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化学离子反应教案15篇_第1页
高一化学离子反应教案15篇_第2页
高一化学离子反应教案15篇_第3页
高一化学离子反应教案15篇_第4页
高一化学离子反应教案15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一化学离子反应教案【15篇】

高一化学离子反应教案(精选篇1)

(一)知识目标

使学生了解电解质、强电解质、弱电解质的含义。

(二)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实验能力和观察能力。

2、培养学生通过实验现象分析、探究化学反应实质的能

力。

3、培养学生全面认识事物、分析事物的逻辑思维能力。

(三)情感目标

1、通过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情感。

2、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勇于探索的科学态度。

3、对学生进行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辨证唯物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

强电解质、弱电解质的含义

教学难点:

强电解质、弱电解质的含义

教学方法:

设疑、实验、讨论、讲解相结合

教学过程:

[引言]上节课学习了氧化还原反应,是根据反应中是否有电

子转移进行分类的,化学反应还有一种重要的分类方法,即将有

离子参加的反应统称为离子反应。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这种反应。

[板书]第二节离子反应

[设问]

①根据初三所学知识,哪些物质在什么情况下可以电离出自

由移动的离子呢?

②可以通过什么方法检验这些物质是否电离?

③它们电离过程可用什么式子表示?

分析得出电解质的概念。

[板书]一、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电解质: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

[练习]下列物质能导电的是属于电解质的是:

HC1气体、Ca(OH)2固体、KNO3固体、C02、Hg、

NH3、KOH溶液、金刚石、石墨、蔗糖、酒精、硫、铝

由上答案分析出非电解质的概念。

[板书]非电解质: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都不导电的化合

物。

(学生讨论出答案后,师生共同小结理解电解质、非电解质

概念应注意的问题)

[板书]

(1)电解质、非电解质应是化合物。

(2)电解质的导电条件: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如:碳

酸钙虽然其水溶液几乎不导电,但在熔融状态下导电,因此它是

电解质。

(3)电解质导电必须是用化合物本身能电离出自由移动的

离子而导电,不能是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的物质导电。如:C02、

S02溶于水能导电,是由于它们与水反应生成的H2c03、H2S03

能导电,所以C02、S02不是电解质。

(4)某些难溶于水的化合物。如:BaS04、AgCl等,由于

它们溶解度太小,测不出其水溶液的导电性,但它们溶解的部分

是完全电离的,所以是电解质。

(5)酸、碱、盐、水是电解质,蔗糖、酒精等是非电解

质。

[设问]电解质为什么能导电?

[板书]二、电解质溶液导电原因及导电能力

1、电解质溶液导电原因

(引到学生回忆初中所讲的氯化钠溶液、氢氧化钠溶液等能

导电的原因)

[学生分析]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发生了电离,产生了自由移动

的离子,当与直流电源接通后,离子发生了定向移动并在两极发

生反应,从而形成电流。

[设问]相同条件下,不同种类的酸、碱、盐溶液,它们的

导电能力是否相同?

[演示实验]P14实验1-1

让学生观察,讨论五种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有什么不同,为

什么?

实验结论:相同条件下,不同种类的酸、碱、盐溶液,它们

的导电能力不相同。

[板书]2、电解质溶液导电能力强弱

[学生阅读]教材的相关内容

[分析总结]电解质溶液导电能力的强弱取决于单位体积溶

液中离子的多少(离子的浓度大小)和离子所带的'电荷数。当

溶液的体积、浓度以及溶液中阴、阳离子所带的电荷数都相同的

情况下,取决于溶液中自由移动的离子数目,导电能力强的溶液

里单位体积内能够自由移动的离子数目一定比导电能力弱的溶液

里能够自由移动的离子数目多。

从这些物质的结构和它们在水中溶解时所发生的变化进行分

析,得出强弱电解质的概念。

[板书]三、强电解质、弱电解质

1、强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全部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比

如:强酸、强碱、大多数盐。

2、弱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只有一部分分子电离成离子的电

解质。

[学生阅读]教材的相关内容,之后对强、弱电解质进行进一

步比较,并完成下表。

强电解质

弱电解质

电离程度

全部

部分

溶液中溶质离子

水合离子

分子、水合离子

同条件下的导电性

化合物类型

离子化合物、某些共价化合物

某些共价化合物

物质类型

大多数盐、强酸、强碱

弱酸、弱碱、水

强调:

(1)典型的强、弱电解质要熟记。

(2)BaS04、AgCl等难溶于水,熔化或熔于水的部分是全

部电离的,所以它们是强电解质。

(3)强、弱电解质的根本区别是全部电离还是部分电离,

而不是通过熔液的导电性强弱来确定。

[板书]3、电解质熔液的电离

[设问]请写出HC1、KC1、A12(S04)3、BaC12、NaHS04、

NaHC03在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

[板书]HC1=H++C1-KC1=K++C1-A12(S04)3=2A13

++3S042-

BaC12=Ba2++2Cl—NaHS04=Na++H++S042—NaHC03

=Na++HC03-

强调:HC03—、S042—、OH一等原子团,不能拆开。

[总结]强酸:如HC1、H2s04、HN03

强电解质强碱:如KOH、NaOH、Ba(OH)2

电(全部电离)大多数盐:如:NaCl、AgNO3

解弱电解质弱酸:如H2S、H2s03、CH3C00H

质(部分电离)弱碱:如NH3H20、Cu(OH)2

水:H20

[布置作业]P18习题一、1习题四

高一化学离子反应教案(精选篇2)

一、说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离子反应》是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第二章第二节内容,

本节课着重介绍“酸、碱、盐在水中的电离”。这在中学阶段基

础理论知识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贯穿于中学化学教材的始

终,是中学化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之一。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

习了物质的分类,这为过渡到本节课的学习起到了铺垫作用。本

节内容是后面《氧化还原反应》内容学习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因

此,本节内容在整个教材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学习了解电离,电解质的概念;能

用电离方程式表达常见、典型的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并从

电离理论的角度认识酸、碱、盐;通过酸、碱、盐的本质探究,

感悟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通过实验探究问题,分析问

题,归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从更深的层面研究物质发生化学

反应的意义,培养学生透过现象认识事物本质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电解质的判断、电离及电离方程式的书写

二、说学情

对于高一年级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虽然对化学基础知识有

了一定积累,但程度参差不齐,差别较大,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还有待进一步提高。这一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有强

烈的好奇心,虽然处于抽象思维阶段,但本节概念比较抽象,应

适当增加实验和电脑动画以使微观离子的活动变得直观。

三、说教法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本节课实际内容,我确定本节

课的教法为指导发现法、微观演示法。

四、说学法

根据本节课实际内容,我确定本节课的学法为分组讨论法、

实验探究法

五、说教学过程

㈠导入

将学生分组,进行小组探究。探究活动为:让每组学生根据

所提供的物质(铜片、石墨、氯化钠固体、氯化钠溶液、无水酒

精、蔗糖、蔗糖溶液、蒸储水、自来水、硫酸溶液)进行思考并

动手操作,怎样才能使灯泡亮起来?通过小组内统一分工、互相

协作,使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学会探究、学会组内交流评价,

参与评价。

探究结束之后,各组推荐一位语言表达能力较强的学生,把

本组的做法边用实物投影展示,边进行介绍。动员全班同学在小

组内进行讨论,对每小组展示的成果进行综合评价,找出本组的

优缺点,确定最佳小组,并说出最佳的理由。通过此种方式培养

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让学生学会交流,学会向他人展示自己的

成果。

(二)新授

引导学生利用上节课所学的分类方法,对导电材料进行分

类。然后引导学生从纯净物和混和物、单质与化合物等分类标准

对能导电的物质进行分类,从而引出电解质概念。在此过程中,

使学生掌握分类的标准,学会分类。

之后,让每组学生通过自主学习的方式来理解电解质的定

义,把自己的理解与其它组员交流,组内形成统一意见,举手发

言。我引导学生总结,并对学生的说法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与

学生交流。同时为了加深对电解质定义的理解,让学生说出开始

呈现的物质哪些是电解质。结合学生回答中出现的问题,引导学

生对学生开展评价,让学生进一步理解电解质概念。(电解质是

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如,酸、碱、盐

等。)

提出梯度问题引发学生思考,让学生带着问题自主学习课本

相关内容。问题1:氯化钠是电解质,为什么氯化钠固体不导

电,而它在水溶液中或者在熔化状态下能导电呢?利用flash课

件展示氯化钠固体不导电,在水溶液中或者在熔化状态下能导电

的本质。从而引出电离的概念,像nacl这样溶解于水或受热熔

化时,离解成能够自由移动离子的过程称为电离。同时强调电离

的条件有2个:溶于水或受热熔化,酸、碱、盐在溶解于水或受

热熔化时都能发生电离。)

高一化学离子反应教案(精选篇3)

一、教材分析

本章以分类为中心,介绍物质的分类、化学反应的分类。第

二节“离子反应”第一课时学习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情

况,并从电离的角度深化酸、碱、盐的定义。本课时学习离子反

应的概念,从概念出发总结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二、教学目标

1、让学生理解离子反应的概念,掌握复分解型离子反应发

生的条件。

2、在学生掌握复分解型离子反应发生条件的基础上,能够

分析溶液中离子的共存问题。

3、通过组织学生实验探究的方法,掌握复分解型离子反应

发生的条件,并在此基础上掌握溶液中离子的共存问题。

4、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通过学生自主探究获得知识,让学生体验科学知识获得

和形成的过程与方法,体会成功的获得知识的乐趣。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步骤和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

教学难点: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步骤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复习:电解质和电离的概念。

过度:有以上知识做基础下面我们学习离子反应和其发生的

条件。电解质在溶液里的反应必定有离子参加,离子间是如何进

行反应的呢?其本质是什么呢?

板书:

二、离子反应及其发生条件

推进新课:

老师:演示实验2—1、(要求学生观察并写出完成化学方程

式)

学生:1、试管无现象

2、试管有白色沉淀。

老师:从溶液中离子变化的角度分析实验现象。

过度:电解质在水或熔融状态下电离出自由移动的阴阳离

子,这些电解质在这种状态下发生的反应实质上是离子间的反

应。

板书:1、离子反应:有离子参加的反应叫离子反应。

过度:那么离子反应怎么来表示呢?

板书:2、离子方程式: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来表示

反应的式子。

过度:那么如何书写离子方程式呢?

板书: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步骤

老师:我们来阅读书本P32的以CuS04溶液与BaC12溶液反

应为例,掌握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方法与步骤。

老师:针对上面的每一步骤我们可以记为:写、拆、删、

查。

板书:写、拆、删、查

练习:练习习题

老师:通过习题体现这四步中最重要是是拆的这一步,那些

物质要拆呢?那些不要拆呢?

(1)可写成离子的物质:易溶于水、易电离的物质。

A、强酸:H2s04、HC1、HN03

B、强碱:NaOH、KOH、Ba(OH)2

C、可溶性盐(注意记忆课本后的溶解性表)

D、有微溶物参加或生成的反应。若微溶物是反应物且浓度

稀,写离子形式。如果是浊液写出分子形式。若是生产物则用分

子表示且打沉淀符号。

(2)仍用化学式表示的物质

A、难溶物质:BaS04、Cu(OH)2等

B、难电离物质:水等

C、气体:C02、H2、S02等

D、单质:H2、Na、12、02等

E、氧化物:Na20.Fe203等

老师:那么我们来用离子方程式来表示下列的反应:

1、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中和

2、硫酸中加入氢氧化钾溶液

3、澄清石灰水中滴入硝酸

H++0H—==H20

4、氢氧化铜溶于盐酸

Cu(OH)2+2H+==Cu2++2H20

对于以上的离子方程式表达了什么意义呢?

学生:H+++OH—=H20这一离子方程式只能表示强酸和强

碱生成可溶性盐和水这一类型的中和反应。离子方程式的意义就

是:离子方程式不仅可表示一定物质间的某个反应,而且可表示

所有同一类型的离子反应。

板书:离子方程式的意义:离子方程式不仅可表示一定物质

间的某个反应,而且可表示所有同一类型的离子反应。

老师: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我们还应当注意:

(1)凡非溶液中进行的反应一般不能写离子方程式。

如:NH4C1固体与Ca(OH)2固体混合加热,只能写化学方

程式。即:2NH4C1(固)+Ca(OH)2(固)=CaC12+2NH3t+2H20

(2)多元弱酸的酸式盐的酸根离子在离子方程式中不能拆

开写。

例:

1、NaHCO3与盐酸反应:HCO32—+H+==H2O+CO2t

2、KHS04与BaC12反应:S042—+Ba2+==BaS04I

老师:这种离子与离子间的交换的反应正是我们中学的复分

解反应。那么这种反应要成立的条件是什么呢?

板书: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1.有气体生产(生产挥发性物质)

2.有沉淀生产(生产难溶物)

3.有水生成(生产难电离的物质)

离子反应的实质是:离子浓度减少的过程

作业布置:P34

10、IE

板书设计:

二、离子反应及其发生条件

1、离子反应:有离子参加的反应叫离子反应。

2、离子方程式: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来表示反应的

式子。

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步骤

写、拆、删、查

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1.有气体生产(生产挥发性物质)

2.有沉淀生产(生产难溶物)

3.有水生成(生产难电离的物质)

离子反应的实质是:离子浓度减少的过程

高一化学离子反应教案(精选篇4)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1)2)3)4)

2、构建离子反应的概念,了解离子方程式的意义:表示反

应的实质、表示一类反应。

使学生了解离子反应和离子方程式的含义。

能判断离子反应的发生并能逐步写出简单的离子方程式。能

根据离子方程式写出化学方程式

过程与方法

体现溶液中反应的分析、离子反应概念构建的过程及研究的

思维方法。

教学重难点:

离子反应和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电解质及其电离,请同学回

忆一下什么是电解质?

【学生】思考回答:在水溶液或者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

合物

CuS04、NaChBaS04是不是电解质?它们在水溶液中以什

么形式存在?

【学生】是,因为它们在水溶液中能导电

【教师】由于电解质在水溶液中以离子形式存在,所以电解

质在溶液中的反应实质是粒子之间的反应,我们这节课就一起来

学习一下离子反应及其发生条件。我们先来看几个实验,请大家

观察实验现象,并写出化学方程式:

①向盛有2mlNa2S04溶液的试管中加入2nd稀KC1溶液。

②向盛有2mlNa2s04溶液的试管中加入2nliBaC12溶液。

③向加油酚猷的试管中加入NaOH溶液,然后逐滴加入稀硫

酸至红色消失。

④向Na2C03溶液中加入稀盐酸至无气体冒出。

⑤将铁钉加入稀硫酸中。

【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写出化学方程式。

Na2s04+2KC1===2NaCl+K2S04①

Na2s04+BaC12===BaS04I+2NaCl②

2NaOH+H2so4===Na2s04+2H20③

Na2C03+2HC1===2NaCl+H20+C02f④

Fe+H2S04===FeS04+H2t⑤

【教师】分析实验1Na2s04溶液与KC1溶液并没有发生反

应只是Na2s04溶液电离出的Na+和S042—与KC1溶液电离出的

K+、C1—的简单混合分析实验2说明了Na2s04溶液电离出的

Na+与BaC12电离出的Cl一并没有发生化学反应,在溶液中仍

以Na+和C1一的离子形式存在。而Na2s04溶液电离出的

S042—和BaC12溶液电离出的Ba2+发生了化学反应生成了

BaS04白色沉淀。

【结论】

BaC12溶液与CuS04溶液混合反应本质:Ba2++S042—

=====BaS04I

【教师】同学们能试着用老师这种方法分析下面剩下的几个

反应吗?

【学生】积极思考并大胆尝试

【教师】同学们对这些反应的分析都做得很好。从对这些反

应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到这些反应的实质都是离子参加反应,

在反应中,虽然有单质铁参加反应,单质铁不是离子,但还是有

离子H+参加反应,我们称这类反应也为离子反应,请同学们给

离子反应下个定义:

【学生】讨论如何定义离子反应

【板书】

1、离子反应:有离子参加的反应。(或以离子的形式参加的

反应)

【教师】离子反应有何特点:

【学生】找特点:反应物是以离子形式存在并参加反应,有

沉淀、气体、水、等新物质生产。

【板书】离子反应特点:

1)反应是在溶液中进行的。

2)反应物是以离子形式存在并参加反应。

3)有沉淀、气体、水等新物质生成。

【教师】同学们,我们刚刚归纳出了BaC12溶液与CuS04溶

液混合反应本质,我们称这样的方程为离子方程式,请同学们给

他下定义。

【学生】积极讨论并发言【板书】

2、离子方程式

1)定义: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表达化学反应的方程式。

2)特点:

①表示了反应的实质

②更简明

【讲授】我们以BaC12溶液与Na2s04溶液混合反应为例一

起来看一下该如何书写离子方程式。

①写出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BaC12+Na2so4=====BaS04I+2NaCl

②将易溶于水、易电离的物质(强电解质)拆成离子形式,

把难于水的物质或难电离的物质以及气体、单质、氧化物仍用分

子形式表不。Ba2++2C1—l_2Na++S02—4=====BaS04I+

2Na++2cl

③删掉不参加反应的离子Ba2++S02—4=====BaS04I

④检查方程式两边各元素、原子个数和电荷数是否守恒,离

子方程式两边的系数是否为最简比。

【提问】请同学们用四个动词来概括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步骤

[PPt]“写”----------基础,“拆”----------关键,

“删”------------途径,“查”----------保证

【板书】

3、离子方程式的书别步骤

1)“写”----------基础:写出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2)“拆”----------关键:按电解质电离实际写成离子形

式。

3)“删”------------途径:删掉不参加反应的离子

4)“查”----------保证:检查方程式两边各元素、原子

个数和电荷数是否守恒,离子方程式两边的系数是否为最简比。

【小结】四步中,“写”是基础,“拆”是关键,“删”是

途径,“查”是保证。既然拆是关键,拆时应注意作出准确判

断,易溶、易电离物质应拆,难溶、难电离物质仍保留化学式。

那么那些物质易电离呢?

【练习】写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①把硫酸钠溶液滴加到氢氧化领溶液中

②把硫酸钾溶液滴加到硝酸钢溶液中

③把硫酸钾溶液和氢氧化钢溶液混合

S042—+Ba2+;BaS04I

【练习讲解】

【提问】这三个离子方程式有什么特点?

【小结】虽然化学方程式不一样,当离子方程式相同,说明

离子方程式不仅可以表示某一个化学具体的化学反应,而且可以

表示同一类的离子反应。这个以就是离子方程式的意义。

【板书】

离子反应

1、离子反应:有离子参加的反应。(或以离子的形式参加的

反应)

离子反应特点:

1)反应是在溶液中进行的。

2)反应物是以离子形式存在并参加反应

3)有沉淀、气体、水等新物质生成

2、离子方程式

1)定义: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表达化学反应的方程式

2)特点:

①表示了反应的实质

②更简明

3、离子方程式的书别步骤

1)“写”----------基础:写出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2)“拆”----------关键:按电解质电离实际写成离子形

式。

3)“删”-------------途径:删掉不参加反应的离子。

4)“查”----------保证:检查方程式两边各元素、原子

个数和电荷数是否守恒,离子方程式两边的系数是否为最简比。

高一化学离子反应教案(精选篇5)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离子反应”的相关内容属于化学基本概念范畴。在进行本

节课教学设计时,将曾经的“注重以化学知识获得为核心”这一

教学思路,修改为“以学生认识素养发展为核心”这样的教学,

注重化学知识认知功能的实现。关注认识发展的教学也注重对具

体性知识的学习和思考,但最终目的是把具体知识作为载体和工

具,来帮助学生化学认识的建构和形成。

在这一思路下,除了关注“离子反应的发生条件”、“离子

方程式的书写方法”等具体知识的落实,还要同样关注“离子反

应”这一内容对于学生从微粒及其相互作用的角度更加本质的认

识溶液中的化学反应的促进作用,让学生能够从微观角度认识在

溶液中发生的化学反应,初步建立起研究水溶液系统的思路方

法。

二、教材分析与处理

教学内容分析:本节课是《化学必修1》(人教版)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二节《离子反应》教学内容。离子反应

是高中化学重要基础内容之一,中学化学学习的许多化学反应都

是离子反应,理解离子反应实质和规律,对水溶液中的化学反应

的研究具有实际意义。从整个中学化学教学内容来看,要学习许

多重要的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知识,凡涉及到溶液中的反应的一般

都是离子反应,只有让学生掌握离子反应的基本概念,才能加深

对这些反应实质的理解;同时离子反应理论,还是进行辩证唯物

主义教育的好题材,通过认真引导使学生逐步理解离子反应规律

在物质世界中的体现,帮助学生用正确的观点和方法学习化学知

识。本节课在教材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离子反应不仅是学生

认识化学反应实质的完善和巩固,也对学生后续的学习(特别是

水溶液中的化学反应)打下了重要的理论基础。本节课将承担的

主要教学功能之一即是对学生“分类观”的完善以及“微粒观”

(“离子观”)的建构。

三、学情分析

学生情况分析:一方面,学生刚刚经过中考复习,对于常见

酸、碱、盐溶液间的复分解反应非常熟悉,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

了良好的知识基础。另一方面,通过课前测查发现,“原子”、

“离子”、“分子”等概念对于大多数学生而言仅仅是一个名

词,学生们还没有意识可以从微粒的角度认识物质、认识物质问

的反应,因此,“微粒观”的建构将成为本节课学生学习的重

点、难点之一。

四、本节课教学目标设计

知识与技能:

1、了解电离的过程,知道酸、碱、盐在溶液中能发生电

离;

2、理解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概念;会书写电离方程式;

3、培养学生通过实验现象分析、探究化学反应实质的能

力。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比实验“几组物质的导电实验”,初步学会形成

概念的分析方法。

2、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通过独立思考探究酸、碱、盐的定

义。

3、通过对酸、碱、盐电离情况的分析,培养学生归纳、概

括能力,训练学生的科学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实验发展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情感;体验科学探

究的艰辛和喜悦;

2、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勇于探索的科学态度;

3、通过离子反应的学习,体会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和过

程。认识物质世界的普遍规律关系。初步形成理论联系实际、实

践检验真知的学习观以及反思评价的学习方式。

【重点】

1、电解质和非电解质概念。

2、电离的概念,电离方程式的书写。

【难点】电解质的电离过程的理解。

五、教学准备

1、实验仪器:学生电源、微型导电性实验装置、导线。

2、实验药品:氯化钠固体、氯化钠水溶液、硝酸钾溶液、

NaOH溶液、稀硫酸、蔗糖溶液、酒精溶液。

六、教学基本思路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分组做溶液导电性的实验,然后通过分析

实验现象顺利地引出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概念。再思考电解质溶

液为什么导电,以氯化钠在水中的溶解和电离为例,引出NaCl

电离方程式的书写,以及HC1、H2s04、HN03三种酸的电离方程

式,从电离的角度得出酸的定义。最后安排思考与交流活动,引

导学生从电离的角度概括出碱和盐的本质。

七、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观察比较、分组讨论交流、比较归纳、分析讲

解、讲练结合等

高一化学离子反应教案(精选篇6)

一、教材分析

本节教学内容是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第一章《化学物质及

其变化》第二节《离子反应》的第一课时。通过本课时的学习,

建立电解质的基本概念,建立电解质电离的基本模型,在初中导

电性实验的基础上理解电解质溶液和熔融电解质导电的基本原

因,为下一课时一一离子反应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强弱电解质的定义并会判断;

(2)了解离子反应的定义和实质;

(3)能正解书写离子方程式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实验探究和问题讨论的过程,初步形成分析

推理、综合归纳的能力;

(2)通过实例分析,讨论、交流、总结离子方程式的书

写。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合作探究,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的精神;

(2)通过小组合作,自主探究,提高学生分析、归纳、总

结的能力。

三、教法分析

本节内容采用实验法、探究法、启发法、讲授法的方式来进

行,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自主思考,适时地进行实验来探究以及

观看实验视频来获得有效的知识信息。有效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

热情和兴趣,注重学生自我思考和动手操作的能力,培养了学生

科学的实验态度和科学精神以及团队合作能力等。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电解质的基本概念,建立电解质电离的模型。

难点:电离,用物质结构解释电离。

五、教学设计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引入问题:教材结合生活常识,给电器设备通电时,湿手操

作容易发生触电事故。

积极思考,探究,发言为什么会有触电现象。

创设情境,以真实、有意义的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引发学生思考。

回顾初中知识:水导电吗?什么是导电物质?什么不是?

根据所学内容,学生

通过初中知识的回顾,引发思考,培养学生的思维模型(基

于已有知识对问题进行思考)

解释:实际上纯水是不导电的。同学们初中做过电解水实

验,当时老师应该告诉了同学们,电解的不是纯水,水中应该加

入了硫酸。

学生听讲

引出下面的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实验探究:向三个烧杯中分别加入硝酸钾固体、氯化钠固体

和蒸储水。按照课本中的图示连接装置,将石墨电极伸入到烧杯

中,观察小灯泡是否发光。

讲解:严格的说蒸储水也能导电,但是其导电能力很微弱,

用上述的实验装置无法测出。

观察实验中的现象小灯泡都不发光,总结硝酸钾固体、氯化

钠固体、蒸用水都不导电)

①认识物质的导电性,

②引出电解质的概念,

③为学习电离的概念提供实验证据。

增强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推理能力。培养学生自主思考和探究

的能力。

总结导电原因:电流是由带电荷的粒子按一定方向移动而形

成的。因此,能导电的物质必须具有能自由移动的、带电荷的粒

子。

引出:电解质非电解质概念

学生通过理解导电原因,更好记忆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在实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推理、假设、验证等探究过程,建

立微观模型,从而对实验事实作出合理解释。通过电离概念建立

过程中培养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的核心素养。

利用分类方法将电解质非电解质归纳物质中用图示表示,并

举例说明哪些是电解质哪些是非电解质

学生进一步理解记忆

加深对电解质非电解质的理解

解决问题:回顾PPT第一页的问题,解释为什么会触电?

(提示学生人的汗液组成分是氯化钠)

回答:人的手上常会沾有NaCl(汗液的成分之一),有时也会

沾有其他电解质,当遇到水时,形成电解质溶液。电解质溶液能

够导电,因此,湿手直接接触电源时容易发生触电事故

引出为什么氯化钠溶液可以导电而固体不能

提问:为什么氯化钠固体不导电而溶液和熔融氯化钠能导电

学生思考

讲解:氯化钠固体就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在空间上堆积形成

的,是不能随意移动,一定受到某种作用相互束缚;而氯化钠的

固体在溶于水的过程中,受到水分子的作用,逐渐解离为各自独

立的水合离子,使体系中存在可以移动的带电粒子,从而导电

学生理解记忆

通过微观机理图的观察,培养学生宏观辨识与微观辨析思

维。

引出电离概念和电离方程式电解质在溶于水或受热熔化时,

形成自由移动的离子的过程。

学生根据老师讲解写出电离方程式,讨论氯化钠溶液和熔融

氯化钠电离方程式是否一样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板书设计

离子反应——电解质的电离

概念:电解质

非电解质

电离

电离方程式

七、教学反思

本节课教学按照新课标的要求,以学生为课堂的主体,教师

作为引导者来进行教学。通过引导法和实验探究以及运用多媒

体,使得学生自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其严谨的科学态度

和探究的科学精神。也进一步提高和巩固了学生动手操作实验的

能力。同时让学生明白探索物质可以通过化学实验来进行,以提

高学生对于实验的热情。

既可能有化学式又可能有离子符号

高一化学离子反应教案(精选篇7)

一、教材分析

“离子反应”是人教版化学必修1第一章《化学物质及其变

化》第二节内容,是高中化学课程中的核心概念,是学生微粒

观、变化观形成的重要载体。在《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

年版)》中,“主题2:常见的无机物及应用”对电离与离子反

应的要求为:“认识酸、碱、盐等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

下能发生电离。通过实验认识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了解常

见离子的检验。”具体内容包括电离、电解质、离子反应等关键

概念和电离方程式书写、离子方程式书写、离子反应的发生条

件、离子反应的本质等核心知识,也包括离子反应相关知识在解

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在本章第一节“物质的分类及转化”中,学生已经初步认识

到从微观角度认识物质更加深入,更接近事物的本质。而本节的

内容更加深入系统地将宏观与微观结合起来,真正使学生从微粒

的视角认识溶液和溶液中的反应,可让学生初步建立基于微粒及

微粒间相互作用认识物质结构与变化的观念和能力,提升“宏观

辨识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等学科

素养。同时,本节内容也将为后续化学反应原理部分研究微粒在

水溶液中的行为打下坚实的基础。

《标准(20—版)》还指出,学生应通过实验探究和联系实

际的方式学习上述知识。因此,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背景,设计

联系实际、以综合问题解决为核心任务的教学活动,有助于将上

述不同素养进行整合培养,有助于教学目标的高效落实。

二、学情分析

离子反应的概念能够帮助学生从微观角度认识物质在水溶液

中的反应实质,发展微粒观,使其从微粒的视角认识溶液和溶液

中的反应;作为一种重要的反应类型,离子反应又能够发展学生

对化学反应的分类视角和认识水平。在初中阶段学生已经学习过

酸、碱、盐,并且能从宏观物质角度认识复分解反应。但其认识

水平较低,缺乏微观意识,难从微观的角度去理解酸、碱、盐在

溶液中的行为,因此学生需要建立一个新的认识视角,认识物

质,认识反应,将原有的宏观、孤立、定性的认识角度提升至微

观、联系、定量的层面。

因此分析学生的障碍点:

1.认识停留在宏观层面:未建立电离、电解质等概念,难以

准确理解电解质在溶液中形成离子的过程,也难以用符号表达。

只能从宏观物质的角度认识酸、碱、盐之间的反应。

2.认识停留在孤立层面:不能从微观角度分析溶液中微粒间

的相互作用,即离子反应。

3.认识停留在定性层面:只关注离子的种类,不关注离子的

数量,不能理解离子数量与物质宏观组成之间的关系。

结合上述学生的障碍点和发展点,需要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

背景,设计符合其认知发展的教学过程,初步完成微粒观的建

立。

三、教学目标

1.从微观角度认识电解质。通过实验分析氯化钠溶液及熔融

氯化钠的存在形式,建立电离、电解质、非电解质等关键概念,

能用微观示意图将思维外显,能用电离方程式进行表征。

2.从微观角度认识反应。基于证据从微观的角度对物质在水

溶液中的反应(以氢氧化钢和硫酸为例)提出可能的假设,能认

识离子数量与物质宏观组成之间的关系,能依据宏观现象分析离

子间的相互作用,初步建立研究水溶液中物质反应的思路方法。

3.通过归纳复分解型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认识离子反应的

本质,理解离子间的反应存在定量关系,能依据离子反应的发生

条件预测宏观现象。

4.能应用离子反应分析解决真实复杂问题,形成分析思路。

四、教学重点

1.准确理解电离、电解质、非电解质等关键概念,利用离子

方程式和电离方程式等准确表征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电离和反应的

微观过程。

2.能在宏观物质与微观粒子种类、数量和相互作用之间进行

自主关联和转换,理解离子数量与物质宏观组成之间的关系,能

从定量层面分析电解质溶液中离子的来源和相互作用。

3.形成分析电解质在水溶液中行为的思路和方法,并能应用

于分析和解决物质制备、分离提纯等相关实际问题。

五、教学难点

1.宏微结合,从定量层面分析离子的来源及相互作用。

2.形成分析电解质在水溶液中行为的思路和方法,建立微粒

观。

六、教学过程

(一)环节一

1.创设情境,从实际问题出发,引发学生思考。

教师引导:[问题情境]夏天天热,出了很多汗(主要成分

NaCl)的手不能去接触电器或擦拭电器,否则容易发生触电事

故。结合初中已学,解释原因。

学生活动:以小组形式进行讨论,请小组代表总结回答。

设计意图:由生活情境引入,容易引起学生兴趣,应用所学

解答生活中的问题,体现化学学科的价值。

(二)环节二

1.设计导电性实验,从微观角度探究物质导电原因。

教师引导:[任务1]观察氯化钠固体、蒸储水、氯化钠溶

液、熔融氯化钠的导电实验,描述现象,得出结论;用化学用语

表示电离的微观过程。

学生活动:

(1)讨论导电的条件。

(2)观察导电性实验,描述现象,得出结论。

(3)用微观示意图画出氯化钠固体、氯化钠溶液、熔融氯

化钠的存在形式。

(4)得出电离、电解质等概念。

(5)书写电离方程式。

(6)以Na2c03、MgC12等类型物质进行拓展练习。

设计意图:通过分析实验现象培养学生“证据推理”的学科

素养。将学生思维借用微观示意图外显,提升学生宏微结合的学

科素养。训练学生用化学用语准确表达,设计针对性的练习,让

学生注重定量角度的认识,同时对之前的学习进行反馈评价。

2.引入化学史,明确电离的条件。

教师引导:[问题1]离子是通电后才产生的还是电解质溶

于水自动解离形成的?

学生活动:

(1)提出假设并寻找证据。

(2)结合化学史理解阿伦尼乌斯电离模型,明确电解质溶

于水会自动解离成离子。

设计意图:电离是否需要通电条件是学生容易混淆的问题,

这里问题的突破有利于学生对电离概念本质的理解,借用化学史

料解答,让学生感受科学的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需经历不断演

变及完善的过程。

3.基于电离产生的离子种类,从微观本质定义酸碱盐。

教师引导:[任务2]结合电离方程式从电离的角度概括出

酸、碱的本质。

学生活动:

(1)书写HCLH2s04、HN03以及NaOH、Ca(OH)2、Ba

(OH)2的电离方程式。

(2)从电离的角度归纳概括出酸、碱的本质。

设计意图:拓展学生“物质分类”的微观角度,使学生认识

到从微观角度认识物质更加深入,更接近本质。

(三)环节三

1.从微观角度探究电解质溶液发生反应的本质。

教师引导:[任务3]通过实验观察氢氧化钢与硫酸反应中

小灯泡亮度的变化,分析水溶液中电解质的行为,建立离子反应

的核心概念。

学生活动:

(1)分析向Ba(0H)2溶液中滴加硫酸过程中混合溶液的

电导率的变化情况,并绘制滴定过程电导率变化图像。

(2)解释实验图像变化趋势和拐点意义。

(3)用化学用语表示滴定过程,即按照“写”、“拆”、

“删”、“查”的步骤书写离子方程式。

拓展思考:若将硫酸换成硫酸氢钠,电导率又会如何变化?

该过程的离子反应方程式如何书写?

设计意图:通过此任务,展开离子反应和离子方程式的概念

教学。通过实验现象分析,提升宏微结合及科学探究素养。通过

比较硫酸与硫酸氢钠的不同,从定性及定量角度深入认识溶液中

微粒之间的相互作用。

2.认识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并能用其判断离子反应发生与

否。

教师引导:以复分解反应发生条件一一水、气、沉淀为例,

布置并评价各类型离子方程式的书写,从微粒观角度探讨离子反

应发生的本质,并归纳复分解类型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学生活动:

(1)认识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反应,理解离子反应的本

质。

(2)认识同一离子方程式可代表一类反应。

设计意图:建立离子反应的核心概念,为后续利用离子反应

解决实际问题做铺垫。

(四)环节四

1.利用离子反应概念解决粗盐精制的实际问题。

教师引导:[任务4]设计实验方案,完成粗盐精制过程。

学生活动:

(1)从离子角度认识粗盐的成分。

(2)依据微粒间相互作用及离子反应发生条件选择合适的

试剂完成实验设计。

(3)从定量层面分析试剂的用量,并调整设计方案。

(4)书写该过程中的离子方程式。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主地从宏观和微观相结合的角度分析和

解决与电解质溶液相关的实际问题,从定量层面分析电解质溶液

中离子的来源和相互反应。检测学生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对上一

环节进行反馈评价。

2.形成解决真实复杂问题的思路。

教师引导:[小结]回顾粗盐精制的过程,提炼从微观离子角

度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思路。

学生活动:建立分析电解质在水溶液中行为的基本思路:确

定认识对象(溶质或溶剂)一一分析微粒种类和数量一一分析微

粒间相互作用一一分析作用结果(宏观现象等)。

设计意图:通过任务的完成,让学生经历宏观-微观-宏观的

思维过程,从而提升“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的学科素养。通过

归纳总结分析电解质在水溶液中行为的基本思路,形成解决相关

问题的思维模型。

高一化学离子反应教案(精选篇8)

教学目标:

1、了解离子反应的含义。

2、了解离子方程式的含义。

3、学会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教学重点:

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教学难点:

离子方程式的含义

教学内容:

离子反应、离子方程式(第一课时)

[前置练习]

书写电离方程式

H2S04NaOHNaClBa(N03)2

[引入]既然某些化合物溶于水时能发生电离成为自由移动的

离子,那么它们在溶液中参与化学反应时,与所形成的离子有没

有关系呢?

[板书]第五节、离子反应、离子方程式

[展示目标]

[演示实验]硝酸银溶液分别与盐酸、氯化钠、氯化钾溶液混

合。

学生观察并回答现象。

[问题讨论]实验中尽管反应物不同,为什么会产生同一种沉

淀?

[学生回答]

[总结]化合物在溶液中所起的反应实质上是离子之间的反

应。

[板书]一、离子反应

[问题讨论]下列反应那些属于离子反应:

⑴氧化铜和西硫酸溶液

⑵锌投入到盐酸中

⑶氯化钢溶液和硫酸钠溶液混合

⑷氢气还原氧化铜

[学生回答]

[板书]关键:

①在溶液中进行(或熔融)

②有离子参与

[引入]溶液中离子之间是如何进行反应的呢?我们能否用一

种式子表示离子间的反应呢?请大家阅读课文,讨论回答有关问

题。

[阅读讨论]

[问题探索]

1、硫酸钠溶液和氯化钢溶液的反应为什么可以表示成

Ba2++S042-=BaS04I?

2、Na2S04+BaC12=BaS04+2NaC1

Ba2++S042-=BaS04I

两个反应式表示的含义是否一样?

3、表示哪一类物质间的反应?

[学生回答]

[板书]二、离子方程式

1、定义

2、含义:表示一类反应

[引入]如果给我们一个化学反应,怎样书写它的离子反应方

程式呢?[阅读]P58,内容

[板书]三、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学生回答]

[板书]步骤:

1、写方程

2、改离子

3、去相同

4、查守恒

[练习]书写下列离子方程式:

1、氢氧化钢和硫酸铜溶液混合

2、实验室中用硫化亚铁与稀硫酸反应制取硫化氢气体

3、氯气通入水中

4、硫化氢通入硝酸铅溶液中

[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离子反应,离子方程式的含义,同

学们应特别注意离子方程式表示的是一类反应。离子方程式的书

写,大家应根据四步书写法多练习,做到熟练掌握。

[作业]《基础训练》P40、9题。

高一化学离子反应教案(精选篇9)

一、教材分析、学情分析

本节课是高一化学必修1第二章第二节内容。《化学新课程

标准》明确指出:学生要能通过实验认识离子反应极其发生条

件,了解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而学生刚进高一,元素化合物知

识不丰富,电解理论又没有学习,因此本节知识对学生来说具有

相当的难度。而《离子反应》又是重要的化学用语,在中学阶段

的基本概念基础理论知识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贯穿于中学

化学教材的始终,是中学化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之一。在中学化

学中要学习许多重要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知识,都可能涉及离子反

应及其方程式的书写。

教科书通过[实验2—1]现象的分析,引导学生得出CuS04

溶液与BaC12溶液反应的实质是Ba2+和S042一的反应,从而引

出离子方程式的概念和书写步骤。然后通过[实验2—2]和四组

酸碱反应的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得出中和反应的实质,引导学生

更深入的了解离子反应的本质。最后通过[实验2—3]总结出溶

液中离子互换型的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二、教学目标、重点、难点、的确立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离子反应的概念和原理。

2、了解电解质在溶液里所起离子反应的本质;理解离子反应

发生的条件。

3、获得有关化学实验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习实验研

究方法。

4、学会一般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

(二)过程与方法

1、探究离子反应及其发生条件。

2、在学习离子反应过程中,学会运用观察、实验、查阅资

料等多种手段获取信息,并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的方法对

信息进行加工。

3、学习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乐于探究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

件。

2、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和喜悦,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

谐。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

方法。

难点: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对于教学重点和难点的突破,可设计方法如下:实验引入一

引导分析一设疑一学生讨论、分析一归纳一设疑一实验验证一总

结一练习反馈。

三、教学方法

教学活动是教和学的双边活动,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

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使之相互促进,协调发展,根据这一基本

原理我采用了如下教学方法:

实验促学法:通过教师的演示,学生的动手操作,观察分析

实验现象,理解并掌握离子反应及其方程式的书写。

情景激学法:创设问题的意境,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内

在的学习动力,促使学生在意境中主动探究科学的奥妙。

探究、归纳法:通过学生对问题的探究、讨论、实验、归

纳,最终掌握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运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将微观现象宏观

化,有助于学生掌握离子反应。

四、学法指导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活动的真谛是

通过教师的引导,启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探究学习。因此在本节

教学中我注意以下方面:

1、用实验来导出问题,解决问题。新课引入用实验,知识

的巩固、升华用实验。目的在于使学生明确实验在化学学习中的

重要性,使他们注重自己对实验的观察,分析,设计及动手操作

能力的培养。发挥化学实验最大作用,真正将素质教育落实到课

堂上。

2、着重突出了教法对学法的引导。在教学双边活动过程

中,引导学生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由已知到未知、由个别到

一般。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分析,对比,归纳,总结的能力。

达到举一反三,实现知识和能力的迁移的目的。

五、教材处理及教学过程

1、用实验导入新课:上节课已经学习了电解质,知道电解

质在溶液中的存在形式。这部分知识对于学生并不容易掌握,若

从定义上复习会使学生感到乏味。但对于溶液中反应本质的深

入,他们还非常薄弱。故设计以下两组实验:

实验:

a、盐酸,氯化钠溶液和硝酸银溶液反应

b、盐酸,硝酸溶液和碳酸钠溶液反应

(让学生动手实验、观察现象、讨论、总结:得出离子反应

的概念。

多媒体演示:播放FLASH动画让学生理解离子反应。

(后教师强调对定义理解)

目的:这样导入课抓住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使学生对定

义有本质理解,并把学生引入主动学习的情景之中,产生了学习

的动力。

2、突破离子方程式书写方法:写拆删查

初学者按课本上四个步骤书写,第二步“拆”是教学中的难

点。如何突破这个难点呢?

引导:和学生一起分析教材“把易溶于水,易电离的物质写

成离子形式;难溶的物质或难电离的物质以及气体等仍用化学式

表示"。说明无论是难溶的物质或难电离的物质,只要是酸碱盐

电解质,溶于水的部分都能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它们之间的

反应是离子之间的反应。书写离子方程式实际上是依据该物质在

反应体系中的主要存在形式。来决定写成离子形式还是写成化学

式,而不是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的符号来表示。

举例:CaC03和盐酸溶液反应

CaC03不溶于水,在离子方程式中写成化学式,但它是电解

质,参加反应的是离子。

设问:

(1)澄清石灰水中加入盐酸其离子方程式如何写?

(2)石灰乳中加入盐酸呢?

(3)我们在书写离子方程式时,哪些物质的化学式不能拆

成离子形式,哪些必须拆呢?

(组织学生积极思考、讨论、最后归纳总结)

结论:难溶的物质,难电离的物质(弱酸,弱碱,水),氧

化物,单质,气体等用化学式表示。(不完整的由教师补充,后

让学生练习)

在此,使学生所掌握知识具体化。通过“引导一设问一讨论

总结一练习”五步曲,攻克了重点,突破了难点。

设问:第四步“查”也不容忽视,应检查什么?

举例:判断正误

(1)Fe2++C12=Fe3++2Cl-

(2)Cu+8H++2N03——==3Cu2++2N0f+4H20

(组织学生积极思考、讨论、最后归纳总结)

结论:检查(1)质量守衡

(2)电荷守衡

(3)电子得失守衡(若是氧化还原反应)

目的: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学会从具体问题上找出答案

的方法,充分体现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体会到

成就感。

3、练习:设问:

(1)硫酸溶液能否导电?

(2)能否用实验来证明?

(学生提出几个方案,分析,比较。然后展示实验装置并演

示小灯炮发亮)

(3)在此硫酸溶液中加入什么物质能使电灯变暗并最终熄

灭?

(师生共同分析提出的几个方案,如用氢氧化钠、氢氧化钢

等)

实验验证:(教师演示,学生观察现象后得出结论并完成离

子方程式)

目的:利用这一系列实验和扩散性、有层次的问题,让不同

层次的学生产生多种独创性的想法,变习惯性单纯吸收为主动思

考,既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又巩固了知识,提高了

创新能力,且在学习中获得乐趣。

4、总结:对于离子方程式定义的总结,可与化学方程式定

义进行对比,使定义进一步深化。强调本节重点,难点是离子方

程式的书写方法,着重是第二步和第四步一些书写过程中的注意

点。并说明并不是所有电解质之间都能用离子方程式来表示,不

在溶液或熔融状态的反应就不能表示。如浓硫酸和固体氯化钠反

应,固体氯化核和熟石灰反应。体现事物发展规律中既有普遍性

又有特殊性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5、应用:

(1)中学阶段主要应用在离子的分离和检验。如:硫酸根

离子的检验和卤素离子的检验等。

(2)离子反应在工农业生产、科研、日常生活中普遍存

在,如:分离分析,水的净化,电镀,医药,染料,“三废”处

理和生命活动等。通过介绍,让学生爱护环境,改造环境,有成

就感和责任感。

6、巩固练习然后布置课后作业

用几个不同层次、有发散性的练习,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进一

步巩固所学内容,从练习中了解学生对知识掌握程度。

六、板书设计

离子方程式及其书写方法

一、离子方程式

1.定义:用实际参加反应离子的符号来表示离子反应的式

子叫做离子方程式。

2.意义:不仅表示某一物质间的某个反应,而且表示了所

有同一类型的离子反应。

二、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四步:写拆删查

三、对比概念:化学方程式与离子方程式:

四、应用:

离子反应课件2

高一化学离子反应教案(精选篇10)

教学目标

1、了解离子反应的含义。

2、了解离子方程式的含义。

3、学会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教学重点:

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教学难点:

离子方程式的含义

教学内容:

离子反应、离子方程式(第一课时)

[前置练习]

书写电离方程式

H2S04NaOHNaClBa(N03)2

[引入]既然某些化合物溶于水时能发生电离成为自由移动的

离子,那么它们在溶液中参与化学反应时,与所形成的离子有没

有关系呢?

[板书]第五节、离子反应、离子方程式

[展示目标]

[演示实验]硝酸银溶液分别与盐酸、氯化钠、氯化钾溶液混

合。

学生观察并回答现象。

[问题讨论]实验中尽管反应物不同,为什么会产生同一种沉

淀?

[学生回答]

[总结]化合物在溶液中所起的反应实质上是离子之间的反

应。

[板书]一、离子反应

[问题讨论]下列反应那些属于离子反应:

⑴氧化铜和西硫酸溶液

⑵锌投入到盐酸中

⑶氯化专贝溶液和硫酸钠溶液混合

⑷氢气还原氧化铜

[学生回答]

[板书]关键:①在溶液中进行(或熔融)

②有离子参与

[引入]溶液中离子之间是如何进行反应的呢?我们能否用一

种式子表示离子间的反应呢?请大家阅读课文,讨论回答有关问

题。

[阅读讨论]

[问题探索]

1、硫酸钠溶液和氯化领溶液的反应为什么可以表示成

Ba2++S042-=BaS04;?

2、Na2S04+BaC12=BaS04+2NaC1

Ba2++S042-=BaS04I

两个反应式表示的含义是否一样?

3、表示哪一类物质间的反应?

[学生回答]

[板书]二、离子方程式

1、定义

2、含义:表示一类反应

[引入]如果给我们一个化学反应,怎样书写它的离子反应方

程式呢?

[阅读]P58,内容

[板书]三、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学生回答]

[板书]步骤:

1、写方程

2、改离子

3、去相同

4、查守恒

[练习]书写下列离子方程式:

1、氢氧化钢和硫酸铜溶液混合

2、实验室中用硫化亚铁与稀硫酸反应制取硫化氢气体

3、氯气通入水中

4、硫化氢通入硝酸铅溶液中

[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离子反应,离子方程式的含义,同

学们应特别注意离子方程式表示的是一类反应。离子方程式的书

写,大家应根据四步书写法多练习,做到熟练掌握。

[作业]《基础训练》P40、9题。

高一化学离子反应教案(精选篇H)

一、设计思想

化学新课程标准倡导以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以科学探

究活动为手段,以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掌握学习或实验方

法为目标的新理念,而离子反应是中学化学的重要理论,起着连

接初中化学和高中化学的“纽带”作用,既是对义务教育阶段化

学重要内容的复习,又为化学必修课程的学习,乃至整个高中阶

段的化学学习奠定重要的基础。本节在全书占有重要地位,是整

个高中化学教学的重点之一,概念多且抽象难懂,为避免枯燥,

从实验入手,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分析、微观粒子的分析,层层深

入,引导学生了解有关概念。

1、教材分析

课程标准要求本节知道酸、碱、盐在溶液中能发生电离,并

通过实验事实认识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了解常见离子的检

验方法,根据要求在新教材中删去了非电解质、强电解质、弱电

解质的有关概念及应用,减轻了学生的负担,但对学生准确理解

知识也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如离子方程式中弱酸的处理问题等

等。

2、学情分析

学生刚刚进入高中,自纠学习的能力不是很强,乐于机械接

受,为了避免这些情况,使学生积极性、主动性得到积极发挥,

我采用实验、启发、讨论、对比、归纳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确

实成为教学的主体,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在设计时遵循由感性一理性一实践的认识规律。

二、教学目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