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考语文写作指导:《冰鉴》的启示_第1页
2024届高考语文写作指导:《冰鉴》的启示_第2页
2024届高考语文写作指导:《冰鉴》的启示_第3页
2024届高考语文写作指导:《冰鉴》的启示_第4页
2024届高考语文写作指导:《冰鉴》的启示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届高考语文写作指导:《冰鉴》的启示

金题展示: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曾国藩《冰鉴》有云:“脱谷为糠,其髓斯存。”意思是说,去

掉稻谷的外壳,就是没有多大用途的谷糠,但稻谷的精华——米,仍

然存在着。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

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写作指导】

曾国藩的这句话说的是谷子,但实际是一个比喻,“谷”可看作

是“人”的喻体,那么“糠”就是人外在的东西,而“米”就是人内

在的东西,如意志、学识、个性、修养、气质、体能、才干、地位、

社会阅历等多种因素,是人的内在精神状态。这句话我们可以有两种

理解,一是,识人不能只看表面,要形神结合、观表察里;二是,对

一个人来讲最重要的是内在的东西。据此我们可以有多重立意。

根据曾国藩《冰鉴》中的“脱谷为糠,其髓斯存”这句话,引发

你的联想和思考,

这句话以稻谷为比喻,告诉我们,去掉外壳的谷糠虽然看似无用,

但实际上,稻谷的精华一一米仍然存在。这可以引发我们对人生、社

第1页共13页

会、自然等多方面的思考。以下是几个可能的立意方向:

人性之美:每个人内心都有一份善良和美好,就像稻谷的精华。

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学会去掉外在的粗糙,挖掘内心的美好,让善

良和美德发光。

挫折与成长:人生中的挫折和困难,就像稻谷的外壳。我们要学

会面对挫折,从中汲取经验教训,成长为更好的自己。

社会现象:社会中的每一个人、每一个群体,都有其价值和意义。

我们不能只看到表面的现象,要深入了解背后的本质,发现每个人的

价值。

自然界的法则:自然界中,每一个生物都有其生存的价值。我们

要尊重自然,保护生态,让每个生物都能生存下去,共同构建和谐的

自然环境。

传承与创新: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就像稻谷的精华。我

们要在传承中创新,发扬传统文化,为现代社会注入新的活力。

根据以上立意方向,可以撰写一篇关于人生、社会、自然等方面

的作文。可以从个人经历、社会现象、自然环境等方面入手,运用比

喻、对比、论证等手法,阐述自己对“脱谷为糠,其髓斯存”这句话

的理解和感悟。同时,要注意行文的语言表达,力求简洁明了,有感

染力。

事实素材:

“隔着千年光阴,探索文物承载的灿烂文明,寻找民族精神的生

第2页共13页

生不息。”近日播出的文化节目《闪耀吧!中华文明》深入三星堆、

秦始皇帝陵、南海一号、殷墟、敦煌等考古现场,对话各大博物馆馆

长、一线考古队队长、资深文博考古专家,带领观众寻找民族文化的

高光。

近年来,文博类节目亮点频出,综合利用综艺、纪录片等形式,

带领人们感受中华文明、优秀传统文化。据优酷发布《2022文博节

目报告》显示,近8000万人次“云”逛文博,其中六成热衷文博节

目。95后成文博节目的观看主力军,超六成年轻人认为,文博节目

弘扬传统文化,兼具知识与趣味,是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历史的

窗口。

理论素材:

1、文胜质则史,质胜文则野。一一《论语》

2、华而不实,虚而无用。一一韩非子

3、盛名之下,其实难副。一一《后汉书》

4、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一一白居易

5、仪式感犹如生活的调味剂、文化的倍增器,它让平庸的生命

懂得庄重,让潦草的生活焕发温馨。一一人民时评金句

6、仪式感是元宵佳节的灯火辉煌,是清明祭祖的慎终追远,是

中秋月圆的千里相思,是重阳登高的健康企盼。一一人民时评金句

参考立意:

第3页共13页

①抛开表面,注重内涵;

②不识他人真面目,只缘未曾分表里;

③提升内在,成就自我。

【佳作赏析】

米粒之光,髓存于心

曾听过一句话:“脱谷为糠,其髓斯存。”意思是说,去掉稻谷

的外壳,便是没有多大用途的谷糠,但稻谷的精华一一米,仍然存在

着。这使我深思,稻谷的外壳与米,岂不正如人与其内在的精神吗?

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行走在这纷繁的世界。我们有着各

自的外壳,包裹着内心那颗晶莹剔透的米。这外壳,有时坚硬,有时

柔软,但它始终是我们的保护层,为我们抵御世间的风霜雨雪。然而,

这外壳有时也会成为我们的束缚,让我们在困境中难以自拔。

米,是稻谷的精华,是我们生命的源泉。它滋养着我们的身体,

也滋养着我们的灵魂。它象征着我们的内在精神,是我们面对困境时

坚定的信念,是我们追求梦想的动力。米粒虽小,却有着无穷的力量。

它告诉我们,即使身处困境,也要保持坚定的信念,勇往直前。

想起我国历史上有许多英雄人物,他们在艰难的环境中,凭借内

心的力量,成就了一番伟业。比如那位忍辱负重的勾践,他卧薪尝胆,

历经磨难,终于实现了复国大业。又如那位盲人诗人荷马,他双目失

明,却依然用内心的光明,创作出了流传千古的《伊利亚特》和《奥

第4页共13页

德赛》。这些英雄,都是米粒之光的化身,他们用自己的信念和毅力,

照亮了世界。

我们也曾遇到过困境,比如学业的压力,生活的困扰,人际关系

的复杂等。这些困境,就像稻谷的外壳,让我们难以突破。但只要我

们坚定信念,努力奋斗,就一定能够拨开云雾,见到晴天。正如那米

粒之光,虽微不足道,却足以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

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看似难以逾越的困境。这时,我们

要学会像那些英雄一样,借助内心的力量,去突破困境,迎接光明。

我们要学会珍惜那些陪伴我们走过风雨的人,让他们成为我们生命中

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同时,我们也要学会感恩,感谢那些给予我们帮

助和关爱的人,让我们在困境中找到了前进的动力。

米粒之光,虽渺小,却有着伟大的力量。它让我们在困境中找到

信念,让我们在黑暗中看到希望。让我们学会珍惜内心的米粒之光,

让它照亮我们的人生之路,引领我们走向美好的未来。

每个人的生命都是一颗米粒,我们在困境中成长,也在困境中闪

耀。让我们携手同行,用米粒之光,照亮我们的人生舞台。让我们铭

记:“脱谷为糠,其髓斯存。”让米粒之光,髓存于心,照亮我们前

行的道路。

金玉其内,外在自美

韩非子说:“和氏之璧,不饰以五采;随侯之珠,不饰以银黄。”

和氏璧不需要用五彩的颜色来装饰,随侯珠不需要用金银来装饰,首

第5页共13页

先是因为它们是和氏之璧、随侯之珠,“其质至美,物不足以饰之”,

或者说不需要用其他事物来装饰。

物如此,人如是。拥有内在才华,美会由内向外散发。

北宋词人贺铸,面色青黑如铁,眉目耸拔,人称“贺鬼头”。但

他凭借逼人才气,写就“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

梅子黄时雨”等名句,千古留名。清学者纪晓岚“貌寝短视”,但他

凭借傲人才气,著《阅微草堂笔记》、纂修《四库全书》,在文坛、

官场盛名。托尔斯泰自我评价,“我的脸是一张普通农民的脸”。虽

然他的外貌平平,但他凭借过人才气创作出《战争与和平》《安娜•卡

列尼娜》《复活》等一部部经典佳作,被誉为具有“最清醒的现实主

义”的“天才艺术家”。他们没有过人的外在美,却凭借至美的才能,

实现自身价值。

拥有奉献的美德,其质至美,不需要外在的装饰便能赢得人们的

敬重。

“这是一双很特别的手。一眼望去,右手只有两根手指、半个手

掌,拳头都攥不起来……但是,正是这双残缺的手,带给人前行的力

量。”这双手曾经紧握钢枪为突破敌人的防御网,重伤断指;这双手

曾经为帮助村民摆脱贫困,伤上加伤。30多年过去了,这双手的主

人史君高渐渐成了口口相传的传奇,人们心中的榜样。“时间会腐蚀

所有表面的美,时间无法消灭的是你心灵美好的运作”。秦明飞从耶

鲁大学毕业后放弃百万年薪,选择回家乡做村官。为融入当地环境,

拉近与乡亲们的距离。他脱掉西装皮鞋,换上了解放鞋,反穿衣服。

第6页共13页

他们放弃了或健康、或时尚的外在美,却凭借奉献的美德,赢得了世

人由衷的敬重。

拥有理智的内在,也能弥补外在的不足。

反观当下,“颜值即正义”的观念、“学得好不如长得好”的理

念误导了一部分人。精彩的人生绝不是仅仅凭借窜天鼻梁、锥子脸、

A4腰的网红形象就可以赢得,也绝不是靠整容就可以逆天改命?将

外在美视为重中之重,既不理智更不明智。特别是作为成长期的年轻

学子,我们更要理性辨析“内在美”与“外在美”的关系,坚持不被

虚荣裹挟,误入歧途;坚持自我提升,内在完善。爱默生说:“我们

走遍世界去寻找美,但是美要不是存在于我们内心,就无从寻找”,

都在共同启示我们内在美的重要。

时光匆匆,青春易逝,英雄华发、美人迟暮再所难免。与其将时

间和精力寄托在外在美,不如把握机遇、提升自我。莫负青春好,莫

负少年心,让我们争取内外兼修达平衡,铭记金玉其内方为先!

真正的美无需修饰;如果说外在美是锦上添花,那么无疑内在美

是真正的锦,是美的根本。

髓存于心,风华正茂

曾氏云:“脱谷为糠,其髓斯存。”此言稻谷去皮,米仍存焉。

米者,谷之精也,然糠亦非毫无用处。此语引人深思,米与糠,似人

与影,共存于世,彼此相依。然世人多瞩目于米,而忽视了糠之存在。

第7页共13页

米,风华正茂,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其为五谷之首,滋养世间万

物,人们赖之以生存。米粒虽小,却蕴含无尽能量,犹如日出东方,

光芒万丈,引人奋进。孟子曰:“民以食为天。”米之重要性,无需

多言。然而,若无糠之陪衬,米之光辉或失色几分。

糠,默默无闻,犹如世间凡人。其貌不扬,常被人踩在脚下,无

人问津。然而,糠亦有其价值。糠可作饲料,喂养牲畜;可作肥料,

滋养田地。糠之中,藏着无尽的奉献精神。它将自己化为肥料,孕育

新的生命,实现了从糠到米的华丽蜕变。

米与糠,犹如人与影。光鲜亮丽之人,背后总有一影相随。人们

常常只关注眼前的美好,而忽略了那陪伴自己走过的岁月。然而,正

是这一路走来的影子,成就了今日之自己。糠,便是那陪伴米的影子,

默默付出,不求回报。

回首历史长河,诸多英雄人物,皆如米一般璀璨。他们位居人臣

之上,名垂青史。而那些陪伴他们的亲人、友人、弟子,如同糠一般,

默默无闻,却成就了英雄的伟大。如岳飞之母,教子精忠报国,自己

却忍受着丧子之痛;如诸葛亮之徒,承袭恩师遗志,鞠躬尽瘁,死而

后已。

米与糠,亦如人与灵魂。灵魂深处,藏着我们的信仰、梦想、执

着。我们追逐美好,努力升华自己,成为那耀眼之米。然而,在追求

的过程中,我们亦需正视那陪伴自己的糠。那是一份谦卑,一份坚持,

一份责任。糠,是我们的根基,是我们前进的动力。

今日之我,亦如米一般风华正茂。然而,在追求卓越的道路上,

第8页共13页

我时常忘了那陪伴自己成长的糠。那是一份来自父母的关爱,一份来

自老师的教诲,一份来自朋友的陪伴。糠,是他们的付出,成就了今

日之我。

曾氏之言,犹如当头棒喝。我辈当铭记于心,时刻不忘那陪伴自

己成长的糠。在追求美好的道路上,更应珍惜那些默默奉献的人。只

有如此,我们方能在这短暂的一生中,绽放最耀眼的光芒,成为那风

华正茂的米。

髓存于心,风华正茂。米与糠,彼此相依,共绘人生画卷。愿我

们都能在这漫长岁月里,不忘初心,珍惜陪伴,成为那最璀璨的光芒。

切莫买楼还珠,何妨美梗藏珠?

(标题化用典故,对仗工整,并在鲜明对比中表明态度。)

无论是“文胜质则史,质胜文则野”,还是“金玉其外,败絮其

中”;抑或是为文切忌以辞害意;为人切忌“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一直以来,人们往往认为事物的形式和实质,两者冰炭不容,此消彼

长。(开篇罗列对形式和实质二者之间关系的片面误解,为下文批驳、

立论树靶。)

其实不然,形式和实质,并非水火,而是如同绿叶与果实。枝叶

扶疏明艳,汲取阳光雨露,才能孕育累累硕果。形式和实质,互为表

里。有时,注重形式,创新形式,以富有仪式感的形式,往往可事半

功倍。(承接上文,亮明态度,并顺势提出观点:注重形式,创新形

第9页共13页

式以成事)

曾几何时,浮夸作秀,浮躁功利的形式主义之风盛行。君不见,

创建文明城市中,“不留一片落叶”的口号甚嚣尘上。试问,一叶不

扫,何以就矮化了城市整洁形象和市民文明素养?君不见,感恩教育

时,动辄上演万人洗脚秀,没有冬温夏清的古典情怀,没有“哀哀父

母,生我勋劳”的内心感动,仅仅在《感恩的心》神曲中,就完成了

感恩教育。诸如此类,不胜枚举,老人被反复搀扶过马路、“道德银

行”、爱心“打卡”等脑洞大开的形式之风愈演愈烈……(联系现实,

列举一味重形式而轻实质的形式主义之风,几近揶揄讽刺,颇有杂文

的辛辣犀利。)

崇德向善,本是内化于心的。可这种形式主义之梗,又怎能盛放

美德的珍珠?相反,会滋生弄虚作假、矫情虚伪、投机钻营……无异

于缘木求鱼,教猱升木。一味看重形式,只有面子,没有底子;只有

颜值,没有价值;只有华丽空洞、蛊惑人心的语言,没有“随风潜入

夜,润物细无声”的行动。毫无实际内容,形式无论多么光鲜亮丽,

也只能如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只能是“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

没马蹄”的浮浅,无异于买桂还珠。不过,梗,何错之有?相反,精

美的匣子,会使美玉珍珠身价倍增。同理,何不以契合内容、实质的

形式,来助力事情?(根据上述现象,剖析形式主义的实质及危害。)

古人云:国之大典,在祀与戎。

第10页共13页

大而言之,以盛大形式,举行一些仪式感的盛典,往往能唤起敬

畏与庄严,使人在肃穆中沉思、浸润,受到感召、鼓舞。每年一度的

感动中国盛典,颁奖词为其明德立传,镁光灯照亮高光时刻,旨在彰

显嘉言懿行,使人崇德向善,见贤思齐;志愿军烈士遗骸归国,国旗

低垂,万众目送,“俨大国之威以修敬也”,旨在铭记英烈,魔续精

神。(从国家社会层面,论述形式的重要意义。)

小而言之,除了国之大典,其实我们的成长历程,也需要创设、

创新形式,唤醒沉睡的心灵,枯槁的内心。你看,从“五四”,到十

八岁……这是我们和生命准点的约定。从青春的激扬呐喊,到着汉服、

行冠礼的庄严肃穆,在父母的注视下,在举起右手的宣誓中,在春服

既成、峨冠博带的浪漫里,在太阳和国旗辉映下,我们渐渐长大成人。

这些充满仪式感的形式,宛如生命的一次次拔节,情怀的一次次吐穗。

(从个人成长层面,论述形式的重要意义。)

日常生活中,热爱生活的我们,也需要一点别出心裁的形式或仪

式,点缀生活,激荡情怀。譬如感恩父母,除了平日里趋庭鲤对,若

能父亲节、母亲节给父母一个惊喜的盲盒,也未尝不可;只是不需要

在朋友圈表白;譬如每到春节,不妨抖擞精神,重温古人诗情,吟哦

“一年之计在于春”的诗句,规划来年;只是切莫吟罢躺平、佛系依

然故我;譬如读书,大可在4月23日慷慨倡议,但切莫随后将书籍

束之高阁……

第11页共13页

(从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