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语文期末名词解释复习赋,比,兴:赋:陈也,铺陈叙述之意;比:比喻;兴:启也,先启他物以引起所咏之情。赋:朱熹:“赋者,铺陈其事而启之者也”,就是说,通过事物本身的讲述,塑造形象,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方法。简言之,是直接叙事或抒情,铺陈是它的明显特点。李仲蒙:“叙物以言情,情物尽者也”。所谓“叙物”不仅是一个铺陈其事的问题,还必须和“言情”结合起来,就是说作者要将情感表达淋漓尽致,又要客观物象描写的真切生动,这更加符合诗歌创作中对于“赋”这一表现手法的要求。(后人认为李仲蒙说法更符合文学创作实际,李仲蒙对赋,比,兴说法最后归结到一个“情”字,更符合文学审美特征)比:朱熹:“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就是说比喻是用具体的,浅显的,熟知的事物与道理来说明或描述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与道理,塑造形象,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方法。简言之,比喻就是打比方,“喻”是它的主要特点。李仲蒙:“索物以托情谓之比,情附物者也”,所谓“索物”即索取和选择物象以寄托感情,不仅是一个运用比喻进行修辞的问题,还必须在比喻中寄托作者深挚的感情。这样的“比”法,自然就会具有艺术的感染力,而不会像汉赋那样成为各种比喻性的辞藻的堆砌排比。3、兴:朱熹:“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一般称为起兴,就是说由别的事物引起联想,引出正文。简言之,兴就是联想。这种联想有时和正意有关,有时无关;有时有情调上的联系,有时只是从押韵上引出下文。李仲蒙:“触物以起情谓之兴,物动情者也”,所谓“触物”,即接触外物而引起作者主观感情的冲动,也就是“因事有所激,因物兴以通”,“愤世嫉邪意,记在草木虫”,由外物的激发以兴情,又把情感浸透,寄托于所描写的物象中风,雅,颂:《诗经》分类的音乐标准,风:风土之音;雅:朝廷正音;颂:宗庙之音风:不同地区的地方音乐,《风》诗诗从周南,召南,邶,鄘,卫,王,郑,齐,魏,唐,秦,陈,桧,曹,豳等15个地区采集上来的土风歌谣,共160篇,大部分是民歌。雅:是周王朝直辖地区的音乐,即所谓正音雅乐。《雅》诗是宫廷宴享,朝会时的乐歌,按音乐的不同又分为《大雅》31篇,《小雅》74篇,共105篇,除《小雅》中有少量名额外,大部分是贵族文人的作品。颂:是宗庙祭祀的舞曲歌辞,内容多是歌颂祖先的功业的,《颂》诗又分为《周颂》31篇,《鲁颂》4篇,《商颂》5篇,共40篇。全部是贵族文人的作品。从时间上看,《周颂》和《大雅》的大部分当产生在西周初期,《大雅》的小部分和《小雅》的大部分当产生在西周后期至东迁时期;《国风》的大部分和《鲁颂》,《商颂》当产生于春秋时期从思想性和艺术性上看,三颂不如二雅,二雅不如十五国风。重章叠句在《诗词》中,在诗歌的不同段落的同一位置,相同或相近的诗句,诗段重复出现的一种表现手法,这种手法具有回环反复的表达效果与音乐美。8、托物言志也称咏物述志,是指作者在文学作品的创作中,表面上是在歌颂其物的性质,特点或某些属性,实质上是借此抒发作者自我的思想情感的一种表现手法。此表现手法开创于屈原。在表情达意上有委婉曲折的特征。对中国古代和现,当代的文学创作均产生过深远的影响。9、楚辞楚辞,是战国后期产生在中国南部楚国地方的一种新诗体,其奠基者和代表作家是楚国伟大诗人屈原。“楚辞”即楚地歌辞的意思,它是一种具有浓厚地方色彩的新诗体。刘向整理古籍,把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编辑成书,定名为《楚辞》;以此,楚辞这一名称便流传下来。楚辞产生的因素也是较为复杂的。首先,楚辞的产生与楚国民间的巫歌有着密切联系;其次,楚辞的产生与楚国的地方音乐“楚歌”,“楚声”有着直接关系;再次,楚地方言也对楚辞有着重要的影响。最后,在学术思想方面,春秋战国诸子百家都会不同程度地影响楚国,特别是道家思想在楚国影响极大。总之,楚国本有自己的文化传统,后来有接受北方文化的影响,在长期发展中积累了丰富的文学艺术素材,正是在这个文化基础上孕育里屈原这样伟大的诗人,产生了《楚辞》这辉煌的诗篇。10、现实主义现实主义是一种文学创作类型和方法。现实主义的特征是重在写实的手法,;来表现对现实生活的理解和追求。11、浪漫主义浪漫主义是一种文学创作类型和方法。浪漫主义的基本特征是:在反应社会生活时注重以主观内心世界出发,常常通过充满激情的语言大胆的想象和极度夸张等艺术手法,塑造思想化的人物或描绘思想化的环境,以此表现对理想世界的热烈追求。12、乐府“乐府”原是汉武帝时建立的音乐官署,专事制定乐谱,训练乐工和搜集歌辞,并把部分文人诗歌和民间歌词配以乐曲,以备当时朝廷祭祀以及朝会盐饮食演唱。后来人们便把这个官署手机和配乐演唱的歌辞称作“乐府”,通称“乐府诗”,这样,“乐府”就由一种官署的名称演变为一种诗体的名称。后来魏晋至唐德文人拟作以及宋元明之词,散曲,剧曲也称乐府,集有宋代郭茂倩编《乐府诗集》乐府首创完整的五言体,语言口语化,对后代诗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13、骈文魏晋以后产生的一种新文体。主要特点是要求通篇文章句法结构相互对称,词语对偶;在声韵上,骈文讲究运用平仄,音律和谐;修辞上注重藻饰和用典。又称骈俪文,四六文。14、骚体屈原在楚国民歌的基础上创作的一种抒情韵文。以《离骚》为代表,一般篇幅较长,句式灵活参差,多六,七言。以“兮”字作语助词。后人常以“骚”来概括《楚辞》,所以“骚体”又可称为“楚辞体”15、赋(体文)是继《诗经》,《楚辞》之后,中国文坛上兴起的一种新的文体。主要特点是铺陈写物,“不歌而诵”,接近于散文,间于诗文之间,也吸收了楚辞华丽的辞藻,夸张的手法等特点。16、汉赋的特点(简答)汉赋在内容上是通过摹写事物来达到抒发情志的目的。在艺术上注意铺陈,形容事物的外像和内里,语言上使用华美的辞藻。讲究声韵的美,把散文的章法,句式与诗歌的韵律,节奏结合在一起,借助于长短错的句子,灵活多变的韵脚以及排比,对偶的调式,形成散文式的铺陈事理,又保存一定的诗意。17、汉赋的形式和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汉初的赋家,继承楚辞的余绪,流行的主要是“骚体赋”,其后逐渐演变为有独立特征的散体大赋,这是汉赋的主体,也是汉赋最兴盛的阶段,东汉中叶以后,散体大赋逐渐衰微,,抒情言志的小赋开始兴起。18、赋体(辞赋)的演变大致经历了骚赋,汉赋,骈赋,律赋,文赋等几个阶段19、骚赋指屈原,宋玉为代表的楚辞以及后世模仿楚辞的作品。特点在于抒情浓郁,意向瑰玮,声调绵邈,句中或句尾用“兮”,“些”,“只”等语助词调节音韵。20、汉赋主要指汉代流行的大赋。特点在于极力摹写各类事物,一般都是长篇巨制,结构严密,气象壮阔,文辞富丽,好用典故难字。表现出一种典雅堂皇,肃穆凝重的风格,被视为赋得正宗,章法上多采用对难对答得形式,句式参差明显,韵文中夹杂散文,诗的气息大为减弱。21、骈赋也叫俳赋,孕育于汉魏之际,,流行于两晋南北朝,特点是骈四俪六,全篇均由四言,六言的队长组成,句式整齐;注重形式华美,趋向绮丽,辞藻益茂,体格渐早,内容上的意义相对地削弱了。22、律赋是唐代科举制度盛行后产生的考试专用的试帖赋。在骈赋的基础上更注重对仗与声律的工整严密,并对全篇字句数和韵式作了严格限制。23、文赋是在唐宋古文运动影响下一部分赋又呈现由骈俪返回散体的趋向,不讲求对偶,音律,藻采,典故,章法开放流畅,句式错落多遍,押韵也比较自由,形成散文式的清新畅快的气势,称作文赋。24、近体诗亦称“格律诗”,“今体诗”,唐代形成的律诗和绝句的通称,同古体诗相对而言,句数,字数,平仄,对仗及押韵等均有严格规定,律诗八句,绝句四句;分为五言和七言;平仄要求一句之内平仄相同,一联之内平仄相对,两联之间平仄相粘,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押韵须押平韵,且不得换韵,如杜甫《登高》,李商隐《隋宫》等。25、古体诗亦称“古诗”,“古风”,诗体名,与近体诗相对,每篇字数不限,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杂言清体。后世使用五言,七言较多,不求平仄,对仗,用韵也比较自由,如《古诗十九首》。26、唐代古文运动中唐时期的文学革新运动,其内容主要是复兴儒学,其形式就是反对骈文,提倡古文。韩愈和柳宗元是唐代古文运动的代表,其理论主张一是提倡“文以载道”,复兴儒学;二是“务去成言”,反对因袭,提倡独创。唐代古文运动上承先秦散文,下启宋代古文,形成至今仍为经典的散文风格。27、北宋诗文革新运动又称复古运动或古文运动。晚唐时,骈文再次风行,五代及宋初,文风愈趋靡。北宋初年,欧阳修登上文坛后,上承韩、柳,近承柳开,王禹偁等古文提倡者,掀起大规模的诗文革新运动。欧阳修为整个运动的领袖。他主张以韩愈为宗,提出“文”,“道”并重,“道”先“文”后的观念,认为道对文起决定作用,道又以文传。欧阳修周围形成了一个生机勃勃的作家群如王安石,曾巩,三苏等,形成了很大的社会力量。他们以其自身出色的创作实质推动了古文运动的发展,又为宋诗丰富多彩的特殊风格奠定了基础,取得了诗文革新运动的全面胜利,对后世文学的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28、词是产生于隋的一种配乐演唱的歌,具有诗歌与音乐的双重性。每首词要按一定的乐谱填写,形成一定的词调(即词牌),因词具有音乐的特性,所以又称乐府。每种词调在句数,字数,平仄,用韵等方面都有它自己相应的固定格式,要求“篇有定句,句有定字,字有定音,音分平仄”,词虽然“句有定字”,但其句式长短不一,所以又叫长短句。29、婉约词,豪放词北宋词至苏轼遂有一变,不受音律的束缚,,横放杰出,浩怀逸气,因而词境扩大,词体始尊,词本乐章,因为在其发展进程中,视其与音乐关系如何,形成不同的两条道路。一、秉承传统,创制新调,要求歌词与音乐密切配合,此为婉约,代表人物为柳永,周邦彦;二、打破音律协调,以词为诗,以文为词,此为豪放,苏轼,黄庭坚等倡其先,陆游,辛弃疾等随其后,遂开一种以长短句抒写广泛内容的新诗体。30、对联对联,雅称【楹联】,俗称对子,与对联紧密相关的横批,可以说是对联的题目,也是对联的中心。对联的特点是既要有“对”,又要有“联”,形式上成双成对;上下文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中国检测网试题及答案
- 2025年中医体质辩识试题及答案
- 2025年护理三级综合试题及答案
- 2025年机电职高专业考试题及答案
- 2025年excel二级考试题及答案及解析
- 慢性病联动管理查房
- 2025年采购人员笔试题及答案
- 冠心病护理查房实施方案
- 膝关节炎患者疼痛管理护理查房
- 2025年java大厂面试题及答案
- 财务专属账户管理制度
- 研发部门新人培训计划
- 联动试车方案
- 农贸市场物业管理经营方案
- 结肠癌围手术期护理课件
- 2025届中考语文专题复习:现代文阅读(小说)知识点梳理+练习题(含答案)
- 学校内部审计工作计划
- 企业司机礼仪培训
- 云南高一英语必修一单词表
- 工程监理行业技术创新与智能化发展
- T-CBIA 009-2022 饮料浓浆标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