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 教案 第五章 宋代文学_第1页
大学语文 教案 第五章 宋代文学_第2页
大学语文 教案 第五章 宋代文学_第3页
大学语文 教案 第五章 宋代文学_第4页
大学语文 教案 第五章 宋代文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大学语文》课程教案课题:第五章宋代文学教学目的:1.理解宋代文学的概述和发展历程,了解宋代文学的特点和意义。2.掌握宋代文学中的诗歌、散文和词等不同文体的基本特点和代表作品。3.学会分析和欣赏宋代文学作品,培养对文学作品的审美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4.了解宋代文学对后世文学和文化的影响和贡献,认识文化传承和发展的重要性。5.培养文献阅读和研究的能力,提高文献调查和资料分析的水平。课型:新授课课时:本章安排4个课时。教学重点:重点:宋代文学的分类及各自特色;宋词的鉴赏。教学难点:难点:宋代文学的文学和历史价值;体会宋词的艺术成就。教学过程:教学形式:讲授课,教学组织采用课堂整体讲授和分组演示。教学媒体:采用启发式教学、案例教学等教学方法。教学手段采用多媒体课件、视频等媒体技术。板书设计:本课标题秦汉文学课次2授课方式理论课□讨论课□习题课□其他□课时安排4学分共4分授课对象普通高等院校学生任课教师教材及参考资料1.《大学语文》;电子工业出版社。2.本教材配套视频教程及学习检查等资源。3.与本课程相关的其他资源。教学基本内容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内容引入在中国文学史上,宋代文学是继唐代文学之后的另一艺术高峰。宋代传统的文学样式,主要还是诗、词、文。从总体来讲,宋代文学的繁荣并不亚于唐代。就留存的数量而言,宋代文学远远超过唐代文学;就质量而言,宋代文学也并不逊于唐代。宋代文学完全可以和唐代文学相媲美,韩愈发起的古文运动至宋代由于欧阳修、苏轼等大家的共同努力,才得以成功。被后人奉为光辉典范的“唐宋散文八大家”中,宋代就占有六席。宋代是词发展的鼎盛时期,宋词的艺术成就远远超过了唐五代词。宋代传统文学中的各种体式,从创作题材、内容到表现手法都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大融合。“以文为诗”“以诗为词”,以文为词、诗如文,词如诗、如文。诗、词、文等各种文学样式都被大大拓展。宋代文学的发展繁荣,可以从中看到“古文”的力量,看到宋代散文对中国传统文学中诗与词的渗透力。所以,宋代文学所呈现的散文化、议论化的艺术特征和“书卷气”,都体现了宋代与唐代文人观念的不同,这也是欧阳修、苏轼等领导的北宋诗文革新的成果之一。参考以下形式:1.衔接导入2.悬念导入3.情景导入4.激疑导入5.演示导入6.实例导入7.其他形式本章基本知识汇总第一节宋代文学概述一、宋代诗歌(一)北宋诗歌1.北宋初期诗歌北宋初期,效仿唐朝诗歌的较多。元人方回在《送罗寿可诗序》中说:“宋刬五代旧习,诗有白体、昆体、晚唐体。”(《桐江续集》卷三十二)这就是宋初“三体”。2.北宋中期诗歌(约1054—1100)北宋中期,宋代诗歌的全面繁荣时期,也是宋代诗歌的变革时期,北宋掀起了诗文革新运动,在中国文学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北宋中期诗歌的代表人物都是诗文革新运动的领导者和积极的参与者,如欧阳修、梅尧臣、苏舜钦、王安石、曾巩、苏洵、苏轼、苏辙等。其中,影响最大的是欧阳修和苏轼。3.北宋后期诗歌(黄庭坚与江西诗派)北宋后期,苏门弟子相继崛起。黄庭坚、秦观、张未和晁补都游学于苏轼门下,被称为“苏门四学士”。此外,苏轼之弟苏辙,与苏氏兄弟并称为“二苏三孔”的孙文仲、孔武仲、孔平仲三兄弟以及唐庚、陈师道等人,也都受到苏轼的影响,这些苏门人物成了文学领域一支最大的力量。其中,黄庭坚的影响最大。到了北宋末南宋初,追崇黄庭坚的诗人形成了一个诗歌流派——江西诗派,这是对宋诗影响极大的一个诗歌流派。(二)南宋诗歌1.陆游等中兴四大诗人元人方回在《跋遂初尤先生尚书诗》中云:“宋中兴以来,言治必曰乾淳,言诗必曰尤、杨、范、陆。”后人把陆游、范成大、杨万里和尤袤并称为“中兴四大诗人”,其中,以陆游成就最高,尤袤留传下来的诗歌较少。陆游诗歌题材广泛,几乎涉及了南宋前期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其核心内容是反映民族矛盾的爱国主义精神的诗歌,代表作有《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夜读兵书》《老马行》《投梁参政》等。陆游诗歌的艺术成就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其诗歌真实地反映了南宋前期的社会现实,把复杂丰富的内容经过高度概括,凝练在简洁的诗句中,具有概括性强、抒情性浓的特点,代表作有《追感往事》《读史》等;二是其诗歌具有浪漫主义色彩,特别是抒写个人理想抱负的诗篇,充满着乐观自信的激昂之情,代表作有《醉歌》《江楼吹笛饮酒大醉中作》《神君歌》等;三是其语言圆转流畅、精练自然,他学诗从江西诗派入手,故注重语言锤炼,但其不追求奇僻,他的对偶,新奇、工整而不落于雕章琢句之嫌。2.永嘉四灵(四灵诗)及江湖诗派“永嘉四灵”是指徐照、徐玑、翁卷和赵师秀四位诗人。他们主张诗应“自吐性情”,刻意求新,以晚唐姚合、贾岛为宗,诗歌创作要求“贵精不求多,得意不恋事”,主张“捐书以为诗”“以不用事为第一格”,追求清新自然的审美情趣。四灵诗大都是抒写羁旅情思,描写山水田园风光以及其他应酬唱和、流连光景之作。代表作有徐照的《促促词》、翁卷的《东阳路旁蚕妇》、徐玑的《传胡报二十韵》、赵师秀的《抚栏》等。“江湖诗派”因杭州书商陈起所刊《江湖集》而得名。他们以“江湖”相标榜,表达对朝廷执政者的不满情绪,反映他们厌恶仕途、企慕隐逸的人生态度,但又比较关心时事、关注民生,对现实的态度比“永嘉四灵”要积极。他们的成就主要体现在古体和七言绝句方面。代表作有刘克庄的《太守林大傅赠瑞香花》、叶绍翁的《题鄂王墓》、戴复古的《湘中遇翁灵舒》等。3.文天祥文天祥(1236—1283),字履善,一字宋瑞,号文山,江西省吉安市人。文天祥兼民族英雄和爱国诗人于一身,其创作以元人攻陷临安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前期多应酬、题咏之作,后期则置身于民族斗争的旋涡之中,把个人与整个国家民族的命运联系在一起,以诗记录当时艰苦卓绝的斗争生活,表现了诗人强烈的爱国精神和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谱写了一曲曲爱国主义的正气歌。其代表作有《过零丁洋》《正气歌》等。二、宋代散文(一)北宋散文北宋散文的风格以平易自然、简洁流畅、擅长议论见长,以欧阳修、苏轼为代表。奏议、论说,以议论为主;书信、碑铭,亦多议论;亭台山水之类杂记、游记,也多以议论为主。北宋散文大家,各有其个性,各有其风格特色。如欧阳修文委婉曲折,疏宕俊逸;王安石文深刻精警,严谨犀利;曾巩文古雅平正,雍容冲和;苏洵文宏伟顿挫,踔厉风发;苏辙文平稳淡泊,情理兼备;苏轼文一泻千里,姿态横生,鱼龙变化,挥洒自如。他们的不同风格,如万紫千红,将北宋散文园地,装点得灿烂辉煌。(二)南宋散文1.南宋的政论文南宋的政论文内容上多以吁请抗金、谋划复国大计为主,风格上大都言辞激切、逻辑严密、气势磅礴,代表作家有宗泽、李纲、岳飞、胡铨等。在南宋后期,政论散文继续发展,代表作家有陈亮和辛弃疾,辛弃疾的政论散文有《美芹十论》《九议》等。2.南宋的笔记散文南宋笔记散文流行,内容丰富,纪事的笔记小品专集有陆游的《入蜀记》、范成大的《吴船录》等,学术笔记专集有陆游的《老学庵笔记》、罗大经的《鹤林玉露》、周密的《武林旧事》等,其格式长短不一、形式灵活,文字简洁、清丽。3.理学家散文逐渐兴起南宋理学家重视文学的实用功能,他们都具有较高的文学修养,对文学发表了许多言论,且内容多样:朱熹强调道的重要性,又主张文道一体,承认文学的价值,代表作有《诗集传序》;吕祖谦重视文学辞章,写了《论作文法》;叶适强调事功,认为“为文不能关教事,虽工无益也”。4.南宋末年的爱国散文宋亡前后,爱国派的散文创作,以文天祥为代表,作品有《指南录后序》等。其以慷慨激昂、悲壮雄劲的旋律,把宋文的发展推向了最后一个高潮。三、宋词1.北宋前期词人宋词兴盛是从晏殊、范仲淹、宋祁、张先、欧阳修、柳永等北宋第一代词人开始的,时间大约是在真宗、仁宗两朝(998—1063)。这个时期可称为宋词的过渡期,即从晚唐五代词向宋代词风过渡。2.北宋中后期词人北宋中后期是宋词发展的繁荣阶段,各种流派层出不穷。这个时期的词人主要划分为两大群体:苏门词人群和大晟词人群。3.南宋词人(北宋末年至南宋时期)北宋末年到南宋初期,词的创作活动一直在延续的词人主要有李清照、张元干、叶梦得、朱敦儒等。他们的前半生在宋徽宗朝度过,当时社会经济繁荣,因此词风以婉媚轻艳为特色;“靖康之变”后,他们的词作从婉约词开始转向豪放词,也被称为“南渡词人”。南宋前期,怀念故乡故国,希望恢复失地,是其词作常见的主题。一些爱国志士、民族英雄,都以精忠报国为己任,如岳飞、陆游、辛弃疾等,其中成就最高、留传作品最多的当属辛弃疾。南宋中后期,一大批词人的创作又回到了文人落拓情怀、男女恋情、离愁别绪、自然山水之类的题材,这时期的代表词人有姜夔、吴文英、张炎等。第二节宋代文学作品精选一、宋代诗歌作品精选【选文导读】古代文人在被贬谪期间,难免情绪抑郁,因此经常通过山水胜景来排解自己的心情。《村行》是北宋诗人王禹偁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通过描绘山野迷人的景色,用含蓄的诗词抒发了诗人的思乡之情。【选文】村行王禹偁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何事吟馀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作品简析】这首诗是作者与商山的自然风景进行心灵对话的艺术结晶。首联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这两句重点在于突出作者悠然、浓厚的游玩兴致。颔联从听觉与视觉方面下笔,耳闻目睹的景色都写出来了,“有声”与“无声”相结合,显示出山村的寂静。颈联写山乡的红叶与荞麦花,“胭脂”与“白雪”对举,给读者带来唯美的视觉感受。前六句描绘出一幅色彩斑斓、富有诗意的秋日山村晚晴图,体现出宋人“以画入诗”的特点;最后两句以设问句抒情,前句提出疑问,后句作答,体现出作者的思乡之情。【选文导读】北宋初年,周边的西夏、大辽虎视眈眈,边疆经常爆发战争。战士戍卫边疆,产生愁绪,诗人们写出了许多著名的诗词。欧阳修虽然没有亲赴战场,但作为北宋初期一位举足轻重的政治家,他也曾出使大辽,到过边疆,知道两国疆界百姓过着怎样的生活。下文中的《边户》就是其所见所闻。【选文】边户欧阳修家世为边户,年年常备胡。儿僮习鞍马,妇女能弯弧。胡尘朝夕起,虏骑蔑如无。邂逅辄相射,杀伤两常俱。自从澶州盟,南北结欢娱。虽云免战斗,两地供赋租。将吏戒生事,庙堂为远图。身居界河上,不敢界河渔。【作品简析】这首诗通篇采用边民叙述的口吻。全诗分为两部分。前面八句叙说澶渊之盟以前边民对契丹的抵抗和斗争。诗中只写儿童妇女的“习鞍马”“能弯弧”,取材很独特。儿童习马、妇女射箭,这在别处是很难见到的,其最能体现边民的尚武特点。还通过“朝夕”“蔑如”写出边民的英雄气概,体现出了边民为保卫国土、保卫自己的和平生活而英勇战斗的精神。后面八句则写出了完全不同的情形,在“澶渊之盟”之后,宋朝对辽采取完全妥协屈服的方针,使边民的生活更加艰难。诗中的“图欢娱”是对最高统治者和那帮主和派大官僚的辛辣讽刺,“两地供赋租”写边民要同时向宋、辽两方缴纳赋税,境遇更加悲惨。不准边民生事,连去“界河”打渔的权利也被剥夺,写出了对朝廷的谴责。【选文导读】《书湖阴先生壁》是北宋文学家、政治家王安石创作的七言绝句组诗,原诗共有两首,都是题壁诗。本文选取的是较为著名的第一首诗,全诗通过对其居住环境的描写,显示出主人的高洁情操。【选文】书湖阴先生壁(其一)王安石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作品简析】本诗前两句赞美杨家庭院的清幽,“无苔”两字表明此处的一尘不染,“成畦”显示出花木的整齐。后两句将目光从院内转移到院外,门前的河流、农田、青山,通过“护”“绕”揭示出山水的有情,争先恐后“送青来”。后两句成为广泛流传的名句,描写得特别生动、有趣。通过前后生活环境与自然景物的融合,整首诗表现出湖阴先生清静脱俗、朴实勤劳的特点。后两句“护田”和“排闼”的典故都出自《汉书》,是严格的“史对史”“汉人语对汉人语”,可见其诗律的工细精严,读起来让人感觉浑然天成,毫无发觉其用力之处。【选文导读】苏轼一生去过很多地方,每到一个地方他都会留下众多优美的诗篇,他在杭州时,曾写出过无数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其中《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就是关于西湖美景的名诗,本文选取的是第二首,尤其是其最后两句被称为西湖的一块金字招牌。【选文】饮湖上初晴后雨(其二)苏轼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作品简析】本诗前两句描写了西湖的水光山色,也写出了西湖的晴姿雨态。第一句描写灿烂阳光下的西湖,水波荡漾。第二句描写雨天的山色,在雨幕下,西湖周围的群山朦胧,给人若有若无的感觉。在后两句诗里,诗人没有紧承前两句,而是以貌取胜,只用一个既空灵又贴切的妙喻就传出了湖山的神韵。从西湖联想到西子,通过喻体与本体之间不可言传的相似之处,增添了西湖的“美”。【选文导读】历代诗人咏柳,大多是赞其婀娜多姿的柔条,或是感伤其藤蔓所寄予的离别愁绪。而曾巩面对随风狂舞的柳絮有感而发,诗笔奇特、有新意,可以称得上是“文不按古,匠心独妙”。【选文】咏柳曾巩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作品简析】这首诗,从“乱条”写到“飞花”,明为咏柳,实则喻人。诗人采用白描手法,层层设喻,层层揭示其本质。诗的前两句“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写柳芽新出,颜色淡黄,但它依仗春风扬枝甩条,其张狂姿态显露无遗。柳条的“乱”和“狂”,把诗人的贬抑之意和盘托出。后两句“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逐层深入,写出了柳条得意忘形的姿态,柳树飘花扬絮,白花乱飞舞,遮天蔽日,但是忘了四季轮回,春夏之后,秋风送爽,待冬季严霜降临时,柳絮叶也难逃枯萎的命运。实则讽刺上层不辨是非,听信小人之言,使小人得志,也警告小人难逃惩罚。【选文导读】黄庭坚的诗,被苏轼称为“山谷体”,其以杜甫为宗,有“点铁成金”“夺胎换骨”的说法,且风格奇崛。黄庭坚是江西诗派的开创者。该派重视文字推敲技巧,提倡推陈出新。本节选取的是黄庭坚的代表作《寄黄几复》,体现了黄诗的特色。【选文】寄黄几复黄庭坚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传书谢不能。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持家但有四立壁,治病不蕲三折肱。想得读书头已白,隔溪猿哭瘴溪藤。【作品简析】《寄黄几复》是黄庭坚的一首七言律诗,主要反映了老友之间的离别之情,内容情真意切,感人至深。首联中的上句“我居北海君南海”,写老友居住地与我的一“南”一“北”,流露出对友人的怀念;下句“寄雁传书谢不能”,承接上句,由相思之情联想到寄信,暗含“寄雁传书”的典故。颔联“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在当时很有名,这两句诗中所用的都是常见的词,上句写出十年前的情景,相聚把酒言欢,下句写出眼前景色江湖飘零,被张耒评为“奇语”。颈联“持家”“治病”与颔联一样,也是相互对照,说明了黄几复的清正廉洁以及拥有救国济民的才干。尾联以“想得”领起,与首句相对应,如今朋友白发苍苍,依然好读书,最后一句“隔溪猿哭瘴溪藤”转为凄凉之情,表达作者对人才的怜惜之感。【选文导读】陆游是著名的南宋爱国诗人,其一生笔耕不辍,一直致力于祖国统一大业。在临终前,还作了一首《示儿》,它是诗人的遗嘱,也是其发出的号召。这首绝笔诗,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诗中所表现的爱国热忱催人泪下,发人深省。【选文】示儿陆游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作品简析】此诗是陆游爱国诗中的一首名篇。陆游一生致力于抗金斗争,一直希望能收复中原。虽然频遇挫折,却仍然未改变初衷。从诗中可以领会到诗人的爱国激情是何等的执着、深沉、热烈、真挚。第一句“死去元知万事空”,表明了离开人世万事皆空,可以体会到诗人的悲哀凄凉之情。第二句“但悲不见九州同”,描写了诗人的悲怆心境,表达了诗人因没有看到祖国统一的遗憾心情。“悲”字表现出诗人内心的不甘、悲哀。第三句“王师北定中原日”,表达了诗人渴望收复失地的信念,诗人虽悲痛,但并不绝望。诗的情调由悲痛转化为激昂。最后一句“家祭无忘告乃翁”又转为把希望寄托于子孙后代,让他们在家祭时别忘了把喜讯告诉他。全诗有悲的成分,但整体基调充满激昂之情。语言浑然天成,真情自然流露,感人至深。【选文导读】文天祥是南宋末年的政治家、文学家,抗元名臣、民族英雄,与陆秀夫、张世杰并称为“宋末三杰”。文天祥有很多激愤慷慨之文,气势豪放。特别是《过零丁洋》中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激励了后世众多为理想而奋斗的仁人志士。【选文】过零丁洋文天祥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作品简析】本诗是爱国名臣文天祥的代表作,首联写出作者被俘已四个年头,自叙生平,思念往昔。一个关乎个人出处,一个关于国家安危,表明诗人的忠心。颔联从国家和个人两方面展开和深入:国家方面宋朝自临安弃守,恭帝赵昰被俘,事实上已经灭亡;个人方面自己的老母亲被俘,妻妾被囚,大儿丧亡,真像水上浮萍,无依无附,景象凄凉。接着,颈联继续追叙今昔不同的处境,昔日惶恐滩边,忧国忧民,诚惶诚恐,如今零丁洋上孤独一人,自叹伶仃。尾联则笔锋一转,开始由现在过渡到将来,展露理想,点醒现实中的人。全诗格调,顿然一变,由沉郁转为开拓、豪放、洒脱。“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一句,照耀史册,照亮世界,照暖人生。二、宋代散文作品精选【选文导读】欧阳修是宋代文学史上最早开创一代文风的文坛领袖,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被后人称为“千古文章四大家”。其散文创作的高度成就与其正确的古文理论相辅相成,开创了一代文风。《朋党论》是欧阳修在庆历四年(公元1044年)向宋仁宗上的一篇奏章,他巧妙地避开了“朋党”的普遍概念,开一家之先言,其巧辩才气展露无遗。【选文】朋党论欧阳修臣闻朋党之说,自古有之,惟幸人君辨其君子、小人而已。大凡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与小人,以同利为朋,此自然之理也。然臣谓小人无朋,惟君子则有之。其故何哉?小人之所好者禄利也;所贪者财货也。当其同利之时,暂相党引以为朋者,伪也;及其见利而争先,或利尽而交疏,则反相贼害,虽其兄弟、亲戚不能相保。故臣谓小人无朋,其暂为朋者,伪也。君子则不然,所守者道义,所行者忠信,所惜者名节。以之修身,则同道而相益;以之事国,则同心而共济,始终如一。此君子之朋也。故为人君者,但当退小人之伪朋,用君子之真朋,则天下治矣。尧之时,小人共工、兜等四人为一朋,君子八元、八恺十六人为一朋。舜佐尧,退四凶小人之朋,而进元、恺君子之朋,尧之天下大治。及舜自为天子,而皋、夔、稷、契等二十二人并列于朝,更相称美,更相推让,凡二十二人为一朋,而舜皆用之,天下亦大治。《书》曰:“纣有臣亿万,惟亿万心;周有臣三千,惟一心。”纣之时,亿万人各异心,可谓不为朋矣。然纣以亡国。周武王之臣三千人为一大朋,而周用以兴。后汉献帝时,尽取天下名士囚禁之,目为党人。及黄巾贼起,汉室大乱,后方悔悟,尽解党人而释之,然已无救矣。唐之晚年,渐起朋党之论,及昭宗时,尽杀朝之名士,或投之黄河,曰:“此辈清流,可投浊流。”而唐遂亡矣。夫前世之主,能使人人异心不为朋,莫如纣;能禁绝善人为朋,莫如汉献帝;能诛戮清流之朋,莫如唐昭宗之世:然皆乱亡其国。更相称美推让而不自疑,莫如舜之二十二臣,舜亦不疑而皆用之。然而后世不诮舜为二十二人朋党所欺,而称舜为聪明之圣者,以能辨君子与小人也。周武之世,举其国之臣三千人,共为一朋,自古为朋之多且大,莫如周。然周用此以兴者,善人虽多而不厌也。嗟呼夫兴亡治乱之迹,为人君者可以鉴矣!【作品简析】本文通过驳斥保守派的攻击,辩朋党之诬。这篇文章中心突出,有理有据,剖析透辟,具有不可辩驳的逻辑力量。全文共分为五个段落:第一段直接提出观点,即认为有关朋党的议论自古有之,但君王需要分辨其是君子还是小人;第二段说明了两种“朋党”,君子之朋为真朋,小人因利而结为伪朋,然后得出了末句的结论“退小人之伪朋,用君子之真朋,则天下治矣”,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第三段通过列举事实,从正、反两方面论证了君子之真朋可兴国,小人之伪朋则可亡国,也是对第二段内容的有力补充和论证;第四段论述多位前朝君主对待朋党的不同态度导致国家遭遇不同的命运,原因就在于他们能区别君子和小人;第五段文章末尾强调了前文论述的兴亡治乱的史迹,作为君主值得借鉴。这也是在请求宋仁宗,希望他用君子之真朋,退小人之伪朋,以使国家兴盛起来。【选文导读】王安石,北宋时期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在文学上有突出的成就,其散文简洁峻切,短小精悍,论点鲜明,逻辑严密,有很强的说服力,充分发挥了古文的实际功用,《伤仲永》就是其代表作之一。【选文】伤仲永王安石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作品简析】本文通过讲述神童方仲永人生前后经历的故事,强调了后天教育和学习对成才的重要性。这篇文章全文仅两百字,但言简意深,说理严谨,体现了王安石早期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选文导读】《赤壁赋》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篇赋,此文记叙了作者与朋友们月夜泛舟游赤壁的所见所感,以作者的主观感受为线索,通过主客问答的形式,反映了作者由月夜泛舟的舒畅,到怀古伤今的悲咽,再到精神解脱的达观。全赋在布局与结构安排中映现了其独特的艺术构思,情韵深致、理意透辟,在中国文学上有着很高的文学地位,并对之后的赋、散文、诗产生了重大影响。【选文】赤壁赋苏轼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籍。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作品简析】这篇散文通过月夜泛舟、饮酒赋诗引出主客对话的描写,既从客口中说出了吊古伤今之情感。全文共分为五段。第一段写夜游赤壁的情景,正面描写“泛舟”游赏景物的一段,以景抒情,融情入景,情景俱佳。第二段写作者饮酒放歌的欢乐和客人悲凉的箫声。作者饮酒乐极,扣舷而歌,以抒发其思“美人”而不得见的怅惘、失意的胸怀,感情变化由欢乐转入悲凉,文章也波澜起伏。第三段写客人对人生短促无常的感叹,这段由赋赤壁的自然景物,转而赋赤壁的历史古迹。提出两个设问,然后客人追述了曹操破荆州、迫使刘琮投降的往事,感叹生命短暂,羡慕长江川流不息。通过客人之口表现了一种虚无主义思想和消极的人生观。第四段是苏轼针对客之人生无常的感慨陈述自己的见解,以宽解对方,表现了苏轼豁达的宇宙观和人生观,他在身处逆境中也能保持豁达、超脱、乐观和随缘自适的精神状态,并能从人生无常的怅惘中解脱出来,理性地对待生活。第五段写客人听了作者的一番话之后,转悲为喜,开怀畅饮,“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照应开头,极写游赏之乐,而至于忘怀得失、超然物外的境界。全文情、景、理的融合,通篇以景来贯串,风和月是主景,山和水辅之。苏轼抓住风和月展开描写与议论,文章兼具诗歌的深致情韵,又有散文的透辟理念。三、宋词作品精选【选文导读】《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是宋代词人晏殊的代表作。此词虽含伤春惜时之意,却实为感慨抒怀之情,悼惜残春,感伤年华的飞逝,又暗寓怀人之意。词中对宇宙人生的深思,给人以哲理性的启迪和美的艺术享受。其中“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两句历来为人所称道。【选文】浣溪沙晏殊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作品简析】《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是晏殊词中最为脍炙人口的篇章。全词抒发了作者悼惜残春之情,表达了时光易逝、难以追挽的伤感。上篇“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写了对酒听歌的意境,于是词人从心底涌出这样的喟叹:“夕阳西下几时回?”夕阳西下,即景兴感,其实作者感慨的不仅仅是眼前,而是扩展到整个人生,不仅包含感性还包括某种哲理性的沉思。下篇还是以融情于景的笔法申发前意。“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这两句对仗工整、流利含蓄、声韵和谐、寓意深婉,用虚字构成工整的对仗,在唱叹传神方面表现出词人的巧思深情。“小园香径独徘徊”,讲述他独自一人在花间踱来踱去,心情无法平静。这里伤春的感情胜于惜春的感情,含着淡淡的哀愁,情调是低沉的。这首词广为传诵的原因是其探索到更高层次的宇宙人生观问题。【选文导读】在世人的印象中,文人对军事似乎并不在行,但范仲淹却做得很好,西夏人对他非常敬畏,称赞他“腹中有数万甲兵”,并把他叫作“范老子”。《渔家傲·秋思》是北宋词人范仲淹创作的一首词,真实的边塞生活经验给范仲淹带来了不一样的情感体验,使整首词也有着不一样的情感力量。整首词表现了将士们的英雄气概及艰苦生活,意境开阔苍凉,形象生动鲜明。【选文】渔家傲·秋思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作品简析】这首词用近乎白描的手法,表现出边塞将士生活的艰苦。词的上阕着重写景,首先交代了地点、季节,然后用“无留意”交代出这个季节的荒凉、萧瑟,接着写出傍晚时分的战地景象、烘托出浓厚的悲凉气氛。千嶂、孤城、长烟、落日,这是所见;边声、号角声,这是所闻,在读者眼前展示出一幅充满肃杀之气的战地风光画面。词的下阕则着重抒情,抒发了边关将士壮志难酬和思乡忧国的情怀。首句写诗人身负重任,防守危城,长久下来难免起乡关之思,通过夜景以及深夜里的羌笛声、秋霜等,烘托悲凉之感。末句“将军白发征夫泪”,交代了原因,爱国激情与返乡思亲之情兼有之,构成了他们复杂又矛盾的情绪。整首词苍凉悲壮、意境开阔,对苏轼、辛弃疾的写作都有影响。【选文导读】晏几道,是北宋前期的重要词人,婉约词派的代表作家之一。然其个性耿介,不肯依附权贵,文章亦自立规模,其作品主要是追怀往昔欢娱之作,情调感伤,风格婉丽。【选文】鹧鸪天晏几道彩袖殷勤捧玉钟,当年拚却醉颜红。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从别后,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今宵剩把银照,犹恐相逢是梦中。【作品简析】此词写词人与一个女子久别重逢的情景,以相逢抒别恨。上阕回忆当年佳会,用浓彩重笔渲染,足见初会时情重;过片写别后思念,忆相逢实则盼重逢,相逢难再,结想成梦,足见离别后情深;结尾写久别重逢,竟然将真疑梦,足见重逢时情厚。在艺术手法上,上阕以彩色文字描述当年欢聚盛况,似实而却虚;下阕则以白描手法抒写久别相思不期而遇的惊喜,似梦却真。全词不过五十余字,却能造成两种境界,虚实交错,空灵深婉,意象清丽,声韵谐美,可见作者写词的技艺之高超。【选文导读】杭州在北宋享有“池有湖山美,东南第一州”的美誉,风景秀丽,人文荟萃,经济繁荣,生活富足。当时其人口已达二十余万户,为江南人口最多的州郡之一,宋仁宗在诗《赐梅挚知杭州》中赞美杭州为东南第一州。北宋词人柳永的《望海潮·东南形胜》以生动的波澜起伏的笔法,浓墨重彩地铺叙了杭州的繁荣、壮丽景象。【选文】望海潮柳永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重湖叠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作品简析】这首词描绘了杭州的繁华和西湖的佳丽,充分发挥了柳永用赋体手法写词的长处。上阕先总述杭州的地势形胜及自古繁荣的悠久历史,又从湖上的烟柳画桥写到城中的风帘翠幕,概括出这个大都会人口密集的繁盛景象,继之补足钱塘江的雄伟和险要,最后拈出市集上珠宝罗绮充盈之状,进一步夸赞这里的物阜民康。下阕前半段专咏西湖,从湖山全景、四时风光、昼夜笙歌、湖中人物四方面分写,其中“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尤为著名,传说竟使金主完颜亮闻之而起投鞭渡江之志,最后以颂美郡守作结。陈振孙的《直斋书录解题》中评价全词“音律谐婉,语意妥帖,承平气象,形容曲尽”。【选文导读】悼亡诗是古代汉族诗歌的题材之一,一般是丈夫追悼亡妻之作。在中国文学史上,因悼亡诗而出名的有潘安仁与元微之,他们的作品悲切感人。前者状写爱侣去后,处孤室而凄怆,睹遗物而伤神;后者在已富且贵之时,追忆往昔,读之令人心痛。同是一个题目,苏轼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则另有特色,这首词是“记梦”,明确写出了做梦的日子。虽说是“记梦”,其实只有下阕五句是记梦境,其他都是抒胸臆、诉悲怀的,写得真挚朴素、沉痛感人。【选文】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苏轼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作品简析】这首词是宋代文学家苏轼为了悼念原配妻子王弗而创作的一首悼亡词,表现了其绵绵不尽的哀伤和思念。上阕写实,写作者对亡妻深沉的思念,开头三句,单刀直入,概括性强,感人至深。下阕写虚,前五句记叙梦境,作者在梦中回到故乡,看到妻子正梳妆打扮,展现出妻子在自己心中的美好印象,夫妻相见之后,没有卿卿我我,而是“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现实的感觉融入梦中,梦境也变得无限凄凉。结尾三句,从梦境又落到现实中来,料想长眠于此的妻子,因为眷恋亲人而肝肠寸断,以亡妻的口吻表现自己的沉痛之情。整首词虚实结合,衬托出对亡妻的思念,加深了整首词的悲伤基调。词中采用了白描的手法,如同话家常,却又字字肺腑,自然而深刻,是苏轼最脍炙人口的作品之一。【选文导读】《踏莎行·郴州旅舍》是宋代词人秦观的作品,这首词大约创作于绍圣四年(公元1097年)春三月作者初抵郴州之时。作者因党争而被贬,远徙郴州,他通过文字委婉地表现了自己的失意及哀怨之情,同时流露出对现实政治的不满。【选文】踏莎行·郴州旅舍秦观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作品简析】这首词描述了作者客次旅舍的感慨:上阕写谪居中寂寞凄冷的环境,开头三句因情写景,展现出凄楚迷茫的画面,“桃源望断无处”表现出词人的苦闷,词人希望找到一条通向“桃源”的道路,然而他只有失望而已。接着词人的目光由远及近,引出“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渲染出谪居之处的凄清冷寞。春寒料峭时节,独处客馆,念往事烟霭纷纷,瞻前景不寒而栗。下阕由叙实开始,主要描述远方友人殷勤致意、安慰,首先连用“驿寄梅花,鱼传尺素”两则有关书信的典故,通过亲友慰安的书信,触动词人敏感的心弦,奏响了对往昔生活的追忆和当下所处困境的哀歌,第三句急转到“砌成此恨无重数”,一切安慰均无济于事,离恨犹如“恨”墙堆积起来。最后两句借用“郴江”感慨自己的身世。整首词在幻想、希望与失望的感情中挣扎,凄苦哀怨之情无形中展现了出来。【选文导读】宋代词人周邦彦被王国维称为“词中老杜”,其作品在婉约词人中长期被尊为“正宗”。《苏幕遮·燎沈香》是其创作的一首有关荷花的作品,主要抒写诗人的思乡之情,语言风格有别于其传统的精工雕琢,却胜在清新自然,被视为其代表作之一。【选文】苏幕遮周邦彦燎沈香,消溽暑。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作品简析】本词上阕主要写景,动静结合,起首“燎沈香,消溽暑”两句主要写静态,盛夏时节闷热的天气焚香消暑,透露出环境的幽静,内心的安定。接下来“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两句静中有动,“呼”字打破了周围静谧的气氛,透露出昨夜有雨,现今转晴,有一种欢快的气氛。后面的“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三句,是全词最动人的部分,描写了荷花的神态,“举”字生动刻画出荷花的姿态。下阕由景到景,写出客居思乡的情绪,“故乡遥,何日去?”直接抒发了作者的思乡之情。“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当中的“吴门”借指其故乡浙江钱塘,“长安”借指北宋都城汴京。“五月渔郎相忆否”写江南渔郎是否在想念自己,把思乡的感情更推进一层。末句“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以梦境结束,虚实结合,耐人寻味。与上阕中的雨后荷花相呼应,描绘出江南独有的风光,融情于景,妙手天成。【选文导读】李清照是宋朝时期的一个战乱诗人,她作为一个最典型的东方女性,写出了家破人亡、离乱逃难时的心灵感受。她也是宋代文学的一个骄傲,在战乱中站立起了中国第一女诗人。《声声慢·寻寻觅觅》是其后期作品,情调感伤,一字一句,极富感染力。【选文】声声慢李清照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作品简析】《声声慢》精致地表现了一个妇女在秋日从清晨到黄昏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