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在分析校园欺凌事件时,人们习惯于从欺凌事件当事双方的强弱博弈角度来探讨,而忽略了旁观者在抑制、阻止欺凌事件升级方面的积极作用。反欺凌教育应该重视旁观者视角,利用蚂蚁效应、临近效应、链状效应、二八定律等心理学规律,引导学生建立班级人际交往圈,从班级文化建设的高度来防止欺凌事件的发生。关键词反欺凌;旁观者;心理效应;班级文化2021年1月,教育部办公厅发布《防范中小学生欺凌专项治理行动工作方案》,明确要求深入开展中小学生欺凌行为治理工作,组织防治学生欺凌专题培训,提高防治学生欺凌的意识和能力。[1]为此,学校吕新辉名班主任工作室组织成员开展理论学习,搜集、整理、分析社会舆情关注的欺凌事件,结合校情、班情,以案例研究的方式,从旁观者视角开展行动研究,把反欺凌教育纳入班级文化建设,探索反欺凌教育的新思路。一、欺凌事件中的旁观者从引起社会舆情广泛关注的校园欺凌事件来看,欺凌者往往采取言语辱骂、肢体羞辱等暴力行为打击被欺凌者,同时也存在旁观者冷漠无视、帮腔作势、推波助澜的辅助作用。这种主次配合的模式构成了欺凌事件长期持续、恶性升级的环境。要改变这种不良的人际关系,就必须首先研究欺凌事件中的旁观者。(一)欺凌事件中的旁观者因素校园欺凌指学生间蓄意或者恶意通过肢体、语言及网络等手段,实施欺负、侮辱造成伤害,损害学生身心健康的行为。欺凌者与被欺凌者处于同一个生活系统中,又处于强势与弱势的二元对立状态。通常情况下,欺凌事件被看做是欺凌者与被欺凌者互动的结果,在对极端欺凌事件进行归因分析时,人们总是习惯从欺凌事件中当事双方的强弱博弈角度,却忽略了欺凌事件的旁观者视角。实践证明,影响恶劣的极端欺凌事件一般都是因为普通欺凌事件没有得到及时处理,在长期积压中逐步升级演变而来。绝大多数普通欺凌事件情节并不复杂,没有产生严重后果,及时干预都能顺利解决。普通欺凌事件中虽然也存在“欺凌者强——被欺凌者弱”的对立关系,但造成欺凌程度逐步加深的却是旁观者的冷漠。(二)欺凌事件中的旁观者类型按照与欺凌事件的距离,旁观者可分为五种类型:耳闻者、目击者、传播者、解析者、参与者。耳闻者从别人口中听说了欺凌事件的发生,可能相信,也可能怀疑;目击者目睹了欺凌事件的发生,确信有人被欺负了;传播者经过耳闻或目睹之后,不管事情的真假,参与消息的散播,使欺凌事件的知晓度扩大;解析者通常会结合自己平时的观察和体验,对欺凌事件进行理性剖析,试图找出真相;参与者通常会跟欺凌者站在同一个阵营,进一步强化“强”对“弱”的威胁作用,客观上成了“帮凶”的角色。其实,五种类型的旁观者中都蕴藏着遏制欺凌程度加深的理性力量,但由于在日常的反欺凌教育中,旁观者在抑制、阻止欺凌事件升级方面的积极作用没有被重视,潜在力量没有被激活,从而导致事态恶性发展。二、欺凌事件中的旁观者群体心理分析校园欺凌事件的发生有一个由弱渐强的过程,旁观者从个体到群体的累积也是逐渐形成的。预防极端欺凌事件,应该从普通欺凌事件入手,抓住旁观者个体在面对可能發生的欺凌时“看热闹”“小气鬼”“无恶意”心态,引导他们建立正确的认知。同时,教育者还要深刻认识旁观者群体的表层和深层心理,为通过班级文化建设来有效解决欺凌问题打下基础。(一)旁观者的心态【案例1】“看热闹”心态开学伊始,小俞和小范经常在一起玩闹。通常是小俞喜欢开玩笑,小范喜欢追逐。比如小俞说:“小范,你今天的发型像鸡窝。”然后大家笑话小范,小范就追打小俞,两人你追我跑直到气喘吁吁才停下来,小范打了小俞几下,以示“惩罚”。期中考试过后,成绩公布,小范的分数很不理想,垂头丧气。小俞揶揄道:“小范,怎么才这么一点分数?哎,自信的小范做不了学习模范,变成了可怜的菜泡饭。”旁边同学都笑岔了气,小范追上去狠狠地捶了几拳头。后来,小俞爸爸来校说儿子长期受小范欺负,这次把孩子都打哭了,要追究责任。【案例2】“小气鬼”心态期初排座位,阿力和阿峰坐在了一起,阿力外向,伶牙俐齿;阿峰内向,稍显木讷。男孩子都好动,下课就在走廊里玩。有一次上课铃响前,阿力把阿峰按在地上,老师看见后跑过去把他们拉开。阿力说:“我们在玩,没有打架。”阿峰也说在玩,老师感觉阿峰被欺负,就批评了阿力几句。有一天,阿峰的家长来电话,他感觉儿子在学校过得比较压抑,儿子为了跟同桌搞好关系,什么东西都要带两样,一样自己用,一样给同桌用,以免受欺负。老师找学生了解情况,周围学生竟然一致认为阿峰太小气,连普通的文具都要计较。【案例3】“无恶意”心态小燕和小倩是同桌,也是闺蜜,但两人的关系恶化了。据了解,暑假时小燕在网上传播了关于小倩的“报料”,说小倩喜欢某男生。开学后小燕继续添油加醋地制造“绯闻”,其他学生每天当八卦听,传来传去就广为人知了。小倩精神压力很大,寝食不安,觉得连其他班级的学生都在议论自己了。老师找了很多学生谈话,弄清了谣言的传播链,但所有人都觉得自己没有恶意,不算欺凌。(二)旁观者群体形象的心理分析1.旁观者群体的表层心理分析三个案例中的旁观者都是群体形象。案例1中的旁观者觉得小俞和小范给大家带来了欢乐,欺凌被视为小品和相声,当热闹看。案例2中,老师已经发现了欺凌的苗头,但阿力和阿峰都否认,旁观者也默许了阿力对阿峰的强势行为——因为阿峰是个小气鬼。案例3中,当小倩和小燕发生矛盾后,旁观者继续传播谣言,觉得没有恶意就没有责任。在旁观者心里,弱势方没有公开表达不满就意味着默许,这在理性思维不成熟的青春期具有普遍性。旁观者缺乏换位思考的意识,以基于自我快乐精神需要或自我保护需要的直觉感受代替冷静、客观、理性的本质判断。这是旁观者的表层心理。从旁观者的五种分类来看,三个案例中已经出现了耳闻者、目击者、传播者,一定程度上也出现了参与者,但没有出现解析者。在其他旁观者眼里都正常的事情,在解析者眼里未必正常,经过分析,能够预判本质上发生了什么事情,解析者对问题的看法在普通欺凌事件中显得非常重要。解析者是防止普通欺凌事件程度加深的重要旁观者,但在普通欺凌事件中,作为解析者的旁观者形象经常缺席,或者其声音被淡化、被忽略、被埋没。2.旁观者群体的深层心理分析在欺凌事件中,“A”代表强势方,“B”代表弱势方,“N”代表旁观者群体。绝大多数欺凌事件并不总以“A对B”的形式存在,而是“(A对B)+N”的群体模式。旁观者的心理行为对欺凌事件的发展走向具有关键影响:当旁观者群体中耳闻者、目击者、传播者、参与者都以“看戏”的心理出现时,欺凌的程度就会加剧;当解析者的意见能够影响耳闻者、目击者、传播者和参与者时,欺凌的程度就会减弱,甚至被遏制。法国著名心理学家古斯塔夫·勒庞认为,群体中的个体,其行为本质上不同于单独个人的行为,群体的行为是一致性、情绪性和非理性的。[2]在欺凌事件中,“(A对B)+N”群体出现后,就会产生群体心理,由群体心理滋生出群体情绪,通过情绪的传染,作为旁观者的个体就失去了分辨能力,在某种意义上完全融入了群体,其行为也处于无意识的被控制之中。所以,旁观者认为自己自始至终都没有对弱势方进行欺压,自己也没必要承担责任。旁观者在群体之中是没有个体意识和行为能力的,“我”的感受只能是“N”群体的感受,“我”的言行只能是符合“N”群体需要的言行。这就是上述三个案例中旁观者的深层心理。3.旁观者群体对欺凌事件双方的心理影响从表层心理来看,旁观者满足了自己的快乐精神需要或自我保护需要;从深层心理来看,旁观者在群体“催眠”中失去了个体意识和行为能力。当代表旁观者群体的“N”的选择倾向于强势方“A”的时候,欺凌事件只会朝更严重、更恶劣的方向发展,甚至最终可能造成严重欺凌事件和极端欺凌事件。当代表旁观者群体的“N”的选择倾向于弱势方“B”的时候,欺凌事件就会降低激烈程度,而随着旁观者群体的态度越来越趋向正能量时,欺凌事件就会逐步消失,强势欺凌方“A”会逐渐认识到己方行为的荒谬和错误,弱势受欺凌方“B”会感受到来自集体的关心和支持,因为受欺凌而产生的心理阴影也会趋向消失。三、利用心理效应建立班级反欺凌人际圈在深刻认识到旁观者群体能够对欺凌事件发展起到影响后,我们可以探索利用心理学效应引导、培育旁观者群体的力量来建立班级反欺凌人际圈,从班级文化建设的宏观系统来实现创建反欺凌班级文化的目标。学生的人际圈以自我为中心向外发散,具体包括:个体与集体的关系,同桌之间的关系,与朋友的关系,与班委的关系。(一)利用蚂蚁效应,为每个学生赋能,引导学生养成大团队意识一只蚂蚁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但100万只蚂蚁组成的军团则可以横扫整片树林。班级由诸多个体组成,每个学生的人格是平等的,個体人格的组合会形成集体人格,在集体中每个个体的力量都理应得到尊重,这才是大团队意识。班级是一个相对独立的成长环境,班级成员间的人际关系对学生成长有着重要影响,所有学生的言行、思想都在人际交往中形成一定的共同点。学生充分理解蚂蚁效应后,就能认识到弱小的个体也有机会在团队获得集体支持,从而变成强大的个体。当旁观者群体“N”在蚂蚁效应下得到充分发挥时,强势方A的力量将被消解,弱势方B的力量将得到加强,从而形成新的势能平衡,阻断欺凌事件的发生。(二)利用临近效应,提倡“自选同桌”,引导学生正确处理个体关系两个人能否成为朋友,与距离是否相近有很大关系。相近的个体相聚的机会多,而重复接触有助于引发、增强个体间的亲近感,“远亲不如近邻”就是临近效应的生动表达。班主任结合班情让学生选择同桌,引导学生利用亲近感打造“自己人”社区,提倡分享和共赢,有助于形成睦邻友好的同桌文化。“自选同桌”操作流程如下:①学生提交申请,明确自己的优缺点和对新同桌的要求,列举理想同桌的姓名;②班主任按照学生意愿分组,每组6到10个人,组织学生集体协商;③学生在协商过程中要充分尊重成员的话语权,保障其选择权,协商达成一致后组成同桌;④教师再次询问学生意愿,如有一人反对,则协商无效,重建协商小组;⑤“自选同桌”完成后,学生签订“君子协定”,明确各自底线以及同桌边界,如果以后发生争端,按照“君子协定”判定责任。“自选同桌”引导学生学会与最亲近的人相处,把同桌变成“自己人”。有了同桌的支援,假定某学生在遭遇欺凌时,同桌就不会袖手旁观,这相当于同桌这一旁观者成为防止欺凌事件发生、升级的积极力量。(三)利用链状效应,选择“成长伙伴”,引导学生建立自己的朋友圈链状效应指人在成长中的相互影响作用,具体到正处于人际交往发展阶段的初中生,指学生在成长过程中会接受同龄人的影响,在思想品德方面、个性能力方面、情绪兴趣方面等互相感染。班主任利用链状效应,有意识地优化学生的人际交往环境,引导学生在共性之基础上学习彼此之长,树立正确的择友观,形成成长型的朋友圈文化。交朋友是初中生成长的重要人际交往事件,交朋友就是选择“成长伙伴”,在互相包容、互相认同、互相学习的环境中成长。班主任指导学生根据“求同存异”的原则择友,关注共同点,包容不同点。“趋同”比“辨异”更重要:“趋同”能扩大交友范围,让学生与更多的伙伴一起成长;“辨异”则会缩小交友圈,造成与自己对立的群体日渐庞大。万一发生欺凌,前者中的旁观者会主动支持弱势方、限制强势方,从而避免欺凌事件的升级。此外,班主任尤其需要重视引导性格内向的学生选择更多的“成长伙伴”。(四)利用二八定律,发挥榜样作用,引导学生做理性行动者二八定律指大约仅有20%的变因操纵着80%的局面,引申到班级团队中,指居于团队前20%的关键少数人对团队的影响力最重要。班主任要引导班级前20%的班委树立责任意识,在遇到群体盲从时能勇敢地发出理性声音,及时影响、调控班级舆论的走向,为班级注入良性发展的能量。班主任在编排座位时,要充分利用空间优势,划分出若干网格,把班委平均分布在各个网格中,使之成为小团队中的领头雁,这对言语欺凌的预防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电工基础与技能训练》课件-第四章 交流电路的分析-刘鑫尚
- 图书转库服务合同
- 《第九章9.1-9》课件.2-9.2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趋势
- 2025年榆林货运从业资格证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5年西双版纳怎么考货运从业资格证
- 2025年西宁货运从业资格证考试答案
- 2025年吕梁货运资格证安检考试题
- 环保工程合伙施工协议合同
- 客户反馈处理办法
- 合同部技术创新计划
- 2024年刹车盘行业未来五年发展预测分析报告
- 民法典银行培训课件
- 四年级下册数学单位换算题200道及答案
- 四年级上学期美术试卷(附答案)
- 机电一体化职业生涯
- 山东省烟台市芝罘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数学试卷(含解析)
- 用友U8操作教程2
- 河南省南阳市邓州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数学试题(含答案)
- 影视基础理论基础知识
- 国际贸易理论期末考试试卷
- 《测绘管理法律与法规》课件-测绘标准化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