菜维生素A多3、三分高蛋白绿:饮绿茶4、吃饭七八分饱白:燕麦片、燕麦粉5、一斤蔬菜和水果黑:黑木耳二、肥胖超重和肥胖患病率呈上升趋势我国成人超重率为22.8%,肥胖率为7.1%,估计人数分别为2.0亿和6000多万。大都市成人超重率与肥胖现患率分别高达30.0%和12%。

儿童肥胖率已达8.1%,应引起高度重视。

与1992年全国营养调查资料相比,成人超重率上升39%,肥胖率上升97%,

由于超重基数大,预计今后肥胖患病率将会有较大幅度增长。

(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04-10-12)

在临床诊疗和流调中,评价肥胖程度最实用的指标是体重指数和腰围BMI=体重(kg)/身高2(m)我国:正常范围18.5~23.9;理想值22BMI≥24为超重;BMI≥28为肥胖WC:我国male:≥85cm、female≥80cm

肥胖时有关疾病的相对危险度(RR)(WHO)RR≥3RR2~2.9RR1~1.92型糖尿病

冠心病癌(绝经前后乳癌、子宫胆囊疾病

高血压内膜癌、结肠癌)脂质异常骨性关节炎生殖激素异常代谢综合症(膝及髋)多囊卵巢呼吸障碍高尿酸血症与痛风不孕睡眠呼吸暂停腰背痛麻醉危险增加母亲肥胖致胎儿畸形肥胖的干预摄入,消耗1)合理控制总能量小碗盛饭盛菜,提倡剩饭,每餐7成饱购买体重计!减肥速度:每月1~2公斤

2)合理分配三大营养素的比例

碳水化合物应占总能量的60~65%;限制脂肪(包括植物油)的摄入量,使其占总热能的25%以下;

蛋白质的摄入量则与正常人相近,占总热能的约15%3)限制饮酒:大量饮酒是高血压、脑卒中等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同时饮酒常常伴随总能量摄入的增加:大量饮酒:酒精>40ml/日,或30g/日大瓶啤酒1瓶(2罐350x2)

400的白酒2两、葡萄酒半瓶4)体力活动及体育运动关于身体活动的量,推荐每周消耗2000kcal能量,大约每天300kcal对体重为60kg的成年人,走1万步大约消耗300kcal能量。因此,大概的标准是一天走1万步。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一般会感到呼吸加快或微微出汗,脉搏数每分钟大概在100~120之间。以走路为例,40分钟左右走3km的速度亦可视为有氧运动。适当锻炼1、一次三公里30分钟以上2、一星期五次3、运动到年龄加心跳等于170

三、高血压

表1.高血压的诊断收缩压舒张压正常血圧<120+<80正常高值120-139and/or80-89高血压*

≧140and/or≧90单纯收缩期高血压≧140<90*改换日期,反复测定

高血压的分类原发性:没有明确特定的原因、由于遗传或/和环境因素(生活习惯)等综合原因所致的高血压。占高血压患者的95%左右。继发性:有明确而独立的病因,血压升高是某些疾病的一种临床表现,如肾实质性高血压、肾血管性高血压、内分泌性高血压、血管性高血压、药物诱发性高血压。

高血压的发病原因

在遗传背景轻度异常的基础上,加上不健康生活习惯的诱发而发病。即使有高血压的遗传背景,发病与否大部分决定于生活习惯的负荷:遗传因素的比重占30-40%

生活习惯的比重占60-70%

高血压发病的危险因素

食盐的过度摄入(钾摄入不足)

肥胖

大量饮酒

体力活动减少

精神紧张等

高血压的流行病学特征

患病率呈上升趋势我国北部、西部高,东部和南方低城市高于农村女性更年期前患病率<男性,更年期后>男性,随年龄增加而升高,有年轻化趋势,脑力劳动者高于体力劳动者

“三高”

患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

“三低”

知晓率低、治疗率低、控制率低

“三不”

不愿意服药、不难受则不服药、不按医嘱服药我国高血压的特点高血压预防、治疗的重要性

1.患病率高:40岁以上的成年人将近半数有血压异常。2002年:18-44岁:9%45-59岁:29%

60岁+:49%2.循环系统疾病最大的危险因子

高血压预防、治疗的重要性

3.高血压的脏器损害:

脑卒中

心脏病(心绞痛、心肌梗塞等)肾病

末梢性动脉疾患

眼底动脉硬化

高血压预防、治疗的重要性4.一般民众对高血压预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2002年)

中国:知晓率为30%,美国:69%治疗率为25%,53%控制率为6%,35%5.预防带来的益处很大。

高血压管理的程序

1.一般情况:年龄、性别、文化、收入等2.现在健康状况、既往史、家族史调查3.生活习惯调查!吸烟、饮食习惯及营养调查、身体活动状况,食盐

4.血压测量!血脂、血糖检查、身高、体重、腰围的测量;5.其它体检项目基本健康信息收集评估:针对不同人群采取不同干预措施:一般人群高危人群患者:分级分层管理表2.高血压患者危险度分层危险因素轻症HP中症HP重症HP140-159/90-99160-179/100-109≧180/≧110无危险因子低危险中等危险高危险一般危险因子中等危险中等危险高危险糖尿病脏器损害心血管病高危险高危险高危险高血压的干预1.限制钠盐摄入量:减盐教育

A.尽量少吃较咸的食品,如咸鱼、香肠、腌菜、咸鸭蛋等;

B.改变烹调方法,减少烹调用盐和含盐调料;

C.改变饮食习惯:面汤中含盐量很高(5-6g/大碗),如只吃面,将面汤剩下,可大幅度降低食盐的摄入量;

D.培养喝茶、喝粥的习惯,减少喝咸汤的次数。2.增加新鲜蔬菜、瓜果的摄入,补充钾、镁离子:美国的大规模随机对照试验:富含蔬菜和水果的饮食有明显的降压作用(8周收缩压降低7mmHg)应予注意高血压伴肾功能障碍者:大量摄入蔬菜水果可能引起高钾血症。

糖尿病患者:水果蔬菜的大量摄入,还可能引起摄入能量(糖分)的增加,也应该注意。奶是低钠(Na/K/Ca=0.77/1.43/1.37)食品,临床和生化实验证据支持食用奶制品与降低血压和脑卒中的危险性相关。此外,奶制品还能降低血小板凝集和胰岛素抵抗。3.限制饮酒及戒酒:大量饮酒者高血压的发病率是非饮酒者的5-7倍大量饮酒还可减弱降压药的降压效果大量饮酒还是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大量饮酒:减半-10mmHg(高压)

4.减轻体重:肥胖者:1kg---1.6/1.3mmHg

5.适度的体力活动和体育运动6.其它:戒烟、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注意周末现象四、恶性肿瘤

2020年全球人口80亿,癌症发病将达到2000万人,死亡将达到1200万人,癌症将成为新世纪人类第一杀手,对人类生存构成最严重的威胁(WHO)。中国恶性肿瘤发病率死亡率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一直,至90年代的20年间,癌症死亡率29.42%主要恶性肿瘤肺癌、肝癌、胃癌、食管癌、结直肠癌以及乳腺癌等恶性肿瘤的流行特征癌症部位地区分布鼻咽癌华南五省相对高发,主要分布于广东(肇庆、佛山、广州)、广西、湖南、福建、江西等省食管癌极为集中,河南、河北、山西三省交界地区,四川川北地区、大别山、闽南和广东东北地区,江苏苏北地区,新疆哈萨克族聚居地区胃癌主要集中在西北和沿海各省,尤以甘肃、青海、宁夏、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及辽东半岛、山东半岛地区更为突出肝癌东南沿海地区、吉林长白山地区肺癌以京、津、沪为多,云南个旧、宣威高发宫颈癌连接成片:内蒙-山西-陕西-湖北-湖南-江西-浙江、福建、江苏、上海表

中国常见恶性肿瘤地区分布特征图2003年我国恶性肿瘤年龄别死亡率(/10万)死亡率(/10万)年龄段年龄

宫颈癌

早婚多育的妇女中多发未婚者及犹太妇女中罕见

可能与性行为和性卫生有关乳腺癌哺乳史者明显少于无哺乳史者晚婚晚育者、初次月经早绝经晚者婚育状况

危险因素环境理化因素生物学因素社会心理因素遗传因素环境理化因素物理因素电离辐射(χ线、γ射线)

化学因素吸烟膳食结构药物因素被污染的饮用水和含酒精饮料空气污染职业因素生物学危险因素病毒HBVHCVEB病毒HIV等霉菌黄曲霉菌寄生虫埃及血吸虫(schistosomahaematobium):膀胱癌中华分枝单吸虫(clonorchissinensis):胆管型肝癌日本血吸虫(schistosomajaponicum):大肠癌社会心理因素具有下列性格特点者易患癌症多愁善感,精神抑郁沉默寡言,对事物态度冷淡性格孤僻,脾气古怪

遗传易感性因素家族聚集现象发病种族差异遗传性肿瘤预防措施一级预防二级预防三级预防一级预防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合理膳食和体力活动环境保护和职业防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