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导学案 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1页
第4课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导学案 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2页
第4课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导学案 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3页
第4课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导学案 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知识导航汉初1.文景之治:①背景:吸取秦朝速亡的教训。尊奉黄老无为思想,采取与民休息政策。②措施:与民休息,轻徭薄赋,减轻刑罚,提倡节俭,减少财政支出。③表现:经济得到恢复,社会稳定。2.政治制度:地方:郡国并行制——七国之乱——推恩令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1.政治:①颁布“推恩令”,成功削弱了诸侯王的势力;【特别注意】“推恩令”并没有废除王国“推恩令”规定诸侯王死后,除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其他子弟可分割王国的一部分土地成为列侯,由郡守统辖,结果王国虽然越分越多,但其范围越分越小,力量削弱,失去了反抗中央的实力,加强了中央集权。“推恩令”是削弱了王国的实力,并未废除王国。同时汉武帝还通过调整王国官职,酎金夺爵等政治、经济手段削弱王国。②加强皇权,削弱丞相权力,设立中朝,尚书令的作用开始提升;③确立以察举制为代表的新的官吏选拔制度;④将全国划分为13个州部,分设刺史,负责对辖区内郡级官员及子弟和豪强势力进行巡视监察;⑤任用酷吏治理地方,严厉打击豪强、游侠等社会势力的不法行为。经济:①改革币制,将铸币权收归中央;②实行盐铁官营,由政府垄断盐、铁的生产和销售;③推行均输平准,国家插手并经营商业贸易,增加收入,平抑物价;④抑制工商业者,向他们征收财产税。3.思想:接受董仲舒的建议,尊崇儒术;公元前136年,设立五经博士,儒学独尊地位确立。此后,儒学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4.民族关系:设鸿胪管理民族事务;武帝在稳定边疆的基础上积极开拓疆域,北击匈奴,西域设河西四郡;在新疆设置西域都护府管理西域;加强对东南沿海和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治理。5.对外关系:张骞出使西域(大大促进西域与中原的政治、经济、文化联系;推动丝绸之路畅通,开辟了中西交通道路)。东汉兴衰(1)兴起:公元9年,外戚王莽建立新朝,西汉灭亡。他的改革措施不切实际,激化社会矛盾。公元25年,汉光武帝刘秀建立东汉,定都洛阳,统治时期“光武中兴”。灭亡:东汉后期,皇权旁落,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引发“清议”和“党锢之祸”,政治黑暗。豪强地主势力迅速发展,土地兼并严重,激化了阶级矛盾。东汉末年,张角领导黄巾军起义,沉重打击了东汉统治。在镇压过程中,军阀割据形成。公元220年,曹丕称帝,东汉灭亡。汉朝政治的特点(1)布衣将相:是指西汉开国诸臣授官将相的人绝大多数“起自布衣”,这既是对秦末农民起义结果的承认,也是削弱贵族势力的必然产物。(2)重视母族亲属关系:西汉出现了吕后暴政和窦太后的专权,东汉出现了外戚干政的局面,这些都是母族势力强大的表现。(3)儒士受到重用:汉初,重视“黄老之学”;汉武帝时期接收董仲舒建议尊崇儒术,儒学成为我国封建社会主流意识形态。两汉文化科技史学:西汉司马迁《史记》,首创传体通史。东汉班固《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文学:汉赋:讲究铺陈排比,辞藻华丽。乐府诗。医学:《黄帝内经》奠定中医理论基础。东汉《神农本草经》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药物学专著。科技:数学《九章算术》。105年,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促进了世界文化的传播和发展。知识拓展1.汉代新儒学汉武帝之所以接受董仲舒的新儒学,根本目的在于它适应了中央集权和国家大一统的需要,已经与先秦儒学大有不同,实际上是“外儒内法”。董仲舒在继承先秦儒学精华的基础上,吸取了法家、道家、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宣扬“君权神授”,建立了“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的君主统治秩序,神化了皇权的同时,也塑造了对君主权力进行约束的“天”的形象。这一思想适应了当时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需要,因此被汉武帝确立为正统思想。2.儒学独尊地位确立后,其他学派的思想并未消亡“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汉武帝时期确立的封建思想统治政策,是儒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确立统治地位的标志。但是,儒学独尊地位的确立并不意味着其他学派的思想就此消亡。新儒学中吸收了其他学派的某些思想,例如,汉代新儒学中的“君道无为”是对道家学说的借鉴;“德主刑辅”是对法家学说的借鉴:“天谴灾异”是对阴阳五行学说的借鉴,等。有人说汉代统治思想是“外儒内法、剂之以道”也表达了这个意思。(4)地方势力强大:汉初,王国是中央集权主要威胁。王国问题解决后,豪强地主逐渐成为威胁中央集权的主要力量,最终导致东汉灭亡和魏晋南北朝分裂局面。(5)外儒内法:是中国从汉代到清代长时间内国家政权实行的一系列国家政策的内在指导思想,即表面上推崇儒家思想,但是实际操作上依赖法家思想,往往是儒法结合、儒法互济。该措施决定了中国封建社会自古以来即是人治而非法治——因为从外表上看,一切法都被规范在仁德的范围之内了。习题巩固1.近年来,考古工作者发现了不少东汉的画像砖、画像石等。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住宅、楼阁、院落、粮仓、磨房、猪圈、马车和农夫等,还可以看到在住宅附近的大片稻田、山林、池塘、盐井、渠道,还有收获、舂米、酿酒、纺织等景象。这些画像砖、画像石()A.是庄园生产生活的反映 B.标志着小农经济的形成C.体现出薄葬习俗的变革 D.反映了基层治理的成效2.据《史记·平准书》记载,汉初,“市井之子孙(商人子弟)亦不得仕宦为吏”。到汉武帝时“以东郭咸阳、孔仅为大农丞,领盐铁事。咸阳,齐之大煮盐,孔仅,南阳大冶……使孔仅、东郭咸阳乘传举行天下盐铁,作官府,除故盐铁家富者为吏。吏道益杂,不选,而多贾人矣”。材料可用于说明,汉代()A.政府放弃传统重农抑商政策 B.商业发展促进选官制度变革C.政府政策影响商人社会地位 D.官营手工业已占据主导地位3.有人认为,“篆”代表了远古时期的人们对大自然(天)的敬畏感,所以篆书的字形犹如天上的星辰;隶书则代表了人开始进入自身的生存环境,表现了对大地广袤的思考;而楷书的出现则被认为人进入了自身开始觉醒的时期。其意在说明()A.古代书法具有“天人感应”的精神内涵 B.社会进步推动了古代人文意识的发展C.三种字体演变是古代对科学发展的认识 D.楷书演绎了古代的理性思维的科学精神4.东汉豪强地主的田庄是一个有组织的生产单位,通常会兴修水利、制造推广新式农具、总结生产经验等;大量自耕农破产后亦会投奔田庄。这体现出()A.政局动荡促进了田庄发展 B.小农经济发展形势良好C.田庄具有一定的进步性 D.田庄成为中央集权的威胁5.江村大墓(汉文帝霸陵)位于陕西省西安市灞桥区的台塬上,修建年代大约在前179年至前157年,江村大墓中陶俑数量众多,陪葬品简朴,无奢侈物件。这一墓葬反映出()A.社会贫富分化严重 B.治国思想的践行C.封建特权受到限制 D.礼乐制度的复兴6.董仲舒在《王道通三》中指出,当夏天出现寒冷天气,当冬天出现暑热的天气,那么这一年一定是恶年,“人主当喜而怒,当怒而喜,必为乱世矣。是故人主之大守,在于谨藏而禁内,使好恶必当义乃出。”董仲舒这一论述意在()A.防止君主过度专制带来弊端 B.论证天人感应具有合理性C.表明君权神授应当顺应自然 D.强调君主治世应注重策略7.《上下五千年》是一套故事化的历史读物。在这套书中,作者选择重要的、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