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PAGEPAGE1贵州省贵阳市2023届高三下学期仿真模拟考(四)文综历史试题注意事项:1.回答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报名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收回。一、选择题:本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夏、商二代文化略同。文化既尔,政治亦然。故夏、殷(商)间政治与文物之变革,不似殷﹑周间之剧烈矣。殷、周之大变革,自其表言之,不过一姓一家之兴亡与都邑之转移;自其里言之,则旧制度废而新制度兴,旧文化废而新文化兴。与材料信息不相符的是()A.确立了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的宗法制B.推行分封制,加强了中央与地方的联系C.以周礼治国,减少了神权迷信在政治生活中的影响D.夏商周文化与制度的沿袭具有开放和包容的双重特征〖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反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夏商周时期(中国)。根据材料“夏、商二代文化略同。文化既尔,政治亦然。故夏、殷(商)间政治与文物之变革,不似殷﹑周间之剧烈矣。殷、周之大变革,自其表言之,不过一姓一家之兴亡与都邑之转移;自其里言之,则旧制度废而新制度兴,旧文化废而新文化兴。”可知,夏商周时期,文化与制度的沿袭是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在材料中没有体现出其开放性,D项符合题意,D项正确;西周时期确立了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的宗法制,A项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西周推行分封制,加强了中央与地方的联系,B项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以周礼治国,减少了神权迷信在政治生活中的影响,C项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故选D项。2.南宋叶适《水心别集》中记载“小民之无田者,假田于富人;得田而无为耕,借资于富人;岁时有求于富人;有甚者,庸作奴婢,归于富人……”材料反映的现象()A.推动了租佃经济的普及 B.促进了工商业的转型C.巩固了传统的四民秩序 D.激化了官民阶层之间的矛盾〖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宋朝(中国)。根据材料“小民之无田者,假田于富人;得田而无为耕,借资于富人;岁时有求于富人;有甚者,庸作奴婢,归于富人”可知,宋朝土地租佃现象相对频繁,推动了租佃经济的普及,A项正确;材料强调农业,并未提到工商业的变化,排除B项;宋朝土地租佃关系的发展,不利于传统四民秩序的巩固,排除C项;材料强调主户与客户的关系,不属于官民阶层的矛盾,排除D项。故选A项。3.据《经世大典》记载,元顺帝时全国有驿站1500多处。驿路东通奴儿干之地,北通吉利吉思部落,西南通西藏。元代驿传制度的建立本质上反映了()A.政府主导构建,社会阶层覆盖面广 B.驿站形式多样,驿传服务人性化C.促进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 D.构建与“大一统”相适应的中央集权体制〖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元朝(中国)。根据材料”驿路东通奴儿干之地,北通吉利吉思部落,西南通西藏“以及驿站数量之多,反映了元朝通过驿站制度加强了对地方的统治,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和实现”大一统“,D项正确;材料主要强调通过一战制度加强对地方的统治,没有提到社会阶层,排除A项;无法体现人性化,排除B项;驿站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无法体现对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的促进作用,排除C项。故选D项。4.下图是《明代工商业中心示意图》,据图片信息可知()A.明代经济重心黄河中下游地区B.自魏晋南北朝以来,南方的经济实力逐渐超过北方C.明初定都南京,进一步促进长江中下游经济发展D.制瓷、冶铁等主要手工业中心集中于长江中下游地区〖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朝(中国)。根据材料“《明代工商业中心示意图》”可知,工商业中心集中聚集在长江中下游地区,这与明朝初期政治中心在南方,以及经济重心南移完成相关,C项正确;明代经济重心在南方地区,排除A项;唐朝中后期,南方的经济实力逐渐超过北方,排除B项;根据材料信息,造纸、丝织、棉纺业等集中在长江中下游地区,排除D项。故选C项。5.民国时期,家庭小型化后,夫妇与子女成为家庭的中心,随着男女平权的提倡,人格对等的夫妻关系逐步取代等级尊卑的父子、夫妻关系,成为家庭关系的主轴。家庭中长辈权威逐渐旁落,他们更多地受到照顾而非绝对服从,子女们开始自由选择职业、自主婚姻。民国时期的家庭出现上述变化的原因是()A.原有的家长制受到冲击 B.聚族而居的状态被打破C.外在冲击及内在变革的推动 D.城市化工业化快速发展的产物〖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民国时期(中国)。根据材料可知,民国时期,传统的等级尊卑关系逐渐被平等、人格对等的关系取代,子女可以自由择业和自主婚姻,这主要是由于西方文明的传入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的冲击以及民国初年推行的社会习俗的变革所导致,C项正确;A项是材料反映的现象,而非原因,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民国时期平等的家庭关系,而聚族而居状态被打破更强调血缘关系受到冲击,排除B项;城市化工业化快速发展与民国时期的史实不符,近代中国工业发展呈现先天不足,后天畸形的特点,排除D项。故选C项。6.苏维埃区域内形成的监察机构虽也拥有一定的科层组织架构,但更加注重从工农群众中吸纳积极分子参与监察活动,工农群众的监察权利受到法律法规的保障。材料反映了苏区监察制度()A.采取上下联动的监察方式 B.注重建立完善的法制保障机制C.构建了干部培养机制 D.保证了监察队伍的专业化和稳定性〖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土地革命时期(中国)。根据材料“苏维埃区域内形成的监察机构虽也拥有一定的科层组织架构,但更加注重从工农群众中吸纳积极分子参与监察活动,工农群众的监察权利受到法律法规的保障。”可知,苏维埃区域的监察机构除了拥有科层组织架构外,还注重工农群众参与监察活动,说明苏区的监察制度注重上下联动进行监督检查,A项正确;材料描述的是监察制度,没有描述法制保障机制以及干部培养机制的信息,排除B项和C项;更加注重从工农群众中吸纳积极分子参与监察活动,这些做法可以提高监察效果,但无法保证了监察队伍的专业化和稳定性,排除D项。故选A项。7.1950年,政务院确立改造海关的基本方针,海关税则“必需保护国家生产,必需保护国内生产品与外国商品竞争”;在海关税率方面,根据国家经济情况和国内需要予以调整,“使其较能适合于发展国内生产保护国内工业的要求”。据材料可知,中国海关税率调整的意义在于()A.确立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 B.国家治理水平的稳步提升C.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与发展 D.稳定秩序以巩固社会主义政权〖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50年(中国)。根据材料“必需保护国家生产,必需保护国内生产品与外国商品竞争,使其较能适合于发展国内生产保护国内工业的要求”可知,新中国成立后,根据国家经济情况和国内需要予以调整海关税率等方面,其目的和意义在于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与发展,C项正确;材料描述的国家对海关税收的调整,而非外交方针,排除A项;材料描述的是通过调整海关税率,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与发展,而非国家治理,排除B项;1950年,尚处于新民主主义社会时期,社会主义制度尚未确立,排除D项。故选C项。8.文化外交是主权国家利用文化手段实现对外文化战略目标的一种外交手段。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主张“求同求和与全面参与”。在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上,中国与123个国家签订文化合作协定,与160多个国家文化往来等。但在国际上中国文化外交仍然存在很大挑战,如“文明冲突论”、“历史终结论”、“中国威胁论”、“中国崩溃论”等。材料说明()A.坚持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拓展国家利益边界B.国家方针政策的调整和文化自信的增强C.加强文化外交的多维度创新,积极搭建多边交流平台D.冷战已经结束,但冷战思维仍然存在〖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根据材料“但在国际上中国文化外交仍然存在很大挑战”、“文明冲突论”、“历史终结论”、“中国威胁论”、“中国崩溃论”及所学可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综合国力在不断增强,国际影响力在不断提升,但中国的文化外交仍然受到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国家的诋毁,说明当今世界冷战虽然已经结束,但仍然存在冷战思维,D项正确;我国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拓展国家利益边界”与题干主旨不符,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国家方针政策的调整,未强调文化自信的增强,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我国加强文化外交的多维度创新,体现不出积极搭建多边交流平台的相关信息,与题干信息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9.西塞罗在《论义务》中强调,义务本质上与身份相连,个人都应对社会尤其是对共和国负有应尽的责任;西塞罗批评当时罗马共和国的统治阶层只关心一部分公民的利益,而忽视另一部分公民的利益,更鲜有关心整个民族和国家利益。西塞罗的思想()A.体现了个人主义的泛滥 B.为近代民族国家的建立提供借鉴C.强调法律是维护公民与国家关系的纽带 D.主张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罗马共和国时期。根据材料“义务本质上与身份相连,个人都应对社会尤其是对共和国负有应尽的责任;西塞罗批评当时罗马共和国的统治阶层只关心一部分公民的利益,而忽视另一部分公民的利益,更鲜有关心整个民族和国家利益。”可知,西塞罗注重个人对国家和社会的义务,关注国家利益,反对以个人私利危害国家利益,这有利于建立近代民族国家,近代民族国家即相同的地域、共同的语言、强烈的民族认同感等,B项正确;材料的主旨信息并非强调个人主义的泛滥,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关注国家利益,并非法律在维护国家和公民关系中的作用,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的内容,排除D项。故选B项。10.新航路开辟后白银大量流向中国,但也存在中国与西欧白银价格的差价大,欧洲商人以白银套取黄金等现象。16—18世纪,金银流通对世界经济格局产生的影响是()16—18世纪中外金银比价表国别年代中国英国西班牙15341∶6.3631∶1151∶1215961∶7.501∶11.901∶12.1216221∶8.001∶12.501∶13.1316771∶9.001∶15.361741-17501∶11.771∶14.931791-18001∶15.401∶15.42A.金银流入欧洲引发了价格革命,推动了西班牙、葡萄牙的崛起B.刺激了中国及亚洲部分地区经济的发展,逐步形成了白银输出中国的贸易网络C.大量财富流入西欧,加速了西欧资本主义原始积累和社会转型D.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和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6—18世纪(中国、欧洲)。根据材料“新航路开辟后白银大量流向中国,但也存在中国与西欧白银价格的差价大,欧洲商人以白银套取黄金等现象。”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航路开辟后,金银流通在世界频繁进行,白银大量流向中国,而由于中国与西欧白银价格的差价大,欧洲商人以白银套取黄金,促使大量财富流入西欧,加速了西欧资本主义原始积累和社会转型,C项正确;金银流入欧洲引发了价格革命,推动了新兴资产阶级的崛起,排除A项;刺激了中国及亚洲部分地区经济的发展,逐步形成了白银输入中国的贸易网络,而非输出,排除B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排除D项。故选C项。11.原本以商业公司身份起家的(英国)东印度公司,最终丧失了其赖以生存的全部基础。自不待言,这一结果只不过是对以下事实——随着英国国内工业革命的进展以及工业资本家实力的上升,私营贸易商和非法商人对东印度公司的垄断贸易开始造成实际打击——的追认罢了。英国东印度公司的衰亡说明了()A.受自由主义思潮的冲击 B.新航路开辟与贸易格局的改变C.殖民扩张与大国矛盾的冲突加剧 D.殖民主义侵略手段的阶段性变更〖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英国。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东印度公司是经政府授权的一家垄断性的贸易组织,而第一次工业革命后,自由主义思潮盛行,东印度公司已经不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故逐渐走向衰亡,A项正确;东印度公司成立于新航路开辟与贸易格局的改变之后,排除B项;材料反映东印度公司的衰亡是由于自由主义思潮的盛行,与殖民扩张与大国矛盾的冲突无关,排除C项;材料反映东印度公司衰亡是因为工业革命后,自由主义思潮的盛行,与殖民主义侵略手段的变更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12.20世纪20年代,美国发明马铃薯自动削皮机,薯片变成销售量最大的零食。从1960年开始,通过遍布世界的麦当劳连锁店,“薯片”已经与硅谷的“芯片”,及好莱坞的“大片”一起,成为美国文化软实力的标志。该现象反映的实质影响是()A.推动了农业发展,支撑人口增长 B.改变人类的饮食结构,丰富饮食文化C.加速全球化进程 D.扩大了美国的文化影响力〖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世纪20年代——60年代(美国)。根据材料“遍布世界的麦当劳连锁店,‘薯片’已经与硅谷的‘芯片’,及好莱坞的‘大片’一起,成为美国文化软实力的标志。”可知,“薯片”与“芯片”、“大片”一起成为美国文化软实力的标志,体现的是美国文化对世界的影响,D项正确;材料中描述的是美国文化的影响,没有体现农业发展、人口增长、饮食结构变化、全球化等信息,排除A项、B项和C项。故选D项。二、非选择题:共160分。第36~4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43~47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一)必考题:共135分。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近代沈阳虽然较早地迈入近代化行列,但它与中国大多数较发达城市一样,不是经过工业革命,而是伴随着外力的侵入而快速发展起来的。近代沈阳在日本殖民势力、中央政府、奉系军阀三者之间的博弈过程中,逐步形成了板块式的城市空间形态。近代沈阳城市发展,表现出明显的由军事、政治发展需求,带来的阶段性用地规模的扩张。日本殖民者、晚清中央政府、奉系军阀和地方政府等多方主体在同一地区相互对抗,扩张势力,从而带动了沈阳城市建设的迅速发展,奠定了今天沈阳城以盛京古城、满铁附属地、商埠地、张作霖时期扩建区、铁西工业区等为基础的板块式空间发展格局,并促使沈阳进入一个超常规的城市化、工业化发展时期。——摘编自孙鸿金《近代沈阳城市发展与社会变迁(1898~1945)》材料二在新中国的建设史上,沈阳具有“东方鲁尔”之称号和“共和国工业的长子”之美誉。1948年11月沈阳解放到1957年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这一时段内,妥善接收城市并迅速恢复各项功能之后,在大规模工业化建设的影响和推动下,沈阳城市发展取得了极大的成就,不仅建设成为国家重点工业城市和东北地区的政治、经济中心城市,而且对此后城市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摘编自李响《新中国成立初期沈阳城市发展研究(1949~1957)》材料三沈阳在国民经济恢复和“一五”计划中,建成了具有高工业化水平的重工业基地,为支援全国工业发展和国民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改革开放以后,老工业基地开始逐渐陷入体制性矛盾和结构性矛盾集中爆发所造成的发展困境,面临着经济增长衰退,国民经济地位急剧下降,大批企业濒临破产,工人大量失业待业的严峻的挑战。——摘编自李响《新中国成立初期沈阳城市发展研究(1949~1957)》(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沈阳城市形态形成特点,分析近代沈阳城市发展的影响。(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新中国成立初期沈阳城市发展的原因。(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振兴“老工业基地——沈阳”的具体举措。〖答案〗(1)特点:伴随外力侵入逐步走向近代化;存在多股势力的博弈,逐步形成板块式的城市空间形态;带有明显的军事、政治发展需求,呈现阶段性扩张的特点。影响:城市经济、教育文化等迅速发展,社会生活日新月异,沈阳城逐步完成了从传统的封建城市,向现代化大都市的转变;近代沈阳城市规划,奠定了沈阳城市规划的基础;近代沈阳建筑事业的迅速发展,极大地丰富了沈阳城市的景观;近代沈阳工业的发展,奠定了沈阳老工业基地的基础。(2)原因:###对沈阳城市的接管和恢复为城市发展奠定了基础;建国初期,基于国内外的现实状况,国家提出工业发展战略;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推动了沈阳城市化和现代化的快速发展;在近代工业基础上逐步形成了较为完整的重工业基地;沈阳具有突出的发展大规模工业的自然禀赋,具有地理环境、资源、交通优势等。(3)举措:发挥原有工业优势的同时,推动新兴产业的发展;应以东北亚区域经济一体化为契机,发挥对外贸易优势,推动自身发展;保持和发挥科技资源优势;加强城市集群建设,巩固和发展中心城市地位:重视工业遗产保护和利用在城市发展中的作用等。〖解析〗【小问1详析】本题是特点类、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中国。特点:根据材料一“近代沈阳虽然较早地迈入近代化行列,但它与中国大多数较发达城市一样,不是经过工业革命,而是伴随着外力的侵入而快速发展起来的”可推出伴随外力侵入逐步走向近代化;根据材料一“近代沈阳在日本殖民势力、中央政府、奉系军阀三者之间的博弈过程中,逐步形成了板块式的城市空间形态”可推出存在多股势力的博弈,逐步形成板块式的城市空间形态;根据材料一“近代沈阳城市发展,表现出明显的由军事、政治发展需求,带来的阶段性用地规模的扩张”可推出带有明显的军事、政治发展需求,呈现阶段性扩张的特点。影响:根据材料一“从而带动了沈阳城市建设的迅速发展,奠定了今天沈阳城以盛京古城、满铁附属地、商埠地、张作霖时期扩建区、铁西工业区等为基础的板块式空间发展格局,并促使沈阳进入一个超常规的城市化、工业化发展时期”并结合所学可推出,推动了城市经济、教育文化等迅速发展,社会生活日新月异,沈阳城逐步完成了从传统的封建城市,向现代化大都市的转变;根据材料“奠定了今天沈阳城以盛京古城、满铁附属地、商埠地、张作霖时期扩建区、铁西工业区等为基础的板块式空间发展格局”可知,促进近代沈阳建筑事业的迅速发展,极大地丰富了沈阳城市的景观;根据材料“并促使沈阳进入一个超常规的城市化、工业化发展时期”可知,促进近代沈阳工业的发展,奠定了沈阳老工业基地的基础。【小问2详析】本题是原因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新中国成立初的中国。原因:根据材料二“1948年11月沈阳解放到1957年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这一时段内,妥善接收城市并迅速恢复各项功能之后,在大规模工业化建设的影响和推动下,沈阳城市发展取得了极大的成就”并结合所学可推出,###对沈阳城市的接管和恢复为城市发展奠定了基础;建国初期,基于国内外的现实状况,国家提出工业发展战略;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推动了沈阳城市化和现代化的快速发展;根据材料二“不仅建设成为国家重点工业城市和东北地区的政治、经济中心城市,而且对此后城市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可推出在近代工业基础上逐步形成了较为完整的重工业基地;从沈阳地理位置角度看,沈阳自身具有较好的区位优势,具有突出的发展大规模工业的自然禀赋,具有地理环境、资源、交通优势等。【小问3详析】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现代中国。举措:根据材料三“改革开放以后,老工业基地开始逐渐陷入体制性矛盾和结构性矛盾集中爆发所造成的发展困境”并结合所学,可从推动新兴产业、发展对外贸易、重视科技等角度进行分析。结合所学可知,沈阳地理位置优越,具有工业基础,自然资源丰富,因此在振兴老工业地区沈阳过程中应发挥原有工业优势的同时,推动新兴产业的发展;沈阳作为我国东北边境地区的工业区,应以东北亚区域经济一体化为契机,发挥对外贸易优势,推动自身发展;保持和发挥科技资源优势,重视工业遗产保护和利用在城市发展中的作用等。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博物馆是社会一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产物,是征集、收藏、展示、研究自然和人类文化遗产的重要场所,以一种特有的方式担负着文化传承和传播的使命。世界博物馆的建设与发展(概述)(1)14~16世纪,现代博物馆产生的各种条件渐趋成熟。(2)1683年,牛津大学建立的阿什莫林博物馆,被视作第一个具有近代特征的博物馆。(3)到18世纪,博物馆建设迈出重要的一步,大英博物馆、法国的卢浮宫等重要的博物馆,都建立于这一时期。(4)欧洲博物馆的发展迅速扩散到了北美洲,到19世纪美国博物馆进入发展时期,呈后来居上之势。(5)欧洲近代博物馆传播到日本的时间大约在19世纪70年代,由中央扩及地方,仅明治年间(1867~1911)就建立了85个博物馆。(6)随着资本主义在全球的扩张,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的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和地区也出现了一批由殖民者建立的博物馆。(7)虽然19世纪的近代博物馆已经具有了收藏、科研和教育三职能的博物馆形态,但是教育职能的真正崛起和博物馆大众化方向的奠定,还是在20世纪特有的历史条件中形成的。(8)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博物馆发展到20世纪下半叶,出现了一些崭新的博物馆文化现象和博物馆社会现象,博物馆进入了空前繁荣的新时期。结合世界近现代史的相关知识,任选一个或多个角度,就世界博物馆的发展展开论述。(要求:自拟论题,论证充分,史实准确,逻辑清晰。)〖答案〗示例论题:14-16世纪欧洲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的时期内,现代博物馆的发展渐趋成熟。论述:14-16世纪,文艺复兴运动为现代博物馆的发展提供了思想前提。在复兴古典文化的旗帜下,社会上掀起了学习古希腊、古罗马文化的热潮;在这个热潮中,收藏珍品的文化现象进一步发展起来。1683年,牛津大学建立的阿什莫林博物馆,被视作第一个具有近代特征的博物馆。18世纪,大英博物馆、法国的卢浮宫等重要的博物馆建立。随着资本主义在全球的扩张,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的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和地区也出现了一批由殖民者建立的博物馆。二战后,出现了一些崭新的博物馆文化现象和博物馆社会现象,博物馆进入了空前繁荣的新时期。综上所述,欧洲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的时期内,现代博物馆的发展渐趋成熟。博物馆正以一种特有的方式担负着文化传承和传播的使命。〖解析〗本题为论述题之探究结论论证题,时空是:14——20世纪(世界)。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首先,围绕“世界博物馆的发展”选择角度对,提炼出论题,根据材料“博物馆是社会一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产物,是征集、收藏、展示、研究自然和人类文化遗产的重要场所,以一种特有的方式担负着文化传承和传播的使命。14——16世纪,现代博物馆产生的各种条件渐趋成熟。”可提炼论题为:14——16世纪欧洲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的时期内,现代博物馆的发展渐趋成熟。其次,围绕提炼的论题“14——16世纪欧洲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的时期内,现代博物馆的发展渐趋成熟”,结合世界近现代史的相关知识,展开论述,如:14——16世纪,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与发展为现代博物馆的发展提供了思想前提。在复兴古典文化的旗帜下,社会上掀起了学习古希腊、古罗马文化的热潮;在这个热潮中,收藏珍品的文化现象进一步发展起来。1683年,牛津大学建立的阿什莫林博物馆,被视作第一个具有近代特征的博物馆。18世纪,大英博物馆、法国的卢浮宫等重要的博物馆建立。随着资本主义在全球的扩张,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的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和地区也出现了一批由殖民者建立的博物馆。二战后,出现了一些崭新的博物馆文化现象和博物馆社会现象,博物馆进入了空前繁荣的新时期。最后,对论题进行总结升华,再次说明论题的准确性,如:综上所述,欧洲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的时期内,现代博物馆的发展渐趋成熟。博物馆正以一种特有的方式担负着文化传承和传播的使命。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二)选考题:共25分。请考生从2道地理题、3道历史题中每科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15.【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东汉二百年中,铜钱开始出现持续减重,加之货币总量不断增加,社会经济中长期存在通货膨胀。“及献帝初平中,董卓乃更铸小钱,由是货轻而物贵,谷一斛至钱数百万。至魏武为相,于是罢之,还用五铢。是时不铸钱既久,货本不多,又更无增益,故谷贱无已。及黄初二年,魏文帝罢五铢钱,使百姓以谷帛为市。至明帝世,钱废谷用既久,人间巧伪渐多,竞湿谷以要利,作薄绢以为市,虽处以严刑而不能禁也。司马芝等举朝大议,以为用钱非徒丰国,亦所以省刑。今若更铸五铢钱,则国丰刑省,于事为便。魏明帝乃更立五铢钱,至晋用之,不闻有所改创。”——《晋书·志·第十六章》(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曹魏币制政策推行的背景。(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魏明帝时期推行的币制政策。〖答案〗(1)背景:东汉社会因币制政策不当导致了日益严重的通货膨胀;董卓更铸小钱加速了汉末货币经济的崩溃,影响商品经济的发展;曹操基本统一北方,社会环境相对安定;曹魏政权统治者积极采取政策应对货币问题。(2)评价:增加国家的财富,减少对违法作弊者的刑法,给商品交换带来便利;有利于改善衰败不堪的经济环境,抑制长期的通货膨胀问题;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缓和社会矛盾;确立了金属货币在流通领域中的主导地位。〖解析〗小问1详析】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三国时期(中国)。背景:根据材料“东汉二百年中,铜钱开始出现持续减重,加之货币总量不断增加,社会经济中长期存在通货膨胀。”可知,东汉社会因币制政策不当导致了日益严重的通货膨胀;根据材料“献帝初平中,董卓乃更铸小钱,由是货轻而物贵,谷一斛至钱数百万。”可知,董卓更铸小钱加速了汉末货币经济的崩溃,影响商品经济的发展;根据材料“至魏武为相,于是罢之,还用五铢。是时不铸钱既久,货本不多,又更无增益,故谷贱无已。”可知,曹操基本统一北方,社会环境相对安定;根据材料“魏文帝罢五铢钱,使百姓以谷帛为市。至明帝世,钱废谷用既久,人间巧伪渐多,竞湿谷以要利,作薄绢以为市,虽处以严刑而不能禁也。”可知,曹魏政权统治者积极采取政策应对货币问题。【小问2详析】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三国时期(中国)。评价:根据材料“司马芝等举朝大议,以为用钱非徒丰国,亦所以省刑。今若更铸五铢钱,则国丰刑省,于事为便。魏明帝乃更立五铢钱,至晋用之,不闻有所改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魏明帝时期推行的币制政策增加国家的财富,减少对违法作弊者的刑法,给商品交换带来便利,同时有利于改善衰败不堪的经济环境,抑制长期的通货膨胀问题,对社会经济发展,缓和社会矛盾具有重要的作用,最终确立了金属货币在流通领域中的主导地位。16.【二十世纪战争与和平】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代理人战争是一种常见的战略博弈形式,是一国以非参战的方式介入外部冲突的一种策略手段。代理人战争是通过提供军事支持的方式来实施的,常见的包括:武器装备援助、财政和资金支持、派遣军事顾问、提供军事训练、作战规划指导、情报协助与共享、间接火力支援、招募外国雇佣军或私人军事组织赴战场作战等。美国布鲁金斯学会高级研究员丹尼尔·拜曼在分析本国政府常把代理人战争作为应对国际冲突的策略选项时指出,“对美国来说,所考虑的常常是成本和代价问题,也就是说,仗应该由当地人去打,死亡也应该由当地人去承担,这样的话,美国人就无需去卖命、去送死了”。美国学者安德鲁·芒福德指出,“相较于派遣依靠高额军费来维持的本国常备军远赴国外作战来说,未来利用当地代理力量打仗是一种从经济上看更合算的替代性选择”。(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代理人战争”的动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代理人战争”的消极后果。〖答案〗(1)动因:避免直接参战导致的损失,保障国家利益;有助于减少直接武力干涉可能引发的国内政治阻力和国际舆论压力;选择利用代理人进行对抗能够避免陷入与对手的全面战争,特别是核大战;由当地武装力量承担作战角色,在战争中拥有较大优势和便利;刺激本国的武器贸易,带动军工企业发展等。(2)消极后果:助长交战双方采取更加激进或冒险的战略战术;压缩交战双方通过谈判寻求政治解决的意愿和空间,导致冲突升级;会加深冲突当事国和当地民众的痛苦和灾难;在全球化的条件下,容易引发跨国难民潮、国际贸易受阻以及世界经济萧条等次生灾难;容易导致暴力行为外溢、恐怖活动蔓延等。〖解析〗【小问1详析】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20——21世纪(世界)。动因:根据材料“代理人战争是一种常见的战略博弈形式,是一国以非参战的方式介入外部冲突的一种策略手段”可知,避免直接参战导致的损失,保障国家利益,有助于减少直接武力干涉可能引发的国内政治阻力和国际舆论压力;根据材料“对美国来说,所考虑的常常是成本和代价问题,也就是说,仗应该由当地人去打,死亡也应该由当地人去承担,这样的话,美国人就无需去卖命、去送死了”可知,选择利用代理人进行对抗能够避免陷入与对手的全面战争,特别是核大战,且由当地武装力量承担作战角色,在战争中拥有较大优势和便利;根据材料“代理人战争是通过提供军事支持的方式来实施的,常见的包括:武器装备援助、财政和资金支持、派遣军事顾问、提供军事训练、作战规划指导、情报协助与共享、间接火力支援、招募外国雇佣军或私人军事组织赴战场作战等”可知,刺激本国的武器贸易,带动军工企业发展等。【小问2详析】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20——21世纪(世界)。消极后果:根据材料“代理人战争是通过提供军事支持的方式来实施的,常见的包括:武器装备援助、财政和资金支持、派遣军事顾问、提供军事训练、作战规划指导、情报协助与共享、间接火力支援、招募外国雇佣军或私人军事组织赴战场作战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助长交战双方采取更加激进或冒险的战略战术,压缩交战双方通过谈判寻求政治解决的意愿和空间,导致冲突升级;根据材料“仗应该由当地人去打,死亡也应该由当地人去承担”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会加深冲突当事国和当地民众的痛苦和灾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全球化的条件下,容易引发跨国难民潮、国际贸易受阻以及世界经济萧条等次生灾难,而且容易导致暴力行为外溢、恐怖活动蔓延等。17.【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费孝通(1910年-2005年)出生于苏州府吴江县一个知识分子家庭。1928年,高中毕业后攻医预科,后于1930年转入燕京大学社会学系学习。1935年,费孝通从清华大学研究院毕业,取得该校公费留学资格。1938年,费孝通从英国返回中国,任教于云南大学,成立社会研究室开展调查工作。1949年9月,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费孝通先后对中国黄河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进行实地调查,提出既符合当地实际,又具有全局意义的重要发展思路及具体策略。费孝通对一生学术工作进行了总结,出版了《费孝通文集》(16卷),被誉为中国社会学和人类学的奠基人之一。(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费孝通成就。(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费孝通取得突出成就的原因。〖答案〗(1)成就:学术研究成果突出,是中国社会学和人类学的奠基人之一;有丰富的任教经历,培养了大批人才;作为民主党派人士,积极参政议政;因地制宜,提出切实可行的发展建议,为中国工业生产布局的改善和协调发展提供智力支持。(2)原因:出生知识分子家庭,教育学术氛围浓厚;近代救亡图存背景下进步思想的影响;自身努力,爱国情怀,注重调查研究;近代教育转型的推动;新中国成立后政府的重用和社会发展的需求等。〖解析〗【小问1详析】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20世纪(中国)。成就:根据材料“费孝通对一生学术工作进行了总结,出版了《费孝通文集》,被誉为中国社会学和人类学的奠基人之一。”可知,学术研究成果突出,是中国社会学和人类学的奠基人之一;根据材料“1938年,费孝通从英国返回中国,任教于云南大学,成立社会研究室开展调查工作。”可知,有丰富的任教经历,培养了大批人才;根据材料“1949年9月,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可知,作为民主党派人士,积极参政议政;根据材料“费孝通先后对中国黄河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进行实地调查,提出既符合当地实际,又具有全局意义的重要发展思路及具体策略。”可知,因地制宜,提出切实可行的发展建议,为中国工业生产布局的改善和协调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小问2详析】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20世纪(中国)。原因:根据材料“出生于苏州府吴江县一个知识分子家庭。”可知,出生知识分子家庭,教育学术氛围浓厚;根据材料“1928年,高中毕业后攻医预科,后于1930年转入燕京大学社会学系学习。”可知,近代救亡图存背景下进步思想的影响;根据材料“1935年,费孝通从清华大学研究院毕业,取得该校公费留学资格。1938年,费孝通从英国返回中国”可知,自身努力,爱国情怀,注重调查研究;根据材料“成立社会研究室开展调查工作。1949年9月,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费孝通先后对中国黄河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进行实地调查,提出既符合当地实际,又具有全局意义的重要发展思路及具体策略。”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近代教育转型的推动,以及新中国成立后政府的重用和社会发展的需求等。贵州省贵阳市2023届高三下学期仿真模拟考(四)文综历史试题注意事项:1.回答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报名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收回。一、选择题:本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夏、商二代文化略同。文化既尔,政治亦然。故夏、殷(商)间政治与文物之变革,不似殷﹑周间之剧烈矣。殷、周之大变革,自其表言之,不过一姓一家之兴亡与都邑之转移;自其里言之,则旧制度废而新制度兴,旧文化废而新文化兴。与材料信息不相符的是()A.确立了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的宗法制B.推行分封制,加强了中央与地方的联系C.以周礼治国,减少了神权迷信在政治生活中的影响D.夏商周文化与制度的沿袭具有开放和包容的双重特征〖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反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夏商周时期(中国)。根据材料“夏、商二代文化略同。文化既尔,政治亦然。故夏、殷(商)间政治与文物之变革,不似殷﹑周间之剧烈矣。殷、周之大变革,自其表言之,不过一姓一家之兴亡与都邑之转移;自其里言之,则旧制度废而新制度兴,旧文化废而新文化兴。”可知,夏商周时期,文化与制度的沿袭是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在材料中没有体现出其开放性,D项符合题意,D项正确;西周时期确立了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的宗法制,A项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西周推行分封制,加强了中央与地方的联系,B项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以周礼治国,减少了神权迷信在政治生活中的影响,C项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故选D项。2.南宋叶适《水心别集》中记载“小民之无田者,假田于富人;得田而无为耕,借资于富人;岁时有求于富人;有甚者,庸作奴婢,归于富人……”材料反映的现象()A.推动了租佃经济的普及 B.促进了工商业的转型C.巩固了传统的四民秩序 D.激化了官民阶层之间的矛盾〖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宋朝(中国)。根据材料“小民之无田者,假田于富人;得田而无为耕,借资于富人;岁时有求于富人;有甚者,庸作奴婢,归于富人”可知,宋朝土地租佃现象相对频繁,推动了租佃经济的普及,A项正确;材料强调农业,并未提到工商业的变化,排除B项;宋朝土地租佃关系的发展,不利于传统四民秩序的巩固,排除C项;材料强调主户与客户的关系,不属于官民阶层的矛盾,排除D项。故选A项。3.据《经世大典》记载,元顺帝时全国有驿站1500多处。驿路东通奴儿干之地,北通吉利吉思部落,西南通西藏。元代驿传制度的建立本质上反映了()A.政府主导构建,社会阶层覆盖面广 B.驿站形式多样,驿传服务人性化C.促进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 D.构建与“大一统”相适应的中央集权体制〖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元朝(中国)。根据材料”驿路东通奴儿干之地,北通吉利吉思部落,西南通西藏“以及驿站数量之多,反映了元朝通过驿站制度加强了对地方的统治,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和实现”大一统“,D项正确;材料主要强调通过一战制度加强对地方的统治,没有提到社会阶层,排除A项;无法体现人性化,排除B项;驿站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无法体现对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的促进作用,排除C项。故选D项。4.下图是《明代工商业中心示意图》,据图片信息可知()A.明代经济重心黄河中下游地区B.自魏晋南北朝以来,南方的经济实力逐渐超过北方C.明初定都南京,进一步促进长江中下游经济发展D.制瓷、冶铁等主要手工业中心集中于长江中下游地区〖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朝(中国)。根据材料“《明代工商业中心示意图》”可知,工商业中心集中聚集在长江中下游地区,这与明朝初期政治中心在南方,以及经济重心南移完成相关,C项正确;明代经济重心在南方地区,排除A项;唐朝中后期,南方的经济实力逐渐超过北方,排除B项;根据材料信息,造纸、丝织、棉纺业等集中在长江中下游地区,排除D项。故选C项。5.民国时期,家庭小型化后,夫妇与子女成为家庭的中心,随着男女平权的提倡,人格对等的夫妻关系逐步取代等级尊卑的父子、夫妻关系,成为家庭关系的主轴。家庭中长辈权威逐渐旁落,他们更多地受到照顾而非绝对服从,子女们开始自由选择职业、自主婚姻。民国时期的家庭出现上述变化的原因是()A.原有的家长制受到冲击 B.聚族而居的状态被打破C.外在冲击及内在变革的推动 D.城市化工业化快速发展的产物〖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民国时期(中国)。根据材料可知,民国时期,传统的等级尊卑关系逐渐被平等、人格对等的关系取代,子女可以自由择业和自主婚姻,这主要是由于西方文明的传入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的冲击以及民国初年推行的社会习俗的变革所导致,C项正确;A项是材料反映的现象,而非原因,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民国时期平等的家庭关系,而聚族而居状态被打破更强调血缘关系受到冲击,排除B项;城市化工业化快速发展与民国时期的史实不符,近代中国工业发展呈现先天不足,后天畸形的特点,排除D项。故选C项。6.苏维埃区域内形成的监察机构虽也拥有一定的科层组织架构,但更加注重从工农群众中吸纳积极分子参与监察活动,工农群众的监察权利受到法律法规的保障。材料反映了苏区监察制度()A.采取上下联动的监察方式 B.注重建立完善的法制保障机制C.构建了干部培养机制 D.保证了监察队伍的专业化和稳定性〖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土地革命时期(中国)。根据材料“苏维埃区域内形成的监察机构虽也拥有一定的科层组织架构,但更加注重从工农群众中吸纳积极分子参与监察活动,工农群众的监察权利受到法律法规的保障。”可知,苏维埃区域的监察机构除了拥有科层组织架构外,还注重工农群众参与监察活动,说明苏区的监察制度注重上下联动进行监督检查,A项正确;材料描述的是监察制度,没有描述法制保障机制以及干部培养机制的信息,排除B项和C项;更加注重从工农群众中吸纳积极分子参与监察活动,这些做法可以提高监察效果,但无法保证了监察队伍的专业化和稳定性,排除D项。故选A项。7.1950年,政务院确立改造海关的基本方针,海关税则“必需保护国家生产,必需保护国内生产品与外国商品竞争”;在海关税率方面,根据国家经济情况和国内需要予以调整,“使其较能适合于发展国内生产保护国内工业的要求”。据材料可知,中国海关税率调整的意义在于()A.确立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 B.国家治理水平的稳步提升C.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与发展 D.稳定秩序以巩固社会主义政权〖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50年(中国)。根据材料“必需保护国家生产,必需保护国内生产品与外国商品竞争,使其较能适合于发展国内生产保护国内工业的要求”可知,新中国成立后,根据国家经济情况和国内需要予以调整海关税率等方面,其目的和意义在于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与发展,C项正确;材料描述的国家对海关税收的调整,而非外交方针,排除A项;材料描述的是通过调整海关税率,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与发展,而非国家治理,排除B项;1950年,尚处于新民主主义社会时期,社会主义制度尚未确立,排除D项。故选C项。8.文化外交是主权国家利用文化手段实现对外文化战略目标的一种外交手段。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主张“求同求和与全面参与”。在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上,中国与123个国家签订文化合作协定,与160多个国家文化往来等。但在国际上中国文化外交仍然存在很大挑战,如“文明冲突论”、“历史终结论”、“中国威胁论”、“中国崩溃论”等。材料说明()A.坚持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拓展国家利益边界B.国家方针政策的调整和文化自信的增强C.加强文化外交的多维度创新,积极搭建多边交流平台D.冷战已经结束,但冷战思维仍然存在〖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根据材料“但在国际上中国文化外交仍然存在很大挑战”、“文明冲突论”、“历史终结论”、“中国威胁论”、“中国崩溃论”及所学可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综合国力在不断增强,国际影响力在不断提升,但中国的文化外交仍然受到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国家的诋毁,说明当今世界冷战虽然已经结束,但仍然存在冷战思维,D项正确;我国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拓展国家利益边界”与题干主旨不符,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国家方针政策的调整,未强调文化自信的增强,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我国加强文化外交的多维度创新,体现不出积极搭建多边交流平台的相关信息,与题干信息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9.西塞罗在《论义务》中强调,义务本质上与身份相连,个人都应对社会尤其是对共和国负有应尽的责任;西塞罗批评当时罗马共和国的统治阶层只关心一部分公民的利益,而忽视另一部分公民的利益,更鲜有关心整个民族和国家利益。西塞罗的思想()A.体现了个人主义的泛滥 B.为近代民族国家的建立提供借鉴C.强调法律是维护公民与国家关系的纽带 D.主张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罗马共和国时期。根据材料“义务本质上与身份相连,个人都应对社会尤其是对共和国负有应尽的责任;西塞罗批评当时罗马共和国的统治阶层只关心一部分公民的利益,而忽视另一部分公民的利益,更鲜有关心整个民族和国家利益。”可知,西塞罗注重个人对国家和社会的义务,关注国家利益,反对以个人私利危害国家利益,这有利于建立近代民族国家,近代民族国家即相同的地域、共同的语言、强烈的民族认同感等,B项正确;材料的主旨信息并非强调个人主义的泛滥,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关注国家利益,并非法律在维护国家和公民关系中的作用,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的内容,排除D项。故选B项。10.新航路开辟后白银大量流向中国,但也存在中国与西欧白银价格的差价大,欧洲商人以白银套取黄金等现象。16—18世纪,金银流通对世界经济格局产生的影响是()16—18世纪中外金银比价表国别年代中国英国西班牙15341∶6.3631∶1151∶1215961∶7.501∶11.901∶12.1216221∶8.001∶12.501∶13.1316771∶9.001∶15.361741-17501∶11.771∶14.931791-18001∶15.401∶15.42A.金银流入欧洲引发了价格革命,推动了西班牙、葡萄牙的崛起B.刺激了中国及亚洲部分地区经济的发展,逐步形成了白银输出中国的贸易网络C.大量财富流入西欧,加速了西欧资本主义原始积累和社会转型D.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和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6—18世纪(中国、欧洲)。根据材料“新航路开辟后白银大量流向中国,但也存在中国与西欧白银价格的差价大,欧洲商人以白银套取黄金等现象。”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航路开辟后,金银流通在世界频繁进行,白银大量流向中国,而由于中国与西欧白银价格的差价大,欧洲商人以白银套取黄金,促使大量财富流入西欧,加速了西欧资本主义原始积累和社会转型,C项正确;金银流入欧洲引发了价格革命,推动了新兴资产阶级的崛起,排除A项;刺激了中国及亚洲部分地区经济的发展,逐步形成了白银输入中国的贸易网络,而非输出,排除B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排除D项。故选C项。11.原本以商业公司身份起家的(英国)东印度公司,最终丧失了其赖以生存的全部基础。自不待言,这一结果只不过是对以下事实——随着英国国内工业革命的进展以及工业资本家实力的上升,私营贸易商和非法商人对东印度公司的垄断贸易开始造成实际打击——的追认罢了。英国东印度公司的衰亡说明了()A.受自由主义思潮的冲击 B.新航路开辟与贸易格局的改变C.殖民扩张与大国矛盾的冲突加剧 D.殖民主义侵略手段的阶段性变更〖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英国。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东印度公司是经政府授权的一家垄断性的贸易组织,而第一次工业革命后,自由主义思潮盛行,东印度公司已经不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故逐渐走向衰亡,A项正确;东印度公司成立于新航路开辟与贸易格局的改变之后,排除B项;材料反映东印度公司的衰亡是由于自由主义思潮的盛行,与殖民扩张与大国矛盾的冲突无关,排除C项;材料反映东印度公司衰亡是因为工业革命后,自由主义思潮的盛行,与殖民主义侵略手段的变更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12.20世纪20年代,美国发明马铃薯自动削皮机,薯片变成销售量最大的零食。从1960年开始,通过遍布世界的麦当劳连锁店,“薯片”已经与硅谷的“芯片”,及好莱坞的“大片”一起,成为美国文化软实力的标志。该现象反映的实质影响是()A.推动了农业发展,支撑人口增长 B.改变人类的饮食结构,丰富饮食文化C.加速全球化进程 D.扩大了美国的文化影响力〖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世纪20年代——60年代(美国)。根据材料“遍布世界的麦当劳连锁店,‘薯片’已经与硅谷的‘芯片’,及好莱坞的‘大片’一起,成为美国文化软实力的标志。”可知,“薯片”与“芯片”、“大片”一起成为美国文化软实力的标志,体现的是美国文化对世界的影响,D项正确;材料中描述的是美国文化的影响,没有体现农业发展、人口增长、饮食结构变化、全球化等信息,排除A项、B项和C项。故选D项。二、非选择题:共160分。第36~4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43~47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一)必考题:共135分。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近代沈阳虽然较早地迈入近代化行列,但它与中国大多数较发达城市一样,不是经过工业革命,而是伴随着外力的侵入而快速发展起来的。近代沈阳在日本殖民势力、中央政府、奉系军阀三者之间的博弈过程中,逐步形成了板块式的城市空间形态。近代沈阳城市发展,表现出明显的由军事、政治发展需求,带来的阶段性用地规模的扩张。日本殖民者、晚清中央政府、奉系军阀和地方政府等多方主体在同一地区相互对抗,扩张势力,从而带动了沈阳城市建设的迅速发展,奠定了今天沈阳城以盛京古城、满铁附属地、商埠地、张作霖时期扩建区、铁西工业区等为基础的板块式空间发展格局,并促使沈阳进入一个超常规的城市化、工业化发展时期。——摘编自孙鸿金《近代沈阳城市发展与社会变迁(1898~1945)》材料二在新中国的建设史上,沈阳具有“东方鲁尔”之称号和“共和国工业的长子”之美誉。1948年11月沈阳解放到1957年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这一时段内,妥善接收城市并迅速恢复各项功能之后,在大规模工业化建设的影响和推动下,沈阳城市发展取得了极大的成就,不仅建设成为国家重点工业城市和东北地区的政治、经济中心城市,而且对此后城市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摘编自李响《新中国成立初期沈阳城市发展研究(1949~1957)》材料三沈阳在国民经济恢复和“一五”计划中,建成了具有高工业化水平的重工业基地,为支援全国工业发展和国民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改革开放以后,老工业基地开始逐渐陷入体制性矛盾和结构性矛盾集中爆发所造成的发展困境,面临着经济增长衰退,国民经济地位急剧下降,大批企业濒临破产,工人大量失业待业的严峻的挑战。——摘编自李响《新中国成立初期沈阳城市发展研究(1949~1957)》(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沈阳城市形态形成特点,分析近代沈阳城市发展的影响。(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新中国成立初期沈阳城市发展的原因。(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振兴“老工业基地——沈阳”的具体举措。〖答案〗(1)特点:伴随外力侵入逐步走向近代化;存在多股势力的博弈,逐步形成板块式的城市空间形态;带有明显的军事、政治发展需求,呈现阶段性扩张的特点。影响:城市经济、教育文化等迅速发展,社会生活日新月异,沈阳城逐步完成了从传统的封建城市,向现代化大都市的转变;近代沈阳城市规划,奠定了沈阳城市规划的基础;近代沈阳建筑事业的迅速发展,极大地丰富了沈阳城市的景观;近代沈阳工业的发展,奠定了沈阳老工业基地的基础。(2)原因:###对沈阳城市的接管和恢复为城市发展奠定了基础;建国初期,基于国内外的现实状况,国家提出工业发展战略;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推动了沈阳城市化和现代化的快速发展;在近代工业基础上逐步形成了较为完整的重工业基地;沈阳具有突出的发展大规模工业的自然禀赋,具有地理环境、资源、交通优势等。(3)举措:发挥原有工业优势的同时,推动新兴产业的发展;应以东北亚区域经济一体化为契机,发挥对外贸易优势,推动自身发展;保持和发挥科技资源优势;加强城市集群建设,巩固和发展中心城市地位:重视工业遗产保护和利用在城市发展中的作用等。〖解析〗【小问1详析】本题是特点类、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中国。特点:根据材料一“近代沈阳虽然较早地迈入近代化行列,但它与中国大多数较发达城市一样,不是经过工业革命,而是伴随着外力的侵入而快速发展起来的”可推出伴随外力侵入逐步走向近代化;根据材料一“近代沈阳在日本殖民势力、中央政府、奉系军阀三者之间的博弈过程中,逐步形成了板块式的城市空间形态”可推出存在多股势力的博弈,逐步形成板块式的城市空间形态;根据材料一“近代沈阳城市发展,表现出明显的由军事、政治发展需求,带来的阶段性用地规模的扩张”可推出带有明显的军事、政治发展需求,呈现阶段性扩张的特点。影响:根据材料一“从而带动了沈阳城市建设的迅速发展,奠定了今天沈阳城以盛京古城、满铁附属地、商埠地、张作霖时期扩建区、铁西工业区等为基础的板块式空间发展格局,并促使沈阳进入一个超常规的城市化、工业化发展时期”并结合所学可推出,推动了城市经济、教育文化等迅速发展,社会生活日新月异,沈阳城逐步完成了从传统的封建城市,向现代化大都市的转变;根据材料“奠定了今天沈阳城以盛京古城、满铁附属地、商埠地、张作霖时期扩建区、铁西工业区等为基础的板块式空间发展格局”可知,促进近代沈阳建筑事业的迅速发展,极大地丰富了沈阳城市的景观;根据材料“并促使沈阳进入一个超常规的城市化、工业化发展时期”可知,促进近代沈阳工业的发展,奠定了沈阳老工业基地的基础。【小问2详析】本题是原因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新中国成立初的中国。原因:根据材料二“1948年11月沈阳解放到1957年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这一时段内,妥善接收城市并迅速恢复各项功能之后,在大规模工业化建设的影响和推动下,沈阳城市发展取得了极大的成就”并结合所学可推出,###对沈阳城市的接管和恢复为城市发展奠定了基础;建国初期,基于国内外的现实状况,国家提出工业发展战略;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推动了沈阳城市化和现代化的快速发展;根据材料二“不仅建设成为国家重点工业城市和东北地区的政治、经济中心城市,而且对此后城市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可推出在近代工业基础上逐步形成了较为完整的重工业基地;从沈阳地理位置角度看,沈阳自身具有较好的区位优势,具有突出的发展大规模工业的自然禀赋,具有地理环境、资源、交通优势等。【小问3详析】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现代中国。举措:根据材料三“改革开放以后,老工业基地开始逐渐陷入体制性矛盾和结构性矛盾集中爆发所造成的发展困境”并结合所学,可从推动新兴产业、发展对外贸易、重视科技等角度进行分析。结合所学可知,沈阳地理位置优越,具有工业基础,自然资源丰富,因此在振兴老工业地区沈阳过程中应发挥原有工业优势的同时,推动新兴产业的发展;沈阳作为我国东北边境地区的工业区,应以东北亚区域经济一体化为契机,发挥对外贸易优势,推动自身发展;保持和发挥科技资源优势,重视工业遗产保护和利用在城市发展中的作用等。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博物馆是社会一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产物,是征集、收藏、展示、研究自然和人类文化遗产的重要场所,以一种特有的方式担负着文化传承和传播的使命。世界博物馆的建设与发展(概述)(1)14~16世纪,现代博物馆产生的各种条件渐趋成熟。(2)1683年,牛津大学建立的阿什莫林博物馆,被视作第一个具有近代特征的博物馆。(3)到18世纪,博物馆建设迈出重要的一步,大英博物馆、法国的卢浮宫等重要的博物馆,都建立于这一时期。(4)欧洲博物馆的发展迅速扩散到了北美洲,到19世纪美国博物馆进入发展时期,呈后来居上之势。(5)欧洲近代博物馆传播到日本的时间大约在19世纪70年代,由中央扩及地方,仅明治年间(1867~1911)就建立了85个博物馆。(6)随着资本主义在全球的扩张,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的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和地区也出现了一批由殖民者建立的博物馆。(7)虽然19世纪的近代博物馆已经具有了收藏、科研和教育三职能的博物馆形态,但是教育职能的真正崛起和博物馆大众化方向的奠定,还是在20世纪特有的历史条件中形成的。(8)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博物馆发展到20世纪下半叶,出现了一些崭新的博物馆文化现象和博物馆社会现象,博物馆进入了空前繁荣的新时期。结合世界近现代史的相关知识,任选一个或多个角度,就世界博物馆的发展展开论述。(要求:自拟论题,论证充分,史实准确,逻辑清晰。)〖答案〗示例论题:14-16世纪欧洲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的时期内,现代博物馆的发展渐趋成熟。论述:14-16世纪,文艺复兴运动为现代博物馆的发展提供了思想前提。在复兴古典文化的旗帜下,社会上掀起了学习古希腊、古罗马文化的热潮;在这个热潮中,收藏珍品的文化现象进一步发展起来。1683年,牛津大学建立的阿什莫林博物馆,被视作第一个具有近代特征的博物馆。18世纪,大英博物馆、法国的卢浮宫等重要的博物馆建立。随着资本主义在全球的扩张,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的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和地区也出现了一批由殖民者建立的博物馆。二战后,出现了一些崭新的博物馆文化现象和博物馆社会现象,博物馆进入了空前繁荣的新时期。综上所述,欧洲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的时期内,现代博物馆的发展渐趋成熟。博物馆正以一种特有的方式担负着文化传承和传播的使命。〖解析〗本题为论述题之探究结论论证题,时空是:14——20世纪(世界)。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首先,围绕“世界博物馆的发展”选择角度对,提炼出论题,根据材料“博物馆是社会一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产物,是征集、收藏、展示、研究自然和人类文化遗产的重要场所,以一种特有的方式担负着文化传承和传播的使命。14——16世纪,现代博物馆产生的各种条件渐趋成熟。”可提炼论题为:14——16世纪欧洲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的时期内,现代博物馆的发展渐趋成熟。其次,围绕提炼的论题“14——16世纪欧洲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的时期内,现代博物馆的发展渐趋成熟”,结合世界近现代史的相关知识,展开论述,如:14——16世纪,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与发展为现代博物馆的发展提供了思想前提。在复兴古典文化的旗帜下,社会上掀起了学习古希腊、古罗马文化的热潮;在这个热潮中,收藏珍品的文化现象进一步发展起来。1683年,牛津大学建立的阿什莫林博物馆,被视作第一个具有近代特征的博物馆。18世纪,大英博物馆、法国的卢浮宫等重要的博物馆建立。随着资本主义在全球的扩张,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的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和地区也出现了一批由殖民者建立的博物馆。二战后,出现了一些崭新的博物馆文化现象和博物馆社会现象,博物馆进入了空前繁荣的新时期。最后,对论题进行总结升华,再次说明论题的准确性,如:综上所述,欧洲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的时期内,现代博物馆的发展渐趋成熟。博物馆正以一种特有的方式担负着文化传承和传播的使命。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二)选考题:共25分。请考生从2道地理题、3道历史题中每科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15.【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东汉二百年中,铜钱开始出现持续减重,加之货币总量不断增加,社会经济中长期存在通货膨胀。“及献帝初平中,董卓乃更铸小钱,由是货轻而物贵,谷一斛至钱数百万。至魏武为相,于是罢之,还用五铢。是时不铸钱既久,货本不多,又更无增益,故谷贱无已。及黄初二年,魏文帝罢五铢钱,使百姓以谷帛为市。至明帝世,钱废谷用既久,人间巧伪渐多,竞湿谷以要利,作薄绢以为市,虽处以严刑而不能禁也。司马芝等举朝大议,以为用钱非徒丰国,亦所以省刑。今若更铸五铢钱,则国丰刑省,于事为便。魏明帝乃更立五铢钱,至晋用之,不闻有所改创。”——《晋书·志·第十六章》(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曹魏币制政策推行的背景。(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魏明帝时期推行的币制政策。〖答案〗(1)背景:东汉社会因币制政策不当导致了日益严重的通货膨胀;董卓更铸小钱加速了汉末货币经济的崩溃,影响商品经济的发展;曹操基本统一北方,社会环境相对安定;曹魏政权统治者积极采取政策应对货币问题。(2)评价:增加国家的财富,减少对违法作弊者的刑法,给商品交换带来便利;有利于改善衰败不堪的经济环境,抑制长期的通货膨胀问题;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缓和社会矛盾;确立了金属货币在流通领域中的主导地位。〖解析〗小问1详析】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三国时期(中国)。背景:根据材料“东汉二百年中,铜钱开始出现持续减重,加之货币总量不断增加,社会经济中长期存在通货膨胀。”可知,东汉社会因币制政策不当导致了日益严重的通货膨胀;根据材料“献帝初平中,董卓乃更铸小钱,由是货轻而物贵,谷一斛至钱数百万。”可知,董卓更铸小钱加速了汉末货币经济的崩溃,影响商品经济的发展;根据材料“至魏武为相,于是罢之,还用五铢。是时不铸钱既久,货本不多,又更无增益,故谷贱无已。”可知,曹操基本统一北方,社会环境相对安定;根据材料“魏文帝罢五铢钱,使百姓以谷帛为市。至明帝世,钱废谷用既久,人间巧伪渐多,竞湿谷以要利,作薄绢以为市,虽处以严刑而不能禁也。”可知,曹魏政权统治者积极采取政策应对货币问题。【小问2详析】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三国时期(中国)。评价:根据材料“司马芝等举朝大议,以为用钱非徒丰国,亦所以省刑。今若更铸五铢钱,则国丰刑省,于事为便。魏明帝乃更立五铢钱,至晋用之,不闻有所改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魏明帝时期推行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产品宣传服务协议合同
- 土方买卖合同协议书
- 劳务派遣与工厂签合同
- 手房卖买定金合同
- 南京住宅租赁合同
- 绿化养护合同范本
- 轿车租给公司合同范本
- 摄像仪维修合同范本
- 露营免责协议合同范本
- 借钱分期还款合同范本
- 【小学】【带班育人方略】三阶四步:培育“三品”少年
- 2025健身房合作的合同模板
- 云计算服务应用理解试题及答案
- 2025年江苏省南通市海安市十三校中考一模数学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 《人工智能通识基础》全套教学课件
- 2025年上半年江苏省苏州市东太湖度假区(太湖新城)单位招聘7人易考易错模拟试题(共500题)试卷后附参考答案
- 2024年青海省西宁市中考一模物理、化学试卷-初中化学(原卷版)
- 专题01-平衡力与相互作用力(学生版)-2021年中考物理力学提优特训专题
- DB42∕T 676-2010 湖北省柑橘标准园建设规范
- 环境监测课件50张
- 2025年吉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技能测试题库完整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