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揭阳市高三二模语文试卷(含答案)原卷_第1页
2024年揭阳市高三二模语文试卷(含答案)原卷_第2页
2024年揭阳市高三二模语文试卷(含答案)原卷_第3页
2024年揭阳市高三二模语文试卷(含答案)原卷_第4页
2024年揭阳市高三二模语文试卷(含答案)原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力股高三语文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高考全部内容。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诗歌中的美刺理论,是我国文艺理论遗产中写有个彩的一个组成部分。这里所讲的美,相

当于今天所说的歌颂;刺,相当于今天所说的批评,或某打:这一理论是由汉代的《诗序》和《诗谱

序》所提出的。

任何一种理论的出现,都有它的先导,美刺理论也是这样。它的先导可以上溯到孔、孟。在

孔、孟的时候,人们并不都认为诗歌应具有美和刺两个方面的职能。比如《孟子》中所述及的那

个高子(孟子的弟子),就因《诗经》中的《小弁》刺了当时的社会,便说它是''小人之诗也此夕卜,

我们还可以看到,在先秦,一般还认为“乐者乐也”,把乐看作只是喜悦的感情的表现,这也无异

于排除了刺的职能。但当时的孔子是肯定诗歌刺的职能的。他说诗“可以怨”。可以怨当然也

就可以刺了。不过孔子没有对此进行更多的阐述。其次是孟子,他为了捍卫诗歌刺的职能和高

子展开论辩,并在这场论辩中提出了如下的论点:用诗歌批评亲长的严重过失是亲亲的表现,而

亲亲就是仁。这样一来,就把诗歌中的怨纳入儒家最高的道德范畴之中了。显然,孟子对这一

问题的阐述已比孔子大大前进了一步。但是,正面具体地阐述诗歌的这两个职能,则是《诗序》

和《诗谱序》的事。

《诗序》系由《大序》和《小序》构成。《大序》或称《诗大序》,指的是《诗经》第一篇《关雎》小序后

面的一段文字,较长;《小序》指《诗经》中其他各篇的序文,很短。关于《大序》和《小序》的作者,后

来的学者意见纷纭。《诗谱序》是东汉著名的古文经学家郑玄为他所著的《毛诗谱》所写的序。

《诗大序》在论述“风”这样一种诗体的时候,把“上以风化下,下以风刺上”作为风诗的内涵

提了出来。上以风化下,说的是统治阶级可以用诗歌的形式去感化被统治者。下以风刺上,说

的是被统治者可以用诗的形式去批评统治者。

那么,这种批评可以达到什么程度呢?《小序》做了具体补充。下面是一些诗的小序摘录:

《野有死麋》“恶无礼也”,《击鼓》“怨州吁也”,《终南》“戒襄公也”,《黄鸟》“哀三良也”,《东门之

扮》''疾乱也",《旄丘》“责卫伯也”,《简兮》"刺不用贤也以上所引说明,《小序》作者认为对社

会所存在的矛盾,对生活中的假恶丑进行“恶”“怨”“戒”“哀”“疾”“责”“刺”等都是可以的。

由于《诗序》的作者认为诗歌可以在这样广泛和深入的程度上执行批判的职能,那么随之而

来必然有一个要求正确对待这一职能以及保护作者的问题。

所以《诗序》又在“下以风刺上”之后提出了“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的主张。在统治阶级

的事斗无限扩大、毫无民主可言的封建时代,能够提出这样的主张,实在是很有见地和了不起的。

【高三语文第1页(共8页)】•24-424C•

到了《诗谱序》,郑玄又对此做了新的发展,这就是把刺和美作为诗歌的两大职能而并列提

出。他说:“论功颂德,所以将顺其美;刺过泛失,所以匡救其恶。”《孝经》对''将顺其美”一语的注

释,是行的意思。这段话的意思是;用诗歌的形式进行歌颂,是为了使生活中的美得到发扬;用

诗歌的形式进行批判,是为了使生活中的缺陷得到揭露、批评和纠正。二者相反而又相成。

至此,诗歌应该兼具美和刺的两种职能,它们各自的功用、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统治者和

社会应该怎样对待刺的职能等,都得到了基本的阐述.,诗歌的美刺理论可以说大体形成了。

由于《诗经》在封建社会中的经典地位,由它的序言所完成的这一美刺理论,也相应地具有

一定的权威性。一些统治者尽管不喜欢它,却不敢公然地否定它。这是有利于现实主义诗歌及

土星论的发展前进的。

当然也无须喋喋不休地去说明,《诗序》或《诗谱序》的作者都是封建阶级的文人,他们所主

张的美,主要是对封建统治阶级的歌功颂德;他们所主张的刺,也多芦受封建道德的制约。《诗

大序》所要求的“发乎情,止乎礼义”,显然就表现了它作为封建阶域至识形态的阶级实质。

(摘编自徐寿凯《诗歌美刺理论的建立》)

材料二:

将“美刺”的观念引入诗注之中,是汉人的一大贡献,也是诗学思想演进的一个重要标志。

汉儒以“经”解《诗》,自然引申出一些合于“经”的原则,“美刺”说是其中比较具有代表性的一个。

任何时代都不可能没有道德的信条和理性的光辉,汉儒继承了先秦儒家以民为本的观念,要求

统治者关注诗中所反映的民间疾苦,改善不良的政治举措,使人民得以安居乐业。而“美刺'’说

的目的就是引导君主了解诗的“美刺”之旨,进而了解引发“美刺”的民间疾苦,然后通过对引发

民间疾苦的政治盛衰的了解来对照自己的政策和行为,以期君主加以改进。

郑玄在为《毛诗》作笺注的过程中,总结并发扬了以《诗序》和《毛传》为代表的汉代解《诗》传

统,即注重《诗》的政治教化功能,又在先秦''以意逆志”思想的基础上发展成为更加成熟的“美

刺”说。郑玄以“美刺”解诗是汉代经学的产物,更是汉末的时代产物,虽然它具有和汉代其他经

注同样的将其政治教化功能唯一化、绝对化的弊端;但是这种站在现实的立场,针对现实的情况

来说诗的方法不可否认的具有一种积极的现实精神,汉代重“美刺”的解诗方法的意义和局限都

在于此。

(摘编自沈薇薇《试论〈毛诗传笺〉以“美刺”笺诗》)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歌美刺理论的先导起源于孔、孟,孔子肯定诗歌美刺的职能,孟子则进一步指出诗歌

可用于批评亲长过失。

B.孔子认为诗“可以怨”,孟子将诗歌中的怨纳入儒家最高的道德范畴,但二者都未正面阐

述诗歌的美刺职能。

C.郑玄的《诗谱序》在《诗序》的基础上,耨刺和美作为诗歌的两大职能并列提出,诗歌的美

刺理论大体形成。

D.郑玄为《毛诗》作笺注,既注重《诗》的政治教化功能,又继承先秦“以意逆志”的思想,诗

歌的美刺理论更加成熟。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先秦时代,并非所有人都认同诗歌具有美和刺的职能,甚至有人反对讽刺现实的诗歌,

将之视为“小人之诗”。

B.《诗序》作者认为诗歌应执行批判的职能,并引出正确对待这一职能以及保护作者的问

【高三语文第2页(共8页)】•24-424C-

题,因此提出“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的主张。

《诗序》对社会的批评广泛,有厌恶无礼的、告诫统治者的、痛恨混乱的等涉及社会和生

活的问题。

0.哪个时代都有道德的信条和理性的光辉,汉代也不例外,因此,汉儒以“经”解《诗》,自然

引申出一些合于“经”的原则。

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关于诗歌的职能的观点的一项是(3分)

A.“盖风雅之兴,志思蓄愤,而吟咏情性,以讽其上,此为情而造文也-"[南朝梁]刘勰

B.“诗之美也,闻之足以观乎功诗之刺也,闻之足以戒乎政。”[唐:]皮日休

c.“诗人自不讳刺,而诗之本教,盖在于是矣。清:]程廷祚

D.“夫诗生于情,情生于境,境有安危亨困之殊,情有喜怒哀乐之异,岂刺时刺君之外,遂无

可言之情乎?”[清]崔述

4.下列对材料的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开篇概述了诗歌美刺理论的重要地位、概念内涵与理论源流,思路清晰。

B.材料一语言褒贬分明,如“富有光彩”“淫威”等;语言严谨准确,如“一定”“必然”。

C.材料一说一些统治者不喜欢诗歌的美刺,相反,材料二却指出统治者喜欢诗歌的美刺。

D材料一和材料二在阐述观点时,除了正面肯定,也指出其局限性,体现了辩证思维。

5.《诗序》言:“《静女》,刺时也。卫君无道,夫人无德。”这种评价恰当吗?请结合《诗经•静女》

一诗,联系材料,谈谈你的看法。(6分)

(二)现代文阅读D(本题共4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出征7

欢送义勇壮丁出征的前一日。

时候是夜间,王童子的破更锣早已响过了。

夜在深沉下去。倘是往常,除开瘾哥们和偷儿们,全城的人都已睡觉了,为了节省灯油,以

及支持次一日平凡生活的精力的储蓄。

然而今晚也并没有例外。所不同的,是他们大都睡不落觉,全都醒着。便是袁开泽也都这

样,因为这些人的睡眠经常说来就来,真和做戏一般容易。

他们大都在关心着明天的出征。按照各人不同的处境,有的担心着那些将出发的亲友,有

的沉浸在由此而来的战争恐怖里,爱钱如命的人则都叹息着,因为保长日间吩咐下来,谁不燃放

花炮欢送,谁便是汉奸了。

壮丁们自己的兴奋更不必讲。此外老兵王汤元也异样地兴奋着;这汉子本已向后援会报了

名,但因为老父的阻拦,却又自己取消了:而这正是一个中国男儿的羞耻。

①他不安地辗转着,每翻一次身便要轻击一下床铺。

他自觉他的退缩是不应该的。

他,一个老兵,一个有着一长串冒险经历的壮年。十五岁时,他便从父亲的烧腊摊边偷跑

了。那引诱他的是一个防军头目,有着孩子脾气,常领了年青人在操场边学筋斗,讲述孙悟空反

天宫的故事。

他的逃跑多半是为了这些愉快,但不到一年,因为当时流行一种对号兵不利的谣言,他把号

筒一攒,扛起枪来了。

他忽然发觉放枪比吹号痛快。他常为五块钱当敢死队,一气冲锋上龙泉驿的山顶。虽然多

【高三语文第3页(共8页)】-24-424C-

少次奖金并不兑现,兑现倒是打击和伤害。一九二一年的淮州大战,几乎弄得他半死。

但他也并不永远老实,反省和风气逐渐把狡诈传给了他。他慢慢知道了怎样保护自己,不

再当敢死队,却常在枪声里藏在坟凸后打纸牌,利用伤兵掩护自己退却。因为督战官的机关枪

是不好向着伤兵放的。

一九三四年发生过兵变的事。他便是叛兵中的一个,但他既没有拖上龙背当土匪,也没有

投奔去,在迟疑了一阵之后,却把串带一紧,溜回来了。

和目前的季节一样,他到家的时候正是秋末冬初,鸭子早登市了。于是两三年来,虽然在气

闷的时候,他常常神往于那些轰轰烈烈的往事,喜欢打磨枪支和吹谈战争,但他一直替代着父亲

的职务。午后顶了掌盘出去•,直到响更再又顶了回来。

这也许是烧腊本身把他吸引住了。因为烤鸭也近似一种艺术,在经过多少繁难手续之后,

把盐渍好的鸭子取来,逢胸用根短棍撑开,摊在炕灶上,刷上油和红米,于是便成为一种金黄透

亮的出色佳品了。

那炕灶恰在室外的天井里面,做法很简陋,隔开七八尺远近垒两块土砖,上面是两根木料和

一块蔑笆,炕内则燃着谷壳。

②谷灰还没有灭尽;冒着蒙蒙的轻烟,从月光中望去,好像隆冬夜深时的雾气一样。有慌鸡

的鸣叫,更远些,还听得见狗吠,以及别种加强静夜的声响。

叹息了一声,他从床上坐起来了。他伏身向矮柜上摸索火柴,但他老找不着。因为忽然习

惯地顾虑到炕里的灰烬,怕再燃起来,随后便又走向窗子边去。

等他回上床时,他的头脑忽地冷静了。那些在他脑筋里闪现着的,已经不是战争,而是关于

生意的打算。他随即自言自语道:

③“好,不要发疯,还是做啥干啥吧!”

于是长长地伸个懒腰,缩进被盖去了。

他不久便被疲劳拖进浓睡里去。再也想不到壮丁的事,以及好事者的打趣了。那极恶辣的

打趣者是田狗熊,这个矮而肥壮的老人,一发现他便要做出滑稽相,长声嚷道:

“哼!不晓得给人丢那么多底子做什么啊……”

随即又故意做出恰才看见他的神气,正色道:帽

“怎么,你认真要上前线去么——还是烤你的鸭子好些!

于是接着便是一长串的哗笑。叙

但现在,这通通给睡眠淹没了。次一日,他也没有再记起它;但他却避免着参加欢送会,虽

然他惯常爱看热闹,便是狗打架也不放过。

然而这是本城多年未有的壮大场面,题目又新鲜,从一个好动的人讲,要像产妇一样蹬在家

里是颇不容易的。所以魁星楼的大钟一响,他终于出街了。

他的最后决心,是那些雄壮的歌声和爆竹声帮他打定的。

这时候,大队的游行已经终结了。从外南的城门边起,直到那街道尽头的广大河沿,欢送的

行列停止下来。这里包含着城内外的各色人等,他们排成火巷子,手持纸旗,每隔几人便有一串

鞭炮。

义勇壮丁昂然地通过着,于是歌声更喙亮了: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

在这古老的边城里,人们都从平凡生活的麻木里醒转来了,便是老年也不再是老年,变年青

了。他们尽情地欢呼着,破天荒地欢迎着战争。

【高三语文第4页(共8页)】•24-424C-

那个靠着六颗骰子吃饭的王五,那出名的老家伙,忽然在一家铺门边的长凳上出现了,他俯

身向一个壮丁嚷道:

“小胖子!个老子多杀几个日本人转来呀!”

于是列子里雄壮地反响了:

“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这些壮丁多半是退伍军人,因破产而在市井流荡的青年,庄稼汉和用员。

他们得意扬扬地行进着,枪刺在阳光里闪着美丽的反光,这是十分壮丽的,便是一个胆怯的

人也可能立刻为它成为一个勇士。

可是王汤元却已手脚冰冷了。

他,一个老兵,一个经过大串冒险生活的壮汉!

田狗熊滑稽地在人丛外拦住他,且打趣道:

“息点气好么,息点气好么?”

“去你的!”王汤元嚷骂着,把头昂开去了。但他忽然瞥见了他的父亲。老人站在市民的行

列中,手提鞭炮,显出惊惶悲哀的面色。

施可是他已经把一切包括在一个简单明确的概念里:“替国家都在拼命咧!”大步跨向壮丁队

里去了。

④歌声正在沸腾起来:“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

(选自《沙汀小说集》,原载于1937年12月5日成都《战旗》旬刊创刊号,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开头第一至五段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渲染安蓬沉寂的氛围,点明人们的不同心

理,欲扬先抑,设置悬念。

-cB.老兵王汤元十五岁时曾受一个防军头目的引诱而偷跑去当了号兵,后来发现放枪比吹

号痛快,就扛起枪来。

萧C.王汤元当过敢死队员,冲锋在前,在大战中差点丧命,却从未受奖赏;因此他幡然悔悟,

不再参加敢死队。

赭D文中用了不少文字介绍烧腊,解说了烤鸭制作材料、方法、工具等,从中透露出王汤元对

烧腊手艺的喜爱。

恭7.下列对文中画横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句子①是对王汤元就寝时的动作细节的描写,生动地揭示了他报名出征遭老父阻拦而

取消后的自愧自惭。

B.句子②描写月光下天井里炕灶中谷灰燃烧冒出的轻烟这一环境,烘托了王汤元内心逐

渐趋于平静的心境。

C.句子③中“不要发疯”意指不要出征,“做啥干啥”意指做烧腊生意,这表明王汤元在出征

前的复杂心理。

D.句子④以沸腾的歌声作结,照应上文,“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这句歌词反复出现,揭

示了小说主题。

8.小说中叙写了田狗熊的内容,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5分)

9.同是抗战题材小说,沙汀的《出征》与孙犁的《荷花淀》在选材、结构、人物塑造这三个方面有怎

样的不同?请任选两个方面简要分析。(6分)

【高三语文第5页(共8页)】・24-424(:.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

高允,字伯恭,渤海人也。允少孤夙成,有奇度,清河崔玄伯见而异之,叹曰:“高子黄中内

润,文明外照,必为一代伟器,但恐吾不见耳。”年十余,奉祖父丧还本郡。性好文学,担笈?书,

千里就业,博通经史天文术数,尤好《春牛勺羊》。

世祖引允与论刑政,言甚称旨。由向克自:“万机之务,-何者为先?''允因言曰:''臣少也贱,所

知唯田,请言农事。一古人云:方一里则为田三顷七十亩,百里则田三万七千顷。若勤之,则亩益

三斗,不勤则亩损三斗。若公私有储虽遇饥年,复何忧哉?”世祖善之。

(选自《魏书•列传第三十六》,有删改)

材料二:

魏高宗起太华殿。给事中郭善明,性倾巧,说帝大起宫室。高允谏目:“太祖始建都邑,其所营

立,必因农隙。况建国已久,永安前殿足以朝会,西堂、温室足以宴息,紫楼足以临望;纵有修广,亦

宜驯致,不可仓猝。一夫不就或受之饥况四万人之劳费可胜道乎!此陛下所宜留心也。“帝纳之。

允好切谏,朝廷事有不便,允辄求见,帝常屏左右以待之。或自朝至暮,或连日不出,群臣莫

知其所言。语或痛切,帝所不忍闻,命左右扶出,然终善遇之。时有上事为激讦者,帝为之,谓群

臣日:“君、父一也。父有过,子何不作书于众中谏之?而于私室屏处谏者,岂非不欲其,父之恶彰

于外邪!至于事君,何独不然!如高允者,乃忠臣也。朕有过,未尝不面言,至有朕所不堪闻者,

允皆无所避。朕闻其过而天下不知,可不谓忠乎!”

允所与同征者皆至大官,封侯,部下吏至刺史、彳,存者亦数十百人,而允为郎,二十七年不

徒官。帝谓群臣日:“汝等虽执弓刀在朕左右,唯伺宸看向之际,祈官乞爵,允执笔佐我国家数十

年,为益不小,不过为郎,汝等不自愧乎!”乃拜允中书令。

(选自《资治通鉴•宋纪第一百二十八卷》,有删改)

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

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一夫不耕囚或受回之回饥回况国四万回人之劳回费回可胜道乎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担笈负书”与“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齐桓晋文之事》)两句中的“负”字含义相同。

B.《春秋公羊》是专门解释《春秋》的一部典籍,与《左传》《谷梁传》并称为“春秋三传”。

C“帝省之”与“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荀子•劝学》)两句中的“省”字含义相同。

D.二千石,官族等级。因所得俸禄以米谷为标准,故以“石”(十斗为一石)称之。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高允少时气度非凡,崔玄伯见到他后很惊异,认为他将来必成一代人杰。

B.魏高宗想要大起宫室,高允认为不可,并以太祖为例进行劝谏,皇帝采纳了高允的建议。

C.朝廷中有人上疏激烈地批评高允,魏高宗以父子关系类比君臣关系,肯定了高允是忠臣。

D.人仕多年,与高允同时期被征召的人大多身处高位;而高允却多年没有升迁,担任郎官。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若公私有储,虽遇饥年,复何忧哉?(4分)

(2)语或痛切,帝所不忍闻,命左右扶出,然终善遇之。(4分)

14.简要概括高允形象的一个主要特点,并说明材料是如何刻画这一特点的。(3分)

【高三语文第6页(共8页)】•24—424c・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5〜16题。

南乡子集句[注]苏轼

怅望送春杯,渐老逢春能几回。花满楚城愁远别,伤怀,何况清丝急管催。

吟断望乡台,万里归心独上来。景物登临闲始见,徘徊,一寸相思一寸灰。

[:注]集句:旧时作诗方式之一。截取前人一代、一家或数家的诗句,拼集而成一篇,是一种

艺术的再创造形式。苏轼的这首词大概作于贬谪黄州时期一。元丰二年(1079年),苏轼到任湖

州还不到三个月,就以作-诗讽刺新法一、“毁谤君相一”的罪名,被捕下狱,史称“乌台诗案”。出狱以

后,苏轼被降职为潢州团练副使,这个职位相当低微。

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上片第二句,“渐老”一悲「‘逢春”一喜;“能几回”又一悲,且将逢春之喜也一并化而为

悲。一句之中一咏三叹,笔致淡宕而苍老。

B.谪居黄州,正是楚城。“花满楚城愁远别”虽是他人语,却已贯入词人受迫害遭贬谪的政

治背景这一深层意蕴,也体现了集句古为今用之妙。

C“景物登临闲始见”,重一“闲”字,既叙述了自己无官一身轻的悠闲自在,也写出了春日

景物美好、让人心旷神怡的情状,笔意清新。

D.此词落墨于酒筵,中间写望乡,归结于一寸相思一寸灰的反思,呈现出一个从向外观照

而反观内心的心路历程,也给读者呈现了一个更立体的词人形象。

16.“伤怀”“徘徊”是词中词人仅用的两个自己创作的词语,却在全词中有重要关联。请结合词

句具体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李密《陈情表》中,“▲,▲”两句以尽忠时间长和尽孝时间短进行对比,

表达作者希望留下来尽孝的心愿。

(2)杜牧《阿房宫赋》中,“▲”一句和“▲,”一句运用叠词,分别形容宫殿里

面音乐和舞蹈的效果。

(3)古诗词常常出现“美人”或“佳人”这个意象,如“▲,▲工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2小题,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19题。

我曾经在陈忠实先生《我的秦腔记忆》中,读到过对秦腔饶有兴致、情感浓烈的描写,进而对

秦腔有了一点最初的印象;在央视春晚舞台上,听到过某歌星与一帮白褂子红围巾的关中爷们,

慷慨激昂地高唱华阴老腔,还以为那就是秦腔;更早以前,看过西影厂拍摄的戏曲片《卷席筒》,

结果^,闹了笑话,人家那是河南曲剧,并不是秦腔。直到我听了秦腔之后,我才真正感受

到秦腔的魅力。那是多年前一'个深秋的晚上,我和满场观众静坐在台下,—②完完整整地观

赏陕西省戏曲研究院演出的全本大幕剧《周仁回府》。将近3个小时的时间里,当那一阵阵高亢

激越的唱腔回荡在舞台上空,我心里也止不住一阵阵热流涌动,波滚浪翻。没有想到,秦腔这种

艺术形式竟是这般的、这样的触动情怀。印象最深的,当是秦腔独有的极其暴烈的吼唱。

【高三语文第7页(共8页)】•24-424C-

戏中很多唱段真是吼得地动山摇、撕心裂肺,吼得酣畅淋漓、苍凉悲壮,吼得粗犷豪放、荡气回

肠。那克螳遏"喊得那巨灵劈华山,喊得那老龙出秦川,喊

得那黄河拐了弯,太阳托出了个金盘盘”。

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

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改为“那声嘶力竭中,满是丰富的韵味和魅力”,从语意上看二者基本

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4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H(本题共3小题,1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2题。

近年来,“以高为美”的标准让家长对孩子的身高焦虑不断蔓延,传说中的“增高利

器”-----生长激素也成了不少家长追捧的香悖悖,医院生长发育门诊更是人满为患。

不少家长认为,只要打了生长激素,①。“增高针”在临床上并没有那么神奇的疗效,身

材矮小并不只与生长激素有关,且身材矮小也不仅仅是“我家孩子比同龄孩子矮半个头”那么简

单。2021年国家药监局官网刊发文章明确指出,临床上身材矮小的儿童,真正需要生长激素治

疗的孩子非常少,绝大多数的孩子只需要均衡饮食、科学规律的运动、保持良好的睡眠就能长

高,②。人们常说的“增高针”指的是重组人生长激素,是通过基因种族大肠杆菌分泌型表

达技术重组而来,其氨基酸含量、空间构象及序列与人体分泌的生长激素完全相同,具有等同作

用。常见副作用有注射部位局部红肿等。(A禁止骨髓已完全闭合者、肿瘤患者、糖尿

病患儿、颅脑损伤者忌用重组人生长激素促生长治疗。B家长应正确对待孩子生长发育问题,

摒弃身高焦虑,切不可携苗助长。C儿童的身高受很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遗传因素占

70%,此外还与环境、营养摄入、睡眠质量等有关。

20.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2个字。(6分)

21.“香悖悖”源自美味食物“悖悖”。与此类似的有新疆谚语“勤劳的人吃羊腿,懒惰的人喝凉

水”。请简述“吃羊腿”的含义并分析它得名的缘由。(3分)

22.文中括号内的句子有两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字母并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

不得改变原意。(4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有一首歌叫《存在》,歌词有云:"谁知道我们该去向何处/谁明白生命已变为何物/是否

找个借口继续苟活/或是展翅高飞保持愤怒。”

我们该如何理解这份“愤怒”?又该如何保持“愤怒”呢?请结合当下的背景以及你自己

的生活经历,对此谈谈你的理解。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

息;不少于800字。

【高三语文第8页(共8页)】•24-424c-

高三语文参考答案

1.A(“诗歌美刺理论的先导起源于孔、孟,孔子肯定诗歌美刺的职能”这一理解不准确,曲解原

文语意。从材料一所述看,“它的先导可以上溯到孔、孟。在孔、孟的时候”,“上溯”并非“起源

于”;另外,材料中说“但当时的孔子是肯定诗歌刺的职能的”,并未述及孔子肯定诗歌“美”的

职能)

2.D(D项属于强加因果关系)

3.B(A项着重阐述“风雅”产生的动机,指出为情而造文的道理,偏重“讽”;C项强调诗的本教在

于“刺”;D项阐述“诗”“情”“境”的关系,对诗的“刺”的单一职能提出疑问。这三项与材料一

中阐述的美刺职能的关联欠紧密;而B项论及诗的“美”“刺”两种职能,相较前三者,它最适合

作为支撑材料一关于诗歌的职能的观点的论据)

4.C(“相反,材料二却指出统治者喜欢诗歌的美刺”错,材料二没有信息表明统治者喜欢诗歌的

美刺)

5.①《静女》一诗表现的是古代男女之间纯真浪漫的爱情,是一首清新的爱情诗,与政治、卫君并

无什么关联,谈不上“刺时”、劝君。(3分)②这种理解体现了《诗序》对诗歌“美刺”职能的推

崇,它片面强调诗歌的政治教化作用,而忽略诗歌作为文学美的特点。此类解诗往往因为机

械套用美刺理论,而导致对诗歌文本原意的曲解或误读。(3分)

6.D(A项中“渲染安谧沉寂的氛围”“欲扬先抑”这些理解不正确,从开头部分第一至五自然段

内容来看,这氛围并非“安谧沉寂”;从开头部分与下文的关联来看,也并非“欲扬先抑”。B项

中“后来发现放枪比吹号痛快,就扛起枪来”这一理解歪曲原文语意,原文是说“因为当时流行

一种对号兵不利的谣言”,他才扛起枪来。C项中“因此他幡然悔悟,不再参加敢死队”这一理

解不正确,原文是说“反省和风气逐渐把狡诈传给了他”)

7.B(B项中“烘托了王汤元内心逐渐趋于平静的心境”这一理解不完全正确,从小说文本的整体

语境看,应是烘托王汤元辗转反侧难以入眠的心境)

8.小说叙写田狗熊其人的打趣言行和对王汤元的劝阻,以及王汤元的回应。(1分)这样写,更

加充分、具体地揭示王汤元是否要上前线的激烈的心理斗争过程,(2分)烘托王汤元不甘受

奴役、参加抗战的坚定决心,使得主人公形象更丰满、真实。(2分)(如学生作答:田狗熊是小

说的次要人物,他的言行揭示王汤元的心理斗争,推动故事情节发展。可以酌情给分)

9.①选材:《出征》选取抗战初期国统区义勇壮丁响应号召出征前线的故事,《荷花淀》选取抗战

相持阶段白洋淀地区军民协作抗击日寇的故事。②结构:《出征》以主人公王汤元出征前夜是

否上前线抗敌的心理态度变化为线索来叙事;《荷花淀》以水生嫂们的成长为线索来组织情

节,依次叙述了夫妻话别、探夫遇敌、助夫歼敌的过程。③人物塑造:《出征》以老兵王汤元为

主人公,主要展现其出征前线、抗击日寇的思想斗争与觉悟过程,表现其不甘受奴役、奋勇抗

争的坚定斗志;《荷花淀》塑造以水生嫂为代表的一群勤劳纯朴、勇敢自信、积极向上的农村劳

动妇女形象,生动地表现了她们的爱国精神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每点3分,答出任意两点

即可)

【高三语文•参考答案第1页(共4页)】•24-424C•

io.ADH(原文标点:一夫不耕,或受之饥,况四万人之劳费,可胜道乎)

11.C(含义不同,前一个“省”意为“了解、知道”,后一个“省”意为“检查、反省”)

12.B(“魏高宗想要大起宫室”错误,根据原文“给事中郭善明,性倾巧,说帝大起宫室”,应该是

郭善明劝说魏高宗大起宫室)

13.(1)如果官府和百姓都有粮食储备,即使遇上饥荒年成,又有什么可担忧呢?(关键点“公私”

“虽”和宾语前置句式各1分,大意1分)

(2)高允说话有时太激烈恳切,皇帝(魏高宗)听不下去,就命令身边侍从把他扶出皇宫,但是

始终好好地对待他。(关键点“痛切”“不忍闻”“遇”各1分,大意1分;“痛切”译为“言辞激

烈、切中要害”可给分)

14.形象特点:忠直敢谏。(1分)形象刻画:正面通过语言描写突出这一特点;(1分)侧面通过皇

帝对他的认可衬托其形象特点。(1分)

【参考译文】

材料一:

高允,字伯恭,渤海郡人。高允很小就成为孤儿,早熟,有非凡的气度,清河人崔玄伯见到他

后极为惊异,赞叹道:“高允内心高尚,德才深藏不露,神情文雅俊朗,如镜子闪光一般,将来必定

是一代人杰,只可惜我见不到了。”高允十几岁时,护送祖父灵柩回到本郡。他生性喜欢文史典

籍,身背书籍,远到千里之外拜师求学,精通儒家经典和天文历法占卜等,特别喜欢《春秋公羊》O

魏世祖召高允谈论刑法和政务,高允的话很合魏世祖的心意。于是魏世祖问高允:“国家众

多事务中,哪一件是首先应该做的?”高允于是说:“我从小出身微贱,知道的只是种田,请允许我

讲一讲农事。古人说:方圆一里地有田地三顷七十亩,方圆百里就有田地三万七千顷。如果辛

勤耕地,一亩就多收三斗,不辛勤每亩就少收三斗。如果官府和百姓都有粮食储备,即使遇上饥

荒年成,又有什么可担忧呢?”魏世祖认为他说得好。

材料二:

魏高宗建筑太华殿。(当时,)给事中郭善明,生性机巧,游说魏高宗大肆建造宫殿。中书侍

郎高允劝谏说:“太祖开始建立都城时,所有营建,一定是利用农事的闲暇。何况建国已久,永安

前殿已足够供朝会之用,西堂、温室已足够供游乐休息之用,紫楼已足够供远望之用;纵然要扩

大建设工程,也应该慢慢来,不可急促。一个男子不耕种,就会有人饥饿,更何况四万人的花费,

怎么可数得了呢!这是陛下所应当注意的事。”魏高宗采纳了他的建议。

高允喜爱直言进谏,朝廷事务有不好的,高允就要求见魏高宗,魏高宗常屏去左右单独接待

他。有时从早上到黄昏,有时一连几天不出皇宫,群臣都不知道他们的谈话。高允说话有时太

激烈恳切,皇帝(魏高宗)听不下去,就命令身边侍从把他扶出宫,但是始终好好地对待他。当时

有人上书激烈批评高允,魏高宗知道后,向群臣说:“君主和父亲是一样的。父亲有过错,儿子为

什么不把它写在纸上,在大庭广众之中进行劝谏?而偏偏私下在隐蔽之处劝谏,这难道不是不

想让他父亲的罪恶昭彰在外,让天下人都知道吗?至于侍奉国君,何尝不是这样!如高允,就是

忠臣。我有过失,他未尝不当面直言,甚至有时有些话,我已经难以接受,但高允并不回避。我

(由此)知道自己有过失,而天下人不知道,(这)难道不叫忠吗?”

和高允同时被征用的人都做到大官,被封侯,他部下官吏一直到刺史、二千石官的也有数十

【高三语文•参考答案第2页(共4页)】•24-424C•

百人,而高允任郎官,二十七年中从来没有升官。魏高宗向大臣们说:“你们拿着弓刀站在我的

左右,只等我高兴的时候,请求官爵,高允执笔辅佐我国家有数十年,贡献不小,不过郎官,你们

不觉得惭愧吗?”于是魏高宗任用高允为中书令。

15.C(“也写出了春日景物美好、让人心旷神怡的情状,笔意清新”错,应为“表面叙述了自己无

官一身轻的悠闲自在,实际深深流露了遭受贬逐、无法作为的巨大痛苦,意蕴深沉”)

16.①“伤怀”二字,总括前三句,概括了临老、逢春、远别之种种痛苦,同时又开起下一句“何况”

的递进意蕴,使整个上片浑然一体。②“徘徊”二字,不仅紧承上文万里思归不得、还遭迁谪

闲置的无奈与痛苦,同时还暗示着词人此时心态由外向内的一种过渡。辗转徘徊,反思内

心,正是种种相思,样样寒灰,令人哀感无穷。③词中各句虽然都取自唐人诗句,但无一不切

合词人当下凄伤处境与悲苦心绪,再经这两个词的概括与衔接,更是如出己手,浑然天成。

(每点2分,意思答对即可)

17.(1)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

(2)春光融融风雨凄凄

(3)示例一:战士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