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届新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写作强化精测(9)
学校:___________姓名:班级:___________考号:
一'材料作文
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四季轮回,春华秋实,登高望远,临风把酒。自然的造化总是带给人们丰富的情
感体验。
请你以某种自然景物为对象,展开联想,写一篇散文。
要求:自拟题目,自主选材,注意情感体现;景物描写要生动,刻画细微;不要套
作,不得抄袭;不得透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老子》有云:“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认识别人的
人有智慧,了解自己的人才算聪明。战胜别人的人有力量,战胜自己的人才算坚强。
但今天一些年轻人自以为有“自知之明”,其实恰恰可能是“不明”,更有可能是因
为格局和视野不够而导致的“自我设限”。
《人民日报》曾指出:“面对人生新阶段的困惑与挑战,青年人要学会向外探
索、向内生长,求得更辽阔宽广的发展空间,同时也更深地扎根于奋斗的泥土中。”
对此,你有怎样的认识与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看法。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
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经典,是指经过历史选择出来的“最有价值的书”,它们理应是经久不衰的传世
之作。但某大学出版社推出“死活读不下去排行榜",结果令人瞠目结舌:《红楼
梦》高居榜首;榜单前10位中,中国古典四大名著尽数在列;《百年孤独》《瓦尔登
湖》等外国名著也位列其中。而同时,通俗文学作品以及网络阅读方式则大受欢迎。
为什么会产生这一现象?是经典文学的影响力远不如通俗文学了?还是旧的阅读方式
过时了?抑或是……?
对于以上“经典文学传播陷入困境”的现象,你怎么看?请结合你的体验和思考,写
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标题自拟;不要
套作,不得抄袭;文体明确。
4.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舆论,指公众的言论,即社会中相当数量的人对某个特定的话题或行为公开表达
的个人观点、态度和信念的总和。
林肯说过:“有了舆论支持就什么都做得成,没有舆论支持就什么也办不到。”
卢梭认为:”在全世界一切民族中,决定人民爱憎取舍的绝不是天性,而是舆
论。”
周国平指出:“唯有与舆论同质的俗人才会被舆论所支配。”
现代社会,人人都脱离不了舆论的影响。作为青年学生,对此你有怎样的思考?
请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表达你的看法。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
泄露个人信息。
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处春秋乱世,颜回坚持修身,不改志趣,孔子赞他:“一箪食,一瓢饮,在陋
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为收复中原失地,南宋将领岳飞出生入死,精忠报国,他说:“三十功名尘与
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朝鲜战争爆发,为保家卫国,毛岸英随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部入朝作战,壮烈牺
牲。参军前,他不顾劝阻,因为毛泽东曾说:“谁叫他是毛泽东的儿子!他不去谁还
去?”
读了上面的材料,你对青年与国家的关系有怎样的感悟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表达
自己的想法。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
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6.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经济学有个术语叫“沉没成本”,指经营活动中已经付出且不可收回的成本。按
理说,做决策应考虑当下和未来,而不必考虑以往的花费,但相当多的人还会受其干
扰。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也常常落入沉没成本的陷阱,比如“来都来了”“宁可吃
撑,也不能浪费”等。由此,你会理解一些现象:商家要顾客提前交定金,赌徒总是
一赌再赌……也有人利用这种心理激励自己:钱都花了,我不能半途而废……
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据此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
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7.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利他主义行为通常是指对别人有好处而对自己没有好处的自觉自愿行为。对于人
们为何会有利他主义行为,学者们提出过各种不同的解释。中国古代儒家相信利他主
义行为是“人性向善”的本能显现;“亲族选择说”认为人们对诸如兄妹子孙之类与
自己有血缘关系的人友善是为了基因繁衍复制;“互惠利他说”则认为许多看似利他
的行为其背后隐藏着在社会中互惠互利的动机;”群体利他说”将社会群体视作一个
有机体,这一理论相信利他的社会比利己的社会更适合生存,人们出于理性更倾向于
选择利他主义行为。
读了以上材料,你对“利他主义行为”有怎样的理解?请写一篇文章,发表自己的看
法。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
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禅家语常引人深思,譬如“人生有三见: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有人认为:
见过自己才知道自己的分量,见过天地才知道自己的卑微,这时再面对众生,才能以
众生所需为自己所求,顶天立地,服务众生。也有人对“人生三见”的内在关系有不
同的见解。
请结合材料,联系生活实际,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和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
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答案:
古东瀑布之旅
仲夏时节,蝉鸣日燥,我同家人一起踏上了清凉舒适的古东瀑布之旅。在那里,
一片神秘的自然山水在等着我……
漫步在大青石铺成的小道上,先前的一身燥热已在山间清凉的空气中消失得无影
无踪。我被奇异的绿簇拥着,身旁到处都是参天古树,有时还有几株龟背竹栖息在古
树下,阳光从树叶的空隙间洒下,碎成斑斑光点。我醉了,沉醉在这山间小景中,我
惬意地呼吸着周围湿润的空气,心中无比澄澈。
小径的尽头传来淙淙的水声,犹如悠远神秘的江南丝竹。过一座小桥,再转一个
弯,眼前顿时豁然开朗。抬起头,满眼的惊诧,莫不是七仙女织的雪绸从天而降?一
条白练从上而下,山面巨石突起,经过一番快速撞击,玉带便碎成了数不清的水花。
在阳光的折射下,飞溅的水花,晶莹而多芒,远远望去,就像一朵朵小巧可爱的梨
花,微雨似的纷纷扬扬,飞扬的调皮的水珠亲吻着我的脸颊,拨弄着我的发丝,眷恋
着我的肌肤,我也恣意地张开双臂,水珠便倏地钻进我的怀抱,但却再也寻它不着。
我顿感清爽彻身,仿佛全身的每一个细胞都被洗礼了。这就是古东瀑布——神龟饮
涧。虽说我没有看到神龟,但大自然雕琢的这条玉带已着实让我神倾。
顺着石板路再往前走一段,又见着大自然另一种神奇之笔——书生展卷。澄莹的
山泉从密林深处引涌而出,轻柔平稳地顺山势而下,在山间,山泉沿路展开,就像是
一位苦读多年的书生,从容地展开金榜题名的考卷。透过干净的水面,我清晰看到了
树根和枯叶浸泡在沙石间,偶然一两条灰色的小鱼会去光临,在其间陶陶自乐。看到
这安然自得的小鱼,我也感受到了一份久别的轻松自在和恬静闲适。
拨开身子左边的树枝,一幕翡翠密帘挂在两条黑湿湿的边儿里,闪耀着耀眼的莹
白。瀑布哗哗地拍打着水面,但声音不是很大,宛如一支感人的小曲儿,却无法用人
类的乐器演奏出任意一个音符。微风拂起,平铺于瀑布下茶青色的潭便漾起了层层碧
波,像翩翩起舞的少女皱缀的裙幅,轻轻地摆动着。我忍不住了,将双脚伸进潭水
里,一阵凉爽从双脚蔓延至全身,我顿觉神清气爽,疲劳也被这清凉的山泉带走了。
潭边一些树也将自己的手臂伸入潭中,与游人共享潭水的沁人心脾。树下另有一些写
刻于褐色木板上的金色诗文,为这娟丽的美景增添了几分韵味。
古东瀑布虽没有德天瀑布的壮丽,也没有壶口瀑布的雄伟,但她那纯净的水洗涤
了我心灵,拂去了我的疲劳……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写作能力。这是一则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考生在审题时要注意
全面把握所给材料,概括出材料的主旨,根据所给材料主旨确定自己作文的立意。审
材料:本作文题目由两个部分组成,提示语和要求。结合“四季轮回,春华秋实,登
高望远,临风把酒……自然的造化、人生的经历”分析,这篇作文可以写自然景物,
也可以写人生生活经历。从内容来看,可写景,可状物,也可叙事记人。写景主要是
借景抒情,通过对自然界丰富多彩的形象进行艺术的加工、刻画,来表达特定的情感
和思想。就写景而言,首要一点是要抓住景物的特征,把景物写真写细写清楚;其次
是要把“景”和“情”有机地结合起来,或触景以生情,或缘情而写景,无论采用哪
种方法,都须记住“情为主,景是客”,写景状物必须蕴情寓意。写人记事,需要结
合生活事例,运用散文化语言,表达真情实感等。状物类散文多为托物言志,有的着
眼于对“物象”实体的描绘,也有的重在“物象”精神内涵的揭示,通常是以物寄情
或因物生情。无论如何处理,都应当抓住特点,展开联想,使“物”之内情与外形达
到和谐的统一。散文抒情必须要有一定的载体,事件、人物、观点皆可,在具体实在
的基础上,抒发的情感才会真实可感。散文化的语言具有优美抒情意味。擅长描摹,
多用修辞,情感丰富。只要有自己的观点和思考,能够自圆其说即可。立意角度要跳
出材料,给人眼前一亮、耳目一新之感。注意题干的要求,具体写作时,还应避免抽
象的描写,大而无边的空泛议论。
参考立意:
1.古东瀑布之旅。
2.游井冈山怀想。
3.庐山行,净心灵。
2.答案:
知人者智自知明,人己两知方大成
《老子》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人民日报》指出:“青年人要学会向
外探索、向内生长,求得更辽阔宽广的发展空间,同时也更深地扎根于奋斗的泥土
中。”人生成败之义,盛衰兴亡之理,都在这一言一说、一笔一画之中传承和熔铸。
青年立身处世,当“知”——知人者智自知明,人己两知方大成。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齐桓公九合诸侯之霸业已经转眼成空,唯
鲍叔知人知己之德备受推崇。道德的完满不是一味地谦让,而是能够各得其所,不妒
贤而进谗,不自弃而退隐。“知人”与“知己”互相投射,成就了具有无穷意蕴的处
世智慧。仅此一点,鲍叔值得千年之后的喝彩!
“认识你自己”,德尔斐的神谕宛如一缕灵动的清风,吹开了哲学的大门。静言
思之,理固宜然。对自己清楚的定位不仅仅是对他人的成全,实际上亦是在自我价值
实现道路上的棋高一着。试想,假如鲍叔顾盼自雄,偏栗以一肩担起天下之大,不仅
难成一匡天下、挥戈退日之大业,自身也会“举鼎绝膑”,受后人奚落讥笑。再观鲍
叔之举,一人进而四海怀化,一身退而褒扬万古,“六根清净方成稻,后退原来是向
前”。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当知人与知己融于一人之身,则明智矣,则行无过矣,
则渐入大成之境矣!
高山仰止,方起凌绝顶之意;景行行止,更待法先贤之人。“人己两知”的处世
智慧,一如奔腾的江水,顺之则“朝发白帝暮到江陵”,逆之则“折戟沉沙才啬倾楫
摧”。且看纸上谈兵如赵括者不知人且不知己,赵“倚叠如山”之收藏,一旦之间尽
归秦人;且看亦步亦趋如邯郸学步者知人而不知己,“失其故步,匍匐而归”;且看
锁国迷醉如晚清政府者知己而不知人,终致山河破碎巨舰横江。可见,“知人”与
“知己”好比一撇一捺,捺是撇的支撑,撇是捺的依靠,一撇一捺方能撑起一个英气
勃发的“人”。
厚古薄今是人之通病,不可否认,精致利己主义是面透镜,会矮化崇高、放大焦
虑。然而我却幸运地生于这样一个气象万千的时代,历史穿透力与时代使命感一经碰
撞,就掠扰卷涌的流云,鼓动疾驰的飓风。
诸位,“飓飓轻舟随浪起,何不畏,从来惯作风波计”,《老子》的教诲言犹在
耳,《人民日报》的撰文如黄钟大吕,如今的我们若能牢记“己欲立而立人”之教
诲,融“知人”与“知已”为一,牢记“向内”和“向外”的智慧,自然是合金铸
剑,别有锋芒。
这正是:知人者智自知者明,人已两知兮方致大成!
解析:本题是一道引语式材料作文题。“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
强”强调了自知和自胜的可贵,告诉世人内省的重要性,因此我们应该每日三省吾
身,争取充分地了解自己的优缺点、优劣势,在不断地反思中认清自己,这样才能给
自己准确定位,知道自己想要的和自己能做的是什么,在不断战胜自我的过程中去超
越别人,做真正的强者。我们不能自满或自封为有“自知之明”,更不能使之成为自
己放弃进步、放弃追求的借口,而应该在不断反思中认识自己的能力和不足,勇于在
战胜恐惧和懒惰心理的同时让自己不断进步,从而超越他人。《人民日报》的内容强
调的是自我认识的方法,即“学会向外探索、向内生长,求得更辽阔宽广的发展空
间,同时也更深地扎根于奋斗的泥土中”,自我反省,给自己定位,“学会向外探
索”并且不断奋斗是青年人不断进步的方法。两段材料共同指向了青年人应该学会自
我反思和定位,应该在不断地战胜自我和不断探索、奋斗中发展自我的中心,行文应
围绕自我反思和自我发展来立意。文章可采用举例论证和正反对比论证的论证方法,
如列举钱学森对自己拥有深刻的认识,放弃国外优厚待遇坚决回国,并在奋斗中实现
自己的价值,为国家做出重大贡献等事例来论证正确地自我反思和自我定位的好处。
3.答案:
面对传播困境,经典文学如何突围?
国内学者黄浩在《文艺争鸣》上刊文指出:“经典文学时代”正在离我们远去,
而一个新的“后文学时代”则正在向我们走来。所谓的“经典文学时代”,即单纯依
靠纸媒传播的时期。那也是经典文学传播的黄金时期,而随着电子信息技术和数字智
能技术的飞速发展,纸媒“一家独大”的“经典文学时代”已成明日黄花,以数字平
台为主要传播媒介的“后文学时代”闪耀登场,且势不可挡。
在两个不同的文学时代,经典文学始终是经典文学,毕竟经历过世纪风浪的淘
洗。对其所遭遇的“传播困境”,我认为根源不在经典文学本身,而在传播理念的僵
化与落后。
经典文学的传播要有“同理心”,必须与读者形成“共情”,即知道读者需要什
么,不需要什么。如果像以往那样高高在上,放不下“经典”的高贵身段,读者必定
弃掷而去。经典文学要“亲民”,要走入大众,站在读者的立场上想读者之所想。此
外,经典文学栗主动拥抱数字信息技术,积极与智能传播媒介相结合,以适应读者与
时俱进的阅读习惯。德国著名学者奥斯瓦尔德•斯宾格勒曾说过:有力量的跟着历史
走,没有力量的被历史拖着走。经典文学的命运就是如此,要么“跟着历史走”,要
么“被历史拖着走”。“跟着历史走”就有掌握主动的机会;而“被历史拖着走”,
从长远的角度来看,即便不被读者遗弃,也会被自己忘记。
新媒体的蓬勃发展是大势所趋,是科技发展的结果,也是历史的必然。试想,在
工作、生活节奏高速运转的情况下,我们如何闲下心来阅读长篇的《红楼梦》《百年
孤独》,或静下心来读《瓦尔登湖》?在牛奶和面包面前,我可能会毫不犹豫地选择
放弃前者,相信绝大多数人都不得不做出这样的选择;毕竟生存是第一位,精神所需
是第二位。
当然,经典文学的传播除了要有主动拥抱数字技术的意识,还要有清醒的自知,
或者说自信。诚然,数字传播技术是科技的产物,但单方面地依赖于科技的伟力,终
究无法使新媒体的各种表现形式获得隽永的意味和吸引人心的魅力,它得倚重于经典
文学的审美智慧。
两相结合,各取所需,心中有读者,眼里有时代,经典文学传播所遭遇的困境岂
不迎刃而解?
解析: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从材料内容来看,这是一场经典文学与通俗
文学的较量,经典文学似乎落了下风。那么,为何会出现这样的现象?拒绝阅读经
典,表层原因不外乎现代社会压力大,社会风气浮躁,人们更愿意接纳“浅阅读”
“快阅读”“碎片化阅读”,甚至干脆“读图”,等等;本质原因是当下社会的价值
取向问题。在一个追求“成功”的时代,像《红楼梦》这样缺少“实用价值”,缺少
“谋取实际利益”功能,同时又缺少快速获取娱乐“快感”的作品,被阅读者驱逐是
“理所当然”的。但是,这些承载着人类基本价值观念和文化取向的“经典”,被我
们以“不实用”而拒绝的时候,我们是否忽视了人类沉重的肉身恰是因“无用”的阅
读而获得心灵的轻盈和洁净的?写作时,可列举经典文学陷入困境的现象并阐述其原
因;可谈通俗文学影响力不如经典文学,只是因其阅读的快捷而带来便利;还可谈因
读者(对象)不同而影响力不同,雅俗要求不一。进而谈解决办法,如何帮助经典走
出困境,如国家主流媒体的引导,学校和家庭应怎么做,等等。
4.答案:
与“舆论”逆行
周国平于《风中的纸屑》中指出:“唯有与舆论同质的俗人才会被舆论所支
配。”舆论就像是面风月镜,正照迷途,反照疗病。作为青年学生的我们,持此镜于
手中,当有所选择。
古有“东施效颦”“邯郸学步”,今有“无脑喷子”“键盘侠”。无数人迷失于
舆论之中,不辨是非善恶,全盘接受。他们盲目从众,被舆论所左右,成为其拥护
者、推崇者,最终成为舆论的受害者。正如东施和寿陵少年在审美的舆论中否定自
我,丢失个性,最终为人耻笑;“喷子”和“键盘侠”们则在舆论中否定理性,丢失
气度,最终为人所不屑。当我们正照舆论这面风月镜,尤其是在缺乏对舆论本身善恶
的判断的情形下,太容易迷失自我,被舆论“勾了魂去”,身陷绝境而不自知。
我们应当冷静思考,理性批判,拒绝人云亦云。舆论这面风月镜,是可以反过来
照的!
有这样一个人,他曾在充斥着暴力的战后混乱格局中发出文学之声,同时代的萨
特评价他说:“在二十世纪顶住了历史潮流,独自继承着源远流长的醒世文学,他怀
着顽强、严格、纯洁、肃穆、热情的人道主义,向当今时代的种种粗俗丑陋发起了胜
负难卜的宣战。”他就是加缪。他拒绝直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而是先质疑其是否牢
靠。他是世俗舆论的“逆行者”。他之所以取得辉煌的文学成就,是因为他“反照”
舆论,保持独立思考,维护理性灵魂。
作为当代青年学生,面对舆论这块“风月镜”,也当拒绝正照,盲陷幻境。而应
反照舆论,保持理性,摒弃邪杂,批判其弊,汲取其益。正如列夫•托尔斯泰所说:
“我们最容易犯的错误,就是轻率断定别人为好人还是坏人,愚者还是贤者。人像河
川一样在不断流动、不断变化,人并非每天都以同样的面貌存在,人是有各种可能性
的:傻瓜可能变聪明、邪恶的人可能变成善良的人,反之亦然。"生命可随心所欲,
但不可随波逐流;思想可以自由无拘,但切忌盲目无我。
二十一世纪互联网的兴起带来一项项技术的革命,同时也带我们走进了一个人们
更容易创造舆论的风暴潮的时代。只是我们有权选择是成为浪潮中的一朵水花,还是
浪潮中坚定的礁石。
舆论仅是大众之词,要保持理性思维,不盲目顺从,“反照”舆论这块“风月
镜”,那么,“任尔东西南北风”,有些舆论亦不过是拂过发梢的一缕微风罢了。
解析:【写作指导】材料中的四句话都围绕“舆论”展开。第一句阐明“舆论”的内
涵,明确它是“公众”的言论“总和”,具有群体性;第二句是林肯的话,阐明“舆
论”对国家大事的影响,偏重于舆论的正面意义;第三句选自卢梭的《社会契约
论》,侧重“舆论”对人民心理、行为的广泛而普遍的影响,这句话中的“舆论”是
中性词,影响可以是积极的,也可以是消极的;第四句出自周国平的《风中的纸
屑》,指出了舆论的消极作用。题干虽未设定文体和文章的受众,但情境和作者身份
是限定的。情境是“现代社会,人人都脱离不了舆论的影响”,身份是青年学生,要
求学生发表作为“青年学生”对舆论的思考。立意时,我们必须抓住“舆论”这个核
心概念。可以抓住第一句话,论述的观点或现象与舆论相关,即符合题意;命题的范
围可能很大,写作时最好化大为小或化虚为实,选择一个角度或侧面阐述如何面对舆
论。也可以从林肯、卢梭、周国平三人的名言中选择一句切入,阐释含义,或指出该
论断成立的理由。还可以从其中一句推出观点,展开论述。三句名言中,最容易关联
“青年学生”这个身份的是周国平的话,可以立意为:青年学生应该理性对待舆论;
不与“俗”的舆论同质,具有批判精神等。
5.答案:
在国家发展中收获个人幸福
“你是中国人吗?”“你爱中国吗?”“你愿意中国好吗?”我国著名教育家张
伯苓曾发出著名的“爱国三问”。我想,颜回、岳飞和毛岸英已经替我们作出了回
答。作为当代青年,我们还要进一步思考:我们怎么做才能让中国越来越好?国家富
强,人人有责。作为当代青年,我们要认清历史使命,勇担社会责任,在推动社会发
展中体验个人幸福。
勇于承担社会责任,一个人才能积极有为。
岳飞带领岳家军与金人作战,为的是守护大宋江山;毛岸英不怕牺牲走向朝鲜战
场,为的是守护朝鲜人民和中国人民;袁隆平研制杂交水稻,为的是让中国人吃饱
饭;邓稼先研制核武器,为的是保卫祖国不受他国侵犯。只有把爱国落实到行动中,
只有勇担社会责任,一个人才能被激发出做事情的潜力,攻坚克难。老科学家程开甲
坦言:“我这辈子最大的幸福,就是自己所做的一切,都和祖国紧紧地联系在一
起。”在为国家、为人民的创新实践中有所作为,才是一个人最大的幸福。
树立正确的幸福观,才能体验到高层次的幸福。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体现了林则徐对幸福的认识;”但愿众
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是李纲对幸福的追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
乐而乐”,是范仲淹对幸福的领悟。幸福就是积极承担自己的社会责任。若不能为推
动社会发展和人民幸福贡献力量,则无论自己得到怎样的满足,获得的幸福都是个人
的小幸福。
青年人应该效仿先贤,肩负使命,勇担责任,将个人幸福与国家和民族的利益结
合起来,在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中收获个人幸福。京剧演员王佩瑜创新形式,在传播
京剧文化中实现个人价值,收获个人幸福。毕业于美国耶鲁大学的“最美村官”秦明
飞,放弃优厚的待遇,积极投身新农村建设,肩负脱贫攻坚的历史使命,在扶贫工作
中体验个人幸福。还有许许多多的青年志愿者,他们无一不是在承担社会责任中收获
个人幸福,抓住青春韶华积极有为。
“泱泱海阔凭鱼跃,朗朗天高任鸟飞。”当前,我国在人工智能、生命科学、信
息工程、航空航天、国防建设等方面的创新型人才缺口很大,青年人一定要树立正确
的人生观和远大的人生理想,投身国家建设,探索科技前沿,为改变国家而努力,在
国家富强和社会发展中收获个人幸福。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
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我们青年学子也应该进一步认识到青年与国家的关系,学好
科学文化知识,为早日接过推动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接力棒做好准备。
解析:写作指导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作文题,共有三则材料。材料一,颜回在乱世
中,始终坚持自己的志趣,自觉修身养性,展现的是不忘初心、慎始敬终的专一精
神;材料二,岳飞觉得自己虽然为国家作了一些贡献,但微不足道,报国之路依然遥
远而艰辛,需要自己马不停蹄付出更大的努力,展现的是不计个人名利、艰苦卓绝的
报国精神;材料三,毛岸英在国家需要的时候,无惧生死,主动请缨入朝作战,展现
的是以身许国的担当精神。三则材料共同的情境,都是国家处于困境的时候,三个主
人公的选择从表面看各有不同,实际上都展现了青年人对国家的态度。托尔斯泰说
过:“历史是国家和人类的传记。”凡国之大事,都不可孤立看待。自古至今,历朝
历代,国有危难,从来不缺锐身自任的大智大勇、大仁大爱者。青年当学习岳飞和毛
岸英,在国家危难之际不畏牺牲,以身报国;如果没有这样的机会,就该像颜回一样
保持自身的高洁,努力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在平凡的岗位上为国家作出贡献。题目
要求思考“青年与国家的关系”,注意要综合起来立意,不可只侧重其中的一个方面
立意。
参考立意(1)天下兴亡,青年有责;(2)国家兴盛,看我青年;(3)青年英勇则国
家强大;(4)以青春之力,助力国家发展。
6.答案:
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既然经济学上的“沉没成本”不可收回,又何须用当下、未来为这一坏账买单?
陶渊明有言:“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与其执着于沉没成本,不如学会断
舍离,转而经营当下,投资未来。
我们往往不善于为人生“理财”,常对沉没成本耿耿于怀,因而患得患失,在彷
徨反顾中空自嗟叹。譬如你花钱看一场电影,发现电影乏善可陈、味同嚼蜡,此时本
该抽身而退,却因为心疼钱,非要耐着性子看完才觉得自己够本,殊不知最后“赔了
夫人又折兵”,浪费时间又浪费感情。以小观大,在沉没成本上斤斤计较,执拗地与
自己死磕,不仅于事无补,反而会使大有可为的当下、美好灿烂的未来也为其所累。
面对沉没成本,要懂得悬崖勒马,及时止损。在电影《狼图腾》中,当地人会在
草原上放捕兽夹来捕捉野兽,但很少能捕捉到狼。并不是因为狼有多聪明,而是因为
狼在落网时,会选择咬断腿来逃生。断腿求生是狼的生存本能,及时止损是人应有的
智慧。陶渊明“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却未将错就错,而是明晓“实迷途其未
远,觉今是而昨非”,毅然辞别官场,投身于山水田园之中,获得精神上的超脱。杨
振宁起初从事实验物理研究,但在发现其非自己所长后,并没有因数年心血付诸东流
而自怨自艾,而是毅然转身进行理论物理研究,最终荣膺诺贝尔物理学奖。
李白有诗云“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告诫我们不要沉湎于过去,而是栗
向前看,自得旷达洒脱。当我们沉湎于过去的痛苦、失败时,无异于用过去的错误惩
罚现在和未来,让今日大有可为的时光,又成了明日令人嗟叹的沉没成本。不妨唱响
一曲慨歌,学会断舍离,同过去告别,同未来握手。不惜沉没成本,专注于投资未
来,是一种舍得的心态,一种转身的智慧。
泰戈尔说:“如果错过了太阳时你流了泪,那么你也要错过群星了。”人终其一
生,难免会走弯路,付出沉没成本,此时应从苦恼悔恨中突围,不念过往,不困于
情,不乱于心,以壮士断腕之决心,割舍过去,及时止损,如此方能在群星璀璨中开
拓美好未来。
解析:材料解读材料先介绍经济学术语“沉没成本”的定义,点明其“已经付出且不
可收回”的特点。然后指出相当多的人受沉没成本的干扰,会在做决策时考虑以往的
花费。最后将沉没成本放到日常生活中讲,呈现人们在其影响下形成的心理以及这种
心理催生的社会现象。经济活动中的成本是用金钱来衡量的,日常生活中的成本包括
金钱、精力、时间、感情等,“来都来了”“宁可吃撑,也不能浪费”体现了因不愿
接受沉没成本而纠结过去,不论对错都要把事情继续下去的心理,“商家要顾客提前
交定金”“赌徒总是一赌再赌”都是这一心理所催生的现象。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
都会花费金钱、时间、精力等去做一些事,如若发现事情本身没有再做下去的意义,
就应承认事实,做出调整,及时止损,切莫被沉没成本束缚,纠结过往,而将错就错
以致错上加错;如若认为所做之事于自身有益,应坚持下去,也可借沉没成本来激励
自己不要半途而废。根据以上分析,可以明确立意方向:要理性看待沉没成本,既要
敢于接受沉没成本,不执着于有付出必有回报,并基于当下和未来做出正确决策,又
不要因为沉没成本的存在而害怕付出,在有意义的事情上要坚持不懈。写作时,可由
“沉没成本”这一经济学术语,联想到生活中的心理和现象,然后剖析其实质,在此
基础上阐发自己独到的见解。
立意指导:①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②理性看待沉没成本,放下海阔天空;
③敢于接受沉没成本,不要沉湎于过去的失败、痛苦;等等。
7.答案:
以向善之心,行互惠之利
《诗经•卫风》云:“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以《诗经》中的这两句诗来
解释人们的利他主义行为再合适不过了。看似对别人有好处而对自己没有好处的自觉
自愿行为,却能带来互惠互利的效果。以向善之心,行互惠之利,唯其如此,这种利
他主义行为才会渐成趋势,在当代社会蔚然成风。
如果说利他主义行为只是“人性向善”的本能显现,那么这种本能为何能压制住
“趋利避害”的本能呢?如果说只是为了基因的繁衍复制,那么又如何解释对亲人之
外的人的利他主义行为呢?归根结底,互惠互利才是利他主义行为持续存在的基础。
利他主义行为不是也不应该成为舍己为人的自我牺牲,而应成为能够吸引众人携手同
行的共赢行为。
古往今来,利他主义行为一直是高尚者追求的道德标准。古代有“先天下之忧而
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近代有“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林
则徐,现代有“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的鲁迅,他们不以私利谋身,不
以小家为念,而为利国利民利天下而奔走,他们是中国的脊梁,是当之无愧的精神高
标,照亮中华民族前行的道路。
利他和利己,从来就不是对立关系。利他是大尺度上的自利,换言之,利他更是
利己。孟尝君正是因为不计得失养了门客三千,才有生死间鸡鸣狗盗相助而性命无
虞。毛相林逾花甲而不辞,以双手铺就出山通途,殊不知,这一利他主义行为,亦是
为自己的后代提供便利。中国在全球应对新冠肺炎疫情中,想起了先辈们所说的“山
川异域,风月同天”“岂日无衣,与子同袍”,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目标,积极
帮助全世界抗击疫情。与此同时,这一利他主义行为也为自身的疫情防控提供了便
利,同时收获了更高的全球影响力与话语权。
有人说:“每个人都是一座孤岛,这些孤岛彼此连接,结成一片广袤的大陆。”
如何让这些孤岛结成大陆?能够让双方互惠的利他主义行为便是一剂良方。“利己”
并不是不可对人言说的丑恶心理,而是人类繁衍发展至今的本能。真正的道德从来都
是在“利他”中实现精神的“利己”、在“立人”中完成真正的“自立”,是“利
己”与“利他”的和谐统一。正如孔子所说:“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一味利己的人生是失败的,一味利他的人生是空洞的。当个人将小我融入群体的
大我之中,以向善之心,把握好心中的天平,找到“利己”和“利他”的支点,方能
胸怀天下,寻觅到生命真正的价值所在,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贡献自己的力
量。
解析:材料解读材料先给出了“利他主义行为”的定义,然后列举了几种观点对“利
他主义行为”的原因进行分析。这几种观点既有合理之处,也有不妥的地方,需要考
生认真甄选辨别。具体来看,儒家认为利他主义行为是“人性向善”的本能显现,不
难理解,儒家认为,因为人性本善,所以人们会自觉自发地对他人表达善意。“亲族
选择说”只解释了对亲人的友善,无法解释对更广泛的人群友善的原因。“互惠利他
说”虽与“利他主义行为”的定义有冲突,但也符合辩证的思维,“利他主义行为”
与“利己行为”并不矛盾,相比于一味付出与牺牲,互惠的结局对利他主义行为具有
更积极的影响。“群体利他说”从社会的角度对利他主义行为进行分析,也符合我们
当下的普遍认知,在此基础上每个人都选择利他,就可以实现利他和利己的双赢。立
意时,可选取上述观点中的一两个展开论述,当然,也可以上述观点为基础,提出自
己的看法,如“利他主义行为”是人们后天自觉追求更高层次道德素养的显现,是从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宏观视角出发的具体选择。值得注意的是,材料中提出的核心概念
是“利他主义行为”,不宜围绕“利他主义”或“利他主义者”来写,且不管如何定
义“利他主义行为”,最好都要围绕现实情境进行阐发,注意思辨性。
立意指导①以向善之心,行互惠之利;②利他与惠己大可共存;③“利他主义行为”
助力理性互惠的社会秩序;等等。
8.答案:
小我存天地,立身为众生
禅语有云:“人生有三见:见自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云计算服务与技术支持合同
- 2024年产学研一体化校企联合培养计划合同一
- 2024年大数据分析平台建设与运营合同
- 2024年岩土工程锚杆锚索劳务分包合同
- 2024工程保洁合同
- 2024专业借款协议:担保人职责与法律效力说明版B版
- 2024年室内设计图纸定制协议版B版
- 2024年信息技术服务分包合同范本版
- 2024年度个人空调安装工程服务合同
- 2024室内装修材料供应与施工标准协议版
- 导视系统设计方案
- 3第三章-苏联模式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
- 空间几何中的立体角与球面积计算
- 1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前途命运的关键一招.1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前途命运的关键一招
- 新能源汽车生涯发展
- 冬季预防感冒课件ppt
- 新《医患沟通》知识考试题库(含答案)
- 尊重和传承中华民族历史文化
- 露天矿山开采与安全课件
- 社会保险法课件
- 《现代护士职业素养》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