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
要:进入5G时代,外宣文本早已不再局限于文字,而是与声音、图像等超语言符号相结合,以多模态文本的形式在互联网上广而告之,达成准确、生动、立体、快速地传播文化的目的,《何以西安》便是其中之一,该视频时长短,内容丰,以双语形式辅佑中国-中亚峰会召开地点——西安的文化输出,是陕西文化走出去的一项有效举措。鉴于此,本研究尝试从选材、多模态互动方式和目的语观众反响等环节出发,细粒化解析《何以西安》的多模态翻译路径,总结经验,发现问题,为讲好西安故事,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西安形象提供参考。关键词:多模态翻译路径;短视频;陕西外宣中图分类号:F7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24.04.0190
引言最新调查显示(),目前亚太地区短视频用户占比较高,达到15亿以上;其次是北美和欧洲地区的用户量规模分别为10亿和8.3亿,以其他区域为代表的用户达50亿左右,庞大的用户数量对于信息传播及外宣事业具有重要意义。在如今流量为王的时代,流量就相当于点击量,点击量就相当于传播量,传播越广泛,就越能引人注意,从而创造出庞大的隐形价值。为此,中国日报网以中国—中亚峰会为契机,拍摄发布了外宣短视频《何以西安》,以期更好协助陕西文化走出去,讲好陕西故事。从该短视频的接受情况可以看出,《何以西安》取得了预期的交际目的,是陕西跨文化交际的有效工具。鉴于此,本研究尝试从选材、多模态互动方式和目的语观众反响等环节出发,分析《何以西安》的多模态翻译路径,总结其成功经验,以期为讲好陕西故事,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陕西形象提供借鉴。1
多模态翻译路径研究现状2020年6月,在北航外语名家讲坛上,王克非谈及“翻译路径”的概念,并指出翻译路径研究是一种中国特色的翻译研究,看的是谁发起的翻译活动,目的是什么,效应是什么;王克非认为,翻译路徑研究可以从译者、选材、认知、策略、实践、反响与接受等多个层面展开。王克非关于翻译路径的阐释为本研究指明了方向。我们以“多模态翻译路径”为关键字在知网展开搜索,未发现相关研究。然而,以“多模态翻译”为关键字的文献检索显示,我国多模态翻译研究业已积累一定成果。虽然起步于2009年,相比国外较晚,但近年进入上升期,甚至有学者提出“翻译研究的多模态转向”。当前,我国的多模态翻译研究多集中在概念界定、视听作品翻译、多模态翻译教学体系构建和多模态语料库建设四大领域(董梅、袁小陆,2021;董梅、侯梅梅,2022)。吴赟、牟宜武(2022)指出,多模态翻译主要呈现为模态内翻译和模态间翻译两种样态,其中模态间翻译将原文本的符号模态转换为与之不同的符号模态,可为目标受众带来不同的感受与体验,激活翻译的创造性活力,为对外讲好中国故事提供了一条实践和创新路径。目前有关视听作品的多模态翻译研究大多数采用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从文化、语境、内容和表达等4层面讨论影视作品的字幕翻译(如吕健、吴文智,2012;贾君颖,2020;梁惠鹏、
常呈霞,2023),探究译者如何借助多种模态共同体现源语意义,弥补语言翻译造成的意义缺失。吴赟(2021)认为,在媒介形态与方式日趋丰富复杂的语境下,翻译研究有必要探索其他模态符号在翻译过程中意义的构建、转换和互动,这是多模态翻译研究的一个关键问题。吴赟、牟宜武(2022)提出要实现中国故事在翻译活动中的“新叙”,可以走向以多种符号和多种模态进行翻译的策略,其中包括图像叙事、视听叙事和超文本叙事,这样可以把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以更直观、更形象的方式展示出来,增强受众群体对中国文化的好奇心和兴趣,进而便于中国文化更好的走出去。王琦(2022)总结发现,常见的字幕翻译通常采取减译、凝练压缩、意译和显化等翻译策略;基于字幕翻译的背景考量和实际应用效果,在此类翻译中译者更多地遵循口语化原则,具体体现为更注重修辞韵律、口型匹配度以及标点符号的使用等。这是由于配音翻译尤为注重视觉模态与听觉模态的有效互动与巧妙配合,字幕参与视觉模态的配合共同呈现意义。张德禄指出,多种模态间主要呈现两种互动关系,那就是互补关系和非互补关系。其中,互补关系涵盖强化关系与非强化关系。如果某一种模态成为主要的表达方式,其他模态通过发挥突出主次、或扩充功能来完善整体意义,则被称作强化关系。反之,如果多种模态缺一不可,互为补充,以协调、联合或交叉等形式相互合作,则被称之为非强化关系;而非互补关系则意味着两种模态在意义构建层面并未彼此作用,仅仅作为各自模态出现而已。王龙探讨了兰州城市宣传片中视觉模态与听觉模态的协作关系及其对意义构建的贡献。姚银燕发现,多模态选择与协作有助于构建并提升广州城市的品牌形象。总之,虽然多模态翻译理论、策略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研究,但对于多模态翻译路径缺乏系统性研究,这为本研究预留了足够的空间。2
《何以长安》多模态翻译路径研究2.1
选材毋庸置疑,从何种角度选材才能最大限度地切合视频主旨,并完成预期交际目的是一项高智识的任务,选材成功与否直接关涉视频的国际传播效果。《何以长安》的选材是从历史和生活的角度出发,选择真实、典型和具备历史厚重感的素材,佐以激发味蕾的美食,以点带面,提高品位的同时,也赋予观众生活的情趣,让观众从历史中获得感悟和启迪的同时,找到在西安短暂生活的小小乐趣,全方位激发观众对西安这座历史名城的热情。2.2
多模态互动《何以长安》讲述的是“西安的故事”,它基于多模态翻译的“模态间翻译”范式,将承载西安故事的各类文本翻译为多模态文本,以“图像”叙事、“视听”叙事以及“语言”叙事,构建西安故事的“新叙”,目的是让国内外受众不仅可以“听到”“看到”,更能够“嗅到”,甚至“触摸”到西安,引起受众共鸣,提高西安故事的传播效能,增强西安故事的亲和力与感染力。视频主要采用叙事再现的方式,佐以主持人的英语解释和说明,生动、清晰、明确地展示了古城西安的风貌。例如,视频开头的西安大雁塔,飞驰的车辆,璀璨的钟楼等图像线条构成矢量图像,随后主持人出境,地点是中国—中亚峰会新闻中心,用英语介绍来串联整个视频,随后对整个峰会会场进行宣传与展示,引出西安文化和饮食产品。再例如,视频00′51处,数名骑着骆驼的商贩沿着沙漠缓缓而行,骆驼不断地行进构成矢量图像,大漠黄沙,长河落日,让观众对于西安是丝绸之路的起点这一重要信息铭记在心。在这些画面中,视觉模态是意义构建的主要模态,是主要的交际形式,语音和字幕起到辅助的作用,视觉模态与语音构成“互补—强化—扩充”关系。中国日报记者作为视频中的主持人,其声音串联整段视频,出镜共有3个部分,总时长约为18秒钟。00′20初次出境,截至到00′28
本部分共8秒钟。记者作为有自动意识行为的生命体,通过镜头直视观众,构成“接触—索取”,这种互动方式能够很好地引起观众注意,产生更好的传播效果。00′39第二次出境,截止到00′42,本部分共3秒钟。01′16第三次出镜,本次存在两部分直接接触,一部分仍是记者的注视,另一部分是一位西安本地人通过镜头与观众对视,他在向观众推介摆在画面中心位置的西安名吃——羊肉泡馍,画面构成“接触—提供”,色香味十足的羊肉泡馍,加上西安人和主持人的推介,瞬间令宣传力倍增。此时,为了让观众对主持人的话语更加明了,屏幕展示中英文字幕,视频画面、语音和字幕构成典型的“互补—强化—突出”关系,突出的是画面,语音和字幕起辅助作用。视频以远景镜头和特写镜头为主,中距离画面较少,其中近景、特写镜头最多,约占全部画面的54.5%;远景镜头约占38.6%;而中距离镜头仅占6.8%。特写镜头首先是参会的各国记者,他们肤色各异,佩戴专业的翻译设备。其次是美食特写,油泼面中的泼油、烤串的加辣、满口生津的饺子以及馍香肉酥的肉夹馍,让镜头前的观众食指大动,让外地游客对西安这座碳水之都禁不住心向往之。最后特写镜头展示的是西安的传统工艺,泥塑在手艺人手里活灵活现,创意长安唐马造型摆件的出现则更让這座古都匠心传承的使命感得到了升华。在这些特写画面中,听觉模态由主持人的英文讲解实现,画面、声音和字幕构成“互补—非强化—协调”的关系,各种模态缺一不可,共同构建意义。视频中,水平镜头约占81.2%,集中在对美食、参会记者,以及对传统文化的特写镜头部分,而垂直镜头约为18.8%,对应的是西安的交通现状、风景区等。水平镜头营造的是亲和力,加之主持人稳重、成熟的嗓音,画面和声音构成“互补—非强化—联合”关系,为观众提供理解便利的同时,强化了意义构建。然而,背景音乐节奏过于强烈、快速,对于画面、字幕和语音来说,是一种冗余,不能够为观众阅读字幕和听解语音构成帮助,这种“非互补—交叠—冗余”和“非互补—交叠—抵消”关系弱化了意义的构建。2.3
目的语观众反响通过致电中国日报网工作人员,得知该视频共发布在5个平台,分别是百家号、哔哩哔哩、今日头条、微博视频、微信视频号,观众反响如表1所示:如上表所示,《何以西安》在百家号的播放量为7184次,获得158条点赞,4条评论。其中3条文字评论,另外一条是竖起大拇指的点赞。其中最热门的评论是“长治久安”短短4字。汉高祖刘邦祈盼社稷稳定,将都城命名为长安,寓意长治久安,直到明朝才改名为西安城,而长治久安这个美好寓意一直流传了下来,这四个字不仅点出这座古都以前的名字,还寄托了观众对这座城市的美好期盼。另外一条获得4个点赞的评论也提到了长安。最后一条对西安、中国与峰会进行了歌颂,表达出观众的拳拳之心。《何以西安》在哔哩哔哩共播放9422次,获得462个点赞,30条评论。其中24条评论涉及视频中西安的美食部分,有6条评论关注哔哩哔哩的学习效用,视频嵌入了中英双语字幕。其中有一条热门评论,这条评论获得48个赞,评论下方涉及5条相关回复,是对于西安美食一个简要的概括,将8种西安美食全部罗列,包括牛羊肉泡馍、糖蒜、水盆羊肉、锅盔牙子、三秦套餐(凉皮儿肉夹馍冰峰)、裤带面、油泼辣子面和biangbiang面;有一条评论引发网友讨论,到底什么美食才是西安特色,是牛羊肉泡馍,还是肉夹馍,下方涉及10条相关回复。网友对此各抒己见,同意肉夹馍是西安特色的评论获得5条点赞,牛羊肉泡馍获得1条点赞。本条视频在今日头条的播放量为5311次,获得136个点赞,29条评论。其中13条评论对西安进行歌颂,有10条评论为转发视频,3条评论为表情符号。2条评论提到西安的牛羊肉泡馍老字号——同盛祥,最后一条内容是只属于西安的代名词——丝路起点,中华文明的摇篮。对西安进行歌颂的这13条评论中再次出现“长安”,“古都”等词,其中一条评论获得了最多的28个点赞,关注到中国—中亚峰会,用4个四字格词语进行概括,“古都长安,盛世西安,丝绸起点,梦想展翅”,这些四字格读起来朗朗上口,意义简单明了。古有长安,今有西安,是丝绸之路的起点,在西安梦想起航,表达了观众对于西安的祝福,和对自身发展的美好期盼。还有一条评论“千年古都,常来长安!大明宫里碰李白,大雁塔下见唐僧!”,后两句提到两位著名的历史人物,他们都在这座古见证了自己辉煌时刻,在历史上留下了浓厚的一笔,印证了这座古都深厚的历史底蕴,以及薪火相传的文化传承。本条视频在微博平台累计播放量1.9万次,共获得13条点赞,暂未有观众进行评论。本条视频在微信视频号共获得1177条点赞,9条评论,976次转发。评论中有4条赞美西安,2条评论关注峰会,1条评论为主持人点赞,一条英文评论,最后一条对视频表示感谢。赞美西安的评论依旧出现“长安”,而点赞最多的评论还是4个四字格词语,“千年古都、常来长安、国礼相迎、远方客人”,该评论得到10个点赞。还出现了1条英文评论,Looking
forward
to
a
better
Chang′an,用另一种语言形式向西安表达祝福。通过分析,对于时政类视频,观众对时政部分的关注相对较低,而对西安的美食文化更感兴趣。有且只有一条英文评论,可以看出我国此类时政类视频的国际传播效果并不理想,暂未引起国外友人的广泛关注,文化外宣的道路任重道远。根据点赞量可以看出,四字格词语的评论更容易获得网友的点赞,符合中国人民的阅读习惯。3
结语外宣视频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对外传递信息,构建良好形象的有效方式,也是国外友人对该国家、该民族及该文化的认知窗口,是让人产生好感,形成深入了解欲望的重要介质,所以合理构建、应用和传播外宣视频至关重要。研究发现,《何以西安》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护理管理者外出学习汇报
- 离心泵的结构与工作原理技术培训课件3
- 大学课件色彩构成
- 小狐狸美术课件
- 第3章 图形标志设计
- 2025年江苏南通市一模语文作文解读及范文
- 如何确保安全管理中的有效性
- 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第四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
- 2024-2025学年度湖北省黄冈市黄梅县育才高级中学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
- 探究密度知识
- 住建部《建筑业10项新技术(2017版)》解读培训课件
- 合作社组织架构图
- 《你知道吗?》罗鸣亮
- 彩色简约鱼骨图PPT图表模板
- 公司职工薪酬福利制度薪酬福利制度
- 高中英语各种教材词组汇总大全(超级实用)
- 内燃机机油泵转子系列参数
- 高温导线规格及安全电流计算
- 爱丽丝梦游仙境中英剧本(共21页)
- 四十二手眼图(经典珍藏版)
- 通用横版企业报价单模板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