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年聊城市高考模拟试题
语文(-)
本试卷共四个大题,共10页。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2024.03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
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
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晨5题。
材料一
在探索文明的源流时,谁也不能无视河流的作用,这种作用在人类文明之初,往往是决定性
的。我们固然可以在河流流域以外的地方发现早期文明,但只有形成于大河流域的文明才有可能
壮大发展成为在时间、空间上都具有重大影响的文明。先民无论是从事采集、农耕、养殖,还是
从事狩猎、畜牧,都能在河流旁获得适合的场所,充足的水源使人们可以聚居,形成村落,发展
为城市。在生产力低下、地理知识贫乏的年代,要在陆地上作长途迁移是相当困难的,顺河流而
下却要方便得多,并且不会迷失方向,便于保持与原地的联系,是人类拓展生存空间最有效的手
段。溯流而上也不失为一种可行的选择,往往是一个群体、一种文明从下游向中游、上游延伸的
主要途径。
河流文明与海洋文明相得益彰,离开了河流文明,海洋文明就会缺乏具体的内容,其影响的范
围也会受到影响。因为在现代机械交通工具问世之前,人类在海洋的运动速度和活动范围都相当有
限,而且有很大的风险,远不如在河流活动那样顺畅安全。如果海洋不能通向其他文明,或者离其
他文明太远,海洋就不具有传播文明的优势,地球上滨海地区很多,大多数地方并没有产生发达的
古代文明。
黄河在中华文明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考古发现已经证明,古代文明如满
天星斗,遍布中国各地,但这些文明大多没有延续到今天,不是中断了,迁移了,消失了,就是被
来自黄河流域的文明所融合,所替代。这是由于形成和发展于黄河中下游的文明具有巨大的优势,
较早成为中华文明的主体。而这一优势的物质基础正是黄河中下游的特殊地理条件。黄土冲积平原
最适合早期的农耕,当时气候温和湿润,黄河及其支流水量充沛,使华夏诸族得以拥有东亚最大的
农业区,形成了最发达的文化。
语文试题(一)(共10页)第1页
人葬身鱼腹。各个民族几乎都有洪水、水神、治水英雄的古老传说,还有大量防洪、治水
的历
当然,河流总会决溢泛滥,造成生命财产的损失。水上运输也有风涛之虞,免不了会有史记载。
另一方面,就像尼罗河每年的泛滥给埃及农民带来下一年的丰收一样,黄河挟带的泥沙也是两
岸大量农田的基础。在人口稀少的古代,黄河下游没有堤岸约束,河道摆动,泛滥无常,先民
也相应采用休耕轮作,充分利用淤泥形成的肥力。流过度的索取,如盲目扩大灌溉面积,无节
制地使用河水,破坏流域的植被,污染水源和河人类或为了生存的必需,或由于愚昧无知,或
陶醉于自身“征服自然”的能力,曾经向河床,任意建造水利设施或开辟航道,随意改变流向或
流量,用耕地或堤坝限制河道,诸如此类,在破坏、影响河流的生命力的同时,也给人类本身
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导致或加快了河流文明的衰落。这类惨痛的教训已经越来越多地引起人
类的重视和思考,也使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探索人类与河流和谐相处的理念和具体途径。
材料二(摘编自葛剑雄《水文明与水文化》)
黄河文化是中华文化的摇篮和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明的深厚底蕴与重要表征,体现了
中华文明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等重要特征与文化特质,是今天坚定文
化自信、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深入推进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第二个结合7建
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重要思想资源。
2023年11月25日,由山东广播电视台牵头,沿黄九省(区)电视台联合制作的《黄河文化
大会》第二季开播。节目深入传承黄河文化基因,挖掘黄河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站在中华民
族永续发展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高度解读黄河文化,全面展现大河之治、大河之美、大河
之要、大河之魂,讲好新时代黄河故事。
《黄河文化大会》第二季强化主题设计,每期聚焦一个沿黄省份,通过答题比拼、人物故事、
嘉宾解读、现场展演、实地探访等深入挖掘沿黄各省(区)的地域特色文化,邀请文化学者对黄河
文化进行解读,展现沿黄九省(区)壮美的自然风光、独特的人文景观,以及新时代沿黄地区人民
群众的美好生活,充分彰显黄河文化的多源性、多样性、互鉴性,生动诠释黄河的多彩与多元。
《黄河文化大会》第二季节目首创全流程、全沉浸式虚拟拍摄,将高精度XR(拓展现实)录制
专用屏幕与普通屏幕无缝衔接,通过与虚拟服务器搭配做到拍摄色彩高度还原,摄像空间及艺术表
现空间、想象空间都得到无限拓展。让“行走大河上下”从一句节目口号变成可视可感的场景,让厚
重的黄河文化也展现出青春时尚的一面,赢得了年轻受众的喜爱。
《黄河文化大会》第二季多层次、多领域、多维度组合出击,打造立体互联、全网覆盖的宣传
矩阵。“可可西里巡护员说希望能活到45岁“行万里路就是读万卷书“千名民间艺人绣64米长黄河衣
裳”等节目短视频及话题引发全网热议,多个节目视频被新华社、环球时报等政务号、媒体号转发推
荐。截至2023年12月9日,节目主话题在微博、抖音双平台阅读量已超5亿,全网收获热搜热榜
360多个。
(摘编自王忠《深入挖掘黄河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
语文试题(一)(共10页)第2页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河流是人类早期文明发展壮大的决定因素,远离河流的早期文明无法产生重大影响。
B.顺流而下和溯流而上是人类辨识方向、拓展生存空间、延伸文明的重要途径。
C.很多滨海地区未能产生发达的古代文明,是因为缺少现代机械交通工具。
D.深入挖掘黄河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是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重要路径。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河流不仅为人类提供了生活和生产所必需的水源和物资,而且也是人类迁移的主要通道。
B.人类对河流进行干涉与改造,破坏了河流的生命力,加剧了河流文明的衰落。
C.黄河决溢泛滥给先民带来灾难的同时,也为华夏文明的发展提供了特殊的地理条件。
D.借用现代先进技术和融媒体讲述黄河故事,能更好地吸引青年群体关注黄河文化。
3.下列选项,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3分)
A.尼罗河、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恒河、黄河等,都孕育过具有重大影响力的文明。
B.历史上,在尼罗河下游和地中海沿岸,埃及、巴比伦、希腊、罗马等多种文明交相辉映。
C.中国有近2万公里的海岸线,但考古证明,在古代沿海地区未出现有重大影响的文明。
D.10世纪后,长江流域的环境优势得到发挥,长江文明的发达程度逐渐胜过黄河文明。
4.请简要说明《黄河文化大会》第二季海报的主体元素。(4分)
5.假如你是《黄河文化大会》节目组的记者,来沿黄地区针对黄河文化进行采访,请你从水利专家、历
史学家、渔民、农民、学生中选定一位访谈对象,拟写一份访谈提纲。(4分)
(-)现代文阅读n(本题共4小题,is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文本一
火柴论斤卖
韩羽
两辆骡子大车和一位推着自行车的老客,一前一后进了院子。老客面生,可那大车拉的货
一瞧便知,是火柴。不用问,是从济南来的。
语文试题(一)(共10页)第3页
第3页
老客进了柜房,我赶紧打洗脸水,泡茶。那老客仅和掌柜打个招呼,屁股没挨
椅子又匆匆走出来,亲自指点卸车。以前的老客对此从不事必躬亲的。直待两车
火柴堆满库房的整整一间屋、锁上库房门、打发了拉脚的大车,这才踱回柜房洗脸、
喝茶、抽烟。
这时市面上正缺火柴,消息不胫而走。第二天就赶来了成群结伙的商贩。可
者客发话了:先不卖。
第三天,老客招呼伙计们帮忙倒腾火柴,篓篓亲自过目,一顿饭工夫,火柴从
北间倒腾到了南间。
老客愣了神。
“我给大伙作揖了,再辛苦辛苦倒腾一下。''于是一篓篓又从南间倒腾到了北间。
老客傻了眼,倏地流下了汗珠子。
“我的祖奶奶,要是找不着了,可坑死我了!”
问他是什么,说是“十滴年第
我问二伙计,什么是“十滴年”?
二伙计说:“是西药,好家伙,可厉害了,只要放一点儿在舌头尖上,立刻小命玩
儿完。”
我说:“谁试过?”
他说:“谁他奶奶的敢试,听人说的。”
我问:“要这个干啥?”
他说:“嘿,这药贵老鼻子啦,配麻醉药离它不行。西边山里的八路军急等着用哩。
二掌柜说:“别扯淡了,快想法找吧。可也是,你也不弄个记号。”
老客哭丧着脸说:“记号是弄了,可不敢弄得太显眼,要是给查住了,我有几个脑
袋!你去齐河的黄河渡口瞧瞧,那国民党的卡子是闹着玩儿的?”
二掌柜打起哈哈:“你这药也真够,神’的,先是和国民党,藏迷糊;这回又是和你
'藏迷糊产
你看我,我看你,一筹莫展,只好锁上库房,依旧是不卖火柴。
第四天,只好豁出去了:一篓篓、一包包、一盒盒统统拆开,来个古人所谓的“犁
庭扫穴
一声令下,发一声喊,我们大剪子一抡,咔嚓咔嚓,地地道道的“势如破竹,;那
方方整整的竹熊篓子立即四分五裂。那纸包、纸盒更不堪一击,两手一掰,摧枯拉朽。
真有些像李逵劫法场,不分青红皂白抡着板斧一路砍去的劲头。快哉快哉!想当初
西楚霸王火烧阿房宫大概也如此兴奋吧?人,莫非天生有破坏欲?
火柴集成小堆,小堆堆成大垛。竹蔑、竹叶、包装纸、火柴盒的残骸横七竖八狼
藉遍地。
“十滴年”像《琵琶行》里“千呼万唤始出来”的商人妇,终于从一个火柴盒里蹦了出
来。
老客抢起手指粗的小瓶也蹦了起来,脸笑得像花朵儿:“学徒的小哥,去馆子里叫
桌菜,今晚我请客。”
这“十滴年”也真会捉弄人,一会儿让人丧魂失魄,一会儿让人欣喜若狂;一会儿
急得要上吊,一会儿乐得像是捡了个天大的便宜,纵使是自家捡的自家的便宜。而且
连货栈里的局外人也捎带着闹了个人仰马翻。
语文试题(一)(共10页)第4页
第五天,老客发了话:卖火柴。
可是火柴成了柴秸垛,怎么卖?
打那以后好多天,也算是临清街上的一个景观:货摊上摆着的火柴,是用
线捆成把,一把火柴搭配一个破火柴盒。
文本二
韩老1931年出生在鲁西北的乡间,小学毕业,种过地,当过学徒,一口地
道的鲁西北方言,朴实得如同邻居家老大爷一样,但他熟知三坟五典,经史子
集,俚俗传说,民间戏曲……才思泉涌,妙语连珠,诙谐风趣。韩老以其耄耋
之年,仍能够保持敏锐缜密的思维,旺盛的创作力,本身就是一个传奇。
他的文章寓人生哲理于平淡的叙事中,从庸常生活中发现美,在冗杂历史中
发现真,如信手拈来,唾手可得,却惜墨如金,三言两语中峰回路转、柳暗花明,
螺蜘壳中做道场,杯水中起风波,不疾不徐,从容淡定。
细读他的文章,虽不乏俚语俗语,却严谨整饬。韩老在文字的推敲锤炼上是
积极审慎的,他常年订阅《咬文嚼字》,为的是自己读书写字时不犯错误。
韩老的文章俭省也是出了名的,有话则长,无话则短,几百字的小文章,却也
词浅意深、跌宕生姿。但是简练是由丰富而来的,韩老阅读之丰富,生活之丰富,
全都隐匿在那一篇篇文章背后。
世上没有什么天才,大都是靠着后天的不断地努力积累,把别人游乐嬉戏的时
间都用在了自己感兴趣的事上。“不像人家科班出身的都系统地读书,我读书都是
兴趣;翻到什么看什么。虽然不深钻,但会琢磨琢磨,考虑考虑。尤其写文章,
不能瞎说八道,凭着印象随便写。有时候自己反复地认识,就深入一些。”
韩老能够恰到好处的运用好'机趣韩老通过机趣在与读者较量,如自己所言,
每次动笔之前,总是把读者作为假想敌,一则要严谨,不能让读者挑出毛病,再则
就是与读者斗智斗勇。于是,在看似轻松的文字中,读者不自觉的被韩老所“虏获‘;
惊羡之余,拍腿叫绝。
(节选自孟彦君《韩羽印象》,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我”和二伙计的对话,不仅交代了老客出现种种反常举动的原因,而且介绍了“十滴
年引出了“十滴年”的特殊用场。
B.老客将“十滴年”隐藏在火柴盒里,但又不敢把标记“弄得太显眼可以看出国民党对
药品封锁之严,也暗示了八路军革命斗争之艰苦。
C.小说通过“我”的视角和感受来描写撕拆火柴盒的场面,表现了全货栈上下寻找“十滴年”
急切与焦灼的心情。
D.“十滴年”从火柴盒里“蹦”了出来,老客也“蹦”了起来,两个“蹦”字增强了画面感,
也突出了老客找到“十滴年”后的兴奋。
语文试题(一)(共10页)第5页
7.下列对文本一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开篇使用了“仅'匆匆''亲自"直待“才”等词语,意在表现老客行事利落谨慎,也为下文
寻找“十滴年”埋下伏笔。
B.小说通篇以时间为叙述顺序,以火柴卖与不卖为线索,故事清晰连贯,结构紧凑自然,便
于读者理解。
c.文中方言俯拾皆是,如“贵老鼻子啦”藏迷糊;增添了小说的乡土气息,更有人间烟火味,值
得玩味。
D.小说以临清街上的一个景观收尾,展现了一幅淳朴又充满谐趣的民俗风情画,完善了故事结
局,化解了故事的紧张惊险,余韵无穷。
8.结合文本二,谈谈韩羽为什么能创作出文本一这样的经典小说。(6分)
9.文本二中提到韩羽的文章“词浅意深、跌宕生姿:请结合文本一简要分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
楚将子发好求技道之士。楚有善为偷者,往见日:“闻君求技道之士。臣,偷也,愿以技
赍一卒。''子发闻之,衣不给带,冠不暇正,出见而礼之。左右谏曰:“偷者,天下之盗也。何
为之礼?''君曰:”此非左右之所得与。''后无几何,齐兴兵伐楚,子发将师以当之,兵三却。楚贤
良大夫皆尽其计而悉其诚,齐师愈强。于是市偷进请目:“臣有薄技,愿为君行之。”子发目:
“诺。”不问其辞而遣之。偷则夜解齐将军之情帐而献之。子发因使人归之,曰:“卒有出薪者,
得将军之帷,使归之于执事。”明复往,取其枕。子发又使人归之。明日又复往,取其簪。子
发又使归之。齐师闻之,大骇。将军与军吏谋日:“今日不去,楚君恐取吾头。”乃还师而去。
(节选自刘安《淮南子・道应训》)
材料二
子发将西伐蔡,克蔡,获蔡侯,归致命日:蔡侯奉其社稷而归之楚臣属二三子而治其地楚
发其赏子发辞日:“发诫布令而敌退,是主威也;徒举相攻而敌退,是将威也;合战用力而敌退,
是众威也。臣不宜以众威受赏。”
荀子讥之日:子发之致命也恭,其辞赏也固。夫尚贤使能,赏有功,罚有罪,非独一人为
之也,彼先王之道也,一人之本也,善善恶恶之应也,治必由之,古今一也。古者明王之举大
事,立大功也,大事已博,大功已立,则君享其成,群臣享其功,士大夫益爵,官人益秩,庶
人益
语文试题(一)(共10页)第6页
禄。是以为善者劝,为不善者沮,上下一心,三军同力,是以百事成而功名大也。今子发独
不然,反先王之道,乱楚国之法,堕兴功之臣,耻受赏之属,抑卑其后世,独以为私廉,岂不
过甚矣哉!
(节选自《荀子・强国》)
10.文本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将标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相应位置,写对一处给1分,
共3分。(3分)
蔡侯奉其社稷A而归之且_楚上臣旦属二三子工而治E其地6楚发其赏旦子发辞曰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当,意为抵挡,与《鸿门宴》中“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的“当”意思相同。
B.却,意为退却,使动用法,与《六国论》中“李牧连却之”的“却”用法相同。
C.善,形容词用作动词,与《大学》“在明明德”中的前一个“明”用法相同。
D.劝,意为鼓励倡导,与《兼爱》中的“恶得不禁恶而劝爱”的“劝”意思相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子发不顾众人反对,对神偷礼遇有加,表现出他不论出身只重才能的独特用人眼光。
B.子发让神偷三次潜入敌营,盗取将军身边之物,吓退齐军,表现出他超凡的军事谋略。
C.子发拒绝受赏,将战功归于国君、将领、士卒,表现出他不贪名利、大公无私的的品质。
D.荀子不赞同子发的做法,认为他态度虽然谦恭,但却浅陋无知,并且危害深远。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楚贤良大夫皆尽其计而悉其诚,齐师愈强。(4分)
(2)抑卑其后世,独以为私廉,岂不过甚矣哉!(4分)
14.材料二中,荀子认为子发的做法有哪些错误?(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
到郡一年
曾巩
薄材何幸拥朱轩,窃食东州已一年。
陇上雨余看麦秀,桑间日永问蚕眠。
官名虽冗身无累,心事长闲地自偏。
只恐再期官满去,每来湖岸合留连。
语文试题(一)(共10页)第7页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薄材“窃食”两词,是身为郡守的诗人自谦之语。
B.颔联描绘出了百姓安居乐业、社会太平和宁的景象。
C.颈联虽化用陶渊明的诗句,但二人为官态度并不相同。
D.尾联是说,诗人任职期满后,每天到湖边游赏,流连忘返。
16.从诗中看出诗人有哪些形象特点?请简要概括。(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论语〉十二章》中,孔子认为君子除了不应追求物质享受外,还需要“
才称得上好学。
(2)荀子在《劝学》中说“7这句话以劣马为喻,论证了坚持下去才能获得成功的
道理。
(3)小刚在为自己的摄影作品写介绍词,其中一幅画面内容是春水荡漾,飞鸟翱翔,他不禁想到
诗词名句“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我们民族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节日?是古人物力精力过剩,所以要来弄弄这种“四时八
节”么?不是的。尽管过去有些节日,现在我们看来是无谓、可笑(A)可厌的,但在被创造的
当时,①。在过去节日及其活动中,有些是有一定现实意义的(如六月六的晒衣物及
年终的婵尘等),有些却只是满足生活、心理的要求的(如新年的家人团聚、亲友来往等)。
后者往往带着幻想和迷信的色彩。这是(B)当时人们对付实际事物的能力还很有限,也就必
然要使这种文化带有消极的因素。
但是,(2)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实际活动能力和心理智能也不断变化。他
们对于传统文化中不合理的部分往往不自觉地加以改动,使之具有较高的社会意义。例如本
来是一种禳灾法术的放纸莺活动,逐渐成为一种大人或儿童的文娱活动。
民间节日,作为一种文化事象,还有一个颇值得注意的特点,就是它的复合性。例如端
午节,它既有划龙舟、吃粽子等活动,又有饮雄黄酒、插艾蒿,(C)出嫁了的女儿回娘家等活
动。(D)一年之首的春节,活动事项就更加繁多了。宋人陈元靓编纂的《岁时广记》,“元旦”这部
分的资料,就占了三卷。这些表明民间的许多节日,③。
18.依次填人文中括号内的词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并且鉴于也有对于
B.乃至由于以及至于
C.乃至鉴于也有至于
D.并E由于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郑州工业安全职业学院《生理学实验室》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兰州博文科技学院《传承与创新设计》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天津财经大学《产品包装设计》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长沙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园林生态学》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金肯职业技术学院《工程计量与计价(安装)》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徐州生物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西方文化导论及经典文本》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娄底职业技术学院《生物统计附实验设计》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博弈论及其应用》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施工升降机其设备租赁合同
- 单位电脑维护合同
- YB 4068-1991热轧环件
- GB/T 2421.1-2008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概述和指南
- 阿尔茨海默病康复课件
- 企业重组相关税收政策培训课件
- 雨果与《巴黎圣母院》课件
- 工笔画古典中国风通用PPT模板
- 毕业论文-基于单片机的分贝计设计与实现
- 青岛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期中知识点分类整理复习完美版
- 防洪度汛监理实施细则-
- 物业服务集团在管项目人员配置标准
- 机器设备评估常用数据及参数(最新)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