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爆认定标准_第1页
失爆认定标准_第2页
失爆认定标准_第3页
失爆认定标准_第4页
失爆认定标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6失爆认定标准失爆是指电气设备失去了耐爆性和隔爆性。失爆现象有以下几种:

(一)连接螺栓的失爆现象

1、缺螺栓、弹簧垫圈或螺母,螺栓或螺孔滑扣,螺栓折断在螺孔中的。

2、弹簧垫圈未压平或螺栓松动,弹簧垫圈断裂或无弹性(偶尔出现弹簧垫圈断裂或失去弹性时,检查该处防爆间隙,若不超限,更换合格弹簧垫圈后不为失爆)。

3、使用塑料或轻合金材料自制的螺栓或螺母。

4、护圈式或沉孔式紧固件紧固后,螺栓头或螺母的上平面超过护圈或沉孔。

5、螺孔与螺栓不匹配的。

6、弹簧垫圈的规格与螺栓不相适应的。

7、设备同一部位螺栓、螺母等规格应一致。钢紧固螺栓伸入螺孔长度应不小于螺栓直径尺寸,铸铁、铜、铝件不小于螺栓直径的1.5倍;如果螺孔深度不够,则必须上满扣,否则为失爆。

8、通孔螺栓未外露3-5丝者(包括带螺帽)。

9、压线板可以不加弹簧垫圈,但两端不一致的。(二)电缆引入引出装置的失爆现象1、密封圈老化、失去弹性、变质、变形,有效尺寸配合间隙达不到要求,起不到密封作用。

2、密封圈外径与进出线装置内径差值超过表一规定的;密封圈宽度应大于电缆外径的0.7倍,但不得小于10mm;厚度应大于电缆外径的0.3倍,但不得小于4mm。表一密封圈外径

外径与进线装置内径间隙

≤20

≤1.0

20<D≤60

≤1.5

>60

≤3、密封圈内径与引出入电缆外径差大于1mm以上。4、密封圈的单孔内穿进多根电缆。

5、密封圈割开套在电缆上。

6、密封圈刀削后凸凹不整齐圆滑,锯齿差大于2mm以上。

7、密封圈没有完全套在电缆护套上。8、线嘴压紧没有余量(螺旋式进线嘴压紧后应外露1—3丝,倒角、车削槽间距不算;压盘式进线嘴压紧后应外露3—5mm)。

9、线嘴内缘压不紧密封圈,或密封圈端面与器壁接触不严,或密封圈能活动。

10、电缆压线板未压紧电缆,压扁量超过电缆直径的10%者,用单手扳动喇叭嘴时上下左右晃动。

11、在引入引出装置外端能轻易来回抽动电缆。

12、密封圈与电缆护套之间有其它包扎物。

①电动机轴与轴孔的隔爆结合面在正常工作状态下不应产生磨擦。采用圆筒结合面时,轴与轴孔配合的最小单边间隙须不小于0.075mm。②滚动轴承结构,轴与轴孔的最大单边间隙M须大于表三规定的W值的三分之二。

(3)螺纹隔爆结构

①螺纹精度须不低于3级,螺距须不小于0.7mm。

②螺纹的最少啮合扣数、最小拧入深度须符合表五的规定。表五外壳净容积V(升)最小拧入深度(mm)

最少啮合扣数

V≤0.15.060.1<V≤2.09.06V

>2.012.562、隔爆面上,在规定长度(L)及螺孔边缘至隔爆面边缘的最短有效长度(Ld)范围内,如发现有下列缺陷者为失爆。

(1)对局部出现的直径不大于1mm、深度不大于2mm的砂眼,在40、25、15mm的隔爆面上,每平方厘米不得超过5个,10mm的隔爆面超过2个。

(2)偶然产生的机械伤痕,其宽度与深度大于0.5mm,其剩余无伤隔爆面有效长度小于规定长度的三分之二(无伤隔爆面有效长度可以几段相加)。

3、隔爆面上不准涂油漆、无意造成油漆痕迹,当场擦掉,不为失爆。4、隔爆面有锈迹,用棉纱擦后,仍留有锈蚀班痕者为锈蚀,而只留云影,不算锈蚀。隔爆面锈蚀是否为失爆,参照第2条关于砂眼、机械伤痕的有关规定判定(云影—擦掉锈迹后,留下呈青褐色氧化亚铁云状痕迹,用手摸无感觉)。

5、用螺栓固定的隔爆面,参见“连接螺栓的失爆”。

6、隔爆接合面在设备不带电情况下用手打不开的。

7、隔爆结合面使用密封圈,检修后未安装密封圈,密封圈破损、断裂或外露的。

8、隔爆结合面法兰厚度小于原设计的85%的。(六)接地装置的失爆现象接地的目的是防止电气设备外壳带电而危及人身和矿井安全。当电气设备绝缘损坏时,正常情况下不带电的金属外壳等将带电,会造成人身触电或对地放电产生电弧而引起瓦斯爆炸。凡出现下列现象的与电气设备失爆同等对待:

1、电压在36V以上的电气设备未装设保护接地装置。

2、多台电气设备串联接地的。

3、未用符合要求的钢管(钢板)制作的接地极。

4、接地连线、接地阻值不符合《规程》要求的。

5、外接地螺栓规格不符合下述规定的。

(1)功率大于10KW的电气设备,不小于M12;

(2)功率在5-10KW之间的电气设备,不小于M10;

(3)功率在0.25-5KW之间的电气设备,不小于M8;

(4)功率不大于250W且电流不大于5A的电气设备,不小于M6。6、内接地螺栓不符合下列规定的。(1)导线芯线截面不大于35mm2时,内接地螺栓应与连接导线芯线的螺栓直径相同;

(2)导线芯线截面大于35mm2时,内接地螺栓直径应不小于芯线接线螺栓的一半,但至少应等于连接35mm2芯线所用接线螺栓的直径。

7、在设备标示的接地位置外加装螺栓接地的,或多处接地点但只接地一处的。

8、接地装置部件不齐全的。

9、接地极安装不牢固的(但放置在水沟内的不受此限)、放置在水沟内的未被水淹没的。

10、使用电动机底座连接螺栓作为接地装置连接点的。(七)接线1、电缆不合格接头:鸡爪子、羊尾巴、明接头和电缆破口均称之为不合格接头,是电气安全隐患点,与电气失爆同等对待。

(1)鸡爪子

①橡套电缆的连接不采用硫化热补或同等效能的冷补的;

②电缆(包括通讯、照明、信号、控制电缆)不采用接线盒的接头;

③高压铠装电缆的连接不采用接线盒或不灌注绝缘充填物,或绝缘充填物没有灌到三叉口以上,或绝缘胶裂纹的,或充填物不严密漏出芯线的接头。

(2)羊尾巴

电缆的末端未接装防爆电气设备或防爆元件者为羊尾巴;电气设备接线嘴(包括五小电器元件)2m内的不合格接头或明线破口者均为羊尾巴。

(3)明接头

电气设备与电缆有裸露的导体或未经审批且安全措施不到位、条件不允许而进行明火操作的均属明接头。

(4)破口

①橡套电缆的护套破损、露出芯线或露出屏蔽线网者。

②橡套电缆护套破损伤痕深度达到电缆护套厚度二分之一以上,长度达20mm,或沿围长三分之一以上的。

(5)电缆护套伸入器壁长度小于5mm,大于15mm的;

2、隔爆开关接线腔由电源侧进出线至负荷侧接线或负荷侧进出线至电源侧接线,控制用小喇叭嘴引出动力线的。

(八)照明灯具

1、防爆安全型灯具把卡口改为螺口的,不能提前断电的。

2、隔爆型灯具装设的电气联锁装置失灵的。

(九)井下使用非防爆电气设备或电气设备超过其额定容量(包括允许超载能力)运行的;采用非阻燃性材料(如彩条布等)制作遮拦等防护设备(配件)的。

(十)井口房和通风机房附近20米内,使用火炉取暖或有烟火的,按照失爆对待。

三、失爆的检查方法

(一)连接螺栓的检查

1、肉眼观察检查连接螺栓是否齐全、符合要求。

2、单手五指正向旋进超过1/2圈即判定为失爆。

(二)电缆引入引出装置的检查

1、肉眼观察或尺量检查部件是否齐全完好、尺寸是否符合要求。

2、在引入引出装置嘴处,顺着电缆方向单手能将电缆推进或拉出接线腔者即判定为失爆。

3、压线板以压紧电缆直径的10%为标准,否则即为失爆。

(三)插接装置的检查

肉眼观察或尺量检查。

(四)外壳、腔内的检查

1、肉眼观察或尺量检查部件是否齐全完好、尺寸是否符合要求。

2、按动闭锁装置按钮、部件试验。

(五)防爆面的检查

1、肉眼观察或尺量检查部件是否齐全完好、尺寸是否符合要求。

2、现场开盖试验、检查。

(六)接地装置的检查

1、肉眼观察或尺量检查部件是否齐全完好、尺寸是否符合要求。

2、单手用力能拔出接地极即判定为失爆,但设置在水沟内的钢板接地极不受此限。

(七)接线的检查

肉眼观察或尺量检查。

(八)照明灯具的检查

肉眼观察或试验。

四、失爆的原因、危害、防治

(一)原因

1、设备安装不规范,安装过程中未对防爆点进行详细检查,未按规程和相关制度、规范安装。

2、维护和定期检修不妥,防护层的脱落往往使隔爆面上出现砂泥灰尘,用螺钉紧固的平面对口接合面出现凹坑,使隔爆面间隙增大。

3、移动或搬运不当而发生磕碰,使外壳变形或产生严重机械伤痕。

4、装配时由于杂质没有及时清除,产生严重的机械划痕。

5、隔爆面上产生锈蚀现象,增大粗糙度。

6、螺孔深度过浅或螺栓过长,而不能很好的紧固零件。

7、未按规程要求制作、安装接地装置。

8、在隔爆外壳内随意增加元器件,使电气距离和爬电距离小于规定值,造成故障时电弧经外壳接地短路。

(二)危害

设备一旦出现失爆现象,在运行过程中内部产生故障引发爆炸,将炸坏外壳而引爆壳外爆炸性气体,或者从各部缝隙中喷出的高温气体或火焰引起壳外的爆炸性气体爆炸。(三)防治1、使用合格的防爆电气设备,禁止非防爆电气设备入井。2、严格按照《煤矿安全规程》和有关要求安装,杜绝安装时出现失爆。

3、检修时做到轻拿轻放,防止产生机械划痕。

4、加强防爆电气设备的管理,作好检查督促工作。

五、本标准未尽事宜按国家有关煤矿电气设备防爆规定执行。

附一: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额定电压3612722038066011403000600010000电气间隙

466810183660100爬电距离

466812244585125爬电距离是指沿绝缘表面测得的两个导电零部件之间或导电零部件与设备防护界面之间的最短路径。即在不同的使用情况下,由于导体周围的绝缘材料被电极化,导致绝缘材料呈现带电现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