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部分2022-2023学年高一年级下册期中联考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1页
陕西省部分2022-2023学年高一年级下册期中联考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2页
陕西省部分2022-2023学年高一年级下册期中联考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3页
陕西省部分2022-2023学年高一年级下册期中联考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4页
陕西省部分2022-2023学年高一年级下册期中联考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陕西省部分名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

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

(一)现代文阅读I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乡村工匠作为扎根乡村、掌握传统技艺、提供当代产品的乡村手工业者、传统艺人,是

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载体和有生力量。

传统手艺要薪火不熄,就不能故步自封、抱残守缺。唯有实现产品类型与功能创新,才

能更好地满足现代人日常生活新需求;唯有实现制作技艺与工具创新,方能提高产品品质与

生产效率;唯有实现产品形态与包装创新,才能更适应大众化推广与多渠道销售要求。我们

应借助现代科学方法和手段,全面、生动记录和科学分析乡村工匠技艺中的丰富科学原理与

技术内涵,不断研发新产品,满足新需求。止匕外,还要探索数字化、智慧化、网络化为乡村

工匠加持的路径与方式,让现代技术为传统技艺插上腾飞的翅膀。

精于工、匠于行的技艺,是乡村工匠的底气与底色,但乡村工匠不应是曲高和寡的孤芳

自赏者,而应是充满人间烟火、饱含故土味道的实际产品和具体价值的创造者。他们提供物

质产品,服务田间耕作,满足寻常百姓吃穿住用、农事劳作之需;他们提供文化产品,承载

中国人的审美情趣、精神追求、伦理观念,满足人们对故土乡愁的依恋与想象;他们提供场

景产品,以富有韵味的工作过程、制作场景营造充满历史感的生产与生活氛围,构建古今对

话,营造大地的家园感,使乡村成为一种充满仪式感、满足旅游需求的场景。乡村工匠要在

民众的生产生活中进一步诠释和丰富乡村技艺的实用价值与艺术价值,提高乡村技艺满足乡

村生产、满足城乡居民生活需要的实用性,不断拓展各类电子商务平台营销渠道。

乡村工匠的技艺并非“养在深闺人未识”的藏品,而是历史层积下的社会共同财富,除

法律框架内的知识产权保护外,都可转化为社会共有的公共产品,成为乡里乡亲的共同财富。

乡村工匠也只有在带着乡亲实干、领着乡亲致富的进程中,才能最大限度地实现个人社会价

值。止匕外,更广泛地引领群众、依靠群众的过程,也将激发群众无穷的创新创造活力,进而

推动乡村技艺不断创新发展,让乡村手艺真正转变为推进农民增收致富的工具和路径。

乡村工匠植根乡土,受乡土滋养,传承本土性技艺,利用本地资源,满足邻里需求,留

存乡愁乡韵。乡村工匠也要放眼世界,秉持兼收并蓄、开放包容的精神,在交流互鉴中增强

乡村手艺的生命力与市场适应力。积极学习,借鉴,丰富并提升工匠产品品类、品质,塑造

品牌。同时大力推进乡村工艺旅游产品,聚集乡土人气、财气、智气。乡村工匠更应大胆走

出去,以美为媒,充分展示乡土景象,展现可亲、可敬、可爱的中国形象。还可以积极参加

各类展销会、博览会,利用短视频、直播等新传播方式,多渠道、立体性展示乡村工匠传承

久远的手工技艺,激活人们的“老家”记忆,激发乡愁乡情,增强乡村产品、乡村生活、乡

村生态对当代人的吸引力、感召力。

(摘编自魏鹏《重视乡村工匠在非遗保护中的重要作用》)

材料二: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精神内涵与表达形式也应随

着时代变化不断丰富和发展。作为唯一不断代传承的文明古国,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极为

丰富,特别是传统技艺方面的资源尤为突出。在进一步做好文化传承发展的基础上,持续挖

掘传统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对系牢文化纽带、提升文化自信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传统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言传身教的特性,在保持社群文化的认同感和持

续性上具有先天优势。文化认同一方面来自文化主体对自身的认同,另一方面来自其他群体、

民族对文化主体所确证的文化的接纳与承认。文化是在特定地域经过长时间的发展逐渐形成

的,法国哲学家丹纳在《艺术哲学》中将环境作为精神文化的外部动力。传统技艺类非物质

文化遗产通过言传身教将技艺的诀窍代代相传,形成了代际传承关系,在人与自然、社会以

及自我的交互中形成了特定的行为模式和社会文化规范,也逐渐形成了特定的社群环境,进

而构建起文化符号认同、文化身份认同与文化价值认同。传统技艺承载的非文字的知识、习

俗、仪式、伦理道德与生产工具、器物在特定群体中形成了具有文化表征意义的指示符,反

映了社群调节社会关系的共同观念,如以茶待客、以茶睦邻等观念彰显了谦和礼敬的人文精

神,促进了人际关系和谐,具有独特的社会价值。

其次,传统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保留手工传统的严苛要求,凸显出人作为劳动者的

非凡智慧和价值,有助于进一步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传统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一

方面没有历史断裂,另一方面集中体现劳动者的技艺技法,是在历史维度上考察人的重要实

践。人类社会进入工业化后,机器代替手工成为一种趋势,如今的智能化在某种程度上也在

加速这一进程。在传统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中,保留手工传统的严苛要求,凸显了人作为

劳动者的不可替代性。亚里士多德指出“手真是优先于诸工具的工具”,传统技艺类非物质

文化遗产的手工技艺正是对人类劳动价值的尊重和肯定。

最后,手艺人和手工艺品的双重升级转变,促进了传统技艺艺术价值的重新认定,进而

提升人民群众的文化品位,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世界。手工从业者实现了从手艺人到非物质

文化遗产传承人的身份转变,使得手工艺品具有艺术品的性质。在手工业时代,虽然手艺人

掌握了一定的手工业生产技术,但在“士农工商”的传统社会阶层划分中,其处于“工”这

一阶层,社会地位并不高。而当代社会对代表性传承人的认定、艺术设计者和相关理论话语

的介入、新闻媒体的宣传推广,使手艺人文化传承者的身份得以显现。这样的转变既与传承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要求相呼应,又与传承人提升自身地位以及承担社会文化责任的意

识觉醒相联系。

(摘编自刘立云贺云翱《传统技艺类非遗传承发展的三重价值》)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传统手艺只有实现了产品类型与功能的创新,才能更好地满足现代人日常生活的新需求。

B.数字化、智慧化和网络化可以为乡村工匠加持,让现代技术推动着传统技艺的发展。

C.传统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代相传,形成了特定的行为模式、社会文化规范及社群环境。

D.手工从业者从手艺人到传统非遗文化传承者的身份转变,地位由最底层的“工”的阶层得

到提升。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乡村工匠的技艺是历史层积下的社会共同财富,都可转化为社会共有的公共产品。

B.引领群众、依靠群众能够激发群众的创新创造活力,推动乡村技艺不断创新发展。

C.虽然如今机器代替手工成为一种趋势,但我们也不能忽视传统技艺类非遗的手工技艺的价

值。

D.传统技艺承载的知识、习俗等反映了社群调节社会关系的共同观念,具有独特的社会价值。

3.下列选项,不能体现“乡村工匠对传统技艺的创新”的观点的一项是()

A.非遗传承人黄惠清利用独创的编织技艺将玉米皮编织出花瓶、坐垫等工艺品。

B.重庆“大足雕客”农民工杨家胜用电脑编程,巧雕石头。

C.彝族火把节、傣族泼水节、苗族跳花节等少数民族节日风情浓郁。

D.如今的农村在云锦织造过程中使用数字挑花机。

4.材料二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请简要分析。

5.两则材料都围绕“非遗”进行阐述,但侧重点各有不同,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k答案』1.D2.A3.C

4.①举例论证。文章列举以茶待客,以茶睦邻等观念促进了人际关系和谐的例子,论证了传

统技艺承载的非文字的知识、习俗等反映了社群调节社会关系的共同观念。②引用论证。引

用亚里士多德的话,论证了人作为劳动者的不可替代性。③对比论证。将手艺人在手工业时

代的社会地位与在当代社会的身份地位做对比,突出这种转变与时代相呼应,与责任意识的

觉醒相联系。

5.①材料一侧重强调乡村工匠在非遗保护中的重要作用,分别从勇于创新、适应市场、引领

乡亲、面向世界四个角度论述了乡村工匠在非遗保护中的发展之路。②材料二侧重论述传统

技艺类非遗传承发展的三重价值;保持社群文化的认同感和持续性;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

自信;提升人民群众的文化品位,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世界。

k解析H

【1题详析】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D.”最底层的'工'的阶层”于文无据,原文为“其处于工’这一阶层,社会地位并不高”,

“地位不高”不等于“最底层”。

故选Do

【2题详析】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A.以偏概全,原文为“除法律框架内的知识产权保护外,都可转化为社会共有的公共产品,

成为乡里乡亲的共同财富”。

故选Ao

【3题详析】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C.是说少数民族的节日风俗,不能体现“乡村工匠对传统技艺的创新”的观点。

故选Co

【4题详析】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能力。

①举例论证。“如以茶待客、以茶睦邻等观念彰显了谦和礼敬的人文精神,促进了人际关系

和谐,具有独特的社会价值”文章列举以茶待客,以茶睦邻等观念促进了人际关系和谐的例

子,论证了传统技艺承载的非文字的知识、习俗等反映了社群调节社会关系的共同观念。

②引用论证。“亚里士多德指出'手真是优先于诸工具的工具'”引用亚里士多德的话,论

证了人作为劳动者的不可替代性。

③对比论证。“在手工业时代,虽然手艺人掌握了一定的手工业生产技术,但在‘士农工商'

的传统社会阶层划分中,其处于‘工'这一阶层,社会地位并不高”“而当代社会对代表性

传承人的认定、艺术设计者和相关理论话语的介入、新闻媒体的宣传推广,使手艺人文化传

承者的身份得以显现”将手艺人在手工业时代的社会地位与在当代社会的身份地位做对比,

突出这种转变与时代相呼应,与责任意识的觉醒相联系。

【5题详析】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评价文章主要观点倾向的能力。

材料一第一段是文章的中心论点,“乡村工匠作为扎根乡村、掌握传统技艺、提供当代产品

的乡村手工业者、传统艺人,是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载体和有生力量”,侧重强调乡

村工匠在非遗保护中的重要作用;接下来四个段落“唯有实现产品类型与功能创新,才能更

好地满足现代人日常生活新需求……”“乡村工匠要在民众的生产生活中进一步诠释和丰

富乡村技艺的实用价值与艺术价值,提高乡村技艺满足乡村生产、满足城乡居民生活需要的

实用性,不断拓展各类电子商务平台营销渠道”“乡村工匠也只有在带着乡亲实干、领着乡

亲致富的进程中,才能最大限度地实现个人社会价值”“乡村工匠也要放眼世界,秉持兼收

并蓄、开放包容的精神,在交流互鉴中增强乡村手艺的生命力与市场适应力”,分别从勇于

创新、适应市场、引领乡亲、面向世界四个角度论述了乡村工匠在非遗保护中的发展之路。

材料二第一段总说“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极为丰富,特别是传统技艺方面的资源尤为突

出”,第二、三、四段,“首先,传统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言传身教的特性,在保持

社群文化的认同感和持续性上具有先天优势”“其次,传统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保留手

工传统的严苛要求,凸显出人作为劳动者的非凡智慧和价值,有助于进一步增强民族自豪感

和文化自信”“最后,手艺人和手工艺品的双重升级转变,促进了传统技艺艺术价值的重新

认定,进而提升人民群众的文化品位,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世界”论述传统技艺类非遗传承

发展的三重价值:保持社群文化的认同感和持续性;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提升人民

群众的文化品位,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世界。

(二)现代文阅读II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跟日子讨欢喜

杜官恩宋红莲

郑老爹喜欢赶街驮些小菜卖,不管是茄子、胡椒、豆或子,还是丝瓜、黄瓜、胡萝卜。

每天只弄一点点,只要每天有卖的。

他老婆说他是骨头贱得喊出了声,喜欢折腾。

郑老爹理由充足地反驳道:“总比睡不着,在床上折腾强啊!”

眼看田里的菜卖得跟不上趟了,郑老爹打起了门口一棵枣树的主意。

这棵枣树是无意之中长起来的,几十年没死。虽说枣子的品相不太好看,一半青黄色,

一半锈红色,但吃在嘴里甜滋滋的,和高粱一样甜。

一棵老枣树,结满果实时,喜感十足。它结的枣子,一家人吃一茬它熟一茬,隔壁左右

送一遍它补一遍。要季节过去,枣子才吃得完。

今天,郑老爹专门摘了一提篮枣子赶街来了,看能不能卖两个钱,让自己乐一乐。

郑老爹无病无灾,儿女有孝心,又有农村老人补贴拿,他的日子过得无忧无虑。他赶街

卖小菜,就是在讨欢喜。最好是自己欢喜时,也能把欢喜带给买了他菜的人。他卖菜,讨价

还价时,一般都是他先“软和”下来。多数时间是连卖带送,只要有人喜爱他的菜。

今天,他只带了枣子,卖相又不占优势,不知道会不会有人喜欢,能不能卖出去。

他不慌不忙,不需要趁夜色赶早。现在的人们好像都懂得享受,起床都很迟,导致街市

也开得很迟。天光大亮,路上的行人稀少。郑老爹在这个时间段,可以很安全地骑着三轮车

到街上。

以前赶街,是随便往一条街道两边放的。起风下雨,淋得像落汤鸡。下雪下冰,冻得直

打哆嗦。现在有专门的大菜场,装修得跟大电影院似的。专门的坐商贩子买铺面经营,不想

出摊位费的,像郑老爹这样的人,外面还有一圈小巷道可以收留他们。头顶上有一长排雨棚

子,能够保证遮阳避雨。每天随时来随时摆开,规规矩矩像排队。也不收费,人性化十足。

郑老爹在一条白色画线内,将三轮自行车的屁股调顺,对好了人流巷路。

旁边来的是一位老婆婆,一样的骑三轮自行车来的,也一样的只卖一种东西:玉米棒子。

郑老爹不禁笑起来。由此看来,老婆婆的情况和他差不多。他们经常碰到一起,虽然叫

不上名字,但都可以用“大妹子”“老大哥”相称,都不会问姓名。

玉米棒子包着苞叶,头上还留着黑缨,像一揪头发。

玉米棒子可用来煮了直接吃,也可以卖给餐馆做玉米芯加鱼丸子汤喝。看品相,也是不

好。

郑老爹问:“这玉米是干成这样的吧?”

老婆婆说:“是啊,干了还逗虫子。菜园子里的几棵,又不能杀药水。管它的,卖得几

个是几个,只要有人要就给。”

这时,过来了一位中年妇女,四五十岁的样子。拖着一个专门买菜的简易拖车,停在郑

老爹面前。她先不问价格,不说买,只问:“能不能尝一颗?”

“尝吧,你尝,枣树上多得是。”

有人尝过,说是不甜,“有理有据”地走了,郑老爹也不生气,他说:“无所谓,家里

人吃不完,烂了好多。”

旁边老婆婆说:“我的这玉米也是,多得喂猪。”

当然,这话虽然是实话,但都没有当着顾客的面说,不能让人听着有诽人的意思。

这中年妇女实话实说:“喝……枣子还蛮甜嘛!”

郑老爹很高兴,他就喜欢听别人夸赞他的东西好。就是青菜叶上有几个虫洞,他都会仔

细解释,说这是没有打过药的绿色产品,让人认同,给几句好评。

郑老爹看出了中年妇女心里想的。“来几斤吧,枣树上快卖完了。”

“多少钱一斤?”

“六块。”

“五块钱一斤,得来六斤,整数。”

最后,中年妇女来了三斤,五块,三五一十五。扫码,付账,行云流水。中年女人买完

枣子,又看到老婆婆的玉米棒子。”多少钱一个?”

“一块钱一个。”

“上面还有虫子眼嘛,两块钱三个。”

“可以。卖完早点回家。”

中年妇女买完玉米棒子,临走,看到老婆婆手里正在剥苞叶的玉米棒子,似乎漂亮一点。

“我跟你换一个吧?”

老婆婆说:“换什么换?便宜东西,多拿一个去得了。”

中年妇女得了便宜,不停地“谢谢,谢谢”,满意而去。

这时,郑老爹喊:“枣子,你的枣子不要了?”

中年妇女折回来,提了落下的枣子。“你看我这记性,太差了。谢谢啊!”卖了几斤枣

子,卖了几个玉米棒子,郑老爹和老婆婆收获了一堆谢谢一一这就是他们跟日子讨得的欢喜。

人家开心,郑老爹和老婆婆也一样开心。

(有删改)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郑老爹的老婆说郑老爹骨头贱得喊出了声,喜欢折腾,看似埋怨,实则是对老伴浓浓的关

爱。

B.小说字里行间透露着人性美,比如结满果树、充满喜感的枣子,“隔壁左右送一遍它补一

遍”。

C.郑老爹专门摘枣子赶街,并说“看能不能卖两个钱”,是为了表现市场经济让农村人一心

想赚钱。

D.小说多处体现了党的惠民政策给百姓带来福祉,如农村老人拿补贴、摆摊不收费、人性化

的菜市场等。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前后照应,如开头说枣子“吃在嘴里甜滋滋的,和高粱一样甜”与后文中年妇女对枣

子“蛮甜”的评价相照应。

B.本文通过“让自己乐一乐”“他只带了枣子”“他不慌不忙”的描写,刻画了一位生活从

容、追求欢喜的老人。

C.文章运用对比,如同样的枣子,有人说枣子蛮甜,有人却“有理有据”地说不甜,可见枣

子质量是有差别的。

D.“枣子,你的枣子不要了?”“你看我这记性,太差了。谢谢啊!”这些语言描写,刻画

了人物淳朴的形象。

8.小说的主人公是郑老爹,那写卖玉米棒子的老婆婆有什么作用呢?请结合小说简要分析。

9.这篇小说的语言具有鲜明的风格,请结合作品具体分析。

(答案』6.C7.C

8.①在人物塑造上,老婆婆作为次要人物,烘托了主人公郑老爹的形象。老婆婆和郑老爹不

仅都满足于物质上的生活,还通过卖菜来追求精神上的享受。②在内容上,塑造淳朴的具有

人性美的老婆婆,丰富了小说的内容,增添了小说的趣味性和可读性。③在主旨上,老婆婆

和郑老爹一起揭示了小说的主旨,反映了在党的惠民政策下农民群体追求精神富足的生活面

貌。

9.①语言通俗易懂,具有生活气息。如“骨头贱得喊出了声”“大妹子”“老大哥”等。②

语言具有乡土特色、地方特色。如“干了还逗虫子”“枣子还蛮甜嘛”。③语言生动形象,

运用了比喻等手法。如“淋得像落汤鸡”“像一揪头发”。

K解析》

【6题详析】

本题考查学生综合赏析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的能力。

C.“是为了表现市场经济让农村人一心想赚钱”错误,是为了说明郑老爹跟日子讨欢喜,表

现农村人精神富足的生活。

故选Co

【7题详析】

本题考查学生综合赏析文学作品的艺术手法的能力。

C.“可见枣子质量是有差别的”错误,通过不同顾客的不同评价来表现郑老爹不在意东西能

不能卖出去,而在意能不能把欢喜带给买了他枣子的人。

故选Co

【8题详析】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人物形象和作用的能力。

①在人物塑造上,老婆婆是次要人物,结合“一位老婆婆,一样的骑三轮自行车来的,也一

样的只卖一种东西:玉米棒子”“郑老爹不禁笑起来。由此看来,老婆婆的情况和他差不

多”“卖得几个是几个,只要有人要就给”可知,老婆婆的情况跟郑老爹差不多,买菜挣钱

不是主要目的,还通过卖菜来追求精神上的享受。老婆婆的形象烘托了主人公郑老爹的形象。

②在内容上,“老婆婆说:‘换什么换?便宜东西,多拿一个去得了。'”老婆婆送给中年

妇女玉米棒子,体现其淳朴的形象,具有人性美,老婆婆的出现丰富了小说的内容,增添了

小说的趣味性和可读性。

③在主旨上,“卖了几斤枣子,卖了几个玉米棒子,郑老爹和老婆婆收获了一堆谢谢一一这

就是他们跟日子讨得的欢喜”“人家开心,郑老爹和老婆婆也一样开心”小说塑造了郑老爹

和老婆婆的形象,作为农村老年人的形象代表,他们生活无忧,处事平和,晚年自得其乐,

一主一次,一起揭示了小说的主旨,反映了在党的惠民政策下农民群体追求精神富足的生活

面貌。

【9题详析】

本题考查学生体会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

①语言通俗易懂,具有生活气息。如“骨头贱得喊出了声”“大妹子”“老大哥”等,符合

农村百姓之间的语言风格,对话语言朴实,充满了乡土气息。

②语言具有乡土特色、地方特色。如“干了还逗虫子”“枣子还蛮甜嘛”“得来六斤,整数”,

这些人物语言口语色彩浓厚,乡间土语充满了人情味。

③语言生动形象,运用了比喻等手法。如“淋得像落汤鸡”形容人挨雨淋的样子,“像一揪

头发”形容玉米棒子带着黑缨,语言生动。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毛公、薛公两人往见公子曰:“公子加以重于赵,名闻诸侯者,徒以有魏也。今秦攻魏,

魏急回公子不恤,使秦破大梁而夷先王之宗庙,公子当何面目立天下乎?”谙未及卒公子立

变色告车趣驾归救魏魏王见公子相与泣而以上将军印授公子公子遂将魏安釐王三十年,公子

使使遍告诸侯。诸侯闻公子将,各遣将将兵救魏。公子率五国之兵破秦军于河外,走蒙鹫。

遂乘胜逐秦军至函谷关,抑秦兵,秦兵不敢出。当是时,公子威振天下,诸侯之客进兵法,

公子皆名之,故世俗称《魏公子兵法》。

秦王患之,乃行金万斤于魏,求晋鄙工备注'客,令毁公子于魏王曰:“公子亡在外十年

矣,今为魏将,诸侯将皆属,诸侯徒闻魏公子,不闻魏王。公子亦欲因此时定南面而王,诸

侯畏公子之威,方欲共立之。”秦数使反间,伪贺公子得立为魏王未也。魏王日闻其毁,不

能不信,后果使人代公子将。公子自知再以毁废,乃谢病不朝,与宾客为长夜饮,饮醇酒。

日夜为乐饮者四岁,竟病酒而卒。其岁,魏安釐王亦募。

秦闻公子死,使蒙莓攻魏,拔二十城,初置东郡。其后秦稍蚕食魏,十八岁而虏魏王,

屠大梁。

高祖始微少时,数闻公子贤。及即天子位,每过大梁,常祠公子。高祖十二年,从击薪

布还,为公子置守冢五家,世世岁以四时奉祠公子。

太史公曰:吾过大梁之墟,求问其所谓夷门。夷门者,城之东门也。天下诸公子亦有喜

士者矣,然信陵君之接岩穴隐者,不耻下交,有以也。名冠诸侯,不虚耳。高祖每过之而令

民奉祠不绝也。

(选自《史记》,有删改)

(备注》晋鄙:战国时期魏国将领。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语未及/卒公子立变色/告车趣驾归救魏/魏王见公子/相与泣/而以上将军印授公子/公子

遂将/

B.语未及卒/公子立变色/告车趣驾归救魏/魏王见公子/相与泣/而以上将军印授公子/公子

遂将/

C.语未及/卒公子立变色告车/趣驾归救魏/魏王见/公子相与泣/而以上将军印授公子/公子

遂将/

D.语未及卒/公子立变色告车/趣驾归救魏/魏王见/公子相与泣/而以上将军印授公子/公子

遂将/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一项是()

A.“公子所以重于赵”的“所以”,意思是“……的原因”,与《鸿门宴》中“所以遣将守

关者”的“所以”含义相同。

B.“名闻诸侯者,徒以有魏也”与“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齐桓晋文之事》)中的“徒”

字含义相同。

C.“魏急而公子不恤”的“而”表示转折关系,与《庖丁解牛》中“提刀而立,为之四顾”

的“而”用法不同。

D.薨,对古代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的死的一种称呼,也可用于皇帝的高等级妃嫔、皇子、公

主,或者封王的贵族。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毛公和薛公认为,之所以魏公子在赵国受到尊重并且名扬诸侯,是因为有魏国存在,若魏

国灭亡,对魏公子不利。

B.魏王天天听到毁谤魏公子的话,就信以为真,撤了魏公子的职,以致魏公子沉湎饮酒,终

因“病酒”而死。

C.魏公子死后,秦王派蒙瞥进攻魏国,攻城略地,设立东郡。后来又俘虏了魏王,屠杀大梁

军民,毁掉了大梁。

D.刘邦非常敬重魏公子的贤德与才干,等到他做了皇帝后,立即安置了五户人家,专门看守

魏公子的坟墓。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公子使使遍告诸侯。诸侯闻公子将,各遣将将兵救魏。

②秦王患之,乃行金万斤于魏,求晋鄙客,令毁公子于魏王。

14.魏公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

K答案U10.B11.B12.D

13.①公子派使臣遍告各个诸侯国。诸侯们听说公子领兵,都各自派遣大将领兵救援魏国。

②秦王担心此事,就用一万斤黄金到魏国行贿,求见晋鄙的门客,让他们在魏王面前毁谤。

14.①从善如流,善于纳谏。

②不谋私利,一心为国。

③自暴自弃,不够坚韧。

K解析H

【10题详析】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话还没说完,公子脸色立即变了,嘱咐车夫赶快套车回去救魏国。魏王见到公子,两

人不禁相对落泪,魏王把上将军大印授给公子,公子便正式担任了上将军这个统帅军队最

高职务。

“卒”指“说完”,“语未及卒”的意思是话还没说完;而“公子”是“立变色”的主语,

所以在“卒”后断开,排除AC。

“魏王见公子”中,“公子”是“见”的宾语,不能断开,排除D。

故选Bo

【11题详析】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词语含义和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

A.正确。句意:公子在赵国受到尊重的原因。/派遣将领把守函谷关的原因。

B.“含义相同”说法错误。含义不同,”徒以有魏也”“徒”解释为“只是”;“仲尼之

徒无道桓文之事者”的“徒”解释为“门徒,弟子”。句意:名扬诸侯,只是因为有魏国的

存在啊。/孔子的门徒没有谈论齐桓公、晋文公事情的。

C.正确。“提刀而立,为之四顾”的“而”表修饰关系。句意:魏国危急而公子毫不顾念。

/提着刀站立起来,为此举目四望。

故选Bo

【12题详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

D.”等到他做了皇帝后,立即安置了五户人家”说法错误,依据原文“及即天子位,每过大

梁,常祠公子。高祖十二年,从击薪布还,为公子置守冢五家,世世岁以四时奉祠公子”可

知,不是做了皇帝后立即安置了五户人家,而是击败薪布回来经过大梁时安置。

故选Do

【13题详析】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

①“使使”,派使臣;“闻”,听说;“将兵”,率领士兵。

②“患”,担心;“金万斤”,定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万斤金”;“求”,求见;“毁”,

毁谤。

【14题详析】

本题考查学生概括、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

由文中“毛公、薛公两人往见公子曰:……语未及卒,公子立变色,告车趣驾归救魏”可知,

魏公子从善如流,善于纳谏。

由文中“安釐王三十年,公子使使遍告诸侯。诸侯闻公子将,各遣将将兵救魏。公子率五国

之兵破秦军于河外,走蒙瞥。遂乘胜逐秦军至函谷关,抑秦兵,秦兵不敢出”可知,魏公子

不谋私利,一心为国。

由文中“公子自知再以毁废,乃谢病不朝,与宾客为长夜饮,饮醇酒。日夜为乐饮者四岁,

竟病酒而卒”可知,魏公子自暴自弃,不够坚韧。

参考译文:

毛公和薛公两人去见公子说:”之所以公子在赵国受到尊重,名扬诸侯,只是因为有魏

国的存在啊。现在秦国进攻魏国,魏国危急而公子毫不顾念,假使秦国攻破大梁而把您先祖

的宗庙夷平,公子还有什么脸面活在世上呢?”话还没说完,公子脸色立即变了,嘱咐车夫

赶快套车回去救魏国。魏王见到公子,两人不禁相对落泪,魏王把上将军大印授给公子,公

子便正式担任了上将军这个统帅军队的最高职务。魏安釐王三十年,公子派使臣遍告各个诸

侯国。诸侯们听说公子领兵,都各自派遣大将领兵救援魏国。公子率领五个诸侯国的军队在

黄河以南地区把秦军打得大败,使秦将蒙鳌败逃。进而乘胜追击直到函谷关,把秦军压在函

谷关内,使他们不敢再出关。当时,公子的声威震动天下,各诸侯国来的宾客都进献兵法,

公子把它们合在一起签上自己的名字,所以世上俗称《魏公子兵法》。

秦王担心此事,就用一万斤黄金到魏国行贿,求见晋鄙的门客,让他们在魏王面前毁谤

说:“公子流亡在外十年了,现在担任魏国大将,诸侯国的将领都归他指挥,诸侯们只知道

魏国有个魏公子,不知道还有个魏王。公子也要乘这个时机决定平定南面称王,诸侯们害怕

公子的权势声威,正打算共同出面拥立他为王呢秦国又多次实行反间计,假装祝贺公子,

问是否已经立公子为魏王了。魏王天天听到这些毁谤公子的话,不能不信以为真,后来果然

派人代替公子担任上将军。公子自己明知这是又一次因毁谤而被废黜,于是就推托有病不上

朝了,他在家里与宾客们通宵达旦地宴饮,痛饮烈性酒。这样日日夜夜寻欢作乐度过了四年,

终于因饮酒无度患病病死亡。这一年,魏安釐王也去世了。

秦王得到公子己死的消息,就派蒙鹫进攻魏国,攻占了二十座城邑,开始设立东郡。从

此以后,秦国逐渐地像蚕含桑叶一样侵占魏国领土,过了十八年便俘虏了魏王,屠杀大梁军

民。

汉高祖当初地位低贱时,就多次听别人说魏公子贤德有才。等到汉高祖做了皇帝后,每

次经过大梁,常常去祭祀公子。汉高祖十二年,他从击败叛将薪布的前线归来,经过大梁时

为公子安置了五户人家,专门看守他的坟墓,让他们世世代代每年按四季祭祀公子。

太史公说:我经过大梁废墟时,曾寻访那个所谓的夷门。原来夷门就是大梁城的东门。

天下诸多公子中也确有好客喜士的,但只有信陵君能够交结那些隐没在社会各个角落的人物,

他不以交结下层贱民为耻辱,是很有道理的。他的名声远远超过诸侯,的确不是虚传。因此,

汉高祖每次经过大梁便命令百姓祭祀他不能断绝。

(二)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梦天®

李贺

老兔寒蟾泣天色,云楼半开壁斜白。

玉轮轧露湿团光,鸾3a相逢桂香陌。

黄尘清水②三山下,更变千年如走马。

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

(备注力①这是李贺为梦境或纯因艺术幻想而创作的诗篇。梦天:梦游天上。②黄尘

清水:比喻变化迅速。③齐州:九州。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二句化用月宫白兔和蟾蛛的传说典故,增强了本诗虚幻的色彩,也展现了诗人浪漫

主义的艺术风格。

B.第三、四句由写人转为写景,且意境平淡。“玉轮”指月亮,“鸾琬I”本指雕刻着鸾凤的

玉佩,此处代指仙女。

C.第五、六句通过描写诗人在梦境中同仙女们的谈话,表现了人世间沧海桑田般的世事变化。

D.第七、八句中,诗人尽情驰骋幻想,仿佛自己真的已经飞入月宫,探头下望,看到大地上

景物渺小。

16.请简要分析本诗蕴含的道理及思想感情。

1答案X15.B

16.①诗人通过丰富的想象和奇妙的构思,叙述了自己梦游月宫的奇妙经历,揭示了人生短

暂世事无常的道理。

②通过描写仙女们在月宫所过的清幽而美好的生活,寄寓了诗人对人世沧桑的深沉感慨,表

现出诗人冷眼看待现实的态度。

K解析H

【15题详析】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赏析诗歌内容的能力。

B.“第三、四句由写人转为写景,且意境平淡”说法错误,第三句是说玉轮似的月亮在水汽

上面辗过,它所发出的一团光都给打湿了,这是诗人梦里漫游天空所见的景色;第四句则写

诗人自己进入了月宫。这两句想象丰富,构思奇妙,所以第三、四句由写景转为写人,且意

境奇特。

故选Bo

【16题详析】

本题考查学生把握诗歌的内容和情感的能力。

“黄尘清水三山下,更变千年如走马”意思是俯视三座神山之下茫茫沧海桑田,世间千年变

幻无常犹如急奔骏马,这两句是说人间的沧海桑田,变化很快。“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海

水杯中泻”意思是遥望中国九州宛然九点烟尘浮动,那一汪海水清浅像是从杯中倾泻,诗人

尽情驰骋幻想,仿佛他真已飞入月宫,看到大地上的时间流逝和景物的渺小。所以诗人通过

丰富的想象和奇妙的构思,揭示了人生短暂世事无常的道理。

此诗写梦游月宫的情景,前四句写在月宫之所见;后四句写在月宫看人世的感觉。作者在这

首诗里通过梦游月宫,描写天上仙境,以排遣个人苦闷。天上众多仙女在清幽的环境中,你

来我往,过着一种宁静的生活,而俯视人间,时间是那样短促,空间是那样渺小,寄寓了诗

人对人事沧桑的深沉感慨,表现出冷眼看待现实的态度。

(三)名篇名句默写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用以消除弟子顾虑、让弟子们畅所欲言的

句子是“,”。

(2)秦观《鹊桥仙》中,赞叹牛郎织女一年一度的七夕相会胜似人间长相厮守的美好的句

子是“,

(3)《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认为公西华的才能远超做“小相”之事的

句子是“,”。

[答案1(1)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2)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3)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三、语言文字运用

(-)语言文字运用I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初次见到它,是在阜平县的山村。那是抗日战争期间,在不断的炮火洗礼中,清晨有时

起来,在茅屋后面或山脚下的丛林里,我看到了黄鹏的尖利的富有召唤性和启发性的啼叫。

可是,它们飞起来,迅若流星,在密密的树枝树叶里忽隐忽现,常常是在我仰视的眼前—

①—,金黄的羽毛上映照着阳光,美丽极了,想多看一眼都很困难。

因为职业的关系,我对于美的事物的追求,真是有些奇怪,有时简直近于一种狂热。在

战争不暇的日子里,这种观察飞禽走兽的②,不知对我的身心情感,起着什么性质

的影响,但这份悠闲的心情、赏玩的兴致总不是坏事。

前几年,终于病了。为了疗养,来到了多年向往的青岛。春天,我移居到离海边很近、

只隔着一片杨树林洼地的一幢小楼房里。有很长的一段时间,我一个人住在这里,清晨黄昏,

我常常到那杨树林里散步。有一天,我发现有两只黄鹏飞来了。

这一次,它们好像喜爱这里的林木茂密幽静,也好像是要在这里产卵孵雏,并不匆匆离

开,大有在这里③的意思。

每天,天一发亮,我听到它们的叫声,就轻轻打开窗帘,从楼上可以看见它们互相追逐,.

互相逗闹,有时候看得④,对我来说,这真是饱享眼福了。

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

改变原意。

20.下列各项中,和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A.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

B.羽扇纶巾,谈笑间,橘橹灰飞烟灭。

C.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

D.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答案X18.①一闪而过②闲情逸致③安家落户④淋漓尽致

19.有时清晨起来,在茅屋后面或山脚下的丛林里,我听到了黄鹏的尖利的富有召唤性和启

发性的啼叫。

20.D

K解析》

【18题详析】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①语境形容黄鹏在眼前迅捷飞过,可用“一闪而过”。一闪而过:形容匆匆而过,不经意间

就过去了,速度很快。

②语境指观察飞禽走兽的情致,可用“闲情逸致”。闲情逸致:指悠闲的心情和安逸的兴致。

③语境“好像是要在这里产卵孵雏,并不匆匆离开”指长期居住,可用“安家落户”。安家

落户:意思是指到一个新地方安家,长期居住。也比喻生物被移到新的地方生长繁殖。

④语境形容看黄鹏追逐打闹非常尽兴,可用“淋漓尽致”。淋漓尽致:形容文章或说话表达

得非常充分、透彻。也可形容非常痛快。

【19题详析】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两处语病:

一是语序不当,”清晨有时起来”应改为“有时请晨起来”;

二是搭配不当,“看到了……啼叫”动宾不搭配,应改为“听到了……啼叫”。

【20题详析】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

文中“互相追逐,互相逗闹”运用拟人修辞。

A.运用比喻手法,以“练”来比喻千里澄江的形状,以“簇”来比喻翠绿山峦的丛聚。

B.运用借代和夸张手法,“橘橹”代船只,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