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测试卷附答案(预热题)_第1页
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测试卷附答案(预热题)_第2页
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测试卷附答案(预热题)_第3页
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测试卷附答案(预热题)_第4页
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测试卷附答案(预热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测试卷一.选择题(共10题,共66分)1.鱼必须在水里生活,一旦离开水,过不了多久就会死亡。这是因为()。

A.生物影响环境

B.生物改变环境

C.生物依赖环境2.王明同学自己做了一个生态瓶;用一个500毫升的透明玻璃瓶,里面加入400毫升的水、少量的土壤和石块,放入新鲜的水草,2~3条小鱼和几个螺蛳。用软木塞塞住瓶口,观察生态瓶中生物的生活情况。(1)生态瓶中的生物有

;非生物有

。放入水草的作用是

;放入土壤和石块的作用是

(2)王明同学的生态瓶应该放在

(3)生态瓶上部留有一定空间的目的是

3.我们研究生态系统。(1)下面适合做生态瓶的是()瓶子。

A.透明的

B.黑色的

C.彩色的(2)请你选择合适的生物和非生物放入你选择的瓶子做成生态瓶。()

A.小鱼、水、金鱼藻、小虾、泥沙B.小鱼、金鱼藻、小虾、泥沙C.小鱼、水、小虾、泥沙(3)做生态瓶时也要注意生物与非生物的放入顺序。下面放入顺序正确的是()

A.先放入非生物,再放植物,植物存活后放入小动物B.先放入小动物,再放入非生物,最后放入植物C.先放入植物,植物存活后再放入动物,最后放入非生物(4)在这个生态瓶中,植物为动物提供了

,动物的粪便为植物提供了

,非生物泥沙为动物提供了栖身之所。A.食物B.养料C.阳光4.蚯蚓又叫“地龙”,它喜欢生活在(

)的土壤里。A.干燥、明亮

B.黑暗、潮湿

C.干燥、明亮5.认识根吸收的水分和矿物质是通过茎里的导管送到植物体的各个部分的实验过程:()→()→()→()→()⑴在其中一个容器加入一药匙红色色素,搅拌均匀使水染色。⑵分别取出浸泡在液体中的植物,截取一段茎,将茎纵向剖开,观察现象并将发现记录下来。⑶取两个透明容器,分别加入等量的清水。⑷选取两条带花的枝条,分别插入两个容器中。⑸准备一种开白花的植物。6.常在夜间活动的动物是()。

A.猫头鹰

B.老鹰

C.羚羊

D.老虎7.小草、老鼠、兔子、狐狸、蛇、老鹰之间复杂的食物关系形成了一个网状结构,叫做()。

A.食物链

B.食物网

C.生态系统8.研究问题:蚯蚓喜欢潮湿的生活环境,还是干燥的生活环境?(1)我的猜想:

(2)要改变的条件:

(3)不改变的条件:

(4)试验方法:

(5)我的发现:

。(6)我的结论

9.实验一:种子发芽实验实验器材:一次性水杯,纸巾、纸盒、完好具有活性的种子实验步骤:①准备好6个水杯,每个水杯都放好纸巾(中间挖两个洞)贴上标签②将若干相同数量的种子放入洞中③6个水杯中,1号杯不加水,其余的都滴上适量的水。④3号杯加水至完全淹没种子。⑤将5号杯放入冰箱中,用纸箱罩住6号杯,放在温暖处。⑥将1号杯和2号杯,3号杯和4号杯,5号杯和6号杯进行对比。实验现象:

号杯中种子不发芽,

种子发芽。实验结论:种子发芽需要

。10.(1)这是

(填“草原”或“海洋”)生态系统部分食物网的示意图。(2)该食物网中最长的一条食物链可以表示为:

食物链通常从

开始,到凶猛的肉食动物终止。(3)由于人类大量捕猎狐,短时间内会使兔和鼠数量

,造成这个生态系统的破坏。(4)下列既有消费者又有生产者的一组生物是(

)。A.蛇

B.草

C.草

二.填空题(共10题,共38分)1.我们在课堂上,在蚯蚓与环境的实验中发现,,蚯蚓喜欢生活在(

)、(

)的环境里。2.蚯蚓适宜生活在(

)的环境中。3.在“水稻→老鼠→蛇”这条食物链中,共有(

)种消费者,生产者是(

)。4.像池塘里的(

)和(

)互相作用、互相依存,形成的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叫做(

)。若这个整体中的一个环节受到了破坏,这个整体将会(

)。5.食物链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叫(

),直接或间接消费别人制造食物的生物叫(

)。6.书面形式有(

)、(

)、(

)。7.池塘中所有的(

)形成了一个群落。

8.如果生物群落中的一部分受到了破坏,整个生态系统就会(

)。9.种子发芽的三个重要条件是水、温度和(

)。10.生物都有自己特有的防御办法,我知道的办法有(

)、拟态、(

)、蜇刺、喷射毒液等。三.判断题(共10题,共20分)1.杜鹃产下的卵不需要孵化就能发育成个体。()2.生态瓶中的植物放得越多越好,可以给动物提供更多的氧气和食物。()3.在蚯蚓选择干土还是湿土的实验中,如果一只蚯蚓爬到干土这边就可以中止实验,认为蚯蚓喜欢干土环境。()4.“飞蛾扑火,自取灭亡”说明动物也有趋光性。()5.一个生态系统中,所有的生物对其他生物都是有一定影响的。()6.“杜鹃----甲虫----松树”是一条食物链。()7.种子只在种在土壤里才能发芽。()8.金鱼藻释放气泡的多少与光照的强弱有关。()9.辣椒种子如果不浸泡就不会发芽。()10.为了准确评价我们制作的太阳能热水器的效能,我们应该把它们同时放到阳光下,并装同样温度同样多的水,然后作比较。()四.连线题(共1题,共5分)1.五.简答题(共5题,共20分)1.种子发芽与水有关吗?写出你的实验方案。2.人类对自然环境干扰破坏可能引发沙尘暴,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我们应该怎样做?3.当环境不适应动物生存的时候,它们会重新选择合适的环境生活,否则它们将会难以生存。请说一说动物和环境之间的关系,并举例说明在环境日益恶化的今天,我们能做些什么呢?4.为什么动物爸爸似乎都比动物妈妈更“漂亮”?

5.怎样做一些实验,能确定手电筒的光发出后能沿直线传播?根据什么做出结论?六.综合题(共3题,共20分)1.为了维护生态平衡,我们应该做些什么?2.将生物和土壤之间的关系用直线连接起来。3.某沿海地区曾经发生了一次海啸,许多农田被海水淹没。洪水过后,那儿的庄稼几年都得不到好收成。后来,老农们想出了一个办法,他们托人去外地买了一批蛇回来,放到田里。说也奇怪,那一年庄稼就获得了丰收。原来那场洪水把深藏在洞里的蛇淹死了,田鼠却游到树上和山坡山,保住了性命。等洪水退了,田鼠又回到田里糟蹋庄稼。现在田里有了蛇,大量的田鼠让蛇给吃掉了,因而庄稼又得到了好收成。(1)故事中的农田是一个生态系统,在生态系统中,生物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构成食物链。请写出故事中的食物链:

。(2)该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是这条食物链中的

。(3)该食物链中的蛇在生态系统中属于

者。(4)这则故事告诉我们: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的,当外来干扰因素超过调节能力,将会破坏生态系统的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C2.(1)水草、小鱼、螺蛳;水、土壤、石块、空气、阳光;为动物提供氧气和食物;为瓶中生物生长提供一定的环境(2)有阳光的地方(3)保存一定量的空气3.(1)A(2)A(3)A(4)A;B4.B5.3;1;5;4;2

6.A7.B8.(1)蚯蚓喜欢潮湿的环境。(2)土壤的湿度。(3)盒子、光线、蚯蚓、土质、温度、空气等。(4)在长方形盒子的一端放干燥的泥土,另一端放潮湿的泥土,将蚯蚓放在中间,让它们选择,5分钟后看蚯蚓爬到哪儿去了。(5)湿润环境中的蚯蚓要多。(6)蚯蚓喜欢湿润的生活环境。9.①③⑤;②④⑥;水分;空气;适宜温度10.(1)草原(2)草——鼠——蛇——鹰;绿色植物(3)增多(4)C二.填空题1.阴暗;潮湿2.阴暗潮湿3.两;水稻4.生物;非生物;生态系统;失去平衡5.生产者;消费者6.图表;海报;图画7.生物8.失去平衡9.空气10.拟声;硬壳三.判断题1.×2.×3.×4.√5.√6.×7.×8.√9.×10.√四.连线题1.五.简答题1.探究种子发芽是否需要水:将两组种子种下,,一组加水,一组不加水,一段时间之后,观察两组种子发芽的情况。2.不乱砍滥伐、不过度放牧、不过度开采矿产资源,保护生态环境。3.不同的动物生活在不同的环境中,动物和环境是相互依存的,所以我们要保护动物生存的环境。我们可以保护小动物,爱护大自然。4.雌性动物和雄性动物一般在长相、毛色、大小上有所区别,雄性动物更漂亮,更威武。它们的“漂亮”主要能向雌性动物求偶获得更多成功。它们的“威武”更能显示战斗力,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