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清版)GBT 3799-2021 汽车发动机大修竣工出厂技术条件_第1页
(高清版)GBT 3799-2021 汽车发动机大修竣工出厂技术条件_第2页
(高清版)GBT 3799-2021 汽车发动机大修竣工出厂技术条件_第3页
(高清版)GBT 3799-2021 汽车发动机大修竣工出厂技术条件_第4页
(高清版)GBT 3799-2021 汽车发动机大修竣工出厂技术条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代替GB/T3799.1—2005,GB/T3799.2—2005汽车发动机大修竣工出厂技术条件2021-12-31发布2022-07-01实施GB/T3799—2021 I 1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基本要求 25主要零部件要求 26装配要求 37竣工检验要求 48试验方法 59质量保证 8附录A(资料性)发动机大修检验记录 9参考文献 I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本文件代替GB/T3799.1—2005《商用汽车发动机大修竣工出厂技术条件第1部分:汽油发动机》和GB/T3799.2—2005《商用汽车发动机大修竣工出厂技术条件第2部分:柴油发动机》。与GB/T3799.1—2005和GB/T3799.2—2005相比,除结构调整和编辑性改动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a)更改了适用范围(见第1章,GB/T3799.1—2005和GB/T3799.2—2005的第1章);b)增加了发动机、特殊零部件的拆解要求、拆解零部件的清洗要求和零部件内部孔道的清理要求(见4.1~4.4);c)更改了零部件的留用、修理和更换原则(见4.5,GB/T3799.1—2005和GB/T3799.2—2005的d)增加了易损件的更换要求(见4.6);e)更改了气缸体、气缸盖、曲轴飞轮组关键技术参数的检查要求(见5.1、5.2和5.3,GB/T3799.1—2005和GB/T3799.2—2005的4.2.2);g)增加了活塞连杆组、配气机构关键部件的检查要求(见5.4、5.5);h)增加了冷却系统、润滑系统关键部件的检查要求(见5.6.1~5.6.3);i)更改了增压系统和电控系统关键部件的检查要求(见5.6.4~5.6.6,GB/T3799.1—2005的j)更改了柴油发动机燃料供给系统关键部件、辅助制动装置和辅助起动装置的检查要求(见5.6.7~5.6.8,GB/T3799.2—2005的4.1.2、4.2.5和4.2.6);k)更改了装配相关的技术要求(见6.1~6.5,GB/T3799.1—2005和GB/T3799.2—2005的1)更改了发动机外观竣工检验要求(见7.1~7.5,GB/T3799.1—2005和GB/T3799.2—2005的m)增加了冷却系统检查要求(见7.6);n)增加了车载诊断系统检查要求(见7.8~7.10);o)更改了起动性能、怠速、运转状况和机油压力检查要求(见7.11~7.15,GB/T3799.1—2005和p)增加了曲轴箱压力要求(见7.16);q)将“额定功率和最大转矩”更改为“动力性”要求(见7.17,GB/T3799.1—2005和GB/T3799.2—2005的4.3.7);r)更改了排放要求(见7.18,GB/T3799.1—2005和GB/T3799.2—2005的4.3.9);s)将“最低燃料消耗率”更改为“燃料经济性”要求(见7.19,GB/T3799.1—2005和GB/T3799.2—2005的4.3.8);t)增加了装配和竣工检验相关的试验方法(见8.1、8.2);u)更改了质量保证期(见第9章,GB/T3799.1—2005和GB/T3799.2—2005的第5章);v)删除了限速和走合期、冷磨热试、机油消耗量以及噪声要求(见GB/T3799.1—2005的4.2.6、Ⅱw)删除了包装要求(见GB/T3799.1—2005和GB/T3799.2—2005的第6章)。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提出。本文件由全国汽车维修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47)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公高远(北京)汽车检测技术有限公司、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所、北京祥龙本文件主要起草人:石则强、刘鹏飞、赵侃、蔡凤田、张红卫、张学利、蒋金波、李东江、刘清杰、本文件及其所代替文件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1983年首次发布为GB/T3799—1983;——2005年第一次修订时,拆分为GB/T3799.1—2005和GB/T3799.2—2005;——本次为第二次修订。1汽车发动机大修竣工出厂技术条件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汽车发动机大修的基本要求、主要零部件要求、装配要求、竣工检验要求,以及试验方法和质量保证。本文件适用于大修竣工出厂的以汽油、柴油为燃料的载客汽车和载货汽车发动机,燃用其他类型燃料的发动机可参照使用。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GB3847柴油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自由加速法及加载减速法)GB/T5624汽车维修术语GB/T18276汽车动力性台架试验方法和评价指标GB18285汽油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双怠速法及简易工况法)GB/T18297汽车发动机性能试验方法GB/T18566道路运输车辆燃料消耗量检测评价方法JT/T1132(所有部分)汽车维修电子健康档案系统3术语和定义GB/T5624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通过修理或更换个别零件,消除发动机在运行过程或维护过程中发生或发现的故障或隐患,恢复发动机工作能力的作业。载客汽车passengervehicle设计和制造上主要用于载运乘客及其随身行李的包括驾驶员座位在内座位数超过9座的汽车。货车设计和制造上主要用于载运货物或牵引挂车的汽车,也包括:a)装置有专用设备或器具但以载运货物为主要目的的汽车;b)由非封闭式货车改装的,虽装置有专用设备或器具,但不属于专项作业车的汽车。注:封闭式货车是指载货部位的结构为封闭箱体且与驾驶室联成一体,车身结构为一厢式或两厢式的载货汽车。24基本要求4.1发动机拆解时应避免造成零部件的二次损伤或损坏。4.2主轴承盖、连杆轴承盖应在拆卸前进行标记,不应混装。4.5完好的零部件应留用,具有修复价值的零部件应进行修复,无修复价值的零部件应更换,螺栓、螺5主要零部件要求5.1气缸体5.1.1气缸体应无隐蔽缺陷,宜采用染色或磁力探伤等方法进行检验。5.1.2气缸体上平面应平整,平面度误差应符合汽车生产企业公开的汽车维修技术信息要求。5.1.3气缸直径、圆度、圆柱度和表面粗糙度应符合汽车生产企业公开的汽车维修技术信息要求。5.1.4采用镶缸套工艺的,缸套与气缸体上平面的高度差、缸套外径与承孔内径的配合尺寸应符合汽车生产企业公开的汽车维修技术信息要求。5.2气缸盖5.2.1气缸盖应无隐蔽缺陷,宜采用染色或磁力探伤等方法进行检验。5.2.2气缸盖下平面应平整,平面度误差应符合汽车生产企业公开的汽车维修技术信息要求。5.3曲轴飞轮组5.3.2曲轴的弯曲和扭曲变形应符合汽车生产企业公开的汽车维修技术信息要求。5.3.3曲轴应无隐蔽缺陷,宜采用染色或磁力探伤等方法进行检验。5.3.4曲轴主轴颈和连杆轴颈表面应无裂纹、拉伤、烧蚀,曲轴轴颈和连杆轴颈的直径、圆度、圆柱度和圆跳动应符合汽车生产企业公开的汽车维修技术信息要求。5.3.5飞轮齿圈应无缺齿、扭曲变形,飞轮工作面磨损量应不超出汽车生产企业公开的汽车维修技术信息要求。5.4活塞连杆组5.4.2活塞应无烧蚀、脱落、积碳等,活塞销孔和活塞裙部的磨损量应不超出汽车生产企业公开的汽车维修技术信息要求。5.4.3活塞销表面应无裂纹、侵蚀、斑点,活塞销直径、圆度和圆柱度应符合汽车生产企业公开的汽车维修技术信息要求。5.4.4连杆的弯曲和扭曲变形应符合汽车生产企业公开的汽车维修技术信息要求。35.5配气机构5.5.1凸轮轴、气门摇臂、气门、气门弹簧、气门挺柱、正时齿轮、正时皮带轮或链轮、可变气门正时机5.5.2凸轮应无擦伤、点蚀和剥落,凸轮轴直径及圆跳动、凸轮高度、凸轮磨损量应符合汽车生产企业公开的汽车维修技术信息要求。5.5.3凸轮轴、气门等零部件应无隐蔽缺陷,宜采用染色或磁力探伤等方法进行检验。5.5.4气门挺杆底面应无凹形磨损和偏磨损。5.5.6气门弹簧应无裂纹、断裂。在自由状态下,气门弹簧的刚度、自由长度和弹簧支撑面对中心线的垂直度应符合汽车生产企业公开的汽车维修技术信息要求。5.6其他要求5.6.2节温器开启和完全开启温度、完全开启时升程应符合汽车生产企业公开的汽车维修技术信息要求。5.6.5电控系统相关的传感器和执行器的型号应与所修机型匹配。5.6.7柴油发动机的输油泵、喷油泵、喷油器的型号应与所修机型匹配。5.6.8柴油发动机辅助制动装置、辅助起动装置应正常有效。6装配要求6.1一般要求6.1.1装配前应对零部件、装配工具、工作台等进行清洁,装配过程应保持整洁。6.1.2装配应按标记、顺序进行,螺栓的紧固方法、顺序和紧固力矩应符合汽车生产企业公开的汽车维修技术信息要求。6.1.3装配过程需要的辅料应与所修机型匹配。6.2曲轴飞轮组6.2.1轴瓦应按曲轴主轴颈和主轴承孔分级选配,成对更换组装。6.2.2曲轴轴向间隙和径向间隙应符合汽车生产企业公开的汽车维修技术信息要求。6.2.3连杆轴瓦应根据连杆轴颈的尺寸分级选用,成对更换组装。6.2.4飞轮应正确安装,正时标记应对正,飞轮端面跳动量应符合汽车生产企业公开的汽车维修技术信息要求。6.2.5使用扭力扳手沿曲轴旋转方向旋转曲轴,最大扭矩应符合汽车生产企业公开的汽车维修技术信息要求。6.3活塞连杆组6.3.1对留用的活塞应按拆卸标记安装,对更换的活塞和活塞环应按气缸尺寸级别选用,活塞环的端隙、侧隙、背隙应符合汽车生产企业公开的汽车维修技术信息要求。46.3.2更换的活塞应选用同型号的同组活塞;更换活塞时,应更换标准直径活塞销。6.3.3连杆衬套应根据活塞销直径和连杆承孔的尺寸来选配。6.3.4活塞环的安装顺序、安装方向应正确,活塞连杆组的安装位置、安装方向应正确。6.4配气机构6.4.1凸轮轴的安装位置、顺序和轴向间隙应符合汽车生产企业公开的汽车维修技术信息要求。6.4.2气门杆与气门导管、气门挺柱与导管的配合间隙应符合汽车生产企业公开的汽车维修技术信息要求。6.4.3气门间隙应按汽车生产企业公开的汽车维修技术信息要求调整和测量。6.4.4缸体与缸盖应在室温下组装,缸盖螺栓的紧固顺序、方法和力矩应符合汽车生产企业公开的汽车维修技术信息要求。6.4.5正时齿轮、传动机构上的正时标记应对正,配气相位应正确,正时齿轮啮合间隙应均匀。6.4.6正时皮带、传动皮带的张紧力应正确调整。6.5其他要求6.5.1喷油正时应正确调整。6.5.2发动机的高、低压油路压力应符合汽车生产企业公开的汽车维修技术信息要求。7竣工检验要求7.2各系统部件应安装正确、牢固,不应互相干涉。7.3电控系统部件应齐全且安装正确,电气线路应正确固定,不应与其他部件干涉。7.4润滑油、冷却液应正确加注。7.6在加压状态下,冷却系统压力应无下降,无冷却液泄漏。7.7气缸压缩压力和各缸压差应符合汽车生产企业公开的汽车维修技术信息要求。7.8发动机控制单元与诊断仪之间的通讯应正常,无与发动机相关的故障信息。7.9使用发动机故障诊断仪读取电控系统的数据流,数据状态及波形应无异常。7.10使用发动机故障诊断仪测试电控系统执行器的动作,执行动作应正确。7.11发动机暖机起动和热机起动均应顺利起动,各允许起动三次,成功起动次数不少于两次。7.12在暖机怠速和热机怠速下,发动机运转应符合下列条件:a)转速平稳且符合汽车生产企业公开的汽车维修技术信息要求;b)发动机冷却风扇应工作正常,发动机冷却液温度应无异常;c)进气管真空度应符合汽车生产企业公开的汽车维修技术信息要求。7.15机油压力应符合汽车生产企业公开的汽车维修技术信息要求。7.16曲轴箱内的压力不超过测量时的大气压力。7.17动力性应符合GB/T18276驱动轮输出功率的要求。7.18排放性能应符合GB3847或GB18285的要求。7.19燃料经济性应符合GB/T18566的要求。58试验方法8.1装配检验方法在待测零件表面喷涂渗透性良好的荧光渗透液,30min后清洗掉表面的荧光物质,再利用氧化镁干粉清理,用紫外灯照射待检零件,荧光物质发光显示出裂纹。8.1.2缸体和缸盖的平面度使用刀口尺贴紧被检平面,用厚薄规测量刀口尺与被检平面之间的间隙,最大间隙即为被检平面的平面度。8.1.3气缸的圆度和圆柱度在上止点附近、下止点附近和气缸中间的截面,沿曲轴轴向和垂直轴向的方向分别测量气缸直径,同一截面两个方向上尺寸差值的一半为该位置的圆度,三个位置上圆度的最大值为气缸的圆度,气缸直径中最大值与最小值差值的一半为气缸的圆柱度。用V形架将被测轴架起,缓慢转动被测轴,用百分表分别测量各被测轴轴颈的最大跳动量。8.1.5曲轴轴向间隙前后撬动曲轴,用百分表测量曲柄平面的活动间隙。8.1.6连杆的弯曲度和扭曲度宜采用连杆校验仪和厚薄规测量连杆弯曲度和扭曲度。从连杆主轴承孔用支撑轴将连杆固定在连杆校验仪上,将芯轴装在连杆活塞销孔上,将三点规紧贴芯轴,测量三个测点与平板间的间隙,测量示意图见图1:a)两个下测点与平板接触,上测点与平板间的间隙为连杆弯曲度;b)只有一个下测点与平板接触,另一下测点与平板间隙为上测点与平板间隙的两倍,下测点与平板的间隙即为连杆扭曲度;c)一个下测点与平板接触,但另一个下测点的间隙不等于上测点间隙的两倍,下测点与平板的间隙为连杆扭曲度,上测点与平板的间隙同下测点与平板间隙的一半的差值为连杆弯曲度。61——连杆校验仪;3——弯曲值;4——三点规;5——扭曲值。图1采用连杆校验仪和厚薄规测量连杆弯曲度和扭曲度示意图用活塞顶部平面将活塞环推入气缸,用厚薄规测量活塞环的开口间隙。将活塞环放入相应的活塞环槽内,用厚薄规测量活塞环上平面与活塞环槽下平面之间的间隙。将活塞环压到环槽底,用深度尺测出活塞环外圆柱面沉入环岸的深度。对塑性螺栓,按汽车生产企业公开的汽车维修技术信息要求进行预紧和紧固。对弹性螺栓,按汽车生产企业公开的汽车维修技术信息要求的扭力,使用扭力扳手紧固。在发动机冷态下,用厚薄规测量气门的间隙。8.1.10冷却系统压力连接冷却系统压力检测器,将冷却系统加压至180kPa,保持5min。8.1.11气缸压缩压力拆除全部火花塞或喷油器,将气缸压力表插入火花塞孔或喷油器孔,节气门设置在全开位置,拖动发动机到250r/min以上转速,依次测量气缸压缩压力。7按照下列步骤进行喷油正时调整:a)顺时针转动曲轴,使第1缸活塞处于压缩行程上止点前的供油开始位置,即供油提前角记号对准固定标记;b)转动喷油泵凸轮轴,将喷油泵凸轮轴上的定时刻线标记与泵壳前端上的刻线记号对准。8.2竣工检验方法依据GB/T18297进行发动机暖机起动和热机起动。按照下列步骤进行发动机怠速运转性能试验:a)发动机暖机起动后,立即开始暖机怠速运转检验;b)发动机热机起动后,在40%~80%额定转速下运转,待发动机冷却液或润滑油达到正常工作温度时,开始热机怠速运转试验。8.2.3进气管真空度使用真空表测量进气管真空度,增压器布置方式见图2:a)对于无增压发动机,在进气歧管上适当位置测量,见图2a);b)对于增压器位于节流阀前的发动机,在空气滤清器与增压器间的适当位置测量,见图2b);c)对于增压器位于节流阀后的发动机,在节流阀体与增压器间的适当位置测量,见图2c)。a)无增压发动机b)增压器位于节流阀前的发动机c)增压器位于节流阀后的发动机标引序号说明:1——进气歧管;2——节流阀;3——中冷器;4——排气歧管;5——增压器;6——发动机。图2增压器布置方式示意图使用机油压力检测设备在机油压力传感器或机油压力开关接口螺纹处测量。具备机油压力调节功8能的发动机,当机油压力调节功能正常和失效时分别测量。使用微压计在机油标尺导管口测量曲轴箱内的压力。动力性按GB/T18276规定的方法进行。排放性能按GB3847或GB18285规定的方法进行。燃料经济性按GB/T18566规定的方法进行。9质量保证9.1发动机大修检验参照附录A进行记录,竣工检验合格的应签发“机动车维修竣工出厂合格证”,并按照JT/T1132(所有部分)上传汽车维修电子健康档案系统。9.2发动机大修的质量保证期从维修竣工出厂之日起计算,应不少于车辆行驶20000km或者100d,以先达到者为准。9(资料性)发动机大修检验记录表A.1给出了发动机大修进厂检验单的式样,表A.2给出了发动机大修过程检验单的式样,表A.3给出了发动机大修竣工检验单的式样。表A.1发动机大修进厂检验单进厂日期进厂编号厂牌车型车牌照号码发动机型号发动机号码送修单位单位地址联系电话送修人用户报修项目及发动机现状总行驶里程km用户报修的主要问题发动机故障码气缸压缩压力气缸号1235678气缸压力/MPa发动机主要问题及重点大修部位发动机外观及装备(完整“〇”,缺少“△”,损坏“×”)检验项目检验结果检验项目检验结果气缸体高压油轨气缸盖喷油器气门室罩燃油压力调节器油底壳点火线圈进气歧管火花塞排气歧管发动机线束飞轮电控系统部件起动机输油泵发电机喷油泵机油滤清器加机油口盖机油尺、放油塞水泵GB/T3799—2021表A.2发动机大修过程检验单进厂编号厂牌车型牌照号码发动机编号施工日期主修人员主要零部件换修记录零部件名称续用更换修理情况气缸体气缸盖曲轴曲轴轴瓦活塞活塞环连杆连杆轴瓦凸轮轴凸轮轴轴承气门气门导管机油泵水泵气缸体检验记录23456缸体平面度气缸直径123456纵横纵横纵横纵横纵横纵横中部/mm下部/mm圆度圆柱度活塞组件检验记录123456活塞直径/mm活塞环端隙/mm活塞环侧隙/mm活塞环背隙/mm活塞质量/g活塞销质量/g活塞连杆组质量/g表A.2发动机大修过程检验单(续)进厂编号厂牌车型牌照号码发动机编号施工日期主修人员曲轴与轴承检验记录1234567主轴颈圆度圆柱度圆跳动连杆轴颈圆度圆柱度主轴径与轴承配合间隙/mm连杆轴径与轴承配合间隙/mm曲轴端隙/mm曲轴主轴颈螺栓紧固力矩/Nm连杆轴承紧固力矩/Nm进排气门检验记录123456进气门气门工作面宽度/mm气门弹簧长度/mm气门弹簧刚度/(N/mm)与气门导管间隙/mm排气门气门工作面宽度/mm气门弹簧长度/mm气门弹簧刚度/(N/mm)与气门导管间隙/mm配气机构检验记录1234567凸轮轴轴颈直径/mm凸轮轴轴颈圆跳动凸轮轴轴向间隙/mm凸轮轴轴径与轴承配合间隙/mm凸轮升程/mm进气门间隙/mm排气门间隙/mm轴承盖螺栓紧固力矩/Nm表A.3发动机大修竣工检验单进厂编号厂牌车型车牌照号码发动机编号检验日期检验人员技术要求检验结果外观应整洁,无油污,涂漆应无起泡、剥落外观是□否□整洁,是□否□有油污。涂漆是□否□有起泡、剥落现象各系统部件应安装正确、牢固,不应互相干涉各系统部件是□否□安装正确、牢固,是□否□互相干涉电控系统部件应齐全且安装正确,电气线路应正确固定,不应与其他部件干涉电气及电控系统部件是□否□齐全,是□否□安装正确、绝缘良好,电气线路是□否□正确固定,是□否部件干涉润滑油、冷却液应正确加注各部位应密封良好,应无漏液、漏气各部位是□否□密封良好,是□否□有漏液、漏气现象在加压状态下,冷却系统压力应无下降,无冷却液泄漏冷却系统加压kPa,5min后表压kPa。有□无□冷却水泄漏气缸压缩压力和各缸压差应符合汽车生产企业公开的汽车维修技术信息要求气缸号1235678气缸压力/MPa气缸压差MPa,是□否□符合汽车生产企业公开的汽车维修技术信息要求发动机控制单元与诊断仪之间的通信应正常,无与发动机相关的故障信息是□否□配置有OBD系统;与发动机故障诊断仪之间的通讯是□否□正常,有□无□故障码。使用发动机故障诊断仪读取电控系统的数据流,数据状态及波形无异常使用发动机故障诊断仪的诊断程序测试电控系统执行器的动作,执行动作应正确发动机暖机起动和热机起动均应顺利起动,各允许起动三次,成功起动次数不少于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