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江苏省沭阳县怀文中学中考二模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_第1页
2024年江苏省沭阳县怀文中学中考二模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_第2页
2024年江苏省沭阳县怀文中学中考二模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_第3页
2024年江苏省沭阳县怀文中学中考二模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_第4页
2024年江苏省沭阳县怀文中学中考二模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九年级语文练习(总分:150分,时长:150分钟)在这个充满生机的季节里,我们迎来了第29个世界读书日。学校开展了以“悦读·成长”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小语、小文邀请你参加,相信你一定能完成相关任务。一、积累·运用(22分)1.下面是小文《书香伴成长》演讲稿片段,请按要求完成任务。沏一杯清香的绿茶,在温暖的阳光下,捧起一本心仪的书,在弥màn茶香的氛围里,贪婪地甲着书本的精华。阅读,可以塑造人。通过阅读,我们那干涸的心灵,犹如久旱逢甘露,滋润起来了;A。阅读,可以给人心灵的震hàn。那充满感情的文字,把我们心灵紧紧地拴在阅读的世界中,或感动、或悲伤、或欢快……阅读,让幸福之人愈加幸福,使承受心灵之苦的人拥有第二生命,让纷扰的心灵回归宁静,乙自身、不断成长。(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弥màn______干涸______震hàn______(2)在文段甲、乙两处横线上依次填入词语,恰当的一项是()A.吸入审视 B.吮吸审视C.吸入审查 D.吮吸审查(3)请仿照前面句式,在A处仿写句子。2.阅读古典诗文,与先贤对话小语同学搜集了一些诗作,请你帮他补充表格。古诗文例句作者及篇名涉及的手法乡书何处达?(1)______。王湾《次北固山下》(3)______(2)______,到乡翻似烂柯人。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水何澹澹,(4)______曹操《观沧海》动静结合浮光跃金,(5)______。范仲淹《岳阳楼记》(6)______,波撼岳阳城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运用修辞(7)______,愁云惨淡万里凝。(8)______《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3.西楚中学积极响应市提出的“全民阅读1计划”活动号召,下面是学校对广大市民拟写的倡议书,请按要求完成任务。市民朋友们:阅读改变生活,读书成就梦想。为积极响应“全民阅读1计划”活动号召,宣传倡导“每天阅读1小时,幸福生活1辈子”“读书看报、网上浏览、电子阅读、上学习强国、听书都是阅读”的新理念,为建设书香宿迁贡献力量。我们正在开展书香校园建设,我们倡议:每一位市民行动起来,培养良好阅读习惯。从忙碌中走出来,多读书、读好书,坚持每天阅读1小时,每月读(听)完1本书,在阅读中放松心情、增长智慧、陶冶情操。每一个家庭行动起来,传承良好阅读家风。每一名家庭成员都要积极行动起来,每天共享1小时阅读时光,亲子阅读、夫妻共读、亲人互读,在阅读中开阔视野、和谐家庭。每一个单位行动起来,营造良好阅读氛围。成立阅读组织,积极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贴近实际,提供阅读资源保障,选树阅读典型,让阅读蔚然成风。最是书香能致远,全民阅读正当时。让我们积极参与“全民阅读1计划”,让“人人因阅读而精彩,家家因阅读而幸福,城市因阅读而美丽”!2024年4月20日西楚中学(1)倡议书中画横线处有语病,请提出修改意见(2)倡议书有两处格式错误,请修改。①______②______(3)作为中学生,你打算用怎样的方式参加“全民阅读1计划”活动?(写出两种方式)①______②______二、阅读·鉴赏(68分)(一)古诗文阅读(24分)【甲】剔银灯·与欧阳公席上分题①范仲淹昨夜因看蜀志,笑曹操孙权刘备。用尽机关,徒劳心力,只得三分天地。屈指细寻思,争如共、刘伶一醉?人世都无百岁。少痴騃、老成尪悴②。只有中间,些子少年,忍把浮名牵系?一品与千金,问白发、如何回避?【注】①欧阳公:欧阳修。席上分题:酒席上拟题分韵赋诗填词的一种方式。②騃(ái):傻,呆。尪(wāng)悴:衰老羸弱的样子。【乙】岳阳楼记(节选)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丙】宋史·范仲淹传(节选)范仲淹,字希文。少有志操,既长,之应天府,依戚同文学。昼夜不息,冬月惫甚,以水沃面;食不给,至以糜粥继之,人不能堪,仲淹不苦也。举进士第,泛通《六经》,长于《易》。学者多从质问,为执经讲解,亡所倦。尝推其奉以食四方游士,诸子至易衣而出,仲淹晏如也。岁大蝗旱,江、淮、京东滋甚。仲淹请遣使循行,未报。乃请间曰:“宫掖中半日不食,当何如?”帝恻然,乃命仲淹安抚江、淮,所至开仓振之,且禁民淫祀,奏蠲庐、舒折役茶,江东丁口盐钱,且条上救敝十事。会郭皇后废,率谏官、御史伏阁争之,不能得,诏出知睦州。岁余,徙苏州。州大水,民田不得耕,仲淹疏五河,导太湖注之海,募人兴作,未就,寻徙明州,转运使奏留仲淹以毕其役,许之。召还,判国子监,迁吏部员外郎,权知开封府。徙庆州,迁左司郎中,为环庆路经略安抚、缘边招讨使。初,元昊反,阴诱属羌为助。仲淹以其反复不常也,至部即奏行边,以诏书犒赏诸羌,阅其人马,为立条约。诸羌皆受命,自是始为汉用矣。仲淹为将,号令明白,爱抚士卒,诸羌来者,推心接之不疑,故贼亦不敢辄犯其境。元昊请和,召拜枢密副使。仲淹内刚外和,性至孝。以母在时方贫,其后虽贵,非宾客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能自充。而好施予,置义庄里中,以赡族人。泛爱乐善士多出其门下虽里巷之人皆能道其名字。死之日,四方闻者,皆为叹息。为政尚忠厚,所至有恩,邠、庆二州之民与属羌,皆画像立生祠事之。及其卒也,羌酋数百人,哭之如父,斋三日而去。4.对甲乙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甲词上片由作者夜读《三国志》引出了对历史的评价、下片则表达了对人生的看法。B.“迁”,在古代表示官职调动。“拔”、“陟”、“擢”、“左迁”表示升职,“贬”、“黜”、“谪”、“出”表示降职。C.范仲淹为官勤勉,心系黎民百姓。在朝为官时,他应诏赈灾,开仓济民;外放知州时,他招募民众兴修水利工程,以消除当地的水患。D.记,古代的一种文体,常用来记叙旅途见闻或某地政治生活、社会面貌、风土人情、山川景物及名胜古迹等,也有普通的叙事性散文或者杂记。5.甲词上下两片尾句都运用了问句,寄托个人的情怀。请你结合甲词内容,解读其中蕴含的丰富情感。6.为更好地理解文意,把握范仲淹形象,请帮小语完成字词释义。选文词汇方法指引字词解释仲淹不苦也词类活用: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1)______仲淹请遣使循行查找字典:①顺着。②抚摩。③通“巡”巡视。④教导,教诲。(2)______寻徙明州课内迁移:未果,寻病终。(3)______道其名联系成语:一语道破(4)______7.翻译下面的句子。(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2)以母在时方贫,其后虽贵,非宾客不重肉。8.给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限三处)泛爱乐善士多出其门下虽里巷之人皆能道其名字。9.从重音、语气等角度对乙文画波浪线的句子进行朗读设计并简述理由。噫!微斯人,吾谁与归?10.小语准备录制一个关于范仲淹的微视频,他想从下面A、B两项中选择一项作为微视频结尾字幕,体现范仲淹的形象。请你结合诗文材料,给他提出选择建议并说明理由。A.自古一代帝王之兴,必有一代名世之臣。宋有仲淹诸贤,无愧乎此。B.伟大的诗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们的痛苦和幸福的根,深深地伸进了社会和历史的土壤里。(二)组合文本阅读(12分)材料一材料二①2024年4月23日上午,在第三届全民阅读大会上,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发布了第二十一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②2023年我国成年国民包括书报刊和数字出版物在内的各种媒介的综合阅读率为81.9%,较2022年的81.8%提升了0.1个百分点。2023年我国成年国民图书阅读率为59.8%,与2022年的59.8%持平;报纸阅读率为23.1%,较2022年的23.5%下降了0.4个百分点;期刊阅读率为17.5%,较2022年的17.7%下降了0.2个百分点;数字化阅读方式(电脑端网络在线阅读、手机阅读、电子阅读器阅读、Pad阅读等)的接触率为80.3%,较2022年的80.1%增长了0.2个百分点。③进一步对各类数字化阅读载体的接触情况进行分析发现,2023年有78.3%的成年国民进行过手机阅读,较2022年的77.8%增长了0.5个百分点;70.6%的成年国民通过电脑端进行网络在线阅读,较2022年的71.5%下降了0.9个百分点;25.3%的成年国民在电子阅读器上阅读,比2022年的26.8%减少了1.5个百分点;22.5%的成年国民使用Pad(平板电脑)进行阅读,较2022年的21.3%增长了1.2个百分点。此外,听书和视频讲书等新兴的数字化阅读方式受到越来越多的成年国民喜爱,2023年有36.3%的成年国民通过听书的方式进行阅读;有4.4%的成年国民通过视频讲书的方式进行阅读。④2023年我国0—17周岁未成年人图书阅读率为86.2%,较2022年的84.2%提高了2.0个百分点。2023年我国0—17周岁未成年人数字化阅读方式接触率为74.7%,较2022年的73.4%提高了1.3个百分点。2023年我国0—17周岁未成年人的人均图书阅读量为11.39本,较2022年的11.14本增加了0.25本。2023年我国0—17周岁未成年人每天阅读纸质图书35.69分钟。(数据来自国家新闻出版署官网)材料三①读书,一直是中国人传承文化、提升修养的重要途径。建设书香社会,推广全民阅读,可以让更多人接触优秀文化作品,提高思想境界和审美水平。同时,建设书香社会,也能促进出版、发行、印刷等文化产业发展,拉动文化消费,带动经济社会转型发展。②推进书香社会建设,离不开优质内容供给。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出版业实现了快速发展。如今,全国有580余家出版社,年出版图书约50万种。特别是近年来,图书品类结构日益优化、原创精品不断涌现,为人民群众提供了更加丰富、更有营养的精神食粮。③推进书香社会建设,要完善基础设施。加大财政倾斜力度,制定和完善公共图书馆、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市民书屋、农家书屋等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标准和资源配置标准,加快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实现农村、城市社区公共文化服务资源整合和互联互通,以创新管理机制、提升服务效能为重点,提供处处可读、时时可读、人人可读的条件。④推进书香社会建设,要适应数字时代的生活方式。加强数字化阅读基础设施的建设,包括网络、终端设备、电子书库等,提高网络速度和稳定性。同时,拓展和提升电子阅读的品质和内涵,推进更多以经典书目为代表的高质量阅读资源数字化。⑤建设书香社会需要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和团体的共同参与和努力。只有全社会形成共识和支持的氛围,让全民阅读蔚然成风,才能不断提高文明程度、增强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节选自《经济日报》)11.对于材料二、材料三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书香社会建设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书香社会助力文化强国建设。B.0—17周岁未成年人阅读基础良好,人均每天阅读纸质图书时间超过半小时。C.数字化阅读深入成年国民生活,听书和视频讲书受到越来越多成年国民喜爱。D.2023年我国成年国民各媒介综合阅读率有所下降,数字化阅读方式接触率成为主要增长点。12.请简要说明材料一图标的构成要素及寓意。13.数字化阅读在日常阅读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可是小文的妈妈非常反对小文利用手机、平板等媒介进行阅读,你该如何劝说小文的妈妈?14.推进书香社会建设需要“全社会形成共识和支持的氛围”,请你谈谈作为中学生应怎样助力书香社会的建设?(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7分)石榴花开纪明涛①行走在初夏的早上,尽是雨后的微凉和氤湿的绿意,令人神清气爽。清晨,在小区健身廊道跑步锻炼时,忽然瞥见路边花园里有几株石榴树开花了。“只待绿荫芳树合,蕊珠如火一时开。”远看,石榴树上开满许多小喇叭似的花朵,红红的,缀满在朦胧的绿丛里,灿若烟霞。②我不由得停下脚步,走近栅栏,来到石榴树下,仔细端详。昨夜下了一阵小雨,空气是那样清新,石榴树的枝叶上还有一层水滴。绿叶红花,点缀滴滴晶莹露水,石榴花越发显得纤细、秀美、娇艳。③古人把石榴称作“丹若”,就是取自石榴花的颜色。据《广群芳谱》记载:“石榴,一名丹若,本草云,若木乃扶桑之名,榴花丹颊似之,故亦有丹若之称……”说起来石榴算是外来物种,汉朝时传入我国。先是在皇家苑囿中栽种,后来随着时代变迁,才飞入寻常百姓家。④红红的石榴花,一树树,一簇簇,一团团,抓人眼球,张力十足,灼热,烂漫,飞扬,充满了蓬勃的生命感,成为初夏时节一道绚丽的风景线。望着石榴花,遐想着金秋时满树的石榴果,我的思绪又飘飞到老家的那棵石榴树身上。记不清楚是哪一年,母亲在院子里栽下了一棵石榴树。刚栽种的时候,它只有大拇指般粗细,起初我没怎么关注过它。直到几年后,石榴树枝繁叶茂,石榴花怒放,秋后果实累累,让儿时的我有了大快朵颐的美味。在零食匮乏的年代,那棵石榴树结出的果实,汁液饱满,甜而不酸,还未入口,已让我满口生津,成为我童年味蕾的一份留恋。⑤石榴树很容易培植,母亲每年都通过压枝生根的方法培育幼苗,对有需要的左邻右舍,母亲总是把幼苗慷慨相赠。石榴树的成长少不了母亲的精心呵护,经过几十年的生长,石榴树的躯干已有碗口那么粗,斑斑驳驳,疙疙瘩瘩,仿佛写满了岁月的沧桑。每次看到那棵石榴树,我的眼前总会浮现出母亲劳作的身影。母亲用一双布满老茧的手,操持着农活和家务,日复一日地为家庭付出,从无怨言。石榴树的品格,不正像我的母亲吗?没有奢华的外表,却勤勤恳恳,甘于奉献。⑥农历五月,是石榴花盛开的时节,故五月又称“榴月”。盛开的石榴花将静谧的小庭院映衬得热闹缤纷。石榴花的花期比较长,但若是遇到较大的风吹拂,花瓣便纷纷落下,落在地上像是铺上了一层红色的地毯,踩上去软绵绵的,有一种说不出的舒爽萦绕在心头。⑦等到了盛夏,如伞一般的树冠下,更是成了乘凉休憩的好地方。晚饭后,母亲在树下做一些诸如纳新鞋底之类的针线活,有时也会给我讲岳飞、海瑞的故事,教一些做人的道理。到10月份,是石榴的收获时节,细心的母亲总是按成熟的先后顺序采摘。母亲把采摘下来的石榴保存得特别仔细,先是将石榴放在阴凉通风的地方,待石榴皮的水分蒸发后,在干燥的石榴外面包上一层纸,然后放在透气的纸箱里,等到春节期间拿出来招待客人。⑧“却是石榴知立夏,年年此日一花开。”此刻,眼前的石榴花活泼、灵动,像一簇簇跳动的火苗,又像一片红艳艳的晚霞,充满生机,热烈热闹。老屋、古巷、石板路、石榴花,在今天的都市里似乎很难找到了,而眼前的这几株石榴树,浓缩了故乡的远影,浓缩了我儿时的记忆与快乐,也浓缩了我对故乡依依不舍的思念。(《人民日报》2023年6月25日8版)15.小语认为品读本文应关注引用的作用。本文第①段和第③段分别引用诗句、《广群芳谱》,请思考其用意。16.读散文应品味其语言美。请根据小文的疑问式批注,解答问题。(1)红红的石榴花,一树树,一簇簇,一团团,抓人眼球,张力十足,灼热,烂漫,飞扬,充满了蓬勃的生命感,成为初夏时节一道绚丽的风景线。(小文批注:运用叠词有何妙处?)(2)此刻,眼前的石榴花活泼、灵动,像一簇簇跳动的火苗,又像一片红艳艳的晚霞,充满生机,热烈热闹。(小文批注:运用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17.小语认为文中的母亲具有一种朴素的美,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母亲的形象。18.小语将本文和史铁生《秋天的怀念》勾连阅读,请你结合链接资料,探究两文结尾的抒情方式和情感有何不同。老屋、古巷、石板路、石榴花,在今天的都市里似乎很难找到了,而眼前的这几株石榴树,浓缩了故乡的远影,浓缩了我儿时的记忆与快乐,也浓缩了我对故乡依依不舍的思念。链接资料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四)整本书阅读(15分)19.下列有关名著的表述,不正确的两项是()()A.《西游记》是我国文学史上成就最高的一部现实主义章回体长篇古典神魔小说,全书共一百二十回。B.《骆驼祥子》通过祥子这个人物形象,有力地鞭挞了吃人的社会制度,深刻地揭露了旧社会的罪恶。C.“他个子清瘦,中等身材,骨骼小而结实,尽管胡子又长又黑,外表上仍不脱孩子气,又大又深的眼睛富于热情”,以上文字描写的对象是周恩来。D.朱自清的《经典常谈》不囿于陈腐的旧学框架,尽量采择近人新说,以亲切自然、切实浅明的语言介绍了我国文化遗产中的经典作品。E.《简·爱》以第二人称叙述,成功塑造了简·爱这一人格独立,心灵强大,具有强烈的自尊心和反抗精神的女性形象。20.阅读经典名著,收获成长力量。请你和小语、小文一起完成以下任务。任务一】知人物材料一A没有什么模样,使他可爱的是脸上的精神。头不很大,圆眼,肉鼻子,两条眉很短很粗,头上永远剃得发亮。腮上没有多余的肉,脖子可是几乎与头一边儿粗;脸上永远红扑扑的,特别亮的是颧骨与右耳之间一块不小的疤——小时候在树下睡觉,被驴啃了一口。材料二B穿着一件灰短褂,从上到下扣着纽扣,紧紧地绷住他那宽大而结实的身子。这短褂显然是太窄了,他的脖子像牛脖子一样粗壮,整个人就像一棵粗大的老橡树那样结实。材料三落后点进一个童生来,面黄肌瘦,花白胡须,头上戴一顶破毡帽。广东虽是地气温暖,这时已是十二月上旬,那C还穿着麻布直褪,冻得乞乞缩缩,接了卷子,下来归号。(1)三个选段中的A、B、C依次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填人物)【任务二】晓主旨(2)你认为“英雄主义”“艰难”“乐观”“无私奉献”哪个词语能更准确贴合《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部名著的主旨?【任务三】明方法(3)阅读名著,掌握读书方法很重要。请你联系初中阶段所读的名著篇目,分享阅读名著过程中使用的方法。(至少两种)21.小语选择了以下四部作品,准备在世界读书日活动时推荐给同学,请你选择一部作品写推荐语。《儒林外史》《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红星照耀中国》《艾青诗选》三、表达·交流(60分,含书写分5分)22.校文学社面向全校师生征稿,请按要求写作。世界读书日,悦读伴成长。书页翻动间,智慧如泉涌;字句品味中,心灵得滋养。悦读之中觅真谛,成长之路伴书香。让我们以书为友,以读为乐,在知识的海洋中畅游,在智慧的天空中翱翔。【任务一】写一篇议论文。可以表达你在阅读中的见解或主张等。【任务二】写一篇记叙文。可以叙写与书为友的精彩故事等。要求:①从以上两个任务中任选一个任务完成写作。②题目自拟,不少于600字。③不得抄袭、套作,不得透露个人信息。

2023—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九年级语文练习(总分:150分,时长:150分钟)在这个充满生机的季节里,我们迎来了第29个世界读书日。学校开展了以“悦读·成长”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小语、小文邀请你参加,相信你一定能完成相关任务。一、积累·运用(22分)1.下面是小文《书香伴成长》演讲稿片段,请按要求完成任务。沏一杯清香的绿茶,在温暖的阳光下,捧起一本心仪的书,在弥màn茶香的氛围里,贪婪地甲着书本的精华。阅读,可以塑造人。通过阅读,我们那干涸的心灵,犹如久旱逢甘露,滋润起来了;A。阅读,可以给人心灵的震hàn。那充满感情的文字,把我们心灵紧紧地拴在阅读的世界中,或感动、或悲伤、或欢快……阅读,让幸福之人愈加幸福,使承受心灵之苦的人拥有第二生命,让纷扰的心灵回归宁静,乙自身、不断成长。(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弥màn______干涸______震hàn______(2)在文段甲、乙两处横线上依次填入词语,恰当的一项是()A.吸入审视 B.吮吸审视C.吸入审查 D.吮吸审查(3)请仿照前面句式,在A处仿写句子。【答案】(1)①.漫②.hé③.撼(2)B(3)示例:犹如黑夜遇火光,明朗起来了。【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考查字音字形。弥漫:mímàn,充满或布满了烟雾、尘土、水汽等。干涸:gānhé,指河道、池塘等的水枯竭。震撼:zhènhàn,震动;摇撼。【小问2详解】本题考查词语运用。一空,吸入:吸进。吮吸:把嘴唇聚拢在乳头或其他有小口儿的物体上吸取东西。句中与“贪婪”搭配,形容吸收书本中的知识,用“吸吮”恰当;二空,审视:意思是仔细地看,反复分析。审查:审核、调查,或者说是对某项事情、情况的核实、核查。句中与“自身”搭配,形容进行自我观察和反思,用“审视”恰当;故选B。小问3详解】本题考查仿写句子。所补写内容是阅读对我们的积极作用和影响,格式为“犹如+主谓格式,+形容词(二字)起来了”。示例一:犹如寒冬见暖阳,温暖起来了。示例二:犹如荒漠遇清泉,清爽起来了。2.阅读古典诗文,与先贤对话。小语同学搜集了一些诗作,请你帮他补充表格。古诗文例句作者及篇名涉及的手法乡书何处达?(1)______。王湾《次北固山下》(3)______(2)______,到乡翻似烂柯人。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水何澹澹,(4)______。曹操《观沧海》动静结合浮光跃金,(5)______。范仲淹《岳阳楼记》(6)______,波撼岳阳城。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运用修辞(7)______,愁云惨淡万里凝。(8)______《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答案】①.归雁洛阳边②.怀旧空吟闻笛赋③.用典④.山岛竦峙⑤.静影沉璧⑥.气蒸云梦泽⑦.瀚海阑干百丈冰⑧.岑参【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古诗文名句默写和文学常识。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本题中“归雁、赋、竦峙、璧、阑”等字词易写错。第(3)空,“归雁洛阳边”引用了鸿雁传书的典故,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和渴望传递家书的情感。而“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则分别引用了向秀作《思旧赋》和王质烂柯的典故,以此表达诗人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感慨。3.西楚中学积极响应市提出的“全民阅读1计划”活动号召,下面是学校对广大市民拟写的倡议书,请按要求完成任务。市民朋友们:阅读改变生活,读书成就梦想。为积极响应“全民阅读1计划”活动号召,宣传倡导“每天阅读1小时,幸福生活1辈子”“读书看报、网上浏览、电子阅读、上学习强国、听书都是阅读”的新理念,为建设书香宿迁贡献力量。我们正在开展书香校园建设,我们倡议:每一位市民行动起来,培养良好阅读习惯。从忙碌中走出来,多读书、读好书,坚持每天阅读1小时,每月读(听)完1本书,在阅读中放松心情、增长智慧、陶冶情操。每一个家庭行动起来,传承良好阅读家风。每一名家庭成员都要积极行动起来,每天共享1小时阅读时光,亲子阅读、夫妻共读、亲人互读,在阅读中开阔视野、和谐家庭。每一个单位行动起来,营造良好阅读氛围。成立阅读组织,积极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贴近实际,提供阅读资源保障,选树阅读典型,让阅读蔚然成风。最是书香能致远,全民阅读正当时。让我们积极参与“全民阅读1计划”,让“人人因阅读而精彩,家家因阅读而幸福,城市因阅读而美丽”!2024年4月20日西楚中学(1)倡议书中画横线处有语病,请提出修改意见。(2)倡议书有两处格式错误,请修改。①______②______(3)作为中学生,你打算用怎样的方式参加“全民阅读1计划”活动?(写出两种方式)①______②______【答案】(1)在“贴近实际”后面加“的阅读活动”(2)①.“市民朋友们:”应顶格。②.“西楚中学”应与“2024年4月20日”颠倒顺序。(3)①.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阅读活动,如读书比赛,读书分享会等。②.积极参与线上阅读活动,分享阅读心得、感受。【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考查病句辨析及修改。倡议书中画线句成分残缺,缺少了与“开展”相匹配的宾语中心语。因此,在“贴近实际”后面加“的阅读活动”,原句修改为:成立阅读组织,积极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贴近实际的阅读活动,提供阅读资源保障,选树阅读典型,让阅读蔚然成风。【小问2详解】本题考查倡议书书写规范。①“市民朋友们:”这一称呼应该顶格书写,即位于行文的最左侧,紧贴页边距开始,而不是缩进或留有空白。这样处理可以更直观地表明这是一份正式文件的开头,并且直接面向所有市民发出倡议,增强了倡议书的权威性和直接性。②在倡议书的结尾部分,“西楚中学”和日期“2024年4月20日”的位置应当调换。正确的格式应该是先写单位名称,再写日期。“单位名称+日期”顺序,符合公文写作的常规格式,便于读者快速识别文件来源和时效性。【小问3详解】本题考查“全民阅读1计划”的理解和活动设计。首先理解“全民阅读1计划”。阅读能够改变生活、成就梦想,建设书香社会,是这项计划的意义所在。作为中学生,可以从学校、家庭、个人等方面提出参与计划的方式。活动方案要具体可行,能够体现你对阅读的热爱和参与活动的积极性。示例:①推荐优秀书籍:向家人、朋友推荐你喜欢的书籍,并分享阅读体会,带动更多人参与阅读。②参与公益阅读活动:为社区图书馆或学校图书馆捐赠书籍,或参加志愿者活动,推广阅读。二、阅读·鉴赏(68分)(一)古诗文阅读(24分)【甲】剔银灯·与欧阳公席上分题①范仲淹昨夜因看蜀志,笑曹操孙权刘备。用尽机关,徒劳心力,只得三分天地。屈指细寻思,争如共、刘伶一醉?人世都无百岁。少痴騃、老成尪悴②。只有中间,些子少年,忍把浮名牵系?一品与千金,问白发、如何回避?【注】①欧阳公:欧阳修。席上分题:酒席上拟题分韵赋诗填词的一种方式。②騃(ái):傻,呆。尪(wāng)悴:衰老羸弱的样子。【乙】岳阳楼记(节选)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丙】宋史·范仲淹传(节选)范仲淹,字希文。少有志操,既长,之应天府,依戚同文学。昼夜不息,冬月惫甚,以水沃面;食不给,至以糜粥继之,人不能堪,仲淹不苦也。举进士第,泛通《六经》,长于《易》。学者多从质问,为执经讲解,亡所倦。尝推其奉以食四方游士,诸子至易衣而出,仲淹晏如也。岁大蝗旱,江、淮、京东滋甚。仲淹请遣使循行,未报。乃请间曰:“宫掖中半日不食,当何如?”帝恻然,乃命仲淹安抚江、淮,所至开仓振之,且禁民淫祀,奏蠲庐、舒折役茶,江东丁口盐钱,且条上救敝十事。会郭皇后废,率谏官、御史伏阁争之,不能得,诏出知睦州。岁余,徙苏州。州大水,民田不得耕,仲淹疏五河,导太湖注之海,募人兴作,未就,寻徙明州,转运使奏留仲淹以毕其役,许之。召还,判国子监,迁吏部员外郎,权知开封府。徙庆州,迁左司郎中,为环庆路经略安抚、缘边招讨使。初,元昊反,阴诱属羌为助。仲淹以其反复不常也,至部即奏行边,以诏书犒赏诸羌,阅其人马,为立条约。诸羌皆受命,自是始为汉用矣。仲淹为将,号令明白,爱抚士卒,诸羌来者,推心接之不疑,故贼亦不敢辄犯其境。元昊请和,召拜枢密副使。仲淹内刚外和,性至孝。以母在时方贫,其后虽贵,非宾客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能自充。而好施予,置义庄里中,以赡族人。泛爱乐善士多出其门下虽里巷之人皆能道其名字。死之日,四方闻者,皆为叹息。为政尚忠厚,所至有恩,邠、庆二州之民与属羌,皆画像立生祠事之。及其卒也,羌酋数百人,哭之如父,斋三日而去。4.对甲乙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甲词上片由作者夜读《三国志》引出了对历史的评价、下片则表达了对人生的看法。B.“迁”,在古代表示官职调动。“拔”、“陟”、“擢”、“左迁”表示升职,“贬”、“黜”、“谪”、“出”表示降职。C.范仲淹为官勤勉,心系黎民百姓。在朝为官时,他应诏赈灾,开仓济民;外放知州时,他招募民众兴修水利工程,以消除当地的水患。D.记,古代的一种文体,常用来记叙旅途见闻或某地政治生活、社会面貌、风土人情、山川景物及名胜古迹等,也有普通的叙事性散文或者杂记。5.甲词上下两片尾句都运用了问句,寄托个人的情怀。请你结合甲词内容,解读其中蕴含的丰富情感。6.为更好地理解文意,把握范仲淹形象,请帮小语完成字词释义。选文词汇方法指引字词解释仲淹不苦也词类活用: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1)______仲淹请遣使循行查找字典:①顺着。②抚摩。③通“巡”巡视。④教导,教诲。(2)______寻徙明州课内迁移:未果,寻病终。(3)______道其名联系成语:一语道破(4)______7.翻译下面的句子。(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2)以母在时方贫,其后虽贵,非宾客不重肉。8.给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限三处)泛爱乐善士多出其门下虽里巷之人皆能道其名字。9.从重音、语气等角度对乙文画波浪线的句子进行朗读设计并简述理由。噫!微斯人,吾谁与归?10.小语准备录制一个关于范仲淹的微视频,他想从下面A、B两项中选择一项作为微视频结尾字幕,体现范仲淹的形象。请你结合诗文材料,给他提出选择建议并说明理由。A.自古一代帝王之兴,必有一代名世之臣。宋有仲淹诸贤,无愧乎此。B.伟大的诗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们的痛苦和幸福的根,深深地伸进了社会和历史的土壤里。【答案】4.B5.词的上片作者因读《三国志》而感叹曹操、刘备、孙权争权夺利,也不过落个三分天下的结局,倒不如刘伶游离纷争之外,逍遥快活;词的下片叙述人生年少无知、老年瘦弱憔悴,惟有中年时间短暂,岂能为浮名羁绊失去自由之趣。词人写作此词时,因党派之争贬谪外地,他以诙谐调侃的笔墨总结人生,实则抒发贬谪的苦闷,人生的艰辛。6.①.以……为苦或认为……苦②.③或通“巡”巡视③.不久④.说出7.(1)不因外物和自己处境的变化而喜悲。(2)因为母亲在世时家中正贫困,后来(范仲淹)虽然显贵,但家中没有来客就不吃两种以上的肉食。8.泛爱乐善/士多出其门下/虽里巷之人/皆能道其名字。9.用低沉、缓慢的语气诵读,可重读“噫”“斯人”“归”等词,重读“噫”,表达作者的惆怅之情,感叹世上少有志同道合之人或知音难觅的怅惘;重读“斯人”,“斯人”明指古仁人,暗指滕子京,重读“斯人”表达对古仁人的仰慕,向古仁人学习的志向,对友人的劝勉;重读“归”,“归”是“归依”“一道”的意思,重读“归”表达对“斯人”的向往与敬佩,对友人的勉励,也表达作者知音难觅的孤独。(意对即可)10.示例1:选择A,一代名世之臣,关乎一代帝王之兴。乙文中的范仲淹具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阔大胸襟,具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远大政治抱负。从丙文可知,在他执政期间,看到江、淮、京东这些区域发生灾情,请求朝廷派遣官员前往灾区巡视灾情,没有得到答复,就委婉上谏,最终被派遣巡视、赈济灾民;心忧天下,曾向仁宗皇帝逐条陈述了救治朝政弊端的十件大事;调任苏州知州,带领民众疏通河渠、兴修水利;他担任将领时,号令严明,爱护士兵,对前来归附的各部羌人,坦诚接纳,使西夏贼寇不敢轻易侵犯他所统辖的地区。范仲淹以天下为己任,堪称一代名世之臣,所以适合作结尾字幕。示例2:选择B,从甲词可知,范仲淹因参与政治革新被贬,他写词以诙谐调侃的笔墨总结人生,实则抒发贬谪的苦闷,人生的艰辛,实则依然渴望能重回朝廷,一展抱负;乙文中的“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进亦忧,退亦忧”“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都可看出他的“喜”“忧”都是关乎“国家”“天下”;丙文中他年少时,家境贫寒,却能刻苦求学。在请求朝廷派遣官员前往灾区巡视灾情,没有得到答复时,敢于进谏;陈述救治朝政弊端的十件大事,敢于据理力争,这份英勇与无畏,正是因为关系到社会国家而更显伟大。亦是“是因为他们的痛苦和幸福的根,深深地伸进了社会和历史的土壤里”,所以适合作结尾字幕。【解析】【4题详解】本题考查文学文化常识。B.有误,“迁”在古代可以表示升迁,也可以表示调任。“左迁”表示降职。“出”可以表示出任外官,并不一定表示降职;故选B。【5题详解】本题考查词句的赏析,要在把握诗文内容的基础上,结合上下文和具体的语句分析作答。根据甲词上片尾句“争如共、刘伶一醉?”可知,作者因读《三国志》而感叹曹操、刘备、孙权争权夺利,也不过落个三分天下的结局。词人以反问句的形式,表达了对功名利禄的淡泊态度。他借刘伶的“一醉”来表达自己对世俗纷争的厌倦,以及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这与范仲淹被贬谪外地,内心郁闷的心情相呼应。再根据下片尾句“问白发、如何回避?”可知,词人以反问句的形式,表达了对人生的感悟。他认为人生短暂,中年时光宝贵,不应该为虚名所累,而应该享受人生的乐趣,他以诙谐调侃的笔墨总结人生,实则抒发贬谪的苦闷。这与范仲淹在贬谪期间,依然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以及他“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相契合。【6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1)根据“仲淹不苦也”一句,结合上下文,范仲淹在艰苦的学习和生活条件下,依然坚持不懈,此处“苦”字应当理解为意动用法,即“以……为苦”或“认为……苦”,表明范仲淹并不觉得那种生活条件对他来说是苦难,反映了他的坚韧不拔和对学问的热爱。(2)“仲淹请遣使循行”中的“循”字,根据提供的字典释义,应当选用第③个义项,即“通‘巡’巡视”。这个句子的意思是范仲淹请求派遣使者进行巡视,此处的“循行”相当于“巡行”,指的是巡视、巡查的行为。(3)“寻徙明州”的“寻”字,根据“未果,寻病终”的课内迁移,可以判断“寻”在这里的意思是“不久”。这句话表明范仲淹不久就被调任到了明州,显示了官职调动的迅速。(4)“道其名”中的“道”字,联系成语“一语道破”,可以看出“道”在这里应当理解为“说出”。这个句子意在说明即使是市井小民也能说出范仲淹的名字,反映了范仲淹的名声广为人知,深得民心。【7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1)重点字词:以:因为。物:外在环境、事物。己:个人的情感、处境。悲:悲伤,忧愁。(2)重点字词:以:因为。方:正。贵:地位尊贵。重肉:丰盛的肉食。【8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文的断句。文言文断句首先要读懂句子的意思,根据句子的意思可以准确断句。句意:他对人博爱乐做善事,士人大多出自其门下,即使是里巷之人,也都能说出他的名字。重点字词:泛:广泛。爱:关爱。乐:乐于,乐意。出:出自,来自。门下:门生,弟子。里巷:泛指民间,市井。皆:都。道:说出。句子结构:“泛爱乐善”意为广泛地爱人,乐于行善;“士多出其门下”描述了很多人(士人)出自范仲淹的门下;“虽里巷之人”意思是“即便是市井小民”,即这些人也能够说出范仲淹的名字,因此应该与后面的“皆能道其名字”断开。根据以上分析,可推知:泛爱乐善/士多出其门下/虽里巷之人/皆能道其名字。【9题详解】本题考查人物形象、情感理解和朗读技巧运用分析。根据乙文“噫!微斯人,吾谁与归?”可知,“噫!”是一个感叹词,此处“噫!”应当用低沉、缓慢的语气诵读,重读“噫”字,以表达作者的惆怅之情。这里的感叹不仅是对古仁人的怀念,也是对知音难觅的深深感叹,反映出作者内心深处的孤独感和对理想人格的追求。“斯人”特指古仁人,暗含对滕子京等志同道合之人的赞美和仰慕。重读“斯人”一词,可以强调作者对这类高尚人格的向往和对他们的高度评价,同时也表达了作者想要向古仁人学习的决心,以及对友人的一种勉励,希望他们也能达到同样的境界。句末“归”字,意味着“归依”或“一道”。重读“归”字,能够强化作者对“斯人”的向往和敬佩之情,同时也表达了对友人的勉励,希望他们能够与自己一道,追随古仁人的足迹,共同追求更高的道德境界。此外,重读“归”字还流露出作者在茫茫人海中寻找知音、寻求精神归宿的渴望,以及知音难觅的孤独感。【10题详解】本题考查文学作品中人物形象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时,首先仔细解读两个引言的内涵。接下来,回顾并整合范仲淹的相关诗文材料,提炼出范仲淹的主要事迹、思想品质和历史贡献,以及他的个人特质。在此基础上,应结合范仲淹的具体事迹和思想品质,分析其与两个引言之间的联系,判断哪一个引言更能准确、全面地反映范仲淹的形象和价值。最后,结合范仲淹的相关事迹和思想品质,详细阐述选择该引言作为微视频结尾字幕的理由。言之成理即可。示例一:选择A,一代名世之臣,关乎一代帝王之兴。范仲淹不仅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更是一位深具影响力的文学家和思想家。从乙文中我们得知,范仲淹具备“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崇高精神境界,以及“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博大胸怀和政治抱负。丙文中详述了他一生致力于国计民生,无论是赈灾救济,还是改革弊政,乃至边疆防御,范仲淹始终以国家大局为重,展现了一位名臣的担当与智慧。特别是在面对自然灾害时,他不仅积极建言献策,还亲赴一线指挥救灾,这种忧国忧民的情怀和实际行动,充分彰显了他作为一代名臣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在军事上,他以智谋和勇气赢得了边疆的安宁,对各部羌人的妥善处理,更是展现了他卓越的外交手腕和民族团结意识。因此,范仲淹无疑是宋代历史中一位不可多得的名世之臣,选择A作为微视频的结尾字幕,既能概括他一生的辉煌成就,又能凸显他与时代发展的紧密联系,是对范仲淹形象的高度凝练和肯定。示例二:选择B,伟大的诗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们的痛苦和幸福的根,深深地伸进了社会和历史的土壤里。范仲淹不仅是一位政治家,更是一位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诗人。甲词中,他以幽默的笔触反思人生,看似轻松诙谐的背后,实则饱含了他对现实的无奈与苦涩,以及对理想与抱负的执着追求。乙文中,范仲淹提出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等观点,正是他将个人情感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的体现。无论身处朝堂还是贬谪之地,他始终心系苍生,忧虑国家未来,这种忧乐与共的情怀,源自于他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和对历史进程的敏锐感知。丙文中,范仲淹早年贫困求学的经历,以及后来面对朝政腐败和自然灾害时的勇毅与坚持,都证明了他不仅是一个时代的见证者,更是一个时代的推动者。他的人生经历和思想情感,深深植根于那个时代的社会土壤,与历史的脉搏同频共振,使他成为了一位伟大的诗人。因此,选择B作为微视频的结尾字幕,不仅能够展现范仲淹作为诗人的独特魅力,更能深刻揭示他之所以伟大的内在根源,即他将个人的痛苦与幸福融入到对社会和历史的深切关怀之中。参考译文【甲】昨夜读《三国志》不禁笑曹操孙权刘备,用尽权谋机巧,只落得三分天下,仔细一想,与其这样,还不如象刘伶,喝他个酩酊大醉。人活在世界上有多少人能活到百岁。少年时癫狂无知,老了又瘦弱焦悴。只有中间那,一段年轻,怎忍心用来追求功名利禄。就算是官位一品,富贵百万,试问谁能躲过老冉冉将至。【乙】唉!我曾经探求古时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他们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心情,这是什么缘故呢?是因为古时品德高尚的人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在朝廷做官就为百姓忧虑;不在朝廷做官而处在僻远的江湖中间就为国君忧虑。这样他们进入朝廷做官也忧虑,退处江湖也忧虑。虽然这样,那么他们什么时候才快乐呢?那一定要说“在天下人忧愁之前先忧愁,在天下人快乐以后才快乐”吧?唉!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路呢?【丙】范仲淹,字希文。从小就有远大的志向和坚定的操守,长大后,他前往应天府,依从戚同文学习。他昼夜不停地刻苦学习,冬天读书十分疲乏时,用冷水浇脸;他的食物不够,甚至不得不靠喝稀粥度日,一般人不能忍受的困苦生活,范仲淹却从不叫苦。他考中进士后,晓《六经》,长于《易经》。学习经学的人大多向他请教求正是非,他手持经典为他们讲解,不知疲倦。他曾经用自己的俸禄供养前来求学的四方游士,自己的几个孩子甚至要轮换穿一件好衣服才能出门,范仲淹却处之泰然。这年发生大蝗灾和旱灾,江南路、淮南路、京东路的灾情尤其严重。范仲淹请求朝廷派遣使臣前往灾区巡视,没有得到答复。于是就问仁宗说:“宫廷里的人如果半天不吃饭,会怎么样呢?”仁宗脸上显露出难过的神情,便派范仲淹去安抚江南路、淮南路的受灾地区,范仲淹所到之处开仓赈济灾民,并且禁止灾区百姓过分的祭祀活动,奏请朝廷免除庐州、舒州上供的折役茶、江南东路的丁口盐钱,并且逐条陈述了救治朝政弊端的十件事。恰巧郭皇后被废,范仲淹率领谏官、御史跪伏在阁门前争谏此事,没有能得到同意,诏命他出任睦州知州。过了一年多,调任苏州知州。苏州发大水,民田不能耕种,范仲淹疏凿五条河渠,导引太湖水流入大海,他募人兴修的水利工程,还没有成功,接着调任明州知州,转运使奏请暂留范仲淹以完成水利工程,朝廷准许了转运使的请求。召令他回京城,判国子监,转官为吏部员外郎、权知开封府。范仲淹调任庆州知州,后又升为左司郎中,任环庆路经略安抚、缘边招讨使。当初,元昊反叛,暗中诱使已归附宋朝的羌人援助自己。范仲淹认为羌人反复无常,一到达辖区就奏请到边境巡视,他用皇帝诏命的名义犒赏羌族各部,检阅他们的人马,替他们制定条约。羌族各部都接受了这些条约,自此以后他们开始为宋朝效力。范仲淹担任将领,号令严明,爱护士兵,对于前来归附的各部羌人,坦诚接纳毫不怀疑,因此西夏贼寇不敢轻易侵犯他所统辖的地区。元昊请求议和,范仲淹被朝廷召回,授予枢密副使之职。范仲淹性情刚烈,但外表温和,本性极为孝顺。因为母亲在世时家中正贫困,后来(范仲淹)虽然显贵,但家中没有来客就不吃两种以上的肉食。妻儿的衣服和饭食,仅仅能够自足。范仲淹乐于施恩,在里巷中设置义庄,用以赡养族人。对人博爱乐做善事,士人大多出自其门下,即使是里巷之人,也都能说出他的名字。去世那天,四面八方听到这一消息的人,都为之叹息。范仲淹治理国家崇尚忠厚,所到之处多有恩德,邠州、庆州的老百姓和归属的羌人,都画上他的像建立生祠供奉他。等到他死时,羌部族的首领数百人,像失去父亲一样痛哭,并斋戒三日以后才离开。(二)组合文本阅读(12分)材料一材料二①2024年4月23日上午,在第三届全民阅读大会上,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发布了第二十一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②2023年我国成年国民包括书报刊和数字出版物在内的各种媒介的综合阅读率为81.9%,较2022年的81.8%提升了0.1个百分点。2023年我国成年国民图书阅读率为59.8%,与2022年的59.8%持平;报纸阅读率为23.1%,较2022年的23.5%下降了0.4个百分点;期刊阅读率为17.5%,较2022年的17.7%下降了0.2个百分点;数字化阅读方式(电脑端网络在线阅读、手机阅读、电子阅读器阅读、Pad阅读等)的接触率为80.3%,较2022年的80.1%增长了0.2个百分点。③进一步对各类数字化阅读载体的接触情况进行分析发现,2023年有78.3%的成年国民进行过手机阅读,较2022年的77.8%增长了0.5个百分点;70.6%的成年国民通过电脑端进行网络在线阅读,较2022年的71.5%下降了0.9个百分点;25.3%的成年国民在电子阅读器上阅读,比2022年的26.8%减少了1.5个百分点;22.5%的成年国民使用Pad(平板电脑)进行阅读,较2022年的21.3%增长了1.2个百分点。此外,听书和视频讲书等新兴的数字化阅读方式受到越来越多的成年国民喜爱,2023年有36.3%的成年国民通过听书的方式进行阅读;有4.4%的成年国民通过视频讲书的方式进行阅读。④2023年我国0—17周岁未成年人图书阅读率为86.2%,较2022年的84.2%提高了2.0个百分点。2023年我国0—17周岁未成年人数字化阅读方式接触率为74.7%,较2022年的73.4%提高了1.3个百分点。2023年我国0—17周岁未成年人的人均图书阅读量为11.39本,较2022年的11.14本增加了0.25本。2023年我国0—17周岁未成年人每天阅读纸质图书35.69分钟。(数据来自国家新闻出版署官网)材料三①读书,一直是中国人传承文化、提升修养的重要途径。建设书香社会,推广全民阅读,可以让更多人接触优秀文化作品,提高思想境界和审美水平。同时,建设书香社会,也能促进出版、发行、印刷等文化产业发展,拉动文化消费,带动经济社会转型发展。②推进书香社会建设,离不开优质内容供给。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出版业实现了快速发展。如今,全国有580余家出版社,年出版图书约50万种。特别是近年来,图书品类结构日益优化、原创精品不断涌现,为人民群众提供了更加丰富、更有营养的精神食粮。③推进书香社会建设,要完善基础设施。加大财政倾斜力度,制定和完善公共图书馆、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市民书屋、农家书屋等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标准和资源配置标准,加快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实现农村、城市社区公共文化服务资源整合和互联互通,以创新管理机制、提升服务效能为重点,提供处处可读、时时可读、人人可读的条件。④推进书香社会建设,要适应数字时代的生活方式。加强数字化阅读基础设施的建设,包括网络、终端设备、电子书库等,提高网络速度和稳定性。同时,拓展和提升电子阅读的品质和内涵,推进更多以经典书目为代表的高质量阅读资源数字化。⑤建设书香社会需要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和团体的共同参与和努力。只有全社会形成共识和支持的氛围,让全民阅读蔚然成风,才能不断提高文明程度、增强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节选自《经济日报》)11.对于材料二、材料三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书香社会建设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书香社会助力文化强国建设。B.0—17周岁未成年人阅读基础良好,人均每天阅读纸质图书时间超过半小时。C.数字化阅读深入成年国民生活,听书和视频讲书受到越来越多成年国民喜爱。D.2023年我国成年国民各媒介综合阅读率有所下降,数字化阅读方式接触率成为主要增长点。12.请简要说明材料一图标的构成要素及寓意。13.数字化阅读在日常阅读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可是小文的妈妈非常反对小文利用手机、平板等媒介进行阅读,你该如何劝说小文的妈妈?14.推进书香社会建设需要“全社会形成共识和支持的氛围”,请你谈谈作为中学生应怎样助力书香社会的建设?【答案】11.D12.主要构成要素:一只大手,一本翻开的书籍,下方“全民阅读”四个黑体字。这个会徽图案结构简洁,构思新颖;形态上动感十足。书籍寓意着知识与力量,展开的大手象征着阅读的美好与包容;既有浓厚的时代气息,又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和视觉冲击力。13.阿姨您好!我是小文的同学,据权威数据显示,数字化阅读因其便利、多样等特点越来越受到国人的欢迎。作为中学生我们也感受到了数字化阅读的便利。您放心,我们一定能处理好数字化阅读与学习的关系,不会沉迷网络,请您相信小文,相信我们。14.示例:①积极参与阅读活动: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阅读活动,如读书分享会、读书节等,通过这些活动提高自己的阅读兴趣和能力。②积极推广阅读:在班级、学校或社区中积极推广阅读,向他人介绍好书、分享阅读心得,激发更多人的阅读兴趣。③倡导家庭阅读:在家庭中倡导阅读文化,与家人一起制定阅读计划,共同分享阅读的快乐。【解析】【11题详解】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辨析。D.有误,根据材料二第②段“2023年我国成年国民包括书报刊和数字出版物在内的各种媒介的综合阅读率为81.9%,较2022年的81.8%提升了0.1个百分点”可知,2023年我国成年国民各媒介综合阅读率实际上是上升的,而不是下降的;故选D。【12题详解】本题考查图文转换。材料一图标的构成要素主要包括:书籍:图标主体是一本打开的书籍,书页呈扇形展开,象征着知识的传播和智慧的启迪。大手:一只大手从书籍中伸出,五指并拢,托着书籍,象征着对知识的呵护和对阅读的推广。“全民阅读”四个字,位于书籍下方,字体简洁有力,与书籍和大手形成呼应,明确主题。图标的寓意:书籍象征着知识,而大手托着书籍,表明知识是宝贵的,需要我们用心呵护和传承。手掌的姿态,仿佛在向人们传递书籍,鼓励大家积极阅读,提升自身修养。“全民阅读”四个字强调了阅读的普及性,希望所有人都能参与到阅读中来,共同营造书香社会。【13题详解】本题考查材料内容理解和语言表达。解答时,首先向小文的妈妈表明你是小文的同学,并说明你想要谈谈数字化阅读的事情。接着,引用材料中关于数字化阅读的权威数据,让小文的妈妈了解到数字化阅读的流行趋势。然后,重点说明数字化阅读的便利、多样等特点,让小文的妈妈了解到数字化阅读的好处。最后,承诺小文会合理利用数字化阅读,不会沉迷网络,让小文的妈妈放心。用真诚的语气表达你对小文的信任,并请求小文的妈妈能够理解和支持。示例:阿姨您好!我是小文的同学,最近我们都在用手机阅读电子书,您知道吗?现在很多经典书籍都有电子版,而且手机阅读很方便,随时随地都能看,还能调节字体大小,保护眼睛呢!小文也特别喜欢用手机阅读,而且他很自律,会控制阅读时间,不会影响学习。您放心,我们会合理利用手机阅读,让它成为我们学习的帮手,而不是负担。【14题详解】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建议启示。根据材料三第⑤段“建设书香社会需要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和团体的共同参与和努力”可知,书香社会的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包括中学生在内的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根据第⑤段“只有全社会形成共识和支持的氛围,让全民阅读蔚然成风”可知,形成良好的阅读氛围是建设书香社会的关键,而中学生作为社会的一份子,可以通过自身行动为营造这种氛围贡献力量。因此,为了助力书香社会的建设,中学生可以积极参与阅读活动:如学校组织的读书分享会、读书节等,这不仅能提高个人的阅读兴趣和能力,还能在校园内形成良好的阅读氛围;也可以积极推广阅读:在班级、学校或社区中,主动推广阅读,推荐好书,分享阅读心得,激发更多人的阅读兴趣,使阅读成为一种时尚和习惯;还可以倡导家庭阅读:在家庭中倡导阅读文化,与家人一起制定阅读计划,共享阅读时光,将阅读的乐趣传递给家人,营造家庭阅读的良好环境。(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7分)石榴花开纪明涛①行走在初夏的早上,尽是雨后的微凉和氤湿的绿意,令人神清气爽。清晨,在小区健身廊道跑步锻炼时,忽然瞥见路边花园里有几株石榴树开花了。“只待绿荫芳树合,蕊珠如火一时开。”远看,石榴树上开满许多小喇叭似的花朵,红红的,缀满在朦胧的绿丛里,灿若烟霞。②我不由得停下脚步,走近栅栏,来到石榴树下,仔细端详。昨夜下了一阵小雨,空气是那样清新,石榴树的枝叶上还有一层水滴。绿叶红花,点缀滴滴晶莹露水,石榴花越发显得纤细、秀美、娇艳。③古人把石榴称作“丹若”,就是取自石榴花的颜色。据《广群芳谱》记载:“石榴,一名丹若,本草云,若木乃扶桑之名,榴花丹颊似之,故亦有丹若之称……”说起来石榴算是外来物种,汉朝时传入我国。先是在皇家苑囿中栽种,后来随着时代变迁,才飞入寻常百姓家。④红红的石榴花,一树树,一簇簇,一团团,抓人眼球,张力十足,灼热,烂漫,飞扬,充满了蓬勃的生命感,成为初夏时节一道绚丽的风景线。望着石榴花,遐想着金秋时满树的石榴果,我的思绪又飘飞到老家的那棵石榴树身上。记不清楚是哪一年,母亲在院子里栽下了一棵石榴树。刚栽种的时候,它只有大拇指般粗细,起初我没怎么关注过它。直到几年后,石榴树枝繁叶茂,石榴花怒放,秋后果实累累,让儿时的我有了大快朵颐的美味。在零食匮乏的年代,那棵石榴树结出的果实,汁液饱满,甜而不酸,还未入口,已让我满口生津,成为我童年味蕾的一份留恋。⑤石榴树很容易培植,母亲每年都通过压枝生根的方法培育幼苗,对有需要的左邻右舍,母亲总是把幼苗慷慨相赠。石榴树的成长少不了母亲的精心呵护,经过几十年的生长,石榴树的躯干已有碗口那么粗,斑斑驳驳,疙疙瘩瘩,仿佛写满了岁月的沧桑。每次看到那棵石榴树,我的眼前总会浮现出母亲劳作的身影。母亲用一双布满老茧的手,操持着农活和家务,日复一日地为家庭付出,从无怨言。石榴树的品格,不正像我的母亲吗?没有奢华的外表,却勤勤恳恳,甘于奉献。⑥农历五月,是石榴花盛开的时节,故五月又称“榴月”。盛开的石榴花将静谧的小庭院映衬得热闹缤纷。石榴花的花期比较长,但若是遇到较大的风吹拂,花瓣便纷纷落下,落在地上像是铺上了一层红色的地毯,踩上去软绵绵的,有一种说不出的舒爽萦绕在心头。⑦等到了盛夏,如伞一般的树冠下,更是成了乘凉休憩的好地方。晚饭后,母亲在树下做一些诸如纳新鞋底之类的针线活,有时也会给我讲岳飞、海瑞的故事,教一些做人的道理。到10月份,是石榴的收获时节,细心的母亲总是按成熟的先后顺序采摘。母亲把采摘下来的石榴保存得特别仔细,先是将石榴放在阴凉通风的地方,待石榴皮的水分蒸发后,在干燥的石榴外面包上一层纸,然后放在透气的纸箱里,等到春节期间拿出来招待客人。⑧“却是石榴知立夏,年年此日一花开。”此刻,眼前的石榴花活泼、灵动,像一簇簇跳动的火苗,又像一片红艳艳的晚霞,充满生机,热烈热闹。老屋、古巷、石板路、石榴花,在今天的都市里似乎很难找到了,而眼前的这几株石榴树,浓缩了故乡的远影,浓缩了我儿时的记忆与快乐,也浓缩了我对故乡依依不舍的思念。(《人民日报》2023年6月25日8版)15.小语认为品读本文应关注引用的作用。本文第①段和第③段分别引用诗句、《广群芳谱》,请思考其用意。16.读散文应品味其语言美。请根据小文的疑问式批注,解答问题。(1)红红的石榴花,一树树,一簇簇,一团团,抓人眼球,张力十足,灼热,烂漫,飞扬,充满了蓬勃的生命感,成为初夏时节一道绚丽的风景线。(小文批注:运用叠词有何妙处?)(2)此刻,眼前的石榴花活泼、灵动,像一簇簇跳动的火苗,又像一片红艳艳的晚霞,充满生机,热烈热闹。(小文批注:运用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17.小语认为文中的母亲具有一种朴素的美,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母亲的形象。18.小语将本文和史铁生《秋天的怀念》勾连阅读,请你结合链接资料,探究两文结尾的抒情方式和情感有何不同。老屋、古巷、石板路、石榴花,在今天的都市里似乎很难找到了,而眼前的这几株石榴树,浓缩了故乡的远影,浓缩了我儿时的记忆与快乐,也浓缩了我对故乡依依不舍的思念。链接资料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答案】15.①段引用诗句突出石榴花的灿烂、绚丽的特点,引出下文对石榴花及往事的回忆;③段引用《广群芳谱》详述石榴的来历、命名由来,生动翔实,具有说服力;引用诗文资料,增添文章的文学色彩和增强文章的文化内涵。16.(1)运用叠词“一树树”“一簇簇”“一团团”读起来朗朗上口,富有音韵美,突出石榴花绽放的繁多、绚丽、蓬勃、充满生命力的特点,表达作者对石榴花的喜爱、赞美之情。(2)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石榴花”比作“火苗”“晚霞”,生动形象地描绘石榴花开得火红、烂漫、充满生机的特点,表达作者对石榴花的喜爱、赞美之情。17.①乐于分享或乐于助人,从文中母亲把石榴树幼苗慷慨相赠给有需要的左邻右舍可以看出;②勤劳能干、勤勤恳恳,从文中她静心呵护石榴树的成长,做针线活可以看出;③无怨无悔、甘于奉献,从文中她操持农活和家务,从未有怨言可以看出;④重视教育,善于教育,从文中她给“我”讲岳飞、海瑞的故事,教一些做人的道理可以看出。18.本文运用直接抒情的方式,抒发对石榴树、童年美好往事、故乡的深切怀念之情;《秋天的怀念》运用间接抒情/借景抒情的方式,绽放的菊花象征母亲对我的爱,作者借此表达对母亲的怀念之情;菊花是母亲的象征,作者借此赞美母亲的淳朴、高洁、坚强的精神品质;菊花也象征美好的生活,作者借此表达要积极勇敢面对生活的信念。【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引用诗句的理解和分析。根据第①段“只待绿荫芳树合,蕊珠如火一时开”可知,作者通过引用诗句形象地描绘了石榴花开的壮观景象,不仅突出了石榴花绽放时的绚烂与美丽,而且为全文营造了一种诗意的氛围,自然而然地引出了下文对石榴花及其相关记忆的深情回忆。根据第③段“据《广群芳谱》记载:‘石榴,一名丹若,本草云,若木乃扶桑之名,榴花丹颊似之,故亦有丹若之称……’”可知,作者引用《广群芳谱》的内容,详细介绍了石榴的别称及其命名缘由,不仅增加了文章的知识性和文化深度,还使读者对石榴的历史渊源有了更全面的了解,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和吸引力,同时也反映出作者对石榴文化的深厚兴趣和研究。【16题详解】本题考查词句的赏析,要在把握文章内容的基础上,结合上下文和具体的语句分析作答。(1)根据第④段“红红的石榴花,一树树,一簇簇,一团团,抓人眼球,张力十足,灼热,烂漫,飞扬,充满了蓬勃的生命感,成为初夏时节一道绚丽的风景线”可知,作者在此处巧妙运用了叠词“一树树”、“一簇簇”、“一团团”,这些叠词的使用不仅使得语言更加生动形象,读起来富有节奏感和音乐美,而且强化了石榴花开放时的繁茂、热烈和生命力旺盛的视觉效果,表达了作者对石榴花由衷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同时也为读者勾勒出一幅生动的初夏石榴花盛开的美丽画卷,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和感染力。(2)根据第⑧段“此刻,眼前的石榴花活泼、灵动,像一簇簇跳动的火苗,又像一片红艳艳的晚霞,充满生机,热烈热闹”可知,作者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石榴花比作“跳动的火苗”和“红艳艳的晚霞”,这种生动形象的比喻不仅准确地捕捉到了石榴花颜色的鲜艳和形态的动态美,而且传达出了石榴花开放时那种热烈、活泼、充满生命力的气息,极大地丰富了文字的画面感和情感色彩,表达了作者对石榴花深深的喜爱和由衷的赞美,同时也加深了读者对石榴花美好印象的理解和感受。【17题详解】本题考查人物形象分析。根据第⑤段“石榴树很容易培植,母亲每年都通过压枝生根的方法培育幼苗,对有需要的左邻右舍,母亲总是把幼苗慷慨相赠”可知,母亲不仅懂得石榴树的栽培技巧,还乐于与邻里分享石榴树的幼苗,展现出她乐于助人、慷慨大方的美好品质。根据第⑤段“石榴树的成长少不了母亲的精心呵护,经过几十年的生长,石榴树的躯干已有碗口那么粗,斑斑驳驳,疙疙瘩瘩,仿佛写满了岁月的沧桑”可知,母亲对石榴树的悉心照料体现了她的勤劳能干和对生活的热爱,她勤勤恳恳地劳作,体现了母亲坚韧不拔、默默奉献的精神。根据第⑤段“每次看到那棵石榴树,我的眼前总会浮现出母亲劳作的身影。母亲用一双布满老茧的手,操持着农活和家务,日复一日地为家庭付出,从无怨言”可知,母亲长年累月地承担着家庭的重担,无论多么辛苦,她都默默地承受,从不抱怨,这反映了她无怨无悔、甘于奉献的高尚情操。根据第⑦段“晚饭后,母亲在树下做一些诸如纳新鞋底之类的针线活,有时也会给我讲岳飞、海瑞的故事,教一些做人的道理”可知,母亲不仅关注孩子的物质生活,更注重精神世界的培养,她通过讲述历史故事的方式,寓教于乐,传递着做人做事的道理,展现出母亲对子女教育的重视和智慧,以及她善于教育的一面。18题详解】本题考查抒情方式和情感对比分析。根据《石榴花开》第⑧段“老屋、古巷、石板路、石榴花,在今天的都市里似乎很难找到了,而眼前的这几株石榴树,浓缩了故乡的远影,浓缩了我儿时的记忆与快乐,也浓缩了我对故乡依依不舍的思念”可知,作者通过直接抒情的方式,表达了对过去时光、童年记忆以及故乡深深的怀念之情,特别是对石榴树的描写,成为了承载这些情感的具体载体,直接而强烈地表达了作者对过往生活的追忆和对故乡的眷恋。根据链接资料“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可知,《秋天的怀念》中作者史铁生采用的是间接抒情或借景抒情的方式,通过描绘秋天盛开的各色菊花,隐喻了母亲对他无私的爱和关怀,以及母亲希望他能够坚强面对生活的愿望。菊花不仅是母亲的象征,代表着母亲淳朴、高洁、坚强的精神品质,同时也是美好生活的象征,表达了作者在经历了人生的低谷之后,决定积极勇敢面对生活的信念,以及对母亲永远的怀念和感激。综上所述,两篇文章虽然都表达了对过去的怀念之情,但在抒情方式上有所不同,本文采用了直接抒情的方式,情感表达更为直接和浓烈;而《秋天的怀念》则通过借景抒情的方式,情感表达更为含蓄和深刻,两者都体现了作者对过去美好时光的珍惜和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四)整本书阅读(15分)19.下列有关名著的表述,不正确的两项是()()A.《西游记》是我国文学史上成就最高的一部现实主义章回体长篇古典神魔小说,全书共一百二十回。B.《骆驼祥子》通过祥子这个人物形象,有力地鞭挞了吃人的社会制度,深刻地揭露了旧社会的罪恶。C.“他个子清瘦,中等身材,骨骼小而结实,尽管胡子又长又黑,外表上仍不脱孩子气,又大又深的眼睛富于热情”,以上文字描写的对象是周恩来。D.朱自清的《经典常谈》不囿于陈腐的旧学框架,尽量采择近人新说,以亲切自然、切实浅明的语言介绍了我国文化遗产中的经典作品。E.《简·爱》以第二人称叙述,成功塑造了简·爱这一人格独立,心灵强大,具有强烈的自尊心和反抗精神的女性形象。【答案】AE【解析】【详解】本题考查文学常识。A.有误,《西游记》是我国文学史上成就最高的一部浪漫主义章回体长篇古典神魔小说,而非现实主义,全书一百回,而非一百二十回;E.有误,《简·爱》是以第一人称叙述,而非第二人称;故选AE。20.阅读经典名著,收获成长力量。请你和小语、小文一起完成以下任务。【任务一】知人物材料一A没有什么模样,使他可爱的是脸上的精神。头不很大,圆眼,肉鼻子,两条眉很短很粗,头上永远剃得发亮。腮上没有多余的肉,脖子可是几乎与头一边儿粗;脸上永远红扑扑的,特别亮的是颧骨与右耳之间一块不小的疤——小时候在树下睡觉,被驴啃了一口。材料二B穿着一件灰短褂,从上到下扣着纽扣,紧紧地绷住他那宽大而结实的身子。这短褂显然是太窄了,他的脖子像牛脖子一样粗壮,整个人就像一棵粗大的老橡树那样结实。材料三落后点进一个童生来,面黄肌瘦,花白胡须,头上戴一顶破毡帽。广东虽是地气温暖,这时已是十二月上旬,那C还穿着麻布直褪,冻得乞乞缩缩,接了卷子,下来归号。(1)三个选段中的A、B、C依次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填人物)【任务二】晓主旨(2)你认为“英雄主义”“艰难”“乐观”“无私奉献”哪个词语能更准确贴合《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部名著的主旨?【任务三】明方法(3)阅读名著,掌握读书方法很重要。请你联系初中阶段所读的名著篇目,分享阅读名著过程中使用的方法。(至少两种)【答案】(1)①.祥子②.朱赫来③.范进(2)示例:我认为“英雄主义”更准确贴合《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部作品的主旨。主人公保尔·柯察金的形象就是英雄主义的最好诠释。他的一生充满了挑战和斗争,无论是在战场上,还是在生活的困苦中,他都表现出了无比的坚韧和毅力。他从不向命运低头,始终保持着对生活和理想的热情。这种对自我超越、对困难不屈的精神,正是英雄主义的核心所在。(3)示例:①泛读与精读结合:泛读:在初次接触名著时,进行泛读可以帮助你快速了解故事的大致情节、主要人物和背景设定。精读:在泛读的基础上,选择你感兴趣的章节或段落进行精读。如读《西游记》等长篇小说可以运用这种方法。②圈点批注:在阅读完名著后,你可以整理一下你的笔记和标注,将重点、难点和疑问进行分类和整理。这有助于你查漏补缺,并对自己在阅读过程中的理解程度进行检验。如读《骆驼祥子》《艾青诗选》等作品可以用这种方法。【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考查名著人物。A.结合“有什么模样,使他可爱的是脸上的精神。头不很大,圆眼,肉鼻子,两条眉很短很粗,头上永远剃得发亮。腮上没有多余的肉,脖子可是几乎与头一边儿粗”可知,此处人物是闰土。 闰土是鲁迅创作的短篇小说《故乡》中的人物。闰土是贫苦农民,童年时活泼、善良、真诚,因为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统治阶层的压迫,成年后贫困潦倒,麻木、卑微、木讷。B.结合“穿着一件灰短褂,从上到下扣着纽扣,紧紧地绷住他那宽大而结实的身子。这短褂显然是太窄了,他的脖子像牛脖子一样粗壮,整个人就像一棵粗大的老橡树那样结实”可知,此处人物是朱赫来。《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朱赫来是一个老布尔什维克,他身体宽大而结实,平时不苟言笑,言语简单明了,但生动易懂。他对自己所走的道路十分了解,对敌人有火一般的愤怒与憎恨,不屈不挠坚决地和剥削者做顽强的斗争。朱赫来整个人就像一棵多年的结实的橡树有力而坚定。C.结合“落后点进一个童生来,面黄肌瘦,花白胡须,头上戴一顶破毡帽。广东虽是地气温暖,这时已是十二月上旬,那C还穿着麻布直褪,冻得乞乞缩缩,接了卷子,下来归号”可知,此处人物是范进。这段文字,用白描的手法表现了范进的生活十分贫困,他年纪很大仍然参加“童生”考试,刻画了一位深受封建科学教育的毒害、穷酸、迂腐的读书人形象。【小问2详解】本题考查名著主旨把握。在探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部名著的主旨时,我们需要深入理解这部作品的核心内容和精神内涵,然后对比题目中给出的四个词语:“英雄主义”、“艰难”、“乐观”和“无私奉献”。“英雄主义”:这部小说描绘了主人公保尔·柯察金在革命战争和艰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