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试题及答案_第1页
2024年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试题及答案_第2页
2024年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试题及答案_第3页
2024年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试题及答案_第4页
2024年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试题及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年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试题及

答案

一、积累(20分)

(一)

某校九年级开展“我与祖国”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青春祖国】

青春由磨(11)口而出彩,人生因奋斗而升华。把梦想的种子撒在奋斗的土壤上,才能

结出累()累硕果。

把小我(rong)□入祖国的大我、人民的大我之中,青春的风采才会璀璨夺目;与时代

同步伐、与人民共命运,青春的价值才能得到升华。从建功立业的人生际遇到志存高远的时

代使命,从日常生活的尽职尽责到关键时刻的迎难而上,常怀忧国忧民之心,饱含爱国爱民

之情,把自己的理想同祖国的前途、把自己的人生同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青年就能

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为民族复兴铺路架桥,为祖国建设。

1.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磨(li)()累()累(rong)()入

2.填入上文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A.贡献力量B.建言献策C.添砖加瓦

【答案】1①.砺②.1包③.融2.C

【解析】

【分析】

【1题详解】

磨砺,mo11,原意是把有尖、刃的金属用道具磨锐利,比喻人经受磨练或锻炼。

累累,16ilei,连接成串。

融入,rongru,融合;混入、混合。

【2题详解】

贡献力量:把物资、力量、经验等献给国家或公众。

建言献策:意思是陈述主张或意见。

添砖加瓦:原来指建房屋时给不断地添砖块加瓦片;后比喻做一些工作,尽一点力量。

“贡献力量”过于笼统,不合适;“建言献策”在文中没有体现,不合适;结合“为民族复

兴铺路架桥”可知,这里的贡献力量应是具体的表述,故用“添砖加瓦”;

故选Co

【材料探究】

3.材料一:2018年上半年,“芯片”一词因中兴事件而成为网上热词,向来不关注芯

片的人们突然发现,原来芯片这类底层技术是如此的依赖进口!这一事实引发了人们的深思,

暴露出中国在核心技术包括芯片等方面仍受制于人的现状,也让国内企业深刻认识到只有掌

握核心技术,企业才能拥有蓬勃且持久的生命力。

材料二:9月21日,世卫组织首席科学家苏米娅•斯瓦米纳坦称,中国的新冠疫苗研

发项目非常活跃,己有数个候选疫苗处于临床试验领先阶段,世卫组织对中国的新冠疫苗很

感兴趣,一直在密切关注,一些疫苗在现阶段临床试验中已被证明有效。国务院联防联控机

制科研攻关组疫苗研发专班组长、国家卫健委医药卫生科技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郑忠伟透露,

目前,在国外高风险地区工作、已紧急接种了国产新冠疫苗的受种者,迄今无人发生感染。

请写出你从两则材料中探究的结果:

【答案】国家(人)只有自强不息,勇于创新,掌握核心技术,才能不受制于人,领先世界。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材料内容的理解与概括。

根据材料一“向来不关注芯片的人们突然发现,原来芯片这类底层技术是如此的依赖进

口”“暴露出中国在核心技术包括芯片等方面仍受制于人的现状,也让国内企业深刻认识到

只有掌握核心技术,企业才能拥有蓬勃且持久的生命力”可知,科技含量较高的东西如果依

赖进口,关键技术难以突破容易受制于人,只有掌握核心技术,企业才能蓬勃发展;

根据材料二“中国的新冠疫苗研发项目非常活跃,已有数个候选疫苗处于临床试验领先阶段,

世卫组织对中国的新冠疫苗很感兴趣,一直在密切关注,一些疫苗在现阶段临床试验中已被

证明有效”“目前,在国外高风险地区工作、已紧急接种了国产新冠疫苗的受种者,迄今今

无人发生感染”可知,我国研制的疫苗得到认可,实践证明中国的疫苗是安全的有效的,世

卫组织都很关注;据此可知,国家应重视科学技术的发展,勇于创新,应用于实践,才能屹

立于世界之林,不受制于人。

【拟写对联】

4.历史车轮滚滚向前,我们时刻铭记过往,中华民族要奋发,走好新时代的伟大复兴

之路;时代潮流浩浩荡荡,我们要勇追时代激流,每一个青年都应该在时代洪流中,自强不

,目、。

请你根据划线内容,补写上联。

上联:下联:勇追时代,青年应自强不息

【答案】铭记历史,民族要奋发复兴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拟写对联的能力。根据对联上下联结构相同、词性相同、意思相关、字数

相等的要求,从题目设定的情景中选取词性相同的词语和结构相同的短语补写即可。材料有

两句话,下联“勇追时代,青年应自强不息”结构为“四字动宾短语+七字主谓句",内容

出自第二句“时代潮流浩浩荡荡,我们要勇追时代激流,每一个青年都应该在时代洪流中,

自强不息”,因此上联结合第一句补写即可。结合“我们时刻铭记过往”可得:铭记历史或

铭记过往;结合“中华民族要奋发,走好新时代的伟大复兴之路”可得:民族要奋发复兴。

【言为心声】

5.细流汇江,江河成海,我们凝聚力量,描绘民族复兴的蓝图。厉害了,我的国!作为追

梦少年的你,写一句座右铭,激励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不断前行!(要求:不得借用名人名

言)

【答案】不得借用名人名言,较精炼、具有激励、警醒之意即可。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座右铭的拟写。

根据题干“我们凝聚力量,描绘民族复兴的蓝图”“作为追梦少年的你,写一句座右铭,激

励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不断前行”可知,座右铭应该体现“我”与“祖国”的联系,注意

“不得借用名人名言”的要求。

示例一:我是振兴中华的一分子。

示例二:复兴中华,我的责任!

(二)

6.诗文默写。

身处逆境时,要保持积极心态。李白用“,"(《行路难》)表达自

己虽仕途无路,却充满信心和豪迈乐观的进取精神。刘禹锡用“,"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表达虽身经危难,仍保持坚定的意志和昂扬的精神。苏轼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用豁达的

胸襟表达对人生的认识,乐观积极。

【答案】①.长风破浪会有时②.直挂云帆济沧海③.沉舟侧畔千帆过④.

病树前头万木春⑤.人有悲欢离合⑥.月有阴晴圆缺⑦.此事古难全

【解析】

【详解】默写题,根据自己的识记积累,填出原句即可,要注意“沧海、侧畔、离合、圆缺”

等字的书写。

二、阅读(55分)

(一)名著阅读(8分)

7.下列关于名著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艾青诗选》中长诗《向太阳》《火把》,借歌颂太阳、索求火把,表达了驱逐黑暗、坚

持斗争、争取胜利的美好愿望,诗人也因此被称为“太阳与火把”的歌手。

B.艾青的诗歌从风格上看:解放前,以深沉、激越、奔放的笔触诅咒黑暗,讴歌光明;解

放后,又一如既往地歌颂人民,礼赞光明,思考人生。

C.艾青的成名作《大堰河一一我的保姆》,就是一个农民的儿子献给他的真正母亲一一中国

大地上善良而不幸的普通农妇的颂歌。

D.“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这两句诗形象而充分地表达了诗人对土地

的眷恋,而且隐含献身之意。

【答案】C

【解析】

【详解】C.“一个农民的儿子献给他的真正母亲一一中国大地上善良而不幸的普通农妇的

颂歌”错误。《大堰河一一我的保姆》通过对自己的乳母的回忆与追思,抒发了对贫苦农妇

大堰河的怀念之情、感激之情和赞美之情,从而激发人们对旧中国广大劳动妇女悲惨命运的

同情;

故选Co

8.艾青是土地的歌者,其诗歌情结,又被称之为“艾青式的忧郁”。请以《我爱这土地》

为例,从“土地”意象角度分析艾青诗歌情感的忧郁特点。

【答案】在《我爱这土地》一诗中,“土地”象征着生他养他而又多灾多难的祖国。“土地”

遭受着暴风雨的打击,然而这毕竟是生他养他的土地,即使死了也要“腐烂在土地里面”,

“忧郁”情感显而易见。但他的“忧郁”并不是消极的,其所给予读者的是一种“深沉”的

力量,这种“忧郁”里浸透了他对国家、人民极其深沉的爱,表现的是他对美好生活的执着

追求和坚定信念。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诗歌意象的理解。

在理解诗歌时应该结合诗歌的背景及诗歌内容谈情感。

写作背景:《我爱这土地》写于1938年11月17日。1938年10月,武汉失守,日本侵略

者的铁蹄猖狂地践踏中国大地;诗歌内容:“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中“暴风雨”指

的是中国面对的日本侵略;“打击着的土地”则表现的是祖国遭受的苦难;“悲愤的河流、

激怒的风、无比温柔的黎明”虽写在苦难面前作者激怒,却对光明充满向往,相信未来定会

美好;作者写“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联系前文“假如我是一只鸟”可知:

作者以鸟喻指自己,永远不知疲倦地围绕着祖国大地飞翔,最后腐烂在土地里,表现了作者

对祖国的眷恋,隐含作者愿为祖国献身之意;“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作者内心忧郁;

但通过结尾“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表现了作者虽“忧郁”却不消极,直接表达对国家、

人民深沉的爱。

(二)文学作品阅读。(16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各题。

爱的防弹衣

陈学长

儿子去买菜了,一个多小时还没回来。

妻子开始埋怨我说:“锻炼孩子,也不是这个法子呀!十一二岁的孩子,能独自去买菜

吗?去那个菜市场,要穿过一条车来车往的马路,况且,外面的雨下得哗哗的,瓢泼一般。”

起初,我对妻子的话不以为意,琢磨了一会儿,竟也有了担心,而且这担心随着琢磨的

深入愈来愈烈。终于,我坐不住了,关掉电视,拿把雨伞,匆匆下了楼。

屋外风雨正紧,走了不到百米,膝盖以下的裤子便湿透了,贴在皮肤上,凉丝丝的,幸

亏已到初夏,不算太冷。对着风来的方向,倾斜着伞,总算能保住上身不被雨淋。深一脚浅

一脚地走了一盏茶的工夫,终于来到菜市场。收好雨伞一回头,发现妻子也跟了来,她在家

里放心不下。

可能是下雨的原因,平时人山人海的菜市场,今天竟然冷冷清清,买菜的比卖菜的人还

少。在靠近肉市的水果摊前,我们发现了儿子,要不是我把食指竖在嘴前,妻子肯定会大叫

起来。儿子很狼狈,身上满是泥水,显然在路上滑倒过。不知为什么,他蹲在过道上,正在

捡拾橘子。他的前面,是散落一地的黄橘,有些橘子已经烂了,白色的地板上沾有星星点点

的黄色汁液,不远处还有个蓝色的塑料筐,倒扣在地上。我牵着妻子躲在一边,远远地看着。

“小家伙,这筐橘子就是你撞倒的。眼睛长哪儿去了?走路怎么这样莽撞!”声音来自

苹果、橘子、香蕉等水果围成的半圆形摊位内,里面站着一个穿着蓝色围裙的中年男人,年

纪约莫三十一二岁,中等身材,四方脸庞。可能是卖水果需要熬夜的原因,眼袋很大,眼圈

略微发黑。白衬衫的领口微微敞开,袖口搀到手臂中间,露出古铜色的皮肤。他双手按在摊

位上,伸着脖子,瞪着通红的眼睛冲儿子吼道。

“叔叔,真不是我撞倒的,我根本就没碰到橘子筐。我经过的时候,它恰巧歪倒了。”

儿子说。

“不是你撞倒的,那你干吗捡拾呀?”

“我是帮你呀。”儿子站了起来,他不想继续捡拾橘子了。

“橘子难道长腿了?它自己会跑到地上吗?你这个小家伙不但很笨,而且还很不诚实。”

妻子有点儿沉不住气了,想过去和胖男人争论,被我一把拉住。她疑惑地看着我,似乎

觉得我太窝囊。我压低声音解释说:“小孩顺风顺水地长大,承受能力会很差,遇到点儿委

屈和挫折便会受不了。让他接受点挫折教育也好。”妻子白了我一眼,对我的主意不太赞同,

但还是依了我,继续旁观。

“我还是那句话,我没有撞倒你的橘子筐。”儿子斩钉截铁地说。

“你这个小坏蛋,看你一身脏的,是个乞丐吧,犯了错,还不敢承认?”胖男子从半圆

形摊位内走了出来。

这些话,就像嗖嗖射出的子弹,连妻子都给伤到了,泪水迅速充盈了她的眼眶。这一次,

我没有拉住妻子,她一下子就冲到胖男人面前,指着胖男子嚷道:“我们说话都要讲道理呀,

你说是我儿子撞的,我儿子说他没撞,我也不知道你们俩谁说的不对。”

“哎哟!”胖男子转脸又和妻子吵起来,“大人来了更好,我这橘子摔烂了很多,正愁

找不到头呢!”

“你家橘子是摔烂了很多,我也很同情,可不一定就和我儿子有关系呀。他帮你捡拾,

也不能作为你赖上他的依据呀。”妻子拉着儿子想走,被胖男人伸出的胳膊拦住。胖男人说:

“继续捡吧,我不会错怪任何一个好人!”

我走过去拍拍胖男人的肩膀,说:“师傅,上面有监控呢,我们看看监控吧。如果是我

儿子摔烂的,这筐橘子我全买了,如果不是,你可要道歉喔!”

“好,看监控就看监控,我这橘子不能白摔。”胖男子喘着粗气,摆手让邻摊的一位老

人帮他看摊,拉着我就去监控室。

录像放得很慢,也放了好几遍,原来是橘子筐摞得太高,又有点儿歪,才倒的。橘子筐

倒时,我儿子离它有一大截距离呢,他只是恰巧经过。

“叔叔,看清楚了吧?”儿子撇着嘴说。

“对不起,小兄弟,怪我没看清。”胖男子给儿子道了歉。儿子大度地摆摆手:“算了,

没多大事!”我为儿子竖起了大拇指。

回家的路上,妻子关切地问儿子:“儿子,那人骂你的话像子弹一样,很伤人的,为什

么就伤不到你呢?”

儿子咧嘴笑了笑,仰着头说:“你们给我穿了‘防弹衣’呢!你们不是经常夸我是一个

善良、勇敢的人吗?”

9.请根据文章情节,完成下面表格中的内容。

情节发展儿子久未归②儿子遭斥骂儿子显大度

父母的心情①惊讶、不解③④

10.请结合文章内容,赏析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这些话,就像嗖嗖射出的子弹,军妻子鄢给伤到了,伤心的泪水迅速充盈了她的眼眶。

11.文中的父母用哪些教子之道为儿子织就“爱的防弹衣”?

12.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题目“爱的防弹衣”的含义。

【答案】9.①埋怨、担心②儿子捡(拾)橘子③气愤、伤心(疑惑)④赞美、关切

10.强调了胖男子说的话很伤人,衬托出(侧面突出)儿子的坚强勇敢,为下文我们冲出去

与胖男子理论做铺垫。

11.(1)放手锻炼儿子劳动(独立)能力。(2)经常鼓励夸奖儿子。(3)有意让儿子经受

挫折。(4)在儿子有困难时,适时出手相帮。

12.既指子女对抗委屈和挫折的能力,又指父母对子女的关爱和鼓励,让子女受到潜移默化

的影响,变得坚强起来。

【解析】

【分析】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概括。结合第②段“妻子开始埋怨我说”和第③段“我对妻子的话不以

为意,琢磨了一会儿,竟也有了担心,而且这担心随着琢磨的深入愈来愈烈”可知,儿子久

未归时,父母的心情是:埋怨、担心;从第⑤段中“他蹲在过道上,正在捡拾橘子”一句,

可得:儿子捡(拾)橘子;从第⑩段儿子遭斥骂,第⑪段中“妻子有点沉不住气了,想过去

和胖男子争论,被我一把拉住。她疑惑地看着我,似乎觉得我太窝囊”和第⑭段“这些话,

就像嗖嗖射出的子弹,连妻子都给伤到了,伤心的泪水迅速充盈了她的眼眶”,可知父母的

心情是气愤、伤心(疑惑);从第㉖段中“儿子大度地摆摆手:’算了,没多大事!'我为

儿子竖起了大拇指”和第㉗段中“妻子关切地问儿子”,可以知道父母的心情是:赞美、关

切。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词语赏析能力。胖男子的话本来是针对、指责儿子的。用“连……都……”这个句

式,突出了胖男子的话伤到了妻子。用妻子伤心流泪的反应侧面写出了胖男子的话杀伤力之

大。面对胖男子如此伤人的话语,儿子据理力争,没有退缩哭泣,侧面写出了儿子的坚强勇

敢。结构上,结合第⑭段“这一次,我没有拉住,她一下子冲到胖男子面前”可知,正是因

为胖男子的话语如此伤人,妻子才忍不住出去保护儿子,情节上胖男子的话为妻子冲出去和

胖男子理论作了铺垫。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章要点概括。结合文中第①段“儿子去买菜了,一个多小时还没回来”,第②段

“锻炼孩子,也不是这个法子”,可以概括出:放手锻炼儿子劳动(独立)能力;结合文中

第⑪段“小孩儿顺风顺水地长大,承受能力会很差,遇到点委屈和挫折便会受不了,让他受

点挫折也好”,可以概括出:有意让儿子经历挫折;结合文中第⑭段“这一次,我没有拉住,

她一下子冲到胖男子面前,指着胖男子嚷道”和文中第⑰段“我走过去拍拍胖男子的肩膀”,

可以概括出:在儿子有困难时,适时出手相帮;结合文中最后一段“你们不是经常夸我是一

个善良、勇敢的人吗”,可以概括出:经常鼓励夸奖儿子。

【12题详解】

此题考查的是文章标题的含义。文章标题的含义经常是一语双关。一方面,结合第⑪段中“小

孩儿顺风顺水地长大,承受能力会很差,遇到点委屈和挫折便会受不了,让他受点挫折也好”

可知“防弹衣”在本文中指对抗委屈和挫折的能力。另一方面,结合第⑭段“我们说话都要

讲道理呀,你说是我儿子撞的,我儿子说他没撞,我也不知道你们俩谁说的不对”,第⑯段

“可不一定就和我儿子有关系呀。他帮你捡拾,也不能作为你赖上他的依据呀",第⑰段“如

果是我儿子摔烂的,这筐橘子我全买了,如果不是,你可要道歉喔!”和最后一段“你们给

我穿了‘防弹衣’呢!你们不是经常夸我是一个善良、勇敢的人吗?”可知,又指父母对子

女的关爱和鼓励,让子女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变得坚强起来。

(三)非文学作品阅读(11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弘扬好学之风

王杰

①读书历来都是修身养性的重要途径,学问多寡也是衡量人品道德的重要标准。从古至

今,刻苦学习的不乏其人,细细数来,凡是有所成就的人大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热

爱读书。他们孜孜不倦,刻苦学习,不断丰富、提高、涵养和完善自己。

②任何一个人都不是生而知之,都是学而知之,学然后知不足。孔子认为,一个人要做

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子一遇到不懂的事情,就会主动向别人请教。一次,孔子到鲁国

国君的祖庙参加祭祖典礼,他不时向旁人询问,差不多每件事都问到了。有人在背后嘲笑他,

说他不懂礼仪,什么都要问。孔子听到这些议论后说:“对于不懂的事,问个明白,这正是

我要求知礼的表现啊。”

③学习不仅能增长学识,更是成就一番事业的强大动力。古代很多官员通过科举考试进

入官场后,并没有放弃学习,几乎个个都是饱学之士,不管是文官还是武将,他们下朝回家

后,大都在读书学习、吟诗作画。我们所熟知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军事家无不是如

此,例如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宋代的王安石、苏轼、范仲淹,清代的林则徐、左宗棠、曾

国藩等,既是垂范后世的出色政治家,又是名留青史的杰出文学家。

④古人将勤学善学的精神概括为:“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

老而好学,如秉烛之明。”无论是少年求学,考取功名以期建功立业;还是中年学思并重,

积淀人生的厚度;抑或是垂垂老矣依旧不肯放下书本,一个好学之人会将学习融入自己的一

生。由于从古至今人们对学习的推崇,使得我们的历史史册记载了许许多多勤奋好学的故事。

董仲舒专心攻读,孜孜不倦。他的书房后有一个花园,绿植清新悦目,花朵争奇斗艳,即便

如此,他仍能专心致志读书学习,以至于三年时间没有进园观赏过一次。董仲舒如此专心致

志地钻研学问,使得他成为西汉著名的思想家。

⑤坚持学习需要付出艰辛,一时做到容易,长期坚持却难,终身不辍更难。因此,只有

坚持不懈、积少成多,才能有所收获。每个人的一生,都是在学习中成长成熟的,没有生而

知之者,都是学而知之、困而知之,坚持学有所思,把知识变为智慧。古人讲,治天下者先

治己,治己者先治心。我们应该把学习作为一种追求、一种爱好、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做

到好学乐学,如饥似渴地学习,只要坚持下去,必定会积少成多、积沙成塔,积度步至千里、

集细流成江海。

⑥我们现在提倡学习型社会,应该把学习融入自己的日常生活中去。不但要向书本学习,

还要向实践学习,做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在快速变化的社会,只有不断学习,才不会被时

代抛弃。我们要不断提高完善自己,始终把读书学习与加强道德修养紧密联系起来,把读书

学习当作一种生活态度,坚持终身学习,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

13.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的中心论点是凡是有所成就的人,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热爱读书。

B.著名经济学家于光远一生都在坚持学习,86岁时开始学习电脑知识,并建立了自己的网

站。这个事例可作为第⑤段的事实论据。

C.我们不能只从书本中学习,也要在日常生活实践中学习。

D.本文先提出问题,再分析问题,有理有据,逻辑清晰。

14.文中第③段划横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15.请简要分析文章围绕中心论点,从哪些分论点进行论述。

【答案】13.A14.运用了举例论证(事实论证),举了唐宋清几位名人的例子,更具体,

更有说服力的论证了学习不仅能增长学识,更是成就一番事业的强大动力。从而更好的论证

了中心论点:我们要弘扬好学之风。

15.①我们要学然后知不足。②学习不仅能增长学识,更是成就一番事业的强大动力。③我

们要将学习融入我们的一生。④我们要坚持学习。⑤向实践学习

【解析】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意的理解与辨析。

A.从标题和文章第⑥段的结论“我们要不断提高完善自己,始终把读书学习与加强道德修养

紧密联系起来,把读书学习当作一种生活态度,坚持终身学习,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可以

看出,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人们应该不断提高完善自己,坚持终身学习,弘扬好学之风。“凡

是有所成就的人,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热爱读书”只是事实论据,用来证明“要坚持终

身学习,弘扬好学之风”这一中心论点。故选项理解错误,答案选A。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论证方法及其作用。常见的论证方法有道理论证、事实论证、对比论证、比喻

论证等。从“例如”这一标志性的词语和“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宋代的王安石、苏轼、范

仲淹,清代的林则徐、左宗棠、曾国藩等”这一串人名来看,这属于事实论证(或“摆事实”),

用他们的例子证明了第③段“学习不仅能增长学识,更是成就一番事业的强大动力”这一分

论点,进而有力地证明“要弘扬好学之风”这一中心论点。列举多个名人的事例,具体很强

的说服力。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议论文论证结构和论证方法。一篇议论文的中心论点需要几个分论点支撑,这种结

构叫“总分式”。本文从第①段引出论题后,第②段提出“任何一个人都不是生而知之,都

是学而知之,学然后知不足”,第③段提出“学习不仅能增长学识,更是成就一番事业的强

大动力”,第④段提出“一个好学之人会将学习融入自己的一生”,第⑤段提出“只有坚持

不懈、积少成多,才能有所收获”,第⑥提出“向实践学习”,这是五个分论点,证明了“要

坚持终身学习,弘扬好学之风”这一中心论点。

(四)古诗文阅读(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菱溪石记

欧阳修

菱溪之石有六,其四为人取去,而一差小而尤奇,亦藏民家。其最大者,偃然僵卧于溪

侧,以其难徒,故得独存。每岁寒霜落,水涸而石出,溪旁人见其可怪,往往祀以为神。

菱溪,按图与经皆不载。唐会昌中,刺史李渍为《芳溪记》,云水出永阳岭,西经皇道

山下。以地求之,今无所谓存溪者。询于滁州人,日此溪是也。杨行密有淮南,淮人讳其嫌

名,以行为菱;理或然也。

溪旁若有遗址,云故将刘金之宅,石即刘氏之物也。金,伪吴时贵将,与行密俱起合流,

号三十六英雄,金其一也。金本武夫悍卒,而乃能知爱赏奇异,为儿女子之好,岂非遭逢乱

世,功成志得,骄于富贵之佚欲而然邪?想其葭池台榭、奇木异草与此石称,亦一时之盛哉!

今刘氏之后散为编民,尚有居溪旁者。

予感夫人物之废兴,惜其可爱而弃也,乃以三牛曳置幽谷;又索其小者,得于白塔民朱

氏,遂立于亭之南北。亭负城而近,以为滁人岁时嬉游之好。

夫物之奇者,弃没于幽远则可惜,置之耳目则爱者不免取之而去。嗟夫!刘金者虽不足

道,然亦可谓雄勇之士,其平生志意,岂不伟哉。及其后世,荒埋零落,至于子孙泯没而无

闻,况欲长有此石乎?用此可为富贵者之戒。而好奇之士闻此石者,可以一赏而足,何必取

而去也哉。

1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溪旁人见其可修怪:怪异

B.与此石移,亦一时之盛哉称:适合

C.况欲垮有此石乎长:长久

D.亭负城而近负:背着

17.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画乃能知爱赏奇异杂然也前陈者

B.号三十六英雄,金基一也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基如土石何

C.乃以三牛曳置幽谷见渔人,乃大惊

D.以地求之,今无所谓荐溪者去以六月息者也

18.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予感夫人物之废兴,惜其可爱而弃也。

(2)夫物之奇者,弃没于幽远则可惜,置之耳目,则爱者不免取之而去。

19.刘金和欧阳修安置菱溪石的目的有何不同?本文体现的思想与《醉翁亭记》有什么相同

之处?

【答案】16D17.C

18.(1)我对那些人与物的兴盛与衰废产生感慨,可惜这块大石让人喜爱却反而遭到遗弃。

(2)那些奇异的事物,被弃置在偏僻悠远的地方就很可惜,被放在大家都看得到的地方,

则喜欢它的人免不了会把它拿走。

19.菱溪石在刘金手中是私人藏品,他收藏菱溪奇石是为了满足自己的骄奢淫逸。欧阳修重

新安置菱溪石的目的是满足滁州百姓逢年过节玩赏的需求。本文与《醉翁亭记》都体现了欧

阳修“与民同乐”的思想。(意对即可)

【解析】

【分析】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

现象。

D.句意:丰乐亭挨着城墙离城里很近。负:挨着;

故选Do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A.表转折,可是/表修饰,可不译;

B.代词,其中的/表反问语气,可不译;

C.连词,于是/连词,于是;

D.介词,根据/介词,凭借;

故选C。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

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补、移”,我们在翻

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

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重点词有:

(1)予:我;感:感慨;夫:代词,那;废兴:衰废与兴盛;而:表转折,可译为“却”;

弃:遗弃。

(2)奇:奇异;弃没:被弃置、埋没;幽远:偏僻悠远的地方;置:放。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内容理解。

根据第三段“溪旁若有遗址,云故将刘金之宅,石即刘氏之物也。金,伪吴时贵将,与行密

俱起合洲,号三十六英雄,金其一也。金本武夫悍卒,而乃能知爱赏奇异,为儿女子之好,

岂非遭逢乱世,功成志得,骄于富贵之佚欲而然邪(菱溪旁边好像还有一片遗址,当地人说

那是五代时期大将刘金的宅基,巨石就是刘金家的旧物。刘金是伪吴政权时颇受宠信的将军,

和杨行密一道从合肥起兵,当时号称三十六英雄,刘金就是其中之一。刘金原本是个武夫健

卒,居然能够懂得珍爱欣赏世间奇异之物,有斯文雅致的爱好,是不是因为遭逢乱世功成志

满、因过于富贵而骄奢安逸才使他产生了这样的雅兴呢)”可知,在欧阳修看来菱溪石作为

刘金的私藏之物,收藏奇石是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

联系第四段“予感夫人物之废兴,惜其可爱而弃也,乃以三牛曳置幽谷;又索其小者,得于

白塔民朱氏,遂立于亭之南北。亭负城而近,以为滁人岁时嬉游之好(我感慨人事的兴废无

常,又因此石状貌可爱却遭到遗弃深感可惜,于是找来三头牛将它拉到幽谷泉旁,又寻找那

块比较小的,在白塔镇民朱氏家找到了,于是将它们分别立在丰乐亭的南面和北面。丰乐亭

挨着城墙离城里很近,可以作为滁州百姓逢年过节游玩观赏的景物)”可知,欧阳修认为菱

溪石值得被更多的人欣赏到,搬到丰乐亭附近,供人赏玩;联系尾段”而好奇之士闻此石者,

可以一赏而足,何必取而去也哉(而喜好珍奇玩物的人听到有这样的奇石,前来欣赏就已十

分满足了,何必非要取回自己家里去呢)”可知,欧阳修放置菱溪奇石是为了满足滁州百姓,

体现其“与民同乐”的思想;

《醉翁亭记》“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

其乐也(但是鸟儿只知道山林中的快乐,却不知道人们的快乐;而人们只知道跟随太守游玩

的快乐,却不知道太守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啊)”可知,欧阳修以百姓之乐为快乐的,与本

文“与民同乐”的思想一致。

【点睛】译文:

菱溪的巨石共有六块:其中四块已经被人取走了;另一块虽然体积不大形状却很奇特,

也被当地百姓收藏在家中;那块最大的,还静静地仰卧在溪水之旁,因为它太难搬动,故而

得以存留在这里。每到天气转寒秋霜降落溪水干涸后,大石便显露出来,溪旁的人见此石形

状怪异,往往把它当成神灵来祭祀。

菱溪这条小溪,当地方志的图画和正文都没有记载。唐朝会昌年间,滁州刺史李渍写过

一篇《苍溪记》,说此水是从永阳岭流出来的,向西经过皇道山之下。到实地探求考察,如

今并没有叫做存溪的溪流。再向滁州人打听,人们都说:这条小溪就是荐溪。杨行密占据淮

南的时候,淮南人因为要避讳他的名字,才改“荐”字为“菱”字。这种说法于理是讲得通

的。

菱溪旁边好像还有一片遗址,当地人说那是五代时期大将刘金的宅基,巨石就是刘金家

的旧物。刘金是伪吴政权时颇受宠信的将军,和杨行密一道从合肥起兵,当时号称三十六英

雄,刘金就是其中之一。刘金原本是个武夫健卒,居然能够懂得珍爱欣赏世间奇异之物,有

斯文雅致的爱好,是不是因为遭逢乱世功成志满、因过于富贵而骄奢安逸才使他产生了这样

的雅兴呢?追想他当年的池塘、台榭、奇木、异草,和这块巨石是很相称的,也算得上是一

时的盛事了。如今刘氏的后代散居在滁州成为一般的农户,还有居住在菱溪旁的。

我感慨人事的兴废无常,又因此石状貌可爱却遭到遗弃深感可惜,于是找来三头牛将它

拉到幽谷泉旁,又寻找那块比较小的,在白塔镇民朱氏家找到了,于是将它们分别立在丰乐

亭的南面和北面。丰乐亭挨着城墙离城里很近,可以作为滁州百姓逢年过节游玩观赏的景物。

世间事物当中那些出奇的,丢弃在幽暗荒远之处,是很可惜的,放置在人的耳目所及之

处,喜爱它们的人又难免取回自己家里。啊!刘金这个人虽然没什么值得称道的,然而毕竟

也算个雄杰勇武的人,他平生的志向难道不宏伟吗?等到他身死之后,不过是一片荒芜零落,

他的子孙也都沉沦民间默默无闻,还能指望永久拥有这些石头吗?这个故事可以作为对富贵

之人的告诫。而喜好珍奇玩物的人听到有这样的奇石,前来欣赏就已十分满足了,何必非要

取回自己家里去呢?

20.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各题。

西阁夜©

杜甫

恍惚寒山暮,逶迤白雾昏。

山虚风落石,楼静月侵门。

击柝②可怜子,无衣®何处村。

时危关百虑,盗贼尔犹存。

【注】①766年,安史之乱结束后,诗人移居夔州西阁。②击柝,敲梆子巡夜。《易》:”重

门击柝,以待暴客。”③无衣,语出《诗经•秦风•无衣》:“岂曰无衣?与子同袍。”此

处代指同甘共苦的将士。

(1)请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山虚风落石,楼静月侵门”所描绘的画面。

(2)结合注解①和颈联、尾联的内容,谈谈作者在本诗中所抒发的情感。

【答案】(1)空寂的山中,不时传来凄厉的风吹落山石的声音;夜深了,楼阁内一片静寂,

清凉的月光照进门内。(大意正确,符合诗意,有所联想,语句顺畅即可。)

(2)本诗颈联借典故抒情,重门击析,暗喻战事;“无衣”“同袍”,同甘共苦,以待战

事。诗歌尾联用“时危关百虑”直抒胸臆。表达了作者对时局纷乱的忧虑,对家国百姓命运

的关切之情。

【解析】

【分析】

【小问1详解】

本题考查描绘诗句画面的能力。抓住句子中的景物,结合诗歌的氛围和主题,进行合理的联

想,进行细致的描绘。示范:山中空虚,没有其他景物,大风直接击打在石头上,发出撞击

声,楼阁中静谧无声,月亮洒下清辉,照入门中。

【小问2详解】

本题考查主题。

1)颈联和尾联的翻译:听到巡夜者敲梆子的声音,这是建了重重门户,夜晚进行巡更,这

可怜的人啊,你的同袍们都在哪住宿呢。时局危难心中忧虑万千,盗贼还是存在啊。

2)赏析。“击柝”出自《易》:“重门击柝,以待暴客。”“无衣”出自《诗经•秦风•无

衣》:“岂曰无衣?与子同袍。”从手法上看,都属于引用典故。重门击析,暗喻战事;“无

衣”“同袍”,同甘共苦,以待战事。结合注释一“766年,安史之乱结束后,诗人移居夔

州西阁”可知,此诗写出了当时时局的危难。“关百虑”则直接抒发了作者对于家国百姓遭

受战乱之苦的忧虑之情,是直抒胸臆,情感浓郁鲜明。

三、写作(45分)

21.围桌共食是我国的传统饮食习惯,许多人习惯用相互夹菜来表达情感。去年以来各

地卫生部门发出倡议,推广公筷公勺、分餐进食。为此,小文爸妈决定开始在家里实行分餐

制,家人就餐,必须用公勺公筷从公盘里取食物。但外婆对此颇有微词,觉得一辈子都是一

个盘子里夹菜,分餐是“小题大做”,用公筷也比较麻烦。

请以小文的身份,劝说一下外婆。要求:规劝的理由充分,条理清楚,语言得体,100字左

右。

【答案】示例:亲爱的外婆,您如此平易亲近,希望咱们一家子亲近融洽,也不嫌弃我们一

个盘子夹菜不够卫生,这份爱真的很温暖。不过,很多传播性疾病就是通过“同盘而食”传

播的,新冠病毒也有这样传播的案例;卫生部门公开提倡公筷公勺和分餐进食的饮食方式,

这其中一定有他的科学道理;您是我们的长辈,如果您带头响应倡议,其他人才会积极改善

用餐习惯。我知道,大半辈子的习惯很难一下子改变,但是我们一起努力就没有问题,我知

道您一定会理解并带领大家响应这一倡议的。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口语交际能力。

这是一道典型的劝告类口语交际题,解答本题要注意以下两方面要求:第一要在准确了解事

情前因后果的基础上,有的放矢吐露心声,以理服人,以情动人,文明得体;第二要符合语

体要求,根据具体情况确定使用口语还是使用书面语。注意要有称呼,语气委婉。这里针对

分餐有微词这一行为进行劝说即可。

示例:亲爱的外婆,我知道围桌共食是我国的传统饮食习惯,这样一起吃饭会让家庭氛围融

洽、和谐,长辈给晚辈夹菜是对晚辈的关怀,晚辈给长辈夹菜,是晚辈对长辈的关心,然而

“同盘而食”很容易传播疾病,新冠病毒的传播途径之一就是“同盘而食”,虽然用公筷也

比较麻烦,但是我相信外婆您一定没问题,咱们一起努力响应“分餐而食”的号召吧。

22.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英国作家、哲学家培根曾这样说:“过于求速,是做事上最大的危险之一。”不急不躁,

不慌不忙,生活才能有滋有味,有声有色。

请你根据对上文的理解,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题目自拟,除诗歌外,文体不限,可以记叙经历、抒发感情、发表见解等。②字迹

工整,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