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防治校园欺凌的模型构建_第1页
中小学防治校园欺凌的模型构建_第2页
中小学防治校园欺凌的模型构建_第3页
中小学防治校园欺凌的模型构建_第4页
中小学防治校园欺凌的模型构建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中小学防治校园欺凌的基本假设是,通过以常规教育为主、专门教育为辅的教育活动可有效预防校园欺凌的发生。经过北京、湖北、黑龙江三地实验校的三年实践探索,构建了以“预”“防”“消”“治”“辅”为基本框架的防治校园欺凌实践五阶段模型,形成了以常态教育、先兆识别、干预消解、综合治理、善后辅导为主要表现特征的防治欺凌实践流程,旨在为中小学校实施防治校园欺凌工作思路提供参考和借鉴。关键词校园欺凌;实践流程;模型框架;“预防消治辅”校园欺凌是当今世界各国普遍存在的现实问题,“早发现早干预”是国内外在预防欺凌问题上的共识。从世界各国的研究重心走势来看,校园欺凌的研究正在逐渐从理论分析研究走向预防实践研究。社会生态系统理论(SocietyEcosystemsTheory)是用以考察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交互关系的理论,其将人类成长的社会环境(家庭、学校、团体、社区等)看作是一种社会性的生态系统,强调生态环境对于分析和理解人类行为的重要性,注重人与环境间各系统的相互作用及其对人类行为的重大影响。[1]因此,在制定预防校园欺凌的政策与措施时,必须从整个社会环境出发,不仅要改变学生行为和校园环境,还要考虑到欺凌行为的复杂性及外部社会系统的影响和作用,如学生的家庭环境,社区环境、学生社会关系网的构成及社会的态度和规范等。例如,挪威“欧维斯欺凌预防项目”(TheOlweusBullyingPreventionProgram,OBPP)从学校层面、班级层面、个体层面和社区层面设计解决策略。[2]芬兰“KiVa反欺凌项目”(KiVaAnti-bullyingProgram)内容包括一般活动(universalactions)和针对性活动(indicatedactions),一般活动是预防欺凌的发生(20小时的课程),针对性活动是对个人欺凌案例进行干预。[3]上述两个项目已被全世界各国广泛借鉴,并形成各国独具特色的活动。中小学防治校园欺凌模型建构的基本假设是,通过建立以常规教育为主、专门教育为辅的教育工作体系,可有效预防校园欺凌的发生。[4]本研究的核心问题在于中小学实践层面回答如何“预防”,通过北京市朝阳区、湖北省武汉市、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预防欺凌实验学校的三年探索,不断完善预防实践流程,最终形成了以“预”“防”“消”“治”“辅”为标志的预防欺凌实践流程的五阶段递进模型,相应体现为五个层次的防治措施。“预”“防”“消”主要面向尚未发生典型欺凌事件的正面教育和对欺凌先兆行为的干预与消解;“治”“辅”则重点针对已经发生典型欺凌事件的综合治理和全方位的善后辅导。一、“预”:以常态教育防欺凌于未然“预”是防治校园欺凌实践流程模型的第一阶段,目的在于全面渗透防范欺凌的意识。“预”在学校日常教育工作中,是指通过课程教学、教育活动、文化建设等全面开展的常态教育措施,提高师生及家长对于学生欺凌问题及的认知,掌握必备的应对技能,达到“防欺凌于未然”的目的。(一)预防校园欺凌的校本课程开发预防校园欺凌校本课程以4-11年级学生为主建构课程内容(见表1),旨在向全体学生普及预防欺凌相关知识,认识欺凌演化的一般过程和标志特征;掌握欺凌生成的应对策略和方法技能,从而有明确指向地增加学生对欺凌行为及阶段性标志的认知、体验和应对能力,形成尊重他人、友善待人、懂得共情、和谐互助的集体氛围。(二)预防校园欺凌的全面教育活动校园是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场所。和谐文明的校园氛围和充满友善关爱的班级环境,能够增强学生的归属感和安全感,有效减少校园欺凌的发生。因此,中小学校要将预防校园欺凌的教育内容渗透到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通过文明校园和友善班级建设,形成安全的学校环境氛围和包容的班级共同体文化。其系统建设须依托学校办学理念和办学目标,突出对生命价值的追求和对不同个体生命成长的尊重,将文明有礼、关爱他人、包容共情、责任担当作为学生发展目标,建构和谐校园。其一,通识教育。将预防校园欺凌教育内容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一是通过心理课程及师生交流,引导学生用积极的归因和态度处理同学矛盾,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对心理行为表现特殊的学生进行专业评估,建立心理档案,制定辅导措施,开展团体辅导和个体辅导,重点改善其心理行为,以缓解学生冲突,减少欺凌萌芽的产生。二是通过绘本阅读课程,引导学生借助读、讲、编、演等多种形式表达对友善的理解,形成对友爱互助同伴关系的认同,种下友善的“种子”。三是通过戏剧工坊课程,组织学生创编《爱与团结的力量》等预防欺凌和友善友爱主题教育戏剧,将学生对校园欺凌的认知、情感和行为体验统一起来,引领学生更好地规范言行,减少矛盾冲突的发生。其二,班級教育。开展友善班级建设。在班主任带领下,开展由学生和家长参与的集体讨论,形成共同遵守的“友善班级”公约。班级公约张贴于教室橱窗内,随时指导学生言行,使其成为防治校园欺凌的班级公共约束章程。如友善公约“礼貌用语微笑先行、规则牢记安全你我、诚实守信热爱集体、态度诚恳尊重他人、互相帮助善待他人、互相理解宽容待人”,并以“我要”“我不要”的表述方式进行细化,对学生行为指导的标准更加明确。同时,班级可通过主题班会,明确界定同伴交往中哪些行为是不当的、哪些言语是不能说的。此外,还可以利用班级橱窗,张贴学生对“友善”的理解和认识的手抄报,营造尊重友爱的班级氛围,增强学生反对欺凌的意识。二、“防”:以发现先兆识别欺凌早期信号“防”是防治校园欺凌实践流程模型的第二阶段,目的在于早期发现欺凌先兆,一般是通过特征识别、定期调查、观察追踪等方式,在早期阶段精确识别危险信号,发现可能发展成为典型欺凌事件的问题,未病先防,及时干预,才能达到预防校园欺凌的根本目的。基于三地实验校为期三年的实验研究,形成了欺凌生成演化的两过程五阶段模型。前期过程是欺凌的生成发展过程,位于标准欺凌事件产生之前,分为欺凌种子、欺凌初发、欺凌萌芽三阶段。后期过程是欺凌的后果演化过程,位于标准欺凌事件产生之后,分为标准欺凌、严重欺凌两阶段。基于欺凌生成演化的过程模型,进一步提炼出十个欺凌生成先兆的识别要素:目的、态度、程度、频率、人数、范围、性质、方式、场景、特质,并进一步分为三类:主观要素、客观要素和关联要素,作为衡量判断欺凌先兆行为所处阶段的重要指标。一是主观要素,是指施行欺凌先兆行为的自主意识和观念。主观要素包括:目的、态度、程度等。其中,“目的”要素,即施行欺凌先兆行为的目标和结果,如嬉闹玩笑、成心捉弄、恶意伤害等。“态度”要素,即施行欺凌先兆行为的内在感受、情感和意向,如不小心忘了、故意借物不还、强行勒索财物等。“程度”要素,即施行欺凌先兆行为的水平和状况,如发送表情包、发送歧视语言、发送侮辱语言。二是客观要素,是指出现欺凌先兆行为的一切有形存在。客觀要素包括:频率、人数、特质、范围等。其中,“频率”要素,即施行欺凌先兆行为在周期内的出现次数,如偶然、时常、每天等。“人数”要素,即施行欺凌先兆行为的个体数量,如一名学生、三至五名学生、半个班学生等。“特质”要素,即施行欺凌先兆行为的主体和客体,因个体先天和周围环境的影响,出现的偏离常态的特殊情况,如患有先天疾病、身体有异味、性格封闭孤僻等。“范围”要素,即施行欺凌先兆行为所处的空间或时间界限。如踹两下、扇嘴巴半小时、殴打几小时等。三是关联要素,是指与欺凌先兆行为相关联的附加因素。关联要素包括:性质、方式、场景等。其中,“性质”要素,即施行欺凌先兆行为的特性和本质,如轻微施压、威胁强迫、严重恐吓等。“方式”要素,即施行欺凌先兆行为所采用的方法和形式,如排挤孤立、编造谣言、微信群辱骂等。“场景”要素,即施行欺凌先兆行为的场合与环境,如学校厕所、操场角落、教学楼道等。欺凌生成过程的十个识别要素所表现出的标志特征,经过“欺凌种子-欺凌初发-欺凌萌芽”的演变过程,呈现由轻到重、由浅入深的逐级递增趋势。识别要素及其标志特征,是发现、辨别欺凌早期阶段的重要操作性方法,也是遏制标准欺凌发生的有效手段,应纳入学校预防欺凌工作的常规培训内容中,并指导教师熟练掌握和操练运用,以便对校园欺凌能够切实做到“早期发现”。三、“消”:以早期应对逐级干预消解“消”是防治校园欺凌实践流程模型的第三阶段,目的在于对已经显现的欺凌先兆行为信号及时消解。其主要通过集体教育、主题班会、个别谈话、批评教育、适当惩戒等方式,对欺凌先兆行为予以化解和消除。对于时刻充满学生嬉闹打闹行为且随时可能出现过分越界现象的校园生活而言,这是干预学生欺凌行为的关键手段和最重要的实践措施。其具体表现为:当学校教师根据欺凌信号识别要素,及时发现并判断出当前的学生行为处于欺凌生成早期的哪个阶段后,就需要立刻采取与欺凌早期阶段相对应的干预措施予以消解。三地预防欺凌实验校的研究过程中,“消”的实践形态体现为五方面:从对被动方学生的安抚关怀、对主动方学生的批评教育、与双方家庭的沟通协调、向校内支持系统(班级科任教师、心理健康教师、家长教师协会等)求援协助、向上级管理部门汇报备案等。从阶段划分看,欺凌种子、欺凌初发、欺凌萌芽三个欺凌生成早期阶段所采取的具体干预手段,程度逐步加强,措施逐步升级。课题组在北京的实验校开展了欺凌先兆行为的识别与消解实验,共获得教师案例199个,学生案例248个,分别编为《北京市朝阳区预防校园欺凌实验筛选整理档案(教师)》和《北京市朝阳区预防校园欺凌实验筛选整理档案(学生)》卷宗。[5]本研究采用质性研究方法,对实验所获得案例进行文本分析,归纳欺凌生成各阶段的消解措施。以下各欺凌生成阶段所引用的案例,均来自于实验校师生提供的资料。欺凌种子阶段案例:某中学一名男生小A,学习成绩不好,脸上布满雀斑。班里有一名学生B下课时故意在A面前叫他“斑点狗”。A起初并没有理会,总是隐忍,不作声。但是B并没有因为A的隐忍而停止不当的行为。慢慢地,B开始变本加厉。不但在下课叫A外号,在上课也毫不避讳,并且摆出夸张的动作去笑话A。班里一些比较老实的同学也默许了这件行为和风气。A在课上不敢发言,一旦发言,其他同学就会发出“旺旺”的狗叫声,来讽刺A“斑点狗”的外号。【消解措施】:首先,班主任对A同学进行心理疏导,帮助他排解负面情绪。然后,班主任与最开始起外号的B同学谈话,了解B与A同学是否有矛盾。当得知B和A同学没有矛盾后,认真告诫B礼貌待人的含义,教育引导其应该尊重他人和团结同学。第三,召开主题班会,全班同学一起探讨如何做一个有礼貌、有素质的中学生,在学校和日常生活中应该如何对待他人,以及哪些做法是错误的。[北京市朝阳区预防校园欺凌实验筛选整理档案(教师),案例编号:CY03T15]分析:上述案例处于欺凌种子阶段,主要的消解措施包括:安抚被动方学生的情绪,了解双方同学的过往交往经历,对主动方学生进行适当提醒,持续观察主动方学生的行为表现,对全班同学施以集体教育,营造友善班级氛围等。欺凌初发阶段案例:D同学,小学六年级,成绩一般,格内向,比较害羞,但擅长演讲、朗诵,曾在学校演讲比赛中获奖。D喜欢跟女孩子玩,同学觉得他有点“娘娘腔”,再加上体型偏胖,经常被同学笑话。同班几个调皮男生给D起不雅外号,并伴有不友善行为,比如故意往他身上踢,往他书包里扔垃圾等。但D不敢反驳,更不敢还手。由于D把情况汇报给了班主任老师,班上同学就说D是马屁精、告状大王。在几个调皮男生的鼓动下,班里不少同学都开始孤立D,不和他交流,不让他一起打篮球、踢足球等。无论是在课堂中还是下课,甚至是校外学习活动,D总是一个人。【消解措施】:首先,班主任及科任教师共同安抚D的情绪。然后,班主任利用各种机会在班级内公开表扬D在演讲、朗诵等方面的优点,给其创造机会展示自己的特长,帮助D树立信心。第三,对几名调皮的男生进行单独谈话,结合班规提出批评教育,引导这些同学换位思考,如果自己是D,同学这样对待你,你的心情如何,教育学生应该尊重他人,与同学和睦相处。最后,与其他科任教师相互配合,鼓励小Z在课堂上起立回答问题,积极参加班级和学校组织的各校活动。[北京市朝阳区预防校园欺凌实验筛选整理档案(教师),案例编号:CY04T18]分析:上述案例处于欺凌初发阶段,主要的消解措施包括:理解和安抚被动方学生的情绪,对被动方学生的优点放大表扬,教师做出表率主动亲近被动方学生,对主动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通过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换位思考,创造多种机会帮助被动方学生树立自信等。欺凌萌芽阶段案例:班级男生秦某,三年级,因为个头小、体型瘦、寡言少语,学习成绩不理想,遭到同学嘲笑。开始时,班里有一名学生解某下课时故意把秦某的橡皮拿走,表面上说是借来用用,但却始终没有还给秦某。秦某虽然多次去要,但解某总是以各种理由不归还,并说那是他自己的,不应该还给秦某。班里其他几个男生见解某拿秦某的学习用品不归还,于是也纷纷向秦某“借”东西。后来,解某和几个男生在厕所里扮鬼的样子故意吓唬秦某,有时堵在厕所门口,不让他回班。甚至多次在厕所里掏秦某的下体,致使秦某去厕所的次数减少了,在学校不敢上厕所。【消解措施】:首先,班主任在班级内详细听取学生对事实的描述,经多方了解实情后,及时向秦某家长沟通此事。其次,请心理健康教师等专业人士对秦某进行心理疏导。第三,在班级公开表示此种行为是违反校规校纪的,是绝不可接受的行为。第四,由德育处或学生处等相关学生管理部门,依据校规和行为规范约谈解某及其他几名男生,对其提出严肃警告,明确责令其改正不当行为。最后,对全班学生及家长通报约谈警告过程和结果。[北京市朝阳区预防校园欺凌实验筛选整理档案(教师),案例编号:CY07T37]上述案例处于欺凌萌芽阶段,主要消解措施包括:全面多方了解事件全部过程,及时与双方家长取得联系沟通情况,严肃重申校规校纪中的相关规定,上报德育处、学生处等学校相关部门对违反行为规范的行为明确提出警告,要求相关学生做出自我反省,必要时公开当面道歉,对涉事学生所在班级或年级进行情况通报等。四、“治”:以应急处置深化综合治理机制“治”是防治校园欺凌实践流程模型的第四阶段,目的在于针对已经发生的标准欺凌和严重欺凌事件,以应急处置深化综合治理机制。依据现有政策法规文本,学校在“治”的体制方面应建立的管理制度至少包括安全教育制度、安全保卫制度、安全应急和处置机制等。一旦欺凌事件发生,学校应立即启动如下应急处置流程(见图1):首先,学校和教师应在第一时间制止有害于学生行为或侵犯学生合法权利的行为,及时救助受伤害的学生。其次,学校和家长要及时相互通知,对严重的欺凌和暴力事件,要向上级教育主管部门报告,并迅速联络公安机关介入处置。再者,对欺凌事件的处置以学校为主,原则上学校应在启动调查处理程序10日内完成调查,根据有关规定处置,并及时上报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对标准欺凌及严重欺凌事件经认定后,应分三类处置:(1)对被欺凌学生身体和心理造成明显伤害的严重欺凌事件,学校对实施欺凌学生开展批评、教育的同时,可请公安机关参与警示教育或对实施欺凌学生予以训诫,保证警示教育工作有效开展。学校可视具体情节和危害程度给予实施欺凌学生纪律处分,将其表现记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档案。(2)对屡教不改或者情节恶劣的严重欺凌事件的欺凌者,必要时可按有关规定,将其转送专门学校进行教育。(3)涉及违反治安管理或者涉嫌犯罪的严重欺凌或暴力事件,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及时联络相关机构,以公安机关、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为主依法处置。非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可视具体情节和危害程度给子留校察看、勒令退学、开除等处分,必要时可按照有关规定将其移送专门学校。“治”属“联合治理”范畴,不仅涉及学校,更关乎家庭、社区、公安、司法等社会环境。[6]校园欺凌的联合治理体制在社会环境中的表现形态是:由学校、家庭、社区、公安、司法、媒体、社会组织等多方建立而成的沟通协调保障机制,体现为以学校为重点、以教育行政部门为核心、以公检法相关部门和机构为专业支撑的校园欺凌治理体制。这一体制的建立是处置标准欺凌、严重欺凌事件的关键举措,是动员全社會协同治理学生欺凌问题的集中反映。五、“辅”:以分层分类提升善后辅导教育质量“辅”是防治校园欺凌实践流程模型的第五阶段,也是最后一个阶段,目的在于妥善处理欺凌事件发生后的遗留问题,以便尽快恢复学校正常秩序。“辅”在学校日常教育工作中,是指当欺凌事件处置完毕后,应迅速转向“善后”工作,其重要性也随之上升为主要手段的地位,通过心理咨询、追踪观察、全面教育等措施,承担学校全方位的心理辅导和全员心理疏导的责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